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四级复习计划

四级复习计划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四级复习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级复习计划范文第1篇

本册教材分组编排,全册共分8组,每组包括导语、课例、语文园地三大部分。8个专题依次是:自然奇观,观察与发现,中外童话,作家笔下的动物,我国的世界遗产,人间真情,成长的故事,科技成就。其中第三组(中外童话)和第七组(成长的故事)还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使这两组的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

二、复习内容安排

本册要求认识200字,会写200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教材后面附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每组课文后有"词语盘点",分"读读写写"与"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中列的是本组精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 "读读记记"中列的是由要求认识的字组成的词语,略读课文中出现的由会读会写的字组成的词语,也列在"读读记记"中。安排了4个关于读写方法和习惯方面的发现,分别是:读文章时要想象画面,边读边想提出问题,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表达清楚。"我的发现"栏目的呈现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吐泡泡形式改为小林,小东两个孩子的对话。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教材中引导积累语言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背诵的要求,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18篇精读课文中,有10篇提出了抄写的要求,一般是让学生找出写得好的语句,多读读,体会体会,再抄下来。

口语交际注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要在听与说的双向互动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交流自己了解的自然奇观,自己喜欢的动物,自己的奇思妙想;有的以讨论为主,如,讨论如何保护文物;有的要模拟生活情境练习交际,如,感谢和安慰;有的带有比赛游戏的性质,如,看图比眼力;还有的是讲故事,演短剧,如,第三组的讲童话,演童话,第七组的讲成长的故事,演成长的故事。

四年级上册教材与三年级一样,对习作作了两条线的安排。一是在每组的"语文园地"中安排一次习作,全册安排8次。

三、复习措施

(一)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并从这个基本理念出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提出了语文教学目标而且提出了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这是我们把握教学目标的依据。

(二)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本册教材继续按专题分组编写,确定专题的思路比前几册有所拓宽,除了思想内容方面的专题外,"中外童话"是从文体角度定的专题,"作家笔下的动物"则是侧重体会文章的表达形式。围绕专题安排的各项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前后有联系,有照应,做到环环相扣。这样,就使整组教材以至整册教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一是在课文的文前,文中或文后,以吐泡泡的形式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自读自悟;二是在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中,安排了引导自主,合作,探究的题目;三是在每组课文后面安排了学生对本组所学字词进行自查自测的"词语盘点";四是语文园地中设置了“我的发现”“展示台”“宽带网”等体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栏目。

四级复习计划范文第2篇

回归课本,巩固基础

课本是数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做做例题和习题,巩固学习每个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即为什么要这么做,正推的同时,还要学会反推,这样知识点才会掌握得更好。

此外,要多进行归类整理,理清每一个单元的重点,学会分析每个单元考试的题型,去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小学数学的题型一般分为概念题、计算题、实践应用题、操作题。) 【篇二】

找出和解决知识漏洞

数学学习,查漏补缺必不可少,多对以往的错题多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找准了错误的原因,就能对症下药,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

同学们还可两人一组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效果更好。千万不要认为使用和分析错题本既费时又费力,一定要养成习惯,因为学习成绩优秀稳定的同学,就非常重视收集错题,然后在错题的分析和处理中得到提升。 【篇三】

要养成检查的习惯

粗心和马虎是数学考试常见的扣分点,一些同学考试时题题被扣分,大多是答题不规范,抓不住得分要点。复习时,若能注意检查,发现和改正“不拘小节”的地方,规范作答,做好了,效果也会事半功倍,对此,建议以下地方多注意:

(1)检查列式是否正确。读题,看是否该用加法、减法、乘法或是除法来算;

(2)列式正确后,看算式中的数字是否抄错,是否和题中给我们的一样;

(3)用估算的方法检查得数,如259+487,我们一看至少要等于六七百,如果得数是四百多,或三百多等,那计算一定错了;

(4)精确地再算一遍,以得到正确的结果。注意要尽量笔算,五年级后,小数计算用口算很容易错。

(5)使用草稿本也要多注意,草稿本稍微工整一点,极客数学帮老师就曾发现不少同学在使用草稿本时乱写乱画,导致草稿纸画面混乱,导致抄答案都抄错了;

(6)检查单位和答案有没有填写齐全;

(7)遇上操作题,要用铅笔,尺、三角板画图,切不可信手乱画,画完后记得标明条件(如:直角符号、长2厘米、高3厘米等),是否和题目要求一致。 【篇四】

归纳考试窍门

四级复习计划范文第3篇

一、 质量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质量守恒即物质质量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

例1有一批氢氧化钠样品,经测定含水质量分数为3%,并且还含有7%的碳酸钠.取其中5 g样品加入到100 mL浓度为2 mol/L的盐酸溶液中,最后加入浓度为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将溶液调至中性.问一共需要加入多少毫升的氢氧化钾溶液?反应完成后将溶液蒸干,能够得到多少克固体?

1.按照通常的解题思维模式,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5 g给定氢氧化钠样品中各个组分以及盐酸溶液中氯化氢的质量和物质的量:

m(NaOH)=5 g×(1-0.03-0.07)=4.5 g;n(NaOH)=4.5 g/(40 g/mol)=112.5 mmol

m(Na2CO3)=5 g×0.07=0.35 g;n(Na2CO3)=0.35 g/(84 g/mol)=4.2 mmol

n(HCl)=100 mL×2 mol/L=0.2 mol=200 mmol

2.然后我们需要列出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一:NaOH+HClNaCl+H2O;

反应二:Na2CO3+2HCl2NaCl+H2O+CO2;

反应三:NaOH+HClNaCl+H2O

3.最后在根据各个反应的物质的量计算出所需补加的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79.1 mmol,即26.4 mL的3 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然后进一步计算出所发生的三个反应中的固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即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112.5+4.2×2+79.1=200 mmol,质量为11.7 g.

以上计算方法复杂繁琐,并且在计算过程十分容易出错,如果利用质质量守恒法则是整个计算过程变得非常简单:

1.我们首先解决第二个问题,很容易发现在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固体物质只有氯化钠,由于反应过程中Cl-守恒,而Cl-又完全来自于盐酸溶液中.所以我们只需计算出HCl的物质的量就可以直接得到最后所得氯化钠的物质的量为200 mmol,进一步直接计算出所得氯化钠的质量为11.7g;

2.然后利用整个反应过程中Na+的守恒,所以我们只需计算出所需补加的多少物质的量的Na+即可.用总的物质的量200 mmol减去给定样品中Na+的物质的量(112.5+4.2×2) mmol,就可以直接计算出所需补加Na+的物质的量为79.1 mmol,进而计算出所需补加的氢氧化钠溶液的量为26.4 mL.

二、 化合价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化合价守恒就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后,产物中正负化合价的总数相同.

例2有40 mL未知浓度的碳酸钠水溶液,将其加入到60 mL浓度为1 mol/L的盐酸溶液中,接着加入5 mL浓度为2 mol/L的氢氧化钾水溶液,经pH试纸检测溶液为碱性.然后用1 mol/L的硫酸进行中和,当硫酸的用量为2 mL时,恰好可使溶液呈中性.求该碳酸钠水溶液的浓度.

1.按照一般的解题思路,我们依然需要列出所有的反应方程式:

Na2CO3+2HCl2NaCl+H2O+CO2;

KOH+HClKCl+H2O;

H2SO4+2KOHK2SO4+H2O;

2.然后根据所给定硫酸的量进行倒推,最后求出碳酸钠的量,进而求出碳酸钠的浓度为0.068 mol/L.

如果能够将化合价守恒法运用于这道题目,那么解题的过程则会简化很多,也不易出错:

1.题目中给出最后溶液为中性,也就是说所涉及到的CO2-3, OH-, H+的化合价是守恒的,即:

2(化合价)×0.02(体积)×c(Na2CO3)(浓度)+1(化合价)×0.004(体积)×2(浓度)=1(化合价)×0.08(体积)×1(浓度)+2(化合价)×0.001(体积)×1(浓度)

通过一步计算便可以得到碳酸钠的浓度为0.068 mol/L.

三、 电荷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电荷守恒是指在化学变化中氧化剂得到电荷总数和还原剂失去电荷总数相等,一般会应用于氧化还原反应中.

例3有3 mol/L的硝酸溶液30 mL,与某金属发生反应.反应完成后测得溶液中的硝酸根离子浓度为2.5 mol/L.一直硝酸被还原后生成的产物唯一,求还原产物是什么?

这类题目对于学生来说是属于比较难的题目,乍看下去根本无处着手.但该类型题目所涉及到的反应为氧化还原反应,我们便可以想到利用电荷守恒法进行解题:

1.首先我们可以得知有0.09 mol硝酸参加反应,未被还原部分为0.075 mol,即只有1/6的硝酸被还原,5/6的硝酸未被还原.

2.然后我们可推断出溶液中有5/6×0.09=0.075 mol 的金属离子,也就是说1/6×0.09=0.015 mol的硝酸根得到了0.075 mol的电子被还原,即每个N+5得到5个电子,被还原成N0,即还原产物为氮气.

四、 原子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应用

原子守恒即在化学变化发生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会发生变化.

例3同样也可以利用原子守恒法进行解答:

设金属为M,被氧化后呈+1价.1/6的硝酸被还原,5/6的硝酸未被还原,则可写出化学方程式:

M+6HNO3Mn(NO3)5+X+Y

四级复习计划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复习有机推断与合成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内蒙古从2009年实行人教版新课程,新课程实施后,高考理综考试中化学选考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的出题形式主要是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复习选修5《有机推断与合成》之前,我已将人教版新课标2010~2011年的高考题认真做过,发现选考题中的有机推断与合成这个题目既注重检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以及学生的临场模仿能力。比起课改前的有机推断高考题,少了些偏、难、怪题,多出了很多新课程的新考点,如通过核磁共振氢谱读出信息、会识别键线式结构等。下面是我学习新课标高考大纲,理解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后的一些心得。

一、教师要理解有机推断与合成题的特点,让学生领悟有机化学学什么

1. 有机推断与合成题出题的主流形式是通过框图的形式,以有机合成为主线,推断有机物的分子结构。新课程实行后,加大了以重要工业原料为反应物,结合农药和树脂的合成为背景,从“绿色化学”理念出发,选取从原料到中间产物、目标产物的合成以及副产物的分离和循环利用的生产流程的素材,围绕合成路线设计有一定梯度的问题。主要考查常见官能团和新引入官能团(羰基、酯基、醚键)的名称和性质、有机反应类型、结构简式的书写、分子式的计算和分子结构的确定、有机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同分异构体种类的判断及书写、有机实验操作和现象、合成有机高分子的方法——逆合成方法等。

2. 主流题型提供的条件一般有两类,一类是有机物的性质、特征反应条件及相互关系,另一类则通过化学计算进行推断。

3. 很多试题还提供大学有机化学中的陌生信息,让学生现场学习再迁移应用,即所谓信息给予试题,这就要求学生除了要有临时模仿能力外,还要有获取、应用信息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4. 经常围绕乙烯、苯及其同系物、乙醇等这些常见物质,考察以碳碳双键、三键、苯环、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为中心的相互转化和性质。

二、教师在教学生解有机推断与合成题时,要明确不同阶段训练学生什么

1.第一阶段教学中必须重视主干核心基础知识的夯实、梳理 新课程实施后,由于有机推断与合成这个题目要凸显高中有机化学的所有主干核心知识的考查,所考内容虽都是较为基本、较为典型的知识,但突出考查学生获取、加工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以及自学能力,较课改前,加大了对思维的整体性、有序性、缜密性的考查力度。所以有机推断与合成应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之一。

首先,在学生答题中,我们要让学生高度重视规范表达,如官能团名称、符号的书写是否正确,书写方程式时要注意规范书写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结构简式,反应条件不能漏写,以及小分子物质水等不能写丢。

其次,教师要做到不同阶段从不同角度分不同小专题梳理有机知识,使核心知识结构化,实现有效的知识运用。最低起点是学完《烃的含氧衍生物》后教师要让学生抓住“一官一代一衍变”,做各类烃及烃的衍生物代表物的结构、性质及反应类型的表格总结,即各类有机物通式、代表物官能团结构、性质,奠定研究有机化学反应的思路及体系。

再次,帮助学生做涉及衔接机化学反应的几种无机物的重要反应辨析小专题并熟练应用。另外,我还从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解密”官能团、点析三类羟基、有机推断“题眼”等多个小专题进行了整合教学,我认为不要因时间紧而忽略这部分的训练。

2. 第二阶段要善于抓住有机推断中的核心问题

问题1:寻找推断题的突破口——典型现象、典型条件

问题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整合教学

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方法整合教学可从(1)烷基异构法:丙基(2)、丁基(4)、戊基(8)异构体书写反复训练、检测;(2)加加减减(残基)法;(3)基团灵动翻转、插入、拆分法:凡是书写、判断多氧烃的含氧衍生物要想到用“灵动翻转、插入”法书写,有酯的结构的同分异构体要想到“拆分法”。一定结合典型例题重点练好C3H6O2、C4H8O2、C5H10O2、C7H6O2、C7H6O3、C7H8O、C8H8OX、C9H10OX (x=2、3)等含有-COO-、-COOH、-OH、-CHO等官能团的类别、位置、碳链、限制性条件的同分异构体书写与判断。

同分异构体的复习技巧,要能从实际情境中剥离出同分异构体的高考考点并以此设计问题突破难点,再放回到综合情境题中去训练学生。

问题3:强调能形成环状有机物的反应

能形成环状有机物的反应有二元醇和二元羧酸酯化反应、羟基羧酸分子间或分子内酯化反应、氨基酸分子间或分子内脱水、多元醇分子内或分子间脱水。

在这些成环反应考查中,往往都会在起始时给个分子式或最后给个分子式,解决这类题的最好方法是熟练应用不饱和度,在教学中根据分子式的不饱和度,来推算成环前和成环后的结构。

问题4:充分利用不饱和度

在解题中,往往会在推断框架图中会出现有机物的分子式,这时,我们不仅要通过该物质的连续反应来判断存在的官能团,还要充分利用不饱和度,来确定该物质的具体结构。

3.第三阶段要不断训练学生明确有机推断题的解题思路

解有机推断与合成题,主要是确定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从而确定物质的结构。所以,必须在全面掌握有机物代表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关系及官能团的性质与反应的前提下,把握以下三个推断的关键:审清题意、用足信息、积极思考。

A.审题 (四看):通读整个题目,信息与设问

(1)分子式:求不饱和度—预测官能团

(2)结构简式:观察官能团种类、位置、碳链—从分类想性质

(3)框图: 找特征反应试剂、条件、新信息标志;分子式、结构式的变化—想转化

(4)文字:可以转化为框图

B.解题:记录局部—界定、拆解问题—寻找突破口、上下求索—接受、吸收、整合信息

C.答题(四会):分子式、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中文字(名称、数字、文字、答题)

D.解题方法与策略应用—从不同角度用好每一道典题,例如2010年北京高考题28(解题方法、策略、题型特征见下面表格):

28.镇痉药物C、化合物N以及高分子树脂( )

(1)A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1)A的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 。

(2)A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与H2 反应生成B。该反应的反应类型是 。

(3)酯类化合物C的分子式是C15H14O3 ,其结构简式是 。

(4)A发生银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扁桃酸( )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属于甲酸酯且含酚羟基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种,写出其中一种含亚甲基(-CH2-)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

(6)F与M合成高分子树脂的化学方程式是 。

(7)N在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四级复习计划范文第5篇

初中化学总复习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温故而知新的教学过程。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系统掌握,全面提高,综合运用。既可以弥补教师平时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弥补学生平时学习中的漏缺环节。总之,通过总复习,可以提高学生整体知识水平,发展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通过今天的学习、研讨、反思,有以下几方面的初步收获:

1.采取灵活多样的复习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初三化学知识点多且分散。总复习就要把分散的知识集中起来,以线网或图表形式把它们联系起来,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按照知识的有机组合,以课本为依据,按课标进行全面、扼要、系统的复习,并充分利用直观教具,以比较法、提纲法、列表法、归纳法、竞赛法等形式进行。

2.对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在第一遍的学习中,学生学到的都是些比较零散的知识,没有系统性,对学生记忆很不利。在复习中,老师及时为学生总结,把这些知识放在一起进行归类记忆,有利于学生掌握。比如对固体物质颜色的记忆,可以归类总结。在复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时,许多概念相互对立,如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单质与化合物、混合物与纯净物,抓住矛盾的关键,对比记忆最好。而在元素化合物的复习中,氢气、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氢气与氧气的物理性质,往往会相互干扰,影响记忆,如果分类集中,观察其异同,分析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

3.联系生活,讲练结合

课本上的知识点大多都是枯燥的,学生很容易对这些理论知识产生反感,甚至厌学。如果在复习时,将这些知识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实验,前后贯穿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复习实验过程中,可以将教材中的知识点贯穿起来,不仅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从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5.复习课要有好的引入

不管是一些常见的事物或事件及设疑等,都会激发这节课的气氛.例如,在讲初中常见的气体性质、制取与收集装置时,先通过两瓶无色气体的猜测、鉴别,引出气体的性质,再由性质引出制取与收集装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由学生自己动手去选择操作,通过实验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再由特殊气体(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收集,归纳总结出一般气体的反应原理的选择依据.

6.精选例题、习题

选编例题、习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编"精、新、活、透"的习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对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有重要的意义。 在评讲习题时,要讲透彻,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展,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讲题前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不急于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归纳总结,不就题论题,让学生积极发表不同的见解,不一样的思路恰好是同学们的问题症结所在,教师恰好抓住症结,对症下药。

7.把复习内容同部分游戏结合起来

比如,学生在学习化学的整个过程中,部分元素标记、化学式是很多学生都很头疼的难题,这些知识既难记又难写.为了减轻学生的包袱,我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把这些化学标记、化学式等编制成部分小游戏,让学生边玩边学习,这样不仅让学生有一个比较轻松的学习气氛,更为注重的是这种游戏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也方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8.应用多媒体工具开展复习课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之下,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学.在实施多媒体教学的整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还能拓展学生的眼界和思维.应用多媒体工具还能够把部分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化、直观化,这样也方便于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由于多媒体工具具有储存功能,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可以以课件的形式,把各种教学主要内容事先准备好,在上课的时候把这些内容直接拿过来用,这样就可以节省板书的时间,从而提升课堂复习的效率.

9.综合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