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范文第1篇

根据全国计算机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办公室《关于印发2016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工作安排的通知》(计考办〔2015〕2号)精神,2016年度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资格(水平)考试上半年考试定于2016年5月21、22日举行。为做好我省2016年度上半年全国计算机与软件考试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级别与资格名称、教材

高级资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

中级资格:软件设计师、网络工程师、信息系统监理师、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信息系统管理工程师、数据库系统工程师、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初级资格:程序员、网络管理员、信息处理技术员。

考试大纲和教材目录见全国软考办网站(ceiaec.org)。

谀、报考对象与条件

凡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各项法律,遵守职业道德,具有一定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人员,均可根据本人情况,报名参加相应专业类别、级别的考试。

三、报名时间及方法

㈠报名时间:2016年3月4日—4月1日。

㈡报名方法:网上报名。

1.考生点击进入人事考试网络报名系统(60.208.22.58:8080/pis/)。(建议考生使用360极速浏览器)。

2.考生以本人真实身份信息进行注册后登陆报名系统。

3.仔细阅读《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报名须知》后填报个人信息及所报科目。

4.按照操作界面提示上传本人近期照片。

5.在线缴交报考费。经系统自动审核后,通过银联网上缴费。

缴费后报名系统没有显示成功等异常情况处理:考生先确认本人银行账户是否已经被扣款,如果已经扣款,无须担心,因海南省财政厅的非税缴费平台缴费时容易出现延时比较长的情况,请考生缴费时严格按照步骤进行,耐心等待缴费确认结果,如果缴费确认出现异常,我处将在报名结束后统一进行对账,对账结果将在网站重新显示,考生可在已缴费4日后登录报名系统查看缴费状态是否已经改变。如有问题再与我处联系。联系电话:65375001,65351474。(需要开具发票的考生,打印个人报名信息表,在5月1日前持个人报名信息表和身份证,到海南省人力资源开发局(省人力资源市场)职称考试处二楼柜台,经审核后,开具发票)。

四、考场设置

我省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考场设置在海口,具体地点在准考证上通知。考生于2016年5月16日至20日登录中国计算机技术职业资格网(rkb.gov.cn/),点击进入报名入口1或入口2,下拉点击进入打印准考证。准考证打印不再另行通知。考生凭准考证、身份证件参加考试。

五、报考收费

报考收费按琼价费管〔2014〕525 号文件有关规定:高级、中级、初级资格考试报考科目按客观题65元/人·科,主观题68元/人·科标准收取。

附件: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表。

2016年上半年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安排表

(考试日期:5月21、22日)

级别

资格名称

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

高级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21日

上午 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

1:30—3:00

案例分析

3:20—5:20

论文

系统分析师

上午 9:00—11:30

综合知识

下午

1:30—3:00

案例分析

3:20—5:20

论文

中级

软件设计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监理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系统管理

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数据库系统工程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多媒体应用设计师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初级

程序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网络管理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 2:00—4:30

应用技术

信息处理技术员

上午 9:00—11:30

基础知识

下午:1:00—3:30(A卷)

4:30—7:00(B卷)

应用技术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范文第2篇

一、计算机专业概述

计算机的出现是新型科学技术的重大发明之一。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就诞生了电子数字计算机,这是我们科学技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历经70多年,计算机科学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且不断地被广大民众接受和广泛应用。就目前而言,计算机科学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教育、政务、医学等社会组织和现实生活的多种领域。可以说,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如何,应用程度如何,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步入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计算机本身除了具有存储程序、超强记忆能力、精准的逻辑判断能力的特征,还具有运算速度快、运算精度高的特点。因此,它是一种可以按照已经存储的固定程序,快速、自动地将一些数据输入、处理、输出,并能准确地存储信息的系统。

那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的是什么性质的内容呢?归纳起来,主要是研究计算机的制造和设计,并研究计算机对一些图像、文字材料等信息的获取、存储、处理,以及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相关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探究的一门学科。

计算机的系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软件,一是硬件。可见,计算机的系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软硬件综合体,硬件是软件的物质基础和系统软件的管理对象。但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软件和硬件的界线已经不是固定不变的了,以前用硬件需要完成的功能现在用软件也能完成。这是计算机科学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因此,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必须掌握它的硬件和软件功能。

二、计算机专业需要掌握的知识点

计算机专业内容比较广泛,既要包括计算机专业基础课,也要包括计算机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程就有高等数学、离散数学、数据库原理、电子技术、操作系统、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数据结构等等;专业课程就有程序设计、数据库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应用、软件工程、开发工具、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等等。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涉及的主要课程为计算机原理、计算机结构、计算机网络、数字分析、模拟电子技术、电路原理、数据结构、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技术、操作系统、概率统计、离散数学、线性代数等等。

鉴于此,学生需要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一系列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不仅需要学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还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一些基本方法;不仅培养学生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还要让学生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律法规及其前沿发展动态。

三、计算机的应用

计算机的诞生对社会和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社会从工业化向信息化发展的进程。由于计算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存储容量大、逻辑判断能力强等多种特点,所以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首先,传统应用领域。此领域主要从制造业和科学研究领域中来讲,在制造业中,计算机的应用主要有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等,它的应用可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科学研究中,计算机主要用来进行反复的科学计算,科技文献的存储与查询,系统仿真与模拟,复杂现象的跟踪与分析以及知识的发现等等。

其次,新应用领域。在该领域,计算机主要应用于银行和证业、交通运输业、办公自动化与电子政务、教育、医学以及艺术与娱乐。比如在银行和证业,电子货币、网上银行与移动支付、ATM、证市场信息化等等的出现,从根本上改变了银行和证机构相关业务的处理模式,计算机就在这样新的变革中得到广泛应用。再如,当今大数据时代已经来临,因此计算机在教育中的应用也是比较广泛的。学生学籍管理实现电子化,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网络实现远程教育,无需人人面对面地培训,甚至有的学校已经实现了计算机的教学管理系统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信息化进程,而我们看到的上海大数据教育更是印证了计算机系统应用进入课堂的高端技术的体现。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 训练机制 专业人才 设立

现如今全球性的计算机技术的都处于迅速进步阶段,然而为美国目前的计算机人才标准无法迎合进步所需,这和我国现时期的计算机科学与技能专业 人才训练形式有密切的关系。完整的训练机制对于人才的质量有着关键的作用,想要迎合社会需要,就应当实行计算机人才训练形式的改良。

一、训练规划整修的关键性

随着信息化时期的到来,社会对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要也逐渐提高,然而计算机方面的学生却发生了生源质量以及就业率低下的状况,因素是多层面的。根据专业角度来看,大部分理科专业的学生都会学习有关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这些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知识了解一些计算机的概念了解本专业的含义,这样就导致了专门学习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某种层面上出现了劣势。其中也具有许多内在的因素,重点展现在计算机专业的训练目的不够确定,服务方面和专业定向不确定、训练规划拟定不恰当、专业特点不清楚、课程传统等层面,让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对于专业失去了信心,关于学习专业具有畏惧心理。外在有害的原因是短时间内不能够更改,所以想要挽回如今的尴尬场面,关键要从处理内在因素开始。

二、对于计算机人才是信息社会所需要

(一)工程类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重点从事关于计算机软硬件产品的发展工作的是工程类型的专业人员,而且专业发展是工程特质的额,要求计算机专业人员需要应用娴熟的技能,有效性的实行进展工作。另外,需要职业涵养当做支柱,让软硬件商品的工程进展能够向良好的地方进步。

(二)教育类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重点从事计算机课程的教育工作的属于教育类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根据这样的人才来说,不但具有计算机层面的技术概念以外,还应当具备教育概念,了解计算机层面的教学手段,运用自身的专业水平以便于社会训练出较多的计算机科学与技能人才。

(三)实践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

关于实践型的计算机技术人才应当具备卓越的计算机水平,还应当对于计算机体系的工作情况做到一目了然。对于这样的人才来说他们所处的位置都是单位内部的计算机体系保护、管理或者信息设立工作,在某个层面上展现了单位信息技能的标准,所以想要成为实践行的计算机专业人才需要在技能层面上具备极高的水平。

三、设立计算机科学与专业技能人才训练机手段

(一)强化应用程度

对于学生实际应用方面的测试强度应当在课程的测试形式在增加。曾经在教育方面具有的不恰当状况,也就是有些考试成绩好的学生对于应用能力较薄弱,而测试成绩中等的学生应用能力却很强势。对于课程安排和毕业安排的应用教学方面,学生需要选取一种进展语言和发展平台,这对于学生就业和今后的工作非常关键。最近时兴的进展语言和发展平台有多样,因此学生在选取方面难以取舍。因此,我们安排了 C/C++、Java、C#等高级语言课程。因为对应各种不一样的应用,所以各种进展语言和平台都存在优点和缺点,身为代课教师需要娴熟了解多种进展语言和平台,有目的性的向学生进行引荐。应用教学程序中毕业策划是非常关键的,是承受工程培训、提升工程应用能力的关键步骤。通过对于应用程序的培训,使学生可以利用自身的知识和能力处理含有难度的现实问题。毕业策划题目要实行审核,在难度恰当的状况下,应当有相应的创意性和实践运用性,并追求具有创新理念的。将审核通过的毕业策划题目全部传输到网上,让学生和教师实行双向选取。

(二)强化课程机制的革新

将课程机制进行研究和革新,可以使计算机专业教育供应合理的引导,从而为人才培训营造良好的氛围。在强化课程革新的程序中,应当做到如下几点:第一应当注重计算机科学和技术专业的根本课程,运用线性代数、电子线路、大学物理等课程的学习来让学生培养笼统思想,运用汇编语言、数据结构、软件工程等必修课的学习来保证学生了解专业思想与手段。第二,应当从社会需要着手,依据计算机科学的进步来实行选修课程的安排。第三,应当注重人文类课程的教学,让学生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指引下来发展学习活动,保证学生可以运用所学专业来为国家建立奉献力量,防止学生步入误区。第四应当要推进学生的全面进步,促进学生了解更多相关学科的概念,获取如新闻、管理、教育类的课程,让学生变为社会所需求的综合型人才。

(三)建设多维分流的训练规模

有益于学习合理的开展教学和训练的就是多维分流的规模形式。依据高效的学生来分析,能够把他们运用横向和纵向的形式来实行分流,为学生供应各种的课程选取方针,例如软件工程、根本常识或者网络技能等这属于横向,依据学生毕业之后的规划来实行分流,如部分学生选取直接工作,而有些学生选取考研,继续学习这属于纵向。 总之,对于计算机科学和专业技能人才的训练机制的设立应当让人才的知识体系更为完善,才能够迎合社会信息技术进步的需要。身为社会和高效需要及时掌握教育目的,利用目的为起点来建设训练规模,强化课程革新以及指引学生有效运用,利用这样的手段来训练各式各样的人才,推进计算机科学和技能的进步,在综合角度上提高我国的信息技能标准。

参考文献:

[1] 王莉.民族院校计算机基础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2).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范文第4篇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中图分类号:TP3-4

自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来,高职教育得到了良好的教育资源及发展空间,到2008年,高职学生的比例达到了51%,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从2009年开始,本科院校扩大了招生比例,增加了跨省招生名额,再加上连年高考生源的减少,使得高职教育生源受到影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职学生成了高职生源的有力补充,仅去年一年,近800万的中职生有近20%的学生升入高职,这就意味着未来高职院校的生源将近一半来源于中职毕业生,因此解决中高职教育有效的衔接的问题以及迫在眉睫。

1 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问题分析

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现状是怎样的呢?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研究中心,分析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衔接存在以下问题:

1.1 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模糊与缺失问题

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是涉及专业知识较广的一门综合性专业,可以说各行各业都会应用到计算机技术,而由于中、高职教学具有高度的相似性,使得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往往容易与高等职业教育相混淆,从而造成了在人才培养目标划分不明确,概念模糊的想象。而又由于中高职教育相互独立,使得中职升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内容重复或衔接断档的问题。

1.2 专业设置的衔接问题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虽然较多,但在课程设置上却各自为政,没有统一的标准和递进式的教学模式,从专业发展的角度看,这既不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技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又增加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向高等职业院校继续深造的难度。

1.3 中高职衔接的招生制度问题

就目前的现状看,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的升学途径主要方式有“推荐式”、“直升式”、“推荐+考试”、“统考式”。这几种方式在不同层面上,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上可以说各有利弊,但总的来说过于侧重理论考试科目,如数学、语文、英语,有些地方仍然以考试为主,这使得实践技能和理论考核相脱节,不能很好的把握学生的实际能力,使得中高职衔接的教育出现了一定的阻碍。

2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探索

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中高职衔接教育有利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而就目前的状况分析,我们认为发展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衔接的关键就是要以对接产业为切入点,明确培养目标,构建一个适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中高职有效衔接的课程体系结构。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2.1 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岗位需求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从以往的分析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可以分为两大层次,其一是以操作为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如办公自动化文员、平面设计操作员、网络维护或网站服务管理员、计算机维护维修员等;其二是有较高脑力需求的高等技能型应用人才,如平面设计师、动画设计师、网站工程师、计算机软件工程师、计算机硬件工程师、网络工程师等等。

从这两个层面看,高技能型的人才建立在低级型人才的基础之上,因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应建立“中、高职一体化分阶段培养”机制。其中,中等职业教育负责培养以操作为主的中等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注重两方面人才培养的目标,一是培养符合中职岗位任职要求的合格人才,二是为职业递进式发展需求培养向高职输出的优秀人才。无论哪方面的培养目标,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应以技能培养为主;高等职业教育则负责培养以设计为主的高技能型人才。在以注重技能的基础上,增加融入更多的专业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在进一步提升职业技能的同时,能够有很完善的理论知识为未来更复杂的工作岗位需求服务。

2.2 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中高职应采用“双证书”的培养模式。这里的“双证书”主要有两个含义,其一是中职和高职分别获得毕业证书;其二是无论中高职学生,在校期间都可以通过良好技能训练或理论考核获取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这种培养机制灵活,既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求,又能构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的“立交桥”,畅通中职升高职通道。

2.3 建立计算机应用专业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人才培养目标,我们构建一个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课程体系以供参考

在这个的课程体系中,通过对职业岗位分析,将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内容相区分,又根据岗位需求,列举了应用技术专业的主要岗位任职所需课程及中高职岗位衔接的课程设置关系。通过这样的分析与架构的课程体系,使中高职的教育任务更加明确,避免的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产生课程的冲突现象,避免了学生学习内容的缺失或是重复学习的资源浪费,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和升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方向和指南。

3 改革招生考核机制

改革高职招生、考试评价制度,以适应中高职顺利衔接,建议扩大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以及高职院校自主招生规模和试点范围,推行高职衔接中职的自主招生制度和保送制度,对优秀学生实行免试升学制度,努力拓展中高职相衔接的升学渠道。招生评价制度在中职教育中起重要的引导作用,将过去偏重于文化课的考试改成重技能考核,以职业技能为导向,突出专业课考试,将中职专业中的核心课程纳入考试内容,考试的科目要与中职开设的课程相衔接。

参考文献:

[1]耿金岭.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研究[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8,7.

[2]李海宗.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

计算机技术与技术专业范文第5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硬件;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08.194

[中图分类号]TP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08-0250-01

进入信息技术时代,高职院校发展也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加强优质资源的开发与应用;并就教学资源体系建设、课程开发、教学模式创新等内容作出了规划要求;要求有效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注重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融合,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推动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全面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因此,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已经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热点课题,值得认真探究与实践。

1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的现状

1.1 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高职教育工作者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重要意义尽人皆知,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育教学理念却相对落后。许多教师对整合理论缺少深入研究,认识不到位不统一,未能真正认识计算机技术的实质,没有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课程结构、学习资源、教学方法以及教育思维的转换上面,未能形成全员参与的局面,信息化利用过于机械和虚化。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整合就是实现多媒体教学和公开课,仅停留于对学生提供感官刺激层面,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方面却仍未改变,其实质仍然是以教师为中心,无法进行人机互动和师生互动。应该说形式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无法取得实效。

1.2 教学环境参差不齐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络环境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起到决定性作用。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投入大量资金开展网络环境升级,但投资教学资源建设却较少,未能跟上教育转型步伐,与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相脱节。许多高职院校的校园网只能进行新闻和传达基本信息,无法根据学科建设发展进行教学内容调整,也没有及时更新网站以及网络课程内容,导致学生不感兴趣,网络课程利用率较低,形同虚设。而整合也大都停留于课堂教学方面,缺乏课前和课后环节整合,未能真正达到支持教学的效果。

2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的主要措施

2.1 加强信息建设,建立教学平台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整合的前提保障是进行校园网络建设时,应充分利用资金从政策层面优先满足教学需求的信息化硬件建设,实现资源与教学相结合。信息设施建设是整合的基础前提,只有具备良好的硬件环境才能实现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学校必须加强硬件投入力度,做好设备与系统的更新升级和维护管理,做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建设网络硬件环境,建设现代化校园网络及其网络资源共享环境,满足教学发展需求。同时,建立适宜的教学应用平台。应重视教育技术应用,强化部门间的相互协作,共同创造良好的教学服务环境,促进教育技术发展。同时,增强网络教学服务功能,建立教学服务平台,给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资源与环境。

2.2 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信息素养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的成败取决于全体教师与学生的整体信息技术水平。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信息能力培养,让学生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信息资源应用能力等信息化素养。并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对信息进行判断、评价和分析,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与教学目标的有机整合。

2.3 结合教学实际,创新整合模式

计算机知识更新换代迅速极快,针对高职计算机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现状,单纯依靠课堂教学显然无法满足未来就业需求。因此,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让学生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学校软硬件环境等教学实际定期进行知识更新。教师也要结合教学实际,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学实践。教师设计应注重灵活多样,实行课内外教学相结合,课内做好指导,课外做好鼓励,真正实现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全面整合。

2.4 加大投入力度,重视资源建设

计算机网络里的海量教学资源对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自学都是重要的信息来源渠道。学校应重视教学资源建设,确保学科资源建设能够高效有序运行。例如,可以通过投入资金购买现成配套教育资源库以及组织教师自建资源库等方式,给教育教学提供充足的资源环境。

3 结 语

高职院校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并非把信息技术简单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使用,而是作为促进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方法。但目前,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信息技术与计算机专业课程整合方面仍然处于低层次整合阶段,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工作者要立足实际,开拓创新,积极探索,逐步实现整合目标,推进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