首页 > 文章中心 >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民办高校;科研经费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民办高等教育研究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8日

2014年在APEC会议上对中国经济新常态进行了全面阐述和解读,其重要特征即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以推动经济结构升级,保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的增长。通过改革和创新带领中国经济走过激流险滩,这是攸关中国经济前途和命运的选择。在演讲中指出:“如果说创新是中国发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点火器。”肯定了创新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重大意义,对于各界正确理解和把握经济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如何在战略上应对,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创新驱动就要求作为我国应用型大学的民办高校,一方面要肩负着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重担;另一方面必须依托其在应用和技能教育的优势推动创新的应用研究,如此才能形成与公办高校既互补又互相促进的创新源泉,建构一个更加开放的科研体系和创新格局。近十几年,我国民办高校在办学规模、办学层次、办学水平上都有长足的发展,民办高校不断提升对科学研究的重视程度,民办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和取得的科研经费也快速增长,但是科研的投入总量比较低下,科研的质量不高,科研的应用型研究不足,伴随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来源渠道的多元化,在科研经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增多,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快速增长与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滞后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因此,提高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迫在眉睫。

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现状

(一)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源渠道。目前,湖南地区的民办高校科研经费主要由科研经费拨款和其他科研收入两部分组成。科研经费拨款是指民办高校从各级财政获得的专项和非专项科研经费拨款,是国家有关部委、省市有关厅局、研究院所等部门下达的科研项目经费拨款,按照来源的不同,分为中央科研经费拨款、地方科研经费拨款及其他科研经费拨款三大类。其中,其他科研经费拨款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部委拨款、博士后经费、合同类纵向科研经费。其他科研收入是指民办高校通过开展科研及相关活动多渠道争取科研项目所取得的收入,主要包括科技咨询服务收入、科技开发与协作收入、科技成果转让收入等。

以湖南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2011年科研经费收入约146万元,其中地方科研经费拨款140万元,约占总收入的96%;其他科研收入6万元,占总收入的4%。可以看出,该校科研经费绝大部分来源于科研经费拨款,少部分来源于其他科研收入,其经费收入结构如图1所示。(图1)

从图2可以看出,随着民办高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该民办高校近三年的科研经费收入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科学研究项目逐渐增多,学校科研经费收入持续增长,为了使学校的科研资金获得最大的使用效益,加强科研经费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图2)

(二)科研经费管理相关制度。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起步较晚,科研经费管理的相关制度大多数是参照国家相关规定执行,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湖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办法》等。以湖南地区的某民办高校为例,该校根据教财[2012]7号文精神,对科研经费管理实行三级管理体制。学校是科研经费管理的责任主体,校长对科研经费管理承担领导责任,分管校领导负直接领导责任。科研部门负责科研项目管理和合同管理,并配合财务部门做好经费管理的有关工作;学校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指导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审查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立项书或合同约定,以及有关财经法规在其权限范围内使用科研经费。各二级科研机构是科研活动的基层管理单位,对本单位科研经费的使用承担监管责任,监督预算执行,督促项目进度。

该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模式是按照部门职能为主划分,科研管理部门负责项目的申报立项、合同管理以及联系科研项目经费的下拨等工作,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日常收支核算工作。科研项目立项前,由科研管理部门宣传、发动教职员工申报,然后按照申报项目的要求进行严格审查,申报人选定研究项目后,科研管理部门协助其完成申报程序;待项目批准立项后,由主管部门将科研经费拨至学校财务管理部门,再由财务管理部门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划分至不同的项目类别中。项目负责人负责控制科研课题经费的支出,财务部门按照国家相关的管理办法核算管理。(图3)

二、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经费管理部门职责缺失。在民办高校中,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众多部门,如科研、财务和资产等。科研部门熟悉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过程,对科研经费合理、规范使用提供宏观性的指导;财务部门熟悉财务制度和标准,对科研经费的报账和核算业务提供具体的指导;资产部门熟悉固定资产管理的操作和程序,对科研研究相关资产的报批、购买、管理和维护提供指导及服务。理论上来说,这种管理结构的设置是非常合理的,既保证了各管理部门各自负责业务的开展,又保证了各管理部门优势互补,合理配置管理资源,形成对科研经费的协作管理。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责权不清、分工不明、沟通渠道不畅、制度互不兼容、缺乏联合监督等原因,各管理机构之间难以对科研经费管理合力监督,导致科研经费的多头管理,出现各个部门各自为政,遇事相互推诿的现实状况,阻碍了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的监管。

(二)经费预算与经费实际使用存在差异。在当前的经费管理体制中,项目资助机构负责论证、审核科研经费的预算,而科研经费的报账审核工作却是由本校的财务部门承担,由于财务部门,特别是民办高校的财务部门,对于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缺乏认识,不了解科研经费具体支出的范围、内容和标准,只能按照一般支出的标准进行核算,使得违反科研预算支出的情况时有发生,经费监管严重失效。

科研项目和经费主要靠学校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去争取,因此很多人偏激地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争取来的,经费的所有权理应属于项目组,学校无须过问或过多干涉。目前,项目申报时的预算都是由项目组预测编制,极少有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参与项目申报之初的预算编制,导致项目经费预算缺乏科学性,根据主观意愿随意划分经费,经费预算不科学。即便是经过经费预算的项目,也由于申请者对相关设备等投入情况不熟悉,只是大概估计,因此二者之间有一定的出入。另外,民办高校财务部门在实际核算的过程中,仅能审核对每一笔业务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由于不了解整个项目预算中的各类支出比例,无法对经费使用的正确性和合理性进行有效的监督。对项目总支出进行分析,发现差旅费、劳务费的支出占了大多数,而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费用几乎没有,日常核算未能按照项目申请预算计划控制开支范围和标准,使得科研支出结构不优化。

受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大部分来源于纵向项目。以某民办高校某社科基金项目为例分析,它是2010年申请并批准立项,并分两次拨款合计60,000元,其2010~2012年三年的实际支出如表1所示。(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该科研项目支出中劳务费所占比例最大,约为29%,其次是差旅费,占到27%,而资料费才占5%,论文版面费仅占6%,该项目支出结构显然不合理,真正用在科研业务方面的支出很少,明显违背国家投入科研经费的本意,而这种情况并非个例,是民办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科研项目的研究业务费用所占比例偏低,而一些差旅费、劳务费等支出数额巨大,造成了科研经费的严重浪费,大大降低了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经费的过程管理缺乏有效控制。民办高校中,项目负责人除了极少数人有科研经费管理的意识外,绝大部分人对于项目经费管理没有经验,使用经费没有计划,不按预算方案执行预算,想怎样用就怎样用,常出现经费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情况,有的项目因为经费的问题达不到预期成果,有的研究已完成经费却结余很多。与此同时,由于财务部门和科研部门缺乏沟通,无法将经费使用的进度和项目的研究进度相结合,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预算来控制支出,导致实际开支与预算、决算不相符。

以某教科规划项目为例,其总经费为10,000元,分两年拨付,研究年限为2011~2013年,在申报书上的预算是第一年6,000元,第二年2,000元,第三年2,000元,但是其实际的经费使用却远远偏离它的年度经费使用计划。项目研究的第一年即2011年,受客观因素的影响,第一批经费下拨较晚,使得实际经费支出为1,500元,与计划的6,000元相差4,500元,而后两年经费明显也未按照年度经费使用计划的进度开支,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表面上看,实际经费使用进度未按计划进行,追根溯源不难发现,该民办高校的科研经费管理模式不完善,财务部门仅对局部的经费支出进行核算,而没有一个完整的预算、核算管理体系来控制整个项目的支出。这直接造成了项目经费的使用进度与项目的实施进度不符,同时也导致不少项目结题几年但是却不结账现象的产生。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着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的问题,例子中提到的民办高校也不例外。仅2013年的项目结题45项,其中就有一半以上仍有经费结余账面,在这一半以上有结余的项目里,其结余程度也不同,如图4所示。(图4)

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45个项目中,6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0~10%,8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10%~20%,3个项目结余额在项目经费的20%~30%,7个项目结余额在30%以上,这充分说明了该民办高校的科研项目结题但经费结余的现象很严重。科研经费管理模式存在缺陷,项目预算不细化、管理不科学,造成项目预算不准确,支出的弹性较大,为科研项目结题不结账提供了可能。相关管理部门工作未协调好,也是导致结题不结账的重要原因。这些客观存在的因素,使得有效的科研经费无法最大限度地被利用,为违纪违规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条件。

(四)资产管理和使用状况混乱。民办高校资产管理体制不完善,很多学校采购计划、资金安排和资产管理分属财务、资产、采购等部门,由于各部门责任划分不清晰,管理体制存在缺陷,很多项目在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情况下,重复购置了大量的科研仪器设备,这不仅占用了大量科研资金,浪费了有限的科研资源,影响了资产的使用效率,还增加了学校的运行成本。

科研资产是学校资产的一部分,本应由资产管理部门负责资产的购置和日常的维护管理。但是,目前很多民办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对科研资产的管理流于形式,仅对科研资产进行登记、报账、报废和注销等手续,没有真正履行资产监管和维护的职能,具体表现为:资产审批过于宽松,人为损坏严重;资产日常疏于管理,小故障不断,使用寿命大大缩短。另外,民办高校科研活动中无形资产本来就比较少,现行的财务制度中几乎没有涉及到对无形资产管理的具体规定,对于科研活动中购置的无形资产、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软件、版权等管理缺失,以致浪费、被侵权现象严重。

三、结论及建议

(一)健全科研经费管理体制

1、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民办高校务必要综合分析国家政策、法律法规,把握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遵循科研活动的客观规律,制定适合民办高校特点的、高效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制度制定要广泛征集科研人员、管理人员、权威专家的意见,通过相互协商、反复讨论、共同论证而制定。制度要包括科研经费管理所涉及到的每一个方面,细化适合各种学科类别的管理办法和条例,要明确不同身份人员的权利和义务,要公开、公平、公正,要用统一的标准衡量所有科研人员的经费使用行为,杜绝出现违反制度的个别或特例现象发生。

2、实行矩阵制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民办高校科研管理组织结构模式可以借鉴美国物理学教授F・茨维基发明的一种通过建立系统结构来解决问题的创新办法,名为“矩阵管理法”。这种管理法依照科学研究的需要自由组合研究人员,以学校科研管理部门为协调枢纽,提供研究的财力、设备等,满足研究的条件;横向以课题为中心,纵向以各院、所有有关研究人员为元素,为项目的解决而组成的跨学科研究小组或攻关小组,实现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研究结合,在学科的交集上利用网络技术实现研究的创新。(图5)

在矩阵结构图中,纵向为行政流,横向为学术流。纵向的行政流在提供好的服务、发挥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尽可能地为研究活动提供较好的研究环境。横向的学术流在保证研究目标的基础上,体现知识创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知识的创新,保证了人才的培养,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及与外部的交流,保证了科研管理职能的发挥。

(二)加大科研经费预算控制力度。民办高校要制定与学校实际情况相符的预算控制办法,将预算控制与各部门的经济责任制相融合,明确学校科研部门、财务部门及项目负责人在科研经费使用与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做到各尽其责、协调合作,共同做好科研经费管理工作。

财务部门负责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为项目负责人编制项目经费预算提供咨询,审核科研项目决算,监督、指导项目负责人按照项目申报书上的预算以及国家相关规定使用科研经费。科研部门配合财务部门对项目经费进行合理、合法、合规审定。项目负责人按项目研究情况编制项目预算,按相关规定使用科研经费;配合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按要求及时办理科研项目结题及结账手续,对科研经费使用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承担责任。项目组研究发生的各种开支由项目负责人审批后,报所在部门负责人审批。学校与其他单位合作的科研项目经费转拨,需向科研部门、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的立项文件、经费文件、合作协议等相关资料,由科研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审批、办理,流程如图6所示。(图6)

(三)建立科研经费绩效考核机制。民办高校应根据学校本身特点,依据规范与灵活相结合的原则,改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按照科研项目的具体规划,对科研经费实行细化管理,区别对待不同类别的科研经费。所列出的科研经费类别必须要做到合理、精简,对于不合理的分类,或合并或修改或取消,杜绝冗余的科目出现在项目预算中。必须依据科学研究项目的实际情况合理开支科研经费,避免研究人员违规使用或挪作他用。与此同时,科研经费管理部门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机制,对项目经济效益与利益及社会反响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这能有效防止少数人员浑水摸鱼,又能激励实实在在从事科研工作的研究人员,还能有效吸引更多的投资,做到提高项目管理水平以及项目社会经济效益的双赢。

(四)加强科研结余经费管理。当前,民办高校科研经费增长过快,导致了科研经费结算的困难,引起了资金沉淀,严重影响了项目经费的使用效率。科研结余经费已经引起了各方面的重视,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发文要求各高校应根据实际情况,拟定本校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规定项目结账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对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加强管理。

民办高校应在深入分析科研结余经费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找出科研经费节余的真正原因,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结余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及时处理结余经费,避免长期挂账,引起科研资源浪费。不管采取哪种经费结余的管理措施,都必须遵循上级主管部门的经费管理办法,不得与之相违背。如,在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对于研究完成后仍有结余科研经费的,结余经费可在受托单位的自然科学研究或部分应用研究方面继续使用。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项目负责人有权对为完成项目研究做出贡献的研究人员以结余经费的40%进行奖励,但此数额不得超过总经费的10%,奖励可以以劳务报酬的形式发放。剩余的部分经费结余可首先用作出版该项目最终成果的补贴。扣除以上两项外的结余经费,可继续作为本单位的科研经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员可优先使用。除此之外,在其他项目合同中,对结余经费的处理较少提及。

民办高校可以通过科研经费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体制,从预算上保证人员费用,如研究人员工资、津贴等,细化项目经费预算,制定科学、准确的经费使用计划,从根源上避免已结题项目有大量资金结余现象的产生,保证项目结账工作的实效性和规范化,使经费下拨部门准确地掌握科研经费的开支情况,避免盲目投入。

主要参考文献:

[1]谢海波.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

[2]李文鹏.论民办高校提升科研经费会计管理水平的方法[J].商品与质量,2011.10.

[3]郑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措施[J].长沙大学学报,2010.3.

[4]胡海峰,李静,李红.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有关问题及对策[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9.

[5]杨杰.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6]常笑霓,王心雁.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监督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

[7]肖威威.论高校科研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9.3.

[8]盛捷.完善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考[J].管理观察,2009.3.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项目;间接费用;分摊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2

高等学校作为高学历人才的聚集地,科学研究是高等学校应承担的一项社会责任。近年来随着高校科研实力的不断增强,高校参与各类科研活动也越来越多,高校获取的科研经费占高校总经费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面对日益增长的科研经费,很多学者对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进行了研究,湛毅青等(2008)通过对中美政府及我国部分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的研究,对比分析了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在分摊比例、管理制度、核算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从科研间接成本角度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建议。冯宝军等(2012)针对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的核算提出了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计算模型,对科研项目及间接成本对象进行多属性分析,通过多属性与权值的协调控制,真实准确地进行间接成本的分摊处理。李智敏等(2012)从作业成本思想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如何运用作业成本管理思想合理分摊间接费用,提高科研项目成本计算的准确性。2011年财政部 科技部联合出台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财教[2011]434号),从遵循科研规律,科学化、精细化地管理科研经费出发,实施课题间接成本补偿机制,将科研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2011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贯彻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通知》,要求高校严格执行国家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科研经费使用,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面对新情况和新背景,探索高校科研间接费用的分摊方法,更好地合理、规范使用科研间接费用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本文结合工作实际,通过分析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政策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高校科研间接费用分摊的思路与建议。

一、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政策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府科研间接成本政策

科研间接成本在我国称为科研间接费用、公共设施费或管理费,其中管理费的提法比较普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科研投入的日益增长,很多学者积极探索科研全成本的核算,科研间接成本的研究提上日程,部分科研项目的科研间接费用取代了以前的科研管理费,科研管理费只是科研间接费用的一部分。但受科研经费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政府至今未出台统一的科研成本管理办法。从已经颁布的归口部门制定的科研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看,不同的归口部门对于间接成本的概念、分摊标准等有着不同的规定,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国家对科研项目承担单位的间接成本补偿最早是以公共设施费或管理费体现的,而且比例较小,最初只对水、电、气、暖等费用进行补偿(博士点基金),或只对公用仪器设备、房屋占用等费用进行补偿(自然科学基金),直到2006年国家加大对科学研究的投入后,有关部委针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和科技专项出台了一系列资金管理办法,对管理费用实行分段超额累退比例法计算,扩大了支出范围,同时涵盖对使用本单位现有仪器设备及房屋,日常水、电、气、暖消耗,以及其他有关管理费用的补助支出。2009 年 9 月,财教[2009]218 号文件的出台使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改革出现了转机,明确了将民口科技重大专项经费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间接费用比例不超过直接费用扣除设备购置费和基本建设费后的13%,初步建立起间接费用补偿机制和人员激励机制。2011 年 10 月财教[2011]434号文件的推出使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扩展到了“863”、“973”、“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公益性行业专项等科研项目,是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改革的重大突破,进一步明确了科研间接费用对于高校教学、科研运行与实力建设的补偿方式、支持力度。

(二)我国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高校科研项目的性质决定了科研项目经费分布的特点,一般而言,综合院校和理工院校的科研经费比较多,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受益也较大,文科类院校的科研经费比较少,且文科类的科研项目一般不需要使用大型仪器设备,使用的水、电、气、暖等消耗也较少,因此文科类的科研项目基本还是参照财教[2007]30号文件精神,对项目只提管理费,且金额较少。在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受益较大的综合院校和理工院校,由于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实施时间不长,科研间接成本管理还存在管理滞后,直接费用占用间接费用的情况普遍;科研合作费中的科研间接费用分配差异较大,合作单位的间接费用补偿无法得到保证 ;科研间接费用的核算科目多样等问题,科研间接费用管理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改进。

二、科研间接费用分摊的思路与建议

长期以来因缺乏相应地成本补偿和分担渠道,科研间接费用补偿一直没有得到落实,财教[2009]218号和财教[2011]434号文件的出台为科研间接成本补偿、高校办学资源成本分摊与核算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挑战。高校作为科研课题承担和实施单位,应以此为契机,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推进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笔者认为,高校应该从以下方面做好科研间接成本的分摊工作:

(一)加快科研间接费用分摊研究,开展科研间接成本核算

根据财教[2011]434号文件,从科研间接费用的定义可以看出,科研间接费用涉及高校的资产管理部门、后勤管理部门以及科研管理部门等,因此,目前应加快科研间接费用在这些部门的分摊研究,使相关部门为科研工作提供的人、财、物力能够尽快得到补偿。

1.加快科研用房科学配置和成本核算

一直以来,高校为了鼓励科学研究,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对科研用房都是无偿提供使用。科研间接成本补偿对高校用房资源配置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必要和可靠的财力支撑。因此,高校资产管理部门应加快做好房屋资源的科学配置,改变房屋无偿使用的现状,建立有利于资源调节、成本补偿的资源配置体系;按照“定额免费、超额收费”的原则,学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各级各类用房制定分配标准,对标准内的正常教学和行政管理办公用房实行免费,对超标准的各类用房实行收费制度,并制定收费标准,使科研项目能够顺利对学校提供的科研用房实行补偿。

2.完善水、电、气、暖等能源消耗成本的回收工作

资产、后勤管理部门应在现有水、电、气、暖等能源成本回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学校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成本分摊与回收制度,加快计量手段的改造;建立科研用房水、电、气、暖等能源成本的回收和补偿制度,使科研项目间接费用的水、电、气、暖等能源消耗能够顺利形成真正支出。

3.加快为科研项目服务的行政管理费用的成本核算

科研项目从立项申请、预算审核、预算下拨、预算执行到项目结题验收等一系列过程都需要学校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参与,其中学校的财务处、科技处、资产管理与后勤保障处是主要的管理部门,科技处是专门为科学研究服务的部门,随着高校科研经费大幅增长,财务处和资产管理与后勤保障处在服务科研方面消耗的人力和物力也在逐年增加,有的高校财务处甚至专门成立了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公室,专门为科学研究提供服务;因此如何测算这些行政管理部门的管理费用,使科研间接成本中的管理费核算更科学也是当务之急。

(二)加强科研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充分发挥科研间接成本补偿作用

1.加强科研经费的管理,对科研经费实行精细化管理

财务部门应从科研立项时的预算、科研经费下达后的使用、科研项目结题时的决算等方面强化管理,实行科研经费精细化管理。对科研项目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对不按规定比例做间接费用预算的项目不予审核盖章;经费下达后,要对科研项目经费实行额度控制,对超预算的支出(如材料费等),应按“有增有减,增减相等”的原则对预算额度进行调整,并履行相应的审核报批手续;项目结题时,要对项目决算进行严格审核,严禁出现上交的项目决算表与财务数据不一致的情况,保证科研间接费用额度不被直接费用占用。

2.建立适应科研间接费用补偿的会计核算体系,强化间接费用使用情况的全过程监管

财务部门要改变以往简单按比例计提管理费的做法,建立与间接费用支出内容相对应的会计核算科目;改变仅针对项目经费总额进行支出核算的会计核算方法,对项目经费的分项费用按预算额度进行支出额度控制并严格支出范围,针对间接费用对应的办学资源成本核算内容,建立内部成本核算会计科目,对用房、设备、水电气暖等成本按照研究进度据实列支,充分发挥科研课题间接费用对高校财力运行的补充作用。

(三)加快科研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

财教[2011]434号文件明确提出研究间接费用含有绩效支出,并对绩效支出作出了解释,指承担单位为提高科研工作绩效安排的相关支出等。这就打破了原来编制内有工资性收入的课题参加人员不得发放人员经费的规定,有助于学校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提高高校教师从事研究创新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高校的人事和科技部门应研究并建立科技经费的绩效评价体系,一方面有利于内部激励机制的建立;另一方面也为科研课题的成果推广建立良性循环机制。

参考文献:

[1]李智敏,李敏.基于作业成本思想的高校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摊销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2]湛毅青,等.中美高校科研间接成本管理现状比较研究[J].科研管理,2008(3).

[3]康小明.政府对大学科研间接成本补偿机制的国际比较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5).

[4]宝军,等.基于多属性分析的高校科研经费全成本核算研究[J].会计研究,2012(5).

作者简介:郑 岚,硕士,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副处长。

曹林凤,硕士,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科长。

李园园,硕士,南京农业大学计财处科员。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Abstract: This article presents and analyzes the data for management of research funding and the realities of research funding manage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proposes the research ideas and content for the adjustment of the research funding management, to further enhanc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polytechnic academy, strength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scientific management.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research fund;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3-0233-02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不断加强内涵建设,不断加强科研管理工作。高职院校能否科学地管理科研经费,能否合理地使用科研经费,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进一步提升科研质量和科研水平,影响着广大教师、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影响着学术风气的健康发展,影响着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质量。高职院校进一步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办法,既是当务之急,也是长远之计,更是亟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1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及管理制度的现实状况

1.1 国家财政科技拨款逐年增加,科研经费总规模稳步扩大 现阶段我国从国家战略层面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增强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基础研究,大幅提高创造知识产权和前沿技术的创新能力。国家加大财政科技拨款力度,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简称R&D)投入稳步增长。先从前几年的数据来看,2003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1539.6亿元,比上年增长19.6%,与当年GDP的比例为1.31%;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3710亿元,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为1.49%。2003年全社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1539.6亿元,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总支出是3710亿元,仅2003年至200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年均递增22.3%,可见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是高于财政收入增幅的。

1.2 在普通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层面科研经费比重较大,高职院校较低 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作为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聚集了大批的科研和管理人才,形成了较强的科研团队力量,享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中的大部分资金;其中高职院校则由于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相对较弱,科研项目获得资助的途径、层面和经费总量有差异,故而享有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的资金比例较低。所有的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既要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还要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随着国家、高校、企业等对科研经费投入逐年上升,科研经费总量不断增加,复杂的社会环境不断变化,出现了违规使用科研经费的不良现象,科研经费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1.3 高职院校层面的科研经费来源渠道多样化,科研经费管理呈现复杂化 科研经费是开展科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高职院校获得科研项目资助的途径、经费额度不同,资助单位对各级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的使用要求也是各有异同,按资金来源分项管理的内容日益复杂,加大了科研经费预算、核算、结账、管理的难度。有的高校会计科目设置不尽合理,项目经费也没有按项目管理,没有了解科研资金的筹集与取得、拨入和运用、耗费和补偿等过程,只是简单核算课题的收入与支出;忽视了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的指导和监督职责[1]。

1.4 对科研经费管理认识不到位,对科研经费使用、管理存在误区 有些高职院校的科研人员存在财务方面的知识盲区,在所难免片面地认为,科研经费是科研人员凭借个人能力和学术声望所取得的,科研经费如何使用应由项目负责人支配,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无需监管个人如何使用科研项目的科研经费。此类观点是对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实行的课题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对课题立项、经费使用、项目验收及项目科研成果进行全程管理负责的制度产生了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科研项目的资助使用主体是国家是各类组织,并不完全是自由职业者服务于某个人,促使高职院校科研管理部门、财务部门等机构必须思考更加完善的管理办法,进一步提升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水平。

2 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的研究资料

2.1 关于科学学和科研管理的内容

2.1.1 科研管理是科学学的研究内容之一,科研经费是科研管理的要素之一。贝尔纳是“科学学”创始人,认为科技研发不仅是单个科学家、发明家的兴趣使然,而且是一种职业化、组织化的社会活动,它是有建制、有经费,有目标、有选择的。十九世纪末期的科研工作出现专业化分工,研究方式产生生明显的变化,开始由个体研究转变为社会化的集体研究。我国科学学研究从1979年7月中国科学院学部办公室和自然辩证法杂志社联合举办第一届科学学学术研讨会开始,同时对具体的科研管理也引起关注。

2.1.2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从发挥它应有的社会功能上看,不管是培养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还是直接服务社会都离不开科研;另一方面,科研又是高职院校实现自我发展,形成办学特色的重要保障[2]。近期国内有研究者认为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就是通过科学的手段,使科研工作高效运行、资源合理配置、科技成果迅速产出、科技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3]。李进在书中系统介绍了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容,包括科研经费管理原则、管理制度、来源及分类、支出范围等各项内容[4]。高职院校开展科研工作能有效促进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人才培养,能增强学校软实力已经成为共识,同时高职院也逐年加大了投入科研经费的力度。

2.2 世界各国的研究活动、科研经费主要还是政府导向

2.2.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完善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投入制度,提高高等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能力。根据国家教财[2005]11号文件 《关于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的有关规定,高校承担的科研项目应纳入学校统一管理,实行 “课题组长负责制”,并对科研经费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全过程控制、全成本核算制度。 2011年 1O月17日在推进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视频会议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强调,在为科研人员创造宽松环境的同时,必须建立起一套权责明晰、各负其责、运转高效的管理和问责机制[5]。

2.2.2 高职院校根据科研项目来源,把科研项目经费可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纵向科研项目经费,指国家、省、市科学基金项目经费,国家、省、部(委)及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下达的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创新团队、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的专项科技经费,国内外各种团体和个人基金资助项目经费等。第二类是横向科技项目经费,指企事业单位委托学校完成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工程勘测与设计以及软科学等科技项目经费,包括科技开发、科技转让、科技服务与科技咨询等科技经费。第三类是学校科研基金项目经费:指学校科研基金立项的项目经费。

3 提出现阶段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3.1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思路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科研经费管理是科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保证科研工作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次可以围绕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这个主题,对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展开研究;主要调查分析本区域的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适当了解调查区域外的高职院校和科研院所;另外再运用个案法和调查法,选择1-2所多学科的综合性国家级示范高职院校为主要案例研究单位,注意选择依托单位是否有较强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是否重视教育科研与应用技术研究,是否在高职院校中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这样便于分析评估结果,便于下一步推广研究成果,积极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3.2 关于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研究方法,可以从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的各个环节入手,运用比较研究,行动研究,经验总结并辅以问卷调查、统计法等方法进行研究。科研管理部门、财务管理部门等全程参与工作,发挥对科研管理业务和财务管理业务比较熟悉的优势,充分考虑高职院校的内部控制制度等诸多因素,通过文献资料研究、考察调研,案例分析、征求意见、借鉴国内有关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的成功经验,形成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分析报告,力求形成适合区域经济和学校发展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草案,以期推进和完善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制度建设,充分调动高职院校教职工参加科研项目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研项目组科学规范、合理合法地完成研究项目预期成果。

3.3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的基本目的是比较全面地把握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理论体系的一致性及其内在规律,调查分析高职院校快速发展时期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出现的新问题,关注不同行业类别高职院校的实际操作指导的差异性等,力求形成适合指导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的理论,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改革的新趋势,进一步推动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

3.4 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研究的重要内容是需要制定出能与现阶段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实际相结合的,更符合高职院校特点,科学规范具有可操作性的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办法,引导广大科研人员有一个更为清晰的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思路,促进高职院校提高科研项目管理水平和科研经费使用效益。

4 提出高职院校科研经费管理研究思路的意义

提出研究思路力求引导高职院校结合各自行业、区域经济、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科研经费管理实施科学、有效地管理和监督,积极推进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创新,加强促进内部财务控制完善管理制度建设,防止学术不端行为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保证高职院校科研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玉霞.从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现状看科研经费管理的思路[J].经济师,2006,(8):125-125,148.

[2]黄伯云.特色发展:大学办学之理念[J].现代大学教育,2003,(1):4.

[3]毛丁初,蒋永光.高职院校科研管理理念与机制创新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9,(6):9l-92.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8)03-0065-03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各高等院校所承担的科研项目和筹措的科研经费均呈现出大幅增长的趋势,科研经费已经成为学校资金的重要来源。科研经费的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科研项目的完成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高,关系到科研人员积极性的提高以及高等院校的学术风气、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因此,当前高等院校的科研经费管理工作必须不断加强,我们应该通过积极有效的制度创新使科研经费的效能达到最大化。

一、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用人评价和科技评价机制存在不科学因素

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职称评聘制度、科研工作量考核、科技奖励机制等往往只认第一负责人或第一作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科研人员在项目申报、、成果报奖等方面宁做鸡头不做凤尾,缺乏团队意识。虽然高校拥有明显的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但高校的这种评价机制、人事管理制度以及科技资源分配机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科研人员松散孤立,申报项目规模小而数量多,研究方向纷繁杂乱,制约了科研项目的做大做强,使得大团队的跨学科联合科技攻关受限,很难真正实现科技创新的学科优势互补和交叉集成效应,很难产生标志性的重大科技成果及核心技术竞争力。

(二)科研经费管理体制过于宽松

1、科研经费成本核算缺位。科研成本应包括与科研活动有关的学校公共资源(如图书馆等)、水、电等的使用费,科研用房、仪器设备等的折旧费,科研人员的薪水、福利等的支出费。由于部分高校只注重科研经费的总量,从不计较科研工作的经济效益情况,甚至认为“宁可学校赔钱,也要支持科研”,因此在科研经费到账后,只提取少量的管理费,有的甚至不提管理费,而将原应计入科研经费的成本支出转到从教育事业费中列支,这样使多数科研人员误以为科研经费全部属于个人所有。

2、科研经费实际支出随便。近年来,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参加科研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管理的政策上一般相对宽松。有的科研人员钻政策的空子,将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票据报销套取现金,或将个人及家庭生活开支列为科研费用,将科研经费转入私人财产等。

(三)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不规范

1、课题立项资金的不规范。大多数高校为了集中学校财力,对科研经费没有设立独立账号。没有独立的科研经费收入账,这既违背了国家有关科研经费的管理规定,又有可能当科研经费到账后,因收入款项的具体课题负责人不详。难以及时分配给相关科研课题组,进而影响科研课题的顺利开展,给科研管理和财务管理带来麻烦。另外,学校中某些部门或教师为了增加课题经费,完成上级部门的课题要求,不惜将创收来的预算外资金,划转为课题资金。某些教师甚至与外单位“合作”,要求将个人资金打入校财务。权当横向课题。这些弄虚作假的行为,与高校提倡科研活动的原有宗旨严重背离。

2、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过程中缺乏沟通协作。科研经费的管理,涉及高校科研处(许多高校细分为科技处与社科处)与财务处两大部门。目前,科研经费管理中的“成本核算”,实际上是核算经费是否用完。至于将经费花在何处,是否花的与科研有关,对此科研处从来不管,财务处也只有流水账。财务部门与科研业务管理部门在科研经费报销的监管过程中脱节严重,往往容易导致科研经费在科研课题还没有结题前就全部被“用光”的尴尬局面。

3、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结题结账有待规范。目前,高等学校科研项目剩余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题不结账。按《关于国家科研计划实施课题制管理的规定》及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的规定,已完成并通过验收的科研项目,对课题的结余经费应进行审核、结算。以及国家对科研经费结余分配规定的不明确和管理上的混乱,使得大部分课题组在科研经费使用上想方设法,花干用完,一些人将课题结余资金用于个人的旅游费、通讯费、家庭日常开销等与科研无关的支出,变相成了个人的活期存折。

(四)科研经费所购置的固定资产管理落后

1、出现用科研经费购置与课题项目无关的资本性设备的现象。各高校为了鼓励教职工的积极性,在科研经费特别是横向课题的管理上都比较宽松,而部分相关人员亦认为科研经费是靠个人能力争取来的,只要财务报账手续过得去,个人想怎么用都行。这种思想造成了许多高校科研经费支出出现无序性和随意性。如报销收据中所列的明细账与实际情况不符,发票开具时间与科研时间不统一,把立项之前的旧发票充作报销单据等。个别单位甚至存在有人用科研经费买房、购车和购买其他与课题无关的固定资产的现象。

2、科研资源共享难,设备利用率低。科研经费实行专项经费制度,且各个课题内容不同,设备资源购置也不同。也有课题相近,设备重新购置者,由于分属不同课题,不同部门,资源往往独享,共享性差。

3、重视有形资产管理,忽视无形资产管理。所谓无形资产,就是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高校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将越来越多,各高校今后应加强对无形资产管理。

4、科研资产流失比较严重。既有有形资产的流失,也有无形资产的流失。一方面,高校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名义上存在着科研处、院所、财务处等齐抓共管,实际上共管缺位。购置后的科研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大部分由课题组保管使用,在科研人员工作调动和岗位调整时,缺乏严格的资产交接手续,物随人走。更有甚者,某些固定资产被化整为零,将国有资产拆分成材料开具发票。由于科研处与财务处缺乏监督,从而造成学校国有资产的严重流失。另一方面,对专利权、商标权、软件等,学校管理的意识、措施非常薄弱,流失现象十分严重。

(五)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腐败”现象

近年来,随着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在评价一个大学、一个学科和一个学者科研实力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加之目前科研项目立项制度的不甚健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的腐败问题愈加复杂和严重。很多高校中都出现了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千方百计“拉关系”、“走后门”和“跑项目”的不正常现象,这也造成了“钱权交易”的腐败问题。表现在科研经费的管理和使用中,便会出现一些以专家招待与咨询、专家鉴定

和小型会议费等不同名目出现的变相行贿。

二、加强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对策

针对当前高等学校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漏洞,为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明确经济责任,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科研工作健康发展,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一)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科研经费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的创新

在体制、机制及制度上做好高校科研项目管理是每个高校创建国内外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改革和完善科技项目管理制度是推动科技创新,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任务。学校适时出台一些有利于调动科技创新积极性的人才引进、职称评聘、科技奖励、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校在用人机制上突出以人为本,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在激励机制上采用政策引导,经费扶持;在竞争机制上实行绩效考评,优胜劣汰;在运行机制上提倡联合开放,资源共享;在监督机制上完善审批程序和经费使用审计;在项目类型上强调纵横向均衡发展。

(二)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体制,对科研经费的支出实行全成本核算

科研要全成本核算,应建立和完善全额成本核算制度,确定科研支出的合理水平。科研经费支出包括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直接费用、间接费用(项目管理费)和协作研究支出。其中,直接费用主要是指课题研究过程中耗用的可以直接计人课题成本的费用,包括:人员费、设备费、材料费、燃料及动力费、外协测试化验与加工费及其他直接费用等,对于同一课题组的不同课题之间费用划分,各科研人员应提高认识,在报账时据实划分,确保科研支出的真实准确;项目管理费是学校组织和支持科研活动发生的,但无法准确核算其成本的各项费用,应根据国家和各高校的有关规定或合同协议的规定计提,提取的管理费用必须纳入学校预算统筹使用;协作研究支出是指将协作研究工作委托给其他单位所发生的支出,经费转拨业务应向学校科研、财务部门提供科研项目批复、项目合同协议和其他必要的资料,经学校各部门严格审批,由财务部门统一办理,避免借协作之名,将科研经费挪作他用。

(三)完善高校科研经费财务管理制度,合理并高效地使用科研经费

1、高校科研经费来源不同,均须纳入学校财务处统一管理,并设立独立的科研经费收入账号,集中核算,以确保专款专用。纵向科研经费一般为财政拨款,属国家预算资金,虽不具有创收作用,却是促进高校科研的持续健康发展,提升学校的综合素质的支撑条件。横向科研经费是学校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技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等服务性项目所取得的社会投资,是学校的主要财源之一。纵向、横向科研经费共同构成了学校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专款专用。

2、要在制度上保证科研管理职能部门的有效配合

财务部门、科研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要以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共同目标,密切配合,加强沟通,对于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不仅要经常检查,还要共同制订下一步的经费计划并在实践中合理使用。可以试行在财务管理部门派驻科研管理人员,也可以在科研管理部门派驻财务管理人员,以便在制度上真正把科研经费管理纳入到整个科研管理工作中,有利于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

3、完善科研财务管理办法,合理使用结余经费

财务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应积极配合、及时联系,制定出校内科研经费结账管理办法。结题时,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经费结余的真正原因,对不同原因形成的结余采取不同的管理办法。及时清理结题经费,避免长期挂账,防止科研结余资金的浪费与流失。原则上应在课题完成并通过验收后六个月内办理结账手续,对于无正当理由却不按照管理办法执行的课题,学校财务部门应根据科研管理部门的通知给予强制性结账。财务部门与科研管理部门应通过管理软件定期统计出已结题项目的信息,使财务部门能真实、准确地掌握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避免盲目投入。建立经费结余奖惩制度,对结余经费实行配套奖励,鼓励节约,提高实验室及大型仪器设备的利用和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此外,课题按期保质完成奖、超工作量奖、科技成果推广奖等也可为结余经费使用的一项内容,鼓励将结余经费用于自主课题方面,积极开展科技创新。

(四)加强高校科研经费购置固定资产的管理,减少和避免科研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

1、对科研设备应采取统一管理,实现资产的共享。高校传统的按项目分散管理科研经费的模式,造成每个课题组都独立购置所需科研设备的分散管理局面,这在客观上分散了科研经费的整体运作效能,加大了科研成本。因此,要加强科研经费中设备购置的监督和管理,从财务管理上防止设备的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应对科研资产采取统一管理、专人负责、有偿调配和使用,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节约科研经费,而且还可以使部分经费少的小项目由于有先进仪器、设备的支持而得以高质量的完成。

2、重视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的入账管理。大多数高校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只重视有形资产的投入,对科研成果形成的专利权、版权等无形资产,长期未能形成有效的监管制度和措施。从财务管理角度看,高校科研形成的无形资产应纳入学校财务管理体制,只有平时做好财务核算和记录,才能为无形资产的对外使用提供充分、合理的作价依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拥有的无形资产数量会越来越多,对学校的贡献也会越来越大,有关部门要及时出台无形资产核算管理办法,以便高校对科研成果形成的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评估和规范的管理。

3、财务部门应定期联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科研管理部门对科研购置设备进行资产清查,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除非另有规定。凡是使用科研经费购置的固定资产,均属于国有资产,必须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不能当做课题组或课题负责人的私有财产,结题后应上交单位保管。固定资产报废处置时应按《固定资产处置暂行规定》中规定的审批权限报批,经批准后才能处置。

(五)加强对高校科研经费的审计监察,开展绩效审计

高校的审计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要在科研经费的管理使用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一方面,审计监察部门要积极主动地深入科研管理和财务部门了解科研经费管理使用的基本情况,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合理完备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还要加强监督力度,对于数额巨大的科研项目进行项目审计,及时发现科研经费使用中的违纪问题,对于那些弄虚作假和截留挪用课题经费等违纪行为,要进行相应的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还有就是必须开展绩效审查,对生产、经营、投资等活动及资金使用的效果进行评价,并提出改进建议,发掘潜力,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对高校科研经费使用绩效开展事前、事中、事后跟踪审计,是提高科研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合法性、效益性,保证科研项目的顺利实施的有效手段。

(六)推进财务管理手段的创新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财务人员可以与信息技术人员合作,针对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的特点与需求,共同开发科研经费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科研经费的财务管理手段创新,对科研经费财务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查询、统计、分析和管理。实现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由结果控制转变为过程控制,由被动式管理转变为主动式管理。

以下为一科研经费财务管理程序控制的例子:

比如,某高校取得一个横向项目50万元,经费预算要求资料费5万元以内、差旅费3万元以内、测试加工费在8万元左右、人员经费7万元以内、设备费控制在13万元左右、材料费7万元左右、鉴定费5万元以内、其他费用为2万元以内。

首先,根据到款金额设立科研项目代码×××××,同时,输入控制程序使在该项目代码×××××下,分科目报销总额为:资料费5万元、差旅费3万元、测试加工费8万元、人员费用7万元、设备费13万元、材料费7万元、鉴定费5万元、其他费用2万元。

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Abstract: Obvious growth in the amount of research funding shows that the stat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but asymmetric between the lower output and huge spending exposes the existence of inadequate supervision, waste of resources and other issues in research funding allocation. This article tries to analyze the whole process of research funding investment spending and fi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关键词: 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预算

Key words: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whole process management;budget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050-02

0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要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把科研创新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位置提的更高。各高等院校、政府办科研院所、企业作为国家新兴科技成果研发精进的摇篮和孵化器,是创新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三大主体。改革开放以来,科研经费的来源和数额持续增加,从1978年的52亿到2014年的13015.6亿,三十多年来累计投入达到3.9万亿元之多,年均增长22.73%,超过了全球各国科研经费投入平均增速,位居世界的前列。科技投入总量和强度的大幅提高,为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但在如此巨额的科研经费投入额之下,我国创新力和科研竞争力却没有同步提高。据统计,我国每年科研成果有3万多项,其中仅有15%能产生规模效益,产业化率仅达到5%,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25%,这与发达国家科研的投入产出比值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2013年,中科协的调查显示:科研资金用于项目本身仅占40%左右,大量科研经费流失于项目之外。审计署2011年公布的科技部2010年度审计发现,2010年的99个支撑计划在研项目普遍存在不符合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及其他财经制度规定的做法,设计资金数以亿元计。科研项目与资金管理方面大量存在着诸如科技计划、专项林立,重复交叉严重,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管理不够科学透明,资金使用违规违纪等为社会诟病的问题,这些都与科研经费拨付验收各环节权责不明、管理不善有很大的关系。

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科研经费投入支出过程,分析各环节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方案提高对科研经费的有效使用。

1 现状原因分析

当下科研经费的监管,是一个封闭系统的内部管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统收统支、实报实销。经费在项目组内部自行管理安排分配支出,财务管理的辅助和配合作用只表现在经费下拨到位后的报销环节,对经费使用全过程很难起监控作用。

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管理是指对科研经费从产生到耗尽的全过程进行识别和管理。全过程包含三个环节:经费预算、核算和结算。

1.1 经费预算编制不专业

科研经费预算编制环节是全过程管理的基础,而预算却由科研人员自行编制完成,财务人员未能直接参与预算编制。科研人员缺乏相应的财务及预算专业知识,对经费管理的相关规定不熟悉,且没有可遵循的权威完整的科研预算编制模式。使得预算编制存在随意性和形式化,导致科研项目开展过程中,实际支出与书面预算相脱节,影响了科研活动的顺利开展。此外,申请立项时,科研活动开展的必要性、仪器设备材料差旅等费用支出的成本效益率,外协单位与项目负责人有无关联性及公允性等这些经济合理性问题,都是财务管理之外的非专业人士较难甄别的问题,但这却是科研经费能否合理使用的重要考量。

1.2 经费核算控制不严谨

目前,科研项目实行课题组负责制, 课题负责人有权支配项目经费, 在研发过程中可以根据项目需要对经费进行调整。 但初始预算编制的相对随意,科研人员对财务制度的非严格遵守,甚至报侥幸心理恶意违法违规,财务人员无法参与项目核算监督,经费拨出部门对使用过程缺乏监管等一系列原因都不利于科研经费使用过程的合理高效执行。

1.3 经费结算方式不合理

科研项目结题时的经费结算时由于有形资产材料相对更容易审核验收,极少或无法考核科研人员智力创新的脑力劳动,因此也就无法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带来经济效益后对科研人员的奖励回馈。2011年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以及2015年4月15日起施行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规定都只将特定科研课题的部分间接费用一般不高于15%的比例用于人员激励,而其他科研经费比如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经费仍不能列支。这就忽视了科研人员付出的巨大的智力创新劳动,这既没有参考科技成果的投入回报率,也不符合厉行节约和成本效益原则,无法有效的激励科研人员勇于创新的热情,却倒逼科研人员不得不在项目执行阶段就利用一切可能的方式“套现”科研经费,以慰藉研发过程中所付出的辛勤劳动。而且,科研项目的验收结算常有结题不结账的现象发生,由于国家相应法规没有对已经结题项目的剩余经费规定用途,一些课题负责人会将结余经费用于其他非研发开支,这些都造成了科研经费的浪费或闲置,严重违背了国家经费投入的初衷。

2 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模式内容

2.1 制定行之有效的科研经费管理法规

目前,我国尚未制定完整的科研经费拨付使用管理的系统性法律文件,散见的各规定、通知、意见等多有矛盾冲突,或不适应现时需要。因此,迫切需要制定一套自上而下全面系统的法规文件予以辅佐支持,加强顶层设计,全面覆盖科研经费管理各方面。

2.2 优化科研经费投入方式和结构

科研水平作为一种客观力量,与经费投入数额不存在正比关系。当前科研经费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也是资源不当配置的结果。2015年7月总理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提出对科研项目实行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这就意味着要可以适当改变一贯以来科研经费粗放化投入与支出的局面,变为内涵式发展,精细化管理,优化经费投入结构,更强调经费的科技转化率和投入产出率,将钱花在刀刃上,避免无谓的浪费或闲置。

2.3 强化科研相关部门统筹协调及联合控制管理

科研项目从投入经费到产出成果,获得收益不仅与项目组成员有关,科技部门、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以及各经费主管单位都参与其中,部门之间如果缺乏配合沟通和信息互换,就很容易出现管理空隙。因此,这就需要各部门重新定义职能分工,统筹协调,打破条块分割,建立覆盖各学科横纵科研项目,分级分类管理的、国家层面的,统一完备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部门之间形成联动机制,相互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以便对科研经费从预算到结题全过程进行规范高效的审批监督。

2.4 建立科研经费全过程监督管理体系

科研经费全过程管理体系应当以科研项目为核心,财务、科技、资产管理部门在项目发展的不同阶段实行预算、核算、验收结算等跟踪管理控制。并由审计部门组织定期、不定期的专项审计,全过程监督经费使用的合规性。

根据经费全过程管理环节的特质,监督体系的建立首先要制定合理的预算体系,设置具备可操作性的预算标准。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以预算为起点,应当结合科研项目研发实施过程的特点,细化经费的预算安排。在制式的预算模板上考虑项目特殊性并给予经费支持。遵循科研活动的基本规律,重视科研人员的智力劳动,对主要依靠智力付出的科研项目,要加大绩效奖励的比例。规范特殊经费如外协费、国际交流与合作费,重点审批非联合申报单位的经费外转,考察其必要性和科学性。项目预算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得随意调整,确有必要调整的,要由项目负责人提出申请,课题承担单位科技、财务部门共同审批,相关科研主管部门予以确认方可。其次是要根据科研经费管理办法严格审核报销,并通过建立完备的信息化平台将项目经费的支出明细、材料设备购置,资金流转等情况实行实时动态控制。再次是要加强经费结余管理。项目通过验收的一定期限内及时办理结题。财务部门要根据项目结题情况,协助督促项目负责人就经费收支情况进行核对,填写决算报表。同时科研部门还应紧密跟踪项目进展情况,关注科研项目的投入收益率,进行统计整理,促进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2.5 完善科研经费绩效考核和奖惩机制

科研项目的开展和成果获得,归根到底是人才智慧的结晶。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科研绩效考评机制来有效调动科研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将研发获得的经济社会效益及成果作为考核依据,鼓励科研人员在研究过程中综合考虑成本和资金使用效益,科研人员遵守制度带来较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项目的给予适当奖励。加快科研信用体系建设,建立“黑名单”制度,将科研经费结余与项目承担单位信用评级情况相结合。对管理混乱,研究中存在挪用、违规、挤占经费的行为予以批评、惩戒甚至依法治理。

3 结论

科研经费涉及到项目活动的方方面面,是科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基石。因此,经费管理贯穿于从立项、执行到结题验收的全过程。由于牵涉人员和部门众多,各环节流转的规范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实行立项前介入和全过程的参与管理后,仅“业务招待费”支出一项,占整个科研支出的比例就有了明显的下降,2007年到2011年各年度业务招待费占科研支出的比例分别为12.6%、10.01%、6.23%、5.97%,呈逐年下降之势。科研经费的全过程监管模式就是协助项目负责人员对科研项目从立项申报到结题验收进行系统全面的管理,将经费使用由事后审验变为与项目同时进行的跟踪管理,这才有助于实现科研经费优化合理的配置安排,更好的体现科研项目的研究价值,促进我国科研事业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及解读[R].2015-11-17.

[2]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改进加强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的若干意见[Z].(国发[2014]11号)2014-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