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封闭化管理制度

封闭化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封闭化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封闭化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1矿井通风存在的问题

根据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的分析表明,矿井通风系统存在不安全因素,会导致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合理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才能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因矿井通风问题而引发事故。当前我国矿井通风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串联通风,风门敞开、风流短路,通风系统不合理,通风设施多,风流不稳定,通风系统混乱。

(2)主要通风机的运行效率低。

(3)驱动通风机的电机额定功率过大,电机效率低。

(4)通风阻力大,阻力分布不合理。主要表现在:1)阻力分布进风段占25%,用风段45%,回风段30%。2)风硐通风阻力过大,限制了矿井通风能力的提高。3)压入式通风矿井中,在主要通风机进风端建有入风道,虽不长,但阻力往往较大。

(5)风量不足。

(6)风量调节方法欠妥,表现如下:1)投产初期,由于主要通风机能力过剩,就采取下放闸门的方法减少进风量。2)在并联分支的一侧设置风窗进行局部风量调节。原因是矿井开采布局不合理造成的。

(7)漏风多。《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主要通风机必须安装在地面,装有通风机的井口必须封闭严密,其外部漏风率在无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5%,有提升设备时不得超过15%。箕斗提升井兼作回风井时,井上下装、卸载装置和井塔(架)必须有完善的封闭措施,其漏风率不得超过15%。但大部分矿山企业的通风达不到上述要求。

(8)风流不稳定,主要原因是:1)角联网络太多;2)采掘工作面处于角联巷道;3)主要通风机在驼峰区附近工作;4)风门数量多、位置不当,管理不善,经常打开造成风流短路。5)反向风门数量少、质量差;6)自然风压导致某些分支风流停滞或反向;7)多台通风机相互干扰,甚至“抢风”等。

2矿井通风安全管理措施

2.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为了确保矿井安全生产,搞好矿井通风工作,必须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瓦斯检查制度、瓦斯排放管理制度、瓦斯抽放管理制度、瓦斯监测管理制度、“一炮三检”和“三人连锁”放炮制度、局部通风管理制度、巷道贯通管理制度、盲巷管理制度、通风设施管理制度、防止自然发火管理制度、综合防尘管理制度、主要通风机管理制度等。

2.2加强对主要通风机的安全管理

(1)各矿都必须采用机械通风。

(2)主要通风机必须装置两套。

(3)矿井主要通风机有两套互为备用的供电系统,即双回路供电。当一路出了故障,另一路可送点。日常管理由机电部门负责,各项管理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工作由机电副矿长负责。

(4)新安装的主要通风机在投入运行前必须进行通风机性能的测定和试运转工作,并绘制特性曲线。

(5)主要通风机的反风设施,必须在主要通风机安装时同时建成。反风设施灵活可靠,能在1Omin内改变巷道的风流方向,反风风流不小于正常风流的40%。

(6)装有主要通风机的出风井口,应安装防爆门。

(7)主要通风机每个班必须安排两名专职司机同时值班。

(8)主要通风机房内指示通风机性能参数仪器、仪表完好。

(9)运转的主要通风机因故停止运转主要通风机司机必须立即查明原因,必要时立即启动备用通风机。

(10)主要通风机两套供电系统必须同时停电时,供电部门应将预计停电的时间提前通知矿调度室,组织制定停风措施,报矿总工批准。

(11)地面反风设施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2)禁止利用矿井主要通风机房用作其他用途。

(13)矿井主要通风机的运转记录等要妥善保存,保存时间和负责部门由矿山安全生产委员会决定。

2.3对局部通风的安全管理

(1)采区设计和掘进巷道的作业规程中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编制通风设计。

(2)所有掘进工作面都必须采用局部通风机通风或全风压通风,禁止采用扩散通风。

(3)井下爆破材料库、充电室、机电硐室的通风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的有关规定。

(4)安装局部通风机要由生产部门提出申请,风量、风压经通风部门审查符合要求,由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安装。局部通风机安装和使用必须符合《规程》的有关规定。

(5)安装局部通风机必须同时安装风电闭锁装置。

(6)局部通风机及其附属设备的使用要符合《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

(7)局部通风机要保持经常运转,不得随意停开。

(8)局部通风机要有专人负责,实行挂牌管理,以保证局部通风机的连续、可靠、稳定运转。

(9)局部通风机自下井之日起,不准超过半年,必须升井检修。

(10)凡因无计划停电停风掘进工作面,要由现场专职瓦检员或班组长立即撤出所有人员,切断电源,打好栅栏,禁止一切人员进入。

(11)发生无计划停电停风事故后,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

2.4对盲巷的安全管理

(1)在工程设计和施工安排上应尽量避免出现盲巷。

(2)临时停工的地点不得停风。

(3)采区报废的尾巷,要及时组织回撤,并按规定及时进行封闭。

(4)长度超过6m的盲巷要采取通风措施否则,必须予以关闭。

(5)盲巷管理要实行登记制度,内容包括时间、长度、盲巷内支护类型、断面、封闭前瓦斯涌出量等有关内容。

2.5巷道贯通时的安全管理

在煤巷或其他有瓦斯涌出的巷道贯通时,常常由于掘进工作面通风不良、瓦斯积聚或风流系统紊乱,发生瓦斯、煤尘和放炮事故,甚至酿成重大瓦斯爆炸事故。

封闭化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转型升级;中小企业;管理创新;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4)07-0220-02

近年来,全球化趋势加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对外开放度提升、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众多转型升级背景,一方面为中小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大空间、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另一方面冲击着中小企业现有发展模式,迫使其进行管理创新。

一、中小企业管理现状

(一)管理思想陈旧

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企业内外部环境均发生变化,这要求企业必须更新观念,探索适应于企业实际的发展模式,然而一些中小企业家依然紧抓过去成功经验不放,甚至将大权紧握手中,恪守经营即所有的观念,造成企业决策封闭、管理手段随意、管理决策失误。一些中小企业家虽然认识到内外环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将创新重点落在技术引用上,但没有认识到管理创新是实现技术创新的保障,是提升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待进行技术创新或引进先进技术后,由于缺乏科学化、高质量的管理手段,使得新技术创效低,影响了企业发展。

(二)管理模式僵化,缺乏品牌意识

经济效益是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而生产是创利的最直接手段,因此,许多中小企业偏向生产投入,而忽视了管理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造成产销失衡、产品过剩。管理战略是很多大企业赢得成功的条件,而中小企业较少采用全局性、长远性的管理战略,而采用“一叶障目”的管理方式,这影响了企业长远发展。绝大数中小企业仍采用粗放化的管理模式,满足以原材料、廉价劳动力创利,缺乏品牌意识,技术支持度低,使中小企业长期处于“只加工、零品牌”的产业链低端。

(三)管理制度残缺,基本保障不力

制度管理是企业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维持企业规范化经营、发展的关键。目前企业均认识到制度管理的重要性,均采用了一定的管理制度,收到了一定成效,但是,具体到企业制度细化、健全来说,中小企业还存在众多问题,如企业产权不清、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内外监督机制不完善、权责不明、部门化管理制度缺失、缺乏风险管理制度、具体可行操作制度甚少、参照性制度成分大、企业本土化的管理制度较少等。众多问题的存在,不但影响了制度的执行与落实,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管理的科学性。

(四)科技投入甚少,信息管理欠缺

技术创新是转型升级的关键,尤其在现代信息高速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条件下,技术创新已是高度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适应转型升级要求,调动多种资源、采用多种手段实现企业技术创新,推动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实现。然而,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实践来看,存在以下问题:可支持技术创新的条件不足,如企业封闭自守,技术创新难以联合高新行业,未与技术中介进行交流;信息化建设落后,如企业信息化管理重视度不足,未全面了解政府相关政策,信息化人才缺失,企业设备、技术难以支持信息化管理等。

(五)管理不佳,忽视企业文化构建

企业管理创新关键在于企业工作者发挥力量,因此,要实现管理创新,必须以调动企业员工创新积极性为前提,但由于中小企业传统式管理模式的限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人才开发、引进、运用等方面缺乏科学性,使得员工处于“被管理”“被制约”状态,很难实现思想的解放、自由民主地发表自己的建议、大胆得进行创造,造成企业缺乏活力。企业文化是企业形象的象征,指引企业前行,潜移默化员工思想、行为,但很多中小企业忽视企业文化构建,或是借用大企业文化,缺失独具特色的内部文化,使得企业内部缺乏创新气息,影响了管理创新的实现。

二、中小企业管理创新路径

(一)转变管理观念,构建创新体系

中小企业要全面认识现阶段国内外、行业内外部及企业内外部形势,将创新理念深入到企业管理之中,革新企业管理手段与方法,并以大企业成功管理案例为参照,结合企业实际,对企业生产经营、人事、财务、组织、技术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以制度管理创新为突破口,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一层管一层、一级管一级、监管得力、决策民主”的管理体系。

(二)探索创新模式,创建行业品牌

落后的管理模式是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中小企业要树立“管理推进生产、战略有助发展、技术创就品牌”的管理理念,积极探索适应于企业发展的新管理模式。探索过程中,首先应积极学习先进管理模式,将成功管理模式与本企业实际结合,以成功模式为总框架,内化企业本土管理方式,形成一个“外结内实”的管理模式;其次,转变传统浅显化的管理理念,将战略性管理深入到企业管理之中,管理深入到市场、经济动态、内外环境、政策、社会等各个方面,形成全局管理、长远管理的理念,根据企业基础、发展方向、潜力制定企业规划,指导企业发展;最后,转变被动生产、粗放管理的观念,管理中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进行企业内部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并借助本企业优势,实现产品品牌创建,推动企业转型。

(三)完善管理制度,强化各项保障

制度管理创新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方面,是其他领域创新的引导因素,中小企业必须深入到企业各层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实现制度化管理作用。健全管理制度: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权责统一制度、职业经理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信息管理制度、法人治理制度等;将企业各方面的管理以制度形式规定下来。中小企业要细化内部制度:制度创新关键在于本土化制度、规范的引入,中小企业应从本企业、本行业出发,细化各项管理制度,如信息化管理制度中增加技术引进管理制度、对外合作管理制度、技术运用规范等,以指导科技创新的实现。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构建运营平台

信息时代下,信息化程度是企业发展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目前因中小企业信息化比率低、投资较少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中小企业信息化程度低,而信息化基础薄弱反过来影响了中小企业的发展,因此,中小企业要在信息时代赢得一席之地,必须强化信息化建设。首先,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加强信息化基础建设,构建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推广平台,如建立企业网站、企业电子邮箱、客户服务网站等,运用即时通信系统、电算化管理技术、CAD系统等,实现员工间、企业与客户间、企业与企业间相互交流;其此,展开全面化的信息建设,建立企业GSP系统、PDM系统、运营管理系统等,形成网状的网络化管理模式;最后,实施信息化战略支撑工程,在车间与供应链间全面应用信息化软件,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使企业管理者全面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帮助企业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促使企业根据市场环境调整策略。

(五)关注人本管理,构建特色文化

在对企业人员进行制度性、刚性管理的同时,积极采用柔性管理方式,关注人本发展,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创新热情。对企业员工尤其是技术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计算机技能培训、专业技能培训等,革新他们的知识结构、思维方法,提升他们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刺激他们进行岗位、技术、专业创新;深入员工实际,采用激励机制,以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短期奖励与长期奖励相结合、岗位奖励与创新奖励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员工生产积极性,刺激他们融入到创新管理中;提升管理的民主性,根据企业各部门实际、结合企业发展目标,选择先进性的员工代表,使其参与到企业创新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及落实中,提升企业员工主人翁意识,营造一个“管理创新,人人有责;管理创新,人人参与”的大环境。

企业文化对企业人员思想、思维及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管理创新中还应发挥柔性因素作用的发挥,根据企业专业性、服务性及行业性特征,制定开放、民主、平等、和谐、灵动、团结、奋进、特色、创新的企业文化,建立具有凝聚力的企业价值观,为管理创新提供一个“以人为本、服务客户、突出特色、敢于创新”的环境氛围。

中小企业要应对当下转型冲击,必须转变其传统的管理观念,从制度、人才、技术、信息、企业文化等各方面革新管理,而只有如此,中小企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获得新生与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群.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经济与管理,2011(10).

[2] 吴群.转型升级期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企业经济,2011(8).

[3] 夏晓林.试论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J].科技与企业,2012(11).

[4] 王君华.我国中小企业创新管理模式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6).

封闭化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图书管理创新工作的真正落实,首先要创新图书管理理念,可以说图书管理理念的创新是开展创新图书管理工作的基础条件。图书管理适应时代要求,提高图书管理质量,需要从三方面创新理念:第一,加强特色图书管理。在图书管理现有资源基础上,重新组合优化配置,在共享资源下实现多方合作共赢;第二,创新图书馆传统发展模式,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更多是封闭式的经营管理,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信息建设需求,需要强化图书馆区域合作交流,在社会领域共谋发展;第三,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按照信息化建设规则,对图书馆功能进行重新定义,创新图书馆管理模式。

2.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

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对制度体系创新提出全新要求,可以从四方面创新图书管理制度体系:第一,创新图书管理综合制度,如图书管理工作内容、图书管理人员编制、图书管理职责执行、图书管理岗位设置、图书管理权限等;第二,创新图书管理行政制度,如图书管理人员的考核、晋升和奖惩;第三,创新图书管理业务制度,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重新界定图书管理工作的操作规范、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馆藏资源的采编等;第四,创新图书管理服务规范,基于图书读者的需求,界定读者权利和义务,创设舒适的读者阅读空间,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为读者服务至上,激发读者阅读兴趣,提高读者图书借阅率。

3.创新人员管理制度

在信息化建设视角下,为满足图书管理创新需求,应同步创新人员管理制度,可从以下几方面实施:第一,将市场竞争理念引入图书人员管理工作,创设开放竞争的工作氛围,优化配置人力资源,制定人员发展规划和管理计划,加强人员技能培训,提升人员工作技能,完善人员管理培训机制,在图书人员管理制度内构建良性竞争体系,实行终身培训机制,为图书管理提供人才支撑;第二,基于图书管理的人员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工作人员,对新员工进行入职培训,并稳步推进员工考核机制,强化员工工作危机意识,提高员工图书服务能力,确保图书员工相对稳定性。另外,图书管理应鼓励员工自我学习,自我管理,鼓励员工自主学习研究图书管理知识,培养优秀的工作员工。

4.重视安全建设

图书信息化管理的新要求下,不仅要求优化图书硬件,还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信息化建设视角下,图书管理创新模式,意味着图书管理硬件设施的优化建设,提升图书管理信息化程度,利于图书馆优化阅读资源,为读者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但是,在信息化图书管理工作中,应时刻具备危机意识,时刻关注工作中的风险,高度警惕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防止发生信息被盗、信息丢失等现象,定期检查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实时监督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运行,及时发现图书管理信息系统存在的管理漏洞,避免系统危险发生,做好图书安全管理工作。

5.创新技术应用

封闭化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1.人事档案的管理权存在问题

在人事档案管理权的问题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管理权比较混乱,出现了多头管理和都不管的现象。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许多部门私自的管理人事档案,例如:劳动部门、社会保障部门、失业管理部门等等,国企在管,私企在管,一些民办中介也在管,从而出现了人事档案多头管理的现象。另外,还有一个现象就是存在着都不管,很多机构只是方便于流转,只是履行着一些收发的手续,从而缺乏一些动态的管理机制,导致人事档案内容的陈旧,无法应对当前的新的人事情况等等。

2.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存在问题

对于人事档案管理上的模式,还采用一些封闭式的管理模式。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封闭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合于现在的人事档案管理。封闭式的档案管理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例如:导致人才不能够合理的流动,内容陈旧,功能程式化,结构失衡等。这些不合理的部分都严重的制约人事档案管理改革的更进一步的进行。这些弊端与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的越不协调。

3.人事档案人权保障存在问题

人事档案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着问题。例如:个人的基本数据真假存在着问题;档案管理中有损害人的权益的问题;人事档案内容上无法进行动态的管理,不知道自己最新的信息是否记录在案等等。由此可见,现有的人事档案制度存在着无法保障人权的问题,相对人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内容,没有相应的知情权,人事档案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对于人们的工作热情也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解决人事档案管理问题的措施分析

1.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制度存在问题的情况,需要改革人事档案的管理制度,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公共部门的人事档案,需要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采用层层管理的方式,当有人员流动的时候,需要按照人事管理的规定有序的进行档案的转移,并且要通知相对人档案的去向。其次,一些私企单位的人事档案,也需要进行统一的领导和管理。用人单位需要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为员工建立健全的人事档案,内容要齐全:工作情况、诚信状况以及工作能力等等。再次,政府系统的档案需要专门的人员进行管理,建立档案服务中心,还应加强该地区的流动人员和死亡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另外,档案管理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各单位人事档案管理的监督和指导,并提出相应的意见和要求。最后,应该根据人事档案信息的内容,建设人才资源数据库,实施科学管理,为社会的人才提供咨询服务,但是要在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行。

2.改革人事档案管理模式

针对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需要改革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具体的改革措施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改革后的人事档案管理模式能够有助于体现选用人才的政策精神,从而有力地促进人才的合理的流动。其次,改革后的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能够有助于构建社会的诚信体系,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的社会档案服务。再次,改革后的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能够维护公民的权利,充分的让公民行使知情权。复次,改革后的人事档案管理的模式能够多一些公益方面的内容,从而免除查阅档案需要付费的制度。改革后的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最明显的特点应是民主性和公益性。所谓的民主性就是充分的让公民行使知情权,从而能够了解自己档案的内容和动态。公益性是指相对人在查阅人事档案时候,可以免除相关的查阅费等。

3.改革人事档案人权保障制度

封闭化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制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8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

03—0019—01

我国的中职教育较为落后,一直以来教学管理模式较为单一,课程设计较为死板,学校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职教特色不突出。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大力支持和投入,中职教育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然而随着中职教育的不断发展,落后的管理模式和教学方式与教学的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到了制约中职教育发展的地步。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部分知识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但动手能力较强。过去的中职教育采用的是较为封闭的学年制,管理和教学模式与侧重知识学习的普通学校一样。当学生进入中职学校后,刚开始因为换了一所学校而有新奇感,会很高兴地学习一段时间。然而随着环境的熟悉、教学的适应,他们发现中职教学与初中一样,教的是自己最头疼的理论课,很快他们就会跟初中时一样,开始厌学、逃学,有些甚至会辍学。这已经成为中职学校普遍存在的情况。那么该如何解决这种问题呢?我觉得应该改变中职学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程设置思路,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中职学校的学习中发挥自己的特长,重建自信心,努力成为有用之才。

那么改革的路在何方?改什么?我们认为首先应该破除单一、封闭的学年制,采用灵活、开放的学分制。

学年制是以学年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情况的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则是把规定的毕业最低总学分作为衡量学生学习质量和毕业标准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最先是在普通高校实施并推广的,它是以学科考试60分为界线,及格后可拿到该学科的学分,不及格则拿不上学分。笔者认为高校的学分管理制并不适合中职学生,因为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较差,让他们每门课程的考试都要达到及格是有难度的,中职学校的学分管理应体现以下四个特点:第一,要注重学习的过程管理,学分管理重在引导学生平时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要完善奖励机制,对成绩优异的同学要有一定的奖励学分,还可以降低获取基本学分的考试成绩。第三,要注重技能实训和实习管理,同时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技能竞赛,并考取技能证书。第四,要注重德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