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商业街规划设计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商业街, 历史街区, 设计要点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commercial street in the planning design, for example, from commercial street and the concept of the historical block, this paper illustrates the basic conception, design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design, and finally discusses the specific to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key points of the commercial street.
Key words: commercial street, the historical block, the design key points
中图分类号:F11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商业街作为城市化进程的产物,就如同城市的一张名片,是市容市貌中最繁华绚丽、最引人瞩目的一道景观。历史街区则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文脉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
因而,商业街的设计不只是简单满足规模、流量、流程等技术指标,也应重视它给人的心理感受,既要突出历史文化在街区的主导地位,又要使其与历史建筑相协调,创造商业街建筑的统一、连续,使市民从整体而有韵律的物质形象中去感受城市文化的气质和精神,从而达到一个舒适、活跃而有新意的视觉空间与购物空间的效果。
江门市某商业街的规划设计方案,正是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的一座城市中心商业街。项目用地位于繁华路段,生活社区成熟,配套设施完善;西望40米宽天沙河水景;被誉为“岭南第一人”的陈白沙先生纪念馆紧挨着本项目用地的北面,为街区带来浓郁的人文气息。
一、设计原则:
以景观意境为线索,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运用非轴线非对称布局,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参照所处位置及不同功能分割空间,营造一个多功能的、舒适的、令人愉悦的具有纯正岭南古镇气息的娱乐购物、文化休闲的街道环境。
同时,着重解决几个问题:
1、商业街的繁华气氛与陈白沙纪念馆的宁静气氛之间的冲突;
2、商业街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交通空间的隔离;
3、普通商业街平直单调,长而枯燥的感觉;
4、商业街的历史人文记忆。
二、构思基础:
从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小镇商业街和传统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作深入分析,如人流和街道、河与街与住宅的关系,总结出一个空间模式——古镇的街空间,将其融合到设计中去,使其不仅具有现代商业街的时代气息,又蕴含原始的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间长出的空间,这些空间承载着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人的生活方式的信息。
街,是随着人们交换产生与贸易发展而逐渐生长的,它是由人们的生活需要而形成的一种商业形态。
通过将街切割、打碎,寻找适宜的尺度;
通过空间变化的重组再造,营造生长出来的街;
通过各种古镇元素,阁楼、牌坊、铺地、水池、植物来解决商业街的标识性。
结合以上设计原则和构思基础,我们进行了本商业街规划设计的工作,并由此总结出以下几点现代商业街规划的设计要点,作为日后设计工作的指导并以供探讨:
1、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主要特点是因店铺的集中而形成了室外购物、休闲、餐饮等功能空间,从而决定了其设计核心就是让空间有用而舒适,空间尺度应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横向关注范围一般在10-20米之间。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被“广场”的感觉取代,行人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因此,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第三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购物行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度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本商业街基本为两侧都是店铺,尺度都控制在12-14m。在商业建筑临街一面约15m宽的范围内,满足停车、行车、步行的功能。内部的步行街尺度定为3m宽。根据轴线在相关节点上设置高低错落(主要为两层,局部三层)的建筑体形成古镇建筑群落的景观序列。
2、空间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与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方案以一端的仿古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一端以一座相对较高的建筑既作为结束,也标示着街区的中心。两端的标志确立了商业街的空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超过20米宽的街道就难有近人的尺度。而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不等于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舒适度是必须考虑的,商业街空间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
在首层与二层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的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3、风格色彩
自然形成的传统商业街的诱人之处在于其由不同时期建造,风格迥异的铺面拼在一起,造成以极其多元化而达到统一的繁华效果。新设计的商业街往往因人为的统一而流于单调乏味。为追求传统商业街的意境,应有意识地放弃追求立面手法简单的统一,甚至应刻意创造多种风格的店铺共生的效果。
由于本商业街定位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风格色彩方面,设计重点考虑:
(1)建筑风格的统一协调:把握好历史街区的建筑文脉,确定历史街区新建筑的风格是至关重要的。设计中力求突破中国古典建筑的体量权衡和整体轮廓,采用台基、屋身、屋顶的三段式构成,建筑造型由功能、空间确定,从文脉环境中挖掘有益合理、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符号,象征表达出一定文脉环境中建筑的内涵和意义,以此来完成新老建筑在风格上的对话。
(2)体量的统一协调:历史街区的新建筑,在体量上应把握好各自在广场中的位次关系,和谐的建筑体量可以使广场界面既突出重点又具有连续而有韵律的感觉,设计中对体量过大的建筑,利用虚实对比的手法,将其进行纵向及横向的双重分解,使其成为两栋毗邻的尺度适宜的小体量建筑,从而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
(3)细部设计的统一协调:建筑立面的细部设计是维护景观整体协调的重要手段。我们采用相互呼应的细部设计手法达到与历史建筑整体形态的协调,如统一口部线形、细部的艺术装饰(包括檐部、壁柱、线脚)等。
(4)材料、色彩的统一:融合项目毗邻的“陈白沙纪念馆”的文化气质,设计将商业街建筑的色彩进行了统一,以突出历史建筑在空间中的形象。
4、面材的软化与精化
商业街建筑与其它建筑外观的重要不同是店家需要根据自身商业的性质特点,二次装修店铺外观,而招牌、广告、灯箱等室外饰物往往成为建筑外观中最惹眼的元素。失控的第二次外装可能会同原建筑设计立意冲突,甚至破坏建筑空间的效果。所以外观设计应考虑改造外装的可能,预留店名、招牌、广告和其它饰物的位置。
为突出人情味,商业街表面构件上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软性面材,例如蓬布遮阳、竹木材料外装、悬挂的旗帜和其它织物招牌等饰件。这一趋势使得建筑立面设计更趋近装修装饰设计、也要求设计师不能停留在建筑框架的设计深度上,必须以装修的精度来做商业街立面设计。换句话说,商业街的外观设计已经很室内化。
5、重视非建筑元素
商业街室外空间与气氛的形成,主要决定于建筑的空间形态和立面形式,但也取决于其它一些非建筑元素的运用,如室外餐饮座、凉亭等功能设施,花台、喷泉、雕塑、灯具、指示牌、电话亭等器材,灯笼、古董、道具等装饰,铺地、面砖、栏杆等面材。这些元素是与人发生亲密接触的界面,要从景观、园林的角度深化商业街的设计。
2006年4月。为配合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下3航站区的总体规划如期完成,举办了机场口岸行政信息中心的设计竞赛,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送交的设计方案赢得各方赞誉,最终确定为实施方案。
首都机场口岸行政信息中心用地(H03)位于首都机场航空货运大通关基地的最北部.北接顺平路及城市绿化带,南侧紧邻首都机场通关综合大楼。用地面积:35900m2,总建筑面积:100500m2,其中一期建筑面积:55000m2,二期建筑面积:50000m2。
首都机场口岸行政信息大楼主要满足机场海关、检验检疫、外联办三家单位的行政办公和信息功能办公使用。总体布局兼顾一期建设后的完整性,和终期建设的可持续性。
建筑形体以功能需求为主线,海关、外联办、检验检疫三个单位依次展开.并通过门桥、绿色中庭等空间设置使每个单位拥有各自不同但又环环相扣的形象。同时设计力求运用简捷大方的形体。临近街道边界的布局,建立建筑与街道和城市之间的良好关系。
方案指导:邵韦平
方案设计:BIADT3建筑工作室(马泷,奚悦,张郁,崔屹岩,丛晓,冯逢) (马泷)
北京华侨城二期
北京华侨城,占地1.5 km2,位于东四环与京沈高速交接处,距CBD仅3.5km.居住、公园、商业三大主题并行开发使得华侨城正在高速的成为京城集旅游、休闲。商业、体育。文化和居住于一体的板块。83万m2公园生态.城市居所;1km2七大主题的生态旅游公园欢乐谷.5万m2连接欢乐谷和居住区的意大利风情主题商业街。已经完成的华侨城一期开发了约1000套的舒适三居为主的住宅。二期住宅在一期的东北侧,以三幢33层高板楼为主。
华侨城二期住宅的高层板楼用地较为紧张,容积率也较为苛刻,所以初期规划选择了居住品质相对较低.但是比较出面积的塔楼形式,随着设计的深入和多轮的讨论,建筑师重新审视现有的设计条件,深入发掘并加以利用,事实证明这些条件元素逐渐转变成为整个规划设计的突破点。
对初期塔楼布局的规划设计进行修改.用条件更好的板楼布局代替。将整体逆时针旋转15。,不但加长了有效的采光面,而且解决了面宽的问题。对得到的体量进行精细切分,进一步提高采光面积,对视的问题也相应的减少,挺拔的多层次的立面造型在北京的东部形成了视觉焦点。
关键词:建设设计;理念
一 工程概况
本项目位于成都成华区东二环内,双林北支路以北、新鸿路以南、二环路以西,项目为住宅及商业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用地面积19134.47,建设规模116545.15。
项目总体地势较为平坦,属传统老城核心区域。交通出行方便,生活配套成熟,但区域大环境陈旧,商业品质不高,发展缓慢。地块呈L型,位置整体较深。西北面和东面私密性较好,西侧与南侧临路,展示面及商业价值较高。项目周边市政,教育,医疗,购物,餐饮配套均十分成熟,是项目重要的优势资源。本案整体规模偏小,无自然景观资源,适宜开发中高端或中端首置、首改类产品。
二 规划设计理念
该项目的创作思路是将商业的价值提升到最大化,同时打造高端品质的住宅小区,使得该用地发挥它的最优价值,同时美化城市空间环境。在用地南区,商业沿西侧和南侧布置,在商业部分引入商业街,从小龙桥街和南侧待建规划道路引入人流,提升商业街人气;同时着手商业的空间形态,营造一个内部商业广场,并通过下沉空间将人流引入地下超市,并且在商业广场东侧营造一个带形商业街,并通过连廊来组织内部的交通流线,使得商业部分形态丰富,富有活力。而在用地的南侧和北侧分别是两栋两拼超高层住宅,它们之间是一个开阔的中庭庭院。同时在住宅的西侧的商业部分上方设计了loft公寓,这样无论是在天际轮廓还是总体布局上都能彼此呼应,相对独立,有能发挥出各自功能特色。西侧设住宅小区主要出入口,这样住宅小区人流和商业人流也避免交叉;住宅塔楼以南北向为主,创造良好的日照通风条件,在南北侧住宅之间是大而宽敞的中庭景观空间,而大部分户型享有这样良好的中央园景。建筑高度错落有序,丰富空间层次,美化城市环境和天际线。
三 建筑设计
(一)总体布局:
该项目的创作思路是将商业的价值提升到最大化,同时打造住宅小区的高端品质,使得该用地发挥它的最优价值,同时美化城市空间环境。
在南区的商业空间设计推敲上,商业定位为邻里中心,注重商业空间的外向性及空间内向性。全面考虑商业丰富的业态,功能齐全包揽衣,食,住,行,学,娱乐,健身等,将创意的loft空间,风情商业休闲街集于一体的城市社区型标志性街区型商业综合项目。从商业的空间形态着手,在商业区引入商业街,在小龙桥街和南侧待建规划道路引入人流,将人流引入商业街的内部,在商业区内打造内部商业广场,并且并通过下沉空间将人流引入地下超市,同时在商业广场东侧营造一个带形商业街,这条带形商业街由连廊组织内部的交通流线,使得商业部分形态丰富,富有活力。在这个过程中,由外部商业道路到内部中心广场再到带形商业街以及下沉商业空间,形成了富有空间节奏变化的多元商业空间氛围。
在住宅小区的设计上,着重打造住宅小区品质,要使得小区环境优美,典雅尊贵,形象气质端庄稳重,宜人宜居;同时注重户型的精心设计推敲;注重住宅小区的私密性以及与北区商业部分的相对独立。在住宅的总体布局上L形的用地北侧和南部商业上方分别布置两栋两拼的超高层住宅,而在住宅之间是宽阔开敞的中庭庭院园林空间使住宅的大部分户型都有面向中庭园林空间的良好朝向,使得它们都能享受很好的朝向;另外也充分利用用地东北角的规划绿地,使朝东方向上借得良好的视野。同时,周边住宅和幼儿园的围合使得小区内部拥有一个私密的中庭,营造良好的宜家宜居氛围。在住宅的入口,分别位于小龙桥街与用地临界的最上方,巧妙的使得住宅小区和商业区人流互不交叉,并打造了一个大气独立的小区景观大道,提升了这个楼盘的形象品质。
在loft公寓的设计推敲上,loft与住宅及商业之间的关系相互紧密而富有条理,同时整体空间形态布局富有节奏,相互和谐。整体城市空间形态上疏密有致,开合有序;在空间尺度节奏上,至高的住宅树立挺拔的城市空间形象,公寓的尺度稍跌,最后是尺度宜人,便于人群亲近的商业空间,整体空间尺度上形成高下相盈的节奏势态。loft公寓的入口设在商业街内,使得loft公寓的人流带活内部商业街区,为商业区提供一个基础的商业人流。
(二)单体设计:
住宅建筑:包括四种户型产品(60,70,80,115 ),总户数为948户,户型比例约为35%:30%:30%:5%,满足业主和市场的需要。为超高层建筑,约120米。
B户型(60)为两房,一梯六户以及一梯七户,单层层高2.95m,共四栋分别于基地南北两侧布置,总户数384户。
C户型(70)紧凑三房,一梯六户以及一梯七户,单层层高2.95m,共四栋,分别于基地南北两侧布置,总户数263户。
D户型(80)舒适三房,一梯六户以及一梯七户,单层层高2.95m,共四栋,分别于基地南北两侧布置,总户数263户。
E户型(115 )舒适四房,一梯六户,单层层高2.95m,共一栋,位于基地西北角,总户数38户。
Loft公寓建筑:户型套内面积将近30,单层层高5.4m,共一栋,位于用地的西南角,四―十五层,下面三层商业,建筑高度约79.8米。
商业建筑:二―三层,层高为,一层6m,二,三层4.5m,位于用地南侧及西侧,少量北侧,建筑高度为10.5m及15m。
(三)立面设计
建筑的立面整体风格为欧式Art Deco风格,住宅部分以雅黄色调为主,主体强调垂直线条,整体沉稳大气,高贵典雅。通过对线脚的处理和立面三段式的划分,使建筑庄重挺拔,营造高端的居住品质,在loft及商业的处理上,融合现代建筑的大面积玻璃幕墙,整体上带来Art Deco建筑与住宅欧式风格的变奏。商业部分的立面设计方案二,以雅黄色调为主,同时调和橘色材质,让商业变得活泼而具有活力,并且这种简约现代风格略带Art Deco气质,在风格与住宅及loft的风格协调一致,从而带给欧式建筑带来新的活力。
一、充分认识城市仿真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对城市建筑的可视化管理,辅助城市规划管理。通过城市规划部门城市仿真技术建立的城市建筑虚拟模型,可以了解城市建筑的名称、属性、坐标等信息,并可对相关信息进行查询、修改、存储、分类、统计,总体把握辖区内城市建筑信息。例如在进行规划设计方案评审时,城市仿真系统可以显示方案与周边建筑群体的相互关系,真实再现规划建筑和现状建筑的空间关系,使评审专家和决策者可以从多个角度直观对比多个方案,合理作出评价和选择。
(二)实现对城市规划的可量化管理,促进城市和谐发展。运用城市仿真技术建立的数据库系统,包含大量的基础地理信息、遥感影像、测绘数据、电力电讯给排水等大量基础信息,在城市规划建设与运营管理中,利用数字化信息处理技术对数字信息资源加以整合,进行量化,综合分析。通过对城市规划的可量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三)统一平台,提高公众在城市规划中的参与度。城市仿真应用系统打破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城市规划管理部门、项目开发商、工程人员与公众能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下进行交流,通过从任意角度,实时互动真实地看到规划效果,参与到城市规划中的相关环节。比如对于公众关心的大型规划项目,在项目方案设计过程中,城市仿真应用系统可以将现有的方案导出为视频文件来制作多媒体资料予以一定程度的公示,让公众真正地参与到项目中来。
(四)展示城市规划,提升城市形象。城市仿真应用系统根据城市的当前状况和对城市的未来规划,将城市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任意时间的情况展示在社会各届人士面前,有助于城市的特色宣传和对外形象,也有利于城市的招商引资。
(五)储存城市三维资料,记录城市历史。城市仿真应用系统能对城市每一阶段的三维资料进行有效储存,为城市的发展留下宝贵的历史资料,为今后研究城市的变迁与发展储备了真实的、科学的信息。
二、开展城市仿真工作的基本思路
为充分发挥城市仿真技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作用,我局拟于2008年正式启动城市仿真工作,首期主要针对我市大型项目、重要公共建筑项目及重大市政景观规划等项目,今后要逐步展开。
三、城市仿真工作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实施
(一)实施目标:利用城市仿真技术,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规划审批辅助决策,为公众提供规划展示平台,为数字城市建设奠定基础。
(二)实施城市仿真三维评审:城市仿真三维评审是指在规划设计方案评审过程中,建设单位提供建设项目三维仿真模型,通过城市仿真平台,使建筑物的位置、高度、外观,内部结构等直观、真实地展示在评委和专家面前。
1、凡满足以下任意一项要求的项目建议进行三维评审:
(1)规划道路控制红线宽度在40米以上的城市主次干道两侧100米内的项目;
(2)主要道路交叉口周边的建设项目;
(3)沿景观街、商业街、沿江沿河风光带建设项目;
(4)大型及重要公共建筑项目;
(5)中心城区7层以上的建筑项目;
(6)用地面积在1公顷以上的建设项目;
(7)重大市政景观规划工程项目;
(8)其他应进行三维评审的项目和地段。
2、城市仿真三维评审实施流程:
3、城市仿真三维评审需要提供的资料:
(1)送审材料:包括建设项目总平面、剖面图、立面图、平面图等电子文件,文件格式为*.dwg;
(2)建设项目三维渲染效果图:文件格式为*.JPG;
(3)建设项目三维仿真模型:文件格式为*.3ds或*.max;
关键词: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
1 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缺陷和不足
1.1 园林景观空间形式单一,设计缺乏科学性
我国很多北方城市为了追求景观设计的完美,迅速达到绿化效果,加大了市中心商业街、公园、小区等绿化力度,逐渐形成了以草坪空间为主,加上些许乔木,再搭配一些灌木丛的设计布局。这种设计模式和方式让人赏心悦目,但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细节,即草坪设计中的植物生长周期问题。草坪在北方的生长周期一般是3~5年,之后草坪将大量退化,与其它景观作物的生长周期相比,年限短,管理难度大,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1.2 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欠缺
随着城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生产过程中难免会排放大量有毒、有害气体或物体,给人们的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潜在威胁。在这方面,作为园林景观中的绿化作物,承担的责任就比较大,以此来吸收有害气体,更新城市空气,减少污染。而对于景观作物是否名贵、是否珍稀,则没有过高的要求。但在现实中不难看出一些地方为了城市的美观而设计,过度引进珍稀物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1.3 缺乏系统化、整体化的园林规划
在现实中,不难发现景观设计没有形成系统化和全面的规划。园林景观的设计不能发挥整体规划的作用。园林景观是城市绿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展示,但园林景观显然没有达到这样的要求。规划不合理,拆了重建、建了又拆成为城市景观规划中常常出现的矛盾现象。
2 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适宜性评价
①美景度。景观的美景度是开展游憩活动的重要基础。②旷奥度。对景观开阔性和幽密性的评价,应严格限定游客设施建设,执行生态建设的开发标准。③自然度。即园林景观的设计应将重点放在于保护景观的自然性和原生性不被破坏。④敏感度。即景观生态环境的单一性和脆弱性,敏感度较高的景观环境具有较强的限制性。⑤相容度。景观相容度在于筛选一系列相容度较高的休闲活动。⑥可居度。是衡定人流在特定的园林景观中能够停留的时间长短。这些设计指标是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适宜性的客观评价,能够有效反映出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合理性和舒适度。
3 做好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对策思考
3.1 结合地区特点,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
从文化个性培育的视角分析,积极挖掘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民族文化因素就是将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优秀成分,转化成有意义、有价值的文化价值资源,将地域文化特色与园林景观设计有机结合起来,为地区园林景观设计做出贡献。一种文化只有与园林景观相适应并有机结合,才能不断改进和发展,又不失却自身传统的特色,这才是地域文化特色生命力的象征。
3.2 整体科学规划,科学认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
北方独特的文化特色和大气环境条件,是进行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管理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又适宜地区景观特点的园林规划设计方案,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案内容,并对方案内容的细节进行市场反馈评估。规划设计应注重绿化方案的可行性,遵循既能美观大方,又能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错配。加大生态效应在景观绿化中的应用力度,通过园林作物的有机搭配,最大限度地吸收有害气体,净化城市空气,减少污染。
3.3 制定合理的园林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
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也是日新月异,逐渐呈现了多元化的设计风格,有时甚至会出现异域风情泛滥、追求表面奢华的现象。对此,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理性的思考,多一些科学的评价方法 ——既不抄袭大师的作品,也不生搬硬套传统的园林形式。应该充分结合北方地区的气候条件、作物生长特点、审美文化,制定科学合理的景观设计适宜性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加大评价指标体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吸纳群众的评价意见,营造具有深刻内涵和本土特色的风景园林作品。
4 结语
本文通过对北方城市园林景观设计及适宜性评价进行了简单探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体现出深刻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是城市整体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的合理性必将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