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河长制考核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河南;征地补偿;标准和制度;理性思考
一个完整的补偿法律规范包括四个要素:价值目标、补偿标准、分配和支付程序以及法律后果。对征地补偿制度本身及其实施效果的分析,我们沿着两条线索展开:一是对制度本身的规范分析,主要分析征地补偿规范体系及其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一是对补偿制度实施效果的分析,把它放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环境和其他相关因素的联系中描述、分析。
一、造成河南省征地补偿标准低的诸原因分析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补偿标准包括两个紧密联系的要素:一是补偿倍数,二是年产值标准。其中,补偿倍数在一定时期内是常量,根据城乡区位也有变化幅度;年产值标准是变量,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一是地方政府往往根据物价变动因素适时调整,二是不同地区或不同地块产值可以差别,这是造成“同地不同价”的制度原因。造成对被征地农民补偿相对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大体有五个方面:
首先,征地理论基础上的原因。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征地低补偿的思维方式,其主要的理论依据有二:一是社会主义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二是国家征地本身的强制性,不能影响到国家的利益。在这一理论思维的主导下,国家征地总的原则有四条:一是补偿性征地原则;二是坚持以农地补偿的原则;三是坚持国家公共目的建设征地区别于其他用途征地的原则;四是坚持保证征地后农民生活既能保持现有水平,又能逐步提高的原则。其次,制度上的原因。土地价格按年产值倍数计算,不可能全面合理地反映土地的真实价值。当我们走出“货币的错觉”,不仅仅把货币同其面值相联系,而同时考虑的货币实际购买力、居民的平均消费水平、未来可预期的利益等因素,对被征地人的补偿是非常低的。其三,是征地体制上的原因。法律规定征地补偿费标准由省级地方政府制定,省政府授权各省辖市政府确定,由此,国家法律、部门规章、政府规章之间在逻辑上的断裂和错位,在政府土地征用权的统一上得到修正,这种修正在征地补偿中一般是从属于预先制定的封顶数额,这个数额往往是低于各地方政府通常执行的补偿标准的。其四,执行层面的原因。 部分执行人员贪污、挪用、克扣征地补偿款造成对农民征地补偿偏低。如1993年,京九铁路某段,省对该市以每亩7200元包干,而市对辖区诸县的补偿标准为耕地2700元每亩,非耕地1500元每亩。第五,政府财政收入整体增长缓慢,建设资金严重不足,是征地补偿标准低的最深刻根源。
二、河南省补偿安置制度改革的目标及建议
河南省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改革需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确立基本立场,即如何看待和认识被征地人的失地失业问题;二是解决补偿安置的资金“瓶颈”问题;三是重新定位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目标;四是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基本框架问题。
1.补偿安置制度改革目标设定的现实依据
首先,要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农民失地失业问题。从失业的特点来看,农民失业属于国家土地征用权强制运行所造成的结构性失业,它意味着被征地人必须顺应环境的变化实现自身的非农转移,政府也必须承担顺利完成这种非农转移的责任。其次,征地补偿安置制度的改革应当立足于宏观背景,实现由重点对物的补偿向保障被征地人生活安全和使被征地人共享改革成果的转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补偿安置制度要尊重市场经济的规律,要符合市场经济鼓励竞争性创业的精神;二是反对僵化地坚持市场化补偿标准,土地溢价应归国家所有并进行再分配或再投资;三是共享改革成果必须符合当前河南省情。
2.建立雄厚的征地补偿安置基金
根据我国和河南省经济建设的主要特点和实际情况,筹集征地基金应当明确以下几点:一是筹集征地基金最基本的依据是要历史地解决我们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过程中的三农问题;二是应当在社会可承受的范围内确定征集额度;三是应当选择稳定而持久的收入类目;四是尽可能在国家财政经济政策范围内运作;五是积极寻求中央政府的支持或推动国家相关政策的出台。根据研究,未来十年,可以从以下途径筹集征地基金:途径一:转用三峡基金和适当调高电价。三峡基金自1992年收取,随着三峡工程竣工并投入运营,其合法性已不复存在,但可以借助三峡基金的形式,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将“三峡基金”转用于中原崛起战略。途径二:适当压缩节俭政府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据统计,2005年河南省行政管理费为120.96亿,占总收入的22.5,相当于我省1995年的财政总收入,在现有基础上每年节俭10亿,十年可筹集100亿元。途径三:从土地出让金中每亩抽取2万元。根据2006年河南全省平均每亩土地出让金21万元计,抽取2万是可能的;国土资源部已规定,2007年起提高土地出让金的征收标准,不会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同时,国务院28号文也肯定了土地出让金补贴征地安置补偿费的合法性。途径四: 在城市生活用水中增征水利建设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受益地区,如河南、河北、京津等地水费调价收入,应当根据整个工程的总投资额度和不同地区负担大小确定其应当获得的征地基金份额。具体比例由中央政府确定。途径五:积极探索省级政府发放地方性国债和多途径融资的资本运作模式。途径六: 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加大对种粮地区的财政支持。
三、河南省补偿安置制度改革的建设性意见
河南省补偿安置制度改革的重心应当转移到对“人”的妥善安置上来。应当解决“人”的问题,不能再纠缠于那种繁复、杂乱的物价计算。评价补偿安置制度和落实补偿安置工作的标准只有一个:即能否从总体上保证被征地人生活水平与所在地区平均社会生活水平维持同步。
第一,对征地补偿安置问题所涉及的具体情况进行宏观把握和科学分类。一是未来十年,河南省因征地引起的非农转移的人口总量为400~500万,要对这一部分人的年龄结构、知识水平、教育状况、未来发展前景进行统计分析;二是要区分城市化、工业化、大型交通能源水利基础设施征地等情形,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安置补偿方式;三是设定完全补偿安置、不完全补偿安置和不安置的制度框架。
第二,城市化过程中征地补偿安置模式的设计。一是住宅安置问题。根据城市人平均居住水平或略高于平均居住水平的标准确定被征地人居住面积,按户分配成套住房;将“预留套房” 作为征地住宅安置的主要形式,以避免“城中村”的出现。二是被征地人的生活安全问题。要扭转观念,应当把失地补偿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分离。把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与城镇社会保障并轨作为失地农民问题最终解决之道的做法不可取,因为农民和城市人一样,都应当享受同等的待遇和保护,无论是失地农民,还是其它的农民,其都应当享受社会建立的保障制度。被征地人因国家土地征用权的运行而失地,是被征地人为国家做出的特别牺牲,因而应当得到特别补偿。我们认为,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完全安置或不完全安置,方案设计具体如下:达到退休年龄的被征地人实行完全安置,按照其所在地区平均退休工资水平支付补助费,并随国家的调整而调整;劳动年龄人口实行不完全安置,根据具体情况,按其所在地区平均工资水平50~80的比例按月支付补助费,其社会平均水平的差额部分,由被征地人从劳动所得中缴纳的保险费补足;未达到劳动年龄的被征地人,原则上按不完全安置进行补偿,但对于正在上学或服役者可制定特别政策;对于大学毕业生或转业军人,参加国家安排的工作并有稳定收入的,国家应当停止支付安置补助费;以上是针对土地被完全征完情况;土地为分期征用的,则优先安置达到退休年龄的被征地人,其所余土地由村集体统一调整。三是建立被征地人的医疗保障体系。根据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的原则建立被征地人的医疗保障体系。
第三,远离城市的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征地的补偿安置模式。被征地人的生活安全问题,其主导思想和基本模式与城市化过程中的安置补偿保持一致,在操作和具体标准上应当有所区别。方案设计具体如下:在线性工程建设征地中,优先完全安置被征地农民集体或行政村达到退休年龄的农民。这种形式上的“调地安置”,与传统的调地安置不同,原“调地安置”的结果导致了土地产权人土地面积减少,新的“调地安置”保证了被征地人现实土地权益不减损;因调整土地造成的损失或额外费用,可以由国家给予适当补偿。土地被完全征用而又无法调整土地的,按完全安置或不完全安置的模式操作。
第四,建立健全被征地农民的职业培训和就业体系。一是建立失地农民培训体系,将失地农民与下岗职工合并管理,建立再就业培训机构,培训再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二是针对征地农转非人员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并列出专门的培训经费和使用方法。三是积极鼓励用地企业就地招工,政府应当在公共服务领域创造岗位,增强政府安置能力。四是对从事个体经营、自谋职业的失地农民,参照鼓励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的政策,在税收、工商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适当减免营业税、所得税、管理费等。五是应把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同对城郊农村劳动力的培训结合起来,让潜在的失地农民先提高素质,逐步脱离对土地和农业的依赖,以减轻未来征地的安置压力。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参考文献:
[1]沈开举.行政补偿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238.
[2]吴敬琏,江平.洪范评论[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195.
[3]河南统计年鉴2000[M].北京:中国统计年鉴出版社,2000,412.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办法》的有效实施,县局成立“办案积分与办案能力考核协调小组”,分管局长为组长,公平交易分局、法规股、办公室、监察股、人教股等为成员单位,公交分局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组织实施。同时,各分局、所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实行一把于负总责,确定专人负责本单位此项工作的具体落实。
2、准确核定纳入考核的对象。根据办案单位的实际和岗位职责的不同,《办法》将局机关、登记注册分局、公平交易分局和各办案单位主要负责人及登记注册窗口、服务大厅行管人员以外的所有一线人员一律纳入案件积分考核对象。目前全局在岗人员236人,纳入考核的147人,占总人数的62.3%。据此,对公平交易分局的职能作了重大调整,明确界定该交分局在县局办案工作中主要负责组织、指导、协调、督办及案件管理等职能,改革绩效考核办法,精简执法办案人员,精简后只保留工作人员6人,将8名业务骨干充实到基层分局任职,取消直接办案的任务指标考核,将全县执法办案的考核总体指标与公交分局挂钩,冲破完成自办案件任务的束缚,让公交分局从具体办案的烦琐事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组织、指导、协调、督促基层单位“大办案、办大案、办新案”。
3、制定科学的个案积分计算方法。《办法》规定案件积分由案值得分和质量得分两部分构成。案值得分以每个案件的罚没款入库金额为基础,以每个案件按每100元计1分折算案值分数:案件质量得分采用百分制计算,每份案卷总分100分,采取倒扣分方法,从立案报批、证据收集、调查终结、案件定性、处罚适当性、告知送达和行政处罚决定、强制措施、案卷整理归档等八个大项60个小项对案件的质量按标准扣除项目分,得出个案总评分,然后按得分情况评出质量得分。案卷评分在79分以下的为不合格案件,不计质量得分,并扣除30分:案卷评分在80-90分的为基本合格案件,计10分:案卷分值在91~97分的为合格案件,计15分;案卷分值在98分以上的为优秀案件,计30分。为了鼓励创新,对在监管领域上有突破创新的案件,奖积30分,对于罚没款入库在3万元以上的案件奖积20分。案值得分与质量得分之和就构成个案积分,每个案件的积分又在主办人与协办人之间分配。每个办案人员的积分之和就构成个人的累积办案积分,参加排名和奖励。为了保证案件积分考核的真实性、公正性,案件积分考核一律由公平交易分局组织人员进行评分、登记与公示,对办案人员和单位集体在案件查处过程中做假案的,除撤销该案已记积分外,还将实行办案能力降级,对该行为在全系统通报批评。
4、按累积积分准确评定办案人员办案能力。《办法》依据办案累积积分将办案人员评定为办案能手、主办人、协办人三个类别,其中500分以上的为办案能手,在200-500分的为案件主办人,办案积分在200分以下的为案件协办人,在办案能手中按排名前十名选定“十佳办案能手”。所有不具备办案能力和新调入本系统的工作人员,务必在一年时间内具备案件协办人以上办案能力:有执法办案职能的单位在《办法》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必须有30%的工作人员达到案件主办人以上水平。不能达到以上标准的,县局将取消该单位年度评先资格,并对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县局每季度将各单位办案人员的能力级别及所占比例进行公示。
5、按积分高低对办案人员予以奖惩。为了切实保障《办法》的有效实施,《办法》将考核工作与其他工作衔接起来,做到办案积分考核与干部任用、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对办案能手,每年给予300元奖励,每多超1分,另追加奖励1元:对年度“十佳”办案能手另行给予重奖,还向市局推荐参加市级以上办案能手的评比。同时将办案人员的年度积分记入个人档案,与年度考核挂钩。在同等条件下,办案人员积分达到办案能于积分标准的可以优先参与优秀等次的评选,50分以上的可评定为称职等次,30~50分只能被评定为基本称职等次,30分以下的只能评定为不称职。各基层单位从事公平交易工作的队长、分管局(所)长,一年内必须达到主办人以上资格。不具备主办人资格的工作人员不得调入公平交易分局、法规股等专业岗位工作,具备办案能手以上资格的可优先参加县局组织的城乡轮岗交流。凡被推荐为分局(所)副职以上领导职务的,必须具备主办人以上资格:具备办案能手资格的工作人员,进入县局后备人才库,可被优先提拔任用。为鼓励和鞭策办案有功人员,还专设了《工商精英榜》和办案积分排行红黑榜,分城区和乡镇两个层次,对办案人员和所在单位的每月积分情况进行排名和公示,进行动态统计与通报。
《办法》的实施,给执法办案工作带来了显著的变化,取得了可喜成绩:
1、办案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由于《办法》中的评分标准与考核办法,具有挑战性也具有可操作性,有利于充分挖掘办案人员的潜力。以前僵化的办案体制被彻底打破,现在不办案就拿不到积分,积分最低年终考核就不可能合格,办案积分高一方面可以得到各种奖励,同时更是对办案人员工作能力的充分肯定。每名办案人员对自己的积分在全系统所处的位置心中有数,谁都不服输。办案人员从以前的“领导要我办案”变为“我要办案”,全局直接参与办案人员从2006年的不足80人增加到今年的147人,占具备办案资格人员的100%,达到了全员办案的目的。
2、办理案件数量和罚没款大幅增加。《办法》实施后,截止2007年12月10日,全县共查处各类经济违法违章案件1330件,比去年同期增长12.9%,入库罚没款206万元,比去年同期上升了4%,且为2008年储备了大量的案源。案件类型从以查处登记注册类案件为主转变到以查处不正当竞争、产品质量、商标广告违法案件为主,其中查处不正当竞争案件3l件、产品质量案件73件、商标侵权案件6件、广告案件56件、企业登记案件55件、无照经营网吧5个。
【关键词】高等教育 毕业生 阅读教育 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5-0098-02
在一定意义上说,大学毕业生就是高校的“产品”,高校培养的人才是否符合社会的需要,“产品”是否合格,需要接受社会的检验。2011年广东省高校应届毕业生将超过39万人,加上外省到粤求职以及往年暂缓就业的学生,预计超过60万高校毕业生在广东求职,人数再创新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仍面临巨大压力。直面大学扩招浪潮的今天,高校就业指导的有效开展与实践,是保障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关键所在。就业考试压力带来的功利心理,导致大学毕业生阅读中存在着严重的功利化、实用化倾向。还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存在读书的愿望,但却不知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书,不知如何阅读,阅读能力不足,无法有效阅读。大学校园的“阅读危机”与阅读教育密切相关,必须有的放矢地实施有效的阅读教育对策,建立与完善阅读长效机制。
一、加强新生阅读培训机制
图书是知识的载体,载先贤之遗言和今人之心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的知识、思想、情感以书籍传播和交流为主。读书永远是人生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青年尚未广泛养成读书的习惯,大学生养成阅读图书的习惯亦在少数。很多大学生并不了解大学期间多钻图书馆多读书的意义。大多数学生满足于教材上的知识,课余享受网络文化大餐或游戏。这就要求在学生入校后就要进行阅读培训,引导学生参观图书馆。馆员与学生不应仅限于问答式交流和给予方法答案,而应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寻找各种解决方法的可行性。在进行阅读指导时,馆员必须明确阅读指导的服务方向,掌握指导的技巧,提高服务质量。在指导过程中尽量营造轻松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咨询状态,与学生形成互动关系,从中了解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阅读习惯和阅读障碍,根据学生情况和馆藏情况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和建议,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及时跟进学生阅读情况,主动联系学生,改进阅读培训。
二、开设检索课程
高校图书情报界以前之所以把高校检索课列为讲座、选修课,是因为这门课尚未成熟,而开设这门课的经验不足、教材不成熟、师资不足等原因。但从教育部关于在高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文件下达以来,高校检索课已有数年开课经验和一定的教学研究成果,课程的开设情况也有一定的发展速度,取得了一些公认的成绩和效益,得到了广大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的赞扬和认可。检索课已开始在高校扎根、初步奠定了基础。作为一门课程来建设的检索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实习、师资、评估等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成果。这说明检索课定为必修课已在大范围上具备了条件。检索课有两个主要教学环节:情报检索与情报利用。专业情报检索课学以致用,学生学习目的明确,可使检索与利用都能密切结合起来,解决专业学习遇到的问题,获得专业情报去指导专业研究,从而学用结合。进一步开发利用专业文献情报,也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专业趣味性,使情报检索课获得更高价值与实效。从教学实践上来看,要组织同行写各种成套的专业检索实习用书参考图谱或直观教材。按原工具书编制实体复制汇集成新的情报检索工具书体系。有这种专业检索直观教材或参考图录则可以部分解决目前存在的实习工具书不足、实习空间、时间的限制,加深直观感性认识,可以教师边讲解、学生边翻阅,教师边指导、学生边操作,还便于学生自学、复习。
三、开设毕业生阅读指导专题讲座
进入大三的学生,找工作和进一步深造都进入冲刺阶段,在利用图书馆方面表现出对专业文献的依赖心理,对此图书馆应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采购策略。目前大部分毕业生在就业方面都感到空前的压力,在问到“您认为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时,毕业生们绝大多数的选择是“大学生期望过高,就业择业观不正确”、“大学生毕业人数太多,可选择职位太少”。这说明部分毕业生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主要原因。但当问到“面对困难,您采取了措施吗?”很大部分学生回答没有。对此,我们认为毕业生们还存在依赖心理,还不能转变角色认真考虑对待就业问题。所以图书馆可以根据这一时期学生心理,联合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开展毕业生阅读指导专题讲座。图书馆是实践和普及毕业生阅读的最佳场所,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则是实践和普及阅读学的得力老师。阅读指导工作的好坏,取决于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等方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要不断的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引导学生更健康的阅读:要不断提升业务素质,熟悉馆藏、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博览群书,掌握书籍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脑海里形成一个较全面的知识网。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了解你、相信你、求助你,也才能“导”有人听,“引”有人随。在阅读指导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态度,高校图书馆提倡“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就是要求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用满腔热情的态度对待读者。
四、毕业生阅读教育联席工作机制等运营机制
目前,毕业生就业压力大有许多原因,学校的某些学科和专业的结构本身存在着与整个社会经济改革发展不适应的问题,或者说是某些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已经落后于社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这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大学生能否成才,能否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学能力。这种自学能力的培养需要多层面的引导和推动,图书馆就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协调作为支撑。需要建立与完善阅读教育联席工作机制。为保证毕业生这一时期的心理健康,有正确面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心态,建议学校成立阅读教育促进工作委员会。该机构由教学校长直接领导,负责人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图书馆人员担任,委员从教学管理、学院等关联单位产生。其职能包括:组织协调与阅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就业引导等。
高校毕业生教育是学校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与此关联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单位、图书馆、学生处、就业指导中心、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及有关的工作者都要参与其中。由此提高毕业生的规划意识和自主意识,完善知识结构,提升就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建亮.当前大学生的阅读问题及解决方法[J].图书馆论坛,2010(10)
2 吴金仲.大学生阅读现状与高校图书馆阅读指导[J].情报探索,2009(7)
3 陈耀盛.改善高校检索课的若干问题探讨[J].广东图书馆学刊,1990(2)
4 王慧秋.建立大学生教育长效机制的思考和实践[J].图书馆杂志,2010(12)
根据《关于对全市河道推行“河长制”管理的实施方案》精神,为有效配合全市河道“河长制”管理工作的深入实施,确保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取得实效,现结合我单位工作职能和实际情况,特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市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部署,根据河长制管理工作要求,不断完善全市河道长效保洁监管机制,积极探索河道保洁提效新方式,巩固和提升河道保洁质量和水平,促进“河长制”管理在保护水资源、保障水安全、遏制水污染、重建水生态等方面取得更大的成效。
二、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配合“河长制”管理工作的领导,决定成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局相关科室、环卫处、属地专管机构负责人为成员的市城管执法局配合“河长制”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环卫处主任任办公室主任。
三、工作内容
(一)全力配合,建立市级河道“河长制”管理保洁工作分工联系制度
为全市25条市级河道30个河段的“河长制”管理工作分别配备一名联系人,负责相应河道“河长制”管理过程中河道保洁情况的现场踏看及汇报说明,协助开展河道保洁质量检查和建立河道保洁质量档案,协调、监督相应河道的长效保洁实施工作。
(二)监管协调,严格落实全市河道长效保洁管理措施
对于市、镇、村三级河道“河长制”管理过程中反映的河道保洁死角或不到位的地方,及时与属地“四位一体”长效保洁专管机构联系,督促河道保洁单位及时落实整改措施;对反映的保洁难点或实际困难,加强与相关部门及属地专管机构的协作配合,共同探索研究、克服困难。同时,除“四位一体”日常督查考核外,市级河道河长制联系人员每月对所负责河道开展一次保洁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属地部门落实整改。
(三)健全机制,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考核制度
健全盐官下河和长山河饮用水源河道保洁作业质量标准及考核办法,组织人员分别以每月4次和20次的频率对盐官下河和长山河饮用水源河道保洁实施专项检查考核,考核结果与保洁资金结算挂钩。
同时,建立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保洁专项考核制度,对饮用水源保护区长效保洁实施月查季考,组织人员以每月1次的频率对水源保护区内的村庄、河道、道路的环境卫生状况进行专项检查。将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环境卫生纳入“四位一体”季度考核必检区域实施重点督查,专项通报,并根据考核结果向所在镇(街道)拨付水源保护区长效保洁“以奖代补”资金。
(四)积极调研,加快推进河道保洁提效工程
以城乡环境卫生“双百双提”工程为重要载体,积极研究河道保洁作业新方法,构建“集中拦截打捞为主,船只机动保洁为辅”的河道保洁新模式,首先在市区河道开展试点,选择市区上游河道合适位置设置固定式垃圾拦截设施,建设河道垃圾上岸设施,加强拦截设施处的打捞管理,提高保洁作业效率。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完善,在饮用水源河道保洁中推行,全面提高市区及饮用水源河道保洁效率。
督促属地继续开展农村河道长效保洁拦截设施建设工作。由属地负责,根据《市河道长效保洁拦截设施设置方案》要求,协助河长督促相关属地结合原有进度,继续完成全市市级及以上河道与镇村级河道接口处及镇(街道)交界河道分界处的河道拦截设施设置工作,减少河水流动造成的漂浮物和水生植物流动污染,并加强拦截部位的清理打捞工作,强化属地保洁管理责任。鼓励有条件的镇(街道)建设或租用河道垃圾上岸设施,选择合适地点参照市区试点经验对市级通航河道尝试实施拦截打捞,进一步提高河道保洁效率。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全市河道推行“河长制”管理是市委、市政府水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要教育引导全局党员干部职工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上来,以认真的工作态度、全面的工作措施、完善的工作制度投入到配合“河长制”管理保洁工作中去。
一、高度重视,精心安排
按照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环境卫生日”活动的通知》工作要求。高度重视,立即组织召开工作会,安排部署宣传工作。
二、加强宣传,共同参与
(一)开展“城市管理攻坚年”行动
为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攻坚年”行动,改善县城区环境卫生面貌,营造整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本季度针对在巡查和检查督导中发现的问题,结合实际,使辖区环境卫生逐一得到整治,取得了较好效果。一是组织社区干部、网格管理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约830余人,保洁背街小巷118条约17000余米;清运建渣、杂物垃圾9处约16余方;清除暴露垃圾10处,约9立方;清除街面及小区楼道内乱贴乱画“牛皮癣”550处约8900余条;二是辖区内很多地方积起很深的淤泥,社区主任立即安排人员对辖区内淤泥进行清理,约清理5立方。三是社区副书记赵强在胜利小区执勤中发现一名乱倒建渣的人员,赵书记对其人员进行教导,并告知此人建渣影响周围居民,污染环境。随后联系城管执法局,对乱倒建渣人员进行移交处理,并责令违法人员对乱倒建渣当场进行清理。
(二)开展“环境卫生日”专项整治活动
一是每月第一周星期五上午在全处范围内开展“环境卫生日”专项整治活动。各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社区部分党员及志愿者和社区结对共建单位共约700余人参加。一方面清扫了各社区的重点整治路段约86条街巷;二是拾捡小区巷道绿化带内白色垃圾;三是对小区巷道牛皮癣、小广告、办证号码清理约1500余处;四是团结社区、清家堰社区落实红袖套人员文明劝导商家占道经营,宣传好“门前三包”职责,五是积极宣传引领社区居民爱护小区环境,树立小区是我家、爱护靠大家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七月半”乱烧香钱的巡查。
为确保中元节祭祀文明、安全有序的进行,在辖区各个区域张贴了告示通知居民在指定位置进行祭祖。8月12日至8月14日“七月半”期间从下午至晚上组织社区干部和网格管理员加强大街小巷、广场及城中村居民院落空地的巡查,劝说广大群众环保、文明祭祀,随意乱烧现象发现一起制止一起,以确保环境卫生整洁,消除火灾等安全隐患。
四、严控秸秆焚烧。
为切实做好2019年秸秆禁烧工作,保护好辖区生态环境,9月3日上午,街道办主任主持召开秸秆禁烧专题会议,要求:一是街道办组织机关领导干部、各社区书记、主任、副主任按照会议要求做好辖区秸秆禁烧工作和督促巡查工作;二是广泛宣传,利用广播、标语、干部上门、签订禁烧责任书以及到田间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三是加强巡查,办事处专门确定了4名人员白天、晚上巡查各社区落实情况,发现火点及时处理;四是各社区安排人员24小时定点定位值守、巡查,巡逻人员全力巡查,严防死守,发现一处立即制止;五是强化考核、责任追究。制定秸秆禁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责任和考核制度。六是保障工作经费。办事处落实秸秆禁烧专项资金近6万元,保障各社区秸秆禁烧工作落到实处。
五、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
持续落实推进清河、护岸、净水、保水四项措施,一是7月23日上午,办事处主任、副主任前往河流域开展巡河工作,从段至详细了解了上游水库饮用水源保护情况、河入河有无排污口等情况。在巡河中要求,要认真贯彻落实县总河长办要求全面落实河长制,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全处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压实环保责任,充分认识加强环境保护的重大意义,坚守生态保护的底线;要进一步加强河流域的全面治理问题,采取“河内漂浮物打捞、河外截污、生态修复”的治理模式,不断加强水污染源头防治;要加强对河流域入河排污口和畜禽养殖业的排查整治力度,切实保护好辖区内河。二是8月20日上午,城西河清家堰段河长巡河时发现河道内有上游冲来的漂浮物及白色垃圾,社区立即组织人员打捞并清运,确保河道干净、水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