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1篇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医药行业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医药行业供应链融资浅析

收录日期:2012年11月2日

我国医药行业市场潜力巨大,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医药行业规模正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势头,发展前景良好。伴随着金融创新,金融机构与医药企业在供应链金融领域日益紧密,作为对传统金融产品的革新,供应链金融为金融机构、供应链企业,以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使得所有合作能达到“共赢”的效果。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可以解决长期困扰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问题,为我国医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融资保障,并可以通过对医药行业服务带动供应链融资业务整体快速发展。

但是,供应链金融在医药行业的应用还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还没有广泛开展。本文仅对供应链金融在医药行业的理论和可能采取的模式进行探讨。相信,随着供应链金融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实践的不断积累,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供应链融资的概念和特点

供应链又称“价值链”、“供需链”,源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ichael Porter的著作《Competitive Strategy》。供应链集成了企业现金流、订单信息流、仓储配送流,其实质在于价值和信息的传递。所谓供应链融资,是指对产业供应链中的单个企业或上下游多个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的衔接、稳固和顺畅,并通过金融资本与实业经济的协作,构筑银行、企业和商品(劳务)供应链互利共存、持续发展的产业生态。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业务相比,供应链金融的最大特点就是在供应链中找寻一个核心企业,并以此为基点为供应链提供金融支持。一方面将资金有效注入处于相对弱势的上下游配套中小企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和供应链失衡问题;另一方面将银行信用融入上下游企业,增强其商业信用,促进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建立长期的战略协同关系,提升供应链的竞争力。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理念是银行在信贷市场上通过寻找多个参与者或利益相关者,通过建立一种特殊的机制共担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银行通过借助与中小企业有产业合作关系的核心企业的信用,或者以两者之间的业务合同为担保,同时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参与来共同分担贷款风险,改变了以往银行仅针对单一企业主体进行信用评估,并据此做出授信决策的融资模式,使银行从专注于对中小企业本身信用风险的评估,转变为对整个供应链及其与核心企业之间交易的信用风险评估。因此,处于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能够取得在其他方式下难以取得的银行融资。

二、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的现实意义

现今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医药行业改革,医药企业能否获得资金支持来迎接挑战是其能否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基于供应链金融创新视角研究医药企业尤其是处于流通环节的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一)医药企业融资创新能够实现银行与企业双赢。首先,供应链金融能使医药企业迅速筹措短期资金,保证营运的持续性以及整个供应链的畅通,帮助其消除资金融通的劣势,提升其信用等级,从而获得更多、更便利的信贷支持,有效改善医药行业流通环节的融资困境;其次,医药企业的贡献度逐步上升,正成为商业银行发展的战略性目标。医药企业将成为商业银行未来最具有活力的目标市场之一。

银行可以通过发展中小企业融资业务分散集中的优势,对信贷资产结构和客户结构进行战略调整。通过供应链金融的方式为医药行业流通环节提供融资,将对商业银行和医药企业形成一种双赢局面,对于两者的发展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医药企业贷款融资利好政策。长期以来,我国医药流通行业就存在着“多、小、散、乱”的格局,竞争力严重不足。商务部发出《关于做好2010年药品流通行业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制定出台《2010-2015年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强对地方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的指导,修改完善药品流通管理法规,加快制定行业经营、服务等标准体系。本次《通知》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医药连锁经营,提高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在培育大企业的同时,引导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通知》明确了医药行业的利好形势,银行须把握时机,迅速与处于流通环节的中小型企业开展融资合作。

(三)深化医药企业运用供应链金融的研究。供应链金融紧贴供应链的结构及交易特点,借助核心企业的信用实力或单笔交易的自偿程度与货物流通价值,对供应链上单个或上下游多个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供应链金融有利于弱化银行对中小企业本身的限制,有利于缓解银行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有利于降低银行的交易成本,从而刺激银行发放贷款的积极性,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有效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但是,国内就医药行业流通环节如何实现供应链金融制度创新,特别是如何进行风险评估与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研究还有待探讨。

三、医药行业产业链及融资需求分析

(一)我国医药行业产业链的构成形式。目前,我国医药行业产业链构成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四种:1、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医院—消费者;2、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药店—消费者;3、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批发商—医院—消费者;4、药品原料供应商—核心企业—批发商—药店—消费者。

上述医药行业产业链中,核心企业即药品生产厂家。而批发商这一角色包含了多种含义和环节,包括商、一级药批、二级药批等。这四种形式中,因为受到医药不分家的传统体制影响,医院依然是主要的药品经销商,但近几年由于连锁药店的出现,药店所占的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二)医药行业供应链及金融服务需求分析。医药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种植业、化工、电子元器件、金属元器件等。下游主要包括医药流通环节、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等。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采购体系中,上游供应商多数情况下为中小型企业,在与生产企业的交易中往往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多以赊销方式销售并形成应收账款,账期一般为60~120天,因此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压力。

在药品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销售环节,医药流通企业(包括药品经销商以及“医药公司”)扮演着重要角色,药品及医疗器械主要是通过医药流通企业销售,医药流通企业再销售给医疗机构(医院)及最终消费者(病人),或通过医疗机构销售给最终消费者。在医药流通体系中,具备国资背景的大型医药公司及医药生产企业设立的销售分子公司在医药流通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区域性的大型民营医药流通企业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小型的医药流通企业将随着基本药物政策的实施而面临着被淘汰或兼并的风险。医疗流通企业为贸易型企业,因资金实力有限往往需要通过向银行融资解决其采购资金需求,同时又由于资产负债率过高、可供抵押的固定资产有限而无法取得有效的银行资金支持,而供应链金融业务(保兑仓、厂商银等)可有效满足此类企业的融资需求。

四、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医药行业融资模式

目前,商业银行的贷款方式仍以固定资产抵押为主,但对大多数的医药企业而言,其可以用作抵押担保的固定资产较为有限,但企业拥有的流动资产,如权利单证(包括仓单、应付和应收款项单据凭证等)和存货还占有一定份额。供应链金融服务正是针对这些医药企业的特点,在创新银行传统的抵押、质押和票据业务的基础上,基于医药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实际融资需求而推出的金融服务模式。银行针对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与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交易关系,借助对大型企业支付能力和强势信用支持等方面的评估,而对其上下游中小企业的应付与应收账款、存货等进行质押融资,面向供应链上的单个或多个医药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支持,从而有力地解决了供应链企业的资金缺口和信用失衡等问题。

本文已经针对整个医药行业产业链融资需求做出了分析,为了提高整个供应链的运营效率,结合医药企业营运管理特点,笔者分别针对上游采购环节和下游销售环节探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

(一)医药行业上游采购环节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需求。根据医药行业产业链条中采购环节特点,对于采购环节的金融产品我们推荐国内保理和应收账款质押业务。

1、国内保理业务

(1)业务释义:指上游供应商向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赊销并形成应收账款,本行受让该应收账款,并在此基础上向供应商提供应收账款账户管理、应收账款融资、应收账款催收和承担应收账款买方信用风险等的一系列综合性金融服务。

(2)适用情况: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生产或贸易企业)有一定资金实力,可以自有资金生产或采购并向核心企业赊销。

(3)风险点及控制措施:为保护银行在应收账款项下的权益,应在业务下柜前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上进行查询并登记,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并取得优先顺位求偿权。

2、国内应收账款质押授信业务

(1)业务释义:指上游供应商向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赊销形成应收账款,并将相关应收账款质押给本行而获得的本行授信额度及其项下具体融资业务。应收账款质押授信业务以应收账款回款作为主要还款来源,本行对授信申请人(即上游供应商)保留融资追索权。

(2)适用情况:核心企业上游供应商(生产或贸易企业)有一定资金实力,可以自有资金生产或采购并向核心企业赊销。

(3)风控措施:业务下柜前应在人民银行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公示系统进行查询和登记,以对抗善意第三人并取得优先顺位求偿权。

(二)医药行业下游销售环节相关产品需求

1、保兑仓业务

(1)业务背景介绍:保兑仓业务是本行针对药品供应链中药品生产企业的下游客户(这些下游客户主要是除医院以外的药品经销商、商等,以下统称医药公司),因为其在向核心企业采购药品到收到销售款时,存在回款账期而缺乏短期流动资金所提供的融资方案。

(2)业务释义:指本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公司签订三方业务合作协议,允许医药公司以现金和银行承兑汇票或国内信用证等提货,核心企业受托保管药品。医药公司向本行申请付款后,本行通知核心企业发货,核心企业按照本行指令发货。

(3)适用情况:医药公司应被核心企业认可并向本行推荐;核心企业愿意协助本行控货,并承担差额(未发货部分)退款责任。

(4)操作要点:应在三方合作协议中明确要求核心企业向本行承担差额退款责任或连带保证责任;本行融资款项定向支付核心企业,银行承兑汇票应由本行直接交付给核心企业。

(5)业务流程:①本行与核心企业签署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业务总对总合作协议;②本行、核心企业、医药公司签署三方业务合作协议;③医药公司向本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或流贷、国内信用证等);④本行向核心企业定向付款;⑤医药公司向本行付款申请提货;⑥本行通知核心企业发货;⑦核心企业向医药公司发货(注:如此循环操作,直至发货完毕),在银行承兑汇票或三方协议到期前,医药公司应向本行存足保证金,使融资敞口同时填平;⑧如医药公司违约(未在约定时间内付款提货),本行通知核心企业向本行退回未提货部分对应的款项。

2、厂商银业务

(1)业务背景介绍:与保兑仓业务相似。

(2)业务释义:厂商银业务操作与保兑仓业务相似,指本行通过与核心企业(医药生产企业)、医药公司(医药流通企业等)签订三方业务合作协议,给予医药公司融资用于满足其向核心企业订购药品、医药器械的资金需求,并由核心企业为医药公司向本行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其与保兑仓业务的区别在于厂商银业务不可同保兑仓业务一样循环操作。

(3)适用情况:医药公司与核心企业关系密切,例如医药公司为核心企业在各地设立的销售分子公司等;医药公司应被核心企业认可并向本行推荐;核心企业愿意向本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4)风控要点:核心企业须与本行签署担保合同,并明确由其对于医药公司在本行承担连带保证责任。

(5)业务流程:①本行与核心企业签署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业务总对总合作协议和担保合同;②本行、核心企业、医药公司签署三方业务合作协议;③医药公司向本行申请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或流贷、国内信用证等等);④本行向核心企业定向付款;⑤核心企业根据生产及销售进度计划,自行向医药公司发货;⑥如医药公司违约,本行通知核心企业承担连带责任保证,并向本行支付相关款项。

3、订单融资

(1)业务背景:对于资质较好,有稳定的供销渠道,或者与作为核心企业关联公司的医药公司,若其下游企业是处于强势地位的医院,医院在向医药公司批量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时不愿向银行申请融资服务,且不愿确认对医药公司确认应收账款时,本行可对医药公司提供融资。

(2)业务释义:指企业凭信用良好的买方产品订单,在技术成熟、生产能力有保障并能提供有效担保的条件下,由银行提供专项贷款,供企业购买材料组织生产,企业在收到货款后立即偿还贷款的业务。

(3)业务流程:①医药公司向本行出具承诺函,约定其收款账户为监管账户;②当医院对医药公司签署采购协议后,医药公司凭协议原件向本行申请融资,本行审核采购协议;③本行向核心企业定向付款,根据医药公司向核心企业的采购合同给予流贷或者开立银行承兑汇票;④核心企业收到货款后通过本行指定物流公司发货;⑤医院收到药品或医药器械后按采购合同上的收款账号将货款打入本行监管账户。

(4)风险点控制:由医药公司与医院签订采购协议时约定锁定回款账号在本行;要求医药公司向本行出具承诺函:该公司所有销售回款均回笼本行账号,本行对该收款账号进行监管;本行与医药公司共同签署知会函,告知医院该医药公司已向本行申请融资,医院须按照订单和采购协议约定将货款打入本行账户;药品生产厂在发货时必须通过本行指定物流公司发货,本行全程监控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运输过程。

4、国内商业发票贴现

(1)业务背景:商业发票贴现业务是本行针对药品供应链中医药公司,因为其下游客户较为强势(如医院等),多采用赊销的方式购买药品和医疗器械,医药公司在从向下游客户销售药品到收到销售款时,存在回款账期而缺乏短期流动资金。

(2)业务释义:国内商业发票贴现指银行与卖方之间存在一种契约,根据该契约,卖方将现在或将来的基于其与买方(债务人)订立的货物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卖方提供贸易融资、销售分户账管理、应收账款的催收等综合性金融服务。该业务也是一种国内保理业务的一种,建立在应收账款债权转让的基础上。

卖方凭带有债权转让声明的拟贴现商业发票、增值税发票正本及复印件等相关商业文件及单据即可向银行申请融资。

(3)业务适用客户及业务:与本行有一定合作年限、经营稳定,需尽快实现销售回款、要求资金快速周转的中小型企业;广泛应用于赊销、托收等交易方式。

(4)业务流程:①医药公司和银行签订《国内商业发票贴现协议》;②医药公司向下游企业销售了医疗用品或提供了服务;③下游企业通知医药公司开立商业性专用发票;④银行对卖方的商业发票按贴现协议的规定进行贴现,同时医药公司将《应收账款转让通知》传达至买方;⑤本行在应收账款到期日之前采取合适的方式向买方催收;⑥若在已贴现商业发票到期日未收到买方的付款,本行有权自相关商业发票到期日三十天后向医药公司追偿贴现款项并合理计息。买方到期付款,本行用以归还贴现本息,将余额转给卖方。

(5)风险控制:本行在对医药公司给予发票贴现前,需严格审查其经营情况及未来现金流;选择资质较好的下游客户;由本行在应收账款到期前需向买方催收货款;一旦发现下游客户无力支付或者有拒付倾向的,需立即采取措施确保本行信贷资金能按时收回。

5、应收账款质押

(1)业务背景:本行针对药品供应链中医药公司或者药品生产商在向下游企业销售货款时,存在回款账期而缺乏短期流动资金所提供的融资方案。

(2)业务释义及操作流程:同核心企业采购阶段原材料供应商对核心企业的融资办法一致。

五、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风险提示

发展医药供应链金融虽然能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物流公司和金融机构带来“共赢”效果,但提供融资服务的金融机构却不得不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有效地分析和控制这些风险是金融机构能否成功的关键之一。

供应链金融服务提供商主要的风险可以归纳如下几种类型:内部管理风险、运营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安全风险、环境风险、法律风险和信用风险。以上风险因素是银行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所普遍存在的,目前已有一些针对上述风险的对策研究。而医药行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因其医药产品的特殊属性——药品的食用安全性、时效性以及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存在一些特殊的风险。

(一)仓储监管风险。医药行业产品品种繁多,药品形态多样,对药品存放的要求也不近相同。例如,绝大多数的液体药剂不易储藏保管,有些药剂则需要保持在一定的恒温状态,一些则需要避免见光,在药品存储过程中,对仓储监管方要求较高。因此,医药行业推行供应链金融业务就存在比较严重的质押货物风险。

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在药品流通过程中尽量直接由药品生产方的仓库进行监管,尤其是一些对药品存储条件相对苛刻的液态制剂、生物制剂等产品,需严格规定仓储地点,避免在药品的仓储监管中发生药品变质或其他药品食用安全风险。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2篇

一、创业园的发展思路及优惠政策

(一)创业园的发展思路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汇龙森)留学人员创业园(以下简称创业园)内主要聚集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的企业,与开发区的产业结构、主导产业方向相吻合。结合开发区内企业特点及创业园内企业的具体情况,创业园引进专业人才,搭建了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生物医药产业孵化平台以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科贸信息平台,以此促进创业园内企业的信息互通,有效整合园区内企业资源,促进园区内企业间的相互协作.形成资源整合与共享。与此同时,创业园将吸引更多相关产业方向的留学人员企业入驻,逐步引导创业园向无线通讯、生物医药为主导产业的专业创业园发展。

在国际合作方面,创业园目前已与法国马赛创业园(下属有1200多家中小企业),意大利都灵无线基金会(下属有6000家无线通讯专业企业)及意大利Trieste生命医药产业园(国家级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形成互通渠道。创业园将不断引入国际化的经营理念与人才,探寻多种形式的合作与发展模式,努力为园内企业搭建一个国际化的创业平台。

(二)创业园的优惠政策

入驻创业园的留学人员企业在享受国家和北京市的优惠政策的同时,还可以享受创业园自身的优惠政策。

1、入驻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级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三免三减半”所得税优惠政策。即新技术企业自成立之日起,第一至第三年免征,第四至第六年减半按7.5%征收,第七年开始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2、留学人员创业,工作取得的合法收入在依法纳税后,可全部购买外汇携带或汇出国(境)外。

3、入驻创业园的留学人员在居留权、配偶及子女入北京户籍、购房及子女入学方面享受北京市政府提供的有关优惠政策。

4.通过创业园的筛选和推荐,入驻企业可以申请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设立的“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专项资助资金”、“国家人事部、北京市人事局留学人员项目择优资助资金”等,帮助新创企业启动发展。

5、入驻创业园的留学人员企业可以享受10%的房租优惠政策,优惠期限最长为三年。

6、创业园设立总额350万元人民币的留学人员创业扶持基金,扶持具有产业优势和发展前景的留学人员企业发展。

7、为入驻企业提供企业工商登记注册免费服务。

8.优先协助推荐留学人员配偶就业,优先协助办理子女入托,入学。

二、创业园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建设

1、基础服务设施:

创业园已完成了总面积达64000平方米的两个孵化园区的建设,为园区企业提供办公、研发、中试与小规模生产用场地及水、电、暖、气等完备的基础服务设施,同时还在园区内设立了多功能会议厅、产品展示厅、商务中心、员工餐厅、休闲场所等配套服务设施,为园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已为近300家企业提供了各种服务,逐步建立了一个为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提供全面创业服务的专业孵化平台。

2、咨询服务:

创业园先后 建立了企业开办、公共

、人力资源、质量认证、政府事务集中办理、项目和资质早报等服务内容,目前已经累计为园区企业提供各类咨询服务400余次。创业园还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资产评估机构、质量体系认证机构、人力资源咨询机构,国际项目咨询与管理服务机构等十多家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整合服务资源,为企业提供长期稳定的咨询服务。

服务范围及具体内容:①提供企业研发、生产、办公需求的园区配套服务。②为新办企业提供项目审批、工商注册、国税、地税、商检、公安、外汇、海关等代办和咨询服务。③提供法律咨询、专利信息、财务顾问、信息交流等专业。④提供投资、融资、运营、配套等企业咨询服务。⑤企业知识产权申请及咨询服务。⑥提供符合条件的留学人员及其配偶和子女户口进京、留学人员职称评审,留学人员企业人才引进、人才招聘、应届毕业生接收、档案、社会保险、劳动政策咨询与培训等人力资源服务。⑦提供前期项目的跟进、联络以及翻译各类文件等公共秘书服务。

3、投融资服务:

在企业成立初期,创业园将协助企业落实北京市针对留学人员企业的相关优惠政策,并对项目前景好、急需资金支持的企业,创业园协助拓展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瓶颈给企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因素,为企业发展起到助推力的作用,主要有

(1)申请创业基金

协助入驻企业申请中关村科技园区“归国留学人员创业发展扶持资金”。

(2)申请创新基金

协助入驻企业申请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协助入驻企业申请科技部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小额资助。

(3)申请项目资助

协助入驻企业申请北京市人事局、国家人事部留学人员项目择优资助。

(4)自有资金投资

国际孵化园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高科技项目进行直接投资。

(5)项目投融资

协助入驻企业进行项目投融资。创业园与海内外投资机构建有广泛联系,可协助企业引入股东方和风险投资等。

(6)银行担保贷款

协助入驻企业申请绿色通道担保贷款。

协助入驻企业申请集成电路设计企业专项贷款。

除此之外创业园还通过举办融资系列培训、融资推介会、银企洽谈会、申报创新基金及其它项目支持资金等多种方式拓宽入驻企业的融资渠道。

创业园于2006年6月成功举办了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集中展示了部分留学人员企业的精品项目,并向投资机构重点推荐了北京纽森特瑞科技有限公司的“医用全固态绿光激光机和半导体红光激光机项目”、北京佳业佳境环境保护科技有限公司的“城市河湖景观水直接净化项目”及北京奥科迪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的“皮肤药物开发和药物研发服务(CRO)项目”,与会专家分别就每一项目分别进行了产品技术与市场方面的点评。

目前这三家企业均与多家VC(风险投资公司)进行了商谈,扩大了融资与合作的机会。在与VC的接触过程中,不断修正自身的发展方向,明确如何选择合作方式才能有助于项目的成功和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助推作用。今后创业园将逐步搭建并

完善企业与投资机构直接对接的平台,为急需资金的留学人员企业真正做实事。

4.市场推介与信息交流服务:

(1)宣传推广活动

创业园在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引导下,借助创业园与社会各界的资源为企业进行广泛的市场推广,通过各种行业会议、科技交流会进行项目宣讲,促进企业与外界的沟通,扩大企业的影响,加速企业的发展,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目前园区内有两位留学人员成为中关村优秀创业留学人员。

针对企业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市场开发难的问题,多次为企业举办产品展示会、商洽会、专题推介会等,通过多种渠道协助企业找市场,找销路,搭建企业与社会各界的桥梁。2005年5月,创业园为促进企业科技项目及产品的推广,一次性出资30余万元,组织园区30多家企业参加了第八届中国北京科技产业博览会,提高了园区企业及其产品的知名度,展会开幕当天即有公司与参会企业签订了购销合同。目前已为园区近60家企业提供了此项服务,有效地拓宽了企业的产品推广渠道。

创业园专业服务人员经常深入企业,开展各种需求调查,与企业进行沟通,并邀请中外专家举办各种技术交流活动,为企业创造技术研发上的合作机会。截至2006年10月,公司开展生物医药、信息通讯方面的技术交流活动共17次。

(2)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开通“北京经开留学网”

在创业园建立一周年之际,正式开通了为留学人员提供创业服务的网站――北京经开留学网(省略),开设9大专栏,及时国家科技部,市科委、中关村等政府部门的相关政策、以及有关技术交流与产品推广活动的信息,为企业提供了直观、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拉近了创业园与企业间的距离,搭建了一个良好的政府与企业信息交流的平台,自网站建立后共了相关信息800余条。

5、培训服务:

针对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以及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等状况,创业园着手建立以“为创业者及创业团队提供实用知识与管理技能培训”为核心的创业培训服务体系。根据企业的行业特点、生产特点,通过举办专题培训,以座谈、沙龙、案例研讨等多种形式,将科学的管理理念与园内企业的经营、生产有机的结合起来,帮助企业创业团队快速成长。截止到目前,园区内共举办各类培训讲座34次,参加的留学人员达150余人次。

6、专业服务平台的搭建:

(1)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公共服务平台构建

创业园构建的ABO联盟是以信息资源、技术资源、渠道资源及政策资源整合的方式,解决区内生物医药企业普遍存在的市场拓展以及彼此间缺乏合作交流等问题。园区目前已建立了生物医药孵化服务网站,为中小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技术和项目的服务与交流平台,提升对园区内外医药企业客户的专业,树立专业服务牌,开发新的商业机会,并期望与企业共同成长。

(2)国际合作

截至2006年年底,创业园已经同30余家国外科技园区、商务机构及企业孵化器建立了商务合作关系,涉及生物医药、电子、汽车制造及研发等领域。目前,创业园国际化的合作网络已经遍及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瑞典、意大利和美国等欧洲及美洲国家,在国际项目合作与管理、投资咨询、企业融资及风险投资基金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同时也为园区企业参与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7、人力资源服务:

在人力资源工作方面,创业园为园区企业社会保险、劳动合同、人员招聘、人力资源咨询等人力资源相关工作,使园区企业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公司主要业务发展中。

留学人员企业初创期,由于对人力资源政策尚不了解,且没有配备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针对这种情况,创业园与开发区管委会人力资源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企业免费提供人力资源政策、劳动法规、人才引进、北京市工作居住证办理指导等咨询,还邀请中产联等专业咨询公司为园区企业进行管理培训。

三、创业园发展规划

今年的工作重点将在北京市“十一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规划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指引下,在重点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上,围绕“一个引进,两个服务”,广泛宣传创业园,积极引进海外留学人员,优化创业环境,服务海外留学人员,发挥海外留学人员专长,服务首都建设。

(一)“一个引进”――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做好海外留学人员引进工作

今年将加大海外留学人员工作力度,积极与各级政府部门合作,做好留学人员的引进工作。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将积极开展同境外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广泛吸引海外智力为首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创业园将通过对引进海外留学人员工作的积极参与,通过技术、信息、智力等资源优势与政策的有效结合,培育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使之成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和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的重要基地,将继续抓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历史机遇,以优质的服务为留学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创业发展平台,力争为国家培育出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二)“两个服务”――努力做好基础建设与服务工作

1、加强创业园的建设,练好内功服务于“海智”

(1)加强专业化和国际化建设

在园区建设方面,创业园的工作重点是借助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BDA)及自身优势,将由综合性的创业园逐步向生物医药、无线通讯等专业创业园发展,加大力度建设专业的基础设施,如针对生物医药企业.建立专业的实验平台,通过对专业的技术服务队伍的培育,专家库建设及社会资源的整合,培育在生物医药产业链中处于关键环节的技术支撑体系,可以在重大创新技术成果的转化中起到坚强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园区将通过企业的集聚和交流,创造出一个能够很好发挥协同作用的创业氛围。

首先,要完善各项规章,形成合作与交流的活动规范,用国际规则和惯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建立国内和国外企业孵化器的信息网络,创造国际化的氛围,逐步实现自身的国际化。

其次,要不断学习国际上创业基地的运作方式和运作规则,加强与国际上的合作与交流。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引进国际资金、技术、管理和服务,培养国际化基地管理人才,为留学人员创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宣传、基础服务、硬件设施和政策执行,搭建广阔的国内外交往平台,向专业化、国际化、网络化、资本化发展。

三期――国际科技产业园将于2007年底竣工,该园将主要吸引国内外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和留学人员创办的企业入驻,建成后还可吸引大量留学人员到这些企业工作,国际科技产业园的建成将进一步促进留学人员之

间的交流,促进国外高科技企业的先进技术与留学人员企业之间的技术对接,促进留学人员企业产品的国际化推广。

(2)提高各项服务水平

在专业服务方面将着重发展“新一代移动通讯产业公共技术支撑平台”以及“生物医药

技术支撑平台,两大专业平台,这两大平台将围绕着以开发、试验(包括运营试验等)、产品化、投资为主线的技术支撑平台,服务和支撑体系,认及信息交流平台,为留学人员高新技术企业提供集约式、国际化的创新服务,使其进入已有的产业链或向新的产业方向发展,以我们的优质服务来为留学人员提供一个完美的创业发展平台。

2、服务留学人员企业

建立不同领域的专家库,为留学人员企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好前期诊断评估工作,为今后的重点扶持奠定基础,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多种为留学人员举办的宣传推广活动,如组织留学人员企业参加科博会,留学人员精品项目推介会,行业项目推介会等。

组织创业园内的企业进行创业培训活动,如人力资源管理与社会保险政策培训,中关村优惠政策及各种创新基金、国家863计划、火炬计划的申请等政策培训,企业管理、投融资及企业信用培训,为企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并起到助推力的作用。

为留学人员及企业搭建社会交往平台,组织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动,如“中秋”联谊会,座谈会或沙龙等活动,面向开发区举办留学人员项目推介会,以留学人员的创新劳动开发区的创新发展,吸引社会的投资与合作。

加强留学人员创业园对外的宣传为度,及时将创业园的信息在网站中,宣传创业园,宣传创业园中的优秀留学人员企业,以扩大创业园的影响。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制药企业 战略融资管理 研究 竞争能力 重要内容

医药企业属于高科技、高风险的行业之一,从目前我国制药企业发展的形式上来看,我国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水平并没有达到国际化的要求。制药企业的发展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制药企业的发展水平也影响着生命健康和正常生活,因此制药企业的发展是我国振兴经济的重要举措。对制药企业进行资金的投入需要扩展、创造多种渠道制药企业的融资途径,本文在笔者多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几种新式的融资管理理念,希望能够解决制药企业在实际经营中的问题,为制药企业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

一、基于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发展状况

从目前情况上来看,制药企业属于高风险、高投入的企业之一,这一特点给制药企业向银行贷款带来了困难,制约了制药企业的健康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严峻。

制药企业传统的融资途径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资金短缺问题严重,与发达国家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具体情况还有很大的差距,根本不能够满足制药企业长期运营的需求。从银行方面来看,其主要注重的是贷款资金的流动性能、安全性和制药企业债务偿还的能力,需要对制药企业的基本信息进行详细地了解,但是,银行对制药企业的信息出现不对称的情况,因此,制药企业在贷款时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目前制药企业银行融资出现问题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银行在制药企业信息收集、整理方面处于劣势的地位;二是制药企业为了获得资金会出现以次充好的情况,这一情况会导致银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发生,形成恶性循环的现象。

二、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主要目的

从制药企业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资金能够为制药企业提供发展的动力。制药企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企业之一,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从这一点上来看,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主要目的是除满足正常的生产经营需要资金外,配合企业的发展战略资金需要,并且与企业发展战略资金相匹配。从融资行为上来讲,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足筹建需求

资本在筹建的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这种资本必须具备法定的相关要求,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造册。从基本理论上来说,制药企业的注册资本需要和实收的资本数量一致。

(二)满足正常经营的需求

战略融资管理需要满足制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情况,这也是制药企业融资管理的主要目的。从满足正常经营需求总体上来讲,可以将经营需求分为三个方面:一是维持正常的生产需求;二是促进企业扩大规模,进行再生产;三是提高竞争力,研发新产品。与经营需求相比,融资活动也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即:一是为满足维持正常的生产需求而进行的融资活动;二是为满足企业扩大规模,进行再生产的目的而进行的融资活动;三是为提高竞争力,研发新产品。研发新产品,资金需要量大,研发周期长,资金占用时间长。上文中提到的三种融资都能够给制药企业资产总额和融资总额造成一定的影响,提高资金的需求量。

(三)满足资本结构调整的需求

制药企业进行资本结构调整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融资过程中出现的风险因素,减少日常经营中资金的成本,因此对资本和负债进行结构上的调整成为制药企业重大财务决策的重要方面,是制药企业融资管理和融资决策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制药企业进行科学地、合理地资金筹措主要的目的是提高企业本身的效益,在满足效益的同时首先需要满足其投资的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缩短固定资产周转的周期,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还需要减少资金出现限制的情况,有效地对闲置的资金进行处理。最需要合理选择融资的结构,降低资金成本,是制药企业利润实现最大的目标。

三、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新途径

(一)需要正确制定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相关目标

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是制药企业整体战略管理的重要方面,在制定融资管理目标时,需要将市场的情况和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纳入到考虑的范围内。制药企业融资进行的时间需要在经济膨胀发展的时期,而不是经济萧条的时间段内。笔者认为,融资的主要前体是资金的发展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大的发展期。

从目前发展的形式上来看,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主要是由多个单项融资目标组成,这样的融资目标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企业管理的要求,能够体现制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发展目的,但是缺乏整体性,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定多个单项融资目标的同时需要制定出重点的战略目标,其余单项融资目标需要根据重点战略目标制定,决定出制药企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方向,这样既能够沿用传统的战略融资管理方式,又能够体现出整体性,使各个单向融资目标联系更加密切。在各个管理层中,需要对相关决策的财务数量进行详细地说明,只有这样才能够将各个责任单位制定约束依据,稳定制药企业发展的状况,促进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此外,在进行融资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制定长期的、连续性的计划,避免急功近利的情况发生。

(二)对融资的情况进行全面地控制

从目前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情况上来看,主要以全面融资管理为基础,但是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战略性缺乏的情况,因此能够对融资进行战略管理也在少数。目前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制药企业在哪个方面可以为,哪个方面不能为。从上述情况来看,制药企业战略的制定需要将发展业务作为重点,对融资的情况进行全面地监控,优化战略管理的各个环节,对企业在融资问题中出现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

(三)正确运用负债情况经营制药企业

制药企业在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对资金的需求量是根据市场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但是制药企业的资金情况是固定的、有限的,与实际需要情况相比具有一定的有限性,针对这一现象,需要合理筹措资金情况,正确运用负债来促进制药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扩大商品流通的范围,增强商品流通的速度。在制药企业资金收益大于资本金成本的情况下,正确运用负债情况经营制药企业能够改善资本金的收益情况,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借债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办理手续,并且在归还本息时需要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

四、结束语

站在全球的角度上来说,我国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目标是将资本成本与国际化进行接轨,从目前的局势上来看,与竞争性成本价格越接近的制药企业发展的前景越好。我国国内,在制药企业方面,并不是没有多余的资本来发展,而是制药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够找到有效的融资途径,因而产生战略融资管理失衡的情况发生,因此在实际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必须找到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的新途径。另外,在银行方面,需要完善对制药企业信贷的方式和相关的制度,完善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从而使我国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蒋德刚.试论制药企业战略融资管理[J].中国外资,2010.

[2]陈小平.G制药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D].江苏大学,2012.

[3]关奇杰.探讨解决制药企业的资金问题――制药业融资新途径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海南省;2007年;信用评级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8)05-0083-04

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而金融生态建设是社会信用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我国企业融资方式仍然是以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为主,信贷市场的稳定运行直接关系到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海南省贷款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始于2002年,至2007年底累计受评企业已达2000家以上,平均每年参评企业400家左右,虽仅占年贷款企业总数的5%左右,但贷款余额占所有贷款企事业单位的80%以上,由此可见,贷款企业信用评级在货币政策传导和防范信贷风险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2007年海南省贷款企业信用评级概况

2007年海南椰都联合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共对391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近三年评级结果具体分布情况见表1),比上年减少22家,参与评级的企业中,信用评级结果为AAA级的10家,占全部参评企业的2.56%,较上年增长0.62个百分点;AA级49家,占全部参评企业的12.54%,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A级164家,占全部参评企业的41.95%,较上年增长3.21个百分点;BBB级90家,占全部参评企业的23.02%,较上年下降0.23个百分点;BB级以下78家,占全部参评企业的19.95%,较上年下降3.3个百分点。BB级以下下降较快,A级上升幅度较大。

2007年海南省完成GDP122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增速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从评级结果分布情况看,受评企业评级结果主要集中在BBB~A之间,比例为64.97%,符合“两头小,中间大”正态分布。2007年度信用评级结果投资级别(BBB级及以上)占受评企业总数的80.06%(上年占76.76%),投资级别较上年度明显增加,与海南经济发展持续向好的方向同步。海南贷款企业整体经营环境好转,企业盈利增加,偿债能力有所增强。

从表2可以看出,A级以上级别相对稳定,特别是A级和AA级稳定率在80%以上,主要是该区域的企业多为邮电通信、油气生产、交通运输等相对垄断行业,企业经营环境较为稳定,评级结果也有较高的稳定性。BBB级以下级别向上迁移的概率较大,主要得益于经济持续向好和经营环境的改善,其中占比例较高的房地产、制药、旅游酒店等参评企业,受需求的拉动行业近几年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特别是2007年海南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投资和消费双向拉动的发展势头,旅游接待人数增加明显,良好的市场和经营环境使较低级别的企业经营有所好转,评级结果随之向上迁移。

二、2007年海南省贷款企业评级结果地区分布情况统计与分析

海南共有19个县市,2007年度除乐东和屯昌两个县以外,其他市县均有企业参加评级,其中海口集中程度最高,其次是三亚,评级结果主要地区分布情况见表3。各市县参评企业的多少主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有关。据统计,海口市年均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生产总值的33%,三亚占10%,经济结构分布较不合理,地方经济发展差距较大,造成参评企业地区分布不均。

从表3可以看出,海口市占比例高达66.8%,但是较上年下降了4.3个百分点,总量减少了32家;而三亚市则增加3家,比例提高了1.5个百分点;儋州(含洋浦)减少4家,比率下降0.7个百分点;东方市参评企业较上年有所增加,比率较上年增长0.9个百分点;其它市县参评企业总数整体变化不大。总体看,2007年参评企业总量较上年有所下降主要是海口市参评企业减少所致。

从评级结果分布看,AAA级企业基本上集中在海口市,其原因是AAA级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力、电信等垄断行业和学校,与海口市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相符。海口市参评企业中,投资级别(BBB级及以上)占总数的79.7%,较上年增长4.61百分点;三亚市占84.91%,较上年下降1.09个百分点;儋州(含洋浦)为89.48%,较上年上升6.87个百分点。海口市和儋州(含洋浦)参评企业整体经营状况向好,三亚市参评企业投资级别比例下降主要是受西岛景区、南山观音苑等景区经营主体及经营状况发生变化使评级级别下调影响。

三、2007年海南省贷款企业评级结果行业分布情况统计及分析

2007年参加评级的企业,行业分布大多在工业、房地产、交通运输、粮农渔、商贸服务、文教、事业单位等12个行业,2007年度评级结果按行业类型分布统计见表4。

从评级结果行业分布情况看,参评企业主要集中在工业、房地产业、粮农渔业和旅游酒店等行业,分别占总数的27.1%、17.1%、11.5%、9.0%。工业、房地产业和粮农渔业占比较大,符合海南经济发展现状及《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一省两地”产业发展战略。

从工业运行情况看,在“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的发展战略的推动下,海南工业经济保持高速增长,200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大关,达到1084.30亿元;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27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4.5%,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炼油、化工、汽车和纸浆等大企业、大项目已成为工业经济高速增长的决定性因素。2007年度参评的工业企业106家,较上年增加31家,其中投资级别以上的占84.91%,较上年增加3.6个百分点。工业企业数量的增长和评级结果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海南工业在全省经济比重的提高,表明海南工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工业“短腿”已明显拉长。在工业中,食品和制药业占比例较大,分别占21.7%和17.93%。参评的食品加工企业中制糖企业较多,2007年得益于市场糖价持续上涨,制糖企业盈利能力增强。食品加工行业参评企业评级结果投资级别以上占95.66%,较上年增长15.66个百分点。制药业是海南省重要产业,受政策的扶持特别是“药谷”的建设使制药业发展迅速,虽然受政策调控的影响较大但大部分制药企业仍然保持较高的盈利水平,但是行业集中程度不高,至2006年底海南全省已有84家药品生产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业内企业众多,参评企业占比不大。2007年制药业评级结果投资级别以上的占78.95%,与上年持平,表明其整体经营现状变动不大,2008年随着消费需求的拉动,医药经营环境的逐步回暖,预计医药企业发展前景良好。

表5是海南省工业企业2003-2007年累计一年期信用等级迁移矩阵,从迁移矩阵看,高级别的稳定性相对较强,低级别稳定性低但都是以向上迁移为主,工业企业持续向好的主基调没有改变。

随着旅游环境的不断改善,海南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不断上升,其中2007年度全省接待旅游过夜人数比上年增长15.0%。接待旅游过夜人数的增加也拉动了酒店业的发展,十几年来海南酒店业一直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至2007年末全省共有星级宾馆266家,比上年增加5家。由于缺乏行业调控,投资建设无序,目前酒店行业呈现严重的供大于求,2007年度旅游饭店客房开房率57.31%,较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但仍处较低水平。2007年度旅游酒店行业全部参评企业中,评级结果投资级别以上的占82.86%,较上年度下降0.72个百分点,市场竞争加大是影响行业整体评级结果下降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旅游景点除部分项目还处于建设期外均实现盈利,酒店业由于供过于求、过度竞争造成大部分企业处于亏损,从旅游酒店业的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看(表6),评级结果向下迁移的概率较高。找准市场定位、加强市场开发、规范内部管理等是海南酒店摆脱困境的关键。

房地产行业是2007年海南经济的一大亮点,行业发展迅速,房地产开发面积不断增长,房地产开发投资126.9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2%。海南全省现有房地产开发企业数量多达832家,但绝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实际从事房地产项目开发活动的不到300家,而且大部分整体实力较弱,2006年、2007年参加信用评级的房地产企业分别为63家和68家,这些参评企业基本上是海南房地产业中实力较强的企业,2007年度房地产业评级结果投资级别以上的占88.24%,较上年上升0.75个百分点。从行业的信用等级迁移矩阵看,高级别(A级以上)有向下迁移的趋势,表明近几年宏观调控对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房价的不断上涨,使房地产企业整体经营收益还保持较好水平,大部分企业评级还保持在BBB级以上。由于消费需求的拉动,预计房地产行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但也应该始终关注宏观政治经济环境和政策变化对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由于文教、事业单位和通信行业从目前情况来看整体经营风险较小,AAA级别主要分布在这些行业。A级以上占比例较大的行业是邮电通信、事业单位、油气生产、交通运输、文教事业等,这些行业经营较为稳定;低级别集中程度较大的在粮食储备企业,这些企业主要担负国家粮食储备,为政策性业务,不以盈利为目的,从主体评级的角度看整体偿债能力较弱。

四、结论

第一,信用评级结果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海南省金融机构信贷资产的整体质量状况。

第二,参评企业数量地区分布与经济发展程度相关,海口市集中程度较高,全省经济结构分布不尽合理,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较大。

医药企业融资计划范文第5篇

报告认为,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在中央继续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作用下,工业经济运行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态势基本确立,经过五年的发展,工业经济整体运行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2010年工业经济运行特点

第一,工业总体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7%,增速同比加快4.7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将从2005年的7.72万亿元增加到16万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1%以上。工业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2010年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9.3%,比上年提高9.3个百分点。

第二,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了新提高。2010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3.88万亿元,同比增长49.4%,成本费用利润率从2005年的6.31%提高到的6.79%;按现价计算全员劳动生产率从2005年的10.86万元/人・年提高到22.1万元/人・年。

第三,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在工艺结构调整方面,“十一五”期间,全国淘汰炼铁、炼钢、焦炭、水泥落后产能分别为1.117亿吨、6860万吨、1.038亿吨、3.3亿吨;在组织结构调整方面,目前,前十家钢铁企业粗钢产量占全国粗钢总产量的比重上升到48.6%,前十家汽车企业产量占全国汽车总产量的比重达到86%;在投资结构调整方面,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速回落,2010年,高耗能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1%(城镇500万元以上项目),增幅比2009年回落8.2个百分点,占城镇投资比重比“十五”时期末下降5.8个百分点;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区域间发展的协调性进一步增强,2010年,东、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9%、 18.4%和15.5%,中西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在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所占比重由2007年的37.51%提高到39.55%。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取得新突破。机械工业主要产品中约有40%的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服装、家纺、家电、汽车等行业形成了一批自主品牌,2010年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45.6%。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取得成功,国产新支线飞机实现首飞,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百万吨级乙烯成套装置等一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自主制造。高档数控机床、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核高基”、极大规模集成电路装备等关键领域取得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

第五,节能减排取得新成绩。“十一五”期间,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25%以上,工业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25%和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水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前实现“十一五”目标。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70%以上,工业单位能耗的大幅度下降为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作出了积极贡献。

第六,中小企业发展呈现新变化。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中小企业营造了进一步有利发展的外部环境。2010年,全国规模以上中小型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5%,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快1.8个百分点;1―11月,中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5944亿元,同比增长50.5%;上缴税金总额14708亿元,同比增长28.3%;实现利润和上缴税金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6.8%和54.3%。

第七,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迈出新步伐。在8个城市开展“两化”融合试验区效果明显;积极落实“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12个地区试点工作稳步推开。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初显成效,生产装备数字化和过程控制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信息管理和决策系统进入应用集成阶段,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迅速兴起,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全国电话用户和网民数分别从2005年的7.4亿户、1.11亿户增加到11.5亿户、4.59亿户,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从136G增加到1499G;电子商务交易额从1.5万亿元增加到约4.5万亿元。

二、行业的主要特点

第一,原材料行业运行基本平稳。一方面,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和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对原材料行业拉动作用明显;另一方面,针对年初高耗能行业产能过快释放和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等问题,国务院及时加大了宏观调控力度,原材料行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生产实现平稳增长。2010年,规模以上原材料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钢铁行业生产适度增长。 2010年,我国粗钢产量从2005年的3.53亿吨增长到6.3亿吨,比上年增长9.3%,五年间累计增长78.5%。2005―2010年,重点钢铁企业吨钢综合能耗、吨钢耗新水分别从741千克标煤和8吨新水降至619千克标煤和4.4吨新水。兼并重组成效显著。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达到13家。有色金属生产保持平稳。2010年,十种有色金属产量3153万吨,比上年增长17.3%,比2005年累计增长98.9%;电解铝、电解铜产量分别达到1565万吨和479万吨,同比增长19.9%和12.2%,比2005年累计分别增长111.2%和89%;铝锭综合交流电耗比上年降低192千瓦时/吨,氧化铝、铜冶炼、铅冶炼和电锌综合能耗分别比上年降低3.7%、3.7%、4.4%和1.1%。前10家铜冶炼企业、前10家电解铝企业产量占全国同行业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76%和64%。石化行业重点产品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达2.03亿吨,同比增长6.9%。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4.5亿吨,居世界第二位。化肥产量从2005年的488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6620万吨,自给率从不足80%转变为目前的整体自给有余。全氟离子膜、甲醇制烯烃、多喷嘴对置式水煤浆气化以及航天粉煤加压气化技术等一批关键技术及成套设备取得突破,相继建成工业化示范装置并试运行。建材行业先进产能比重显著提高。日产4000吨及以上水泥熟料生产线能力占新型干法能力的比重为57%,比2005年提高19个百分点,新型干法工艺比例达到80%,比2005年提高41个百分点。

第二,装备工业生产保持高速增长,效益状况好于整体工业,出口稳步回升。全年规模以上装备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1%,同比加快7.3个百分点;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826万辆和1806万辆,同比均增长32.4%;造船完工量656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54.6%,新承接船舶订单量7523万载重吨,是上年新接订单量的2.9倍,手持船舶订单量19590万载重吨,比2009年底增长4.1%;大型拖拉机产量同比增长77.7%;中、小型拖拉机产量分别增长4.6%和19.1%。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成就显著。“十一五”以来,机械工业自主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2010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92%,高出总产值增速8个百分点。我国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取得重大进展,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成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投入应用,C9型客机国产材料研制应用取得突破,百万千瓦级核电装备所需锻件、蒸汽发生器、核主泵开始具备自主制造能力等。产业优化升级步伐加快。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数控重型五轴联动车铣复合机床,大型快速数控自动冲压生产线成功运行,机床产值的数控化率由2005年的47.3%提高到2010年的50%以上,金切机床产值数控化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数控机床自给率提高10多个百分点。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企业重组步伐加快。山东潍柴、工程机械、汽车三大集团重组,兵器集团兼并保定天威,广汽并购湖南长丰,国机集团并购一拖,陕鼓并购上鼓等,都产生了很好效果。

第三,消费工业保持平稳较快运行态势,效益状况明显改善,外贸出口持续回升。2010年,消费品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5.3%,同比加快4.5个百分点,其中轻工、纺织、烟草、医药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6.7%、12.7%、11.9%和14.9%。轻纺行业五年累计淘汰制革、造纸、化纤、酒精、味精、柠檬酸落后产能1591万标张、1699万吨、300万吨、154万吨、33万吨、10万吨。已形成产业集群和轻工特色区域200多个,164家纺织产业集群占全国纺织经济总量的40%左右。轻工行业主要产品实现较快增长。2010年,重点监测的12种家用电器产品中,有5种产品增速超过20%,其中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电热水器产量分别为7546万台、6208万台和1892万台,同比分别增长26.9%、27.1%和28.8%。轻工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出货值20973亿元,同比增长24.5%。纺织行业主要产品生产增长较快。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内销产值占全行业销售总产值的比重为81.5%,较上年上升了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化纤产量为3090万吨,首次突破3000万吨,同比增长15.6%,产量比2005年增加近一倍,化纤年产超过20万吨的企业达到35家,其产能合计占到全年化纤总产能的50%。纱、布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3.7%和19.4%;服装产量同比增长18.6%。纺织行业出口首次突破2000亿美元。医药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2010年,生产化学药品原药222万吨,同比增长13.9%;中成药200万吨,增长21.6%;主营业务收入超20亿元的医药企业增加了2倍;医药保健品出口总额超过340亿美元。

第四,电子工业加快恢复。在扩内需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外需市场逐步回暖的共同作用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步入恢复性增长阶段,总体上呈现前高后稳态势。电子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6.9%,增速同比加快11.6个百分点;实现利润同比增长57.7%。生产彩电1.18亿台,手机9.98亿部,微型计算机2.46亿台,均名列全球第一。软件产业收入超过1.3万亿元,增长31.3%。整机产品升级加快,平板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趋势明显。液晶电视产量占彩电的75.5%。笔记本电脑产量占微机的75.6%,平板电脑、台式一体机销售量增速超过30%。3G手机产量增长60%,智能手机比重超过20%。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取得阶段性应用成果。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第3代移动通信TD-SCDMA得到大规模示范与推广应用,飞腾1000国产中央处理器成功应用于千万亿次计算机“天河一号”,高世代液晶显示面板等重大项目加快实施。大规模集成电路关键技术研发取得新进展。已构建起配套的65纳米技术代创新体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65―45纳米介质刻蚀机、大角度离子注入机、45纳米清洗设备等已在生产线成功运行。

报告着重分析了当前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贸易环境复杂多变,出口或面临长期压力。一些主要经济体为刺激本国经济复苏,大量投放流动性,可能会引起国际金融市场汇率波动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持续增大。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其他发展中国家出口竞争力增强也对我国出口产品形成了较大竞争压力。2010年,中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或地区发起的60余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涉案金额70亿美元。二是管理好通货膨胀预期压力加大,企业生产成本节节攀高。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高涨。近期,石油价格每桶在100美元的高位上震荡。2010年下半年以来棉花价格上涨了一倍,对外依存度超过60%的铁矿石进口价格连续多年持续上涨,目前仍处于高位运行。2010年,工业品生产者出厂价格累计同比上涨5.5%,工业品生产者购进价格累计同比上涨9.6%,高出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4.1个百分点。企业用工成本提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尚未根本解决,发展环境仍有待优化。随着利率、存贷款准备金率再次调高,中小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可能加剧。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依然突出,中小企业融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总体偏小,使用分散。四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节能减排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能源支撑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压力和挑战巨大。节能减排一些见效快、容易做的措施基本都实行了,2011年还要新增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和污染物排放控制种类(氨氮和氮氧化物)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指标,节能减排难度和面临的压力都将进一步加大。

三、2011年工业经济运行形势和环境展望

从国际形势看,在各国经济刺激政策的持续推动下,全球经济呈复苏态势,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全球发展问题更加突出,影响经济运行的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短期内全球经济仍将在曲折艰难中缓慢复苏。2011年我国工业发展的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一是当前全球经济复苏的动力不足,短期内难以根本好转。美国、欧盟失业率仍维持在9―10%的高位,无就业、无创新复苏导致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缺少后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还将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短期内全球经济复苏难以实现根本好转。二是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不均衡,宏观政策协调难度加大。发达国家经济、新兴经济体等由于经济目标差异导致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难度增大。三是影响和干扰经济持续复苏的因素不断增加,加大了复苏的成本和难度。贸易保护、股市和汇率波动、美元贬值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等,将影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形势看,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2011年,消费将继续保持增长。“十二五”期间,城镇化加快发展将形成拉动消费扩大的强大动力,中央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扩大消费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扩大消费从临时性激励政策转变到常态化政策,建立保障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在国内消费稳定增长的拉动下,轻工、纺织、家电、汽车等消费类产品的生产可望维持在一个较高增长水平。

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但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十二五”规划新项目的开始、水利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加强、中西部经济发展加快、产业转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因素,加上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关政策的不断细化和落实,民间投资领域逐步拓宽,都会对今年的投资增长起到重要支撑作用。投资仍然是拉动工业增长的主要力量,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等将是工业投资的重点,预计工业投资将继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出口将出现波动性增长。目前各国经济先后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扩张速度尽管存在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多样化、复杂化和常态化,我国产品出口将面临更多贸易壁垒,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加重等问题,但是,2011年出口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