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 课程建设 教学方法

[作者简介]王臻(1981-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侯震(1980- ),男,河北廊坊人,廊坊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0-0133-02

一、行业分析以及人才培养目标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越来越为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寻找有用信息而烦恼。特别是随着网络和电子商务的发展,面对越来越多的信息和数据,需要对其进行妥善保存及有效管理,这都需要大量的数据库管理员。随着信息系统数据库应用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对从事数据库系统维护和数据库开发的技术人员的需求与日俱增,对其专业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

根据廊坊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开发方向)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培养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管理、维护等方面的能力,使学生成为精操作、能实践、懂管理、会维护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这些学生所面向的工作领域主要有:软件开发、软件运行维护、网站开发和数据库管理与维护等。这些岗位都需要具备数据库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能力,因此数据库课程是本专业的基础课程。

二、课程建设的性质、定位与目标

数据库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它的前导课是“计算机导论”“程序设计基础”,前导课为本门课程奠定了计算机基础操作能力和基础程序设计能力,它是“Web应用开发”“综合实训”等后续课程在后台数据库开发、管理、维护方面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数据库课程为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数据库课程的总体目标是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具备数据库的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培养数据库管理的职业素质。具体来说,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其中知识目标是了解掌握数据库的原理等理论知识;能力目标是建立、管理和维护数据库;素质目标是通过小组学习形成团队意识,通过维护数据库安全,形成不恶意破坏数据库数据,不危害他人数据库的良好职业道德。

三、课程建设的理念与思路

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这是一切课程建设的基础。高职教育是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教育。高职教育必须与岗位结合,必须与真实的工作任务和真实的生产过程相结合。数据库课程开发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础,跟进主流技术,改革课程内容。以我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为例,本系一直与相关计算机科技企业合作,根据技术发展,企业需要改革相关课程内容,本门课程经历了从最初的VFP到SQL SERVER到ORACLE再到MYSQL\ORACLE的三次变革,适应了软件开发行业对数据库技术的要求。

课程内容选取和内容组织安排以专业的培养目标、服务领域、课程性质为依据,以岗位能力为核心,进行课程定位。通过对目前计算机行业,特别是一些网络公司的广泛调研,根据企业对技能型人才在素质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对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岗位能力,使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的培养都得到加强。专业技能达到能够进行分析、设计、开发和管理数据库的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设计的总体思路是整合理论,突出实践,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和更新。将学术为主而在实际设计开发中无用的内容进行了大胆删减。同时将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开发技术,如整体设计建设一个网络数据库纳入到教学内容中。实践教学内容由原来的了解认识已有的数据库改为设计开发新的数据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强调动手,重视实训,充分体现了实践教学与社会需求的结合。

四、课程面对的学生基础及其智能特点分析

本课程所面对的基本学情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大都比较端正,其中约15%的学生(主要是职高对口生)相关知识基础好,在高中阶段系统地学习过数据库,有良好的学习方法,但对再次学习数据库兴趣一般;65%的学生,基础一般,对数据库的接触了解不多,但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大概20%的学生,基础差,不仅对数据库完全不了解,先修课程如“程序设计基础”等也没学好,几乎没有学习方法,对学习和程序设计看起来很相似的数据库没有兴趣。

通过学情分析,得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主要分为三类:基础好、学过数据库的学生在学习简单知识时,感觉听课没有热情,操作没有动力;大部分课程,大部分学生在听课时都能听懂,但自己动手时又往往想不到如何运用学到的知识,操作大都困难;基础不好的学生面对难度较大的内容,听课时产生畏难情绪,操作时不敢下手。

针对学情以及课程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指导学生采用以下学法:当课程难度较小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采取一题多解以及给自己出提高题,争取自己难倒自己的学习模式,即多样求解,自我设计;当课程难度适中时,为解决学生能懂不能做的情况,引导学生加强操作,边做边探索,也可与其他同学多交流,把别人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即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当课程难度较大时,为便于理解,以联系实际学习,化难为简,与学生交流互动,启发学习,即联系实际,交互启发。

五、课程内容的选取以及教学组织安排

本课程内容选取立足于学习与工作的一致性,学习对未来工作的适应性,以工作任务整合、设计学习任务。参照企业的要求以及相关培训资料来进行课程教学,以校企合作为依托,跟进主流技术。

通过课程组教师深入、系统的分析,将教材中的章节重新编排,将教学内容总体安排为:数据库整体概述、Oracle SQL和PL/SQL三大单元。其中,数据库整体概述单元要求学习了解数据库发展历史,熟悉数据库开发环境,安排8学时;Oracle SQL单元要求学习掌握select(子查询、多表查询、过滤排序等)、create(table、view、index等)、insert、update、delete、drop等查、建、增、改、删操作,安排72学时;PL/SQL单元要求学习掌握基本语言、流程控制、游标、函数、包、触发器等,安排40学时。加机动8学时,共128学时。

六、课程采用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

1.教学模式采用任务驱动模式。首先由教师描述任务,进行分析,得到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然后进行知识小结,归纳总结出方法,再拓展相类似的任务,进一步熟悉掌握。这个过程是教师引导操作,这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对拓展的任务再进行分析、解决、实施、总结,要运用教师指导的学法(难度小的多样求解,自我设计;难度适中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难度大的联系实际,交互启发)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是能力深化、知识循环的过程。总体来说,模式是:教学中,边教、边学、边练,教师是导航员;实训中,边练、边学、边教,教师是答疑师。

2.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以下三种。(1)“案例”教学法。在讲授新课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施“案例”教学法。实施过程是:先举一个生活中的相关实例,进而分析在生活中的解决方法,然后探讨在数据库中的解决方法,最后在数据库中进行操作,这样使得新知识容易懂,记得牢。例如,在讲授多表查询时,先举水果店,计算利润的例子。利润=销售-成本,那么需要查询进货单和销售记录两表的信息,这样引出数据库多表连接查询的概念,进而分析查询语句。(2)“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实训操作时,为了能提高实训效率,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实施过程是:上课后,先通过教学软件发任务要求,一般题目在3~5个之间,分必答题和提高题;然后规定完成时间,一般要求在10分钟内做完必答题;到时间后上交或抽查完成情况,最后讲评。这样使学生有操作的紧迫感,在短时间内完成也有成就感。例如,在练习操作逻辑判断(case)语句时,先发三道题目,两道必答,一道提高;10分钟后,大部分学生完成必答题,部分学生同时完成提高题;然后就完成情况讲评,若无大问题,继续发下一轮题目。(3)“小组讨论”教学法。在巩固提高时,为了循环知识、深化能力,实施“小组讨论”教学法。实施过程是:在布置任务前,首先进行分组;然后以组为单位进行任务作业讨论,得到答案;由教师抽选每组一名学生进行汇报,最后给定全组分数。这样使得学生重视团队,爱钻研学习。例如:分组后,出一道查询题,说明此题5分,小组讨论分析后,由教师抽选的一名学生汇报答案,解答正确得5分,多种解答加倍得分,两种得10分,三种得15分,最后给定全组的分数。

3.考核评价体现多元化、立体化、职业化。将总成绩分为课上表现(占5%)、职业素质(占5%)、实验实训(占20%)和期末考试(占70%)。课上表现主要考核出勤纪律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由教师评价;职业素质主要考核职业道德和团队意识,由教师和其他学生共同评价;实验实训的任务作业和实训报告大部分由企业提供,由教师和企业共同评价;期末考试以30%的笔试理论+70%的上机实践组成,上机实践题目源于企业培训中心的试题库,由企业主体、教师辅助评价。整体考评重视实践操作,体现校企合作,凸显岗位能力。

七、课程所需的教学条件

1.课程对师资方面的要求。需要任课教师专业基础扎实,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开发网络数据库的实践工作经历,有较强的操作技能,需要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2.课程对校内外实训方面的要求。在校内,需要充足的多媒体教室和机房实训室,以满足教学的需要,满足数据库的实验实训需要,并保证实验实训顺利进行;在校外,需要与相关企业达成实习基地、科研合作以及培训等协议,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条件进行顶岗实习等实践技能的训练,满足工学结合的需求。

3.课程对学习资源方面的要求。在教材方面,选择优秀、实用性强的数据库教材;从数据库领域的基础知识入手,保证学生无数据库基础也能学会;配有相关的例题和实训,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在软件方面,既要考虑企业里实际软件的使用情况,也要考虑多媒体教学以及学生实训的要求。在参考资料方面,为与实际工作相衔接,补充建议学生学习企业的相关培训教程,创建适应工作实际情况及学生实际情况的试题库。在网络资源方面,可采用QQ进行课下网上答疑,对学有余力的学生,介绍其一些网上的数据库教学资料和视频,如数据库国家级精品课网站、数据库网络视频、数据库学习网等。

八、课程开发特色及创新

1.校企合作,共建课程。课程情景资料、电子教案等文本,开发工具、试题库等软件以及实训均以企业的资源为蓝本,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2.任务驱动,贯穿始终。课程内容贴近实际,整个实训操作以一个典型的数据库系统为例展开,按实际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导向,整合和优化教学内容,内容新颖,实用性强。

[参考文献]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范文第2篇

关键词:师范专科;Access数据库;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3-3114-03

数据库技术是数据存储、管理与处理的最新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当今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撑技术。根据教育部对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的基本要求,数据库课程属于计算机技术基础这一层次。我校根据师范专科学生的特点,并结合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在学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之后,选择了Access数据库作为这一层次的学习内容。

1 师范专科学生的特点

1)生源特点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师范专科院校录取的学生分数线比较低,学生素质比较差,而且来自农村的学生比较多。这些学生在中小学时期,基本上很少接触电脑,理论接受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比较差。师范专科院校的女生比较多,在课堂教学上,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比较好,基本上不会出现逃课现象。但由于学生素质较差,自学能力较差,在课堂外,自我提升积极学习的意识不高,所以,学习仍只停留在老师要求的内容上。

2)就业特点

师范类院校主要是培养中小学教师。随着基础教育体制的改革,师范本科院校及非师范院校给师范专科院校带来了强有力的冲击。随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普及和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广,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建设和培养也提出了严峻挑战。[2]师范专科的学生在学历上没有优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信息素养,从而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2 Access数据库的特点

Access数据库是微软公司开发的Office办公软件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件,是一个功能强大且易于实现和使用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组织、管理和共享数据库的信息,并且数据库的信息与Web结合在一起,为在局域网络和互联网共享数据库的信息奠定了基础。

Access数据库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科目之一,也是我校要求师范专科文科专业的学生通过的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内容之一。对于师范专科的学生来说,相较于C语言、Visual Basic等程序设计语言,Access概念清楚,简单易学,功能完备,无须编写代码,就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数据管理的任务,开发出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为将来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数据库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3 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校师范专科学生的情况,计算机文化基础的部分,学生基本上学习还比较有积极性,但是到了Access数据库,有些学生认识不足,一看到是程序设计,先在心理上有了畏惧情绪。

目前的教学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多媒体教室教学+机房实践”,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连上两节课的理论课,内容比较多,一次涉及到多个知识点,学生的接受能力比较有限,常常到后半段听课就出现疲态,而在实践环节,由于配套的实验教材中,每个实验都有详细的实验步骤,这样学生课堂不认真听讲,实验的时候照着步骤做也能够做出来,但是整个过程缺乏思考,实验做完了,不能够举一反三,知识马上就忘了。

而考核方式中的操作考试部分,基本上按照过级考试的题型来,没有更高的提升,于是出现学生操作考试能过,但是学期结束,仍然无法从整体来认识Access,不具备自己设计开发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能力。

4 教学环节的改革

1)选取合适教材

对于师范专科的学生来说,选择一个适合他们层次的教材非常重要,我校选择的是卢湘鸿编著的《数据库Access2003应用教程》,该书以应用为目的,以案例为引导,结合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基础知识,避免术语的枯燥讲解和操作的简单堆砌,学生可以参照教材尽快掌握Access软件的基本功能和操作,能够学以致用地完成小型管理系统的建设。[1]

2)精选教学内容

根据教材,课程一共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数据库基本知识和Access系统概述;第二部分:Access数据库的各个对象表、查询、窗体、报表、数据访问页、宏的建立和应用,以及数据安全;第三部分:一个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开发案例。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还适当地补充了一些教材上没有的理论知识,比如在第一部分,增加了数据库范式的内容,并且根据师范专科学生的特点,不采取数学公式,而是用实例讲解的方法来理解范式,为第三部分的设计和开发奠定理论基础。

3)改变教学模式

我校根据以往的“多媒体教室教学+机房实践”的缺点,改变教学模式,统一在机房授课和实践,实现一堂课教学,一堂课实践的教学模式。这样,由于理论教学后马上要进行实践检验,学生学习态度较之以前有进步,避免了之前上实践课时理论知识就已经忘记的情况,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另外,我校在机房安装了多媒体教学系统,从而能够有效地利用课堂,改变了学生到了机房不认真听课上网玩游戏的现状。

4)上好第一堂课

第一堂课是教师和学生的见面课,也是学生和课程的见面课,对于整个学期的教学开展来说,至关重要。教师应该在第一堂课向学生明确教学目的,比如笔者在第一堂课就给学生定下了两个教学目标:通过计算机过级考试和实现课程设计。同时,由于Access数据库这门课程和学生之前学习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有较大区别,教师应该在第一堂课就向学生介绍这门课的新的讲授方法和学习方法。最后,还可以通过展示往届学生的课程设计作品,提高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信心。

5)抓住课前五分钟

根据师范专科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还能够认真听课,但是课后基本上不会花时间在非专业课上。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避免学生上一堂课丢一堂课,笔者在教学上增加了课堂五分钟的提问环节。在这一环节,笔者从原来只由教师个人做教学导入,改成通过向学生提问来复习上一堂课和导入这一堂课的内容,从原来由个别学生举手或齐声回答问题,改成实行点名提问的方式,这样每一个学生都有可能被抽查到,从而督促了全体学生课后进行知识的预习和复习,保证了教学的顺利进行。

6)灵活运用教学法

在教学内容的第一和第二部分,贯穿一个学生十分熟悉的“教学信息管理”数据库,以案例教学法为主,从表的建立开始直到数据库的安全,渐进式地逐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在教学内容的第三部分,以项目教学法为主,与学生共同建立一个“CD管理系统”。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启发式、参与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7)注重知识整体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将Access看作一个整体,注意各章节之间知识的联系,比如在讲授第3章建立数据库和关系时,注意和第1章数据库设计基础的联系,讲授第4章查询时,可引导学生和上一章节的筛选表进行比较,而讲授第6章报表时,引导学生观察报表和窗体的区别。

5 实践环节的改革

1)上机实践部分

根据师范专科学生的特点,一堂理论课之后的实践课,主要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这样首先确保学生基本操作能够过关,能够符合过级考试的要求,同时也为以后的课程设计阶段打下扎实的基础。学生在实践时,实验要求通过电子文件发送到学生机上,电子文件中只有实验要求没有实验步骤,从而学生必须第一堂理论课认真听讲,才能够做出实验,而且没有了实验步骤,必须要通过自己思考,才能够完成实验,这样既提高了学生上课时的积极性也保证了学生做实验的质量。笔者在学生上机实践时,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完成实验并且通过检查,并且通过检查实验,及时发现学生在做实验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最后,教师再通过演示实验,强调这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另外,由于实验时间有限,有些素质较差的学生往往花了较长时间才能完成实验,虽然做出来了,但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不熟练,笔者及时把教学和实验素材到网上,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通过再次练习巩固知识。

2)课程设计部分

为了使学生能够不仅仅会做每章的小实验和过级考试题目,能够进一步提高其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我校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课程设计阶段,在教学内容的第三部分“CD管理系统”项目开发讲解之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作为课程设计部分的考核内容。根据师范专科学生的水平,如果要求每个学生完成一个课题,素质差一点的学生可能会出现完成不了的情况,所以笔者要求每2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来完成一个小型课题,这样既保证了课题能够最终完成,也锻炼了学生团结合作的能力。课题设计不仅要求完成数据库开发,还要求同时完成“任务说明书”的编写,这样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应用能力,最后全班通过小组答辩的方式,讲解自己的系统和学习其他小组的作品。

6 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Access数据库课程的特点,我校实行了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学生最后的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20%)、操作成绩(30%)和期末笔试(5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根据考勤、课堂提问和上机实验情况给出。操作成绩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模拟过级考试的上机操作考试,另一个部分是课程设计的成绩。期末笔试在题型上也做了相应的改革,除了传统的选择题、填空题和判断题外,增加实验题和应用题的比重,突出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比如给出某公司数据库的一些报表信息,要求学生分析这个数据库的表的构成以及每个表的字段、主键和关系。这样学生无法通过考前临时突击和死记硬背,必须平时就注意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从而考核能够更真实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7 结束语

通过两年的教学改革,我校的文科专业学生选择Access语言参加湖南省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一级考试,其中Access在整个考试内容中占比重40%,最后过级率超过了95%,而在课程设计阶段,笔者所在班级各个小组也都完成了任务,有些小组选择了教材中提供的8个参考课题,也有些小组自己命题,创建了比如“宿舍管理系统”、“美食管理系统”等等生动、活泼、实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通过一个学期的数据库课程的学习,学生反映不仅学会了使用Access数据库,而且在学习中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当然,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仍需不断地探索和完善,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师范专科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卢湘鸿.数据库Access2003应用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非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8-0115-02

1引言

随着计算机的广泛应用,非计算机专业也需要开展数据库课程的教学,但由于非专业学生计算机基础普遍较差,兴趣不高,往往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在设计数据库实验教学时,就如何提高高职院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对数据库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做出了一些教学上的实践,尝试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2准确定位教师角色,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在数据库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实验指导、答疑解惑、理论的概括与提高等。以此为指导思想,,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协助”的新型教学模式。努力提高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学生真正有效地掌握学习方法,并培养学生从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第一课教学中,以Access数据库做后台,在多媒体教室演示数据库的操作,让学生看到数据库的操作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可以直接在Access表里面增加、删除、修改和查询数据。通过这种直观的方式引起学生兴趣。由于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所有应用软件大都有相似的操作界面,加之学生们在学习数据库(Access)之前,已经过Word和Excel的学习,学生就完全可能在教师的辅导下,通过自学掌握其使用方法,此时老师的作用就是组织、引导和督促了。

3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实验先行,理论在后

在教学过程中,现在比较通行的做法是先上理论部分,再去机房实习。对于实践性、应用性及创造性较强的课程如数据库,此种方法容易令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上机效果较差。

结合学生实际,我们尝试了“从实践入手、导出理论”的逆向教学思路,运用“反馈-调节”教学模式,采用“案例式教学法”与“任务驱动实验教学”相融合的方式,在讲解有代表性的实例过程中,先提出问题,探讨如何解决问题的方法,由老师引导学生,实施边讲边练,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进行讨论,反复实验,直到学生都统一认识,共同获得结论,老师再对结论进行理论性的概括,通过必要的讲解后,将这些理论知识纳入整个知识体系。

学生可按照教材的顺序,在教师提示下直接进行操作。如在建表这一课中,让学生根据教材上的操作步骤运用不同的方法自建一张示例表 (“学生表”) ,在创建过程中逐渐学习建表的一些基础知识,包括数据类型、函数等知识点,将枯燥的知识点融入实际操作,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吸收所学的知识点。

教师在课前准备中要精心选取案例和实验设计,在上机过程中解答学生的问题之前,要给他们充分的独立思考时间。

运用以上教学手段,师生共同学习,淡化了理论和实践的分界线,让教师掌握每一个动态的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课效率,教师只用极少的时间去讲授,而是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备课和个别辅导上。既减轻教师的工作量,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4在课程结束时布置综合任务,提高教学深度。

数据库的教学仅仅要学生能够做习题或完成一个个的小任务是不够的,还应该具备运用学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完成综合任务的能力。在学生完成基本操作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开设课程设计综合训练,进行项目设计。

在实际比较中选择出适合学生学习水平和专业特点的项目和案例,要求设计的数据库外观风格,实现手法尽量多种多样,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设计建立出界面漂亮、功能齐全的数据库。比如,根据学生熟悉的环境如学生档案资料查询、学籍管理等,让学生自己搜集材料界面设计等,这样不仅仅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操作技能,解决自己身边熟悉事物的综合运用能力,使其能明显地体会到学有所用,用有所乐。

5制订科学的考核标准

由于数据库这门课程要求学习者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即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在每个案例完成后,教师应给予及时的评价和记录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

我们将学生的综合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期末考核成绩来评定,例如,是否能够对案例进行整体的把握,是否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新项目的完成等。这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以表现学生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的题目。这样,学生就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

6实践教学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6.1既注重实际操作技能,也不忽略必要的基础知识掌握

数据库虽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也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数据库原理和基本概念。比如:面对复杂的实际应用,如果不掌握数据库理论中实体完整性规则、参照完整性规则,如果没有认识到数据冗余带来的负面效应,开发出的数据库应用就会出现诸如数据库中的各个表彼此无法关联、一个数据会出现多个值、需要在不同表中修改同一个数据等问题。教师在作理论总结时,就应该培养学生用数据库理论指导实践的良好习惯。

6.2紧密结合教材内容选好示范案例,把应用意识贯穿于各个基础模块中

选取案例要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现实对象为材料,既包含基本的教学知识点,又能调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能力。在设计计算机实验时,应力求设计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同时,注意例子的规范性、职业性和生活性。如财经类专业的数据库教学中可选择“公司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等题目进行实践练习等。

6.3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在教给共性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学习的个性特点,对不同的学生要给予不同的学习方法指导,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扩大知识面,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还要注意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提高学生上机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刘娜娜.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改革的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 陈小兵. 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方法探讨[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4,24(3).

[3] 王春. 反馈-调节教学模式数据库教学中的运用[J]. 信息技术教育.

[4] 邹军华.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数据库教学设计与实践[J]. 教育技术导刊,2005,(8).

[5] 刘钢,程克明. 浅论数据库教材建设中内容的撷取.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计算机专业 数据库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4.023

Independent College Computer Major Databas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Teaching Reform

WANG Xingzhu

(FuRong College Hu'n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Changde, Hu'nan 415000)

Abstract For Independent Institute computer science theory and application data problems in teaching, combined with the author teaching practice, starting fro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ependent school students, teaching objectives and syllabus, teaching methods, teachers themselves were discussed three aspects of teaching reform, put forward some after the test of practice reform proposals, hope to help with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is course.

Key words indeoendent college; computer professional; database; teaching refrom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教学改革

数据原理及应用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应的数据库技术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已经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是程序设计及软件开发的必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计算机相关专业必须掌握的知识之一,是基本的看家本领,是踢开头三脚的基本功,是展现和体现专业综合能力的软平台。本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设计方法;具有初步的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能力;为把握信息系统研发的共性问题和进行应用软件系统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奠定技术基础。鉴于上述本课程在计算机相关专业中的重要性的论述,所以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到独立学院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对本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探讨也具有较好的代表性,能为其它课程的改革提供借鉴。下面将从如下四方面进行论述:

1.1 独立学院学生学习特征分析

由于独立学院学生是按照三本分数线录取的,一般相比二本分数线差50~80分。加之三本学费较高,部分家庭经济贫困的学生不会选择就读,从而使学生大部分是出生“贵族”的宝贝子女。家长方面也有不少认为这只是为了“花高价,拿文凭即可”,是否能学到东西并不重要。这样的生源背景使得学生入校后的教育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很有必要对学生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力争扬长避短,因材施教。笔者通过观察分析觉得独立学院学生主要如下几点优点和不足。如优点:他们思维相当活跃,能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敢想敢做,主观创新意识强;由于大部分家庭家境较好,社会实践经验也较丰富,与人沟通能力较强;当然也有部分家境不太好的学生,他们则表现得非常懂事,学习非常努力,很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足的是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差;由于来校前的生活大部分比较顺利舒适,几乎没有受到什么打击而显得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平时遇到不顺心的事也容易冲动;由于学习自信心不强等使得他们容易受到不良行为的影响而难以自拔。上述特点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和一二本学生一样进入大学后马上放手让他自已管理自己,以自学为主。笔者所在学校这方面做得很好,仍要求大一大二的学生严格进行早晚自习,逐步引导培养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后续的教学中明显感觉学习风气较好。教学中要求教师在课程前期尽可能沿用中学教学模式,多讲解、多练习、多示范,多表扬让学生初步入门的同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中后期可逐步引导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创新性学习。

1.2 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的改革

笔者查阅了一些一本、二本院校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可总结简述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据库理论,重点讲述数据库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应用部分以当代数据库应用开发的主要方法为主,介绍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步骤和范例。了解数据库发展的最新动态等。强调基本原理的掌握比较多,而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开发训练则明显不够。这样对应的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方面就会导向理论教学过分偏重,而实践应用的教学由于受“掌握相关理论后学生就可自己课后进行应用训练并掌握”教学理念的影响而造成实际效果较差的结局。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可结合课程的特点,如本课程的“应用性强、内容丰富、概念众多;不少原理前后重叠在深度和广度上不断递进”进行改革。如对理论、原理类知识很难通过一次教学就达到理解并应用的效果,需学生在后续学习及应用中不断地加深理解。这样我们可将理论原理部分知识分为两类,一类为后续应用必须掌握并可通过一次讲解就能理解掌握的可要求掌握,如:数据库系统概述等;二类为后续应用需要一部分,但可在应用中逐步理解的,如课程中的难点――关系数据库模式设计等,这类知识点可暂定初步理解即可。从而可适当减少理论课时或加强前期理论的掌握效果,来增强应用训练的要求及课时安排。

1.3 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前述教学目标及大纲确定后,如何实现就取决于教学方法了。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特征及课程特点因材施教。

(1)结合案例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课堂讲解中尽可能将相关知识点结合日常应用实例进行讲解,既降低知识的抽象性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还激发学生去主动掌握知识并应用知识。如笔者在整个课程教学中选择了学生非常熟悉的教学管理系统的构建作为案例,同时考虑到计算机专业应用的需要范围较大,讲解中还经常引入如目前常见的银行管理系统、各类售票系统、超市管理系统、网络后台数据库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等等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也可让学生感觉到该课程知识的功能很强,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的目标。

(2)更新教学手段。教学手段的更新可从课内和课外两方面着手。课内目前课堂教学基本采用多媒体课件,课件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在制作课件时可组织课程组全体人员分工合作,避免简单借用现有课件或将教材内容PPT化。可更多地学习现有的各类本课程教学资源,结合各类媒体及动画手段很好地展示教学内容。课程组教师在合作制作课件过程中能很好地交流学习,对年轻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尽可能地缩小同课不同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差距。课外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增加与学生交流的渠道。随着移动设备及网络技术的发展,学生课后使用各类网络设备进行自主学习越来越方便。我们可以将课堂内的有限的教学时间拓展至课后随时随地指导学习,最大限度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3)实践教学改革。独立学院计算机类专业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环节。目前实践教学改革除适当增加课时比重外最关键的就是如何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比二本及三本学生的教学来看,二本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后能自主进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至设计性实验的比重较大,而三本学生最开始的验证性实验有不少同学不能动手,而当教师进行示范操作后学生学习兴趣很快提起来,自主学习并动手能力大增。针对独立学院学生需尽可能演示实验操作类似内容,让学生先模仿着走起来,然后逐步引导学生进行综合类、设计类实验,实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再回头结合相关理论对学生进行讲解,来回头学习此前不能一次性学习掌握的理论。

课程设计是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需要综合运用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程序设计等知识完成一个应用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开发。在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之前,教师有必要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的应用较全面地讲解一个设计案例,学生可以三至四人分组进行任务安排,考虑到是计算机专业以后接触的应用范围较广,所以在设计选题中尽可能选取范围稍广有代表性的课题。引导学生以软件工程思想严格进行设计。必要时可要求学生走进企业亲身体验或请企业工程师参与指导。最后要求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及汇报,而不是仅交课程设计报告等即可。

(4)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考证及创新性实验项目。学习中以竞赛、考证及创新性实验项目作为目标能很好地激发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学习。从而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

1.4 教师自身的学习

独立学院在师资方面大部分靠母体学校,部分教师没有很好地针对三本学生进行新的教学设计,基本沿用原一本、二本教学思路教学,这一现象需要尽快得到改观。另一方面学校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从教,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不多,有些虽然以前在企业工作过但由于计算机行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也存在知识过时的问题。这样要求教师特别是独立学院的教师很有必要定期地对本课程的应用进行学习,加强实践环节的训练,可行的话可定期安排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实地培训,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既能透彻地讲解相关理论,也能随时将理论进行应用并操作演示,实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

2 结束语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如何针对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进行教学,对课程教学模式、师资、设备及实践教学等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上述是笔者结合分析学生学习特征从教学目标及大纲、教学方法、师资要求三个方面进行了初步改革的一些想法和做法,希望有助于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本课程的教学改革,从而促进独立学院的健康发展。

基金项目: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教学改革项目(FRjg 1412):独立学院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汪志圣.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1.10.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专业范文第5篇

1教材的选择

目前数据库系统教学的教材非常多,一类数据库教材是偏向理论研究的,另一类则是侧重数据库技术,着重介绍某一个具体数据库软件产品及其开发技术的,这两类教材都不太适合独立学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教学需要,建议采用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应用技术”这两部分相结合的教材,也就是说在力求寻找对数据库理论知识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实践应用能力的教材。比如对于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笔者选择了由何玉洁编著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教程》,该教材在介绍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同时,还涉及了目前流行的SQL Server 2000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另外根据学生开设的前导课程Visual Basic语言,该教材还介绍了在Visual Basic 6.0中开发数据库前端应用的方法。由王珊和萨斯宣编著的《数据库系统概论》作为数据库教材的经典代表,对独立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来说,将其作为主要参考书,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目前数据库教材名目种类繁多,授课教师应该针对一定的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合理的选择。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目前很多课程的教学课时都被压缩,笔者所在独立学院的非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教学基本都在51个课时左右。对于基础相对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尤其对文理兼招的电子商务专业,要想把所有的知识的都面面俱到,那显然是有困难的,也是不太现实的,所以讲授本课程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引导学生入门,重点讲授核心内容,如关系数据库基本理论、SQL语言、关系数据库的设计等。另外,数据库作为一门理论和实际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为了增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还应该留出至少三分之一的课时作为学生的实践课程,尽量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能应用于实际,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方法

3.1教学案例应该尽量与专业相结合

前面讲到,数据库教材虽然众多,但有非常多的教材都是参考王珊和萨斯宣编著的《数据库系统概论》来编写的,导致教材中涉及的案例基本上都是围绕“学生-课程”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来编写的,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述课程时采用的是教材的案例,但是当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时,则换成和电子商务相关的数据库,如“客户――商品”数据库等,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灵活运用基本知识的能力,也为学生今后的电子商务网站后台数据库的设计提供一些思路。

3.2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

以往数据库课程的教学是理论是实验先分离的,也就是在讲授了较多的理论知识后,再集中进行实验。而数据库课程中一部分理论知识听起来还是有些乏味的,比如课程刚一开始就讲授“数据库概述”和“数据库系统结构”这两个部分内容,由于理论性较强,概念也比较多,“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听的云里雾里。这样严重的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感性认识,笔者在教学安排上调整了教材的前后讲授顺序,比如,在第一次课讲授了一部分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后,在第二次上课的时候就安排了一次实验,让学生了解SQL Server 2000的主要功能和基本操作,并且把理论知识和这个软件先结合进行介绍,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很快就分清楚了“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区别,同时也让学生对神秘的数据库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外,讲授该课程的过程中,可以结合一个小型项目的开发来深化教学内容,比如,“数据库设计”是一个理论性较强、听起来较为枯燥的一个章节,如果纯粹讲知识的,学生听起来很乏味,如果老师事先介绍该章节的重点,然后让学生按照数据库的设计步骤去设计一个数据库,同时要求写出相应的数据库设计文档,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每个抽象地概念和知识点, 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可以使枯燥的理论课活起来,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理论的学习在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