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市规划及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城市规划即对城市空间进行布局控制与设计,对人与自然、人与建筑关系的协调。而建筑设计即是对室内外空间进行经济、美观的控制,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子项目,城市规划更趋向于对大范围、大局面的考虑。合理的规划不仅节约资源,还能使城市有条不紊的发展,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区别
城市规划是在宏观上对城市经济、社会、空间的综合布置具体安排和科学管理。而建筑设计是针对某单一建筑而言,是对城市规划、法律条款、区域规定进行具体落实。对二者进行区别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和建设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明确二者的区别以便对二者进行合理结合从而可创造出更优美、和谐、宜人的城市居住环境。二者的不同点具体如下:
(1)确定性不同。建筑设计是由开发商提出具体的设计目标及要求,再由设计师由相关的专业知识结合地理环境、风土人情等提供各种满足设计目标的备选方案以供选择,可以说建筑设计是一种由问题找答案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却没有具体的备选方案。
城市规划不是简单的按建筑设计去找答案,而是自己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以此作为建筑设计的目标。同时,城市规划还是一个不断变化、调整的过程,对这种“短期行为”的控制则需要用到“规划年限”,所以“规划年限”是城市规划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依据。
(2)设计的复杂性不同。在建筑设计中大多以象征意义为主,设计师具有形象思维能力即可,而对于一个城市规划师不仅要有形象思维,还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总揽全局对城市进行系统、合理的规划。
现代的城市规划不仅仅是对物质、工程的规划,而是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发展规划与环境规划。所以对规划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追求高质量、高效益的规划,城市规划都由各专业人员协作完成。
(3)任务的综合性。建筑设计的过程是对答案的搜索过程,设计程序也是从一般到复杂的过程。而城市规划则不同,它从工作的开始就要考虑多目标的衔接,是城市基本要素关系的建立与处理、系统分析与综合的过程。在面对城市居民的需求时,各要素间还存在着矛盾,因此,城市规划必须妥善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又因规划的单一性,所以城市规划工作无“模”可套、无“法”可推。
(4)目标的超前性。一般情况下,每幢建筑物设计前其性质和功能都已确定,建筑设计基本上是一次终极目标的静态设计。但城市规划却没有终极目标的稳定性,其规划的整个工程都是对未来目标的探讨,并在社会发展与进步中进行修改调整,它是一种动态设计。
2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 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 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 建筑物、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 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 尤其是建筑物( 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 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 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 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 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 道路、广场、停车场等) 、绿化景园设施( 绿化、景园小品等) 、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 工程管线) 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 实际建设流程中, 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 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 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 建筑师是在业主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配置项目的组成内容, 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 同时要与业主协商, 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是主要的, 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 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 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 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 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 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该地只能在一
定用地开发容量限定条件下进行开发建设。
(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5)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3 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及存在问题
建筑环境指由城市中的非自然因素而形成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社会发展到今天大部分城市空间的发展都与建筑环境有关,因为当前城市中的全自然环境少之又少,但这也是时代的特点。
城市空间,即城市中的人们在复杂万千的环境中一切感受。在我国城市形成了新的空间肌理特征,具有了工业区、居住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的划分,而每个区有存在不同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建筑密度、高度、体量、布局方式,从而形成了整体不均质、粗犷的特点。
近年来我国的高层如雨后春笋处处都在拔地而起,同时随着建筑高层理论与技术的成熟从而使高层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各有春秋,使得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更加多样、丰富,但是随之而产生的弊端也日益浮出水面。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城市建设加速,开发商与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等种种失控现象的出现给高层设计、城市空间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目前如何消除弊端使建筑设计融入城市空间是设计者们当前的一大难题。
城市空间的主体是人,所以高层建筑是否与所处的城市相融,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是否和谐,人在其中占了很大的因素。所以建筑设计者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人的感受,而不能跟着开发商的利润转,这同时也是对一个设计者的设计能力、职业水平高低的检验,同时规划部门对建筑的规范还有很大的强制性的作用。
4 应对建筑环境与城市空间弊端的措施
(1)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高层密集虽然使办公更便利,但却给城市空间带来了很多无形的压力,如环境的污染、交通与空间的拥挤、光照降低、气向不畅等因素。避免高层建筑的密集度可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上述问题,使建筑环境、城市空间从更高层次上满足人们的居住需要。
(2)高层建筑与城市街道合理布局:建筑高层一般都分布在城市商业发达的地区,这些地段的交通负荷本来就大,高层的集中分布更是大大的增加了交通的拥挤,所以分布在街道两侧的高层要尽量控制层数与高度,同时还就在规划是对街道进行扩展,以加大通行能力。
关键词: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测量方法
针对我国城市建筑设计关于工程测量的控制,相关行业政府、企业、团体必须加强监督管理、依靠科技、增加资金投入。首先本文从房地产的工程测量概念和发展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关于我国城市房产的规划建筑设计控制做出了分析说明,旨在给大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一些借鉴和经验。
1我国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
1.1 城市规划设计缺少人性化的考虑
居住区的规划以往只是满足居民基本生活居住需要为主,只考虑物质空间的布局,很少考虑居民真正所需要的社会上的和精神上的需求,更加忽略了居住区所需的绿地工程与绿化工程。而且居住区规划设计没有考虑公众的能够参与其中来,住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居住的环境和居住设施。因此,这种以仅仅以物质生活来决定居住区生活的做法只会导致居民缺乏交往,缺乏对社会的理解和认同。
1.2 城市规划设计的绿化用地未达标。
很多新建居住区的绿化面积并没有达到国家或者地方规定的标准。同时有些开发商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一味的增加建筑的用地,不断缩小绿化用地,毁坏公共绿地设施来建社居住用房,从而导致居住区整体居住环境不断的恶化。这一定应该引起国家和相关房产机构部门的的重视。
1.3 城市规划设计缺乏对城市发展的考虑。
房地产的开发商在一味寻求开发利润的同时,很少考虑开发项目对城市的影响,很多城市边缘社区的出现,缺少相对应的教育设施和文化公告娱乐设施。居住区开发缺乏相应的必要设施出现与城市不协调甚至脱离的现象,社会问题矛盾凸显出来,犯罪率也在不断地上升,还有住宅区里面的交通设施不够健全与城市交通设施衔接的不够,缺乏与城市交通的沟通,导致居民上下班不便,如果一味的追求单一化功能的居住区。就会导致城市交通流量的不均匀,甚至影响城市交通功能和公共设施功能的正常发挥。
2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
2.1 人性化的设计
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注重提高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的设计哲学。人性化的设计是人类在改造世界征服自然过程中所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发展的最高目的。当然在人性化的设计中也是有层次的,以人为中心不是片面的考虑个体的人,而是综合考虑社会的人,单个的人,考虑群体的整体与局部和社会能够有机的结合。因此,人性化设计应该站在人性的角度来考虑和把握设计的方向,以便于协调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设计所产生的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在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中 ,对与人居居住环境和景观的组合的形式,并不意味着城市设计就一定按照人居环境和景观来结合考虑。评价设计的好坏优劣。首先要看居住者能否愿意在设计的园林居住环境中进行社交、锻炼、居住等活动,因此在设计中人的需求、人性化的设计是以人为中心,注重提高人的价值,尊重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的动态的设计理念。
2.2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绿化设计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绿化是实现生态居住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评价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好的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必须是一个好的园林设计规划区。绿化得植物在新鲜空气中不仅能够吸收尘埃、调节局部温度湿度、减少周围的噪音、美化小区内外的环境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又可以满足人们对观景、大自然的真是的近距离接触的情节。“亲绿情节”。在追求绿化的面积和绿化效率的同时,更加应该注重改变绿化种植的单一化的考虑,考虑到植物绿化和小区景观绿化的综合运用,根据不同区域、地域的不同特点实现不同植物质植被、不同花草树木之间的合理搭配,以便实现松木、灌木植被的立体化、交叉化、空间化。使居住小区外部空间环境成为一个看起来流动的有生命空间,实现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
2.3城市道路空间设计
居住小区的街道的界面由路面、建筑物、绿化、小建筑、公共设施等实体构成,它们承担着社区得街道空间、街道立体化的认知的功能,可以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深刻的记忆,这些基本构成了形成人们社区的街道空间生活。
2.4公共活动场地设计
活动场地的多功能性、多花样性使用是居民使用小区的特点之一,例如夜幕下的小区在道路上散步、跑步的人们、广场晨练的人们、宅前路上的玩羽毛球的情侣、夜晚路边灯下的棋局、树间路边跳皮筋、草地上小孩子翻滚玩闹、小学生放学在墙树上攀爬。设计时必须有意引导,否则会造成园林绿化、人居环境的破坏,给管理者带来很多的麻烦,尽可能多的设施是疏导不良行为的有效方法,想爬有爬,想跳有跳,想滚有滚,想玩有玩,想闹有闹,所以设计者的预见性必须高于居民的创造性,才可以使居民的不良行为得不到滋生的土壤。活动场地应避免在萧条的秋冬季节变成空旷的凄凉感觉,在炎热的夏季则成为一个热锅上的蚂蚁,设计者必须采取各种手段使之秋冬向阳,夏季阴凉。
2.6城市规划建筑设计服务的公共服务设施的设计
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在住宅小区中,社会公共服务环境的营造也是不可小视的内容,因为它不仅可以解决居民日常生活活动也可以稳定小区物质基础。在服务设施的设置上应该首先考虑居民的生活要求和行动轨迹,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应布置布局,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方便顺路购买。如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只有采用多方面的考虑才能使得居住区园林服务系统得到一定的提升。
3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及城市规划
3.1工程测量、地形测绘方法及区别
1、地形测绘方法:
更多是把某个区域的地形变化画出来,最后形成地形图;工程测量更多是为了工程的控制,施工中需要的控制点的位置,某些位置的高程,结构物的轮廓等等。地形测绘更多是设计之前勘测设计外业的时候做的工作;指以权属组在一起的地块封闭的。某城市的土地,以宗地为基本单位统一编号,叫宗地号,又称地号,其有四层含义,指宗地的四个方面,从大范围逐级体现其所在的地理位置。
2、工程测量方法:
则是施工当中做的。测量员一般指毕业的学生在现场担当技术员这样的工作,和施工员、质检员都是差不多的,都是属于干部编制,将来是可以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等,也可以考建造师、监理师等等;测量工更多是指现场从事一些简单测量工作的工人,测工证是从劳动部门那里考取的,属于职业技能等级的证件,和模板工、钢筋工等的证件是一样的,所有两者不存在比较的问题。
3.2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及城市规划建筑关系
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及城市规划建筑关系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每个环节必须做到开始到结束。只有先对于工程的测量、对于地形的测绘做到精确、细化工作。才能对后面的建筑规划设计做好基础工作。利用科学技术水平、专业技术知识。从而对工程测量、地形测绘及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工作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关系
城市规划是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也即对人活动的区域空间和各区域空间只的关系的协调。建筑设计是解决室内空间的使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同时在外部形体上,具有一定时代特性风格的前提下与周围环境、城市历史文脉及城市控制性规划相协调的结果。城市规划是动态地解决和协调各类建筑之间的联系、建筑群的整体形象,以生态的、可持续的观点延续城市的历史,展望城市的未来。建筑是组成城市的重要因素,也是城市的主要象征,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大兴土木的热潮,一大批各种类型的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争奇艳,使城市的景观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城市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使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显得尤其重要。
1 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城市规划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
2 正确处理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1 科学对待城市规划设计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种设计社会空间和物质空间健康发展进程的社会实践。因此城市规划设计应该包括从策划到维护的所有内容。在城市规划设计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类型。根据阿普尔压德(D•APPLeYard)的观点,城市规划设计内容日趋综合,方法包容性更强,从单纯注重形态的设计发展到综合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不但要注重城市的功能分区,交通流线,而且还要注重建筑物的体量、尺度、比例、色彩、造型、材料、空间等。必须强调“城市规划设计最基本的特征是将不同的物体(包括建筑物)进行联合,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设汁者不仅必须考虑物体本身的设计,而且还要考虑一个物体与其他物体之间的关系”。一个城市建设的好坏与城市规划设计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关系,因为城市规划设计是城市建设的基础,也是建筑设计的依据。在我国一般一个城市规划设计经批准后,要执行十年以上,在批准城市规划设计时一定要采取科学认真的态度。
2.2 建筑设计服从城市规划设计
美国城市规划师伊•沙里宁曾经说过:“通常做设计是要把它置于一栋房子中;将一栋房子置于周围的环境中;将周围的环境置于一个城市规划中。建筑师在设计单体或群体建筑时,必须考虑建筑的大环境和开发地盘红线内的小环境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设计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建筑创作繁荣的同时,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问题,在快速发展中,建筑师在建筑创作时对人文的关注、对环境的关注显然不够。一味追求“新、奇、特”而不考虑建筑物所处的环境。例如北京的长安街,虽然每栋建筑单体都采用了中国最好的设计院和最优秀的建筑师的作品,而且在建筑造价上也毫不吝啬,就其艺术价值本身而言,仍然是业界人士批判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不在于建筑本身造型,而在于对周围环境的忽视,以及强烈的个体表现欲所造成的整体不和谐。再例如希腊的爱琴海上有一座叫伊特拉的小岛,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尤其是摄影家和画家,被称为“艺术家之岛”。整座岛上布满了十分简单的希腊式的民居,连警察局、医院、饭店都化整为零,成为民居式建筑尺度。几百年来,岛上的居民始终恪守一个规则:所有建筑均不超过三层,所有外墙均为白色。这种热爱自然、相互协调的观点,已经形成了一种设计理念。可见,在城市规划设计的指导下,注重周围环境的协调,即使是最简单的建筑设计也能取得好的效果。
2.3 城市规划对建筑设计的影响
2.3.1 场地设计
场地设计是为满足一个建设项目的要求,在基地现状条件和相关的法规、规范基础上,组织场地中各组成要素(建筑无、交通系统、室外活动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工程系统)之间关系的设计活动。 其根本目的是通过设计使场地中各要素,尤其是建筑物(对于室内空间的要求是建设目的中最主要的部分,这使建筑物成为一个项目最主要的内容,建筑是场地设计中的核心内容)与其它要素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从工作内容上看:场地设计即是整个建筑设计中除建筑物单体的详细设计外所有的设计活动。这一般包括建筑物、交通设施、绿化景园设施、场地竖向、工程设施等的总体安排以及交通设施(道路、广场、停车场等)、绿化景园设施(绿化、景园小品等)、场地竖向与工程设施(工程管线)的详细设计。
从建设流程来看:实际建设流程中,一般首先是业主确定一个建设项目,并取得了相应的用地,然后再委托建筑师来设计,建筑师是在野猪所提出的设计任务和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开始工作的。设计者在进行具体的设计前要做细化和完善设计任务的工作。包括详细培植项目的组成内容,并对这些内容的规模、形式等一些有关的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规定,同时要与业主协商,以取得一致的意见。
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城市规划对场地设计的要求一是体现在城市总体规划对于城市用地的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的控制之上。二也是主要的,体现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是具体性的,对场地设计有更直接的影响,场地设计对控制性详细规划之中的土地使用和建筑布置等各项细则必须做出恰当的切实反应。这些要求一般包括:“对用地性质和用地范围的控制,对于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建筑高度、建筑后退红线距离等方面的控制,以及对交通入口的方位规定等。它们会对场地设计尤其是布局形态的确定构成决定性影响。
2.3.1.1对用地性质的规划:具体建设项目的选址上,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这一项目只能在某一允许区域内选择基地地块;对用地进行开发的场地设计,控制性详细规划限定该地只能做一定性质的使用。
2.3.1.2对用地范围的控制:规划是有建筑红线与道路红线共同完成的。
2.3.1.3对用地强度的控制:是通过容积率、建筑覆盖率、绿化覆盖率等指标来实现的。对容积率、建筑覆盖率最大值及绿化覆盖率最小值来限定,可将基地使用强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畴之内。
2.3.1.4对建筑用地范围的控制:由建筑范围控制线来限定。即基地允许建造建筑物的区域。城规中一般都要求建筑范围控制线从红线退后一定距离。
2.3.1.5规划中对建筑高度、交通出入口的方位、建筑主要朝向、主入口方位等方面的要求,在场地设计中也应同时予以满足。
2.3.2我国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研究
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与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中间环节,是城市规划管理的主要依据和和土地有偿使用的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其控制力也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建设加速,同时也出现种种失控现象。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方面:⒈开发商和建设单位一味追求经济利益,不断更改建设用地和增加建设密度。⒉行政领导为了招商引资,强行干预控制性规划。而美国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典型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物,规划法规系统比较完善,值得我们借鉴。
美国的区划。美国地方规划管理工作的三种控制手段:区划法、土地细分法、和设计指导原则。 其中,区划法和土地细分法是真正的法规,设计指导原则只是一种引导性的控制手段。 美国的区划以“保护公众的卫生、健康和福利”为出发点,其结果是对土地经济利益的严格控制。区划包括:⒈允许的用途。⒉地段的设计要求(地块的最小面积和面宽、红线退后、容积率等)。⒊建筑设计要求(限高、层数、建筑面积等)。这些区位、用途和开发强度等因素,直接影响着地价,关系到房地产所有者和地方政府的利益所在,因而只能遵循公开的法定程序来决定。即每一个影响地价的重要因素都在控规中得到了明确控制,而没有对视觉美感的直接控制。
我国控规传统做法忽略了经济规律。目前,我国控规典型的做法是由规划师在指定的大街区或几个大街区内,参照甲方提供的容积率(密度),摆房子,即在保留部分现状的前提下,追求空间体量的美学关系和视觉效果。然后以此来分割地块、分配楼板面积、指定建筑红线,以供将来批租土地之用。这种做法常常土地市场经济规律。如,规划师为了追求美的原则,把地块分配的大小不一,建筑规定的高低不一,丧失了统一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还违背了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
我国城市规划的误区。历史上由于种种政治经济因素的影响:我国的规划设计与大型公共建筑项目的设计之间一直难以区分,这种现象造成我国的控规地从美学和视觉效果出发,缺乏对土地经济体制的全面认识。在控规立法上,我觉得应该注意两个原则:⒈对用地的控制要符合土地建设开发的经济规律。⒉一切对地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应该在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求同与求异的原则。在同一区位的相邻地段,美国区划的控制原则是求同,即遵循地价运作的经济规律,在同一区位,保证土地转让(批租)时地价相同,自然要把地块的大小、建筑体量、容积率、红线后退等做一视同仁的规定。这种控制手法在产生和谐的风格、有序的城市肌理、保护街道界面、合理利用土地方面是成功的。
视觉美感的控制。美国的经验:引导性手段。
以美国的城市设计指导原则为例,它控制的是街景透视,关心的是人在以街道为中心的公共空间的心理和视觉体验。城市设计指导原则对一切影响街景透视的因素提出设计要求,包括建筑体量关系,广场之间的围塑关系,街道及建筑界面的尺度关系等。
2.3.3建筑设计之我见
起初,做设计时经常的手法也是从主观的感觉出发,通过形体、体量的造型来首先达到视觉上的审美要求。对于细部则由于时间的限制而来不及仔细推敲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没有结合环境总体考虑。
2.3.3.1结合环境。从城市区域规划出发设想建筑与大环境的结合:建筑的整体轮廓上,与周围的现有建筑呼应,立面上虚实对比、色彩处理与环境格调相协调,流线上,符合环境的肌理;从人的感觉出发想象建筑局部小环境的处理:通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塑造空间。
2.3.3.2造型。有自己的风格,整体性强、简单中体现复杂,不变中起变化。这方面我喜欢板材效果,直接、明了、轻佻。
关键词:城市建设;和谐化;历史文化意义;历史文建筑群;保护
前言
在城市规划设计应用中,保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体系的健全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实现这两者的共同利益,既有利于我国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持,也有利于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历史文化利益及其社会经济利益的协调。
1 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应用原则分析
(1)随着我国经济体系的健全,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旧城改造体系不断开展,从而影响了历史文化建筑保护问题。这是因为城市空间局限性及其土地资源有限性。在旧城区改造过程中,其有很多历史文化价值古建筑群,这些建筑群经过了长久的历史时期,其存在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具备非常高的历史价值及其文化价值,是对历史进行研究的活标本。也就是说古建筑群是城市历史的记录者,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的体现者,是一座城市的荣辱缩影。经过了战火的洗礼,时间的变迁,有些历史建筑巍峨不倒,却是越来越多的古建筑消失在不断发展的城市经济中。这就需要重新重视城市规划过程中古建筑保护的必要性。
在城市规划中,历史文化建筑保护要素涉及到多方面,很多城市其自身就是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规划设计环节中,需要注意到这些历史文化价值的古建筑群,需要充分肯定这些古建筑群的历史文化价值,做好其文化价值的等级划分,保证其保护型的维修。在古建筑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筑保护是一定要的,除此之外,也要进行相关街道保护,进行其原有面貌的保持。如果是有些外观损坏的建筑,就需要按照其原貌进行修复,这就需要进行建筑物的功能转换,尽可能保证这些古建筑符合社会发展的需求。
(2)在城市规划应用中,很多古建筑群都实现了与现代建筑物的连接,为了满足实际工作需要,进行古建筑景观的风貌保护是必要的,特别是针对一些古建筑群比较集中的地区,有必要针对实际需要,进行砾石文化建筑物的保护。特别是一些历史文化古城,更需要进行风貌的保护,保证其原有风貌的保持,从而保证历史建筑及其现代建筑的协调性。
在城市规划设计应用中,进行名城保护的具体内容的落实是必要的,这需要针对那些历史文化价值的街区、古建筑集中区域进行范围的划分,保证其与有些城区的区别,针对那些较大破损的历史文化建筑群,需要有完善的修缮计划,要将其纳入城市规划的设计体系。在城市规划的应用中,需要注意到古建筑群及其现代建筑物的分界线,这不是意味着两者是绝对对立的,而是一种处于协调状态的一致性,总而言之,保护古历史建筑没有错,需要尽量保持城市风貌的协调性。
这就需要进行保护体系的健全,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的更新,进行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区域范围的表明,保证建筑布局、城区改造、古建筑保护方案的协调性,从而更有利于古建筑群及其周边街区的环境治理工作,保证其制度体系的优化。这就需要意识到历史文化建筑保护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协调性。城市是一个整体化的部分,是历史文化建筑及其现代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之间是和谐共生的关系,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可以实行与城市的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不仅有利于城市古建筑群的保护,也有利于城市经济的保持。
2 城市规划设计应用方案更新
(1)这就需要进行城市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控制,要站在一个长远的发展方向上,进行古建筑保护的部署及其安排,同时要寻找发展的机会,更好的进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保证其时间上及其空间上的协调。落实好旧城区的改造工作,进行详尽改造计划的编订,保证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及其城市改造的双重发展,实现这两者矛盾的解决,保证其综合利益的提升。
在旧城区的改造应用中,城市规划设计是改造的重要依据。无论是城市的空间布局还是不同建设项目的开展,都需要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的正确方向,按照实际需要进行改造,遵守我国的城市规划条规标准,保证目标的一致性,针对城市的定位及其发展目的,进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应用。从而实现其综合应用效益的提升,以满足当下城市规划设计工作的需要。
从整体上来说,历史文化建筑是历史的缩影,也是一种文化的沉淀,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动态化的建设。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保证古建筑的规划弹性空间的预留是必要的,从而有利于日后工作的开展。在城市规划设计环节中,需要针对古建筑的旧有设施进行充分利用,需要考虑到历史文化的风格,更有利于进行周边环境的改造,实现城市规划设计中的保护效益提升。
(2)这就需要保证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从而实现城市的现代化工作开展,保证城市功能的发挥,更有利于针对旧城区进行现代化的改造,从而为市民提供一个整洁及其舒适的环境。这需要在旧城改造之前确立好城市规划设计方案,保证市民生活的方便性及其舒适性,保证历史文化建筑的良好保护,实现城市原有特色的维护,保证城市文化传统,以满足当下城市工作需要。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到一个问题,针对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区的附近城市改造,需要保证其建筑的设计风格与附近古建筑风格的符合性,从而避免建筑风格的强烈反差影响,从而保证城市的整体协调性。在城市规划设计应用中,需要保证历史文化的传承,更有利于城市现代化的协调,避免古建筑与现代建筑体系的格格不入,从而影响了历史文化的保护,这就需要做好改造前的规划设计工作。要进行详尽的规划设计,以确保新建的建筑的高度、建筑风格以及建筑意境不会与古建筑产生强烈的反差,而是应该尽量与其保持协调一致。要避免大面积的后现代主义的建筑中间包围着一小片风格古朴的建筑尴尬。这样还会导致一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被埋没,整个城市风格也给人一种格格不入的不协调感觉。
(3)在城市改造环节中,也可以进行新区开发,旧城区的保护策略。由于我国城市的密集性,有些历史文化建筑处于地段敏感的地方,尤其是不同功能城区的结合区,非常不利于进行文化建筑的保护,因为在改造之前,有必要进行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疏导,从功能上,进行多功重叠,从而避免其对于历史文化建筑的不利性,更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空间状态的保持。
在实际城市策划中,不同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妥善保护老城方式,我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历史文化国家,这一系列的历史文化遗产值得我们去保护,这就需要我们进行良好思路的定位,进行正确时机的把握,从而适应当下社会主义的发展需要,适应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从而实现城市规划改造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协调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淹没在物欲横流的浪潮之中。历史文化建筑是构成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优秀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关系到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大事。对于继承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规划;设计;生态保护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很大成绩的时候,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这样就使得城市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更多的问题,现在,人们主要关注的问题就是生态城市的建设。在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时候要实施生态规划,这样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城市的建设。对生态城市规划进行探讨,能够更好的实现生态和谐,同时也能更好的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1 生态城市的规划内容
生态城市在进行规划的时候分为不同层次,要对环境的自然属性进行很好的分析,对城市的区位和地形及气候情况要进行很好的掌握,同时对人们的活动情况也要进行掌握,这样能够更好的达到物尽其用的目的。还要对社会功能属性进行分析,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和城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这两个部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有很大影响。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历史文化属性也要进行重视,这样能够更好的对城市的历史进行传承,同时也能更好的加强人们对历史文化内涵的掌握。在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的时候,在规划意识方面要进行提高,这样能够更好的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同时也能更好的确保规划计划能够顺利的按期实施。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对区域经济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对资源要进行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生产力和功能方面的互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对城市规模和城市的环境容量也要进行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科学的建设城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对城市土地进行合理的利用。
2 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城市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对整个城市的发展都会带来很大问题。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管理水平低、城市建设方式不科学和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经济效益过分重视,这样就导致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同时在生态环境方面也出现了破坏非常严重的情况。城市在发展的时候对周边的环境也带来了影响,水资源的污染和水土流失严重对城市发展都有很大影响,不仅对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同时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影响。
3 城市规划中规划生态城市的具体措施
3.1 科学编制生态城市规划
在进行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时候,城市规划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城市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编制城市规划的时候要非常的科学,这样能够更好的改善城市发展环境。在新的时代,城市规划发展也要与时俱进,现在,人们对生态保护是非常重视,因此,在城市规划方面要对生态环境进行重视。生态城市建设不仅仅能够在经济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同时在生态经济方面也能够获得更好效果。在城市规划中,对生态环境和环境质量改善都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要对经济、社会和环境问题分析,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3.2 精心做好生态城市设计
在编制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要做好生态城市设计,这样能够更好的实现城市生态建设目标,同时,对不同的城市进行生态环境和城市发展的时候都有不同特点。在进行基本设计的时候,城市景观设计、城市产业设计和城市住区设计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市景观设计方面要实现建筑和园林共同发展,可以将街道建筑景观设计和生态环境进行有力的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对江河湖泊进行保护,同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能更好的对生态环境和城市文化进行更好的发展,实现生态效益和景观效应更好的结合。对生态示范园区建设也要进行重视,可以以高科技产业作为主导,建设循环经济,同时在旅游、教育、医疗和文化建设方面也要进行重视,建立生态产品开发,同时也能对产业格局进行调整和改造。实现产业的生态转型,能够提高生态经济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比重,同时对企业的发展也要进行环境信用评级,这样能够保证企业在发展经济的时候对环境保护更加重视。
3.3 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基础
我们的祖先将城市建在有水的地方,大江大河的沿岸都是城市的聚集地。所以,我们的城市都有很好的生态基础。对于这样的状况,对我们建立生态型城市是十分有利的,我们不仅要利用,而且要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具有无法比拟的优点,任何人工建造的都不可能比它更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一切措施尽可能的保护原始的生态环境,还有在保护的基础之上,对原有的生态资源进行提升,通过人工来对原有的资源进行完善。只有充分的利用生态资源,建设生态型城市,才可以更好地建设城市的发展。
3.4 保护城市内外生态廊道体系
城市生态环境的规划包括城市内外环境的设计。在城市层面主要内容应包括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和缓冲区、保护城市内外联系的生态廊道,具体到更小尺度上应涵盖控制地块的绿色容积率,绿色容积率是城市规划和建筑的生态量度。近些年,规划设计者已经认识到了生态保护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逐渐的将绿色生态概念融入自己的设计中。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将植物与建筑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实现建筑物的更全面的使用,不仅有助于扩展建筑景观,还能同时为建筑物降温,减弱城市热岛效应现象。在水文方面的优势则表现为,能够有效的锁住降水,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城市绿化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城市规划质量的考核指标,并在城市建设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城市的绿色容积率,即综合绿化面积,已经成为有关部门在城市建设的过程中要考虑的重点问题。
3.5 积极推广绿色运动
目前一段时间,很多西方发达国家广泛地掀起了所谓的"绿色运动",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特别具有新意的环保理论。其中的要点有下列这些:合理的利用绿色能源。运用地热能、太阳能、温差能、风能、生物能、水能以及潮夕能等不具有污染或只有很轻污染的能源。而且这些能源是可再生的,运用这些能源代替那些污染比较严重而且没有再生可能的能源,例如用于燃烧的煤炭和石油等等;同时在工业生产当中积极开展绿色工艺的推行,生产的产品尽量以绿色产品为主,并将各个城市的废弃污染物加以处理以及进行再生利用;运用绿色的交通系统,使用有轨电车、地铁、公共汽车、太阳能和电动汽车各种交通工具的行为进行鼓励。对绿色建筑加以积极推行,绿色建筑不仅可以节能防噪以及减少污染,还能在建筑中运用隔音和隔热等方法。
4 结束语
近年来,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水平非常快,而且,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人们对生态规划是非常重视,这样就使得在进行城市发展的时候要将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进行结合,这样能够更好的保护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也能更好的保证城市在发展过程中获得可持续发展。在进行生态城市规划的时候,也是存在着很多问题,对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解决,这样能够促进城市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