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关键词:课程设计;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情境设计;

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9)02-054-03

作者:关晓燕,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国际美术学院教师;河南,郑州,450011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需求对今天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我国的英语教育也进入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时期,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英语课堂教学还存在不同程度的偏颇,其中最为突出的几点是,第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形式使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第二,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教学中仍然停留在课本+粉笔+黑板的传统的教学手段上。教师以讲解课文、词汇和语法知识为主,都使得学生的语言实际应用能力得不到应有提高。第三,应试教育用分数作为唯一尺度来要求和评价学生,教学程序化,针对学生不同性格、兴趣、爱好特点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挖掘,从而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学生都经过了10至12年的英语学习,但其英语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仍不能适应时展对英语人才的层次、水平、专业、种类的需要,不能流畅地、恰如其分地进行语言交流。用人单位普遍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不甚满意,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用人目标存在相当大的偏差。调查表明:英语专业毕业生中英语口语能力强或非常强的仅为5%;差的或极差的为3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国际会议讨论的仅为7%;能胜任或基本胜任参加对外业务谈判的仅为14%。

因此,为了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教学目标的要求。创造性的对课程教学进行设计成为课程改革的必然。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构建原则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交际工具,需要教师使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加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语言使用能力,思维能力,使其成为功能性目标交际者,能超越具体结构和功能,成为语言创造者,达到交际目的和丰富自身同时,创造或创造出内涵深刻,形式多样的语言这一目的,课堂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围绕教学目标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对学习内容进行重构;

(二)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各种形式和各种手段向学生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信息;

(三)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和氛围,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且针对性和适用性强的学习内容。

(四)改变以书本知识为本位、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填鸭式教学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利于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二、典型性工作过程与学习情境的构建

创设学习情境要求教师努力提高学识修养和技能,不仅是在字面意义上更是在哲学的高度上理解、把握知识内容和技能之间的关联,融会贯通,深刻认识知识与技能的内涵、价值与应用条件,从而为创设学习情境确定正确的出发点。为了创设有效的学习情境,教师还应当充分调研,了解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典型工作任务,经常关注、反思工作过程所需的技术要求和行为规范,特别是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观察、思考周围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并有意识地把工作中的事件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既促进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提高,又加深对工作过程的认识,这样才能建立知识、技能与学习情境经常的、有机的联系。

(一) 岗位发展变化分析

(二)岗位要求:

前台接待:掌握日常英语交流,了解不同国家的接待礼仪,良好的英语发音所应具备的能力:

报关员、报检员:具备报关员、报检员资格证书及驾驶执照,熟识进出口报关报检流程,能够独立开展工作,具有两年以上机场操作工作经验;熟悉进出口报关的各项流程和各项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海关等政府部门有良好合作关系;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外贸跟单员:熟悉外贸业务操作、生产管理、单证制作与报关等相关业务英语知识,英语六级以上。

进出口业务员:从事外贸进出口业务;要熟悉外贸进出业务流程;具备独立的业务洽谈和操作能力;能通过e-mail,电话,或面对面与国外客户进行良好的沟 通;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经理助理:较强的英文书面表达能力和英语沟通能力;能独立处理公司日常事务;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英语六级以上。

海空运操作主管:负责空运进出口货运的操作;每日掌控并汇报各票业务进度情况,并能够与客户保持紧密联系;与港口协调确保妥善完成业务操作,同时监督指导港口工作;负责确认运价,安排货物及时出运;填制各项报关、报检等业务单据、文件的缮制、整理和管理;建立详细的工作档案,保存所有相关业务文档;完成并负责出运货物的结算,耐心细致;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英文四级或以上且听、说、读、写熟练。

外贸经理:五年以上相同行业外贸工作经验;英语专业八级或具有同等水平精通英语,沟通熟练,能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能高效处理外贸函电;英语口译、笔译能力超强。

(三)结合工作岗位要求进行学习情景设计

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在学习情境设计时,应当把握好学生的学习任务(知识、技能、态度)的难度水平,要考虑到任务的相互关联性、任务难度要适当、工作过程要完整、要便于组织教学,同时还要兼顾到教学工作量适宜等方面问题。其总体原则有四条:一是每个学习情境都是完整的工作过程;二是每个学习情境应是同一范畴的事物;三是学习情境之间是平行或递进的关系;四是个别情况学习情境可采取工作步骤。

结合上述原则笔者对商务英语课程进行了如下设计:

三、结语

通过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团队协作,问题解决”的方式,形成商务英语教学新的模式,这种形式有效的解决了过去教师课堂满堂灌、学生参与度不高的情况,通过对一个个工作过程模拟,将语言的输入与输出,学习和应用有机结合起来,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帮助学生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另外,突出了听、说训练和实用业务英语应用文写作,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在涉外业务活动中运用英语交流的实际能力,从目前笔者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双向、互动”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欲,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技能比往届有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山颖.工作过程系统化学习领域课程中学习情境的设计[J].职教论坛.总第356期

[2] 韦德尔,刘润清.外语教学与学习――理论与实践(英汉对照)[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微课程;初中;英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程进行教学,促进学生的微学习,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是这是在保证教师做好微课程设计的基础上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开展课程设计,为学生创建对应的教学情境。

一、微课程的特点和优势

微课程是指使用微视频进行教学的一种方式,是展开微学习的基础。新课标对微学习提出了更高的关注,微学习就是指一次学习一点知识的过程,在采用微课程进行教学时,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有限,因此,教师一定要结合教学目标,尤其是新课标的标准,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设计微课程,在教学环节中,依据教学内容设置并开展与教学活动相关的教学资源,将其和课本上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采用微课程进行教学,可以呈现出精彩、精炼以及具体的知识和教学内容,促进了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改变传统教学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二、微课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设计

1.微课程的导入设计

要想发挥微课程的优势,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一定要做好设计工作,在微课程的选材上,应该能够反映微问题,但是反映的问题又不能太小,保证其短小精悍。对于微课程的选材,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发展出发,选择可挖掘深度的材料,才能通过微课程的学习不断_拓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构建微课程时,要对问题进行系统地规划。在初中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微课程一般是通过单元话题的背景知识呈现出来,因此教师可以展现图文并茂的知识,在课前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进入到英语的学习过程中。

例如,在“Traveling”的教学过程中,整个单元的内容都是关于旅游的,单元中的听力以及阅读文章都是关于旅游的文章。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学习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系统的了解,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程,将关于旅游景点、旅游购物以及旅游途中的美食等常识制作成一个微课程,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的形式形成出来,学生通过观看微课程,就能够基本了解这个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在微课程中,教师对课文中的阅读材料以及听力材料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可以有效促进后面的教学顺利进行。

2.微课程的情境设计

微课程的情境设计是为了增强微课程的效果设计的,因此教师在设计时,应该从学生的大脑活动出发进行设计。人体的大脑左半球对逻辑、语言和书写等执行,而右脑则对颜色、音乐和图案等执行,两个脑半球相互支持。注重微课程的情境设计,就是在重视大脑活动的听说以外还强调大脑的身临其境,让学生进入到逼真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增强学习效果。因此,在设计微课程时,教师应该注重情境设计,尤其是在英语口语交际的课堂过程中,如果直接进行交流,很多学生放不开,此时教师应该通过微课程设计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才能畅所欲言。

3.微课程的呈现设计

微课程的呈现设计就是针对微课程呈现出来的效果进行设计的过程,微课程要想充分发挥其重要的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要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微课程中的内容感兴趣,才能对英语教学感兴趣。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还应该考虑到微课程的呈现效果,不仅仅要考虑微课程容纳的知识和信息等,对于其呈现的效果也是一个重点设计问题。目前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到的内容主要包括语法、单词和阅读、写作等,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设计微课程时应该展现不同的呈现效果。对于故事性的文章,教师要找出相关的内容做好剪切,将故事中的部分信息融入到微课程中,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微课程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故事情节,营造出阅读的环境。例如,在学习“Beyond Time and Spaee”的相关内容时,这是一个关于宇航员在外星球的经历的故事,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个故事制作成为一个微电影,在教学过程中,将这个微电影呈现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对文章的内容和发展进行了解。在学习“Cartoons”的相关知识时,课文中涉及到很多学生喜爱的卡通人物,学生们非常喜爱,教师也可以制作一个关于卡通人物的微课程,在微课程中呈现出整个单元涉及到的卡通人物以及学生自己喜爱的卡通人物,激发学习兴趣。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采用微课程进行教学,可以通过短小精悍的视频、电影等形式呈现出英语知识,可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学生对英语知识的学习先有一个大致了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在微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好微课程的呈现设计、情境设计和导入设计。

参考文献:

[1]周小燕.初探“微课程”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设计策略[J].校园英语旬刊,2016,24(19):198-198.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识教育 大学英语 课程设计

一、语言课程的设计规划和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关系

某一门课程的设计必然反映出其背后的教育理念。Dubin & Olshtain认为,一个外语课程是由语言观、语言学习观和教育观构成。外语教育的目标通常包括语言水平、知识、情操与价值观的培养。大学英语是中国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作为语言类基础课程的设计,也应该体现相类似的观点。中国教育部2007年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要求》)在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的描述中也有明确的说明。单从语言观和语言学习观二者来看,《要求》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中的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的特定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的认知和相应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为一体的教学体系。从教育观角度来看,《要求》认为,大学英语应该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其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同时提升其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其综合文化素养,以此适应种国外部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对大学英语课程的具体设计,《要求》作了相应的理论指导,规定高等院校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来规划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系统。教学模式是必修课和选修课两者的结合,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是确保不同水平的学生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练习和提高,因此,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时也应充分考虑其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和国际文化知识的提高。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这体现了当代高等教育和外语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方向。概括起来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内容涵盖四个方面:英语语言知识、英语综合应用技能、英语学习策略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2]。就这四个方面的教育来说,语言教师应该首先明白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是语言教学的终极目标,语言教学本质上来说就是文化教学。所以,相关的课程设计必须以文化教育为依托。依据McLare[3]的观点,文化是“一种社会群体生活的特定方式,是理解他们的环境和生活状况的方式”。不同的文化涉及不同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意识,人类社会的文化无处不在,渗透在人类的一切活动中。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其表现形式。作为当今中国大专院校的必修课,大学英语无疑成为认识了解西方文化、实现跨文化教育的平台。从课程设计的方面,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

二、通识教育和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杜威(John Dewey)认为,哲学是全部教育的总的理论基础。Wiles & Bondi[4]也强调,课程设计中应该重视教育哲学所起的作用,哲学对课程设计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建议教育的目的;明辨学校教育客体和学习行为;界定学校工作人员的作用;指导课堂学习策略及方法的选择。作为课程的设计者只有多一点思考,才能多一点责任。现今社会,对大学生进行通识教育已是迫在眉睫。1.通识教育与其他形式教育。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自1829年美国博德学院(Bowdoin College)帕卡德(A.S.Packard)教授第一次将其与大学教育联系起来后,已经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虽然时至今日仍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性的说明,但是,对通识教育的基本描述有较为一致的看法: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是大学生都应该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之一。从本质上来说,通识教育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其教学目标和宗旨是教学生做合格的人。通识教育的教学内容必须因学生而异,因时因地进行调整,不同区域的大学以及不同层次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应各具特色。通识教育与其他形式的教育有所不同。

根据笔者对所授课班级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学生普遍认为所学教材内容实用性较差。由此,随着社会对人才需要的变化,学生也在改变其学习目的和需求。大学前两年的纯语言技能的学习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虽然各专业学生大三时开设专业英语课,这只是面向本专业学生,面向全校学生的专业英语课并不多,学生获取得的依旧是单一的英语学习。

教育的理想有两个目的性:一是把学生带往何方?一是应对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当前国内大学英语教育现状让人忧虑,基本上都存在着三大相似的缺陷:一是并没有结合教育部《要求》,从而设计出具有自身特点的教学大纲。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多数教师,外语教学理论较为薄弱,科研意识和能力普遍不强。而且课时任务太重,这让许多教师疲完成教学任务。目前,中国各地各级高校面对的是几近相同的教学大纲。二是教材使用方法单一。当前国内各个高校都在使用大体相同的大学英语教材,教学方法相似。三是应试倾向太过明显,评估方式和内容缺乏基本的科学性。

三、基于通识教育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程设计的思路Kathleen Graves认为,设计一门语言课程应有多个要点需要考虑

第一、设立大学英语选修课的必要性。大学英语教学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了大量外语人才,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就。但是,随着全球化的文化经济发展,人们对英语运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些年来 ,各类高等学校所开设的传统的大学英语必修课等技能类课程,使学生们过于关注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这就使大学英语的教学仍旧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会“哑巴”英语,而且知识面狭窄; 大多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英语综合能力也感到不满意。为此, 在2004年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要求》规定 ,“课程设置要充分体现个性化,考虑不同的起点的学生,既要照顾起点较低的学生,又要给基础好的学生有发展空间 ;既要保证在整个大学期间的英语语言水平稳步提高,又要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 ,以满足他们各自不同的专业发展要求”。基于上述精神要求,各高等学校为了保证大学英语学习四年不断层,纷纷增加了选修课的比重。很多高校都明确规定,要求学生在4年学习期间,必须修完规定学分的选修课。如西安工业大学根据自身资源条件与学生生源情况 ,在完成大学英语必修课教学的基础上,大学外语教学部充分利用校园网多媒体技术,开发、设置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选修课教学体系,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的良好条件和环境。几年来,该校在全校范围内为非英语专业学生开出了大学英语写作、商务英语阅读、英美社会与文化等23门应用性强、深受学生欢迎的大学英语选修课网络课程 ,收到很好的社会口碑。

第二、大学英语选修课的设置思路。四川大学副校长石坚教授在外研社举办的大学英语教学研讨会上提出,高等院校应当根据自身情况,按照《课程要求》和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的规划出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文化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技能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确保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英语应用方面得到充分的学习和提高。优化课程结构体系,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要使基础课少而精,专业课广而约,选修课多样化。加强能力课程,强调理论知识课和实践训练课的门类和比例,压缩理论知识课,适当增加科学史、方法论等选修课程,增加实践能力课和创新能力课(石坚,2007)。

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在保证巩固学生基础语言知识,强化听、说、读、写基本语言技能的基础上,根据高等学校的专业特点以及学生的自身需要开设相应的英语选修课。笔者根据问卷调查发现,学生对语言应用类选修课如商务英语阅读写作、语言技能类选修课如高级视听说/写作、语言文化类选修课如英美文学选读等较感兴趣。因此,大学英语课程的设计时也应充分考虑对学生的文化素质培训和国际文化知识的拓展。

面对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幻万千的时代,大学英语教学要不断地调整目标,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地自我提高来迎接挑战。

西安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重点研究项目资助文章,项目编号:11JGZ07

参考文献:

[1]Dubin, F. & Olshtain,E. Course Design[M].Cambridge: CambridgeUniversity Press. 1986.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Du Qinjuan

(浙江师范大学,金华 321004;绍兴职业技术学院,绍兴 312000)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Jinhua 321004,China;Shaoxing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Shaoxing 312000,China)

摘要: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今职业教育最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它强调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已成为高职院校的广泛共识。本文基于社会调研工作的分析,探析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设计。

Abstract: The term "Work Process Knoeledge" refers to a dimention of occupational competence, which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whose importance has been increasingly recognized in recent years. The paper begins with explaining the concept of work process, gives examples of curriculum design based on work process for Business English with the results of social research.

关键词: 工作过程导向 商务英语 课程设计

Key words: work process;Business English;curriculum design

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07-02

0引言

据中国高职高专网数据显示,我国高等教育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数量从1998年的386所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1207所,到2010年,具有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高职(专科)院校共1239所(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2010)。在这1200多所高职院校中,近500所开办商务英语专业。近20多年里,不仅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开设商务英语专业,而且中职学校也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其中以培养实际应用能力人才为教学目标的高职高专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普遍把《商务英语》作为学生三年学业中的必修课和核心课。

然而,根据目前高职外语课堂教学与企业实际业务脱节,以及现有外语类课程缺乏岗位适应性的弊端,与企业、行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与设计已成为广泛共识。有别于工作任务具体明晰、工作流程完整的高职工科类课程,对《商务英语》等这类比较抽象和宽泛的语言类课程,如何使课程设计真正切合实际工作过程,目前尚未形成较清晰的认识。

本文基于社会调研,通过课堂教学实例,探讨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的课堂构建。

1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设计的背景与现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德国著名的职业教育学者Rauner教授和他的团队――德国不来梅大学技术与教育研究所的研究者们,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岗位相脱离的弊端,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是当今职业教育最先进的课程开发方法之一,它强调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课程方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及实施都是工作过程。所谓工作过程是“在企业里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Felix Rauner 2007)学生所具有的能力应用于未来的职业中,在未来的工作过程中发挥作用。因此,课程知识的总量并不变化,只是按工作过程对知识进行序化,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然后依据此建立课程内容。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已经有了一些基于工作过程开发课程的成功案例,特别是个别高职院校的工科专业(王素芹2009;薛文、宁敏2009)。但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虽然一些院校开始探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崔蓉蓉2010;崔愿玲等2009;廖素清2009;杨燕2009),但目前尚无成功案例可以借鉴,高职院校对基于工作过程的语言类课程的开发研究与实践尚处于起始阶段。

2专业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确定

我院商务英语专业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向03年以来的我校历届毕业生发放调研问卷近500份。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针对《商务英语》课程的上课模式、课程设置、历届毕业生自我英语能力的认识和评价及相关建议的研究,发现课程在教学组织和教学模式选择上存在不少盲区和误区。半数以上的学生反馈在工作中缺乏熟练运用英语的能力以及在商务环境下进行交流和开展商务活动的能力。学生普遍建议《商务英语》课堂结合日后工作岗位的实际场景开展实践教学,以真正体现商务英语的特征和实际应用性。通过调研发现,近3/4的我专业毕业生目前从事商贸类职业,这些岗位中,外事接待、展会推介、带客户参观工厂、商务谈判/协商产品规格、修改/缮制合同条款等是典型的工作岗位需求。以参加展会为例,我们对从业人员的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如下:

归纳这些能力,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岗位不仅仅让从业人员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技能,还需商务知识,产品知识,同时还有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等体现工作者整体素质的技能。通过社会调研,我们认为在《商务英语》的课程设计理念和教学模式上需改变认识,试行以企业/行业的实际经营业务为教学导向,从应用的技能上强化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能力,达到《商务英语》课程“学以致用,教为成材”的目标,相信能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能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合格人才。

3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实例

众所周知,任何一门专业课程的开立都必须有它的应用人才市场,否则这个课程就是没有生命力和发展前途的(Dubin F.and Olshtain E.2002)。《商务英语》本身就是一门面向市场需求的应用型课程,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今后从事国际商务的学生服务,因此课程的设计就是为了培训学生具有将来能在企业的核心岗位承担相应职责,符合岗位工作需求。如在上文所分析的职业能力的培养中,我们可是试将学生分成参展商、采购商两组,并给每组学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如销售经理与销售员,外商与翻译员等职位,让学生完成一次模拟的参展过程,体验真实的商务活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是实施的主体,他们事先就自己希望了解什么信息,打算问哪些问题,如何表述,根据对方的反应等进行初步准备,他们相对独立地完成任务,进行角色扮演,并与教师一起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

基于此,以在《商务英语》课堂“参加展会”的教学为例,参考杨燕的课程设计(《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教学实践》,杨燕2002),我们设计出了以下课程安排并运用于教学:

教学活动:At Fair展会

工作阶段:①Before the Show展前。②During the Show展中。③After the Show展毕。

典型工作任务:

任务1:依据参展安排,做好:寻找商展信息、查询参展费用、安排展品的运送、安排旅程、展前准备等工作。

任务2:与客户交谈、收集国外市场资讯、进行展厅接待、介绍并演示公司产品和客户进行价格商谈、完成和新客户的结识工作。

任务3:展会结束后,学会向相关人员致谢、办理结束手续、进行展后联络并分析参展成效。

教学课时:共6课时

教学目标:①了解适合公司产品、有影响力的国内展会;②学会展会规划:选择合适的交通方式、参展预算、安排住宿、宣传设计、展台布置、样品等必备用品携带等;③能够以部门为单位协调工作,合理配备参展人员;④能流利运用中英文进行口头交流,如产品展示、介绍本公司相关业务流程及产品特点。

教学任务:①撰写基于实际工作的参展计划并完成产品报价单;②协调人员,分配各阶段工作任务;③模拟展会场景,展品展示、外商接待、展后分析。

学生基础:《商务英语》课程为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专业核心课程,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综合英语》、《商务英语口语》等课程的学习,已经基本具备用英语写作的能力,具备国际商务工作基本沟通技能,如人际介绍、日常接待、接打电话、工作描述等,熟悉基本的PPT制作技巧。教师在教学中已逐步贯彻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任务分析。

教学过程:第一阶段(2课时):教师给出具体任务(教学背景和教学任务介绍,工作主要内容分析等)。此阶段教师首先使学生了解本次课程教学内容,介绍国内外相关展会,特别以地区特点为例,介绍“中国(柯桥)国际纺织品博览会”的相关信息,并介绍展会注意事项及展会英语。之后以实际参展视频播放等让学生了解相关信息。第二阶段(2课时):学生自行搭配分组―教师参与讨论―学生查找资料并进一步讨论―教师指导―学生按照职能需要分配个人任务并完成准备工作。此阶段学生组队后确定拟推介的产品,搜寻国内外相关展会信息(以国内展会为主),设计规划参展事宜。第三阶段(2课时):反复修改后定稿―学生以组为单位模拟工作场景―教师/其他学生评议。此阶段学生介绍展会安排并实地演示参展过程,包括公司简介和产品介绍的视频演示(PPT或电子书等)、接待外商、提供实地口译、接盘还盘及展会后的反馈交流(包括后续跟进设想)等。

4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效果

本次教学实践安排从职业工作中开发典型工作任务,以工作任务为核心,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教学实践打破了以往相对沉默的课堂。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作为整个活动的设计者,有效地调节课堂学习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接受这样的教学模式。以这次教学为例,学生主动吸收所需知识,在实际的任务中综合运用所学,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很多专业以外的能力,例如,团队协作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协调解决问题能力、资料搜集整理能力等。很多学生在搜集资料中关注国内外相关行业展会的信息,留意展会的时间、地点,关注相关报导,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本地区企业现状,为适合参展的地方企业拟订参展计划,这是很好的开始。

5结语

《商务英语》是一门集语言与专业知识于一体的课程,非常重视实际的应用。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可以概括性地了解他所学的职业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以及自己将来所从事的工作在整个任务中所起的作用。这种互动式的师生关系激发了学生的创新力和主动性,有效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进一步结合工作过程,创设工作场景,如订货、讨论会、辩论赛、模拟谈判和市场分析报告等,让学生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分组,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如参展商―采购商、翻译―外商、出口商―货代公司、项目经理―员工等,将语言训练和商务交际能力的培养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实践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提高。相信以此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来实施《商务英语》教学,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激发学生自我探索的精神,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参考文献:

[1]Felix Rauner.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Dubin F.and Olshtain E. Course Design.Cambrid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6.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3]Jones,L,Aiexander R.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 Student’Book[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4.经济科学与出版社,2002.

[4]崔蓉蓉.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建设[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

[5]崔愿玲,叶少敏,李燕.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探究与实践[J].英语教学,2009(12)148-149

[6]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J].职教论坛,2004.

[7]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

[8]毛忠霞,高职商务英语课程设置需求分析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7).

[9]廖素清.基于工作过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8):87-88.

[10]王素芹.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设计方法浅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

[11]薛文,宁敏.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观的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策略探析[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139-140.

英语教学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 独立学院 英语听力教学 课程设计 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英语听力的重要地位

据统计,在人们日常交际活动中,听占言语交集总和的45%,说占30%,读占16%,写占9%。听处于首位,足以证明其重要地位。听与说密切相连,听说活动的总和占言语活动总量的75%。英国教育学家弗里斯说:“学生学会英语的前提首先是会听。”全国英语专业四级(TEM4)和八级(TEM8)中听力部分的分值分别是30分和20分。由此可见,听力教学愈来愈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但是,听力理解部分又是大多数学生最薄弱、历次考试中失分较多的一部分。作为普通高校以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的学生入学总分相对较低,英语听力水平普遍薄弱,怎样使他们尽快融入正常且有效的听力学习中来,是我们教大一听力教师的首要任务,所以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大一年级学生英语听力教学课程设计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

2 现阶段听力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对于英语听力课的教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但有的教师认为,在大一初级阶段先不让学生阅读文字材料,直接播放录音,叫学生们听着录音一遍遍地“听”出是什么意思,谓之为“Prediction”。所以有的老师和学生有了这样的共识:多“听”就能锻炼出来。对于这样的共识,我们大多数老师也是接受的。但是,笔者认为应该有个前提,就是要学生们脑子里先有足够的储备,再强调量的积累,否则所谓的“练”的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也对英语专业学生的入学提出了要求:听懂教师的课堂用语以及对课文内容所作的解释;听懂他人以较慢的语速谈论日常生活;听懂基本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低于高三所学课文的语段,理解正确率达到70%;对大一年级学生二级要求为:听懂英语国家人士所作的难度不超过所学语言知识的讲座,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内容,并能辨别说话人的态度和语气。听懂VOA慢速新闻广播和文化节目,抓住主要内容。能在15分钟内听写根据已学知识编写而成或选用的录音材料(词数150个左右,念四遍,语速为每分钟100个单词),错误率不超过10%。可见,《大纲》对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听力要求还处于一个较为初级的阶段,也就是教育部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兼英语组副组长邹申所提出的第一和第二阶段。

对于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对象,用之前提到的方法展开教学,显然不太适合。任何东西只要事先没有进入大脑,哪怕是母语,都不可能会听懂。这就好比在教学中,不让学生先读文字材料,直接听音像材料,就等于是不让它们在大脑里形成对应物,没有语言的音和形的输入。

教师不许学生先阅读材料,要他们在无任何印象的前提下就要练得听懂,而且认为这是练习听力行之有效之法。有的老师误以为练听力就是毫无准备,拿来反复硬听就有所突破。可是仔细客观地想想,尽管有的老师已有相当的阅读和听力积累,在拿到一份音像资料听头一两遍时有时也还是一头雾水。可见,听力训练应该在学生——特别是大一阶段的新生读过相当多的材料,包括要听完较为广泛的内容后再边“听”边“练”反应的一个过程。

3 大一听力教学中课程设计的解决策略

听说读写译被称为英语教学的五会或者五能,听又被列为五能之首,可见听力的重要性。因此听力课也就理所当然的成为了英语教学打头阵的课程,其重要性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听力课应该是训练型课程,所以笔者认为,我们老师上课就应集中在制定训练计划和设计训练步骤方面。

备课:教师首先要准确把握学生对英语要素的掌握情况,如词汇量和基础语法,对该语言表达习惯的适应状况。这些都是制定课程设计中训练计划的参考和依据。听力课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根据教材,既有文字又有音像,这样的课备起来比较省力,但把他们可能还没掌握的东西事先提出来,上课的时候给予交代。另一种是课外补充材料。教师往往会在课外选择一些补充材料在课堂上拿给学生听,作为教材的有效补充,教师在设计这一部分的课程时要先听明白内容,还要把学生可能没掌握的不熟悉的词和词组摘录出来,准备在听录音之前先交代给学生,以便训练过程更为流畅、有效。此外,这还要求教师就录音内容设计提问方案,以考查训练成果。

上课:首先把学生可能没掌握的词或词组交代清楚,有文字内容的不妨先串讲一遍文章。不要担心学生了解了文章内容就会失去听的意义。听力课的意义在与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反应能力和接收应对能力。所以训练量要大,一遍遍地听,每一遍就文章重点提问,每个细节都要问到。也可以要求学生复述所听到的内容,用英语或母语都可以,都能考查出他们是否听懂。

课后小结:课后小结与教学反思是教师教学完一节或一个单元内容后的教学情况的反思、研究和总结。笔者认为,就听力课而言,要善于总结,把在听力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和课程教学实例记录下来;同样的,每节课都会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也记录在案,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引以为戒,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4 结束语

大一学生英语听力水平的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付出辛勤的汗水和艰苦的努力,更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甚至是课外悉心和有效地引导。帮助学生消除听力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引导学生掌握提高听力水平的有效方法和技巧,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听力课程设计环节,以使他们的听力水平能够不断提高,适应高年级听力教学及考级要求,从而达到英语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邹申.英语语言测试——理论与操作[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