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第1篇

【摘要】在中职轨道交通专业课教学中,专业实训课是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有效环节。本文从理论培训、设计主体、项目教学、评价体系、拓展提升五个方面入手,分析轨道交通专业实训课课程设计的要点,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关键词】实训课 项目教学 课程设计

引言

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培养掌握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技能,能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生产、经营与服务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学校与用人单位都希望毕业生能尽快进入工作岗位,减少岗位培训时间,实现出校门入岗位的无缝对接,所以,在开设的城市轨道交通信号、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城市轨道交通礼仪服务等专业课中,加大比例设计专业实训课程,在校期间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本文针对轨道专业课程特点,阐述轨道专业实训课课程设计要点。

一、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实训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训中发挥着主体性作用,实训课教学同样秉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为教学理念。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学习者,是实训环节的主要参与者。学生能否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实训项目中,是衡量实训课课程设计成败的重要标准。职业中专学生普遍基础课成绩不理想,学习热情不高,理论课提不起精神,实训课较难掌控。因此教师需要挖掘他们的潜力,实施因材施教。

所谓因材施教,既要考虑学生的共性又要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 可设置实训课前的情况调查表格,表格内设置本节实训课所能用到的技能点5到10个,学生对每项技能进行自我评价,0至5分,给自己打分,学生拿着自己的自我评价单,自由组合项目小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充分的去进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同时,在组建自己团队过程中,能够体会团队协作配合,发扬团队精神。

二、强调实训前理论培训

学生进入实训室前,要做好相关理论培训,包括:实训室有相应的实训室守则;注意安全事项;各实训项目涉及相关理论;实训岗位职责;相关岗位要求;工作流程。教师依据实训项目内容,将必要的知识点设置为准备活动。例如:人工售票实训项目,课前需明确的理论知识有:票务规则、车票管理、车站票务作业、车站票务报表、票务钥匙管理、票款管理。在客流分析实训中,课前要明确客流预测方法、客流调查方法、客流计划方法。有这些理论为基础,学生在进行项目化实训过程中,能深层次的理解自己的工作任务,成竹于胸.

三、采用项目化教学

实训课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学生增强实践能力,为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充分准备。掌握票务、客运、行车等知识点,并最终能够胜任站岗位工作。因此针对需求设计项目化教学内容。

1、项目源于就业岗位需求

轨道交通实训项目均按照地铁公司企业需求设定,具有真实性和很高的实用价值。项目的实施也是基于地铁公司工作流程制定,从制定计划开始到最后的完成,都采用真实的岗位环境,让学员在团结合作、竞争、互惠互助、资源共享等方面体验真实的工作氛围。学生通过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综合实训,逐步分阶段的掌握站务员、值班员、票务员、安检员等岗位的岗位职责,再加上学期末的地铁岗位职责考核,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考核,最后全面掌握地铁各工作岗位工作流程,全面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力和面试录取率。

2.针对学生特征,设计的实训项目应具备可操作性强的特点。中职学生对于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运用能力不强。由此项目化的教学设计的内容,要有明确的项目目的,详细的操作步骤,在操作手册中列出操作原理及相关技术指标。做到学生能通过项目内容自主操作,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运用知识。通过大实训项目的反复操作实施,使学生具有较好的职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3.实训项目设计注重团队配合。在学生自我评价自由组队过程中,学生自己知彼,取长补短,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寻求配合,相互尊重、小组合作、交流互助。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学习局面。团队型项目设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意识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与人沟通、合作共事的能力。

四、考核成绩多元化

轨道专业实训课程的考核不能以一张试卷定结论,也绝不是反复的练习实训项目,轨道专业实训课要对对学生的实训过程有客观科学合理的评价,能更好的促进学生学习实训课程的热情,全面提升轨道专业技能。根据实训内容特征,考核评价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

1.成果展示多元化。实训项目不同,实训成果展示也不同。对于模拟驾驶实训项目,学生通过反复的操作练习,展示完整的驾驶过程,行驶过程控制一目了然;车站站厅布置实训项目,展示设计成果,并需要对设计的平面图配以设计说明。维修类实训则要根据学生的操作技能,操作过程,操作成果给予综合评价。

2.评价方式多元化,学生互评与自我评价。改变传统的教师点评方式,给予学生做评委的机会,采用分组打分或者点评方式。在评价他人的同时,学生也会反思自己有没有做好。培养学生客观理性评价自我及同学。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VB;内容和形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 (2007) 22-0009-04

1VB课程设计的作用

VB课程设计属于VB程序设计的实践环节,一般安排在教学内容基本结束后进行,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扩展VB的知识、掌握利用VB编写应用程序的技巧、了解VB应用程序的编写规范和设计方法、加强学生应用VB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和考核学生对编程知识的理解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如何确定VB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下面介绍我校VB课程设计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2VB课程设计的内容

VB课程设计的内容决定了课程设计的质量。虽然目前市场上有一些VB课程设计指导书[1],但是这些指导书要么过于简单,达不到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要么偏难,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课程设计任务,给课程设计评定工作带来一些困难。因此,我校以教研室为单位,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该课程教师编写VB课程设计指导书,交教研室讨论,呈教务处审阅,最后付诸实施。

2.1VB课程设计的选题原则

(1) 课题的综合性

课题应尽可能多地覆盖VB程序设计的各个知识点,要尽可能涉及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扩展和深化。VB在多媒体、网络、数据库方面的应用都很广泛,课题的设计应强调学生对VB课程设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2) 课题的实用性

课题要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某个问题,即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以便学以致用,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课题的灵活性

课题应当给学生一个创造发挥的空间,避免要求太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索,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由学生根据设计指导书中的要求自己查阅资料、获取数据、确定方案、选择流程等,并要求对自己的设计做出选择、论证和评述。

(4) 课题的创造性

课程设计是一次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机会,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任务在于引导和启发。当学生在设计中遇到问题时,应鼓励学生刻苦钻研,自己去找资料,请教业内人士,尽可能找到比较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从而培养他们敢于创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5) 课题的可操作性

课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应该使大部分学生在经过努力之后可以完成。课题设计得太难不利于课程设计的顺利进行;课程设计太容易,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2VB课程设计的内容改革

为了全面训练学生应用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校VB课程设计内容主要以综合性、设计性项目为主。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任选一个完成。这样使课程设计内容既具有指导性,又具有灵活性,每个学生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课程设计内容。

根据VB课程设计大纲要求和VB程序设计的重点,VB课程设计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其一,数组和函数在实际中的应用;其二,利用VB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技术;其三,利用VB操作数据库的技术。其中利用VB操作数据库的技术是重点,也是难点。

下面是我校VB课程设计中有关数据库应用的参考题目和基本要求介绍,实际课程设计指导书的要求更具体。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允许学生自己收集资料,自行确定课程设计题目。

3VB课程设计的形式

3.1小组模式的组织方法

VB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系统设计与分析能力为目标。为了达到目标,必须确定合适的课程设计形式。按照大纲规定,VB课程设计只有1~2周时间。一般来说,一个学生很难在规定时间内单独完成一个较复杂的中小型系统或软件,我校教师在近几年的VB课程设计教学中吸取过去的失败教训,总结归纳出一套有效的课程设计形式,即变过去的个别模式为现在的小组模式。小组模式的组织方法如下:

(1) 分组选题:

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计算机水平进行分组,每小组一般2~4人。每组由一名协调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负责本组课程设计任务的分配和课程设计过程的监督管理。各小组通过调查和讨论,确定本组课程设计课题,递交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

(2) 分组设计:

1) 确定具体设计方案,建立数据库,确定表结构及表间关系,确定程序模块,并进行明确分工;

2) 各人分别完成自己的设计任务;

3) 程序汇总、编译和调试等;

4) 根据学生特长进行分工,进一步美化界面,设计个性化的菜单和对话框等。最后打包,制作成安装盘;

5) 按教师指定的格式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3.2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保障

为了使小组模式下的课程设计顺利进行,必须为学生的课程设计提供一定的保障。

(1) 为学生提供方便的交流平台

小组模式下的课程设计必须有方便的交流平台,当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可以随时交流。VB课程设计一般在学生机房内进行,保证一人一台电脑。学生可以通过BBS和QQ实时交流,也可以通过本校的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

(2) 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学生会遇到一些在课本上无法找到答案的问题,学生一般靠自学来解决,教师必须为学生的自学提供各种信息资源的获取渠道,主要包括电子文档、图书、上网、调查等。

3.3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管理

(1) 课程设计的监督

由于课程设计的组织形式是比较松散的,如果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就会得过且过,平时不和其他同学交流,对自己的任务敷衍了事,到最后抄袭他人成果,企图蒙混过关,严重影响本组课程设计的质量和进度。因此,平时对学生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由组长负责管理本组同学,组长每天记录各个同学的课程设计的进展情况、讨论情况、出勤情况等,遇到不良现象及时向老师汇报,这些记录也将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定的重要依据。

(2) 课程设计的指导

课程设计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个实践过程,在此期间教师给以适当的指导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一些难题,避免学生走弯路,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及设计方法。我校VB课程设计坚持以学生自主探讨为主、以教师理论指导为辅的原则。为此,我们在指导设计时采取代表性的问题集中讲解,个别问题单独指导的方法。教师的指导侧重引导和启发,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3.4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考核

(1) 考核内容

我校VB课程设计的考核形式由三部分组成: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分别占总成绩的10%、20%和70%。

自我评价部分主要让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在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收获;小组评价主要考查该同学与其他同学的协作精神和对本组课程设计的贡献;教师评价主要通过三个方面来评定: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程序的效果和课程设计的态度,分别占教师评价的60%、30%、10%。

(2) 考核模式

为了保证教师评价的客观公正,教师对学生的考核分两步进行,先分组考核,再个别考核。首先由学生分组展示课程设计报告和程序,评出优秀的课程设计报告和程序,然后有针对性地给每个小组设计5个问题,对同一组的学生进行个别考查,根据各个学生的答辩情况分别评定。

3.5小组模式下课程设计的交流

(1) 小组交流

完成课程设计之后,每小组安排一次经验交流会。让每位同学回顾课程设计的构思,课程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课程设计的得失。交流不拘形式,各位同学畅所欲言。在此基础上,推选出本组代表到班级进行交流。

(2) 班级交流

安排一次班级课程设计经验交流会。各组代表介绍本组课程设计完成情况,由教师进行点评,并对本次课程设计进行综合评定。通过交流,可拓宽学生的视野,活跃同学们的思维方式,促进开放的学习理念。

4结束语

同样课程不同专业的课程设计会有不同的要求,同样课程同样专业不同学校也会有不同的课程设计理念。但是,不断探讨课程设计的内容和形式,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则是每位教师必须共同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只有联系本校实际,互相借鉴,不断创新,才能使课程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为社会培养真正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娟琴, 何钦铭. 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教材建设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07, (14).

[2] 胡国强. 课程设计的教学探索[J]. 焦作大学学报,2002, (01).

[3] 王廷山. 关于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几个问题的思考[J]. 教育探索, 2007, (02).

作者简介

范士喜,北京印刷学院计算机科学系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应用。

通信地址:北京市 大兴区 北京印刷学院 计算机科学系,102600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第3篇

一、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网站前台设计岗位进行实践调研,充分了解该岗位的工作流程,召开相关教师和企业相关人员研讨会,进行岗位任务分析,确定网页设计师的岗位职责和典型工作任务。结果如表1所示。

二、学习情境设计与描述

在进行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职业能力对应的学习领域,以职业活动为中心构建相应的学习情境。课堂教学内容是围绕着符合教学要求的工作任务来进行设计和组织,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和操作。设计学习情境时应以项目或者任务为载体,分析企业实际工作情境,设定企业工作标准,最终目的使学生掌握职业能力和学习领域目标。具体设计如下表所示。

三、课程过程组织

教学中教师、学生的角色相互转换,遵循“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个基本特征,教师组织学生按照“立项并成立开发小组-进行需求分析-指定项目开发详细计划-实际开发-项目验收总结”这一过程实施课堂活动。项目一和二由教师主导,通过企业类网站、宣传类网站制作实践,讲授网站项目设计的基本流程,网站设计主要工具Dreamweaver软件的基本操作,帮助学生学会模仿成熟的网站作品进行改造设计制作的观念;项目三为课外创新项目,学生依托项目一和二的实践经验,应用前期项目中掌握的技能,利用课上和课外时间进行资料搜集,设计分析,项目制作等工作,对于工作过程中难点和不能解决的问题在课上与教师进行交流。在第三个项目实施中,每个项目组的各位设计师需独立完成项中一部分任务,项目经理负责管理组内各位设计师的工作质量和工作进度,对于组员遇到的问题进行帮助,组织组员完成项目。

四、课程考核评价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第4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活动生态;现状剖析;过程模式;课程设计

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前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新形势下的幼儿教育工作如何实现质的飞跃,一直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探求的重要课题。当前的幼儿园生态教学究竟是否符合幼儿园课堂教学变革,实施生态教学是否具有可行性,这都是我们接下来要探讨的话题。

一、幼儿园生态化教育的内涵

生态化教学是以生态学为原理的理论依据,强调教学活动应当立足生态范式,以不破坏整体共生、自然和谐和动态平衡的生态特征为终极教学目标。幼儿如同一张白纸,学前教育对于幼儿今后成长和发展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开展幼儿教育工作,应以学生为中心,使幼儿在自然和谐的园区中茁壮成长。

二、幼儿园生态化教育活动实施现状

1.过程模式课程设计,关注幼儿发展

幼儿园生态化教育重要体现之一就是过程模式的课程设计应用,这一课程设计规避了以往目标模式的束缚性和规避性较强这一问题,过程模式通过更加自由和开放的课程设计进一步关注到幼儿发展需要。

在以往的幼儿园课程设计中,我们主要采取目标模式,强调制定统一课程目标,并根据课程目标来选择课程内容、组织教学活动、展开教学评价。目标模式关注教学结果是否达到预期,以教学活动实施之后学生表现出的具体行为作为评价依据。在目标模式具体实施过程当中,教师对幼儿活动表现出了较强的控制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束缚了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长期的目标模式课程设计在教学实践中逐渐暴露出问题,为进一步优化幼儿园课程设计,过程模式开始被引入教育活动课程设计之中。过程模式的课程设计反对课程目标对于教学结果的规定,转而根据儿童学习的具体状况来安排教学内容、学习进度和教学方法。这一课程设计虽然也涉及对课程目标的讨论,但是我们并不将教学结果作为唯一衡量指标,而是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及其周围环境是否达到统一性、整体性、共生性和动态平衡性。教育要求、幼儿实际学习状况和教师的教育机制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在目标模式中受到广泛关注。

2.教学内容适应生态,表现出丰富性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的第二个体现在于教学内容的丰富性、整合性和渗透性。为了进一步贯彻生态教育理念,我们开始以幼儿实际的需要和兴趣点作为课程开发依据。教师在《幼儿园教育指南》的指导下,根据本班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制订一日活动计划。

依据生态化教学内容设计要求,游戏被普遍应用到幼儿教育活动之中。游戏是儿童的天性,用游戏的方法实施教育活动不仅顺应了儿童的发展,同时也契合学校教育对促进儿童身心发展的要求,值得推崇。

3.教W评价趋于生态化,评价可弹性化

幼儿园生态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体现在于教学评价的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活动过程中的评价和教学结束之后的他人评价以及教师自我评价构成的评价体系使得教学活动设计更趋品质化。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良好的教学评价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形态具有战略意义。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评价旨在进一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活动实施过程的生态化,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幼儿参与教育活动、与教研组其他教师积极交流教育经验,才能在教学活动中获得优异评价。在实施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评价过程中,他评对教师的影响是巨大的。教研组其他教师和作为受教育者本身的幼儿对教师展开的评价更具客观性和公正性,因为只有幼儿自己体会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是否意义,而其他教研组教师能从另一高度对教师实施的课堂活动予以指正。

与此同时,生态化和弹性化教学评价将教师自评纳入评价体系,这是对幼儿园教育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教师根据自己预设的活动目标对教学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以审视预期目标的制定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幼儿的情绪情感如何变化、幼儿的参与度如何、幼儿对哪些活动表现出兴趣等教学信息的获取都可以帮助教师为下一步教学活动的实施提供依据,以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态化现状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我们充分肯定了当前生态教育取得的可喜成绩,但“每一枚硬币都有正反两面”在关注生态教育实施取得的发展的同时,我们不能因为取得的一点小成绩沾沾自喜,也要正视当前幼儿生态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如何规避生态教育活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依旧需要众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讨。

参考文献:

对课程设计的自我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网络课程 电子学档

随着网络教育的进一步深入,网络课程设计的各种理论与研究也层出不穷,但从学习者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的角度着眼,网络学习者学习的真正过程是发生在他们自己的身上,学习还是要他们自主地完成。因此,网络课程设计的每一环节都应尽量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方便,为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网络环境下对自主学习的认识

广义的网络自主学习概念为:师生在准分离状态下依靠学习支持服务系统以个体自主性学习为表现形式,师生通过网络双向通信从中受益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网络自主学习是指学习者利用计算机网络提供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自主地选择认知工具、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通过可选择的交互方式主动地探究,实现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它应具有以下的特征:

1.注重过程的学习。

网络学习不仅注重学习的结果,更注重的是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体验。网络学习要求学习必须处于一个丰富的、真实的情境中,学习结果不是学习的惟一。

2.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开放式的学习。

网络学习者更注重以什么样的方法或策略来进行学习,学习者的主体地位突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建构。学习方式有多种途径,学习工具更是多种多样。

3.基于信息资源的学习。

多种信息与符号的刺激将使网络学习者向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发展,使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建立在多层次、多角度之上。

4.成人的学习。

现代远程教育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的对象主要是成人。其它国家如英国、瑞典、印度、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现代远程教育的对象主要是成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和电大开放教育90%以上的学生也是成人。

二、网络课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设计要点的提出

基于现代远程教育的特点,网络课程的设计应遵守:科学性、个性化、交互性界面友好、协作性、开放性等几条原则,作者又通过分析得出以下三条具体的引导自主学习网络课程设计的要点。

(一)课程的学前指导应全面和人性化

大多数的网络学习者学习要进行的第一步就是先阅读网络课程的学习指导。一般的学习指导给出了课程的运行环境、课程的基本使用说明,较详尽的还包括课程发展沿革、教学内容、教学条件、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几个部分。

为了保证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我们认为网络课程在设计与开发的过程中还应该兼顾和融入教师的导向作用,如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重点与难点、教学安排、需具备的起点知识、学习要求等的详细说明。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开放大学发给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包中的学习指导书的内容。

学习指导书是现代远程教育特有的一种学习材料。主要作用是传播“指导”,它不只是学科内容的展示,还包括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指导和说明,给出有关学科学习策略方面的建议,例如,关于在一个特定的文章或练习上花多少时间,就像教师经常给予学生的建议那样。

根据已有的网络课程的学前帮助以及学习指导书的内容,我们总结网络课程的学前指导部分应包括以下的内容:

1.说明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作用,以及课程的预备知识要求;

2.课程的内容介绍和学习目标说明以及应对哪部分予以重视的建议;

3.根据课程内容的较规范的学习活动的时间表;

4.关于学习者如何应用正确学习策略和技巧的建议;

5.对课程外实践性工作的建议和推荐相关的参考书;

6.如何练习和何时联系指导教师的信息;

7.基本的运行环境配置参数。

另外,这部分内容的呈现上应尽量体现友好性、鼓励性和支持性。它应是以学生易懂的方式达到指导的目的,如尽量采用谈话的语言风格,注意语言的通俗易懂,尽量使用第一人称而不是第三人称等。

(二)加强对学习者的监督并促使其自我监督

网络学习者大多是成人学习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无人监管的情况下能够一直保持对学习的认真态度,在网络课程中仍要有必要的监控手段以达到督促学生的目的。

目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大多数网络课程都采用的是电子学档。例如图1的电子学档的数据库信息。其中,count即学生登陆的次数,starttime即学习开始的时间,endtime即学习结束的时间,blog一栏是存储了学生对该次学习的内容的记录。如id为crenshan的用户共登陆了课程10次,上一次登陆的结束时间是2004年10月26日的9点37分,上次登陆的总时间是1小时34分,学习的内容是VOD电视唱片的重放原理。

教师可以看到以上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习的动态,由此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并可以以学生的学习次数和学习时间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依据。

另外为了培养学习者自我评价能力,电子学档里设有自我评价一项,学习者可以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让学生能够根据自我评价对进一步的学习进行改进,而当这种评价经常化后成为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一部分后,就强化了学习者的自主意识,会感到学习是为自己而学习,自己应该重视并积极改进自己的缺点以求进步。

(三)对培养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设计

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高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者学习效率高,低自我效能感的学习者则学习效率低下。对于进行网络自主学习的学习者,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培养他们的自我效能感。

首先是基于行为的成败经验的鼓励法。成功的经验会提高人的自我效能感,多次失败的经验会降低人的自我效能感。由此在网络课程的设计中可以加强对学习者的正强化。例如:在成功提交作业或是学习者的测试成绩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在界面上显示鼓励的话:“祝贺您!您已成功地提交了作业!”“很棒!要继续努力!”

另一种做法就是及时让学习者知道自己取得了哪些实际的成绩。如及时显示学习者学习的进度,在学习过了一个重点或难点之后,显示在成功地逾越了这样的一个大障碍后学习者已达到了什么程度。这就要求设计者对专业知识有透彻的了解,能够准确评估各部分内容的分量。

还有一种方法是借助替代性经验,指学习者通过观察示范者的行为而获得的间接经验。具体如交流平台的设置。通过交流,其他的学习者的成功经验可以作为自己的示范,形成目标并不遥远不可及的暗示。另外还可以预先给出已经学习成功的学习者的学习经验作为榜样示范,促使学习者向这样的目标努力。

结束语

本文在对网络自主学习的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对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课程设计建议,但是笔者能力有限,对于网络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过程等方面的研究都不够充分,因此提出的设计要点还不够充分,仍需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盈.开放办学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培养问题[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4,3.

[2]孙淑艳.香港公开大学学习支持服务系统的介绍[J].现代教育技术,2004,2.

[3]缪富民.对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构建的认识与思考[J].开放学习,2005,8.

[4]王春莲,马秀峰.高校网络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