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小英雄雨来读后感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范文第1篇

这是一本许多人耳熟能详的书,这是一本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书,这是一本着名作家管桦写的书。它,就是《小英雄雨来》。

这本书讲述了小英雄雨来聪明、机智、勇敢地和八路军一起英勇抗敌,在日本鬼子和汉奸和刺刀威逼下视死如归,多次机智地逃出日本鬼子的魔爪,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雨来多么勇敢、爱国呀!敌人用很多东西诱惑他,他都没有告诉日本鬼子关于八路军的情况。敌人不耐烦了,就毒打雨来,他也没有透露。要换成我们,一定会忍受不了痛苦,说出秘密。

我想到了小英雄王二小。当敌人扫荡时,王小二不顾生命危险把敌人带到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知道上当后,把王小二打死了。王小二为了祖国不惜牺牲,我为他那爱国品质而折服。

在生活中,我有事却不能想雨来一样碰到困难不退缩。有时,我就因为肚子小小地痛了一下就不想去上学,真是令我羞耻,当看了这本书后,我决心以后要克服困难,振作起来!说起上学,父母处处关心我们,不但交钱让我们上学,还特别宠爱我们。我们的学校又宽敞,又明亮,可是有些同学却不好好学。相反,雨来在豆腐坊里上夜校,那里又旧又破,雨来却学得很认真。希望大家都好好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是一本令我回味无穷的书,这是一本让我爸爸都记忆犹新的书,这是一本充满爱国情义的书。它,就是《小英雄雨来》。

小英雄雨来课文读后感300字(二)

我读了《小英雄雨来》后,心情很激动,我被课文中雨来的英雄行为深深感动了。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范文第2篇

《小英雄雨来》 小雨来生长在晋察冀边区的北部的一条还乡河旁边的一个小村庄里。他是生活在时期的人。他从小就喜欢游泳,下面就是他的故事 :

一天,妈妈爸爸都出去了,他一个人在家,听见有咕咚的脚步声,雨来把书塞在怀里就往外跑,正撞在这个人的怀里。他抬头一看,是交通员李大叔。大叔把墙角那盛着一半糠皮的缸搬开,李大叔跳进洞里,12岁的雨来使尽力气才把缸挪到原位。雨来刚到堂屋,见十几把雪亮的刺刀从前门进来。他撒腿就跑,背后咔啦一声枪栓响,雨来没理他。他脚下像踩着一阵风,一直朝后院跑去。听见子弹嗖嗖的飞来。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鬼子身手抓住雨来的脚,往下一拉,雨来就摔在地下,鬼子把他捆绑起来,推回到屋里。他掏出一把糖和一个金戒指给雨来,雨来没有要。鬼子军官压住肚子里的火气,用手轻轻地拍着雨来的肩膀,问他有没有看见哪个人,雨来还是说没有。鬼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 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大手,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鬼子又抽出一只手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在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了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回来,肚子撞在炕沿上。雨来两眼直冒金花,鼻子直流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鬼子军官气得暴跳如雷,让别人枪毙他。芦花村里的人听到河沿上响了几枪,眼泪流下来了。在芦苇中,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用手抹了一下眼睛和鼻子。原来枪响以前,雨来就趁鬼子不防备,一头扎进河里去了,鬼子慌忙向水里打枪,可是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已经从水底游到远处去了。

这个故事很感人,小英雄雨来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去保护李大叔,而且,他非常勇敢和机智,把敌人骗了过去,他还是个爱国的小英雄不会因为自己的好处去出卖中国人。我要学习他的爱国行为,也希望会有许多人像雨来一样!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范文第3篇

一、运用“情意感召”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在班级中经常创设一种浓厚的“书香”氛围和激动人心的“书林”境界,让学生产生一种置身于精神文明宝库的神圣感,产生在这种氛围和境界中尽情畅游的冲动。如:让学生搜集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欣赏、评说;互相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评比,谈感受;组织学生到图书室借阅图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书海之浩瀚和读书的乐趣。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成才之人的崇拜,对读书的渴望,形成与书交朋友的强烈愿望。

小学语文教材的选择都是从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出发的,适合小学生的兴趣,如讲《童年的发现》一课后,学生提出很多问题,刨根问底,好奇心很强,于是我便介绍学生读《十万个为什么》了解胚胎发育的规律,飞机为什么能在天空中飞,树叶为什么往下落等,这些问题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讲《小英雄雨来》(节选),学生被文中雨来的勇敢、机智和爱国精神所感染,很自然地产生读这类书的愿望。此时我就介绍《小英雄雨来》《少年英雄的故事》《东风少年》等书,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

二、积极开展读书指导活动

在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的同时,我们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指导活动,推动课外阅读的深入开展。我们规定每周开设不少于一节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以指导课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并能够学以致用,通过语言文字的练习,促进阅读的有效性。同时,通过课外阅读指导课,促使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1.教给阅读的方法

我们利用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时间,向学生介绍阅读的一般方法:精读、略读和速读。精读即抓住重点词句,细细揣摩,较深入地理解文章的语言文字和思想内容;略读即可先看序言、摘要、了解大意和目录,以了解全书的内容,再阅读全文章节标题及段落首句和末句,最后浏览全文,综述大意;速读即一要带着问题一眼一句一行地扫读,二要看得快想得快,大脑跟着眼睛扫读思考。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根据需要,自己灵活地选择阅读的方法,使整个的阅读能迅速有效。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做到三个结合:(1)读书与正确的卫生习惯相结合。教育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正确的读书姿势,注意用眼卫生。(2)读书与思考相结合。只有边读边想,读思结合才能收到良好的阅读效果。(3)读写结合。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素材和写作的范例,从读到写,从模仿到独立的创作,是提高写作水平最有效、最简捷的途径。

2.注重阅读的积累

单单的阅读,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学生的视野,但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不够的。我们在阅读指导的过程中,也要适时地教给学生阅读积累的方法,使他们的阅读能更为有效。(1)有选择地进行摘记。我们让每一位学生准备了一本阅读摘录本,将平时看到的精彩词语、优美句段、格言警句等记录到自己的摘录本上,以加强语言的积累,丰富写作的素材。(2)好书推荐。在阅读了一本好书以后,让学生通过好书推荐单的形式将这本好书推荐给自己的同学。在撰写好书推荐单的同时,学生对所阅读的书籍有了更深刻的领会,对阅读的材料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也在动笔的过程中,提高了写作的能力,增强了归纳、概括的能力。(3)写好几篇读后感。指导学生在读了文章以后抒发自己独特的感受,发表自己对书中人物、事件的看法,表达自己的见解,可以很好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表达独特见解的能力及欣赏、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情感受到了感染,达到有效的思想教育,形成正确的情感意志、审美情趣及价值观。

三、以活动促阅读,巩固阅读的成果

学生的阅读兴趣是需要保持的。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让学生展示阅读的成果,促使学生的兴趣维持在一个良好的水平,是促成阅读长效性的一个有利的手段。

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我们可以以“让好书成为一生的朋友”为口号,开展“优秀读物推荐会”“师生同读一本书”“寒假读书活动”“寒假读书笔记评比、展示活动”“童话故事创作与表演活动”“读书小报评比与展览”“读书演讲比赛”“读书知识竞赛”“读书状元的评比活动”“课本剧创作及表演活动”等一系列的读书竞赛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长,获得更多的收获。特别是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开始乐于读书,勤于读书,把读书当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一次次的活动,会将读书活动推向一个个,为读书活动的深入开展打下扎实的根基。通过活动,真正达到“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热情,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范文第4篇

一 强化熟读背诵,在诵读中积累语言

《教育心理学》指出:"在儿童的记忆仓库中,丰富的语言材料的储备,是理解和运用语言能力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思维能力和智能活动水平的基础。这个'储备'的手段,就是背诵。不背诵是不会将规范的书面语言'植入'记忆的仓库,内化为自己的语言的。"但纵观多年来,语文教学采和的却是"以理解为目标,以讲解为手段"的阅读模式。为了理争得深透,老师唯有不停地讲,岂不知越讲解得多,教学效率就越低下,其主要症结就地于违反了"背诵"这一学习语言的基本规律。所以,我认为,现代语文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以掌握祖国的语言为目的,以熟读背诵为手段。"为了强化这一手段我采取了以下三条措施:

1.阅读教学淡化内容分析,加强朗读、背诵训练。

语文教学时着重在熟读课文上下功夫;在记忆常用词语,名言警句上下功夫;在背诵诗文佳作上下功夫。一课书教完了,通过检查是否读熟、是否能把该背诵的地方背诵出来,作为评价自己教学成败的首要标准。

2.增加课本中的背诵量。

就现用的教材来看,不论是寓理于事的寓言故事,意境优美的散文,还是含蓄隽永的诗歌,都是学生语言积累的优秀范文,但教材中要背诵的地方却为数不多。以小语第九册为例,要求背诵的课文中涉及到7篇,共1090字,平均每天背诵却不足10个字。这是多么令人惋惜的数字!所以我除了落实课本的背诵量,每单元还挑选3-4个妙语佳句、精彩片断让学生熟读成诵,并把增加的部分列入考核之列。

3.每学期补充八篇左右的诗文和现代中外名篇,要求学生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背下来。一代伟人酷爱读书,许多名篇熟读成诵。总书记访日进,主人问他访问的结果怎样。他顺口吟诵了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风疏雨骤……"这两例,不正从一个侧面印证了"背诵古诗文和名篇受益不浅"吗?现用教材虽有精选部分古诗文和中外名篇,但数量太少了,所以我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一定数量的篇目,让学生博闻强记。久而久之,学习对语言的运用就得心应手了。

二 抓好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博览,能给大脑皮层形成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因此,我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采取了以下四方面的措施:

1.指导学生精心选择读物。

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目标尚在起步阶段,一套完善的语文课外阅读教材仍未问世,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有责任,也有必要指导学生选择课外读物,使其在读中积累语言。我是从三方面引导学生的:①省编的《小学业生阅读文选》与教材配套,便于学生迁移自学,是阅读的好材料。②订阅少儿刊报。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除要求他们人人订阅《中国少年报》、《小学生周报》和《小学生优秀作文》外,还推荐了一些优秀的刊物让学生自行订阅,并组织学生交换阅读。③结合学校、班级开展的主题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书店借阅。

2.指导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俗语云:"好脑瓜比不上烂笔头。"学生读的东西不少,但是真正留在记忆中的却不多。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不失为一种好办法。读书笔记立足于读,落实于记。就类型而言,包括摘录好词好句、编写写作提纲和写读后感。写读后感是属于创造性读记,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用情感活动的有效参与。

3.给学生展示"才华"的机会。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开阔了眼界,掌握了许多的精妙词句,他们就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所以我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才华"。我的做法是①每周星期六的语文活动课,便让它成为学生们表演的舞台。活动谭的形式多种多样,比如"词句接力赛"、"美文欣赏会"、"朗诵擂台赛"等。②在班上的学习园地中,我专门开辟了"读书"专栏,其中设有"采蜜集"和"知识角"等小栏目,发动学生把课外阅读中学业到的精词妙句、百科知识等摘抄上去,以互相交流学习。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成绩获得了肯定的展示,心理上产生了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激发了他们课外阅读的热情。

三 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

熟读背诵是通过语言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作文训练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因此,俄文是更高层次的积累语言过程。要使大脑的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运用的频率。那么怎样指导学生巧红笔,使其像数学练习一样,课课练,日日练呢?我认为,除了结合单元小练笔和俄文题指导写作外,更重要的还是恰当地把握课堂练笔的时机。着眼点有四方面:

1.练在知能转换处。

如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联想的用法,教学时在引导学生分析理解了课文中有关句子,明确了什么是实在事物和联想之后,发下短文让学生进行联想练习。又如仿写句式,仿写篇章结构,仿写过渡句等,都是属于知能转换的训练。

2.练在情感交融处。

如《我的心事》,课文教学到"我刚进屋,见一位阿姨坐在椅子上……我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不由行流下了眼泪"一段时,我指导完学生分角色朗读后,学生完全沉浸在课文童境中,我马上安排了写一段话的练笔:"看着眼前的一大堆玉米棒子,大林会有许多话要对小姐弟说,他会说什么呢?"这样一安排,学生就有话可说了。

3.练在思维的发散点。

如教学《凡卡》最后一段后,为了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表达能力,我提出假设:"假如爷爷收到了凡卡的信,将会怎样呢?请以'爷爷收到信后'为开头写一段话。"这样就收到了一箭三雕的作用了。

4.练在情节的空白处。

如《小英雄雨来》中"芦花村的人们听到河岸上呼了几枪。老人们含着泪说:'雨来是个好孩子!有志不在年高!'这段情节较简单,为了加深对雨来英雄品质的认识,我安排了一次扩写练习,训练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小英雄雨来读后感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小学生 课外阅读 有效措施

课外阅读是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的活水之源,大量的课外阅读,广泛的知识积累,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智力发展的背景,可以说,学生的阅读量与其语文水平是成正比的,也与其他学科的学习水平成正比。尤其是在新知识、新信息不断涌现的今天,在视听技术不断普及,人们的阅读能力不断下降的今天,积极主动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不仅是学生分阶段达标进入高层学习的需要,而且是学生全面发展、终身学习的需要――课外阅读如落花,它呵护生命,为生命茁壮成长保驾护航。因此,引领学生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让学生学有所法,读有所得,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全面指导

小学生阅读有较大的盲目随意性,为了保证课外阅读活动持续开展和取得实效,我们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全方位的指导。

1.指导学生学会正确选择读物。培根说过:史籍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不同的书籍有不同的作用。因此,我们要求各年级教师集思广益地制定供学生及家长参考的书目。教师除了要向学生推荐读物外,还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寻找合适的读物,在各类图书泛滥的今天,这点尤为重要。此外,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选择读物时学会放弃,低级、不健康的书一定要摈弃,有些不适宜小学生看的书,要学会留待以后读。

2.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读书的时机。在重时间效益的今天,会利用时间这点很重要,尤其是对自控力差的小学生来讲,教师要指导他们学会利用零碎时间进行阅读。如中午、入睡前,五分十分钟都可以,读书也可长可短,贵在积累。

3.指导学生选择阅读环境。尤其是在家阅读时,刚开始,要学会选择安静的场所,主动避开一些干扰源,如电视等。到了手不释卷的程度,能于闹市而充耳不闻,那就无需选择环境,随时随地都可阅读。

4.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阅读。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教师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如同父母培养孩子生存的能力,而不是给孩子准备充足的物质条件。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合理运用朗读、默读、速读、精读乃至背诵等方法阅读课外读物,既要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故事情节,又要深入领会文章中写得好的地方。如指导学生学会摘抄好词佳句、作批注、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等读书方法,做好知识积累。对于中高年级学生,特别提倡写读后感。写读后感属于创造性读书,它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的有效参与,拓展了阅读的深度,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作文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应用课堂上学来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外阅读。学生从课堂的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及技能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基础,而大量的课外阅读又为深化拓展课堂的知识与技能,促进语文目标实现提供了可能。将二者有机结合,对课外阅读而言,有了指向;对课堂教学而言,有了良好的智力“背景”和知识的“大后方”,这样互补互动,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

二、有效结合

在制订学校课外阅读计划时,我们强调活动必须与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从而使学校的各种教育活动在同一个方向和体系上形成合力,良性发展。

1.大阅读与课内教学相结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结合教材特点,以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的课文为“经”,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以优秀的课外读物为“纬”,引导学生运用读书方法从而构建“经纬”交错的阅读教学网络,促使知识的迁移,使课内外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如教授《草船借箭》时,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有关章节,进而开展“三国演义故事会”;教授老舍的《猫》,向学生推荐老舍的作品等;教学《小英雄雨来》,要求学生课外阅读题材的作品,如《红岩》、《赵一曼》等。把课内的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融合起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也使课内的教学更好地延伸。

2.大阅读与听、说、写相结合。我们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语文能力能很快得到提高。这里的“听说”不是指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听说训练,而是指学生把阅读的内容讲给同学听或听同学介绍自己的阅读收获。如有的班级在早读课开展的“你一言我一语”活动,让学生讲故事、编谜语、说新闻或是谈阅读的感受等。既精彩生动,又点到即止,使听的学生欲罢不能,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阅读到好的文章应拿到班级朗读,随时与学生分享,如今高年级学生很多都喜欢上了《读者》等高品位的杂志。

3.大阅读与“游山玩水”相结合。公园、博物馆、科技馆、纪念馆、大自然的优美风光等,无一不是一本本摊开的大书,漫步其间,自然增长见识。古人云: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即是这个道理。让学生在万里河山、名胜古迹中印证书中的知识,又从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中体味文学科学的奥妙。学校组织学生参与春游、秋游等活动,参观各地的风景名胜,人文景观。同时建议家长利用节假日带领孩子“游山玩水”。无论是“五一”、“十一”长假,还是寒暑假返校,有些老师会以班级为单位把学生旅游见闻汇编成册。这极大地调动了家长带孩子旅游开阔眼界的热情,更让孩子体验到了阅读、旅游带来的乐趣。让学生亲近生活,亲近社会,亲近自然,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他们的体验。

4.大阅读与少先队活动相结合。我们把“大阅读”活动引入少先队的活动系列,要求各中队在开展中队活动时把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作为一个重要指标纳入中队活动评选。因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借助于各种方式,表达了人类社会的一些共同的基本准则,如正直、勇敢、忠诚、互助等,也表达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如母爱、友情、手足之情等,以及对美和理想的永恒的追求。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净化少年人的心灵,帮助他们抵御世俗的种种侵染,从而树立审美观、道德观和人生观。一个人的精神的启蒙往往是由阅读开始的,这种启蒙会照亮人的灵魂。只有当他有了这种体验之后,他才会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和追求这些东西,这便是钱理群先生所说的“打下精神的底子”,亦是阅读之于人的最深层的意义所在。

三、适时评价

为了鼓励学生积极投入课外阅读活动中,我们开展了校级评比活动,从阅读的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确定评价指标。

1.阅读数量要求。分低、中、高三个阶段,按照课标中关于“课外阅读量”的规定而定。如抽读必背的诗词,累计读书卡的阅读数量等。

2.阅读质量要求。以学生平时互评和测试分数为考核指标。如每学年对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测试”(各年级根据提供的书目范围出测试卷),继而评出“阅读之星”“书香班级”。

四、展示成果

每学期各年段都开展各式各样的成果展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1.读书心得展示。各年级按不同的要求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们分别设计了适合低、中、高年级的阅读卡,定阶段汇总,在班级展示、交流。还有各种专题的手抄报展览、读后感展示交流等。

2.综合性活动展示。每学期以年段为单位开展各种综合性读书活动。如低年级开展“故事会、朗读比赛、成语接龙、古诗朗诵”等活动。中年级开展“书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我画心中的名著”等。高年级开展辩论赛,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中所见的大事要闻、奇事怪事、民情风俗、自然风光、历史故事等讲出来,从主要内容、写作特点、读后感受等方面向大家展示,真正掀起人人喜欢读书、人人学会读书的。

相关期刊更多

中国优生与遗传

统计源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华内分泌代谢

北大期刊 审核时间1-3个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评价与管理

省级期刊 审核时间1个月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