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的激励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范文第1篇

经过了一年多的班主任磨练,心里真是有各种说不出的滋味。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的例子,也有不足的教训。但幸运的是,学校各位领导和科任老师对我的工作给予很多的支持和帮助,使我本学期班里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的开展。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我获取了很多宝贵的工作经验。

这个学期让我尝尽了“酸、甜、苦、辣”,但我却深深体会到:要想做好班级工作,就要努力做一名有责任心和爱心的班主任,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道德。同时还必须要刻苦钻研,深入学习科学理论,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虚心求教,从中吸取别人的精华,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管理水平,但一定要与自身的特点和所带班级相结合,从而构建具有个人风格和本班特色的班级工作管理体系。还有班主任的工作就是对班集体进行综合治理,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1 工作认认真真,一丝不苟

自从学校安排我做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以来,我就一直本着“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原则”来对待这份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时常提醒自己,凡事给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

2 对学生实行人性化管理,关爱有加

在我当班主任的这段时间之中,我们班内没有事件,我感觉这和我对班级的人性化管理是分不开的,记得上任伊始,我就时常在内心告诫自己,对待学生要分类而视,不能高高在上,让学生感觉到距离。凡事要说清道理,不能盲目的去责怪批评学生。在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里,我没有可以要求学生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而更多的是和他们讲我们现在是一个班级,你们是班级的一员,凡事要考虑个人的利益与班级利益,班级荣誉之间的关系。时刻常记礼让三分,化干戈为玉帛!在学生的生活中,我也时刻会询问他们有没有什么困难,能解决的尽量帮助他们解决。生活费不够了,我就会主动借给他们,偶尔一次忘记带饭卡了,我也会慷慨的把饭卡让他们拿走。学生们也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如果心与心的距离近了,他们也就会更尊重老师,更热爱集体。

3 重视班委会建设,以班级力量治理班级

我刚开始就十分重视班干部的选拔,找了一些能认真负责,责任心强的同学来担任班级的管理工作。我们班的班长是一位责任心非常强的同学,当老师不在的时候,她总会主动的来维持班内的秩序,让班内有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班内的学校值周活动以及班内的值日,卫生区的打扫,我从来就没有过问过,因为班干部们都能想我之所想,这些事情干的干净利落。因此,有一个好的班委会,就相当于给班主任增加了左膀右臂,班主任就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去管理学生的学习。

4 好班级的学风建设

班级内几十个学生,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的环境影响。其思想、兴趣、个性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征。所以,最难做的就是学生的学风建设。我们班主任不仅要凭热情工作,动情的说教,贴近他们的心灵,还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才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因此,班主任应多在班级建设上和养成教育上下工夫,组成一个团结一致、积极向上、具有凝聚力和亲和力的班集体。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5 建立严格的考核制度

响应学校的号召,在学校班级量化考核的基础上又制定了我们本班的班级量化考核制度,并且责任到人,把考核的每一项分给班内的一个同学负责,这样就是学生之间形成相互监督,相互考核,都能够为班级的建设增砖添瓦。把考核情况每周一汇总,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班内表扬,对表现差一些的不是批评,而是鼓励他们要敢于超越自己,超越他人,等去下次领先。有了严格的班级考核制度,班级的管理工作就更加严密,更加规范。

6 以深沉的爱打动学生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范文第2篇

角色激励又称责任激励。同样是人,因为对自己在世界上所扮演角色的认识不同,所以各人为自己在世界上的定位就有所不同,因此,其行为和思考方式也就各不相同。角色激励是让被激励者换一种“应有”的想法。学校一切工作和活动都是由人参与去做的,人是有思想的,思想上的“灰尘”和“疙瘩”会影响人的积极性。因此,在学校管理中重视思想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教职工思想工作的任务,就是要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此外,实行核心责任制也是一种调动教职工责任心的好方法。

榜样激励

在学校管理中,树榜样是为了使人见贤思齐,是把人们的注意力转移到所提倡的方向上来。因为榜样具有代表性,通过榜样可以激励人们,可以启迪大家的思路,鼓励大家积极上进。坚持榜样激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领导者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领导者要做严于律己的带头人,学术研究的领头人。此外,就要在普通教职工中把那些在某些方面有突出成绩的人树立为全校教职工的榜样。因为人常有一种心理:越与我们相似的人,就越注意与之比较,看到了差距后,往往就会激发斗志,积极进取。

氛围激励

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是一所学校良好风气的重要体现,更是教师心情舒畅、全身心投入工作的激励因素。作为知识精英,对自我发展的要求一直比较强烈,把自我实现作为发展的终极目标。由于自我实现的心理需要,不但希望受到学生、同事和一级学校领导的尊重信任、关心和理解,更迫切地希望有适合他们充分发挥才干的氛围,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实行氛围激励,一方面,学校必须树正气、刹歪风,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的人际关系,营造出团结、互助、和谐、温馨的氛围。另一方面,以较多的时间和较大的精力去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努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充分施展才能和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满足他们强烈的精神需求,他们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事业中来。

情感激励

学校管理工作中情感激励的具体做法是:深入群众,及时捕捉教职工思考和议论的热点,及时做好思想工作;知人善任,扬长避短,使每一个人在学校工作中都能发挥特长,有用武之地;满足教职工成才的需要,关心他们的业务进步,激励教职工的开拓进取的精神及接受继续教育;尊重教职工的成绩,及时推广他们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让他们的成绩得到同行与上级的承认;关心教职工的身体健康;关心教职工的权利,在评职称、评工资、评先进等方面要增加透明度,做到公正、公开;尊重教职工,增强教职工的主体意识,引导教职工积极参与管理,民主决策,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意识;搞好教职工的福利,为教师多办实事,对困难者要及时帮助。学校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激励人的角度出发,才能真正达到激励教职工的目的。

期望激励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提高效率;人情化;系统性

1、筑路机械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

筑路设备管理机构不健全。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目前存在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管理机构不健全,没有相应的专业人员去专门负责管理筑路设备中的某一项具体工作。没有明确在筑路设备管理中的各项责任,单凭经验处理工作问题。

设备购置和使用不合理。在筑路机械设备购置和使用过程中,存在机械品种、规格型号、数量不合理的现象,这就造成了机械设备的浪费或有些设备不能满足要求的现象。

设备保养不科学。在筑路机械设备保养管理中,由于不按照标准化的保养程序走,使得设备保养环节薄弱,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

设备维修效率低。由于筑路机械设备得不到及时保养,所以使得一些可能在日常保养时能解决的问题扩大化,到了设备需要维修时,又找不到专业人员负责,于是在设备维修管理中也存在浪费现象、维修效率低、报废不合理等情况。

2、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重要性

由于目前一些地方筑路机械设备管理还存在一定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运用科学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科学管理的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上述筑路机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看出,目前某些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不科学,没有相应的人员负责,以至于工作效率低下。在生产作业管理中,提高效率是非常重要的,直接关系到生产力问题。而科学管理可以帮助单位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的工作效率,促进筑路机械设备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可以通过更有效的保养、维修,保证筑路机械设备的完好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其次,有利于实现财富最大化。科学管理能够使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达到产出最大化,发挥每个环节的最高效率,从而使得筑路机械设备的运作实现财富最大化。

3、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的科学管理

筑路机械设备是工程项目施工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筑路设备管理主要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近年来,筑路机械设备在工程建设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工程建设施工对筑路机械设备的依赖也越来越深。所以应该对筑路机械设备进行专门管理,从而提高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效率。纵观管理理论各个阶段的理论成果,我们会发现,科学管理理论更适合运用到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定义是:“科学,不是单凭经验的方法。协调,不是不和别人合作,不是个人主义。最高的产量,取代有限的产量。发挥每个人最高的效率,实现最大的富裕。”科学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效率。

科学管理理论是由泰勒提出的,属于古典管理理论范畴。虽然科学管理理论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但至今仍然发挥着巨大作用,科学管理主要侧重于生产作业管理,目的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这一点非常适合运用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但是泰勒提出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局限性一是在于把人看做经济人,二是仅解决了单一工作的效率问题,而忽视了整体的效率问题。所以在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我们运用科学管理方法时,不能仅仅继承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对泰勒的科学管理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进。针对泰勒科学管理理论的两个局限点,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的科学管理中加入人情化管理和系统性管理。

4、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

根据泰勒原有的科学管理理论,结合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实际情况,我们构思了筑路机械设备管理中科学管理的方法,这些方法贯穿于筑路机械管理的每个环节(包括:设备统筹规划管理、设备采购配置管理、设备使用管理、设备保养管理、设备维修管理和设备报废管理)。

一是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有利于筑路机械管理的系统化运作,由于泰勒的科学管理只是针对单一工作,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加入了设立健全的筑路机械管理机构,来对设备管理进行统筹规划、协调设备管理中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得整个系统效益最大化。

二是通过科学的观察、记录、分析,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针对筑路机械管理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有专门的人员对这项工作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然后做相应的时间动作研究,探讨如何使效率最大化,制定出合理的每日工作额度(比如土方挖运作业中,根据挖掘机装满一台自卸车所需的时间和一辆自卸车从装车到下次装车的时间,来计算一台挖掘机需配合几台自卸车,以发挥每台设备的效率最大化)。再把每个环节的工作额度放到整个管理系统中来看,利用一些线性工程理论,制定出符合系统效率最大化的每日工作额度。

三是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一流的工人就是适合某种工作并且愿意为这项工作努力的人。挑选和培养一流的工人需要有相应的招聘和培训人员,这就需要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四是实现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的标准化。标准化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应该结合整个管理系统的要求,对工具、机械、材料以及操作方法做标准化规定。

五是绩效工资制度。绩效工资有利于提高工人工作的积极性。

六是实行职能工长制。这个方法就是要明确责任,一个工长只负责一方面的工作,在单一方面的工作之下,再细化工作内容,做到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工作责任。此外,在筑路机械设备配置和使用过程中还要遵循定岗、定机、定人原则。

七是管理控制中实行例外原则。这个原则要求把日常事务交给相应的人员去做,但是管理人员要保留例外事件或重大事件的决策处理权,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交给工人去做。

八是满足工人们做为社会人的需求。由于泰勒的科学理论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上,所以我们在筑路机械设备科学管理中要实现人情化,最大程度满足公认的社会人的需求,以激发每个人的积极性与潜能。

参考文献

[1]王立志.对现代筑路机械设备管理的探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5:151

[2](美)泰勒.科学管理原理[S].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范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励方法;教学效率;人才

激励方法就是采用各种教学策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教学环境,逐渐引导学生相信自己,进行有关学习的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同样如此,运用激励方法能够建立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关系,使体育教学内容能够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适应,提高了教学效率,有利于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本文就有关体育教学的几种激励方法的运用展开探讨。

一、目标式激励方法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建立一定的体育目标,在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为完成自己的体育目标而努力。在这里值得教师注意的是,学生体育目标任务的规划要适当,才有利于学生进取心和自信心的形成,有利于完成体育任务。

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避免使用命令口气为学生进行体育目标的定位。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制定强制性的任务,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目标任务的分配要把握好难度,尽可能开发学生的体育潜能。教师要注意分配任务过程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注意多鼓励学生,观察学生的动态和反馈情况,对学生的不同反馈情况做好相应的指导。例如,在学生练习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时,可以为学生制定一些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让学生树立目标:练习一段时间的仰卧起坐和引体向上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成绩。在练习跳远时,教师不能采用命令的口气对学生说你一定要跳到某个位置,否则将会受到严厉惩罚。因为学生听了心里有压力,带着顾虑练习,效果会适得其反。其他运动项目同样如此。目标的制定,不是一次性地要达到什么样成绩,成绩的提高都是循序渐进的。所以,目标任务的制定要先从低级目标到高级目标和远期目标,在这些目标的制定和完成过程中,教师要多鼓励和肯定学生。

二、沟通式情感激励方法

师生双方之间需要相互交流和沟通,来建立一种尊重、友爱、温暖的师生关系。当学生的这种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热情和兴趣上好体育课。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不仅在课堂上,在课下时间也可以和学生在一起,多谈论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增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在小组练习的时候,例如分组进行跑步比赛练习,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如不想分到一个小组的学生分到了一个小组,同学与同学之间会发生一些冲突,教师与学生之间也会产生一些小的矛盾,这些都不可避免。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应当采取“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的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择适当的沟通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对于表现较好的学生,要及时表扬。比如,在体育课的练习中主动帮助他人;在跑步过程中,某学生突然摔倒,有学生主动去帮助扶起;向同学分享自己的学习技巧,团体意识强的学生。要让学生学习这些行为,不断提高自己修养水平。

三、兴趣激发式激励方法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激励方法的运用,要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如何在体育课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需要教师提前做好充分的体育教学准备。

进行教学时,一是要做好教学引导。例如在上跳远课程时,教师要多谈谈一些体育名将。像中国的跳远名将李金哲在参加国际田联钻石联赛时,面对众多外国好手,毫不怯懦,获得了8米29的骄人成绩,这在中国男子跳远选手参加国际比赛的历史上是十分罕见的。通过这种教学铺垫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跳远的兴趣,从而为后续跳远练习和成绩的提高奠定基础。二是利用灵活的教学方式激励学生。例如体育课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比赛活动,或采用一些体育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跳高比赛、跳远比赛。比赛和游戏是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寓教于乐,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参与比赛和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充分投入到体育教学中,认真学习。

四、因材施教式激励

时代不断在发展,现代教育也在不断发展。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世界各国都重视学生个性的完善,这就需要教育不断满足学生的各种个性需求。体育的目的,是在强调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让学生爱好体育,品味体育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和享受体育锻炼。这就需要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需求。教师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对学生做统一硬性的要求。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点,使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在体育课程的练习过程中,应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自主选择体育项目的练习强度,这也是发挥他们能动性的具体措施。与此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选择的平台。通过学生的自由选择,加深了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提高运动的知觉能力,能够在运动中经历完整的身心锻炼,不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例如,在铅球练习中,让学生选择适应自己实际情况的练习数量和练习强度,这样学生在掷铅球的过程中也不容易受伤,在练习中有自己的练习节奏,有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这种因材施教,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激励方式,能够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综上所述,激励方法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是多元化的。教师需要在初中体育课程中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智慧,制定符合学生学习能力和层次的教学目标,因材施教,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才能更好地激励学生,让学生充分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养优秀人才。如何进一步探索更好的激励方法,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努力和思考。

参考文献:

[1]常璞.合作学习对体育游戏教学影响的现场试验研究[J].临沂

师范学院学报,2008(3).

[2]罗乡铃.初中体育激励教学模式的实践及探讨[J].教师,2012

管理学的激励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方法 体验 参与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5-0120-02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以下简称MIS)课程是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随着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应用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迅速扩展,因而很多高校的非信管专业也相继开设了MIS课程。MIS是一门综合了管理学、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系统科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的交叉综合性学科,不是仅面向管理,还与技术有关,且内容更新很快,其教学任务面临着很多挑战。当前的学生正处于“信息时代”,他们对信息技术并不陌生,甚至在某些领域的应用水平超过教师,他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和能力比以往要多得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上好MIS这门课程?一些传统好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今天来讲显得有点过时,因此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应该有所变革。

一、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MIS课程涉及教学内容多、范围广,教师在讲授过程感到要讲的内容太多,难以把握重点,课堂教学时间往往不够,因而教师始终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学生大都感觉其教学内容过于抽象,与实际结合得不够紧密,和自身的专业知识相距甚远,或因为前期相关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因而难以理解、接受相关的学习内容,更不清楚课程学习的最终目的。这常导致学生不能学以致用,教学未能起到应有的效果。信管类学生和非信管类学生学习目的和培养目标截然不同,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尤其重要。

(二)不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MIS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领会相关理论,真正掌握MIS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意义、MIS在不同领域管理中的应用和MIS的开发过程。但目前的课程安排实践环节很少甚至没有,需求分析及系统分析设计的上机环节只能安排学生课后自行完成,这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学生不但不能通过课程学习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而且对课程内容仍然不理解或一知半解。

(三)教学过程中的以案例为引导的课程设计不足

案例教学法是MIS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方法,很多教师也逐渐加大教学过程中案例讲解的比重。尽管有案例,但所附案例的业务背景学生不了解,生产流程不熟悉,学习过程以阅读和教师讲授为主,没有相应的课程设计环节,以至学生没有学习主动性,积极性未能调动起来。学生在没有感性认识的前提下完全被动地接受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案例内容不能身临其境,因而感到枯燥和抽象,失去学习兴趣,当面对实际问题时,又往往不知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另外,国内适合本科生教学的案例太少,而引用国外案例又由于其特定的背景知识,也不一定适合国内的教学,因此优秀案例的组织和编写也是教师的教学任务之一。

二、“体验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与探索

针对以上所概括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传统教学方法应朝着学生参与、体验的过程变革。它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行决策,建立真实的实践感受和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案例的选择很重要,好的案例可以把很多的内容串起来,并以课程设计等形式把学生放到这个案例的实践当中去,使得教学内容有连贯性。因为所教授内容学生不一定碰到过,鼓励学生提问,提有价值的问题,通过实践的体验就可以建立本领域的概念:它是什么?它能干什么?怎么实现?通过案例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开发,最终得出相关概念。

(一)体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

用案例将讲授的内容串起来,既便于学生的理解和体会,也容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案例的选择最好是学生熟悉的,与学生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学习之前应先让学生体验管理中遇到的问题。例如和学生密切相关的成绩管理信息系统、宿舍管理信息系统,让学生分析总结这些相关工作在开发、使用信息系统之前是怎样的工作流程、管理模式、工作效率等,管理中会遇到哪些问题,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得到有效解决等,学生也可以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到更多信息。案例的选择可以由教师指定,也可以由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自主选择。

(二)体验MIS能够发挥的作用

以成绩管理信息系统为例,让学生体会缺乏系统管理的传统管理模式不利于教师报送成绩、学生查阅成绩、学生学分和学分积点的计算和统计、学院及学校对学生成绩及教学效果的掌握。管理中存在教师报送成绩不及时、成绩填报遗漏和错误、成绩单遗失、毕业生成绩审核出错等问题。通过以上问题的分析讨论,使学生认识到管理信息系统是解决以上问题最好的方式,MIS在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查询、统计等方面发挥优势,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正确率和管理效率,为广大师生提供便捷。

(三)体验利用MIS如何使业务流程优化和管理效率得以提高

问题提出后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让学生针对传统成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系统设计的思路:系统的开发将涉及哪些部门、人员、工作,数据等,如何才能实现工作流程优化和信息共享,最终达到高效管理。这让学生真正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是服务于管理和决策的,信息化过程不仅仅是技术人员的事情,也不仅仅是少数管理人员的事情,而应该是涉及整个管理环节的,跟每个部门,每个业务流程,每个工作人员都息息相关的事情。教学过程中可以就现有的某个系统进行分析、体验,也可以就目前尚未开发完善的系统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例如的士电召案例,学生先通过调研、阅读了解的士电召目前存在哪些问题,讨论信息系统可否帮助解决这些问题,最终设计出合理可行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提高部门管理水平和竞争力的实践能力。

(四)参与MIS分析、设计、实施的过程

系统开发工作一般是由一个开发团队通过合作完成的,可以让学生模拟一个开发团队的工作,将5或6人分为一组,要求每一个学生扮演一个角色,承担调研、分析、设计、实现等相应的工作内容。小组长承担项目负责人的角色,负责计划制订、进度安排、过程监督和协调等工作。系统实现阶段,结合每个学生的特长采取分功能模块,各模块开发完毕后,分别进行调试,最后进行系统集成。尤其对于信管专业学生而言,由于有前期相关专业知识及系统开发基础,因而在此阶段要充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以案例作为一个项目的缩影,充分体验项目开发的整个流程,锻炼和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确保系统顺利完成设计和开发。

(五)课程设计的考核

每个阶段的学习都应该以学生为主角,教师在每个阶段应当进行引导和归纳总结,并且建立严格的考评方法,督促每个学生都必须认真完成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学生课程设计成绩可取决于三个部分:实验报告完成情况(个人及小组)、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团队人员互相评价情况。其中,实验任务完成情况应由每个小组轮流汇报、答辩,并演示系统功能,汇报结束后教师和其他小组成员都可以进行提问,根据工作完成情况和答辩情况由其他小组成员及教师共同评分。评分要细分到每位同学,因而汇报过程中应由每个同学介绍自己的工作情况,并且每位同学都要回答相应的问题。这样设计的实验管理和成绩考核体系,不仅支持和保证实验的完成,而且并非由教师独立考核,让学生也参与整个评价过程,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给予学生激励和约束,培养学生的协助意识。[2]

三、小结

MIS课程的教学过程应加大学生的体验式参与环节,学生上机实习也并非是提交实验报告的过程。教师不能只关心如何讲,而是要关心学生如何学,构建整个知识体系和学习模式。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参与机会,这就需要前期的引导和准备,确定教学要达到什么目的,通过案例要讲什么内容,要总结什么,通过实训要培养学生哪些专业素质,要让学生掌握什么,包括考核方法如何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启发学生思考,迫使其阅读材料,课前进行调研等准备工作。体验式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可以使学生真正掌握课程的内容,实现教和学的统一,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续的毕业设计做好铺垫。

[ 参 考 文 献 ]

[1] 徐超毅.信管专业“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创新[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11):185-186.

[2] 辛云冰.《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教改研究,2011(42):11-12.

[3] 甘明鑫,高学东. 管理信息系统课程的情境驱动案例教学[J].中国冶金教育,2011(4):37-39.

[4] 王瑞梅,张建林,王锁柱.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改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0(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