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数字媒体设计;研究

1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的现状

数字媒体设计是一个宽口径的新兴专业具有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的新兴专业。近些年我国艺术院校进行热门兴办的专业之一,但是大多还是停留在苦苦探索的初级阶段,没有符合数字媒体设计专业统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并且对这门新型的交叉学科的内涵也缺乏统一的规范,造成这门专业目前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上各大院校呈现出各自为阵的状态。由于社会上主流设计的数字艺术设计的形式、手段、存在方式和传播载体等方面发生了变化,而课堂上却没有调整到合适的位置,造成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与社会应用的严重脱节。艺术课程在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聚力革新新型多维的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之改革

数字媒体设计是一个宽口径的新兴专业具有以技术为主,艺术为辅,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特点的专业。作为文化产业中的“朝阳”部分――数字媒体设计的诞生和飞速发展是当今信息化社会的必然趋势。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这种具有使命感的大环境下,作为教育工作者和科研人员,应该首当其冲敏锐地把握数字媒体设计发展的走向,并立足于丰富多样的实践,归纳其发展规律,为生产实践的“新分子”提供人才上的支持和理论方面的指导。作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和探讨。

2.1 教学目的

数字媒体设计专业依据影视、游戏和动画等数字文化产业对专业设计制作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良好艺术素养,系统掌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面向网络的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能力的应用型高级复合人才。

2.2 教学模式和要求

按照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结合课程教学,课外和课内结合,有计划地在课外举办“研讨会”等多层次教学活动,让学生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激发学生对数字媒体技术的不同应用的学习、研究兴趣,实现知识交叉与融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效果评估方法;学生采取探究式、经验式、体验式等主动学习方法。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整合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改善课堂教学效果;依托实践教学基地,通过实践课程、团队项目、个人项目、竞赛项目等环节,加强实践教学;快速推进数字化教学手段的应用,促进“教”“学”互动,强化学生中心导向。

2.3 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

数字媒体专业的艺术课程教学不仅要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而且还要有研究性的实践训练。这种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落实在艺术课程教学上具有的知识性、技能型、创新性等特点。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数字媒体设计专业将在造型基础、色彩原理、视觉表现、艺术创新、综合考察等几大教学课程下,进行全面构建具有艺术和技术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此同时,也鼓励学生开展项目实践,进入研究室、工作室和项目组,强化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使得学生在模式教学过程中,熟练地掌握艺术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适应于本专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

(1)造型基础:众所周知,艺术作为一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创造精神与物质产品。造型基础在艺术设计教学领域中是熟识已久,也是人们最先的设计意图初始化的表现方式,进而对所表现的对象来分析、整理、提炼、归纳,并且以素描形式加以视觉化呈现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艺术设计的基础课程如素描是我们教学的最普及的艺术基础课程,还有速写、平面和立体构成,包括二维和三维软件等形式以达到设计造型的学习目的。造型基础课程教学应该在对大自然观察能力的传授和培养过程中,以造型思维方式去引导学生去融会设计的创造理念,以此来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美学领域的探索。

(2)色彩原理:从教学实践出发,把色彩学作为基础教学的出发点,帮助学生熟悉色彩的基本原理和规律,训练不断寻求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以及色彩冷暖的设计能力,捕捉光色变化和形色结合等能力,以能够灵活表现丰富的色彩关系等方面的能力,去深入课程教学和应用于设计实践之中。

(3)视觉表现:使学生能够掌握视觉语言的发展、演化,以及视觉语言的内涵与外延,进一步对各个设计领域的视觉表达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并通过对视觉生理特征的理解,按照视觉习惯去指导设计。每一位艺术家再创作之前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进行观察,最终选择最能表现自己创作意图的角度去观察表现自己最想表现的东西。想象自己要表现什么,再确定表现的重点。开展评价活动,便讲评边强化从不同的视角表现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在视觉表达方面的知识,而且提高学生在理性思维方面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服务于设计。

(4)创新能力: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新媒体,是和技术结合相当紧密的一类设计。缺乏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能力,是目前中国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人才与国际专业人才相比最大的不足之处。近年来,从国家教育部到各省市教育主管部门,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因此,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举措。我们应该积极探索与构建适合地方高校实际情况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理念,全力打造和搭建一个开展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普及活动的平台,能够让更多的学生长期参与并享受优质的教学资源。选拔优秀的学生组队参加各级各类竞赛,特别是行业和用人单位高度认可的竞赛中获得优异的成绩,两者相互促进,形成长期健康发展的创新型队伍。

(5)综合考察:通过借助作品会来激发学生的才华和潜力;保障学生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学生对作品充满热情,在制作作品中感到充实,制作精良的作品是他们的一种使命,完成一件自己喜爱的作品是一种恩典,而不只是一个人物。帮助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付出与努力,去寻找有意义和挑战性的活动,让他们体会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够享受生命中真正的幸福和成就感。

3 结束语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教学创新研究,是师生共同努力探索的一个过程,也是教育教学的思维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具有开放和灵活性的综合化特点。艺术课程通过合理的配置和教学资源的整体优化,以提高数字媒体设计专业教学的质量,提升学生艺术创新的基本能力,促进了学生艺术设计中个性的发展。此外,开展相关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对于这种开放性和灵活性的课程教学创新,也需要教师不断实践和尝试。数字媒体设计专业艺术课程教学还不够成熟,不完善的地方,还有待我们共同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2] 陈念群.数字媒体创意艺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3] 周至禹.思维与设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0-057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009—8097(2013)11—0066—04

数字媒体以其高效优质的信息制造与传播能力,推动媒体从形态、属性到内容产生巨大变革,全面渗透到人们的文化生活中,彰显出主流强势媒体的姿态,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魅力。以文化创意为核心、技术创新为动力,以计算机游戏、影视动画、网络娱乐、虚拟现实等为具体代表形式的数字内容产业正在全球蓬勃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战略性和支柱性的新兴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发展数字内容产业急需高素质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通过研究借鉴国外高校数字媒体专业的教育状况,我国诸多高校新增开设了数字媒体专业。为了推进高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紧密结合,教育部从2008年起实施了针对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计划,在全国高校择优建设、优先发展一批国家特色专业,为国家培养紧缺专业人才。该项计划引发了高校对特色专业建设内容和方法的广泛讨论。课程体系构建是特色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的建设过程中,正确拟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充分利用自身的办学优势,在深入调研数字内容产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广泛吸纳用人部门对人才培养意见的基础上,面向人才培养目标,邀请国内外高校教授和产业专家共同研究培养计划,构建与数字内容产业发展需求相适应、特色鲜明、操作性强、能有效服务特色专业建设的课程体系。回顾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剖析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分析课程体系的演变特征,总结课程体系的实施经验,凝练形成有效的课程体系建设观,对于继续推进特色专业建设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推动特色专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 正确拟定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为了使课程体系能够在人才培养中有效发挥作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形成专业特色,拟定了以下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

1 紧密结合数字内容产业对紧缺型人才的需求

深入调研我国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的现状,了解数字内容产业对紧缺型人才需求的具体内容。既充分尊重现状,又理性、适度地前瞻构建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使得所培养的人才,既能掌握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又具有推动数字内容产业发展的潜能和知识储备。

2 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

客观审视办学环境,了解自身办学优势,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身办学优势进行有特色的人才培养。将学科优势和专业特长,结合进课程体系的内容中,体现在课程体系的实施上。

3 保持课程体系内容的先进性

不断跟踪数字内容产业的技术变革,分析数字内容产业的演化趋势。充分了解国内外数字媒体技术人才培养的动态,及时调整课程体系的内容,始终保持课程体系的先进性。在强调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同时,把数字内容产业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

4 推动人才培养的特色形成

面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设计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课程科目、教学内容、实践项目,形成方向鲜明、结构合理的课程群。建设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资源,探索与特色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促进形成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5 强调课程体系的操作性

充分了解生源情况,结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构建课程体系的内容。厘清课程科目知识内容之问的循序渐进关系,建立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结构。通过有序组织,推动层次递进的课程教学。结合师资建设情况,及时更新课程科目,革新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式。

二 面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特色设计课程体系内容

通过调研现阶段我国数字内容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借鉴吸纳国内外高校培养数字媒体人才的经验,结合自身的办学优势,拟定了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即“围绕我国现阶段数字内容产业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培养学生的数字内容作品的设计、制作和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通过与国内外企业和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突出特色和个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较高文化艺术修养,理论基础扎实,工程技能娴熟,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适应性强,善于合作,能够熟练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内容作品的设计与制作,具有创新和研发数字内容产业新技术能力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面向上述人才培养目标,设计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结构和内容如图1所示。课程体系采用矩阵式的结构,其特点是以课程群为知识结构单元,形成层次分明的组织形式。在课程体系结构上,垂直方向自底向上分为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等几个层次,循序渐进地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技能路线。课程体系强调宽厚的基础培养,以此实现“理论基础扎实”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多种类型课程的层次之间,设计了课程实验、技能专题实训、综合项目实训和集中就业实习等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递进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工程技能娴熟”的工程型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结构上,水平方向自左向右是以网络游戏、计算机动画和虚拟现实为专业方向的并行课程群。学生在研修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后,选修专业方向课程,从而兼顾人才培养的共性和个性,实现“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 推动课程体系演化,促进特色形成

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建设过程中,为了保障人才培养的有序高质运行,结合不断改善的教学环境和动态演变的人才需求,审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修订课程体系内容,推动课程体系的良性演化,先后产生了4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课程体系。版本1为专业筹备期间提交给专家论证的课程体系。版本2是在2007年首批入学的学生培养中执行的课程体系。两年之后,对版本2课程体系修订产生了版本3。版本4是在2011年第一届学生毕业,人才培养完成了一个完整周期之后修订所得。以下通过数据,对比分析4个版本课程体系的演变特征,直观阐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特色之间的关联关系。

1 调准文艺和理工课程融合的尺度

数字内容产业是基于深厚文化艺术底蕴,融合先进科学技术的创意产业,迫切需要文化艺术和科学技术素质兼备、工程技术特长鲜明的复合型人才。利用华中科技大学学科齐全,在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等一级工程学科上的优势,开设文艺和理工课程,并逐步摸索调准文艺和理工课程融合的尺度。表1显示了4个版本课程体系中文艺和理工两类课程的比例。通过逐步调整两类课程的比例,探索出一套能有效地对理工类学生进行文化艺术素质教育的课程科目、教学内容和实施手段,满足了“文理融合、工程技术见长”人才培养特色的要求。

2 构建层次分明的体系结构

人才培养讲究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层次分明的课程体系不仅有利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知识和能力结构,而且有利于教学的组织实施。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方向几个层次的课程构成。表1显示了4个版本课程体系中不同层次课程的学分比例。通识课程和学科基础课程的学分总和保持高于50%,符合“重素质,厚基础”的人才培养特色要求。专业基础、专业核心和专业方向课程的比例形成金字塔结构,并逐渐增加了它们的学分总和,从而有利于实现“专业方向明确,技能特长鲜明”的人才培养特色。

3 强化实践能力培养

实践教学含有课程实验、技能专题实训、项目创作实践、企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表1显示了实践教学学分比例的演变情况。实践教学的学分比例在不断提高,目前稳定在1/3左右,以此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实现“工程技能娴熟”的人才培养特色。

4 执行方式多样化

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开发企业可用师资,遵循三三制师资建设原则,组建多样性的师资队伍,获取多样性的知识来源,形成多样化的执教方式。表1显示了学院全职老师、从其他学院和高校外聘来的老师和来自产业界的老师执教的学分比例情况。多样性的执教方式保障了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有利于培养“适应性强,善于合作”的人才。

四 创新课程体系实施方法,保证人才培养效果

课程体系需要通过良好实施才能充分发挥作用。为了强化实施效果,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1 持续进行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

数字内容产业是日新月异的创意产业,必须通过持续的课程内容更新和教学资源建设,才能保持知识内容的时效性和先进性。通过自编讲义,引进英文原版教材,改编企业培训教材,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从产业实际作品和科研项目成果中抽取素材,剪裁后形成教学案例,建立共享案例库。邀请来自产业的专家共同拟定专题技能实训、项目实训和就业实习的内容。

2 坚持教学方法改革

除了课堂讲授之外,大力推动演示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专题讲座、研究启发式教学、项目型教学。推动教与学的互动,进行教学方法讨论,引导学生进行项目作品交叉剖析和评价,指导学生进行新技术的探索和研发,营建生动活泼、求实上进的教学氛围。

3 强化实践教学

建立多样化、层次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途径,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建立包含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成果案例等内容的成套实验教学资源。建立联合实验室和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学生到企业或实践教学基地实习的有效机制。由企业自带项目来学校,全真模拟企业生产的过程和形式,进行毕业设计训练。

4 注重校企合作教学

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和大学进行合作,外聘教师进行课程讲授、专题培训和前沿讲座。将企业引入教学,协同进行课程实验和实训。建立由学院专职老师和企业老师构成的毕业设计双导师制度。有计划、有步骤、有尺度地推动企业定制式的人才培养机制,在校企紧密合作中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接轨。

5 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数字内容产业是一个十分强调创意和创新的产业,自由创意的培养十分重要,为此在实施选修课程和创意实践课程的教学中,大力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辅助指导的模式。建立了“数字内容作品自主创作实践工作室”,学生自主管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项目创作或作品大赛。创作成果和大赛作品,可按相关规定折算为学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创意、自觉创新的求知习惯。

6 跟踪评估实施效果

通过学生调查、专家监督、合作高校和企业反馈等多种形式,跟踪评估教学体系的实施效果。不仅对每门课程进行独立评估,还对课程群和教师课程组进行综合评估。关联分析评估数据,推动教学的纵深融合,促成课程群建设产生大于简单叠加的教学效果。通过用人单位跟踪了解学生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与产业要求之间的差距,优化调整课程体系。

通过有效的实施,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2011年第一届55名毕业生为例,其中13人在国内攻读研究生,10人出国攻读研究生,5人在国企就业,3人在三资企业就业,17人在私营企业就业,4人自主创业,3人因申办出国延滞就业。一次就业率达到了95%。在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形成了“发挥优势,培育特色,注重内容,强化实施”的课程体系建设观,满足了现阶段人才培养实践的需求,促进了人才培养特色形成,产生了良好的人才培养效果。

参考文献

[1]肖永亮.美国的数字媒体学科发展[J].计算机教育, 2006,(51:47-50

[2]沈琦,于学军,张丽,等.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特色专业复 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理 论),2010,(8):162.163

[3]李俊龙,林江辉,胡锋.对高校如何开展特色专业建设的认识 和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4):59-61

[4]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Ⅲ.中国 大学教学,2012,(9):28-30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范文第3篇

创意产业的“发动机”

随着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意产业紧紧依赖数字媒体并结合文化资源,以新的姿态迅猛发展。在发达国家,创意产业已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数字媒体在创意产业中突显了其作用。以IT技术和CG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媒体就像是创意产业的发动机,极大地推动了创意产业的发展,其范围涉及影视制作、动画创作、广告制作、多媒体开发与信息服务、游戏研发、建筑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人工智能、系统仿真、图像分析、虚拟现实等领域,并涵盖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营销、经营管理等诸多层面。就其主要应用领域进行分析后不难看出,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数字媒体发展对推进创意产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数字媒体必然成为普通高等学校新的热门课程,它是个跨学科的学术领域,是从各门学科中提取相关要素而综合起来的系统学科。数字媒体学科包含美术、音乐、舞蹈、戏剧、雕塑、建筑等艺术基本元素,还包含了出版、影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又用到了计算机和信息等工程技术,这些元素的合理搭配组合构成了数字媒体的学科体系。

多样化的数字媒体教育

世界各地的数字媒体教育呈现多样化,各高等院校都根据自身的办学风格和专业优势来开办这一学科课程。对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几所大学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发现,数字媒体教育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形态:以计算机图形图像为基点的数字技术院系,以创意艺术为目的的数字艺术院系,以及以实用工具为需求的数字应用院系。集中办院系时机不够成熟的学校,大多数都设立大学的数字媒体或数字艺术中心。上世纪末新媒体很热门的时候,美国就成立了由各个大学新媒体中心组成的全美高校新媒体中心协会。各校的新媒体中心提供师生上机接触新媒体的技术设备,满足辅助教学需要,为其他各门类学科建立公共平台。

由于整个数字媒体相关的创意产业都缘起于计算机图形图像,得益于高等学院的科研成果,因此这些有长期科研积累的学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型专业的建立往往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这类学院里最具代表性的是著名的犹他大学的数字运算学院,在计算机图形图像和数字媒体界,几乎每一位有重大影响的人物都出自或在某种方式上与这所学院有特定的联系,如从该院前身走出的Adobe、Netscape、WordPerfect、E&S、Pixar、SGI等十多家工业巨头的创始人。像这一类的学校还有:纽约理工学院的文理和传媒学院计算机图形系,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艺术与设计尖端运算中心,普度大学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系。他们的课程一般强调计算机图形图像理论、算法运算原理、人机交互界面和广泛的艺术应用。

俄亥俄州立大学的艺术与设计高端运算中心,为学生开设动画生产、运动表达学、形态直观学、计算机图形史、数字摄影、三维虚拟环境、连续画面情节开发、互动式艺术媒介、手绘动画动感学、音乐多媒体、连续动画、艺术家和设计师编程概要、数字媒体生产与合成等。除了教育及科研外,该校也为动画界输送了大量的骨干人才。

普度大学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系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美最好的电脑图形业界的参与者、管理者和领头人。该系在师资、教辅、学生的多样性、教学、求知和奉献方面都走在全美前列。该系将专业分为四个方向:互动多媒体、动画技术、工业设计和建筑设计,可分别授予理学士和硕士等学位。

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的数字媒体中心设在艺术学院,为哥大提供一块艺术创意和知识更新的园地,以展现哥大利用前沿技术获取艺术成就的雄厚实力。数字媒体中心提供的教学内容有:三维建模、电脑图形设计、物理计算、动感图像、编程、音响编辑、视频效果、网络动画和网页设计等。中心建立了五个24小时开放的实验室:一个对所有艺术学院开放的公用电脑机房、两个对视觉艺术学生开放的视觉创意工作室和电脑编写室、两个只对电影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开放的高端影视工作室和电影剪辑室。中心还为全校举办不定期的,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各种讲座和短训班。除了艺术学院之外,哥大还有其他九个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的中心(所):高新技术与信息管理中心、新媒体教学中心、信息处理研究中心、数字化经济和机构研究中心、远程信息研究所、远程通信研究中心、国际科学信息网络研究会、数字政务研究中心、教师学院教学技术所、艺术史数字媒体中心、虚拟信息研究所等。

耶鲁大学艺术学院本科生不强调专业分工,课程的重头戏在于创意设计,有关数字媒体的课程包含在图形设计、多媒体设计等课程中。学校强调为师生提供科研和实践的机会,因此专门设立了数字媒体中心来为所有的艺术学院师生提供教学和科研服务。中心备有齐全先进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专用教室、数字和模拟音频视频转换和输出设备。

纽约大学(NYU)电影学院历来在美国高校排名中高居榜首。NYU还有电影学院,包括电影史、影评以及市场运营等科系;有表演学院,包括音乐、舞蹈、戏剧等;另外也有美术学院。它的数字媒体专业,是比较前卫的数字艺术学科,渗透在各个艺术传媒领域里,艺术学院的各个院系都要开设一两门数字媒体的相关课程。纽约大学在电影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设立了数字媒体的本科及研究生学位课程。在继续教育学院,数字传媒学士学位的专业方向分为:数字广播和远程通讯、电脑动画和视觉效果、电影和数字视频生产,总学时为130学时。数字影像设计理学硕士也是为了满足数字媒体、数字娱乐和设计专业的广泛需求应运而生的。纽约大学成立了尖端数字应用中心。研究生的课程分三个模块:(1)数字媒体的理论、哲理、历史等基础课;(2)进一步的理论课和与自己兴趣和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3)毕业论文和演示带。研究生学习两年修满42学分。纽约大学注重培养研究生对技术、创意和审美的深入理解,这些对于数字化生存是绝对必要的。毕业的去向为艺术家、设计师、科学数字影像专家、剧作家、电影人、三维模型建筑设计师、雕塑家、画家和工业设计师、研究艺术科技与文化结合的学者。纽约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交互式传媒专业,是研究生水平的前沿科系,它在研究和设计方面,以交互式为主干来探讨新媒体、运算媒体和镶嵌运算。该系强调试验与动手能力,看重创意而不是电脑技术,将注意力集中在交互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开发新的传媒形式,开拓面向社会应用的物理运算、交互式游戏、多媒体技术、音频、视频等。

在艺术或设计学院中开设数字媒体专业的有:南加州大学的电脑动画系、达拉斯艺术学院、洛杉矶艺术设计中心等。

在设计类学院类别中比较典型的是哈佛大学,哈佛大学设计学院设有数字媒体方向的硕士学位,主要课程有:数字媒体、雕塑动感学、视觉信息学、互动空间、计算机辅助设计、地理信息基础、互联网与建筑、设计技术、整合设计等。在其他专业方向也多多少少要学一些数字媒体的主要课程,如建筑产品设计专业就要求修互动空间、艺术与科技、建筑与数字媒体、设计中的新材料和新技术、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工业生产等。进一步深入研究可在博士阶段,从而获取设计学博士或哲学博士。

麻省理工学院的传媒艺术与科学系是其著名的建筑设计学院的一部分,它分博士、硕士和本科公共课三个层次来进行数字艺术教育,强调科研和实践。所有研究生都参与媒体实验室工作和获得资助。蜚声全球的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以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人才资源,大胆创新并全方位开放办学理念,为全世界数字媒体领域的精英提供发展平台和学习机会,取得了全球瞩目的研究和应用成果。

总体来看,大部分学校的数字媒体和动画本科的学制为四年,研究生为两年。

数字媒体专业的本科培养方向主要是为学生从事数字媒体专业传授技巧。研究生的分工较细,如属于交互式技术范畴的互动媒体专业,它的教学将呈现给学生一套多媒体的基本框架,包括电脑操作、网络操作系统、音乐音响录制、像带制作以及艺术理论等。

电脑动画专业方向的教学主要传授给学生电脑动画制作中物体建模、人物模拟、动画表演以及特技效果的基本原理。该专业着重于电脑三维图像在娱乐圈的实际应用,传授娱乐圈开发游戏、商业广告、动画短片及故事片的制作过程的全部知识。利用全新的电脑技术,学生将学到当今现代动画制片厂通行软件和硬件的实际操作技巧。指导学生把现实的物体和运动转变并建立为虚拟模型、动画人物以及电脑特技。综合课程将辅以学生创造专业动画短片的能力。其中包含动画制作、加工图像、虚拟模型库等用以展示学生的专业水准。专业的目标是提供学生必备专业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技术技巧,使得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影视制片、后期制作、游戏设计制作、高艺术水准网页设计制作和多媒体的专业工作岗位。

学科特点

数字媒体这门新兴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数字化、交互式、立体三维、视频、声音、图像和文字等多媒体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办学模式既可以是新建院系,也可将课程分布于现有相关学科体系;授予的学位既有文学、艺术学,又有理学、工程学、文科、艺术类的,涉及到影视、设计、创意;办学的层次既可包含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历,也可以是非学历和跨学科学历。

从目前所调查的十几所学校的数字媒体课程的设置来看,无论是数字媒体的哪一个专业,其确定的核心基础课程都是非常相似的。这些核心基础课程是各个数字媒体专业方向都必须掌握的一些入门课程或初级课程,该类课程有助于引导学生进入数字媒体专业领域,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后续不同专业方向的高级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各个学校首选的数字媒体核心基础课程虽然在内容等方面有各自的特色与侧重点,但在以下几门核心课程的设定上有高度的一致性,它们分别是:图形技术和动画发展史、图形基本理论、美术和色彩学、三维技术、光影艺术、动感规律、行业法规等。从课程的结构来看,正规大学有核心课程和专业课程,还有选读的课程。各个学校的数字媒体系(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门数与课程名称、课程内容等有很大的差异,但基本上都包括以下不同层面的模块式课程:(1)核心课程包括史、论、技、规;(2)专业课程强调精、练、作;(3)选读课程则突出一个泛字。

通过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大致作出如下概括总结:核心课程包括数字媒体相关的发展历史;基本原理、基础理论Introduction课程;本专业所必须掌握的通用原理、技巧、技术和行规。虽然各个学校的数字媒体发展方向与特色不同,但就其给本科生开设的专业方向类的导论性课程来看,还是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的,基本上涵盖了数字媒体研究中的几大主要领域,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数字媒体的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为以后选修某一领域的扩展性的高级课程,或在该领域的继续深造打下了基础。

综合来看,各学校都为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提供了本学科几大主要研究领域的引导性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按照学校的要求进行选择。不同的学校根据自身学科发展的特点,为本校的数字媒体本科生开设了各具特色、内容广泛的较高级的专业方向课程,提供了比较充分的选择余地,也为学生深入了解数字媒体学科进展提供了保证和资源。学生根据学校的要求,自己的兴趣,以及指导教师协助,来选择相应的课程。

就业倾向

美国公司选拔人才非常重视团队协作及团队融合,除了个人品质外,了解和遵守规则、规范也十分重要。从业人员都必须明确自己的位置以及在这个位置上要遵守的团队规则。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内容。学生到了社会,站上了岗位,迈入了行业,走进圈子时,已经懂得怎么相互交流和配合。

数字媒体的专业技术课程,是该专业的精华所在,必须要精学多练,创作大量习作,才能适应行业的需求。专业课程要求掌握和精通专业技巧,有大量练习的机会,规定足够的课程量来做一些Project,学期末和毕业要完成大一点的项目。各个学校课程的名称和叫法各有不同,而且有些课程相互涵盖,覆盖的面不一样,目的是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和适应的能力。

在选修课程的设置方面,各个学校都结合本学校以及该专业的发展特点,并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要求,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可供选择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课程的选修顺序方面有一定要求,通常都规定某门课程所必须的先决课程。在课程的选定方面,学生有较大的灵活性与自主性。由于数字媒体是一门具有综合性、边缘性的交叉学科,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各学校非常重视与数字媒体相关的学科知识建构,要求学生完成除学校规定的通识类课程外,还要完成指定的相关必修课程。各个学校数字媒体有不同的发展方向和侧重点,所指定的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略有差异,但大体上是从计算机科学系列和艺术创意系列中选择一定数量的课程。

专业的设置面对不同的就业去向,如影视、动画、游戏、广告、网络,使得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实践课程安排。很多学校的课程设计,很明显是根据已有的自身条件来偏重某个出路。有的学校建立了一套独立完整的数字化技术系统,甚至是完整的数字化生产线。影视数字化系统可以全部采用数字化手段,从摄录到制作的全过程都采用DV,贯穿影视的前、中、后期。游戏专业同样根据游戏行业的取向来设计专门的游戏制作训练。广告设计专业偏重广告创作的行业取向。

学校也可能按照学生未来不同的职业岗位,按照学生毕业后可能担当的特定职务来定位,如与影视相关的有设计、导、编、演、辅等。他们完成了基础课教学后,根据就业的要求来设计他们的专业课程。在美国的大学中,往往是学生选老师,学生有条件根据自己的设想,选择将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并投入更多精力在自己所选的课程中。老师则可以开设个别辅导课,以便学生可以专心学一些按职能划分的专业课程。

总结

通过对美国具有代表性大学办学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如下特点:

首先,重视学业修养和基本功训练。通过开设数字媒体的通识类课程、导论性课程、方法类课程等,加强学生在数字媒体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宽厚的基础。

其次,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服务于学生的人本思想。开设多种可供选择的、有针对性的课程,使本系(专业)和外系(专业)的学生能够灵活、自主、充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利用开放实验室和工作室,在不同的时期给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科研训练,使学生的数字媒体研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与培养。

再次,办学具有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同院系之间可以联合设立与数字媒体相关的交叉性专业,并联合授予学位。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范文第4篇

关键词:数字媒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图形创意》;教育启示

1 何为数字媒介

数字媒介是以数字形式和数字内容并存,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下展现其交互性、智能性、简洁性的新兴媒介。数字媒介的产生反应的是其时代的特性,不同于传统传播媒介,数字媒介最大的特征在于其交互性,基于此特征,在数字媒介的干预下,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类课程能够更好地传播课程理念。

分析数字媒介,首先是从媒介角度上来说,它作为一种具有传播功能的媒介介质而存在。新媒体研究学者刘自力把将出现于现代媒体,如广播、电影、电视等之后的数字技术媒体称作新媒体。这其中包括电脑和一切运用微处理器、数码、镭射、互联网的技术设备、电子娱乐产品,用于生产和消费的多媒体系统、高科技视频系统、遥感系统以及通过数字手段生产的艺术品、仿生信息产品和各种含有电子内容的输入、输出和存储设备等等,这些都应属于数字媒介。所以数字媒介是基于计算机技术及网络信息技术所产生的新型传播媒介环境,它在技术特征上是具有明显的开放、互动、虚拟、共享、兼容特点信息载体的沟通环境。

其次,从传播的角度上讲,数字媒介的环境被赋予了人格化的特征,并集合了多种媒体的特点和优势,极大地提升了“大众传播”的规模和影响力,信息的改变传统媒体线性(直线)、无间断性和固定的单向传播模式的环境,使用户将线性思维、单一话语还原成点状结构和多重话语,角色由被动接收变为主动选择和参与,体现了双向、互动的传播理念和传播方式。对于数字媒介来说,它本身不能传达信息和思想,人才是主导者和策划者,但是数字媒介使得人在传达信息的方式上产生了巨大的变异。例如,在互联网博客中,作者消息的同时,阅读的受众也在参与消息的,消息本身和对消息的评价一样重要,都是博客信息内容的组成部分。

2 《图形创意》等设计基础课发展趋势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作为设计学科重要的分支学科,自身专业特性就和媒介的发展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首先从课程本体来看,作为一门集综合性于一体的学科,视觉传达设计是借助视觉符号来传达信息的设计,是应用性传播与艺术的结合;其次,从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来看,传播媒介发展的历史也是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历史一一新兴媒介的接踵而来,引领并开拓和发展了新的传播领域和传播方式,从而推动了视觉传达设计整体学科的发展。

《图形创意》是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担负着视觉传达设计学科的创意思维训练任务,其课程任务是让学生在课程当中通过对图形的理解,运用创意性思维模式,创造出既有信息传播功能,又新颖和独特意象想象力的视觉创意性图形,支撑着视觉传达设计成为一种具有创造性价值的设计形式。基于《图形创意》课程任务,它的核心便在于使复杂的信息内容有效和富有情感化的传播,传播本身成为了受众与信息交流的绝对途径,因此,一方面《图形创意》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做到信息的有效传播;另一方面《图形创意》课程的性质就也决定着其应利用更加有效地授课方式来传递课程信息。传统的平面设计是基于印刷媒介为架构而进行的设计实践,而印刷媒介单一的感官认知并不能让学生全方位和高效的理解课程内容,数字媒介的介入能够弥补授课过程中的不足,同时也使得课程内容本身发生着微妙变化,革新课程的培养方案。

3 《图形创意》课程的教育启示

国内的《图形创意》课程伴随着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起在20世纪90年代末逐步发展,由江南大学林家阳先生最早推广,并出版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设计学科专著《图形创意》,奠定了该课程作为以视觉传达设计课程的核心地位。兰州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所开设的《图形创意》课程最早也追溯到2003年,十年间该课程稳步发展。在这十年,课程的授课核心和其他高校《图形创意》课程设置一样,都集中在将传统创意理念应用在图形的创意设计中,也获得过诸如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一些成绩,但能够感受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不断老化,设计的创新思维受到了限制。伴随着设计对象由印刷媒介转为数字媒介,体验化和情感化设计理念开始兴起,《图形创意》课程与其他视觉传达设计基础课程一样,面临着只将自己局限在单一媒介的设计实践的窘境,继续在新的设计观念中寻找源泉成为一种空想。在面对新的媒介挑战,学科组对课程乃至专业的建设都重新定位,将数字媒介作为现在乃至将来视觉传达设计发展的对象,设计的思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

3.1 教学方法的多种媒介化

首先在课程设计中利用新媒体技术来实现教学方法多样化,在课件的编撰中采用视频和交互动画,如制作关于同构图形的变化时所采用的数字媒体技术,让同学们更加清晰的知晓所学的基本知识点,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使用非美术元素来提炼视觉图形,如用图形的表现形式绘制音乐的韵律和武术的节奏等。

3.2 设计实践的多种媒介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写道:媒介即讯息。强调媒介本身非消极的、静态的,而是对信息内容有强烈地反作用,所以在设计实践环节中,媒介选择的不同使得设计内容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同学认真区分媒介的差别来选择最终索要实践的媒介。针对这一实践新课题,鼓励同学不拘泥于传统媒介――印刷媒介的限制,积极开展多种媒介的设计实践活动,尤其是紧贴时代的数字媒介,让图形这个静态元素不再冷冰冰,成为动态的、交互的、丰富情感化的传播要素。

3.3 设计交流的多种媒介化

积极利用手机媒体来传播图形设计,如在微信平台和微博空间新设计,使其成为焦点事件,尽管目前传播面还仅限于部分业内,但随着课程本身的不断开放,未来会展现出更加积极的一面。

4 结语

传播媒介的发展将数字媒介带到我们身边,使得《图形创意》等传统视觉传达设计课程必须适应新的传播媒介做出革新,因此,应做到不固守经典,并且结合时代的发展不断自我调整,才能将课程的授课内容最有效的传授于学生,也才能通过授课方式的变化来发展自身的授课内容。

参考文献:

[1] 马歇尔・麦克卢汉(加拿大).理解媒介[M].何道宽,译.译林出版社,2011.

[2] 童芳.新媒体艺术[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3] 陈玲.媒体艺术史纲:走向整合的旅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 刘自力.新媒体带来的美学思考[J].文史哲,2004(5).

[5] 李四达.数字媒体艺术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6] 廖祥忠.数字艺术论(上、下)[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7] 马晓翔.新媒体艺术透视[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数字媒体设计课程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字媒体艺术;课程体系;人才培养

中国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5-246-1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码照片、数字电视、电子杂志、数字网络、移动互联网、CG动漫、网络游戏等一系列与数字媒体有关的新型事物侵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数字媒体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全国各个高校也在不断投入人力物力建立建设数字媒体专业。而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民办独立院校,如何做好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专业建设,培养合格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成为专业发展必然思考的核心问题。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则成为专业发展的必然之路。下面就谈一谈目前独立院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一、师资队伍专业性不强

因为我国的数字媒体专业相对于欧美其他国家开设较晚,在2003年中国传媒大学才首次开设了我国第一个数字媒体专业。所以数字媒体专业的毕业生相对于其他的设计学专业要少得多,高层次的硕士、博士人才则更少。而随着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各个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数字媒体专业教师的需求日益增大。面对如此形势,很多高校,特别是独立院校就不得不用设计学其他专业的教师担当数字媒体的教学。因此师资队伍的专业性是不强的。

解决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有两种快速见效的方法。一是努力培养帮助已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岗位的老师快速转型。有着硕士、博士学位的高校教师,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是值得肯定的,而且本身的设计专业又与数字媒体有着密集的联系,因而学校可以多委派在数字媒体专业教学岗位的非专业教师参加数字媒体的多种培训,并进入行业中进行实践练习。这样,可以迅速帮助教师完成专业转型。当然,这里有必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教师的专业转型必须以他原专业为基础。如:原专业为视觉传达设计的教师,那么在转型过程中偏向数字媒体专业多媒体网页方向则游刃有余;原专业为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师,那么在转型过程中偏向数字媒体专业虚拟现实建筑漫游方向则游刃有余。另一是吸纳引进行业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教学中。在数字媒体各个行业中的专业人才可谓是最直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老师。他们有这个行业最新的信息和技术,让他们担当高年级的专业课程教授,以项目化教学的形式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是解决师资匮乏的有效方法。

二、学生盲目入学,无专业学习规划

就目前来说,数字媒体专业一般开设在高校的计算机系或者设计系。计算机系的数字媒体专业叫数字媒体技术,强调的是学生对计算机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网站、编写CG游戏程序等的能力,注重技术;而设计系数字媒体专业叫数字媒体艺术,强调的是学生运用计算机软件发挥创意思维制作数字媒体作品的能力,注重艺术。计算机系的学生为理科生,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设计系的学生为艺术生,具有较强的艺术审美能力。这一点区别是很多学生无法辨识清楚的,甚至有学生入学时对自己所学专业一无所知,更无从谈起专业学习的规划。

解决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老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自身的思考。在入学之初,老师就应该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学习的内容,毕业后从事的行业工作。让学生对专业有个初步的认识。在大一、大二的基础课完成后,也应该引导学生了解行业中的职业岗位设置及该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专业学习的方向和思考专业学习规划。

三、课程体系设置无系统性

数字媒体专业是一个复杂的交叉性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非常丰富,因而如何在有限的课程体系设置的课时内,完成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而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和保障。目前,各个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课程体系设计大相径庭,杂乱无章,毫无系统性而言。

解决方法:

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确定具体的理论教学体系。这里所指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指具体根据职业岗位设置所确立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如影视后期特效设计师、网页设计师,这就是具体的职业岗位设置,根据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来构建具体的理论教学体系,特别是高年级的实践性课程。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既使得课程体系设置更加职业化、规范化,又可以实现学生在线学习和毕业工作的无缝衔接,使人才培养符合行业要求。另一方面是在有限的学时里,做好课程的整合与优化。做好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并尽量将其提前至大三之前上完,以便学生对专业的必备知识有较早的接触和比较牢固的掌握。而对于数字媒体专业各个方向的主干课程则做强化,以系列化的形式对主干课程做整合。如数字媒体专业影视方向,将AE后期特效设计、非线性编辑、摄影与摄像、短片制作这些主干课程就可以整合为一个系列,并可以用项目化教学的方法来做实践学习。让学生从素材的采集到非线性的编辑,再到后期特效的制作,最后完成整个短片制作,并在短片制作的过程中将各种理论运用到时间中。这样做不但课程体系有了完整科学的系统性,而且学生很清楚了解体会到各个课程的作用。

面对信息时代对数字媒体专业人才的高要求,过去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如何将数字媒体这个新型且复杂的学科做得更好,是数字媒体艺术教育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的发现问题,并积极的解决问题,才能完成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实现高校育人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