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艺术设计学主修课程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育改革;问题;解决策略
引 言
高等院校作为主要人才培养基地,承担着为国家输送应用型人才的重担。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持续向前发展。经济的发展大大促进了艺术设计教育领域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高等院校的艺术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符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面对新的经济形势,高等院校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如今的艺术设计教育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因此,实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刻不容缓。正因为此,笔者主要分析目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状况,提出教育改革策略,以提高我国整体艺术设计教育水平。
一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虽然在开展这类教育中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不断的反思,才能有所改善。目前我国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艺术设计课程体系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经过调查研究分析,很多高校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和更新性,很多只是单纯的沿用程式化体系,根本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首先,课程设置停留在传统层面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步伐。第二,艺术相关课程的设置衔接性不强。很多高校只是开设艺术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但在教学中,两者一般处于独立教学状态,缺乏衔接性。教师只是单纯的讲授知识,并没有渗透课程与课程之间的相关性。最后,艺术设计课程缺乏更新性。社会这个大环境每天都处于变化之中,但是很多高校并未抓住这一点,只是沿用以前的教材进行教学,并未考虑现代科技与课程相结合,导致学生获取的知识比较陈旧,应用性不强,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1.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落后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很多教师缺乏一定的专业实践经验,侧重理论教学,且教授的内容不符合现展实际状况。这与我国设计教育起步较晚相关联。此外,很多高校缺乏艺术设计骨干教师,很多教师也不懂得充分利用多媒体这一资源进行教学,只是沿用传统的封闭式课堂教学方式,课堂比较沉闷,学生很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使整个艺术设计教育处于滞后状态。因此,必须加强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
2. 忽视对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其中包括艺术设计领域。一些教师虽然采用多媒体进行艺术设计教学,但是很多只是呈现别人的作品,忽视对学生创新力的培养和实践操作,导致很多学生过分依赖电脑,认为电脑是设计的主要来源。此外,很多教师侧重课堂讲授,多数灌输纯理论知识,并未注重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
二 如何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
针对上述中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将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和高校实际状况提出改革策略,希望能切实提高艺术设计教育水平。
(一)优化课程体系
优化课程体系是艺术设计改革的重要环节。高校在设置课程时,必须把设计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紧密联系,要求教师注重课程之间的衔接性。此外,高校应该依据本校艺术设计专业特色,结合社会最新发展状况,把相关信息引用到教学中来,做到与时俱进,并增强课程内容与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将来能学以致用。最后,恰当处理主修课程和相关专业知识课程的关系,培养综合性人才,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只有不断依据本校艺术设计办学特色和学生特点进行优化课程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学到有价值的知识,为国家输送艺术设计应用型人才。
(二)加强艺术设计师资队伍建设
艺术设计教育改革关键在于教师。只有教师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学质量才会有所保证。针对我国艺术设计师资缺乏的现象,高校必须加强本校艺术设计教师的培训,可以通过定期举行培训,强化教师理论知识和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引导教师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以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此外,还可以展开电脑技术培训,引导一些缺乏电脑技术的教师利用多媒体进行艺术教学,尽快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使教学变得更加直观。最后,高校还应该注重培养骨干教师,选出学科带头人,引领艺术设计师资队伍不断前进,并储备相关艺术人才,以促进整体师资队伍的提高。
(三)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只有经过不断实践,才会有所提高。此外,艺术设计讲究创新,其本质特点也要求设计者必须具备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到课外实践基地捕捉灵感,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和尝试,给学生思维空间,最大限度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进行艺术创作。此外,高校还应该加强与艺术设计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努力给学生提供实训基地,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反复实践,学生才会深刻明白艺术设计专业与目前与设计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状态和趋势,以便学生调整自我提升目标和方向。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校在进行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时,必须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并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此外,艺术设计教育改革涉及的问题比较多,高校还需要找出侧重点,明确改革方向,以加快教育改革进程。最后,高校还必须应对不断变化的外界环境,及时调整改革策略,努力寻找出一条符合高校自身发展实际的艺术设计改革教育道路,培养优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教师教育教学过程
近年来,高师美术教育在“艺考热”、扩招热及火爆的艺术品市场推动下,其办学模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多数高师院校打破了单一培养教师的传统,面向市场设置应用型艺术设计专业,形成一种办学模式多元化的强劲态势。同时,在基础教育新课改和以数字化为特征的信息技术推动下,教师教育专业化、教学过程数字化两种趋势也十分明显给高师美术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一、培养目标趋于多元化
(一)设计艺术成为高师美术教育新的生长点
传统上,我国美术教育大体延续着美术学院工艺美院和高师美术教育三大类型并存的格局。其中,美术学院设置国、油、版、雕、史论等传统专业,培养专业美术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工艺美院以实用设计门类划分专业,培养应用型专业设计人才;高师美术教育大体沿袭了美术学院的专业设置,以培养各级各类教师和教学研究人员为专业培养目标。但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这种格局开始发生变化。社会对纯艺术类人才需求量不断缩小,中小学美术教师在大中城市也渐趋饱和,而设计类实用型人才需求量逐年递增。至90年代,设计类专业成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热点。全国各大美术院校都争相开办设计类专业,而高师美术院校也不甘落后,相继增设了“平面设计”和“环境艺术设计”等专业。以教育部属六所师范大学为例,华东师范大学设有综合绘画、美术教育和环境艺术设计三大学科,并按“综合绘画和美术教育”、“环境艺术设计”两个方向招生;东北师范大学设有美术教育、油画、水彩画、中国画、雕塑、环境艺术与服装艺术设计、装潢艺术与电脑美术设计等7个系,其中只有美术教育系为师范类专业;陕西师范大学设油画、国画、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四个系,并按照美术教育、绘画、装潢设计三个专业培养人才;北京师范大学下设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专业,专门培养从事美术、书法、艺术设计教学、创作、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人才;西南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绘画及雕塑四个本科专业,只有美术学为师范类专业;华中师范大学设有美术学、艺术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其中艺术设计为非师范类专业;华南师范大学现有美术学、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等三个本科专业,设有美术教育、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设计、新媒体艺术等系,多数为近年来新兴的非师范类应用型专业。
高师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多元化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是席卷全国的大学综合化总趋势的一部分。从高师美术教育的角度看,这种综合化趋势是从两个层面展开的:一是美术教育的综合化。在以往,美术学专业有师范类与非师范类之分在2005年教育部印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师范类”被“教师教育”所代替。这不仅仅是名称的变化,而是为培养主体多元化开辟了道路。当前,不少艺术学院都开设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其在师资、科研、教学基础等方面的优势立刻显现出来,并对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劲的挑战。二是教师教育综合化。近年来,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已经成为一种国际趋势。1991年,在欧洲教师联合会上,由欧共体12个成员国60位专家共同提出了“教师教育大学化”的口号,认为“大学应该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扮演重要角色”。在我国,1999年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工作,在有条件的综合高等学校中试办教育学院。2003年11月,全国一百多所非师范类院校召开会议,共同《非师范院校积极参与教师教育的行动宣言》,明确指出:“中国教师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从数量满足向质量提高转变的历史新时期。实现这种转变,鼓励师范院校综合化和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实践证明,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能够充分发挥其办学经费充足、硬件设施先进、学校认同感较好等优势,他们的毕业生后劲足、适应性强,更加受到中小学校和同行的好评,这也成为高师院校实现培养目标多元化的原因之一。
(二)培养目标多元化推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的多元化根源于人才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科专业的综合化。但在现有的高师本科教学模式下,学科专业化和教师专业化二者间存在着不可协调的矛盾,因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也是大势所趋。主要途径有:一是形成“大美术”的理念。今天,美术在人们的观念中除了传统的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外,还有建筑设计、工业造型、服装设计、家具设计、环境设计、广告设计、染织设计、装潢艺术、多媒体网页设计等等,在这些专业中还可以分出多个分支,它们都是美术的范畴。二是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当前,多数高等师范院校都撤系建院,并实行按院招生制度。学生入学后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基础教学,在充分了解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及就业形势之后,再由学生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三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不少高师院校,已经开始试行弹性学制和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1)“2+2”的小学师资、“3+1”的中学师资培养模式。小学师资前两年学习基础公共课和主修专业,后两年进行辅修专业和教育理论的学习与教学实践;中学师资前三年进行基础公共课、主修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学习,最后一年学习教育理论并进行教学实践。(2)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模式。许多高校都允许学有余力、并对教师工作感兴趣的学生选择辅修教育类课程,修读双专业并获得双学位,为其以后取得教师资格证打基础。(3)“4+X”的教师教育模式。其中,实行“4+0”模式者,学生毕业即就业;实行“4+2”模式者,学生本科毕业后再读两年硕士学位,培养目标是重点中学的骨干美术教师;实行“4+3”教师教育模式者,采取本硕连读的办法获取硕士学位,学生毕业后可以到美术类高校担任专业课教师。
二、教师教育趋于专业化
(一)“教师专业化”已经从理论走向现实
我国传统的美术教育注重技能训练,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其职业意识更倾向于是一个画家而非美术教师。这种状况随着教师地位的提高,尤其是随着“教师专业化”理论的提出而有所改变。教师专业化理论最早是由社会学家卡尔·桑德斯(CarrSaunders,A.M.)于1933年提出来的。1986年,卡耐基公司和霍姆斯小组相继发表的《国家为21世纪准备教师》两份报告,指出公共教育质量只有当学校教育发展为一门成熟的“专业”时才能得到改善。在我国,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明确提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2000年,《职业分类大典》也将教师归人“专业技术人员”。从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全面开展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这些都从法律和制度层面奠定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教师专业化是针对其知识结构不合理、专业性不突出,以至于产生较大的职业可替代性提出来的,意在提高教师社会地位、职业地位和专业地位。尽管与“画家”的名头相比,美术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仍比较低。但随着教师专业化程度的逐步加深,美术教育必将成为一种不可替代的职业而获得普遍的尊重。
(二)促进专业发展是高师美术教育的义务
在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本质上看仍属于职业教育,其课体系基本上是参照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设置的,教师专业化程度很低。为此,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从三个层面来提高未来教师的专业化程度。一是加强专业课教学。教育部于2005年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明确指出,美术学(教师教育)专业培养的是“具备初步美术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和社会美术教育工作者”。根据这一目标,《课程方案》从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人文素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以及身心素质等方面提出了五条规格要求并从课程体系中辟出一个专门领域——“美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其中“中小学美术教学论”与“美术教育实习”为必修课,“中国美术教育史”、“教学多媒体设计与制作”、“外国美术教育史”、“教育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为选修课,其目的就在于体现课程的师范性。二是增强人文内涵。多年来,我国的高师美术专业一直以培养画家、雕塑家和设计师为取向,注重专业技能课训练,忽视美术史论课学习,这种知识结构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具有人文性质。”《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也指出:“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具有人文学科的特征。”这在美术课程观上是一个重大突破。在新课程方案中,美术欣赏课被放在突出位置。它不仅需要教师对美术实践有亲身体会,更需要教师具备全面的文化素养,因而需要在美学、美术理论、艺术概论、中外美术史乃至文学、历史、哲学等人文学科有较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和掌握,还应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有一定的修养,成为一个具有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人。三是要注重实践能力的提高。一般说来,教师的知识可分成两类,即“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其中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在教师的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师美术《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性课程达20—22周之多,其中包括社会实践(军训、社会调查、就业指导、劳动等)、毕业创作、毕业论文答辩、艺术实践、艺术考察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学生的专业发展。
三、教学过程趋于数字化
(一)数字化改变了人们关于美术的感知方式
一般认为,美术是一种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纸、布、木板、粘土、大理石、塑料等,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艺术形象。但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人们关于美术作品的感知方式越来越技术化了。上世纪90年代后,数字化的印刷、摄影技术高度成熟,大幅广告、精美照片、时尚杂志、网络世界、数码影像等,凡是能够吸引眼球的功能都被商家广为采用,以致导致人们普遍的审美疲劳。而关于美术创作的经典手法,也被数字化时代颠覆了。以前,从设计到完成一幅作品需要花费很长时间,而且对手绘技术要求很高。现在,人们用电脑进行美术创作,摆脱了铅笔纸张、直尺圆规、颜料调色盒等绘画工具限制。即使是一个没有受过专业美术训练的人,只要使用Photshop等普通绘图软件,也可以制作出令人满意的图片来。不仅如此,数字时代还促生了以美术学为基础的创意产业,尤其是广播、电视、动漫、环境、设计、广告等新兴产业的迅速成长,对高校美术教育形成了强大的拉动。为适应这一需求,许多高师类院校都开设了基于信息技术的艺术设计专业。比较典型的有;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三维动画创意及制作等方面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图形图像制作专业,主要培养能在电影、电视、广告、新传媒等媒体的制作岗位上从事后期合成、电脑剪辑、特效制作以及影视作品技术处理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游戏动画设计专业,主要培养能够在游戏制作领域胜任原型设计、模型制作、纹理制作、动画调试等岗位的工作,并进行创作和理论研究的技能型人才,等等。这些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与传统美术人才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他们所从事的美术活动很难以传统的美术概念来界定与归类,但往往又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因而也引领高师美术教育不断调整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艺术 创新 实践性
新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实践中,重点应放在培养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知识培养上应注重知识的综合化、系统化,使人才具有较宽的专业知识结构和较深的专业研究能力,成为社会所需的复合人才;在能力培养上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人才具有较强的
综合创新能力。
一、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
淡化专业界限,实行专业交叉与整合我们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一方面对原有专业进行梳理,拓宽专业口径,精炼专业内容,整合优化现有专业,增强专业的适应性。另一方面,积极发现市场热点,实行专业间的交叉,积极创建新专业。例如公共艺术设计就是融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雕塑、壁画、标识设计为一体的新专业领域,发展前景较好。
二、建立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
复合型的人才知识结构是新世纪的需求,在制定教学计划中应充分体现这个需求。教学计划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构建人才知识结构的平台,在教学计划的设计中应该强调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按照拓宽基础、整合课程、加强系统性、注重专业融合的原则设计教学计划,使教学计划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首先要形成较宽的课程平台。艺术课程、人文课程、工科课程各占一定比例,使学生能够在较宽的课程面上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是专业课程设置应强调系统性、互通性,强调专业之间的融合渗透,便于学生在全面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掌握相邻专业知识。第三是加大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
三、鼓励学生选修第二学位,实行复合型人才培养,增强综合竞争力
我们利用学校的二学位机制,鼓励学生在校期间,除了主修一个学位外,还可以利用小学期,根据自身的学习兴趣学习另一个学位的课程,取得第二学位,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将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
四、建立系统的课程链条,增强课程的系统性
学校应加强主干课程建设,可以设立以主干课程为主的课程环节,每个课程环节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完整的课程链条,完成知识的系统培养。在课程环节的组成上以一门主干课程为中心,若干基础课程、理论课程、技能课程、实践课程为辅助,形成以一个主干知识点作统帅,其它知识点作支撑的课程模式。
五、加强实践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设计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使学生真正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919年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的建立,奠定了现代设计教育的基础,它所建立的实习工厂、实验教学基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与市场紧密结合,包豪斯的现代设计教育思想值得研究。这些教育思想在今日仍然适用。我院重视实验教学,在校内建立多个实验室,以计算机实践和各种专业技能实践为主,采用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并行设置的方式,使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成为教学的两条线,力求互相交融,相互印证,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设计实践中去;扛校外利用小学期集中安排实践教学,以专业考察、见习、实习一条龙的市场实践课程,实现理论教学牙口实践教学的交替渗透,使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市场、贴近社会,增强实战能力。
六、在课程内容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
课程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实现课程内容的基础。我们在课程教学目标上
实行低年级课程以开发思维为主,教学内容开放活跃、跳跃度大,重在学习设计思维方法和创新知识和能力,在高年级课程则以科学性和市场结合为主,强调理论联系实践。
七、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创造力的培养
教学是一个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同时也是创造力培养的过程,设计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完成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的培养。
1.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
(1)教学过程突出系统性
设计教学过程是设计教学内容展开和接受的过程,是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和设计的过程,也是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形成学习目标的过程。教学过程最大的特点是师生互动。在教学过程中推行系统性,使学生通过设计构思,设计方案、设计发展、设计讲评几个教学环节,完成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掌握,教师通过系统性教学达到引导学生、挖掘潜能的目的。教学过程的系统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教学方法突出多样性
我们在教学方式上实行课堂、市场、设计师相结合,在教学方法中实行个人辅导、小组讨论、集中讲授相结合,两个结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变教学为导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采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发现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思维的潜能。
(3)设计讲评实行开放性
设计讲评是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沟通能力、推销自己能力的重要阶段,为学生今后进入市场做准备。设计讲评也是开放办学的一种方式,设计教学的好坏,由社会业内人士、教师、学生来评判,建立设计教育与社会、企业的联系,使设计教育更贴近市场。
2.评价方式实行过程评分的原则
过程评分是评价科学性的体现,是科学评介学生综合能力的依据。传统的艺术设计评价方式是结果评分,难以全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实行过程评分是评价观念上的重要改变,是对传统评价方式的突破。过程评分重在设计过程而不仅是设计结果,是对整个学习过程的全面考核。将整个设计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量化打分,可以有效评价出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 [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田建国,周兴迅.大学教育综合[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
简历,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学历、经历、特长、爱好及其它有关情况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书面介绍。简历是有针对性的自我介绍的一种规范化、逻辑化的书面表达。对应聘者来说,简历是求职的“敲门砖“。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求职简历模板范文,以供大家参考。
求职简历模板范文一:姓
名:YJBYS性
别:男身份证号:年
龄:23岁民
族:汉族婚姻状况:未婚户
籍:陕西咸阳居 住 地:陕西咸阳学
历:大专教育/培训毕业院校:最高学历:专业名称:毕业日期:培训经历:工作履历目前已有2年工作经验,主要工作履历如下:
2004年6月,陕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中心参与课件制作一个月
2004年6月-2005年4月 咸阳点石网络传媒公司 从事网站设计制作
2005年4月-2005年5月 咸阳天地企划公司 设计部网站制作 因实习期满辞职
2005年5月至今独立运作新画面公司下属 爱笑工作室职意向欲从事的工作网页设计/电脑美工、网站策划师到岗时间:两周内期望月薪:1500-4000元人自传特长,网页设计、制作,可单独完成整站策划,制作。有美术功底,爱好漫画,热爱运动,身心健康。对工作认真负责,工作效率高。既有良好团队协作精神,也可独立完成任务。系方式联系电话:家庭电话:移动电话:E-mail:通信地址:邮政编码: 求职简历模板范文二:姓 名性别学 历民 族健康状况培养类别户 口婚姻状况毕业时间籍 贯专业名称出生年月院 系毕业院校计算机水平国家三级求职主页手 机QQE-mail 求职意向具有挑战性的市场销售工作等特长技能接受过全方位的大学基础教育,受到良好的专业训练和能力的培养;在业务方面,尽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教育背景1.1995.09—1998.07 徐州顺河中心中学
2.1998.09—2001.07
徐州顺河高级中学
3.2001.09—2004.07
江苏奖惩情况2001—2004学年度多次荣获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2003年12月荣获江苏省CAD技能竞赛计算机组三等奖;3.2003年秋获美国ATA认证CAD中英文证书,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证书。工作经验1.2004.03—2004年底在南京RP电脑进修学校做兼职教师;
2.2004.12—2005.05从事电信工程设计DXCAD绘图方面的工作;
3.2005.06—2006年在南京仓储设备公司主要负责仓储设备的市场开发销售工作。
主修课程多媒体技术、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绘图、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汇编、操作系统、单片机原理、大学英语、高等数学、VC++、VB、PB、FOXPRO等学科。自我鉴定回首三年的大学生涯,有渴望、有追求、有成功也有失败,我孜孜不倦,执着探求,百般锻炼,逐渐成为了一个能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时代大学生,并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且我相信:用心就一定能赢得精彩!勤奋的我将以永不服输的韧劲融入社会。
通过二年的工作经历使我认识到工作的乐趣,但同时也锻炼了我较强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适应与协作能力;且勇于接受挑战,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对新兴事物接受能力强,热衷于计算机、网络、销售等相关领域!所以我会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用行动谋求信任!人生信条: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做人!最后附言只为成功找机会,不为失败找借口! 求职简历模板范文三:就业方向个人资料姓名:性别: 男民族: 汉年龄: 21 籍贯: 专业:政治面貌: 爱好:电子邮箱:联系电话:个人评价本人热心、善良、自信、自律、上进心强,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承担任务与责任,能够快速接受新知识和快速适应新环境,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以较好的个人亲和力。良好的综合素质,具备复合型人才的条件。教育背景个人能力1,语言能力: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CET-4:合格 CET-总分428
具有初级日语听说读写能力
普通话流利 具有较强语言表达能力
2,计算机能力: 通过四川省计算机等级考试1级
熟悉Excel, PowerPoint等Office软件
游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日趋壮大,许多游戏公司相继诞生,游戏设计与开发也逐渐发展成一种特殊的专业与职业,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高端游戏人才的需求和培养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由于国内游戏设计与开发教学起步比较晚,相关的研究组织也并不多,游戏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课程设置正处于一个探索研究阶段。文章基于游戏产业的发展动态分析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在教学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游戏设计 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 (2015) 02-0151-02
一 2014年游戏产业的状况
根据中国音数协游戏工委(GPC)、CNG中新游戏研究(伽马数据)、国际数据公司(IDC)共同推出的《201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2014年1-6月,中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到496.2亿元(图1),同比增长46.4%,其中客户端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55.7亿元,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91.8亿元,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25.2亿元,社交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3.4亿元,单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0.1亿元。。其中客户端网络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608.9亿元,网页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02.7亿元,移动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274.9亿元,社交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578亿元,单机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0.5亿元。上数据可以看出,虽然中国游戏行业的发展仅仅只有十年的时间,但其产业收益增长速度是其他产业无法企及的。显然,中国游戏行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对游戏动漫方面的政策支持,例如;2007《中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正式颁布,重点中提出:积极发展网络游戏、动漫等新兴数字内容产业。
游戏产业在中国的发展日趋壮大,不少大的游戏公司相继诞生。游戏产业发挥了扩大内需的积极作用,游戏设计与开发也逐渐发展成一种特殊的专业与职业,为大量年轻人就业提供了机会,但高端游戏人才依然是干军易得、一将难求的状态,高端游戏设计与研发人才缺口问题突出,需求和培养之间依然差距巨大,高校的游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不完善是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
二 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现状
游戏人才的培养模式,早期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对游戏人才的培养一般都是学徒制模式.优点是实践性较强,缺点是培训人数量少,培养面窄,缺乏前瞻性。所以学院性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据调查显示,美国至今有150多所高校已经设立了很多关于游戏设计与开发的课程,例如:加州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华盛顿大学等。甚至如: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密执安州立大学、卡内基一梅隆大学、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等等已经开设了游戏设计与开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
中国游戏人才的短缺必然会限制这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为了适应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国家也逐步出台了许多鼓励高校开设相关的专业,培养相应的游戏设计和开发人才的政策。例如,早在2001年颁发的《教育部关于试办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通知》在建设目标中提出:择优支持若干具有全国影响的高等学校,试办一批示范性软件学院。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信息产业部、文化部、广电总局、工商总局、新闻出版总署等十部门《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发展目标中表明:“发挥国内教育与培训资源优势。要把动漫人才培养纳入国家文化艺术类人才培养规划并给予适当支持。按照市场需求和动漫产业发展趋势,完善动漫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利用职业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方式培养动漫人才……充分发挥动漫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机构和单位的积极性,开展动漫技术与人才培训”。
以上政策促进了各大高校关于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的开设,目前北京大学、中国美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广州大学等高校相继开设了游戏设计相关专业。但国内游戏设计与开发教学起步比较晚,相关的研究组织也并不多,游戏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相关的课程设置正处于一个探索研究阶段。
(二)游戏设计与开发课程存在的问题
1 课程目标单一,缺乏综合性。
游戏产业是艺术与科学相融合的产物,也是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据市场的调查显示,游戏产业的人才短缺指的是具备综合专业技能的人才短缺。目前多数高校所开设的游戏设计类课程均在以软件设计或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之上附加开设的,课程目标单一,要么是偏重美术设计方向的培养,或者偏重软件技术开发方面的培养。游戏设计和开发在课程的设置上应注重学科之间相互融合方面。美国高校尤其注重这一点,在课程目标和内容的综合性上,主张软化和排除僵化的科目界限,关注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尽可能把各个学科知识融合贯穿。所以,高端游戏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强综合性学科的人才培养。
要培养出高素质的游戏设计人才,学生需精通游戏设计的其中一个领域,并且熟知整个游戏制作的方方面面,这有利于促进公司团队成员之间的的沟通和协作。总之,无论从游戏艺术设计方向还是游戏技术开发方向都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切实地将专业人才培养与游戏产业需求导向结合。
2 课程内容更新缓慢
近年来,随着网络游戏的发展和细分以及移动终端的兴起和普及,游戏的技术手段、制作理念、设计方向等都发生了较大改变。尽管专业教师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了相应的探索和改进,由于各种因素,对全球游戏发展动态、行业发展规律的缺乏深入分析,难以形成系统的研究,不能快速抓住行业的最新动态,课程内容更新缓慢且被动。特别是在游戏开发技术的引入和人机交互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许多游戏课程依旧停留在以Flash或Virtools Dev软件为基础进行游戏开发和设计,教学内容与游戏产业发展脱节。
三 课程教学方法的改进
(一)把理论知识融入案例
在课程教学中引入案例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教学理论构架的精心挑选和排列,将大量理论知识点融入到具体的游戏案例当中,灵活引用学生们所熟知的游戏作品来对知识点加以演示和讲解。中国游戏的主要包括网络游戏、移动游戏、单机游戏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在每种类型里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和延展设计,如现在非常流行的移动游戏:以《愤怒的小鸟》为例讲解box2d游戏引擎和关卡的编辑,以《神庙逃亡>为例讲解unity3D和引用手机重力感应进行人物左右的调整等等知识的技术原理。
除了引用国外的经典案例,学校与企业之间可以共同合作开发游戏案例Demo。把案例分为综合案例和专题案例,专题案例包含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将游戏主要的知识点合理地渗透到案例中,通过游戏Demo直观解释其实现原理。
(二)增强课程的综合实践性
无论是在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上开设的游戏设计方向,或者是在计算机基础专业开设的游戏设计方向,在课程设计上都应该遵循游戏设计开发项目流程的主题来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了解计算机游戏的制作过程,熟悉游戏设计开发的原理与方法,以项目案例方式来方式在消除艺术与技术界限方,把各个游戏开发中运用到的软件技术,与游戏美术设计内容放在一起,形成了一个联合体,这种方式是整合学科交叉课程比较理想的方式。
游戏设计的课程内容数量众多,但课程之间缺乏连续性(continuity)、顺序性(sequence)和整合性。每门课都有单独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缺乏对游戏设计流程的整体考虑,学生在每门课中掌握的知识技能相对孤立,难以形成对游戏设计的全面认识。教学内容的交叉性,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协作与配合也应体现在实践环节的设置上,例如把游戏设计课程的每个环节完成的作品,如游戏的策划,角色的设计,场景设计都能在综合的实践课程中,通过相关的游戏引擎,集合在一起完成一个综合实践作品,也可以开设一些以工作室为模式的课程,美国高校的游戏设计专业,在其主修课里也都以工作室的形式进行综合实践性的教学训练。
(三)结合业界态势更新教学内容
随着数字化体验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趋于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如前沿的体感交互游戏设计,微软的研发的Kinect游戏,彻底颠覆了游戏的单一操作,在不需要使用任何控制器下它,是依靠相机捕捉三维空间中玩家的运动(图2)。让游戏步入一个互动娱乐的新时代。体感交互作为一种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所以,在游戏设计课程设置上应开设一些互动设计与游戏开发方面的课程,让学生在做游戏设计的时候能结合当前的流行的趋势。
游戏引擎是游戏的灵魂,也是游戏产业的核心技术。算机技术的发展飞速,游戏的引擎也以日新月异的速度进化着,由2D到02.5D,伪3D到3D,从简陋的点阵到数以千万计的人物和场景多边形建模,从简单的碰撞框到复杂的物理接触碰撞效果,人类越来越喜欢具有真实感和体验感的游戏。美国高校的游戏设计开发课程将一些常用并经典的游戏引擎来作为基础教学,游戏引擎的使用不仅可加强游戏美术设计的实际可操作性和训练性,最重要的是以便学生以后学习游戏市场上新的引擎技术。当然,游戏引擎应用课程应结合当前主流的游戏开发趋势,如时下主流的3D游戏引擎。所以游戏引擎应用课程的开设是非常值得研究探讨的。
(四)携手企业,联合培养人才
企业的优势在于拥有实践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先进的设备和丰富的项目资源,在与其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学校能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促使高等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与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能有机结合,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好地满足行业、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广州市凯昌电子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开发3D游戏引擎公共支撑项目平台项目的经验,为本校游戏设计和开发的相关课程的改革开辟了新路径。此项目主要目标是推动3D游戏引擎公共支撑平台在游戏企业游戏开发制作和高等院校游戏人才培养的普及应用。本项目在研发的同时,阶段性成果开展各种层次(技术员、中级班、高端技术班)的培训,联合本院继续教育学院,并与广州市区及国内知名大学合作,面向社会与企业的行业发展需求,建立1-2个大型示范性动漫游戏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基地,通过自主研发与借鉴吸收国外先进的游戏引擎技术,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加速专门人才的培养、培训效力,尽快形成适应市、区动漫和游戏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为企业输送高、中、低端游戏人才,逐渐形成结构合理技术精良的人才队伍,形成区域储备充足、企业间良性互动共享,整体提升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优势,确保番禺动漫游戏行业持续创新,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人力资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