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流动性管理制度

流动性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流动性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流动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现金 现金管理 风险控制

始于2007年初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逐渐演变为一场来势凶猛的金融风暴,并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中,全球的金融危机已经演化成全球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采取积极的救市措施来扭转这一局面。而现金又是企业管理中最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具有普遍的可接受性,可以有效地立即用来购买商品、货物、劳务或偿还债务。它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银行本票、以及银行汇票等。它是流动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可以随时转换为其他形态的资产和直接用于各项费用开支。现金是我国企业会计中的一个总账账户,在资产负债表中并入货币资金,列作流动资产,但具有专门用途的现金只能作为基金或投资项目列为非流动资产。这些理论性的依据足以证明现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此,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将成为现代企业的强烈呼声。

一、现代企业现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1.现金的安全性:款项的流失。企业现金面临的风险首先是安全性,企业现金可能受到非法的侵占和挪用,造成企业款项的流失。在企业日常经营的每个阶段均存在着现金款项流失的风险。

在收款阶段,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股东投入资本金,企业取得客户的收入,或者是收到暂时的保证金等等都会引起现金流入企业,在这个阶段,主要面临的风险就是企业收到的资金未能及时地存入指定的账户,而被不诚实的员工侵吞,或者是进入私设的小金库,被挪为他用。

在付款阶段,员工费用报销、员工备用金支出,合同付款等均可能引起企业现金的流出。此时主要面临的风险是:由于企业制度的不完善,企业现金的流出没有经过严格的授权控制,不必要的或是未经仔细考虑的支出,经常发生,造成公司现金的流失。如企业内部费用报销混乱,现金流出出现欺诈的状况;备用金支出混乱,员工长期占用公司的现金;付出的款项未划入指定供应商的账户,或是同一张发票付款两次,支付了不正确的数额等等。

在日常的现金余额管理中,可能由于现金管理不够严格导致库存现金被盗,客户开来的支票可能被随意放在一个地方而被遗忘,或被员工盗用。企业的各类文本文件、票据和印章、印鉴由于缺乏严格的管理控制,被不法员工利用而导致企业现金在合法的形式下流出企业。

2.现金的流动性:企业面临流动性风险。保证现金流动性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缺乏流动性的企业,无论是临时性的还是长期性的,都意味着无力履行已到期的付款义务,意味着无法支持其日常的经营开销,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将面临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通常造成企业现金流断裂的情况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营运资金风险:由于运营资金不足导致的财务危机。营运资金是指一个企业维持日常经营所需的资金,简单来说是指存货加上应收账款减去应付账款。营运资金的不足将导致企业的现金循环无法顺利完成,直接影响其日常的生产经营,从而使企业面临营运资金风险。造成企业面临营运资金风险的情况有很多种:企业规模扩张过快,以超过其财务资源允许的业务量进行经营,导致过度交易,对营运资金的需求超过预算;或者也可能由于企业存货的增加、生产周期的延长、收款延迟、付款提前等原因造成现金周转速度变慢;也可能由于企业的营运资金用于购置固定资产和对外投资,无法在短期内形成收益而使现金未能及时流入企业。

第二,信用风险:应收账款未能及时收回导致资金链的断裂。大多数企业为了吸引客户都会给予一定的账期。企业为了适应市场竞争,可能由于采用过度宽松的信用政策进行赊销,这样的做法潜伏着信用风险的危机。

第三,流动资产不足引起的偿债风险:相对企业流动负债,流动资产不足,企业短期偿债能力不足。过多的流动负债直接造成企业偿债能力下降,这种情况如果持续很长的一个时期,企业就会丧失诸如银行贷款等融资渠道,使企业陷入无力偿付的境地,引发流动性风险。

二、现金管理的风险控制

良好的现金管理制度有助于防止或减少不法分子偷盗、贪污、挪用企业现金等舞弊行为的发生,一套系统的现金管理制度,应该有着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设计健全的现金业务内部控制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管理工作,影响因素众多。一般可以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起对企业现金管理业务的开展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控制和管理。

1.事前防范,做好制度建设。依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和《现金管理暂行条例》,建立系统的现金管理制度,形成科学的现金控制体系。第一,根据岗位分工原则,将某些职能分别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门或工作人员担任,以避免或减少差错和弊端。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组织分工和资金业务的岗位责任制,即在制定组织机构方案和向工作人员分配工作时,都应考虑将相关责任分离,起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作用。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至少应当包括: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第二,建立审批流程机制。企业应当建立严格的审批机制,以减少相关权利的不合理使用。明确审批人对资金业务的授权批准方式、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资金业务的职责范围和工作要求,这些都应形成书面文件。

第三,按照职能分割、制约监督的原则,建立和完善账户管理制度、支付结算制度、会计核算制度、票据及有关印章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现金收支计划制度等现金管理制度。

2.事中控制,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在事中控制的过程中主要保证企业建立起的现金管理制度能得到有效地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并实时跟踪、监督企业现金业务中存在重大风险的环节,对重点岗位进行重点管理。

第一,保证现金全部入账,杜绝资金体外循环等违法行为发生,利用收据控制,银行对账单控制、往来款核对控制严格杜绝现金进入私设小金库,被挪用、侵占。

第二,现金支付业务,要按照严格的授权审批和支付流程,合规合法地办理各项支付业务,重点控制大额资金的支付,通过严密的内部审计监督,及时发现不合法的资金收付行为。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主要形式之一,应该建立严密的现金结算会计控制制度,准确及时地进行相关账务处理,保存有关会计资料。

第三,加强账面盘点控制,库存限额控制和实物隔离控制。定期对账面现金金额、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进行对账。严格限制未经授权的员工接近支票簿和库存现金,贵重的物品应保存在安全的地方。企业应当加强银行预留印鉴的管理。财务专用章应当由专人保管,个人印鉴应当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不得由一个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3.事后监督,注重信息反馈。在现金管理过程中,除事前防范,事中控制环节之外,事后监督也是必不可少的保证。第一,推行现金稽查管理制度。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完整,使其得到合理使用,在现金管理部门应该设立现金稽查制度,对大额资金和经营资金的使用情况,实行跟踪稽查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通报批评,严重的应该实行相关处罚措施。

第二,健全企业绩效指标考评。企业在规范现金管理的同时,还要建合理的考核标准和程序。可以通过与企业绩效考核挂钩等各种形式,将各部门的资金管理状况与部门的业绩指标挂钩,促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开展现金管理工作,保证各项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的观点:现金管理中,企业面临着现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风险,企业要加强现金管理上的风险控制,就必需全面分析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结合自身发展的目标和阶段情况,制定合理的现金管理体系,统筹安排所有现金的流入、流出,使企业的每一笔现金都置于有效的监控之下,有效地控制企业面临的各种现金风险。围绕安全性、流动性和收益性三类风险,本文有所侧重地提出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建立内部控制体系,现金预算体系和现金集中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段九利、郭志刚、刘红心.现金流量风险成因探析[J].会计之友,2006,(9):35-36.

[3](英)英国皇家银行学会(CIB)著,刘霄仑主译.现金流量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2.

[4]赵保卿.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

流动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近年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在“政策推动”和“市场倒逼”的交互作用下加速推进。截至2015年8月对活期存款及一年期以内(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上限管制外,其他市场利率都已完全放开,进入改革进程的“最后一公里”。尽管从长远来看,利率市场化会增加银行经营的自主性,有利于银行业进行经营转型。但在利率市场化推进不断深化过程中,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资金来源的成本不断提高,对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小型商业银行盈利能力、风险管理等产生不小的冲击。

一、天津市中小型商业银行负债现状及特点

(一)负债规模增长趋缓,负债结构变化明显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和互联网金融的扩张,银行业市场竞争加剧导致资金来源分散,存款流失严重,中小银行负债规模增长趋缓。截至2014年末,天津市中小型商业银行负债规模22416亿元,同比增长8.68%,增速下降11.8%。从单位存款来看,受宏观经济下行的影响,中小企业出现破产倒闭现象,单位存款来源减少。同时,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间金融工具市场成熟与完善,大型优质信贷客户通过债券和股票开展融资,在分流银行资产端业务的同时,也分流了部分单位派生存款。从个人存款来看,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货币市场基金高流动性和可支付性的实现、互联网理财工具等诸多创新产品的出现,对银行储蓄存款形成较大的替代效应。

与此同时,负债结构变化明显,单位活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占比下降,存款型理财产品、同业负债、金融市场投资等主动性负债的比重逐步提高。2014年末中小型商业银行人民币单位活期存款及储蓄存款在各项存款中占比,与2012年相比下降了12.44个百分点。具有自主发行理财产品的银行,结构性存款大幅增加。如A银行,2014年末单位结构性存款89.05亿元,个人结构性存款与个人定期存款持平,达到103.15亿元,两者在各项存款中占比5.46%,比2012年提高了1.58个百分点。xx银行天津分行单位结构性存款由年初的2.74亿元增加至27.57亿元,个人结构性存款由年初的0亿元增加至3.70亿元。

(二)资金价格不确定性提高,存款成本普遍上升

利率市场化过程中,中小银行面临的资金价格不确定性提高。2015年5月11日,存款利率上限从之前的基准利率的1.3倍上调至1.5倍。与此前的“一浮到顶”不一样的是,各商业银行对于存款的定价在此后出现了明显的分化迹象。大型商业银行的上浮幅度则相对较小,中小银行仍然选择较大幅度的上浮。一旦取消存款利率上限,中小商业银行面临的资金价格不确定性加剧,定价管理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存款与市场化资金来源之间存在割裂,两个市场的互融性差、互通性弱,价格形成和发现的基础不一样,价格水平有较大差异。银行理财产品的大量推出,非标准化债权等同业资产的快速增长以及各互联网企业在产品、渠道、支付平台等多方面对金融业的不断渗透,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两个市场之间的价格传导渠道,分流了部分银行低成本存款,拉高了负债成本。

(三)监管政策日趋严谨,银行管理思想有所转变

存款偏离度管理政策的出台,有效抑制了银行存款“冲时点”的行为,减少短时间内市场资金的剧烈波动,降低银行流动性风险。中小型商业银行更加注重存款的日常维护,季末突击拉存款的行为有所收敛,存款稳定性增强,存款定期化、短期化趋势明显。以天津D银行为例,截至2014年末,定期存款时点余额1036.05亿元,同比增加17.49%;日均定期存款971.07亿元,同比增加20.10%。而活期存款时点余额696.60亿元,同比下降9.64%;日均活期693.75亿元,同比仅增加2.28%。多家银行与货币市场基金合作,发行短期理财产品,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和利率市场化趋势。股份制银行也普遍将同业客户的营销重心转向非银行客户,期限在一年以内。

二、天津市中小型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负债创新产品市场表现薄弱,客户认可度不高

随着监管政策的变化,中小型商业银行逐步获得更多在负债产品创新和定价方面的权力,较为突出的是同业存单和大额存单的发行和推广。同业存单自2013年12月首次发行以来,正逐渐成为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优化负债结构、拓宽负债来源的重要渠道。截至2014年末,全国金融机构累计发行981期同业存单,发行规模10029亿元,实际认购9376亿元,认购率为93.5%。2015年6月2日,《大额存单管理暂行办法》,部分银行业存款类机构可以对外发行面向个人和企业的普通大额存单。大额存单的发行进一步提升银行资金来源中市场化资金占比,推动银行负债结构主动化。

然而,受发行人范围、需求群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同业存单还是大额可转让存单在天津市场表现一般,客户认可度不高。以某银行为例,该行在全国范围内发行同业存单1300多亿元,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四个地区,而天津分行虽有销售权限,截至目前还没有机构实际认购。单位大额存单在全国销售量为104.45亿元,天津市场仅销售0.7亿元,销售占比仅为0.67%。

(二)流动性风险管理制度建设普遍薄弱,管理手段落后

天津市中小银行近年来在全面风险管理领域取得较大进展,但在流动性风险及其相关的金融市场风险方面进展较为薄弱。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架构、策略方面,在具体的风险识别、计量及监控方面都还处在起步阶段或者说管理仍较为粗放,所设流动性风险监控指标不能真正起到防范风险的作用。

在天津市19家中资法人机构中,各行都较为重视日间流动性管理,能够将头寸管理纳入偏好体系,采取了下发操作规程、设置专人专岗、开展压力测试等一系列方法强化实时监测,搭建了风险缓释安排机制。但针对中长期流动性管理,各行主要采取指标监测的方法定期分析流动性水平和资产负债期限匹配情况,管理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除A银行建立了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流动性压力测试、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等管理制度以外,其他机构的流动性管理制度处于在起草阶段,还未正式或尚未开展。如天津D银行正在按照《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对流动性风险从组织架构、识别计量、检查控制、系统报告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各项制度正在拟定过程中,还未正式发文。13家村镇银行普遍尚未开展流动性管理制度建设工作,只有个别银行制定了流动性风险管理应急预案并开展过1-2次风险压力测试。

(三)客户管理存在漏洞,数据提取能力有待提高

同业业务已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前不规范的发展也是市场流动性紧张的重要原因。监管部门为此出台了多项政策,引导其回归业务本质,其中一项措施是规范同业银行账户管理。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银行在同业账户管理内控制度建设上存在漏洞,也没有按照要求严格执行有关规定。如天津某银行目前仍未建立起同业业务账户开立、使用及日常管理的内控制度。在存款银行分支机构开立同业账户过程中,也没有落实提供有关要件的规定。

数据提取能力也是中小型商业客户管理中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存款保险条例正式出台之后,中小型商业银行面临的一个最直接的问题是对存款账户的统计。一是对用军官证、护照等非居民身份证证件开立的个人存款账户,以及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使用之前开立的单位存款账户,目前还不能用系统自动提取,无法识别全部账户信息。二是无法对客户存款的本金和利息合并计算。

三、政策建议

(一)积极创新负债产品,加强营销管理,提高客户服务水平

利率市场化、金融工具创新、金融制度创新三者相辅相成。随着金融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小银行应加大研发力度,完善产品研发机制,不断创新负债产品,通过增加个性化、差异化产品增加客户粘性,稳固和扩大资金来源。同时,商业银行应加强综合营销、专题营销、单项产品营销活动组织策划,充分运用智能银行,借助微信等公众平台,综合运用交叉销售、公私联动、上下联动等营销手段,提升客户综合贡献度。

(二)找准流动性管理的着力点,提升风险防控水平

要根据宏观环境的变化,不断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发展水平较高的银行可以参照国际监管机构关于流动性监管的最新标准,尝试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流动性监测指标,以稳定的资金来源支持业务的快速发展。发展水平较低的银行也要确立正确的经营思想和审慎的风险偏好,规范自身的经营行为,努力转变传统的经营方式、盈利模式。要尽快建立全面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框架,要从董事会层面制定符合自身特征的、符合监管当局认可的流动性风险偏好与战略,设置专门的部门对其执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强化流动性风险的预测和分析,做好流动性压力测试。

流动性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新三板是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的俗称,是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为其运营管理机构。

2015年3月18日,全国股转公司和中证指数联合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成分指数和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做市成分指数。至4月8日,做市指数已从1000点涨至2355.37点;成分指数则从1000点涨至1987.08点。

截至2015年3月20日,新三板挂牌公司数为2131家,超过了沪、深任何一个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数;挂牌公司覆盖证监会18个一级行业;市值高于1亿的公司达到614家,占比为28.83%;2014年以来累计定向增发募资额接近400亿,有6家企业单笔融资额超过10亿元,总融资额占总市值比重远超沪深交易所。

近期,市场认为新三板如此迅猛发展的原因有:协议转让、做市交易和竞价交易三种交易方式并存;中国股票市场真正的注册制;建立顺畅转板机制打通不同层次;交易所公司制运行;参与中介机构种类超过沪深交易所;分层管理,量体裁衣;定向发行但投资者人数可超过200人,等等。毫无疑问,这些安排都利好新三板,但是注册制、做市商制度和分层管理等三个制度对新三板发展起主导支持。

注册制:起点公平

目前,就挂牌交易而言,量化指标只有一条,经营满两年;就融资而言,一定投资者人数和一定限额以内豁免向证监会申请核准。不限时间、不限数量、不限行业、不限地域、不限财务指标等保证了拟挂牌企业的起点公平,正因为这样,才出现单月挂牌292家的盛况。市场普遍预计,截至2015年末,总挂牌公司数将超过4000家。新三板注册制将带来大三好处。

第一,规模顺利扩张,质量稳步提升。水涨船高,挂牌公司数的大幅增加将带来融资额和并购数的增多,为金融机构创造更多收入。量的积累还可优化制度、产生示范效应,预计挂牌公司数超过5000家时分层管理制度将推出。

第二,挂牌交易与融资并购相分离。新三板注册制将挂牌交易和融资并购分离,摆脱了沪深交易所“融资市”的困境。挂牌企业的融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易活跃度,即被市场认可程度,这真正打通了二级市场的定价功能和一级市场的融资功能。

第三,鼓励券商等中介机构转变服务意识。注册制虽然能为券商等中介机构带来更多挂牌推荐服务费,但微乎其微且不可持续(每家企业挂牌综合收费大约100万~ 200万),中介机构持续的盈利收入应该来自于存量交易,而非增量挂牌。这鼓励中介机构精心挑选公司,持续跟踪,创新服务方式。总之,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因为主板市场无投资者限制且存量股东的利益优先,注册制无论做何设计都难以在数量方面实现大幅跨域,而新三板没有历史包袱正好可以轻装前行。

做市商:点睛之笔

健全的资本市场需要具备三大基础功能:定价、融资和资源配置,其中定价是基石,而充足的流动性又是股票定价的保障。流动性来自于交易,可供新三板选择的交易方式为协议转让、做市商制度和竞价交易。单纯从流动性大小而言,协议转让最弱,竞价交易最强,做市商制度居中。但是竞价交易的前提是企业信息充分公开且投资者数量众多。目前来看,新三板既难以满足这些条件,也无须刻意适应竞价交易制度。一放面,竞价交易制度更适合于新三板分层之后最高层次的板块;另一方面,持续流动性的保障是稳定性,做市商制度天然具有稳定市场的功效。做市商制度并不仅依赖于交易标的质量的绝对好坏,而且取决于市场对股票价值判断的多样性,差异越大,交易越活跃,价格波动越小,做市收益越大,做市风险越小。

做市商制度具有大三好处:第一,平衡供求关系,提高成交效率。在做市商制度下,做市商提供双边报价,在报价范围内以自由资金履行交易义务,且有持仓比例限制,这样提升了市场流动性和成交效率。第二,专业优势提振市场信心。新三板做市商制度规定一家挂牌企业需由两家以上券商做市,做市商专业的选股优势提升了投资者信心,专业的定价优势弥补了投资者股权分析方面的不足。第三,市场稳定器。我国新三板做市商买卖价差不能超过5%,有利于稳定股票价格,防止过度投机,保证市场流动性。

自做市商制度推行至2015年3月20日,做市转让板块整体换手率为22.63%,高于市场整体的11.27%及协议转让板块的7.60%。做市商制度极大地提高了挂牌企业的流动性。

分层管理:自成体系

目前市场热议转板是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最好出路,即符合创业板或主板上市条件的挂牌企业不经过IPO可直接成为公众公司并在沪深交易所上市交易。

目前来看,新三板与沪深交易所的重要区别在于融资,但融资不会成为制约新三板发展的因素,而且融资会在交易活跃度和品牌效应的聚集下实现跨越发展。新三板的分层管理制度推出只是时间问题,新三板借助于分层管理制度、公司制运营优势、做市商带来的稳定流动性,以及注册之下源源不断的企业注入等将很可能成为封闭式的多层次股票市场。

这样,处于最高层级的公司不需要转向主板,随着交易量和知名度的提升,定向增发、优先股和私募债等都将为企业融资服务,甚至最高层次的市场可以单独设立子公司成为可公开发行和交易的场内交易市场,而较低层次的股票可以转板至较高层次,较高层次股票退市后可在较低层次板块交易。如果上述这些可期,那么新三板的吸引力将极大增强,这反过来会加强预期的实现。

事实上,美国纳斯达克市场就是分层管理的成功案例。纳斯达克市场采用内部层次结构,上市和退市标准相应区分,满足不同类型和规范的公司上市和交易需求。目前,纳斯达克内部分为三层结构:全球精选市场(Global Select Market),上市财务标准全世界最高;全球市场(Global Market),由国际化公司组成;资本市场(Capital Market),由新兴和成长型公司组成,要求最低最灵活。三个层次要求从高到低,公司达到一定条件可以转入更高要求板块交易,不满足一定条件时也可申请从较高层次转入较低层次,以避免退市。如果新三板内部实行分层,将对沪深交易所构成威胁,使交易所之间产生竞争,有利于交易所更好地服务挂牌或上市公司。

流动性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一、完善各项管理制度;

20XX年人事行政部积极推进人事管理制度的建设,基本确立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体系,形成较为规范的人事管理流程。对工作中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进行制度化管理,如宿舍管理制度、物料验收管理流程、突发事件处理规范、样板房管理制度等。为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改变做好做坏工资一样的状况。目前,员工薪酬福利与绩效考核挂钩的管理制度已正式在保安部开始试行。

二、加强人事流程的规范管理;

严格执行公司审定的人员编制,根据精干、高效的原则,结合业务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定岗定员。下半年,根据二期实际情况,对增加的工作岗位进行了增编申请,其中保洁员固定编制 人,临时编制8人,保安员固定编制10人。(见附表一:人员编制变化表)

对业务部门的人员任职条件重新制订了任职标准,如客服中心的物业助理,从原来的高中学历提升为全部物业管理大专毕业,工程技术岗位全部要求持证上岗。根据各岗位的新任职标准,完成人员招聘工作。(见附表二:人员素质统计表)

三、员工培训;

针对物业公司业务开展过程中,提出的员工素质直接影响服务水平的问题,认真做好各类培训工作。对新进员工进行上岗的制度和业务培训,共举办三期新员工培训,新入职员工的入职培训覆盖率达到95%以上。根据业务部门的培训需求,七月份曾邀请专业学校老师进行礼貌礼仪的培训,提高人员服务意识和整体形象。十月份对部门骨干、领班进行管理基础知识的培训,提高基层管理人员对执行力的认识和重视。

四、积极配合业务部门的工作开展;

1)下半年,物业公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二期收楼,人事行政部配合完成《物业管理协议》、《业主手册》、《服务公约》等服务管理协议的版面设计、内容核对和印制。小区标识、道路指示系统的设计方案、制作及验收。完成交楼过程中所需配套物品的设计及制作。为配合营销工作的开展,组织各部门进行了四次样板房的搬迁。针对业主的投诉意见,对P16地下车库、L16(原绿化清洁仓库)进行了整理和迁移等等。并在12月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正式接管样板房。

2)随着三期的接管,积极配合房产工程部对三期员工宿舍装修的配合,组织保安、人事、绿化部员工通过义务劳动对篮球场、宿舍周遍环境、员工通道进行了清理。并完成了员工宿舍的顺利搬迁和旧宿舍的善后工作。

3)配合营销和客服中心,协调组织《江南一家亲》的大型社区活动,营造良好沟通与和谐的社区氛围,体现物业公司的整体形象。

4)负责二期住户日常煤气的充气和及时更换,保证业主的生活所需,配合客服中心的工作。

五、加强团队建设

针对上半年住户问卷调查中提出的物业员工流动性大的问题,人事行政部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整改。

1) 关心员工,改善员工福利。对员工意见最集中的伙食问题,进行调查,及时反馈和调整。对饭菜的配菜方式、口味、分量、用餐的时间等均进行了新的调整。定期举办员工生日晚会,组织全体员工登山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提高团队的凝聚力。

2) 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定时进行员工意见调查,对离职员工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目前存在的员工生活上、管理上的问题,并切实把存在的问题反馈和解决。

下半年,人员流动情况基本稳定,在行业流动性最大的年底,物业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基本低于5%。(见附表三:人员流动情况表)

六、目前存在的

问题与改善;

1)加强与各业务部门的沟通力度,真正起到协调的作用,必须做好业务部门工作开展的强而有力的后缓。

2)加强行政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对物料的管理、使用、采购进行更规范的制度化管理,做好节流的控制。

3)加强激励机制的建设,推广评优活动,以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相结合的办法,调动大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做好队伍的团队建设。

流动性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土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解决对策

1、土建施工安全管理概述

土建施工安全管理主要是对施工过程的施工材料存放、使用进行安全管理,避免对人员造成伤害;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强化,实施安全作业,消除侥幸心理,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进行施工,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在施工全程进行安全教育,保证施工质量和施工进度,降低工程造价,减少施工伤亡事故的发生;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安全操作管理,强化日常保养和维护,实现机械设备一直处于最佳状态,从而降低对人员的伤害机率。通过这四方面的内容管理,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2、土建施工作业的特点

土建施工机械化和人工合并作业,具有施工量大、体力付出多、手工作业多、露天作业和高处作业是常见作业环境,这些施工特点容易造成施工人员的身体疲劳,容易形成事故隐患。土建施工为了保证进度,往往立体交叉作业以节省作业时间。此时,施工人员所处的工作环境较为恶劣,视线被遮挡较多,而且不同工艺要求不同,上下工艺连接不上,则需要调整作业时间,加班加点。休息时间短,作业量大,部门协调多,安全防护不到位时,容易给施工安全带来隐患,使得施工安全管理很难。此外,土建项目多以外包形式进行分包处理,以降低项目的造价。外包后施工人员素质高低不齐,临时施工人员多且不稳定,使得安全管理落实较困难。施工人员往往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使得人身安全隐患较多。可见,土建施工具有人员流动性大、施工人员素质参差不R、体力劳动量大、作业危险系数高、作业交叉性强、安全管理范围广的特点,因此管理水平需要不断提升,实现精细化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施工安全,保证进度和质量。

3、土建施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

3.1安全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淡薄。建筑施工项目在实际开展工作中,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外包模式频频出现,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这些都是安全意识淡薄的表现。当然,因为责任没有落实到个人,职责划分不明显,岗位分配混乱,导致安全问题产生时,责任推脱明显,承担意识差,甚至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管理条例。还有些建筑公司直接忽视法律条款,不仅忽视安全生产,同时,也经常拖欠建筑工人工资,任意修改工期,偷换建筑材料,完全忽视安全生产管理。

3.2安全责任制度无法贯彻实施

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是安全施工的保障。然而现场施工过程中,由于人员意识较差,对于责任制度的认识不足,思想上抵触这种有束缚性的管理措施,使得安全管理制度落实起来困难重重。

3.3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是人员流动性大,农民工所占比例较多,人员素质较低,对规章制度的认识不到位,使得安全管理也只是浮皮潦草,制度只是一个框架,并无精细化落实措施和管理手段,使得完全管理规章制度想要落实也无章可循。有些工程中安全管理人员配置不足,导致管理前后难顾,安全管理效果一般。

3.4工作人员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

施工人员存在侥幸心理,往往对安全施工认识不足,同时具有较强的自主性,难与形成协作力,私自更改施工工艺、相互配合能力缺乏,疲劳工作现象普遍,自我约束性差,随着走动,不服管理,再加上施工现场交叉作业频繁,安全防护意识薄弱,使得施工人员的安全隐患重重,小事故常有发生。不但影响施工进度,而且由于工期延长、反工维护、材料使用不当等使得工程造价增长。

4、土建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4.1充分认识安全生产意义

在建筑施工建设中,安全生产管理的落实异常重要。参与施工的各级人员首先应当从思想上认识到生产安全,然后树立施工人员安全施工的意识,同时指导人员树立安全生产的观念,其次,设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安全生产设施的落实,同时,完善处理相关管理机制,保证安全条文管理模式为系统化落实监管工作的迈进,确保各级各处从事安全化作业,保证安全管理工作高效、高速进行。

4.2分级落实安全责任制度

制度的落实是安全生产的保障,是减少人身伤亡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制度落实时,要进行分级落实,一层一层落实,最终使得每位施工人员都有相应的安全责任,从而将安全意识提升上来,安全管理也有的放矢。通过逐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分解到基层个人,能够真正实现精细化安全管理,使得安全施工无死角、无盲区,实现真正的安全保障作用。

4.3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的完善为责任落实提供保障,同时也为精细化安全管理提供可能。首先需要对安全管理制度的框架进行精细分工,并对每一部分的责任进行分层落实,使得安全制度有名有实;其次,完善奖惩制度,积极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遵从安全施工细则,实现安全无角;再其次,安全管理制度要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责任和相互配合的义务,划分明确的安全界线,明确责任,避免推诿现象的发生;最后,岗位设置人员要充足,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要常态化,特别是施工环境恶劣时,要加强安全巡视和警告,提醒施工人员做好防护工具,紧防生命线,提高安全作业的机率。一旦出现事故,要有快速反应能力,做好应急预案,将损失和伤亡降至最低。

4.4重点开展安全教育与相关技能的培训

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对于流动性大,安全认识不足的施工人员,对于安全管理意识薄弱的管理人员具有重要作用,是提高安全生产的有效措施。通过教育和培训,安全意识才能不断增强,安全作业水平也有所提高,事故发生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土建单位有必要组织人员进行安全学习和强化,将安全防护的重要性、安全操作的重要性和安全配合的重要性进行现实事故案例教育,以血的教训来敲响自我安全防护的警钟。

结束语:

土建施工安全管理十分重要,是对人身安全进行防护的管理手段。落实责任制度,实现精细化安全管理,完善相应的安全制度,做好安全巡视,保证施工安全,保证工期和工程质量是土建施工安全管理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