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行政单位建设项目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代建制 保障性住房 财务管理
保障性住房项目是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实现住有所居目标而推进的工程建设项目。为控制项目投资成本,确保工程质量和完工工期,成都市实行“投资、建设、管理”三分离的项目管理机制引入代建制模式,由政府投资,建设单位负责资金筹集和管理,代建单位具体实施项目建设,各负其责、各施其职,并接受政府部门监管。通过代建制模式使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管理更具专业性,同时对建设单位的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作为建设单位财务管理人员,在此将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管理措施进行简要分析。
一、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
建设单位在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一方面代表政府投资具体项目,筹集和管理项目建设资金;一方面作为项目业主使用和拨付建设资金。建设单位财务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资金计划、资金筹集、资金预算、资金划拨和财务决算等方面,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
(一)项目申报阶段注重投资总额控制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组成项目团队论证初步设计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继而实现项目概算评审。建设单位根据概算评审批复拟定资金计划和筹集方案,加强投资总额控制。
(二)项目实施阶段注重合理安排资金进度、专款专用
一是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建设单位做好各年度资金预算、申请和拨付等财务管理工作,与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既不能出现资金滞留更不能出现资金“断链”现象。二是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来源渠道复杂,既有中央、省、市财政资金,又有政府债券、银行贷款等,不同的资金来源需要接受不同部门的审计检查,因此要求各类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并进行分级分类核算和管理。
(三)项目验收阶段注重决算投资控制
项目验收合格交付使用后,建设单位及时编制项目竣工决算并报送政府审计部门,按审定金额结清工程尾款,有效控制项目总投资。
二、代建制保障性住房项目建设单位财务管理措施
(一)多渠道筹集资金
随着政府投资项目增多,财政资金压力增加,难以保证保障性住房项目投资全部预算安排财政资金。为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建设单位采取财政资金与社会融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政府债券、银行政策性贷款等多种渠道筹集资金,并将贷款还本付息纳入财政年度预算,以缓解财政资金压力。
(二)严格执行财务制度,项目资金专款专用
工程项目依据国家规定的财务会计制度及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管理,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一是建设单位制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和代建制项目管理办法,规范业务流程,加强资金计划、申请、拨付等各环节审批。二是建设单位开设银行专户,实现专项资金专户存储、分账核算,同时代建单位开立项目专户,实行专户存储、专账核算,资金封闭运行。三是建设单位委托开户银行对代建单位进行资金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有效。四是建设单位审核代建单位报送的项目资金计划和年度资金计划,按工程进度合理筹集资金,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五是加强工程项目的过程管理和费用控制,建设单位根据代建合同、施工合同、施工进度报告等资料严格审核代建单位资金申请,及时拨付建设资金。六是对既有财政投资又有社会出资的混建型保障房项目,严格区分房屋性质并分别筹集和拨付资金,非财政投资的房屋严禁挪用、挤占专项资金。
(三)完善财务核算体系,加强会计系统控制
为配合各级部门对保障房项目专项资金的使用进行全程管理、绩效评价,建设单位需规范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一是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每笔资金的申请和拨付均附“资金拨付通知单”,明确资金来源和类别。二是合理设置会计明细科目,银行存款专户按资金来源和性质进行明细科目核算,动态反映不同来源的资金收支结余情况;成本类科目按房屋性质设置明细科目,同时按代建单位和代建项目设置辅助核算,动态反映项目各房屋类别的投资完成情况。三是建立资金台账和项目台账,定期自查会计核算中的错误与不当,并与主管部门、代建单位等进行账账核对。四是正确编制专项资金报表,确保会计信息数据清晰、准确、真实,为财务决策提供依据。
(四)构建项目协调沟通机制
加强代建制项目财务管理,建立完善的项目协调沟通机制,建设单位既要注重政府部门等外部单位的参与性和合作性,也要加强内部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一是建设单位与财政、审计、主管部门之间的外部沟通,以有效监督建设项目实施进展情况和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建设单位与代建单位之间的外部沟通,及时解决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建设单位与金融机构之间的外部沟通,配合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建设单位内部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做好保障房项目相关政策上传下达,确保项目正确实施。
(五)加强资金预算管理
资金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和控制的重要内容。一是按项目建设期编制资金预算,预算总额不得超过项目投资概算批复。在项目投资不能足额安排财政资金的情况下,便于及时拟定其他资金筹集方案。二是将项目预算按年度分解编制资金预算,并将财政资金需求纳入财政部门预算,按合同约定和工程施工进度申请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强资金预警管理,设置资金预警线,一旦资金存量接近资金预警线,应立即组织资金保证存量。四是加强资金预算的动态管理,实时监督财政资金收支及预算执行情况。实际资金需求出现较大差异时应分析差异出现的原因,按规定程序进行预算调整,杜绝资金滞留、积压、短缺现象;确保资金的流向和使用符合预算目标,及时纠正与概算、投资计划的偏差;对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资金使用效率等加以综合分析,结合项目绩效评价进行考核。
(六)严格规范项目竣工财务决算
【关键词】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现状问题;改革思考
1 基建项目概述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紧锣密鼓的开展。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作为社会建设、民生需求的核心工程,它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主干性的关键作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基建项目在我国一直是以政府投资和实施管理为基础。这种以垄断性而非市场性的政府管理方式,在实践中的存在的问题不断凸显,关于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方式的改革逐渐被提上了日程。
2 我国基建项目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对基建项目的管理大体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模式。
2.1 临时指挥部门型。项目立项批准之后,由政府牵头与业主单位相配合,从有关政府部门中抽调相应的人员,组成临时性的建设指挥小组,负责建设项目的实施管理工作,临时小组随着项目的竣工而解散。
2.2 政府部门型。政府投资的一些纯公益性基础设施工程,如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工程以及河道堤防、水土保持等水利工程,直接由政府部门负责组织建设和管理。
2.3 代建型。由政府或其授权部门代表政府通过招投标的方式选择有资质完成项目建设的社会化企业执行项目建设管理职能,如目前国内外建设市场用的较为普遍的工程总承包型(D-B、EPC、Turn Key)、工程管理委托型(PM/PMC)、市政工程BT项目等。
在我国加入WTO,发展方式的重新转变等新形式背景下,以政府为主体的基建项目管理在实践中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主要有以下几点。
2.3.1 项目建设步骤的不规范
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的投资计划缺乏科学性,在项目前期工作的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论证,可行性研究阶段的成果存在为项目而项目等形式主义问题。对于关系到项目造价控制的工程设计工作,没有进行充分的对比和择优,甚至有的项目是边报建、边施工、边进行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这些由于政府投资项目自身优势而导致不按正规流程建设的现象屡见不鲜。
2.3.2 筹建小组缺失的专业技术人员
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的指挥小组成员大多数是抽调有关部门的官员领导临时组成,这些官员虽然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但没有项目管理的专业知识,在实践过程中并无法很好的指挥项目的建设进程,难以保证政府投资项目的质量、工期和投资效益能按时按量完成。筹建小组的人员大多涵盖了相关度不高的行政单位,容易造成管理费名目多,实际开支成本大的现状。
2.3.3 缺乏监督导致资金浪费
在我国良好的发展背景下,很多地方都存在着“投资饥渴症”,表现为基建项目建设的目的并不是应实际需求,而是一些应用度不高的面子工程,这些项目从筹建之初就注定了导致国家资金浪费的结局。在项目前期工作中,对造价控制最重要的项目设计工作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容易导致造价过高、工程方案难以优化,使得有些项目在初期就已“先天不良”。
政府投资基建项目从立项审批到最终的项目竣工过程中,缺乏一个能统筹全局的部门进行严密的监管。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机构的职责不清,有的管理机构既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又行使建设市场监管的职责,即集建设者与监督者为一身,达不到最初的监管目标的局面。财政审计对于此类项目的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存在不足,导致管理过程中资金浪费现象,为腐败现象的滋生提供了大环境。
3 改革我国基建项目管理制度的措施
我国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和弊端,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部门职能界定的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垂直管理体系、缺少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上级政府及财政审计部门监督不力等客观原因,又有管理人员专业技能的缺失、利益的驱使等主观因素。要完善我国基建项目管理,使其建设过程更规范、更能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力量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标,对其做适当的改革是必要和紧迫的。
3.1 完善有关法律规范,加大监督力度
虽然全国各地政府都有出台过有关规范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的意见或办法,但未能构成完备的法律体系,难以保证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每个关键步骤都有法可依,容易产生钻法律空白的现象产生。制定出一整套可以贯穿于建设项目全过程的法律规范体系是保证项目建设严格按法定步骤进行的前提和条件,是有关部门更好的监督项目审批流程、规范招投标过程的参照体。
3.2 加强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的财务审计力度
财务审计保护项目建设所需的资金通过正常的渠道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并被合理、合法地用于项目建设的各个方面的关键性工作,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过程中资金使用情况和资金利用率等重要问题。在财务审计上,除了坚持传统有效的审计方法上,还应加强对支付审批流程中各个环节的审计,确保审计的核心步骤,让受利益驱使的管理人员无机可乘,尽可能保证项目资金能得到很好的使用。
3.3 构建项目后评价体系
遏制“投资饥渴症”现象,确保政府投资基建项目在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开展项目竣工后的评价体系起着重要作用。项目后评价应涵盖社会―自然―经济等多方面的指标,建成后的基建项目做出全面的评估,促使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高效、廉正、规范。项目后评估报告亦可为后续的基建项目建设做参考资料,促进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的进一步完善。
由于各种历史及主客观因素,政府投资的基建项目在管理中存在较多弊端,影响项目的进程、导致国家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对于政府投资基建项目管理工作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原因和实践中的需求,使得各种代建制、私人融资、Partnering建设方式等半市场/市场化的建设模式的优势逐渐显露,表现为投资、进度、质量的控制的显著效果,资源配置、高质量高效率专业化程度高等特点,这些现象为我国基建项目全面市场化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尹兴武.浅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应对策略[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5).
[2]周燕南,阮文彪.规范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管理刍议[J].管理观察,2009(11).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资金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27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意义
11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的合理配置
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自中央或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笔资金都是用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资金必须做到专款专用,合理有效地发挥每一笔资金的效果和效益。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必须对每一笔资金安排合理的预算,尽可能做到收支平衡,详细记录每笔资金的用处以便于了解资金的去向,同时还要根据单位运营的需要合理分配资金的使用。只有加强行政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才能够详细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资金的运用是否合理,并以此作为项目资金投入的依据,使项目资金实现最优配置。
12考核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行情况的重要依据
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对每一项资金的应用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计。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对项目资金管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直观地了解项目资金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动态,可以依此评估行政事业单位相关部门和个人的工作,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通过对项目资金管理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项目运行情况有了清晰的认识,能够根据项目运行的实际情况对工作进行合理的安排和部署,实现项目的良好运转。
13监督行政事业单位工作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不仅能够对资金合理配置,而且对行政事业单位还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主要来源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拨款,这些资金都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管理是否得当,关系到国家财产的安全能否得到保障。为确保国家财产的安全,必须对项目资金管理的每一环节实施有效监督,保障资金的专款专用,从根本上杜绝的发生,维护国家财产的安全,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
2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是造成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行政事业单位的项目资金交由不同的业务部门进行管理,但不同的部门对于资金的管理政策不同,如果在资金管理过程中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就会使资金的管理发生冲突,影响项目资金的统一调度,造成项目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延误,降低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行政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得不到充分的发挥。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可能会出现项目资金不能专款专用的情况。项目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就会在资金的管理和拨付时存在漏洞,行政事业单位在取得立项项目资金时会发生资金被截留、挪用等情况,进而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22项目资金支出管理机制不健全
资金支出管理机制不完善也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存在的突出问题,行政单位事业项目资金在申报立项时就缺乏合理的预算编制,以至于后期影响到项目资金使用的整个环节。行政事业单位在宏观经济环境下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职能,项目资金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共服务的价值而进行投资的资金,如果在项目资金使用前不能合理地编制预算,会加大资金短缺的风险,影响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项目支出的管理不善也是在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根据项目资金的实际执行动态适当调节项目资金的支出预算,保证项目资金的专款专用。
23项目资金支出的绩效考核不到位
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比较看重项目资金的投入情况,对于投入使用以后工作人员的考评工作不够重视,使得项目资金管理人员在项目资金投入运营以后工作积极性较低,从而导致项目的后期工作效率低下,影响资金的使用效率。因此,绩效考核不能仅仅对项目资金申报立项初期进行考评,而要贯穿于项目资金管理的全过程,做到不仅要事前考评,而且也要重视事中考评和事后考评,才能使工作人员重视后期项目完成效果的验收,严格审计项目资金的支出情况。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事后考评机制,不仅影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社会服务职能的实现,也会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的管理带来不利影响,不利于国家财产的安全。
3加强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对策
3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率
完善的项目资金管理制度是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的依据,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项目管理连续、高效的工作效率。因此,必须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一方面要解决“政出多门”的现象,管理资金的各部门要及时沟通和协调,制定出统一的项目资金管理政策,对于每一项资金的管理必须有专门的团队负责。在制定统一的资金管理政策时,也要充分考虑每个项目的实际情况,做到解决问题既要遵守统一原则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资金能够统一调度,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另一方面,要健全项目资金的监督机制。健全的监督机制是推动项目有序、顺利运行的重要保证,确保资金安全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对行政单位项目资金从项目开始运转到项目运转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方位监督,才能够保证项目资金专款专用,充分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
32健全支出管理机制,实现项目资金的有效管控
健全支出管理机制是实现项目资金有效管控的重要保障。健全项目资金的支出管理机制要贯穿于项目资金管理的全过程,从项目申报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到项目竣工验收阶段,每一阶段都要采取措施完善支出管理机制,每一环节都要严格把关,从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为了方便对项目资金支出的管理,各级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项目库的建设,按照项目预算进行项目排序,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对项目进行评审。此外,建立项目责任制,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对项目资金的支出管理加以规划,对每一项资金都要组成专门的负责团队,明确责任,提高对项目预算的执行力。建立项目经费行政责任制,对每一笔项目资金管理经费都要明确负责人,加强对项目资金各项支出有效的管控。
33加强绩效考核工作,提高项目资金管理效率
绩效考核是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法宝,也能够增强工作人员对项目资金管理的责任程度。当前积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项目资金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行政事业单位应对绩效考核给予高度的重视。行政事业单位要组织专门的人员对每个项目进行严格的审计,掌握每个项目资金的投入使用情况以及与预算的出入程度,及时发现项目资金管理中的漏洞,并积极地采取措施给予补救。实时关注项目的进程,最大限度地让项目按预期竣工,通过项目资金管理过程中的数据分析,对项目作出客观的评价,并对项目资金管理中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给予嘉奖,根据考核结果对项目负责人实施奖惩。合理的考核机制能激发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资金的安全高效率的使用。
3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项目资金管理人员素质
近年来,随着国家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财务体制日渐不能满足项目资金管理的需求。为保证资金预算机制、支出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的合理高效运转,必须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体制的改革注入新的活力。因此项目资金管理部门一方面要加强与人事部门的沟通协调,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项目资金管理部门内部要根据员工的实际情况制定轮岗制度和考核制度,培养优秀的高素质人才,保证资金管理工作的高水平运转。
参考文献:
关键词:土建工程;项目管理;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对改善人民的居住条件,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提供就业机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只有对包括人工安全、人员组织、涉及结构等在内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才能提升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口碑,以达到缩短工期、保证工程质量、降低消耗的目标。
我国土建工程项目管理现状分析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发展几十年,但是对于土建项目的管理进行系统研究起步很晚,近些年来,我国在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着工期拖延、质量事故、费用超支等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不仅给工程项目带来了经济损失,而且还对项目本身产生了不好的影响。
第一,因为我国现行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局面导致市场主体不明确,在项目管理中没有一个能够贯穿项目全过程的经济组织对其实施管理。那种当项目已经上马才临时组建班子的现象十分普遍。
第二,不对项目本身所具有的可行性进行相关研究。很多的投资者都并不重视投资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这就为工程事故发生留下了巨大隐患,也就会因此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第三,因为市场运行规则以及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在对其进行管理的过程中严重的存在着“有法不依”的现象。虽然,我国目前有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存在,但是,在项目管理范围内并没有一个指导性的准则供其参考。在对工程项目管理中,那种地方保护以及暗箱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工程承包中的层层剥皮、层层转包的情况大大的降低了工程质量。
第四,因为我国行政单位本身存在着职能划分不明确、不科学的现象,所以作为直接的行政主体往往机构庞杂,且体制不合理,很多的主体对微观经济建设的行政干预过多,因此,也就很难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市场应有秩序。
如何做好土建工程中的项目管理
土建工程项目中的造价管理
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项目决策前的准备工作要积极做好,认真搜集和工程有关的资料。切实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熟悉当地的城市建设规划,选择好建设项目所在的位置,同时按照市场需求与发展趋势,合理明确工程的建筑标准与建设规模;进行科学工程项目的效益分析,编制工程投资估算,要有根据的编制投资估算,要尽量具体、全面。
2、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实行设计方案招标与方案竞选,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准确性、合理性;工程项目实行限额设计,真正实现小投入,大产出,充分有效利用资金;优化设计方案,有效防止不必要的费用,对工程造价进行有效控制。
加强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
有效成本控制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控制目标与控制方案,明确控制目标,才可以确保后期的实施。选择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合理安排施工进度,可以减少由于施工方案的不合理导致的方案修改与延迟工期等问题。控制生产要素,一方面是对材料费的控制,准确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对材料的采购部门严格实行监督管理。另一方面要强化对人工费的管理,准确掌握劳动力的市场价格与参加建设与管理的实际人员数量。做好合同管理,不必要的工程索赔要减少。
竣工结算阶段造价控制
重点对竣工决算的可靠性、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进行审查,避免不需要列入基本建设支出的计划外费用加入建设成本。管制工程决算编制依据,包含对施工协议、合同、使用的材料价差、预算定额计算方法、设计变更与图纸会审记录等等。工程预算中的各种不合理因素要严格审查,如:重复计算取费,多算工程量等。通过控制竣工决算使工程预算中考虑不到的问题加以解决,编制出满足实际情况的竣工验收报告。
土建工程项目质量管理
土建工程施工项目质量问题的复杂性,主要体现在引起质量问题的因素复杂。进而增加了对质量问题的性质、危害的分析、判断与处理的复杂性。是因为盲目套用图纸,结构方案不合理,计算简图和实际受力不同;或是荷载取值过小,内力分析有错误,结构的稳定性、强度、刚度差;或是不按图施工、施工偷工减料、施工质量差;或是建筑材料与制品不达标,擅自替换材料等原因所导致的。因此,虽然同一性质的质量问题,有时原因也是非常不同的。因此,在处理质量问题时,一定要更深地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其质量问题的特征作详细分析。在质量管理中,首先是强化质量问题分析处理。
确定事故的性质、范围、原因与影响等,通过调查为事故的分析和处理提供跟据。其内容包含:工程概况,关键介绍事故相关部分的工程状况:事故情况,事故发生性质、时间、现状与发展变化的情况;是否需要采用临时应急防护措施。2、分析事故原因,对调查提供的资料、数据进行具体分析后,找到导致事故的主要原因后进行处理事故。采用预防对策,消除质量通病,做到工程一次成型,一次合格,杜绝发生返工现象,防止由于不必要的人、物、财等大量的投入而增加工程成本。
土建工程项目的进度控制与优化管理
1、用施工任务书把计划任务落实到施工班组。2、加强对分包单位进度控制的措施:由分包人依据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分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同时组织实施,项目进度控制范畴也将纳入分包工程施工进度计划。3、施工进度计划的实施记录作为施工进度计划检查跟据,检查内容包含累计完成工程量与实际完成,参加施工的实际人数,机械台数与生产效率,空闲机械台班数,窝工人数与其原因分析,进度偏差与进度管理情况,进度的特殊影响原因与分析。4、进度拖延的原因分析与需要采用的相应对策。5、管理过程中的失误,如计划部门和实施者之间,业主和承包商之间,总、分包商之间缺乏沟通,造成很多工作不能较好的融合,进而造成工作不到位而导致延误工期。
(四)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
合同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核心,其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该融入到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土建工程中的合同明确了工程项目的工程、成本与质量等有关目标,同时对合同双方责、权、利的关系进行了准确的规定(合同管理贯穿于土建工程实施的全过程,开发、设计、监理(咨询)、施工等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整个土建项目的实施起着控制与保证的作用。在目前的情况下,如果土建项目缺少合同意识可能会导致项目整体目标不准确,如果土建项目合同缺少管理就很难形成系统的项目管理,更不用说项目的目标的实现。在现代土建工程中,必须要派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与人员,并且参与建工程项目管理的其他各种部门与人员都一定要熟悉合同,精通合同管理与索赔工作。
土建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安全控制措施
安全控制是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安全控制就是要求我们采用安全措施使项目在施工中不出事故,没危险。安全法规、工业卫生与安全技术是安全控制的三大主要措施。建立健全安全检查体系,责任到人。从施工班组到项目部再到总承包方都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跟班检查、监控,确保从管理层面上可以监督到位,及时处理安全隐患。从开工之初项目部就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依据“生产必须安全”的原则,在生产生活中确定各级管理人员应负的安全职责。
结束语
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方面,土建工程项目管理是全方位的,对施工项目的质量、安全与文明施工、进度、成本进行有效控制,更好的促进建筑业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资金管理;政府部门;军队单位
1政府部门的成功做法
2012年,国家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以下简称“《内控规范》”),从2014年1月起开始在行政事业单位执行。《内控规范》在整体上对各类业务管理规定进行了融合、整合、衔接和充实,进一步地规范了内控体系,突出了可操作的特点,标志着政府部门对资金管理的制度建设迈上了新台阶。其主要做法包括以下几点。
1.1更加强调内部监督
作为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内部监督在内部控制体系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内控规范》将内部监督检查的要求与思路,体现在经费收支、政府采购、固定资产、建设项目、债务管控等各项具体业务控制中,明确指出内部监督检查应关注的重点和检查方式。《内控规范》要求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监督检查评价机制,加强监督的协调、交流、沟通,这样各单位就能自我调整、自我修补、自我完善,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监督模式。
1.2大力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改革
统一财政资金拨付渠道,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首要工作是规范银行账户体系,所有事业单位只能拥有一个账户,即国库单一账户,所有的财政资金只能在单一账户中循环,资金拨付由传统的层层划拨改变为通过集中支付系统下拨用款指标,实现了财政资金拨付渠道的统一。在支付环节随时监控审核,各单位在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时提出申请,超过限定金额的要使用直接支付方式;使用授权支付方式的,国库集中支付机构也要依权限严格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支付给收款人。
1.3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国库集中支付突出了预算在财政活动中的基础地位,将预算执行作为单位业务活动进行的主要依据。年初预算确定后,各单位的预算要分解到每季度或每月,事业单位每月应根据经济业务进程申请使用预算,明显超出当月或当季度的资金使用,要及时说明原因。这样,财政部门就能准确掌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也强化了各单位按预算办事的意识。
1.4设置会计核算中心
会计核算中心一般隶属于财政部门,各单位会计和出纳岗位取消,新设置报账员岗位,实行备用金制度。会计集中核算基本做法可以概括为“三分离、一公开”,即财务决策执行与会计处理的分离、财务审批与会计监督的分离、会计资料存储与单位的分离、会计处理结果相对公开。
1.5将内控基本原理与单位具体情况相结合
我国的《内控规范》遵循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理,并将其原理、原则、方法、思路等贯穿于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活动中,较好地实现了内控基本原理与单位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的目标。《内控规范》的主题很明确,定位于对单位经济活动,如预算、政府采购、项目建设、资产管理、合同订立与履行等方面,面临的风险进行防控,而不是对整个活动进行管控,突出了重点,保证了较强的针对性。
2对军队单位资金内部控制的启示
2.1进一步完善单一账户体系
军队的各类资金都要纳入一个单一账户中,“把权力都关进笼子里”,加强动态管理,从源头上控制资金,确保安全。进一步完善军队单一账户体系,不再开设财政资金专户。对于财政资金专户的开设,要严格履行审核、审批手续,并实行向上级财务部门备案和年度报告制度,严格控制新开设财政专户。对于已开设的财政专户,要加大清理力度,能归并的立即归并,该撤销的坚决撤销。对于按规定开设的财政专户,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和制度规定,规范财务与银行之间的责、权、利关系,防范资金风险。对于财政专户管理,要按照“归口统一管理,严格按程序开设,同类专户归并”的原则,统一到财务部门管理,建立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分离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机制。对于纳入财政资金专户管理的财务资金,要按照预算内资金管理的模式,实行“指标管理,资金集中,预算总控,统一调度,统筹管理”,严格预算约束。
2.2进一步深化公务卡改革
财务部门要根据现有的公务卡管理规定和强制结算目录要求,加大对公务卡的宣传力度,帮助大家熟悉业务流程、了解管理规定、掌握使用方法,激发公务人员管好、用好公务卡的积极性,提高公务卡的使用率。加强对已使用公务卡的监督,严格落实《军队公务卡支付结算改革实施方案》规定的管理方式,规范公务支付手段、严格掌控结算报销单据、定期进行查询核对,保证公务卡作用得到发挥。完善公务卡的相关制度建设,明确公务卡的结算范围、报销流程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基本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性能、型号等指标,规范公务卡使用程序,监督公务卡的及时注销。
2.3进一步加强信息交流工作
现行的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要求预算单位和上级财务部门要加强信息交流,保持财务联络通道畅通,保证各项财务工作及会计处理同步进行,“将资金摆在阳光下运行”。受此启示,军队财务部门要加强与上级财务部门、同级业务部门、单位负责人的良性互动,对往来资金及时核对,及时催收、催付,确保资金信息流动、传递及时,不留下任何资金完整、安全隐患。同时,还要建立健全财务信息公开机制,在遵守保密制度的前提下,促使资金支出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便于及时掌握资金流向,有效防止资金暗箱操作,使资金使用管理得到广泛监督。
2.4进一步扩大会计集中核算施行范围
会计集中核算能有效提高会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保证会计核算及时进行,还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各单位的财务行为,初步形成具有威慑性、前瞻性、预防性的监督管理机制。军队单位已在武警部队、新疆建设兵团和有条件的省军区师一级部队,如警备区(军分区),实施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集中核算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和功效,因此,要努力扩大会计集中核算施行的范围。
2.5进一步加强对军队部门内部控制的研究
在财政部出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前,有关内部控制的规定和要求一直贯穿于各项财经法规。为了更加突出内部控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各种经济风险,财政部应组织专家学者就内部控制开展深入研究和广泛调研,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单独制定规范,体现内部控制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受重视程度。军队部门也要顺应这一社会发展趋势,凸现内部控制的独特作用,进一步加强对军队部门内部控制的研究和投入,使内部控制成为军队后勤正规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支撑。
主要参考文献
[1]高巍.军队资金内部控制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6.
[2]王灏,李琛.军队资金集中支付问题探析[J].经贸实践,20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