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院医疗规划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院、规划设计、现状、问题、理念、完善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F123.6文献标识码: A
一、新时期医院规划设计的重要意义
我们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医疗中心工作中其主要的载体与硬件平台就是医疗建设,它的发展对于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化,医疗护理流程的优化,救治质量的提高,就医环境的改善以及后勤保障效率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对于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受到广大医院管理者的关注。在医院建设中其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就是建设的规划与设计,所以,把规划设计工作做细做实是非常重要的。
二、目前医院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建筑项目不具备科学严谨的可行性论证,如今,我国各计委在审批项目的时候,都必须要有可行性的论证报告,但是,很多都过于太形式化,内容一般情况下只是对医院情况的简单介绍,在项目的可行性以及必要性方面的分析还是较为浮浅,不具备整体医疗环境的论证,项目也缺乏经济性,导致投资具有很大的盲目性[2]。
其次,在项目开始论证的时候,没有相关专业的设计人员参与。如今,在论证项目起初时期,通常是由医院来进行组织与审批,并对项目任务进行拟定。他们非常熟悉医疗的功能,但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建筑专业知识,使得有一些院方的设想因为与建筑规范的矛盾而不能实施。
最后,规划不够长远或者没有合理性,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问题体现:一是在城市的规划中医院的规划是不科学的,使得医院没有合理的占地,位置也缺乏合理性,或者因为城市规划的调整给医院建设的环境与发展带来影响。二是医院本身的建设不具备应有的规划,在医院开始建设的时候,一般都要做出相应的规划,但是,因受各种情况变化的影响,使得无法按照原来的规划执行,导致发生重复性建设,或者是过早拆除建筑等。造成很大的资源浪费。在国家的规范中一类建筑可以使用五十年,砖混结构的房屋也能使用三十年,但是,有不少医院建筑仅仅使用了二十年、三十年,有的只有十年就进行了拆除,巨额的投资却只产生很少的效益,没有把它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还有一些医院受建楼时的财力有限的影响,使得新建筑在建成以后所用时间不长就进行改造,导致很大的资源浪费。三是没有合理的规划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城市规划人员以及医院规划的评审人员不具备医院设计知识,他们只是按一般的民用建筑的设计观点看医院的建筑。四是医院方与政府的主管部门的原因,有时只是追求形象工程,有时因工期较紧,卖到设计人员对医院的规划无法做出科学合理的设想。使得没有精细的设计,导致资金与资源的浪费。
三、现代医院规划设计理念分析
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健康也越来越重视,医院建筑未来发展趋势就是以人为本,在设计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来体现:首先,理念是保持可持续性发展,与生态建筑以及绿色建筑的概念相比较差不多,主导的是建筑本身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的思想,同时,对于物质也要做到节能合理,在医院建筑中主要有一是对环境重视的概念,要把建筑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二是对医院建筑未来的发展与扩建多加考虑,让它像有机物一样自然的生长,把对原有的建筑的破坏尽量减少。[1]其次,就是智能化的概念,医院建筑具有非常复杂的功能,设计的智能化可以对病人以及医护人员的满足扩大到最大限度,这样呆以使物流以及人流的运行距离得到减少,与此同时,能对物质进行有效的利用。通常情况下医院的智能化设计有下面五个系统:一是楼宇自动系统,二是通信的网络系统,三是消防系统,四是安全保卫系统,五是其他布线系统等。最后,就是人性化的设计,使医院建筑不只是就医的场所,也是一个具有人情味的城市化的空间。
四、新时期医院建筑规划设计完善性策略分析
在世界上最早创造自己生存空间的生物就是人,这样讲不是说原来没有做设计,只是由于原来的设计只能满足最低的使用要求,与营造适性的空间相比还差很远,这也是国内医院建筑与国外一些发达的国家的医院建筑中最大的一点区别。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拥挤单调的就医空间与程序已不再满足,所以,医院的空间设计理念必须是要以人为本,在设计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具有舒适性的空间,在经济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不只是对某个房间的使用功能进行考虑,还要对人的心理感觉以及视觉感受进行考虑。第二,多样性的空间,这个理念可以通过医院街以及城市中心的思想来体现,除了就医的环境之外,还可以给病人以及陪人创造多样性的空间,让他们在医院也能体会到自由轻松的感受,与此同时,使他们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第三,有序性的空间,因为医院的空间具有复杂性,例如不太好的设计,易给人造成迷宫的感觉,因此,要把公共的空间、诊疗的空间、休闲的空间以及病房空间处理好,例如门诊病人从公共区到门诊区,到功能检查区再到公共区,也就是从一个公共的空间到私密性的空间,再到开放性的空间,相比这下,空间设计也应该做到这样有序,让人容易识别。第四,运用色彩,传统医院的建筑在色彩方面对不同的病人作用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在医院不同的病区候诊厅也采用了不一样的色采进行装修,可以结合公共空间、购物空间或是私密的空间等不一样的区域进行不同色彩的使用。第五,室外空间设计,室内空间的设计非常的重要,同样,室外环境的设计也一样重要,主要做法如下:一是结合生态建筑的理念,使原有的景观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二是结合不同性质的使用空间,创造出能适合不同空间不同人群的室外环境,三是室外空间设计的色彩与尺度与室内是不一样的,但是,也要进行有机的结合,四是在用地较为紧张的时候,可结合建筑自身的设计,做一些屋顶花分离器与立体绿化等。第六,无障碍的设计与标示,病人是医院主要服务的对象,病人会有各种不便的地方,所以,病人活动的区域要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把对病人的关怀体现出来。第七,中庭的设计,医院中不管是中式还是分散式,门诊还是病房中庭的空间具有较高的使用概率,原本是在宾馆或其他公共建筑中才会有中庭,现在在医院中运用,也活跃了医院的空间氛围,但是,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一味的求高度求宽度,比例要与医院的整体建筑协调一致,二是中庭应该比较明亮,创造一种轻松的氛围,比例不能太高或者太长,三是对某些病人的需要要考虑进去,地面要做好防滑,还有一些易造成眩光的材料要避免使用,例如不绣钢、玻璃以及镜面磁砖等。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们国家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于医疗保健的服务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各地的医院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的项目也在不断增长。但是,医院的建设怎样结合我们国家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把世界医疗的发展趋势充分的考虑进去,为广大人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是每一个建筑师及相关人士深思的问题。针对以上的问题,制定出可行的方案及有效的解决措施,为人民的身体健康创造更加舒适的就医环境,为我国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关键词】医院;改造规划
医院是提供社会医疗服务的主要场所,通过强化医院整体结构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是提高社会医疗服务效果的突破口。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开展医院规划改造工程,并收到良好效果,但就其整体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诸多不足,对医院后期整体服务效果产生影响。本文将以此为背景,对医院改造设计的相关内容进行简单分析。
一、医院规划改造设计中的基本原则
对医院进行规划改造能进一步提高其社会公共服务能力,但在具体操作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才能保证其规划改造行为的有效性。
1.以规划为指导,尊重原有秩序
考虑到综合医院通常处在城市中心地带,其周围交通情况复杂,因此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应该遵照本城市医疗卫生宏观规划的相关内容,充分协调本区域内医疗卫生水平、医院数量、医疗设施等,保证地区间医疗水平整体性提高。
2.以服务为指导,尊重可行性原则
与其他单位相比,医院在社会服务供给上存在明显差别,需要24小时的提供服务,因此其工作具有连续性的特点,需要做好全天候接待特殊病人,并为其提供医疗卫生服务需要。因此在医院改造规划设计中,需要全面分析“拆、移、建”三要素的关系,在保证正常规划改造工作开展的同时,不会对医院基本医疗服务工作产生影响,保证医院业务水平。
3.以医院功能为指导,尊重协调性原则
在医院改造设计中,要从医院整体功能划分的基础上强调医院的整体性,充分处理各个部门之间的功能关系,通过不断改造医院功能,协调各个区域功能。在改造设计中,充分结合当地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优化医院楼外部造型,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
二、医院规划改造设计实例分析
1.工程案例简介
该医院位于我国南方某地区,是一所融医、研、防、教于一体的综合性医院,用地面积为10亩,建筑总面积为4.96万平方米,年门诊量为48-50万人次。
2.工程案例综合性分析
(1)区位因素:该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城市,地处城市经济繁华地带,位于城市交通主干道上,交通流量大。(2)交通因素:由于医院附近交通量大,导致门前公路时常出现堵塞情况,不仅增加城市交通压力,也影响医院服务效果;从医院周围交通情况来看,缺少公共停车位,导致乱停乱摆现象屡见不鲜。(3)院区因素:医院始建于上世纪70年代,以“王”字形分布,由于在最初的规划设计中没有预留发展用地,随着医院门诊量不断增大,导致医院建筑面积不足,部分科研室安插在角落里,导致医院功能区划分混乱。
3.规划改造方案分析
针对该医院在结构、区位上存在的问题,规划改造设计人员分别提出两种设计方案,其具体内容如下:
方案1:在原有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1实施可划分为两个步骤,在第一阶段改造中,新建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内的太平间、供热机房、护理单元等移入新建大楼中;将原有的食堂、营养室、行政单位迁入南病房楼,并拆除原有的食堂、行政单位、供热机房等;最后逐步改善医院道路网络,以院区为基础,建立圆形通道,实现医院各个功能区的有效串联;在圆形通道的剩余土地上设置自行车棚与泊车位。
在第二阶段改造中,将现有门诊功能楼移入北病房楼,拆除门诊楼,并在原有门诊楼的基础上建立门诊医技综合楼。最后,重视对医院功能区的绿化改造,适当提高医院绿化面积,以营造良好的医疗氛围。
在经过上述改造处理后,医院改造后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1有效解决了该医院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优化了原有医疗流线,也能使医院的各个功能区之间划分的更加清晰,使患者在入院之后能得到优秀的医疗护理服务;并且原有医院环境也得到改善,整体服务水平提高。但该方案的缺点十分明显:只是在原有医院格局的基础上进行扩建,不能彻底解决医院后续发展的问题;由于改造范围只局限在医院内部,不能解决医院门通拥堵的问题。
方案2:在原地基的基础上进行扩建
方案2的核心就是将医院原有基地以南的20亩地作为发展用地,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改造处理,以满足医院功能区划分的需要。
在方案2可行性讨论中,业务主在充分考虑施工难度、施工资金、住房环境、施工周期等因素的基础上,选择2栋11楼的建筑模式,之后,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确定两个阶段的改造设计。第一阶段:建造新病房大楼。建立住院部大楼,并将南北病房大楼的护理单位、太平间、供热机房等迁入新的大楼中;将原有的营养食堂与职工食堂合并,拆除原有营养食堂、太平间等;改造医院前道路网,设置专门的探视出入口,并将其设置在交通量较小的一侧,环节医院正门口的交通压力。第二阶段:拆除南病房楼,建立新的急诊楼;待急诊楼建立之后,移入原有门诊楼功能;拆除行政楼、修理楼,将原门诊楼设置位于行政楼。
在施工结束之后,医院具体功能区划分情况如图2所示。
改造设计方案评价:方案2有效达到了医院功能区划分、改善医院门前交通环境等要求,并在在改造过程中充分利用各种绿色植被,在划分公共停车位的同时也有效优化了医院内部环境;同时,医院楼高度能满足后期改扩建需要,满足后期医院发展要求。
但在该方案中存在投入资金较大的问题,但经业主一致讨论后,最终确定第二套改造方案。
从方案2的后期改造效果来看,该方案有效满足了医院功能改造的需要,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结束语:
主要讨论了医院规划改造的相关问题,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对其具有应用情况进行讨论。对相关工作人员而言,在医院规划改造过程中,要重视对医院各部功能区情况的改造与划分,并在不影响医院服务效果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医院建筑功能。同时,要重视对医院内部的绿化设计,适当增加医院绿化面积,为营造良好的医疗服务环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杨丽妮.某综合医院规划改造设计[J].山西建筑,2014,40(30):32-33.
关键词:医院整体规划 医疗流程 再塑造
1.医院现状
山西省肿瘤医院创建于1954年,是全国六大肿瘤医院之一,也是山西省唯一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整个医院用地呈梯形,南侧窄、北侧宽,地形东高西低。医院的主入口位于场地最窄的南侧,整个医院有较明显的自南向北的空间轴线。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建设一直持续不断,现状较为凌乱,各个时期的建筑互相穿插,很多医疗用房都是随着医疗设备的陆续添置而见缝插针建设的,是我国20世纪医院建设的典型状态。
医院南入口是上世纪50年代建设的2层门诊楼,其北侧紧邻本世纪初建设的外科大楼;向北是2层砖混结构的放疗科病房楼,之后是中心绿地,绿地北侧是20世纪90年代建设的10层内科病房楼;再向北是3层的肿瘤研究所。场地内有一条环形车道,车道东侧依次布置有妇科肿瘤中心、后勤用平房等,环形车道的西侧从南向北依次是B超中心、铯疗室、核磁共振、放疗楼(图1)。
2.医疗流程的重新塑造
本项目是典型的医院改扩建项目,建筑师在接到项目任务书以后,数次前往现场进行实地踏勘,身临其境地进行就诊体验,发现就诊流程中存在种种不便和不合理:由于医技部门布置相对比较零散,标识系统不够完善,病患在门诊楼、住院楼和医技科室之间来回奔波,担架、推床、轮椅到处都是,流线交叉混乱;收费环节也较为复杂,更使得病患和家属往来穿梭,院区内各种人流、物流混行,极为不方便。
任务书设计范围的界定是放疗医技综合楼的单体建筑设计,但是建筑师的入手点还是希望能够对整个医院的医疗流程进行重新塑造和整合。所以从规划入手,理顺医疗流程,考虑可持续发展,对全园区进行了整体规划,为医院整体发展制定了思路,也由此得到了医院的认可和肯定。
3.规划设计原则
3.1统一长远规划,切实分期实施
在总体布局、统一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具体建筑设计。单体的改扩建设计和总体布局是有机联系的,同时考虑实际的改扩建顺序,制定切实可行的分期实施规划。
3.2有限度的整合,功能更趋合理
考虑到改扩建的实际可操作性和有限改造的设计原则,整合现有建筑功能,合理布局新建建筑,新旧建筑融为一体,功能流线通畅便捷,在新建的过程中不影响医院的正常运营,并方便病患就诊。通过对医院复杂的各种流线的分析,制定合理的规划流线。医院的交通实行人车分流、人货分流、洁污分流、医患分流。各种流线各行其道,互不交叉,通畅便捷。
3.3整合空间秩序,空间开阖有致
对现状医院的空间组合加以分析优化,构架全新的空间秩序,重新组合空间关系,广场空间、大厅空间、绿化空间与室内外空间之间相互交融,开阖有致,步移景异,并注重内部空间结构的明晰性和逻辑性。
3.4整合城市界面,适应城市尺度
保留的建筑秩序感较弱,城市界面凌乱,拟在规划设计中利用新建建筑有效缝合零碎空间,使其沿东侧和南侧城市道路有合理、完整的建筑高度。
3.5整合景观资源,改善医疗环境
在合理安排功能分区、保留现有景观资源的同时,通过建筑形体的组合,营造出多层次的景观系统,为病人及医护人员提供多样充足的室外活动空间。
3.6充分尊重和利用自然环境和现有环境
对于建筑群体形态,适度处理好集中与分散、体形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开合关系,保持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生态渗透。
3.7医疗街空间的设计原则
内部医疗流线组织基于“医院街”的空间架构展开,科学地解决好人流、物流的组织,各功能区之间保证全天候、无障碍通行。
4.规划设计
在坚持上述规划设计原则的基础上,保留医院的整体南北向格局,尽量保留院区的轴线走向,全力保留现状绿化中心花园,在中心花园的下部布置2层地下车库,保证1.5m以上的覆土,景观规划尽量依照原来的形式,施工中将原有中心花园的雕塑移到适当位置,待景观完成后移回原位,使医院的历史和文化不被破坏。
在规划中依据梯形场地的条件,在场地西侧考虑设计一个副轴线,用一条二层架空的连廊串联起外科大楼、新建放疗医技综合楼及原有内科楼,并且预留了院区能够继续向北发展的空间,连廊将向北延伸,串联起未来将建设的科研病房中心。连廊的地下考虑了地下管廊,把几座建筑串联起来,使得物流可以在地下往来运输,与地面的人流、车流不交叉,很好地解决了一直令决策者头疼的物流问题。
在空间秩序方面,南侧入口处的外科大楼是医院的主要形象,拆除老旧的2层原门诊楼后,形成了较为开敞的院前广场。穿过外科门诊大楼后,是新建的放疗医技综合楼和原有的内科楼,3座高层建筑围合出一个内聚型的景观空间,主要医疗功能围绕该庭院组织,形成“品”字形的格局,庄重大方。原有的院区纵向轴线得以保留,空间大开大合,秩序井然。“品”字形的格局也最大程度上消除了3个高层建筑之间的互相遮挡,最大程度地争取了采光和通风条件(图2)。
在医疗流程方面,原有相对混乱和交叉的各种流线也得以重塑。外科门诊大楼包括位于就诊流程最前面的急诊单元,放疗医技综合楼位于整个院区和就医流程的中间,方便门急诊、住院各个医疗部门的使用。利用副轴线高效地连接起每个医疗单元,医疗就诊流程更为合理,极大地提高了就医效率,改善了就诊体验。
规划中景观环境的考量是本次设计的重点,强调医院文脉,门诊广场、中心花园、后区景观层层递进,从动到静,从硬质铺地到软化地面再到绿化庭院,病患的感受也越来越轻松,开阖有致的景观空间是对医疗流程重筑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图3)。
5.建筑设计
5.1平面设计
放疗医技综合楼的主要功能为医技综合检查和放疗科用房。本工程地上19层,地下2层,总高度为74.5m。平面设计采用“枝状生长式”空间的设计概念,以适应医院复杂的功能系统,并使医院空间获得紧凑便利的功能和优良的通风采光。利用南北向“医院街”的简明性实现内部空间的易识别性,并形成整体交通核心。各功能区按资源共享的原则,根据医疗流程设计为既相互独立又紧凑联系的整体(图4,5)。
地下二层平面由人防、大型停车库、冷冻机房、消防水泵房等功能用房组成。地下一层布置了医疗设备用房、营养厨房、餐厅和大型停车场,以及满足大楼使用的变配电中心等。病房用餐靠营养餐配送,医生和家属用餐在地下一层,方便快捷。
一层通过布置大型医疗街的公共联系通道来组织医技的各功能区,为患者创造了开敞、明亮的公共空间体系(图6)。医技区一层空间布置CT和核磁科、介入治疗科、放射科,3个科室分别有各自独立的候诊区域,方便门诊和住院病人的使用。
二层医技区布置了超声中心、综合功能检查中心、内镜中心及药剂科等。通过连廊还可直接到达相关的住院病房,从而形成门诊、医技、住院相结合的诊疗中心模式。3个住院楼通过二层的空中连廊相互紧密联系。三层医技区布置了医学检验中心、病理科等。四层布置了手术部,住院区的病人可以通过公共等候区进入手术室。手术区中部设置了医生办公区,两侧分别设置不同等级的手术室,并按严格的洁污等级设计,每间手术室两侧分别与清洁大厅、器械回收廊相连,消毒后的器械由专用洁梯送回无菌库存储。四层还布置学术交流中心,为阶梯式报告厅形式。
五层至十九层为住院标准护理单元,充分考虑门诊、医技与住院的医疗动线,做到合理便捷。各个交通核所连接的住院科室可以方便地使用与其联系最紧密的医技治疗部门和门诊空间,这不仅给患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同时也体现出对医护工作者的人文关怀。护理单元划分吸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优点。所有病床尽量朝南,让病人最大程度地享受阳光、空气和自然景观(图7)。
自然通风、日照、采光及相关节能设计也是衡量建筑设计作品优劣的重要参数。住院楼设置了完备的医患流线、洁污流线系统,其独立的污物电梯与病人电梯、医生电梯分离,并设置独立的病患通道与医护通道。
5.2造型设计
建筑造型以简洁、清晰的现代形象表达出现代综合医院的内涵,力求打破传统医院冰冷的形象,形成轻快、活泼而富于标志性的特色。建筑形象强调整体感和节奏感,并注重第五立面的设计。灰色石材的运用使得其现代造型大方得体,错动搭接的建筑形式形成了主体的识别性(图8)。
【关键词】医院,网络建设,规划概要
中图分类号: F1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随着现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社会的需要,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越来越广泛,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作为传统的医疗行业,也要利用网络技术的发展提高医疗卫生的服务管理水平,从而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二、网络规划的必要性
1.网络基本概念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从整体上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计算机与专门的外部设备用通信线路互联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硬件、软件、数据信息等资源。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就是由通信线路互相连接的许多自主工作的计算机构成的集合体。
2.医院需要网络
医院数字化建设中首先要考虑的是网络的建设,网络建设是数字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如同房地产开发一样,首先要把地基打好打牢,要为其他可能要建设的信息化项目预留充分的接口。特别是像网络安全,数据的备份都变得异常重要,任何的系统停机或数据丢失可能会引起医患纠纷、法律问题或社会问题由于医院OA(办公系统),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RIS系统之间相互通讯的要求和客户机与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均需要通过网络进行。信息孤岛的管理模式已经是过去式。现今的信息管理系统已经不是古老的单机管理,均是基于c/s或者b/s架构的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模式,已经成为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的普遍工作方式。这种对计算机网络依赖的工作方式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医院更是需要高效,稳定.安全性强的网络。
3.进行网络规划的原因
医院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主要分为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与组建和应用系统规划设计两大部分。其中网络系统规划设计与组建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应用系统运行的稳定和质量,是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因素。
三、医院网络建设规划中要考虑的因素
1.应用需求
从开始试点医院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基于财务的信息管理;实现基于医生的辅助治疗、医生工作站、辅助病因分析及治疗建议;实现PACS(影像应用传输系统)基于临床的影像信息管理分析;以及电子病历、远程医疗、药房管理等。网络是上述应用的基础,因此确保其稳定、安全、高效尤为重要。
2.技术需求
根据分析,特定的应用必须要由特定的技术来实现,才能得到预期的应用效果。网络属于集中式应用(客户机/数据中心)。其数据流量大约80%集中于网络的主干,所以主干应该是高性能的交换式结构,且具有较高的系统扩展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如万兆、千兆以太网)o另外。关键技术的应用,如语音和视频。其交换机系统首先要支持组播技术(IGMP,PIM等)和严格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QoS)o。
3.性能需求
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需要内部各个设备具有独立的高性能和协同的高性能。为使网络结构尽量稳定可靠,应采用星型拓扑结构。中心节点与边缘节点间至少为100M以太网,服务器以1000M接入中心交换机。中心交换机应支持无阻塞交换,各种模块支持热插拔,并支持基于板卡智能分布式的基础上实现端口同步级处理等功能。应用复杂化和多元化,需求网络高带宽,核心层到接入层千兆链路以太网为目标。
4.管理需求
按颜色变化来区分设备运行情况。市第一人民医院随着医院网络系统的建设、升级、改造不断增多,接入用户增加,以及网络设备和类型的不断扩展,网络中心管理和维护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在设计之初就要求网络能够被实施有效监控。要能够对网络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管理,自动生成网络拓扑结构,通过拓扑图上直观的颜色变化来区分设备运行情。安全策略要求可以批量下发,及时调整安全策略,批量对交换机群管理,提高网络安全管理。
5.安全需求
分层过滤包括支持链路层的访问控制、传输层的访问控制、网络层的访问控制以及应用层的安全控制等。
6.经济分析
在适当考虑未来发展和先进性能的前提下,以性能最优、价格适中为原则。即尽可能采用高档次、低配置、逐步扩展的原则。
四、规划设计原则
1.共享资源、协调工作、安全运行,高效率完成各种网络应用
大中型医院一般都是综合性医院,不仅拥有特色的专业临床科室,而且拥有相当多的大型医疗设备和各种各样的医疗中心。对于这些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单位,一般都拥有各自的应用业务和各不相同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如何在同一物理网络上共享资源、协调工作、安全运行,高效率完成各种网络应用是这一网络建设方案的中心原则。
2.网络设置要有安全隔离控制机制
随着医院的不断发展,从内部局域网来说,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各部门和各科室都会拥有越来越多各自相互独立的专业计算机运用系统,这些系统虽然相互独立使用,却又需要互相共享资源。因此,它们既要相对隔离,以保证各系统的安全性,又要能共享资源,互相传输数据;既要在同一物理网络上应用,又必须在网络设置上有安全隔离控制机制。特别是将来医院建立起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建立起WEB应用与服务后,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安全控制、安全防范将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网络建设必须对此需要做出统一的、规范的设计与建设。
3.运用系统整合技术将各应用系统不同的信息转化成新信息
网络上各应用系统的增加,使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但这些来源于不同系统的信息,具有不同的信息格式,如何用系统整合技术将这些不同的信息转化组织成新信息,也是全面规划网络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
4.为医院网络的发展打好基础
随着医院网络信息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更应该考虑医院医技楼、住院楼、门诊楼和行政办公楼的网络连接,规划设计和建设高效率、高质量的信息网络平台,为医院进一步建立建设医疗信息网站,建设远程医疗和远程教育系统,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医院网络建设规划方案要具有的作用
1.具有增强的稳定性和出色的冗余能力
网络中心采用高端交换设备。它具有电信级安全可靠性能。同时采用冗余结构,能够实现其自身模块的冗余设定。使得中心交换机和主干链路都实现双重保护,为网络的稳定运行提供双重保证。
2.全面保证网络安全
整个网络所用交换设备均支持lP、MAC和端口绑定,防范地址盗用;支持ACL及完善的QoS功能,可以保证按医院需要实现对主要数据的优先转发,有效防止病毒的干扰;同时在交换机上进行了多个VLAN的划分,缩小了广播域.增加了网络的安全性和可管理性。为医院网络的正常运行保驾护航。
3.方案对于网络的可管理性进行系统的考虑
所有设备都支持IEEE802.1×和STP协议,同时支持SNMP协议,并结合网管软件,实现整个网络的轻松管理。
4.医院网络实现了高速传输,同时也具有出色的扩展性
整个网络经过优化后,数据的高速传输能力和网络的快速响应能力都大大提高。各个分部网络得以有机联合,为医院的多种业务提供了可靠的网络环境。同时,中心交换机的高密度端要求,为网络的未来扩展预留了充足的空间,使网络的建设具有前瞻性。
六、结语
医院的网络信息构建和规划是一个非常系统和复杂的过程。对于医院来说,不同的规模和设备需要的网络规划方案也不一样。因此,我们要结合医院的具体情况,建设和规划好医院的网络系统,从而更好的服务社会,服务人民。
参考文献
[1]陶兵 医院网络建设规划与实施[J]《中国数字医学》ISTIC 2011年7期
[2]秦延斌 夏书剑 董忠宝 张世鑫 医院网络建设规划概要[J]《科技信息》2012年5期
关键词:人性化;经济;流线;功能;环境
Abstract: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analysis from the aspects of basic principles, general hospital function layout, space structure of overall design, and strive to meet the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needs, to create a humanistic med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human nature; economic; streamline; function; environment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前言
21世纪,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医疗保健服务提出更高要求,医疗建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各地医院的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与日俱增。科技进步将使医院建筑向综合发展。建设前对要建项目的实用性、可行性、经济性、前瞻性,以及用地指标、建筑规模、建筑层数、建设(改造)模式,发展趋势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一座医院建筑设计过程分为总体规划、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本人在医疗建筑设计实践中,体会、总结出一些设计要点,这里总结提出一些浅见,供大家讨论。
一、设计基本原则
1、“优质服务”的设计原则
深入把握现代医院建筑的使用功能,着力体现功能的合理性、设施的先进性和设计理念的超前性,为人们提供优质、高效、周到的医疗服务。
2、“立足于国情”的设计原则
在充分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先进管理经验和先进规划设计理念的基础上,立足于国情,注意节能、节地,保护生态环境,尤其注重医院建筑的环境保护、三废处理和污物转运与管理,更要考虑日后运行使用的经济性。
3“规划与环境有机融合”的设计原则
医院的规划要求与其城市规模相适应,合理利用土地,力争建设一所现代化、智能化、生态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绿色医院’。规划设计的人为环境与周边的原有环境有机的融合,将会大大的提升环境品质。利用原有的自然环境景观,结合自身的建筑群体造型,合理的配置绿化,净化空气和水源,突出鲜明的地方特色,使环境素质得以提高,成为城市中心的新景观,这一切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于这个规划环境中的“人”。
4“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从医院内部到外在环境,都要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和对健康的关爱“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是 指导我们作好工程设计的关键。
城市中心区域规划及医院建筑单体设计应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同时也应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要,特别是现代技术的迅猛发展,使适应和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成为可能。“以人为本”成为当代规划和建筑设计中的突出主题和基本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建筑师更注重切合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等需求,注重领域感、归属感、安全感以及开放性、私密性等方面的内容。
二、总体规划设计:
总体规划布置要有前瞻性,适当集中,以利于发展、节能、交通与管理;根据门诊楼、住院楼等建筑使用性质,合理规划布局,保证建筑要求的良好朝向和自然通风。组织与城市交通关系,合理确定院区出入口,避免给城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
(一)外部出入口及流线组织
在医院建筑总平面设计中,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的组织至关重要。正确处理好医疗区、感染医疗区、清洁服务区、污染服务区和职工生活区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设计一个优秀医院建筑作品的前提和基础。
1、外部出入口
(1)门急诊出入口,其位置明显,管理上主要为人流出入口,是医院最繁忙的主入口。要考虑位置、数量,根据医院规模来确定门诊、急诊、急救出入口要分设。
(2)住院出入口:要有安静的室外环境,与门诊人流分开,要单独设置。
(3)供应出入口:供食物、药物、燃料及后勤管理人员使用的货运后勤出入口,要布置集散场地。
(4)污物尸体出入口:该入口相对远离医疗区和生活区,要隐蔽、易清洁,且处于城市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污物处理站、垃圾房等相邻。
2、外部交通流线组织
对外流线组织在于洁与污、病人与医生及器物等在总平面上的运行路线加以区分:
(1)洁净与非洁净分开;
(2)急诊、急救、门诊、住院、传染病的病人流线分开;
(3)医生和患者人流分流;
(4)机动车流分开:包括外部车流、内部车流、货流;同时还要考虑消防通道设置。
3、各功能分区建筑面积指标的确定及组织立体空间联系。
功能分区的建筑面积指标要充分论证,做到科学合理分配,充分提高空间使用效率。医院建筑具有很强的功能性,同时各部分功能之间往往有着紧密的关联,功能分区的立体空间联系一定要结合医疗建筑的功能特点和使用要求,合理进行分区布局,充分考虑方案的可实施性。
4、园林景观的布置
医院园林设计受医院地块现状影响,在保障绿化率等规划指标的前提下,如何合理区分各功能区块,以满足各类人群不同的功能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园林景观可以辅助病人治疗,具有减尘的作用。部分植物对空气中存在的有毒气体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分解功能。同时,绿化带的存在,在隔音降噪方面起到不少作用。对康复中的患者来说,医院园林所呈现的优美景象,有助于患者的心情舒畅和愉悦,加快疾病康复过程。另外,园林绿化的植物本身就是顽强生命的代表,绿化植物的存在,也有助于陶冶患者的思想情操。还可以将自然景观引入建筑内部空间,给建筑内的医生和病人带来视觉的享受,缓解医生与病人接触带来的焦躁情绪及病人就医时的紧张心情。在儿科用房及其入口附近,宜采取符合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环境设计。
园艺疗法是对于有必要在其身体以及精神方面进行改善的人们,利用植物栽培与园艺操作活动,从其社会、教育、心理以及身体诸方面进行调整更新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基于此类所谓新型疗法,医院领导和设计师们需倾注更多精力来关注园林景观的设计。
5、合理利用建筑地下区域
城市中规模较大的医院,为解决地上土地使用拥挤、交通混杂的状况,充分利用地下空间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地下不仅可以用来解决停车需求面积大的问题,更有效的是可以解决地上各功能分区之间的联系。即解决了地下运输、能源供应、人员交通、管线布局、设备仪器共用、洁污分流等重大问题。
三、单体方案设计:
在总体规划指导下,来进行每幢单体建筑的设计,
1.组织好各功能区内部的空间联系,细化医疗流程:
医疗、公共、后勤、辅助四大空间的划分,是根据人流使用方向合理组织地划分出来的,各科室设计中结合功能特点,严格洁污分区、分流,医患分流,体现现代化理念,合理组织各功能空间,做到流线简捷方便、分区明确。如急诊科室尽量布置在门诊楼首层,面向医院主要入口,与之相关的影像中心、血库、检验科、手术部等均建立起最便捷的交通,保证最有效的急救服务。
2.根据每栋功能建筑的特点进行设计
如在病房楼设计上,病房应争取南向布置,尤其是北方地区,病人得到充足的日照,走廊应有外窗,极大地改善走廊采光环境和通风需要,避免暗房间带来的不便和能源浪费。
医院放射科等诊断科室拥有大型医疗设备,这些诊室一般会有放射性射线,因此在医院设计中,诊室相对封闭不存在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需求,可选择在底下或低层,以节省采光和通风良好的上层建筑空间留给其他诊室和病房;放在地下或底层结构也较合理,可以节省结构造价和资源消耗;
3.空间感观设计
空间是游移于物质与精神之间的虚幻的实体。建立适宜的空间尺度感,为病人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意境空间。医院建筑空间设计一方面达到人群普遍的审美取向,另一方面追求空间的秩序与变化,色彩以浅色、暖色为主,装修装饰要简洁明快,避免过度装饰,力求创造亲切宽松的气氛,增加患者的信心和安全感,体现现代化医院的特点。
医院建筑功能复杂,各种规模、各类空间众多,合理区分对待满足人在不同情景下的心理需求,是空间气氛营造的最基本要求,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
四、用长远发展的目标来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