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一、完善医疗机构管理的法规制度,加强医师管理

(一)逐步完善医疗机构的分级分类管理制度。指导各地制定实施《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合理布局医疗资源,明确并落实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特别是不同级别医院的功能和任务。研究建立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医疗服务体系。加强医疗机构规划、准入和审批管理。修订医疗机构类别目录。完善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并组织实施,包括修订部分医疗机构基本标准,补充专科医院和其他类别医疗机构基本标准。制定诊疗科目的管理制度,修订诊疗科目目录并组织实施。制定实施《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办法》,加强医疗机构校验管理,建立医疗机构的退出机制。开展对医疗机构审批行为的检查指导,完善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完善医疗机构管理的其他有关制度。

(二)启动医疗机构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工作。研究制定全国重点专科建设规划,重点专科评价办法、评价标准和动态管理措施。

(三)完善医疗机构科室管理。制定急诊、重症医学科、病理、营养、麻醉、血液透析室、手术室等科室的设置和管理规范,并组织实施。

(四)继续做好医师管理工作。组织做好年度医师资格考试工作。开展医师考试制度的研究,逐步完善考试办法。完善医师执业注册制度,修订医师执业范围有关规定。

(五)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完善实验室检验的技术指标体系。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检验能力现状的调研。修订《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暂行办法》。推进《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实施。

(六)完善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审批管理。制定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变更管理有关规定。建立中外合资合作医疗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七)继续大力推进院务公开工作,完善院务公开考核评价制度;修订《医疗美容服务管理办法》,制订《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完善医疗广告管理制度,强化医疗广告审查。

(八)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参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

通过上述工作,全面推进医疗机构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二、逐步建立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制和体系,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

(一)逐步建立完善医疗质量管理控制体制和体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制,规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各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管理与建设,逐步建立国家级、区域性专科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和控制体系,制定单病种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制定重点部门医疗质量管理和医疗质量控制标准,如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手术室、临床实验室等。

(二)建立医疗技术临床准入和管理制度。制定《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建立医疗技术分级分类管理和准入制度。对重点医疗技术实施国家级准入和管理,如神经血管介入、干细胞移植、人工关节植入等。

(三)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继续完善医疗服务标准体系。制定重点病种临床路径。推动《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临床应用,适时启动修订再版工作。修订完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研究制订电子病历基本规范。

(四)加强医疗质量管理,研究制定医疗质量管理有关政策,在全国组织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

(五)继续推进病人安全目标的落实。

(六)开展专科医师准入管理工作。研究制订《专科医师准入管理办法》。进一步推动口腔、骨科、儿科、眼科等专业的专科医师准入试点实施工作。

(七)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建立统一、规范的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机制,推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全国合理用药监测工作,建立覆盖全国二级以上医院的监测系统,建立覆盖全国的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抽样监测系统,完善药物合理使用和不良事件监测制度,增强对药物不良事件的敏感性并有效应对,实现安全、有效、经济的临床合理用药目标。继续推进“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监测工作,促进抗菌药物临床合理用药。修订下发《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继续推进《处方管理办法》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实施工作。继续推进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培训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药物、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

(八)进一步加强急救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急救体系建设,建立急救服务规范、急救网络设置原则,开展急救人员培训,提高应急能力和水平。研究制订《院前急救管理办法》。开展医疗救治信息系统建设。研究建立灾难医学学科体系框架。

(九)继续做好重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和重大事件医疗保障工作。

(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

三、加强血液管理工作,保证临床用血安全

(一)继续推动无偿献血工作。注重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建设。与红十字会共同加强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提高献血服务质量。

(二)贯彻落实《采供血机构设置规划指导原则》,逐步建立并完善采供血网络建设。在偏远地区设置中心血库和储血点,力争做到血液供应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进一步完善血站质量体系建设,继续开展督导工作,提高血液质量,保证血液安全。修订《输血技术操作规程》。

(四)修订《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和《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完善临床用血的评价体系,推进临床合理用血。完成重点科室临床输血指南的制定。

(五)贯彻落实《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和《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促进浆站质量规范化的建设。

(六)完成《血液运输标准》、《血液储存标准》、《献血者健康检查标准》等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做好献血相关数据分析、统计工作,继续开展“世界献血者日”庆祝活动。

四、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发展,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一)进一步贯彻实施《护士条例》,制定并公布《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管理办法》、《外籍护士来华执业管理办法》等配套文件,并组织实施。

(二)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贯彻落实《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的各项措施,组织开展实施情况的调研和评估工作。

(三)开展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专业化培训工作。根据《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开展并完善重点专科护理领域护士骨干的培训工作,逐步规范我国专科护理领域护士的培训工作,促进临床护理的专科化发展。

(四)研究并制订医院护理管理规范、临床分级护理及工作标准和临床护士人力配备指导原则,进一步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五)加强护士执业注册信息系统应用管理,进一步规范并完善护士执业注册工作。

(六)进一步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相关技术性规范,加强重点部门、重点环节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系统和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系统,研究制定突发重大医院感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程序,继续完善有关医院感染控制的技术性标准及规范。

五、继续做好防盲治盲、戒毒和医疗康复等工作

(一)贯彻落实《全国防盲治盲规划(*-2010年)》,加强统筹管理,落实工作任务并做好评估工作,全面推进防盲治盲工作。通过“中西部地区儿童先天性疾病和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项目”的实施,继续开展中西部地区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救治工作。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医务人员;抗菌素;临床运用;管理;认知态度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6-0127-02

Investigation of cogni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n medical personnel

XU Yewen

The Pharmacy Department of Zhoushan Orthopedics-United-Christian Hospital in Zhejiang Province, Zhoushan 316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nd attitude of medical personnel about the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Methods Convenience sampling method and individual interviews were used. Ninety-five medical personnel from 3 hospitals were intervewed. Results There were large gap among these responders in the concept of antibiotics, necessity of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and feasibility and partial terms of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China. Conclusion Medical personnel should improve their cognition of management of clinical use of antibiotics.

[Key words] Medical personnel; Antibiotics; Clinical use; Management; Cognitive attitudes

抗菌药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一类药物。近年来,由于全球范围内抗菌药的广泛应用甚至滥用,造成了药物不良反应、二重感染、细菌耐药性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1]。2011年8月,卫生部就《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办法》)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稿拟对抗菌药物实行分级管理,严格控制高价药使用,并规定了责任追究条款。医务人员是主要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者,其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将影响该办法将来的有效实施。为此,笔者进行了此次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取方便抽样法,2011年8~9月抽取了三家医院的95例医务人员,其中男54例,女41例;高级职称18例,中级职称37例,初级职称40例;内科36例,外科32例,其他科27例。

1.2 调查方法

采取个别访谈法,调查了解医务人员对抗菌素概念、部分抗菌素疗效不佳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相关因素、临床应用管理的必要性、《办法》可行性以及《办法》中若干内容的认知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资料进行整理分类,编码后输入计算机,运用SPSS16.0进行处理。

2 结果

2.1 对《办法》管理的抗菌素范围的认知情况

关于抗菌素范围的认知有很大分歧,33例(34.7%)被调查者认为抗菌素和抗生素是同一概念,56例(58.9%)认为两者有一定差异性,其中21例认为抗生素的内涵范畴大于抗菌素,35例认为抗菌素大于抗生素,还有6例(6.4%)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关于抗菌素和消炎药的概念认识也有很大不同,28例(29.5%)的被调查者认为抗菌素就是消炎药,64例(67.%)认为两者有一定区别的,其中42例(65.6%)认为抗菌素仅是消炎药的一部分,22例(34.4%)认为抗菌素针对的是菌体,而消炎药治疗的是炎性症状,还有3例(3.2%)没有考虑过此问题。

2.2 对部分抗菌素疗效不佳和细菌产生耐药性相关因素的认知情况

81例(85.3%)认为部分抗菌素疗效不佳是由于使用方法不当,56例(58.9%)认为由于细菌耐药的原因,37例(38.9%)认为抗生素质量差,31例(58.9%)认为是患者的体质因素,42例44.2%)认为是由于疾病复杂性造成的。关于细菌产生耐药性的相关因素,74例(77.9%)认为是盲目追求广谱高效药造成的,66例(67.4%)认为是不严格按疗程服用的原因,11例(11.6%)认为是药量不足,27例(28.4%)认为是过度使用,13例(13.7%)认为是细菌进化的结果。

2.3 对抗菌素管理的必要性和《办法》可行性的认知态度

39例(41.1%)被调查者认为对抗菌素的临床运用进行管理是非常必要的,25例(26.3%)认为有一定的必要性,还有31例(32.6%)认为抗菌素临床运用的管理是多余的,完全没有必要。关于《办法》中抗菌素管理措施的可行性,12例(12.6%)认为完全可行,58例(61.1%)认为部分措施是可行的,但有些内容只能停留在字面上,25例(26.3%)认为完全不可行。

2.4 《办法》实施可能遇到的障碍

67例(70.5%)认为医务人员使用抗菌素的习惯很难改变,59例(62.1%)认为大多医疗机构不具备执行该《办法》的基础条件,73例(76.8%)认为患者使用抗菌素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很容易激发矛盾,36例(37.9%)认为经济利益原因会致使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采取规避《办法》的策略,52例(54.7%)对政府主管部门监管措施的实际执行力信心不足,6例(6.3%)认为还有其他的实施障碍。

2.5 对《办法》中若干内容的认知态度

调查显示,58例(61.1%)被调查者抗菌素临床应用原则的“安全、有效、经济”的内涵很笼统,医疗实际中,往往因为医疗机构的整体医疗支持技术水平、患者的体质、具体疾病的特征、个性医疗方案等原因,致使个案中患者运用抗菌素是否“安全、有效、经济”很难事先确定,不能以事后鉴定的不安全、无效或不经济而否认先前使用抗菌素的必要性。46例(48.4%)认为《办法》中关于“医疗机构对临床科室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等情况排名后位的医师进行批评教育,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的规定表示不满,认为不同科室使用抗菌素的具体情况差别很大,一定程度上很难具有可比性。对《办法》第4章的监督管理和第5章的法律责任,63例(66.3%)认为处罚措施的具体规定不明确,59例(62.1%)认为《办法》中的处罚力度偏大。

3 讨论

3.1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势在必行

抗菌药的研发和应用作为20世纪世界医药科学的重大成就之一,在现代的临床医疗行为中,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对保护人们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恰是人们对抗菌素有效性的过分崇拜,加上临床医师对合理使用抗生素的认识仍然存在着诸多误区[2]。临床医疗中,无指征的预防或治疗用药、抗菌药品种和剂量选择错误、错误的给药方式和疗程等抗菌药不合理应用现象广泛存在[1]。这种不合理应用现象不仅难以发挥药物的治疗作用、贻误病情,而且因其药源性疾病和耐药性细菌等不良后果对社会、环境等也会造成严重的影响[3]。因此,保证抗菌药使用的安全、有效、经济、适当,在国际上已经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已经成为衡量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3.2 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教育

保证抗菌药的临床合理使用,首先是临床医生和药师的本职要求[4]。有作为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抗菌药泛指对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具抑制或杀灭作用的抗生素及其他合成或半合成的化学药,其内涵包括着抗生素[5]。但此次调查显示,被调查者对此的把握也有很大分歧,足可见临床医务人员对抗菌素相关知识的把握并不理想。因此,医院应该组织临床医师、药师等医务人员通过定期进行岗位培训、举办合理用药讲座、办学习班、召开研讨会等形式,就抗菌素使用进行系统的专题培训,通过各种信息交流,减少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方面的误区,提高其专业技能,促进合理用药整体水平的提高[6]。医疗机构聘请有关专家从药效学角度出发,比较全面地学习各种抗菌素的作用机制、药物不良反应、耐药性、临床用药须知和联合用药等内容,旨在达到指导医务人员能够合理应用抗菌药、提高抗菌药的临床治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及降低患者医药费用的目的[7]。

同时,应加强对社会居民抗菌素知识的宣传,居民是抗菌素的实际使用者和效用的最终承受着,一方面医疗机构应充分尊重患者对抗菌素使用的知情同意权,向患者告知特定抗菌素的适用性、有效性、禁忌证和科学储存等相关知识,同时,医院可以通过设立用药专门部门和24 h电话为患者合理用药提高指导,另一方面,政府和社区也有义务让居民了解更多包括抗菌素在内的科学使用药品的知识,可以在小区和公共场所设科学用药宣传专栏,定期和不定期发放抗菌药知识传单,电视台、报纸和官方网站开辟宣传药品知识的专题。

3.3 临床合法使用抗菌药物应是合理使用的必然要求或前提

临床如何运用抗菌素不仅仅属于卫生行政管理的问题,同时也是医疗单位和患者之间进行医疗行为的必要合约内容之一。就医疗行为本质而言,是患者委托医疗机构诊断和解决自身疾患的行为,因此,面对患者的不合此《办法》抗菌素使用请求,医疗机构如何处理才能达到抗菌素临床应用合理性和合法性的平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同时,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基本技术条件是菌种的鉴定和药敏实验结果的正确性,而此前提条件的实现是需要时日的,相应的疾患确实千变万化,医疗机构能否以该《办法》的有关规定去承担患者生命健康权侵害的风险,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再者,医疗过程涉及的权益纠纷是复杂的,该《办法》的实施,很可能造成因抗菌素使用而发生医疗纠纷,这也是医疗机构不得不面对的新问题。

[参考文献]

[1] 何思陆. 2009年我院抗生素应用不合理处方分析[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3):105-106.

[2] 马莉,辛萍,李晓枫,等. 临床医师抗生素使用的认知误区及对策[J].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5,19(10):49-50.

[3] 李新. 县级医疗机构中抗生素合理应用的情况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1,8(25):132-133.

[4] 麻冬梅. 抗生素不合理应用处方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4(17):68-69.

[5] 刘丽萍. 抗菌药临床合理应用[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15.

[6] 马莉,张翠莉,李晓枫,等. 社区医师抗生素认知情况的调查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05,5:842-843.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2012年,卫生部出台了《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对各级医疗机构实施抗菌药物严格控制。《管理办法》从医疗机构的行政、临床、指标上对抗菌药物从采购流通、临床管控上重拳出击,成为“史上最严”的抗菌药物管理条例。《管理办法》细化了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对提高抗菌治疗水平和合理用药水准、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加重、降低患者的医药费用都有着其积极的意义。

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抗菌药物管理,上海仁济医院立足于现有的硬件和软件环境,在不增加任何硬件投入的情况下,以最少的人员、时间和其他成本投入,与金仕达卫宁公司合作研发了一套实用的《抗菌药物管理系统》软件。

专业全面的《抗菌药物管理系统》

上海仁济医院依据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结合医院管理实践要求而设计开发的这套专业全面的抗菌药物应用管控系统,为医院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药品目录、分级、使用权限,三级管控,围手术期,规范制度和知识库,申购与审批,统计分析,违规处理等全面系统的管理。

这套系统和HIS系统充分衔接,全面融合,提供了抗菌药物使用前、使用中、使用后全程监控功能。监控环节涉及门诊医生处方录入、门诊处方收费、门诊药房发药、门诊输液室输液配制、住院医生医嘱录入、住院护士医嘱录入、住院小处方、出院带药、住院发药、手术申请单、手术情况录入等众多环节。系统提供了丰富的查询分析和报表统计,包括: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统计、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等。这套系统软件分为六部分:

(1)抗菌药物基础设置:建立抗菌药物目录,并根据按“非限制使用”(一线)、“限制使用”( 二线 )和“特殊使用”(三线)的分级模式进行分级管理规则设置,对提供抗菌药物分级设置。

建立医生抗菌药处方权分级设置,对有处方权的医师可以单独设置抗菌素权限;可以对通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的医师开放抗菌药物处方权,逐步普及抗菌药物知识。

(2)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充分应用成熟的信息化软件,满足抗菌药物解决平台建设的要求,结合抗菌药物数据和临床医疗信息,在临床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布控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临床科室的门诊处方、门诊发药、门诊输液室、住院医嘱、住院发药等多个模块的智能提醒,真正做到紧扣《管理方法》中的要求,确保对不同的医嘱进行不同的控制,并且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抗菌药物管控发展趋势。

(3)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管理:根据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设置的规则,在手术申请单、住院医嘱、住院药房等模块中对抗菌药物进行监控和提醒;电子手术通知单能与开出的抗菌药物医嘱相关联,对抗菌药物在围手术期内启动跟踪机制,对用药时间、超量使用持续跟踪,提醒医师及时停止抗菌药物,给予正确的用药指导,智能控制围手术期的感染用药,控制药物不良反应,减少细菌耐药性,降低病人住院费用。

(4)抗菌药物申购与管理:严格把控在抗菌药物的医院采购流通环节,提供抗菌药物申购与审批流程,控制医院内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及来源;提供违规使用处理流程。

(5)抗菌药物文档与知识库: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抗菌药物政策法规、抗菌药物种类、各类医保政策对抗菌药物的政策、各类医保支付比例等。

建立抗菌药物知识库,提供抗菌药物抗菌谱查询、同类抗菌药物查询、抗菌药物剂量疗程查询、药物不良反应查询、抗菌药物应用指南等抗菌药物的药理学知识、临床应用知识,对规范临床医师的抗菌药物医嘱进行指引。

(6)抗菌药物统计分析:提供医务科、药剂科、临床各科主任实时动态的药物统计数据,包括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金额排名、全院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门诊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住院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住院抗菌药物使用率、越级使用抗菌药物统计、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统计。

成熟的信息化软件

上海仁济医院利用《抗菌药物管理系统》软件,依照卫生部的要求,对医院的抗菌药物进行了有效管理,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医院充分应用成熟的信息化软件,满足抗菌药物解决平台建设的要求,结合抗菌药物数据和临床医疗信息,在临床管理中的各个环节布控全方位、多角度的监控。

通过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结合的方式,对临床科室的门诊处方、门诊发药、门诊输液室、住院医嘱、住院发药等多个模块的智能提醒,真正做到紧扣《管理方法》中的要求,确保对不同的医嘱进行不同的控制,并且具有长期的使用价值,符合未来抗菌药物管控发展趋势。

专家声音

上海市卫生局信息中心副主任 范启勇

对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所规定的内容,各医疗机构着手实施抗菌药物管理条例。其中,信息技术为抗菌药物管理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思路,例如药剂师将微生物药物的敏感性数据、药动学参数、所选抗菌药物的费用等数据综合起来提供给临床医生,将有助于临床诊断,从而提高处方的合理性。另一个信息化的优势在于对抗菌药物的持续跟踪,将有助于收集抗菌药物管理措施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和方法,保障抗菌药物控制的持续改进。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我们结合深化医药卫生体系改革和创先争优活动,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大力弘扬高尚医德,加强行业作风建设,进一步解决医疗卫生服务和行业作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院实际深入开展民生工程,在七月底完成农村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1755名,完成50岁以上人口健康体检6000名,从而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推动医改顺利进行,促进社会和谐。

(一)改善服务态度,优化服务流程,不段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做到“服务好”。

1、优化医院门诊环境和流程。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改善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管理工作的通知》(卫医政发【20__】12号)和《20__年全区医疗管理工作要点》,将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作为加强医疗服务工作的创新点和突破点。实行窗口工作人员提前十分钟挂牌上岗、取药等情况一般不超过5分钟。加强门诊服务窗口和诊室弹性排班;实行窗口、出院、电话、入户等多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检查,力争做到随到随查;全面推行检验检查报告及时发放制度,在确保患者隐私的前提下,合理安排节假日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完善医院标识和就诊流程引导系统;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检查。

2、优化急救服务。完善院前急救,加强院前、院内急救医疗服务的协调配合,确保急救医疗服务无缝衔接。加强医院急诊科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完善急诊绿色通道。对急危重症病人应先抢救、后结算,确保及时施治;根据急诊流量,合理调配急诊力量,适时配备急诊加强班。院内要组建24小时生命救援队,配备相应的抢救设施,及时救治危重患者。

3、改进住院服务。全面实施以合理配置护士人力、实行责任护士制度、规范提供分级护理和整体护理服务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以“技能好、会沟通”为重点,尽快提升年轻护士技术操作能力和人性化服务水平。加强病区规范化建设,严格探视和陪护管理,为住院患者创造整洁、安宁的住院环境。推行住院服务中心化,为住院患者提供陪检等服务,方便住院患者。认真落实出院患者电话随访制度,出院患者一周内电话随访率应达到95%以上。

4、推行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建设推进同级医疗机构检查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__]108号)要求,在加强医疗质量控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同级医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促进合理检查,降低患者就诊费用。

5深入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活动。要尽快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教育并引导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6、建立健全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认真落实医疗投诉处理办法,严格执行首诉负责制,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医院”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二)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努力做到“质量好”。

1、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提升医疗质量。依法加强执业准入和监管,严格落实首诊负责、三级医师查房、疑难病例讨论、危重患者抢救、会诊、术前讨论、死亡病例讨论、交接班等核心制度,严格落实《病例书写基本规范》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规范病历书写和手术安全核对工作。强化医疗技术分类管理和手术分级管理,严格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手术能力和权限审核,坚决查处违法违规开展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和越级手术现象。健全医疗质量控制网络,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组织体系、制度和机制,及时、完整、如实、准确上报质控信息。加强重点科室、部门建设与管理,做到人员配备到位、设施设备配套、技术水平过硬、管理科学规范。继续强化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和医务人员培训,加强医疗服务过程中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推进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进一步落实“三合理”规范,坚持因病施治,重点落实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导原则和规范,加强对抗生素尤其是三线抗生素临床使用的检测。一类手术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联合使用率、三线抗生素使用率等指标保持在全区较低水平。继续开展医务人员“三基”抽考。认真落实临床路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临床治疗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规章、规范。大力推行临床路径和单病种付费,促进医疗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3、加强医疗技术和大型设备临床应用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安全和患者权益。切实加强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按照《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要求,建立严格的医疗技术准入和管理制度。

(三)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大力弘扬高尚医德,严肃行业纪律,努力做到“医德好”。

1、继续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继续培养和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加大对医德高尚、医术精湛、敬业奉献先进典型的宣传,结合卫生行业特点,深入开展宗旨意识、职业道德和纪律法制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

2、贯彻落实医德医风制度规范。认真贯彻落实《20__年全区卫生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纠风工作要点》(宁卫党发[20__]10号),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大力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促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顺利进行。建立医患沟通责任人制度,住院患者主要由责任

医生、责任护士负责沟通,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由主刀医师沟通,门诊患者有接诊医师负责沟通。加强医德医风教育,落实医德医风考评、医师定期考核和不良行为记录等制度,加大医院巡查和违法违纪行为惩处力度,严肃执业纪律。

3、坚决杜绝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严肃行业纪律。

坚决杜绝吃、拿、卡、要、乱收费、收受或索要“红包”、收受回扣、商业贿赂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强化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加强经济管理,健全内控机制,严格统方权限和审批程序。

(四)深入开展行风评议,积极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努力做到“群众满意”。

1、要认真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出院患者回访活动,征求意见和建议,有针对性地改进服务。

医疗机构临床应用管理办法范文第5篇

一、以“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为线索,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学习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接触药事管理的内容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药学专业知识培训,对于医院药事管理的认识仅停留在日常生活的感性接触阶段。根据教学计划,整个医院管理学共计56个学时,用于讲授药事管理的仅4个学时,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是学生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继而对药事管理形成正确的理念是教学中最大的重点和难点。笔者通过“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的线索,将药事管理的基本概念、药事管理核心政策法规、合理用药管理理念以问题的形式抛出,再针对问题进行讲述,使学生乐于主动接受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最后在讲授结束时通过“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这一线索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系统整理消化各主要知识点,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以《药品管理法》为核心展开教学

《药品管理法》作为国家对药品管理的专门法律,在药品监督管理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各项药品管理法规规章制定的依据,也是药品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司法审判最重要的法律依据。新修订的《药品管理法》对各项药事活动作了全面的原则性和规范性规定,内容具体而丰富。笔者在教学中选取与医院药事管理密切相关的第四章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和第五章药品管理做重点讲述,既让学生对《药品管理法》有了整体的认识,又通过对重点法律条文的释解,使学生了解与之相配套的法规规定,熟悉和掌握药品管理的各项规范要求,重点掌握“假药”与“劣药”的概念和医疗机构的药剂管理的精髓,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侧重医院药事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在近几年间,根据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药品科学规范管理的需要,国家卫生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不断出台新的行政规章,同时对一些老的行政规章进行了修订甚至再修订,这些都要求《药事管理学》的讲义编写一定要注意及时更新。考虑到教学对象是医院管理学专业的学生,因此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侧重介绍医院药事管理具体活动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医院药事管理组织、药品采购养护、处方管理、临床合理应用等,并着重介绍上述内容在整个医院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与医疗管理的关联等。在教学中主要讲授的新修订或新出台的政策法规有:《处方管理办法》、《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疗机构药品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医疗机构品、第一类管理规定》等,除此之外,还重点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品和管理条例》、《二、三级医院药学部门基本标准(试行)》等内容,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等进行描述性讲解。通过有针对性的讲解使学生对医院药事管理与医院其他管理项目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引入案例教学法,增加课程的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