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商管理学知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工商管理实践与实验教学已得到广泛关注。很多高校建立了工商管理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以加强实验教学。在教学计划中,实践模块得到高度重视,实验课程与课时的比重也有较大提高。但是,与理工类学科相比,其实验教学体系仍然显得很不完善,并且存在很多问题。
(一)实验开出数量比较少。我国工商管理教育缺乏实验性教育与训练,课程体系中实验课程比例严重偏低。从国内各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和实际工作看,工商管理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实验课时均较少。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增加,虽然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各种类型工商管理实验室或实验中心,但是由于实验课程少,很多实验室的实验开出率极低。教育教学资源浪费与闲置现象严重。这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通常认为工商管理属于所谓的“文科”,只要一块黑板加一支粉笔,把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就行了,不需要开设实验课程;另一方面是受工商管理课程特点的影响,其课程多数涉及多个学科,且研究对象复杂多变,开设具体实验项目具有较高难度。
(二)实验课程缺乏系统性。很多工商管理实验室硬件建设比较先进,也开设了一些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但是比较科学完善的实验课程和实验项目体系没有建立。这首先表现在如上所述的纯实验课程数量以及带有实验的课程数都比较少。其次表现在已开设的各实验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人为割裂各专业课程之间规律性联系,实验重复或脱节现象比较严重;实验课程与实验项目梯次关系不明,前后衔接不当;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脱节,实验课程没有相应的理论课程作为支撑或者理论课程没有相应实验课程加以巩固。再次表现在所开设实验项目中,一般性、验证性、认知性的简单实验多,设计性、创新性、开放性、综合性的实验少。事实上,工商管理的多学科交叉融合性、环境依赖性、处理对象的复杂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实验课课程应以设计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的综合性实验为主体。
(三)实验体系平台不健全。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应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和辅助平台等三个支撑平台。硬件平台主要包括与实验相关的设备、仪器、器材和实验场所等。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实验课程体系、实验项目、实验指导手册、实验教学大纲等。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认识到,以理论教学为主,基本上不涉及实验教学的传统工商管理专业教育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学校必须加大投入,建立健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体系。但是,很多学校只是耗费大量资源,建立了先进的实验硬件,对实验软件平台的关注与研究特别少,尤其忽视对辅助平台的建设。实验制度体系严重缺乏,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十分落后。
(四)实验师资建设极落后。实验师资队伍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难题,也是制约实验室建设、管理和实验教学效果的瓶颈。人们习惯把实验相关人员划归为教辅人员,对其没有比较规范统一的要求。目前国内还没有形成专门的工商管理实验师资教育培训与管理机制。现有的实验师资要么是是纯粹专业教师,要么是纯粹计算机教师。事实上,工商管理的多学科交叉性及实验的综合性对实验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要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设计,把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可供操作模拟的实验,这是一个要求极高的创新过程。
二、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体系构建
实验教学体系的三个平台共同支撑着实验教学水平的提高,偏废任何一个部分的实验教学体系都是有缺陷的。因此,构建一个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必须相应地分别从三个方面同时进行。
(一)实验硬件平台构建。除了实验场所外,传统的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硬件平台主要由实体实验设备、装置和器材等组成。如一般的模拟生产线、模拟餐厅、模拟客房、会计模拟工具、物流工程所需设备和装置等。模拟实体和实物比较接近,学生可以依靠其进行实验。但其成本比较高,灵活性比较差。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依靠实体才能进行的各种实验,可以依靠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模拟仿真。因此,除了传统实验模拟实体外,现代工商管理实验硬件还包括计算机及其通信网络系统。目前,工商管理实验教学硬件平台多数是基于计算机局域网和广域网的。应用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可以实现对企业业务流程与环境的仿真。因此,虽然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还不能完全替代模拟实体在工商管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但是已经成为工商管理实验硬件平台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很多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加强了工商管理实验硬件添置与更新。但是,实验硬件平台的构建,不仅仅是添置与更新,还应包括对硬件的布局、管理与维护。为了提高工商管理各类实验对硬件的共享性和设备的利用率,高校应建立实验中心,加强对实验硬件资源的整合管理。
(二)实验软件平台构建。工商管理实验软件平台主要包括各种计算机软件、数据及案例库、实验课程体系、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指导相关资料等。工商管理实验计算机软件主要分为系统基本软件、专业应用软件和各种工具软件等。系统软件主要包括WINDOWS、office等基本软件;专业应用软件包括电子商务、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竞争模拟、会计及财务管理、系统仿真等方面的应用软件,如PROMODEL、Vensim、ERP模拟软件等;工具软件包括各种统计软件和数据分析软件,如SPSS、Eviews、LISREL、MATLAB等。为营造一个接近现实的模拟环境,工商管理实验教学必须以强大的数据及案例库为基础。一方面,实验室可组织教师和学生通过调查、试验、收集、整理等方式,建立数据及案例库。教师和学生对这类数据及案例的背景比较熟悉。其实际应用性比较强,成本比较低,对提高教师和学生收集、分析数据及处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大作用。另一方面,目前国内外有很多专门从事数据与案件收集、分类、整理、传递及相关服务的提供商,实验室可购买专业的数据及案例库。这类数据及案例库,涉及范围广,内容丰富,但教师和学生对其背景不一定熟悉,其实用性不一定好,成本相对较高。理工类实验可分为验证性、设计性、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等几大类。由于处理对象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工商管理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较低。因此,在其实验课程体系中,验证性实验较少,多数实验都属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从学科特性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笔者认为可以把工商管理实验分为体验性认知型实验、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体验性认知型实验与相应的理论课程相联系,根据相关理论知识教学的需要,设计实验内容。目的在于通过实验的模拟体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如统计学中频次分布表的制作及应用、前厅客房中的实操等实验课程。这类实验在其实验中所占比重较小。综合性设计型实验以多门相关课程或多个相关学科的知识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多门课程相关理论之间的联系,综合应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一般性常规问题。工商管理的多学科融合特性决定其实验的综合性。因此,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在工商管理实验中所占比重较大。然而,综合性设计型的实验的开设要求教师事先对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体系非常熟悉,根据人才培养的目标,把握理论知识点、线、面的联系,对实验进行系统规划。开放性创新型实验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教师只为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服务,干预很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性学习进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应用相关理论知识,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内容和过程,通过实验验证假设,解决问题,对原有理论进行改进或提出全新理论。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应逐步加大研究性创新型实验在实验中的比重,最终形成体验性认知型实验、综合性设计型实验和开放性创新型实验比重逐步增加的倒金字塔型实验课程体系结构。由于实验课程体系的不完善性和不成熟性及实验项目的综合性特点,工商管理实验标准化、程序化和规范化的程度极低。实验教学大纲或相关的指导资料十分少见。一个完整的实验软件平台应包括完整规范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对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方法、要求、学时做出比较明确定的规定。
(三)实验辅助平台构建。实验输助平台是实验教学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输助平台建设主要包括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建设和实验队伍建设等部分。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国家层面的实验政策法规和学校与学院层面的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国家层面的实验政策法规属于不可控制的外部政策因素。学校与学院层面的实验管理规章制度包括实验教学管理、实验人员管理、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实验设备环境与安全管理、实验研究项目及成果管理、实验档案管理等,是打造特色,构建实验教学核心竞争力,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领域。对于工商管理实验教学而言,一般性的实验规章制度与其他学科实验室大同小异。但是,由于学科的综合性特征,其在实验考核评价制度上,和其它理工学类专业相比具有较大差异。第一,其实验结果具有多样性,同样的实验过程,可能得到不同的结果;第二,其大多数实验具有不可重复性,对不同实验结果难以进行验证;第三,相同的实验结果,可能存在多种理论解释。第四,很多实验需要团队完成,而对团队成员的考核本身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此,其考核评价具有一定模糊性和复杂性。除评价实验结果外,更要评价实验过程。除了基本素质要求外,实验师资在专业领域内要具有相当广泛的知识,并对相关专业领域的理论知识非常熟悉。同时,在多数实验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模拟仿真的时代,他们还应具有较好计算机应用能力。因此,工商管理实验师资具有比理论教学师资更高的要求。本科阶段学习理工类专业,研究生阶段学习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师是实验师资最合适的人选。在高等教育教学资源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在硬件与软件平台上的竞争已经发挥到了极致,辅助平台是未来高校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校应改变传统的人才观念,提高实验师资队伍的待遇和地位,强化其建设与管理。
【关键词】职业院校;工商管理;实践教学
职业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是培养掌握一定的工商企业管理知识,又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生产、经营、管理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为了彻底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尤为重要。可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因为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影响,还是存在诸多问题,需要通过教学改革进一步解决。
一、专业教师须改变传统教学思想,充分认识到实践教学对工商管理专业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它具有以下重要意义:一是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该专业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许多重要的管理理论和技术来源于生产现场,管理工作的绩效更是展现并落实在现场。因此,要求管理者必须具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正好架起了理论与企业实际的桥梁,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二是有利于学生掌握和巩固所学的管理理论和方法,能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当前,工商管理专业许多学生为不知道自己到底学了什么和到底可以做什么而感到困惑和迷茫。其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了理论知识后没有通过实践环节来巩固和提高,久而久之也丧失了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三是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竟争力。目前对实践教学的不够重视导致了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只是掌握了相关管理理论知识,而动手能力远不能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使得学生操作技能日益下降,与社会用人要求日益提高矛盾凸显,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加强实践教学可以解决这一矛盾。实践教学是围绕着知识应用和能力拓展而开展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二、不断强化实习基地建设,构建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实践教学最为直接有效的模式之一,强化学校教育与企业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学生在企业实习中获取实践能力的培养。高职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强调“教+学+做”,而“做”是实践所得。校企合作满足“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要求,也契合了专业课程的教学特点。校企合作是双方互惠互利的关系体现,高校利用科研与技术优势,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在校企产学协作、双向推动的发展之下,强化学生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因此,学校应强化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在统筹规划、全面落实的原则之下,让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成为学生实训实习的主战场,在教学、生产及科研三个目标的结合之下,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发展。
三、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一是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内容。一些职业院校现行的教学计划安排不尽合理,内容重复、陈旧等情况并不少见。如“市场调研”是一门独立的课程,但在《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课程中,相关内容反复出现。适量减少专业培养内容的重复,精简理论教学内容,可以使专业培养计划更合理。二是落实实践教学是高职办学中心的思想,改变目前实践教学时数占总教学时数比重较低的情形,真正体现高职教育技能型特点。
四、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质评体系,优化实践教学质量
为了确保实践教学落地,应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帮助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与优化。首先,评价体系的建立,要以过
程评价为主,并充分结合教学目标要求,将考核的重点放在学生参与实践的过程之上,确保考核评价体系对实践教学的促进作用;其次,建立健全激励机制,针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等情况,设定合理的奖励基金,激励教师在助力学生创新应用能力培养上的积极主动性;再次,建立教学管理信息反馈机制,促进实践教学的科学化、规范化发展。
五、结束语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职业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只有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作者简介:曹燕秋(1983-),女(汉族),湖南益阳,益阳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系,本科,讲师,主要从事管理学的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1]钟丽,程潇潇.工商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方式的探索与实践[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0)
[2]何玲.工商管理专业案例教学困境及制约因素分析[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08)
[3]苗大威.探索工商管理专业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J].中国商论.2016(28)
[4]徐燕红,杨基发.工商管理专业教学问题与对策[J].企业导报.2016(01)
[5]杨浩.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2)
[6]赵利娟,王金辉.基于岗位胜任力视角的高职工商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5(04)
[7]李高芬.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究[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5(03)
[8]赵利娟.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困境与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3)
毕业论文(设计)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创新与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但近年来,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备受争议,“正经受着废除与续存的舆论煎熬”。当前很多高校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已成为当务之急。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内涵及实施
本科生导师制最初起源14世纪英国牛津大学,在牛津大学的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学者们研究发现牛津大学本科生导师制内涵的精髓在于: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关注学生个体优长,设计个性化培养方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探究的能力。在我国,21世纪初本科生导师制首先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试点, 随后各高校开始逐渐引进与实施。我校在2010年实施了本科生导师制。刚开始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时,主要是在第三学期根据学生的专业,将本科生分配到相应专业的指导老师名下,2012年开始调整在第二学期对大一的学生就分配指导老师,无特殊情况,指导老师大学期间不会变动,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本科生导师制下,我校师生双方在课余时间就学业学习、专业选择、论文撰写、各级各类专业竞赛、职业生涯发展等内容进行沟通交流,还可参与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设计、实地调研,进入实验室尝试开放式研究型实验等,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团队学习、竞争合作、钻研创新的氛围,为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2 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教育部的相关文件可知,本科毕业论文是大学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侧重应用性和实践性。近几年,通过对本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师生进行调研和访谈,结果表明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论文教学情况不容乐观,存在不少问题。
首先,毕业论文教学的时间和精力缺乏保证。毕业论文通常安排在大四,这个时间正好也是学生忙于找工作、考研、公务员考试、考证等,精力分散,很多学生往往是在未经充分收集资料和调查基础上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集中写作。我校毕业论文教学过程分为选题、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开题报告、正文的写作、修改等几个部分,学生必须正确地分配时间才能保质保量地完成写作任务。另外,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师生比持续攀升,1个专业教师往往指导7-8个本科毕业生,大多数教师还带研究生或函授学生毕业论文,再加上其他较多的教学科研任务,使得以往的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无法保证论文指导质量。
其次,对毕业论文工作不够重视。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加,学生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上,且招聘单位对学生毕业论文也无较多要求,导致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不够重视。另一方面有些老师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往往也是能放则放,纪律不严明,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学生也易敷衍了事,毕业论文教学不能提升到一个应有的高度。
再者,学生缺乏论文写作基础知识和前期科研能力的训练。从课程体系上看,本科教学中几乎没有毕业论文相关的基础课程训练,致使学生到撰写毕业论文时基本功欠缺,甚至不知如何查阅、引用、归纳、梳理、运用相关文献资料。毕业论文写作时,出现书写格式不规范,选题大而空、缺乏实用性和创新性,甚至出现抄袭和引用不当等学术不端行为。
最后,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烦琐,论文答辩流于形式。毕业论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和指导老师都需要填写大量表格, 评审环节多而烦琐。然而答辩和考核环节缺乏科学的评价标准,毕业论文的成绩评定过于宽松,缺乏量化标准,对学生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也造成了本科毕业论文质量出现严重滑坡趋势。
3 本科生导师制下本科毕业论文教学的优势
(1)师生互动相对频繁,毕业论文教学时间充足。当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指导关系确立以后,通过多次、方式多样的交流沟通,有利于导师熟悉学生,发现学生的优势与不足,进而有组织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因材施教,激发学生个性优势。同时指导活动与毕业论文进行结合,可以将毕业论文工作前移,学生在第三学年甚至更早, 就可开始有意识关注论文写作、论文选题等。因此,实行导师制后,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指导由第四学年集中指导变为分段指导,在平时进行文献资料查阅、实践调研、写作等训练,毕业论文撰写就轻车熟路了。
(2)激发学生科研意识,提高创新实践能力。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是具有科研性质的论文,体现了学生的科研潜能、创新实践能力的高低。在本科生导师制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导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具有学术权威的科研专著和论文,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学术讲座,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专业竞赛、技能大赛,申报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引导学生去思考、 质疑、探究,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从而为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思维训练。
(3)培养写作与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写作和表达能力直接影响毕业论文的成绩,也会直接影响未来就业、职位晋升与日常生活。在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后, 师生之间有了更多沟通的机会。导师可以合理安排学生参加论文写作相关的活动, 进行适度的写作训练。进入高年级后,可结合所学专业课程,增加有关文献综述、调研报告和期刊论文的写作练习,掌握论文写作规范。同时,学生可以在小组了进行口头汇报,锻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这是毕业论文写作和表达的演练和基础,而且也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
4 本科生导师制下实施工商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措施
4.1 本科生导师制下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制度及政策保障
学校及教学单位对本科导师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提供本科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的相关政策及制度保障。例如,2012年10月本校工商管理学院试行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其中提出“结合我院学科及专业特点,我院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果形式为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绩、在报刊杂志发表的优秀文章。”这一新的尝试,可发挥学生的特长,选择合适毕业论文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实践创新的热情和动力。为提高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可行性,同期还试行了工商管理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对毕业论文成果形式、基本规范和要求、考核认定办法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除传统形式的毕业论文写作形式以外,并提出符合相应要求的“调研报告、商业策划、参加科研训练和学科竞赛取得的成果、在正式出版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可申请免于开题。
4.2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运行管理措施
在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改革要想顺利进行,需要师生的共同协作。首先,导师的管理涉及学校人事处、教务处等职能部门以及导师所在院系。学校应明确指导教师的毕业论文教学任务,根据专业要求,确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以及如何考核评价等基本要求。各教学单位根据专业情况,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加强过程管理。其次,本科毕业论文教学改革也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及配合。对学生管理主要涉及教务处、学生处和所在院系等相关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导师与学生之间的日常交流需要必要时间、地点以及方式的规范,如可以规定每月面谈几次,或者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通过短信、QQ群、电子邮件、微信和飞信等多种方式和学生交流补充,尽量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得到应有的指导。对于学生在享受被指导权利的同时也需要按时完成导师布置的任务,并积极参加导师组织的各项活动,主动与导师交流,可要求学生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约束。
4.3 完善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本科生导师制下毕业论文教学需要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管理机构需不断完善考核机制,根据毕业论文教学过程,把考核指标具体化、定量化,考核结果应当记入教师的业务档案,考核业绩与年度绩效、岗位聘任、晋职晋级挂钩。如指导学生完成一个挑战杯项目,并在全国比赛中获奖,就可以给予导师奖励;如学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学术论文,或者第一申请人身份申请一项专利,导师都应当获得指导奖励。对学生参与毕业论文教学的评价也应要有一套严格的办法,围绕培养目标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考核。对毕业论文教学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学分折算、评优、免开题、毕业论文替代、推荐就业等方面给予不同程度的激励。
5 结语
经过近5年的运行,我校本科生导师制逐渐完善,在毕业论文教学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下,对毕业论文教学进行改革,可在不影响整体教学计划的前提下 ,让学生早日进行毕业论文方面的准备,鼓励参加一定形式的科研 ,参与实验实践训练,既能达到毕业论文教学要求顺利毕业,又有利于学生专业意识、科研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同时也提高了学校的声望 ,是一项值得探索、尝试、推广,促进本科生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1.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重要体现。我国经济当前正处在由高速发展向稳定发展的转型阶段,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也转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新经济形势下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应该结合市场的需求,提升自身的实践技能,增强自己的创新能力。
2.是追求院校差异化发展的优势体现。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一直存在的问题,就是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虽然考虑市场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很多院校已经做出改革,但大多都停留在表层,没有深入到本质。如何对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这就需要准确把握实践教学的规律,有效推动实践教学的实施,积极开展实践教学的活动,从而提升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就是追求差异化的发展。只有差异化发展,各高职院校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占得先机,获得优势。
3.是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集中体现。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主要包括:理论学习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都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得到历练。实践教学,可以使学生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身于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丰富对专业的认知,从而提升自身的应用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
二、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1.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部分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受制于教育科研经费较少,多安排理论教学少安排实践教学,即使在为数不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实践教学的质量也很有问题。而且,实践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市场需求,只停留在表面环节,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理论素养还是实践技能都达不到市场要求。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指导思想出现的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
2.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要求注重实践性与导向性,然而传统的教育现状是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也不能紧跟潮流,不具有实际操作性。此外,专业课程的设计也缺乏科学性,重理论学习轻实践教学,实践课程少且起不到很好的作用。教学内容与课程设计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导致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动手能力差,创新思维少,解决问题难,难以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
3.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导致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专业投入不足、实训资源不足、师资力量不足是实践教学资源匮乏最主要的三个表现。高职院校尤其是民办院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投入由于受资金所限,实训室、实训设备、实训软件等都比较匮乏,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实训资源包括校内实训资源和校外实训资源:有的院校处于发展初期,侧重校内实训资源的开发,有的院校发展较为成熟,转向校外实训资源的合作,不论哪种方式,实训资源都是实践教学的根源所在,是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必须是具有双师型素质的教师,既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技能,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师资引进时重学历轻技能,导致符合实践教学要求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企业兼职教师受时间限制无法持续教学,这些师资方面的问题都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4.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缺失。与实践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相反,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知识的灌输与程序的教化,不能体现出学生的特点,也不利于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探求知识的积极性。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导致工商管理毕业生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不强,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无法满足市场对工商管理毕业生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一系列综合能力的要求。学习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缺失,是缺乏有效实践教学的直接后果。
三、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措施
1.建立高效的实践性教学机制。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应明确教学目标,按照市场对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在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比例,不断完善教学与科研等考核制度;同时在专业建设中,务必依据专业培养目标来设计,建立健全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管理、教学实施等考核机制;此外在专业建设中还需注意,应事先进行市场调研,及时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准确把握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从而使工商管理在专业建设中体现出前瞻性与目的性。
2.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建设需要软件与硬件的双重投入,相比于工科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对硬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少,然而对软件的建设投入要求较高。当前高职院校大都侧重于校内校外实训基地与实训室等硬件建设,而忽视政策引导扶持与师资队伍等软件建设,这也正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质量难以提升的瓶颈所在。所以,要想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必须加大专业软件硬件建设投入,两种建设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3.提升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水平。双师素质教师指的是既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注重实践能力的工商管理专业中,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的水平是决定高职教育是否具有特色的重要因素。如何建立双师素质教师用人机制,需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积极寻找社会资源,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合作,引进一批双师型教师,同时聘用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老师;其次,让学校的专职老师走进企业,通过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到校企合作的企业中进行挂职锻炼、培养深造等一系列再培训的工作,使教师不仅能增强实践技能,同时也可以了解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最新需求,以便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4.努力拓展校内校外实训资源。目前高职院校大都开设了工商管理专业,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应转化工作思维,以创新的视角来挖掘校内实训资源,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基地应因地制宜,可以是超市、书报亭、物流站、淘宝屋,甚至是网上店铺。学校每学期还可举办一次校园的模拟展销会,让学生作为展销会的主体,将所学工商管理知识运用到实训活动中,锻炼提升实践操作技能。此外,学校的政策扶持也很重要,校内实训基地中的实习场所(如商业街、实体店等)需要学校的投入、建设与维护。校企合作作为校外实训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可以实行企业办学校,学校办企业这种联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训中边定岗边培训,学习实际操作技能,培养吃苦耐劳精神,提升综合职业素质。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三种意识”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我们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宣传和倡导“三种意识”,增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一是要有创新意识。今年,市局按照求真务实、量化管理、便于操作的原则制订且实施七大考核评价体系,达到了科学评价、符合实际、群众服气、促进工作和人的转变的要求和目的。作为基层工商局,我们一定要在克服困难中捕捉机遇,在解放思想中创新方法,在破解难题中加快发展,进一步转变工商管理职能,提高服务效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来,构筑发展平台。二是要有责任意识。省局××局长来我局视察工作时指出:要有守土有责的忧患意识,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市场监管的职责,我们应该勇敢的担负起这一重任,监管和维护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再是,加强队伍建设,把奖惩和干部进步联系起来,让埋头苦干、敢于承担责任和绩效突出的同志得好处,得重用,只有这样,我们的队伍才能够稳定、才能够健康发展,才能够形成肯干事、会干事、干好事的导向。三是要有服务意识。随着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把管理职能转到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成为工商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就必须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树立以服务为价值取向的行政执法观念,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到本地投资创业。同时要主动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帮助投资者解决在生产经营中的问题,为他们排忧解难,大力促进地方经济协调发展。
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干好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关键靠人,本质在于最大程度地发挥全体干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进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向前发展。因此,我们要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首先,在执法中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观念,如对经营场所、住所检查,对涉及个人物品扣押等强制措施实施,必须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此外,在严格执法的同时要热情服务,实行“首次违规警示教育”等制度,坚持重教育、轻处罚,先教育、后处罚,变事后监管执法为事前引导服务,避免“一查、二罚、三吊照”生硬执法现象的发生,有效地推动行政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其次,在内部管理中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行中层干部轮岗交流与竞聘上岗,从用人制度上消除“动力缺乏症”和“中梗阻”现象,增强基层干部围绕中心、严格执法、服务发展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部门工作规范,明确机关工作人员素质要求,明确赏罚标准;对于已经建立的规章制度狠抓落实执行,不挂在嘴上、写在纸上、贴在墙上。第三,坚持正确的考核奖惩标准。逐步完善现有目标考核奖惩办法,结合单位实际情况,建立更加科学、合理、公平竞争的考核奖惩机制,使全系统各个部门、每个工作人员既有压力,又有动力,努力在全系统形成上下同心、上下同欲,同奏一支曲、同唱一首歌的和谐局面。
三、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提高综合执法水平
我们认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有效地提高我们的综合执法水平,工商部门不应该唱“独角戏”,自导自演,应当切实转变观念,注重内外结合,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首先,改善外部环境。
(一)是主动参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培育,促进地方经济健康发展。地方的经济实力是工商执法的基础,经济发展与工商行政执法间有着“鱼”和“水”的关系。只有辖区内经营主体的类型和数量增加,区域性经济才能活跃,经济才能得到发展,社会以及经营者接受管理的意识才能随之增强,工商部门在实施管理时才能树立权威,执法案件的种类和数量才能增加,执法效能才能不断提高。
(二)是主动与有关政府部门沟通和协调,不断完善市场监管协查机制。工商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尤其是我们基层工商局处理突发事件的个案时有发生。目前,由于受到立法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工商部门的强制措施的力度还不够。因此,我们在行政执法和规范管理的过程中必须取得地方党委、政府以及公安、卫生等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使之形成联动执法、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执法阻力,才能更好地为提高综合执法水平创造条件。例如,去年,我们在争取到地方党委的支持下,并借助城建和房产部门的力量,对全区建筑房地产市场进行了整顿;再是借助公安、交通等部门的力量整顿了车辆运输行业市场。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三)是主动宣传工商法律法规,争取社会对工商执法工作的支持。我区经营者绝大部分是本地人员和农村进城的农民,受其宗族意识、传统观念和自身素质的影响,存在对工商法律法规认识不足的现象。因此,我们在日常监管中,不能一味的追求处罚,而是在引导教育其守法经营的基础上,做到耐心细致的解释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使之认识、理解和支持工商工作。对于屡教不改、暴力抗法等顽固者,我们一定要采取有力措施强化执法,并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等方式,扩大执法工作的影响,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社会舆论监督中构建具有权威的工商执法平台。
其次,加强内部管理。
(一)抓教育,强化执法意识。一是要强化政治学习,使管理人员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清醒认识工商行政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进一步增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责任感,自觉摒弃“重收费轻管理”的不良做法。二是要端正执法思想。通过以案说法等方式,让执法人员在个案中受到教育和启示,进而增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二)抓培训,提高执法水平。我们应当立足自身潜力,以知识更新为重点,组织好内部人员的培训,每逢新法规出台,都要及时组织学习,使新的法律武器尽快应用于实践。
(三)抓制度,规范执法行为。一是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执行错案追究制度,明确违法失职、滥用权力等行为应当承担的政治责任、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道义责任,防止错案的发生。二是要完善办案奖惩制度,鼓励争先创优,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调动执法人员办案的积极性。三是健全巡查执法办案制度,规范办案程序、巡查执法纪律和执法管理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