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例;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文章编号:1005-6629(2007)11-0032-04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要真正实现先进课程理念向教师教学实践的转换,使先进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学生的教学行为,真正使新课程理念与当下的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有效促进课堂教学中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各项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我们必须在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注重研究课例、提炼课例、升华课例。

1课例的涵义

案例教学(case teaching)研究最早由哈佛法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法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如同医生必须写病历,律师必须研究案例一样,教师必须要学会撰写并研究课例。

课例源于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但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渗透着对特定教育问题的深刻反思,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由于案例研究引入教育学专业中应用时间比较短暂,因此,关于课例的定义尚无公认的界定。

有人认为教学课例即教例,课例等同于教学实录或课堂实录;也有人认为课例就是教学设计,是一个实际的教学例子,是对一个教学问题和教学决策的再现和描述。还有人认为课例就是教学反思。我们认为,所谓一个课例是指一个个实际的教学例子,它是开展此次研究活动的前提和基础,课例分析模式实际上就是围绕一节课的课前、课中和课后所做的一系列反思和研讨活动。它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从而进入更优化的教学状态,使学生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2化学教学课例的几种模式设计

从课前的教学设计到课后的教学反思,是教师研究运行的基本过程,涉及到教师研究的基本环节,现在就要寻求一个特定的、精确的课例模式和用法,并为大家所认同,这样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重要的在于使大家认识到,每一种课例的模式和用法,都隐含着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以及对教育教学研究的典例和某种信念。下面对代表性的并能反映新课程改革的课例模式加以介绍。

2.1 设计总体思路+教学过程+专题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在介绍教学设计意图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中的详尽场景加以叙述,再现课堂教学全过程,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并且就教学中发现的某一问题进行专门思考和讨论。

案例1 课题:“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总体思路]

教学内容是不断生成的,科学探究将成为化学新课程教学的核心。如何结合新课程教材内容,设计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使学生在学会知识的同时,体验学习的过程,获得学习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具备捕捉信息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应能够从外界众多的信息源中,发现自己所需要的、有价值的材料,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去认知事物,亲自探索,得出结论或规律。那么,教师怎样以开放的视野和灵活的思维,捕捉到需要的信息呢?以山东科技版《化学》(必修1)的《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例,教学就是力图做到这一点的。

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的教学过程:

[提出主题]

师:对物质的性质,科学家都是通过精确的实验测定出来的,在没有精确测定仪器的情况下,运用现有的实验条件,也可以运用观察、实验、分类比较等方法帮助我们去认识物质的某些性质。现在就让我们来比一比,谁的观察能力最强,谁运用的方法最合适,谁的分析推理最合乎逻辑,谁的结论最科学。

[实验分析]

给出步骤:(1)切一小块钠观察切面;(提示学生注意颜色的变化)(2)用坩埚钳夹住一小块钠,加热燃烧(火焰颜色);(3)切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4)切一小块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

要求:记录实验现象,思考结论。

(学生开始实验后,怀着强烈的兴趣进行观察记录。这时可以鼓励同桌的两个学生展开讨论,相互补充。)

[科学探究]

师:大家在实验过程中都观察到了哪些现象?

生:钠在空气中氧化,切面的颜色变暗了,钠在空气中燃烧火苗是黄色的。

师:很好,观察得很仔细。

生:钠是浮在水面的,与水反应很剧烈……

生: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了蓝色的Cu(OH)2沉淀。

师:回答的不错,比较完整地描述了钠与水的反应现象。(由学生归纳、整理钠的性质,教师总结出钠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实验中你们还有什么感兴趣问题吗?

生:钠在切开以后变暗的物质是什么?和在空气中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吗?

生:钠比铜活泼,为什么在硫酸铜溶液中没有发生置换反应呢?

生:刚刚生成的 Cu(OH)2沉淀不全是蓝色的,有一点是黑色的,这是为什么?

师: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有的问题我也不能一下就回答出来,大家可以分成小组进行讨论,选一到二个问题进行研究,我尽可能提供知识支持。(学生开始活动)

生:学生成果整合展示……(教师点评,归纳,并拓展信息)

[教学反思]

在设计这节课时,把课堂教学看成是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预设时用了板块式的弹性方案。第一块:你能从上述实验中提取哪些钠的性质;第二块:你还有那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或者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主要知道重、难点的学习;第三块:试着探究、拓展和创新。并根据教与学中的实际需要,大胆的重组教材,允许与预设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的意外情况发生。而在实际的课堂中,因为依据学生学习中的实际情况,对本课进行重组、整合,对教学进行及时调整,整个教学进程可能不算完美,但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特别是在“捕捉教学信息”方面,收获颇多。

如①学生描述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现象时,如果有的学生提出生成的蓝色絮状沉淀有局部变黑现象,那么教师应抓住机会教育学生,在科学实验中,有的现象是偶然观察到的,需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引导学生得出钠与水反应放出的能量使生成的Cu(OH)2部分分解的正确结论。③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要遵循活泼金属与盐溶液的规律。这些信息有预料之中的,也有预料之外的。学生的种种生成因素都是课堂教学中的动态资源,如果引导学生逐个品位,势必影响这节课的预期深度和广度。而且这些信息本身存在着重要与次要、有用与无用之分。这就需要教师通过比较、判断、鉴别,选择出有价值的信息作为教学资源。

上述课例的教学设计,教师分析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思考了这种理念转变为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师摆脱重复机械的教学行为,为课堂教学行为的改变提供了方向。对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情景,课例做了详细的介绍,让没有到现场听课的读者也能有切身体验,明确了课堂上发生了什么,教师是如何处理课堂上的一系列事件的。

2.2教学设计说明+提炼后的教学场景+总体教学反思

这种形式首先对教学设计作简要说明, 然后对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实际素材进行加工,呈现出教学的总体进程,最后再对教学作总体性的反思。

案例2 课题:“正确使用药物”教学场景

[教学设计说明]

探索如何结合课程教材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这是需要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以人教版《化学与生活》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和实施为例,探索如何结合课程教学开展科学探索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实施STS教育。将教材知识以实验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启发、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既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又提高学习效率,以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录]

[引入] 各位同学,我刚从外地出差出来,出差时,我除了带上手表、手机、钱包、身份证、换洗衣服外,还要带一样东西(即拿出“固肠止泻丸”),我的常备药――固肠止泻丸。无论是居家生活,还是外出旅行,我们都需要配备一些常用药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课题:装备一个小药箱。(从学生(教师)的生活开始,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动1)交流与讨论:我的家庭小药箱。(学生谈自己家庭小药箱中的药品:创可贴、胃舒平、花露水、止咳糖浆、烫伤药……)

(活动2)设计方案:探究“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还是碳酸氢钠。(学生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进行探究物质组成的实验设计。)

(活动3)交流与表达。在教师的组织下,学生提供方案,并对各个方案逐条加以分析论证。经过讨论,师生一致认可的有:溶解法,与盐酸反应法。

在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实验报告。(这是本课的主体,通过讨论实验方案,复习以前学过的知识,认识物质成分检验的方法,同时让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活动4)学生按讨论的方案或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案进行实验。

(活动5)应用:与学生交流关于药品的组成或应用知识,使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活动6)介绍“阿司匹林”的发现、合成史。(略)

(活动7)演示实验:阿司匹林的水解。学生观察现象,记录实验现象。在教师的指导下,写书阿司匹林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掌握阿司匹林的有关知识,通过阿司匹林的教学让学生知道化学合成药物的成分。)

布置课后任务:阅读有关合理用药及避免药物依赖、远离的内容。

[教学反思]

学生的科学探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是短时间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在长期的学生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在这节课中,首先教师通过生活经验引入教学情境,通过对常备药使用的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二步是让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探究“胃舒平”的成分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讨论确定了最优化的实验原理和方案,不仅复习了以前所学习的认识物质成分检验方法的知识,同时让学生通过积极发言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这一主体环节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解放,表现出了较强的探究欲望,改变了长期以来课堂上学生的被动状况,凸显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加强,语言能力得到提高。学生能用自己探索得到的知识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了对已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是理论知识具体化、复杂知识应用化。第三步通过对阿斯匹林和知识的介绍,让学生感受人类在应对疾病斗争中化学的作用,并且对相关知识有一定的认识。

上述课例的教学设计强调以学生活动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设计过程中,继承了系统论的观点,但突出学习主体的合作、学生主体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利用各种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符合新课程的要求,设计的重点从设计教师的“教”转移到设计学生的学习活动上。作者对教学场景进行了提炼和加工,把教学素材经过分析后,分解为三个不同的教学步骤,并通过这些步骤来统辖相关的一系列具体内容,使教学摆脱了零散的甚至是杂乱的信息场景,呈现出一定的脉络和线索。作者的反思也是依据教学的诸环节进行的,思考的是每一教学环节中学生的行为以及教师所作出的相应的知道,是通过教学进程的重新梳理来探讨教学中的师生互动问题的。

2.3教学思路+教学片段+教学反思

这中形式与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在教学实录中截取一些有代表性的片段、场景,在呈现这些片段的基础上,着重对其中蕴涵的问题进行反思。它既不同于第一种形式将课堂教学原汁原味的反映,也不同与第二种形式将实录素材做剔弊理纷的处理,而是择其要点展开分析。

案例3 课题:“硫和氮的氧化物”教学片段

[教学思路]

本节课以学生活动作为主体,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练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用实验手段探索物质的性质。利用好“科学探究”、“学与问”、“资料卡片”等栏目。学习时采用对比法、分组实验、讨论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推测、探索物质的性质。充分体现新课标提出的“精心创设学生自主活动和积极探究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过程,从而获得知识获得亲身体验,学会合作与分享,提高探究欲望”的要求。

[教学片段]

教师用多媒体在屏幕上显示学习目标,接着播放准备好的录像,学生观看。

[师]请同学们根据生活常识和录像及课本77~78页内容,推测二氧化硫的性质,要求从三个方面讨论:

1.二氧化硫的组成和二氧化碳相似,是一种大气污染物,能形成酸雨。

2.从二氧化硫中硫的化合价角度分析。

3.从二氧化硫能使黄色银耳变白分析。

(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选代表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生]从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形成酸雨角度看:二氧化硫有毒;可溶性气体、酸性氧化物。

[生]从化合价角度看硫处于中间价,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生]二氧化硫具有漂白性。

[师]同学们回答很积极,很好。试根据所给仪器,通过实验探索一下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并根据你的实验,总结出你所探索出的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并根据提示完成表格中的问题。

录像,闻气体的方法。屏幕幻灯片的内容:

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实验,约六分钟,然后三名学生先后发言,最后一名学生综述结果。(略)

[教学反思]

探究学习的过程可以以互动为基础,探究过程和结果中的反映就是生成,我们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去组合信息,去发现和创造出相关的知识和规律,而不是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课本或教师传授的知识,应主动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进行自我探索,自我建构、自我生成。在本节课中,课堂互动实际上不是非常有效,无效生成信息还有很多,而这些在本案例中没有反映。对教师来说,如何系统地判断或提取即时生成信息,对45分钟的课堂教学来说是一个较难把握的问题,值得大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积累、反思、总结和交流。

上述课例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既没有详细地叙述教学的全过程,也不对教学复杂场景进行提炼,而是选择其中的一些片段进行展示,在汇总教学片段各层面信息的基础上,就其中蕴涵的问题分析自己的感受和启示。这种形式大大缩短了课例的篇幅,内容集中,反思的针对性也较强,能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上。

3结语

以上三种课例,都是将课堂教学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集中不同的研究方式来透视课堂、探寻教学的。在这些课例中,有教学反思,有教学事件的描述,甚至有时会有像案例那样对特定问题的把握,是将多个不同研究方式的目光聚焦一节课上。

在运用教学课例进行研究时,一要注意选择的课例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典型性,能够说明一些问题,确实给自己带来一些新的思考,能从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二要注意较为详尽地介绍自己的教学设计,要把新课程的理念转变为具体的教学方案,用新课程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三要注意运用录音、录像、委托他人现场记录等多种不同手段全面收集课堂上的各种信息,只有充分地占有这些信息,才能为自己的提炼概括、选择教学片段等打下基础;四要注意对照教学设计意图反思课堂上的实际行为,分析教学实际进程与教学设计的差距,把课堂上存在的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作为深入思考的对象,敢于怀疑教材、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发现问题则深思,找到经验而升华,从而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孙军业.案例教学[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4.

[3]邵光华.美国师范教育中的案例教学法及其启示[J].课程・教材・教法,2001.(8).

[4]万长江,王后雄.一堂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实验设计探究课[J].化学教学,2006,(4).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案例教学法是当前国内外管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在高等院校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在教育管理过程中,为适应教学和研究需要,围绕单个或多个问题对企业及其他组织的管理活动或行为进行调查了解后进行客观书面描述,并分析其得失,以使学习研究者或同行从其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从而获得教益与启迪,这就是案例教学法。

 

将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育工具,可以使学习者有机会从决策者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并通过个人分析以及与他人讨论对案例中的情景进行分析,找出可行方案并制定实施计划。案例教学法缩短了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差距,将抽象的概念、理论等具体化、生动化,有助于课堂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的转移,是一种极富成效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在《市场营销》教学中的运用

 

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高效手段,而《市场营销》又是极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一门课程。因而,教学过程中必然少不了这种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方法。不仅仅是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也必须推广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可以帮助教师克服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育的缺陷,提高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能够把市场营销的最新理论和复杂的经济管理事件融为一体,直观、形象,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将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融会贯通。另外,案例教学能够使学生站在管理者或执行者的立场分析错综复杂的营销问题,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诊断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及实际操作能力。

 

营销案例既包括对已解决问题的认识,还包括对亟待解决的问题的讨论,还包括对假象问题的分析。通过对已解决的成功或失败案例的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复杂营销问题的分析思路,探求科学合理的方法,并吸取经验教训,避免以后管理决策的失误。对亟待解决问题的案例讨论仅指明具体情况和存在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找出问题的成因或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方案。对假想问题案例的分析仅提供基本背景资料,诱导学生在案例中寻找存在的问题及营销活动的影响因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阐明这些应对措施在营销活动中的作用及效果。以上三类案例教学难度逐步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应该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要求。

 

二、《市场营销》案例教学的组织

 

案例教学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思考与讨论的启发者和引导者,应通过介绍、提示、提问、追问、鼓励、点评、建议等多种方法营造轻松又热烈的讨论氛围,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讨论并发言、辩论等。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成为课堂的主角,通过自主收集资料,积极思考,主动提问、争论等方式将自己融入真实情境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自身运用基本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通过发言和撰写报告提高自身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市场营销》的案例教学组织工作通常包括以下三个环节:

 

1.课前准备。课前准备主要包括案例资料收集和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两个方面,可以全部由教师完成,也可以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首先,教师依据所讲理论与教学目的确定难易程度适当的案例主题与主要范围;然后再收集与案例企业相关的资料;接着需要制作一个实用、美观、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初级阶段由教师来完成。

 

中级阶段教师事先公布案例主题,鼓励学生收集资料,了解案例背景和基本情况,有助于学生在课堂更好更快地理解问题并参与到思考与讨论中,还可以将自身思考与认识与教师讲解相互印证。也可以由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收集资料并在课下分组思考与讨论。高级阶段可以由教师公布案例主题,选择部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是案例教学的核心和关键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案例资料,掌握营销分析思路和框架,激发学生思维,并锻炼学生分析、思考、讨论、辩论及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市场营销基本理论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教师应该依据所讲授的基本理论选取合适的案例,以便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和理解基本理论,并且结合案例了解理论的应用技巧。分组讨论是案例教学最常用的方式。通常,先由教师公布案例的基本资料,并指出案例所涉及的基本理论;然后,提出需要思考与讨论的问题,由学生分组讨论;接着,每个小组派出代表到讲台上发言,阐述本组的主要观点及解决问题的方案,如果不同小组分歧较大,可以组织再讨论或辩论;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也可以给出教师的参考意见。在教学的高级阶段也可以由教师做引导者,由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者。

 

学生代表在课堂上讲解本组课前准备的案例资料及多媒体课件,介绍问题及解决方案;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包括课件中提出的问题,评价解决方案的优劣,有无更好方案等;接着,每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是教师点评。在课堂讨论和发言过程中要尽量淡化学生观点的对错之分,多鼓励、少批评,要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支持学生创新性观点。

 

3.课后检验。课堂教学的结束并不意味着案例教学的完结。对案例教学效果的课后检验不但能够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础理论及分析技能,也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成果,为下一次教学做准备。课后检验的手段主要是布置作业,可以包括对课堂所讲案例的文字性总结,对课堂讨论问题的文字回答,其他相关案例的分析等。

 

三、案例教学课程设计例证

 

讲授完市场营销战略及环境分析之后,选择“宜家家居在中国的本土化营销战略”作为案例,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营销理论。下面按照案例教学的组织环节具体说明如何组织案例教学。

 

1.课前准备。针对“宜家家居”案例教学的时间及对象不同,案例教学的课前准备可以有不同的要求。营销战略和环境分析一般在营销教材的前几章,对于低年级学生或前几次课程应该由教师承担资料收集和课件制作工作,这是教学的初级阶段。对高年级学生或教学中后期,属于中级阶段。教师向学生公布案例主题,要求学生熟悉案例所涉及到的营销战略、SWOT分析、营销策略、营销环境等基本理论;同时要求学生依据学习成绩和个人能力分成小组,收集资料了解企业背景资料,并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如“什么是本土化战略”、“如何实施本土化”、“宜家家居在营销方面有哪些特征”、“宜家家居在中国有哪些本土化措施”、“宜家家居如何改进现有营销策略”等。

 

也可以组织部分学生到西安宜家进行实地参观体验。教学高级阶段,高年级学生或教学后期可以选择该案例作为期末实践成绩,应该由学习小组共同完成。教师在案例主题、资料收集、分析框架、核心理论、PPT制作等方面给予指导,并对学生制作的课件给出评价及修改意见。

 

2.课堂实施。教学不同阶段教师在课堂上的组织与表现也应该是不同的。初级阶段教师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回顾,也可以适当提问;然后通过图片、视频等将宜家的基本信息向学生进行介绍,可以包括公司历史、企业文化、经营范围、产品特色、营销广告等;接着,可以让学生谈谈对该公司的印象,设想一下案例讲授的核心思想,通过案例教学想要学到什么等;最后,通过教师准备好的PPT向学生展示“什么是本土化”、“为什么要本土化”、“如何本土化”、“案例启示”等核心内容。在讲解过程中也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适时提问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鼓励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

 

中级阶段,应该在教师讲授前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展示课前准备的成果。一方面是对宜家家居的了解,实地体验过宜家的同学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这部分可以通过口头表达,也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PPT等多种形式来表现。另一方面是理论联系实际部分,也就是对教师事先布置的问题的回答,每个小组派代表回答,其他成员补充。如果不同小组间出现意见分歧可以组织辩论。教师在学生表达意见时应作为倾听者、引导者和点评者,也可以通过教师事先做好的课件展示教师的观点。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回答和讨论可以穿行。高级阶段,由学生在讲台对事先准备的课件进行演示、讲解,同时提出问题供其他小组的同学讨论和回答。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对课件中的主要观点分组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讨论氛围。

 

3.课后检验。课后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检验教学成果,如将课堂讨论的主要问题的重新思考与文字回答作为课后作业或期末考试的论述题;对西安宜家进行实地考察,与课堂所学进行实地印证,然后选择合适的题目写成小论文,或将案例教学的心得体会写成随笔,作为课后作业或期末大作业;或者通过课堂所学依据新的营销理论选择新的案例,做成课件或小论文,作为实践成绩或期末大作业。

 

四、结论

 

案例教学法是《市场营销》课程中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迅速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素质,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依据课程内容、教学阶段和学生特征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实施个性化、多样化、立体化、生动化的案例教学。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1.实现实验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做学生实验的示范者、合作者、支持者。

传统教师中心论认为:教师是实验教学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管好了纪律,实验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和实验课上不惜花费大量时间,设计本该让学生自己完成的实验步骤,使学生成了教师教鞭下的“陀螺”,从而束缚了学生的尝试欲望,使得学生服从意识有余,创新意识不足。新课程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努力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放手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认真听取学生的分析、建议,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与交流,真正把教师由实验教学的管理者、监督者变成实验的示范者、合作者、支持者,教师要不断提供信息、点拨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疑难或疏漏之处,始终起着指导、促进作用。让学生成为实验的主人,学生能自主完成的,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对学生的不同见解或不同实验方案,只要能达到实验目的,就应该给予充分鼓励和肯定,即使是错误的,也要帮助其分析错误原因,以免挫伤学生的主动性。要倡导体验性,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2.实验内容的选择与呈现应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尽可能趣味化、生活化。

传统的实验教学是为了完成特定的教学内容服务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化学作为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科学,它与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的联系非常密切。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反思问题的良好习惯,有利于迁移能力的培养。新教材实验内容的编排充分利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比如,利用蒸馏水的制备实验学习蒸馏,利用酸雨知识探究SO2的性质。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化学实验拉近学生与化学科学间的距离,学生体验到实用性和价值性。

3.实验的实施过程注重自主探究,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探究性。

传统的实验教学存在着学生看的实验多、亲自做的实验少的现象,原有的化学教材虽然也安排了大量实验,但大多数实验是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所占比例很小。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动手实验少不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新教材一改旧教材演示多、动手少的状况,充分发挥实验作用,淡化演示实验和分组的界限。把大量的实验分散在日常教学之中,把大量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动手实验,为学生亲手做实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4.化学实验设计绿色化,重视学生节约环保素养的教育,渗透未来公民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化学实验设计要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绿色化就是采用“原子经济性”的化学反应,使所获得的产物绿色化。例如,制备环氧乙烷的绿色化设计方案:它改变了过去经典的设计方案——氯乙醇路线,而是用乙烯在银催化剂作用下直接与氧气反应,生成环氧乙烷。这是个典型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反应物全部转化为产物,达到了副产物的零排放的目的,因而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尽可能减少化学实验的污染,开展微型实验,寻找实验替代品等,让学生形成节俭意识和绿色环保意识。

5.教师成为实验教学资源的使用者和开发者。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实践

20世纪80年代教学设计传入我国,就以它优势,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从有关教学设计的理念中,可以概括出,教学设计是运用科学的方法,确定教学目标、寻求解决方法,然后评价教学结果的过程。本文就依据历史新课标的要求,分析进行历史教学设计的必要性,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一些具体的设计策略。

一、初中历史堂教学设计的必要性

以前历史教学设计的只是以知识目标为主,没有完全体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大部分历史教学设计强调知识教学,忽视和冷落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这与新课程改革中重视人文教育、培养人文精神的目标相背离。因此,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来进行教学设计是成为共识。

二、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的方法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除了要依据历史课程标准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外,还要依据历史教科书和学生进行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

〔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课共有两个重要问题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为此我设计了本课的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条件),了解唐朝的建立,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基本史实,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行为),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策略的设计

具体的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应包含教学顺序的确定、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案例〕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贞观之治》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

按照本课的两个问题―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的先后顺序进行,然手播放电视剧《大明宫词》中一个和武则天有关的镜头,提出问题:镜头中这位女性是谁?在她称帝前,唐朝的政局是什么样的等。随后。结合上节的所讲的内容,对于“唐朝的建立”的问题可以让学生自学,先阅读课文,然后回答唐朝建立的情况。随后应到学生开始讨论,从唐太宗为人到贞观之治再到女皇武则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让学们自己总结这些问题的原因,对于他们不能得出的,只需加以补充即可。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起到很大的作用。如在进行第7课的一个内容“光耀千古的诗坛”主要是介绍唐诗,而课本只提供李白、杜甫、白居易的相关图片和诗歌,教师传统的讲解比较抽象,介绍到李白的诗歌,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一方面展示四川地貌,一方面朗诵诗歌,学生通过视频和声音,就可以轻松地理解《蜀道难》的意境,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以我们的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同时还要结合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

〔案例〕第5课《“合同为一家”》的历史课堂教学内容设计

本课共包括: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影响、唐与吐蕃、回鹘等的民族关系。但是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特点,笔者把第一个教学内容一一唐朝的民族政策和影响调整到最后一个进行教学,因为通过具体史实再概括抽象到政策是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的。

(五)历史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

从总体上来说,新授课教学过程设计一般包括这样几个环节:导入新课、呈现新的知识内容、设计板书、教学小结等。

1.导入新课的设计

导入新课设计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恰当的导入,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如: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的导入:如根据大家熟知的高考制度让同学们思考你知道在古代社会是如何选拔人才。这样的设计是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提出带有悬念问题,诱发学生围绕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

2.教学内容的呈现

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主要有讲授和探究两种方法,讲授法是我们教师通常采取的一种方法,下面主要侧重对探究法的设计探讨。

3.设计板书

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一定要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教学小结

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些小结方法:归纳法、发散法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笔者对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设计了发散法小结:今天我们一起重回隋唐,探寻了当时的日本、新罗和天竺与我国的友好交往,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唐朝时对外交往如此繁盛呢?然后让学生充分发挥,并将自己的答案进行了总结。

历史课程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基础教学;专业教学;教学设计

在高等教育的课程中,从人才培养目标或是岗位就业的角度上来说,学生往往会有重视专业课忽略基础课学习的情况出现,甚至有些专业课教师歧视基础课教学的教师,认为他们缺乏专业技能与专业知识等。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本身,都不应该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更不该脱离教学本身,否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学习和就业造成不良后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一直没有放弃基础课程的教学与研究,这使得我在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中,特别是复杂且抽象的知识分析或是较难理解的程序编制中,都能够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够较好的把基础课程中的知识点,引入到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下面以具体《电器控制与PLC应用技术》课程中的课程内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启动控制线路”的教学设计过程为例,对于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引用并联系基础课程教学,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

一主要教学内容

控制系统的最终对象就是电机。对于电机来说,主要是启动、制动、正反转控制。可列举洗衣机的工作情况。引出问题:在生活中见到的启动控制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比如在大众实习的生产线上都有哪些方式的启动?结合学生所说的启动现象,让学生给不同的启动控制起名字。再由教师总结具体启动控制的方式分类,及优缺点。异步电机按照内部转子结构不同分为鼠笼式和绕线式。工程实际多数使用鼠笼式,所以为教学重点。1.鼠笼式异步电动机直接启动控制1)点动控制举出生活中,机床中点动控制的例子。机床对刀等等。可举例毕业时装订论文前,裁剪论文尺寸时对刀,就是点动控制。由于控制线路简单,可直接要求学生根据控制原理图,分析控制过程。2)连续运行控制引出问题:点动控制应用在启动控制电路有什么缺点吗?提示:按钮和开关的区别。引出在实际生产中,往往要求电动机实现长时间连续转动,即所谓的长动控制。根据电路以及长动控制的概念,引导学生总结出自锁的概念,并指出电路图中哪里是自锁环节。3)给学生几分钟理解并记忆自锁的概念,可找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说出自锁的概念。强调这是考试必考内容,以及今后学习编程必有的环节。引导学生分析工作过程,学生分析讲解启动控制过程,教师总结。4)提问电路中需要加几种保护?又由什么电器实现保护?(复习第一章内容)短路保护:短路时熔断器FU的熔体熔断从而切断电路,起保护作用。电动机长期过载保护:电动机长期过载时,热继电器才会动作,用它的常闭触点断开使控制电路断电。(强调短路电流与过载电流的区别?)欠电压、失电压保护:通过接触器KM的自锁环节来实现。2.鼠笼式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控制引出问题:实际启动时,往往要用降压启动,为什么?学生随意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并总结。电动机直接启动时,定子启动电流约为额定电流的4~7倍。这个是不可避免的。过大的启动电流将影响接在同一电网上的其他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使它们停转或无法启动,根据欧姆定律,想要降低电流,负载不变,唯一方法就是降低电压。因此往往采用降压启动。再次引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分析降压启动的方法?提示学生把这个问题联想到简单的物理电路中,你能想到的降低电压的方法(基础知识教学)?教师根据学生所回答的内容,(串联分压,变压器等等)总结出主要内容。鼠笼式异步电动机常用的降压启动方法主要有:1)定子串电阻降压启动控制电路2)自耦变压器降压启动控制电路3)Y-降压启动控制电路前二种降压启动的方式学生们较好理解。可以以一张原理图作为重点,另一张控制原理图让学生独立分析。但是对于第三种教学过程需要慢一些。有必要带领学生复一电工基础,讲负载星形连接、三角形连接的基础知识,并在黑板上画出二种连接的电路,分析电压与电流的关系,让学生指出,哪种连接方式下电压大?降压启动先后连接顺序应该是怎样的。三种方法每部分都可以让学生根据原理,独立分析讲解电器控制原理图,为今后阅读分析电路做准备。可以分组讨论,让学习好的学生帮助理解较慢的学生,带领落后的学生慢慢学会阅读和分析电路图。没有必要由教师一步步讲解,教师主要指导,引领,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分析。讲解后,让学生总结出每种方法的优缺点。

二教学反思

电动机的直接启动或是降压启动电路的工作过程等知识抽象难理解,在传统教学中,仅靠教师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领会,并且会感到课堂枯燥乏味,会渐渐的失去学习兴趣,很难坚持学习。电器控制部分的基础没有掌握好,对后面PLC编程的学习会有很大影响。而本次课的教学,教师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把复杂的知识点拆分出若干个小的知识内容,逐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在听课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便于学生理解与认识。通过在专业知识的教学中,适当巧妙的引入基础课程知识的教学内容,大大简化了专业课的知识难度,突出了基础课教学的重要性,突破了教学课程容易脱节的教学难题,为后续教学特别是实训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