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疗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医疗质量;运行病历
医疗质量管理常常分为基础质量管理,环节质量管理,终末质量管理,三者紧密结合,而环节管理处在动态当中,尤为重要。病历是体现一个医院医疗技术、医疗质量的重要载体。运行病历(包括门诊病历)作为医疗质量环节管理的有效体现,其重要性不言而誉。我院在抓好归档病历质量的同时,加强对运行病历质量的监管,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采取多种形式对运行病历进行质量检查
1.1建立标准 以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江苏省病历书写规范》、《无锡市住院病历质量判定标准》等文件为依据,制订本院的《运行病历质量检查表》、《门诊病历质量检查表》等表格,明确重度缺陷和一般缺陷的项目,采用百分制对病历进行打分质控。
1.2强化二级质控体系 成立科室质控小组,原则上有科主任、科室骨干、护士长3人组成。明确科室质控小组活动内容,每月对科室运行病历和门诊病历按照标准进行检查并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医务科每月按照同样的标准对科室进行病历督察,提出全院的共性问题及解决方案。
1.3利用电子病历实时控制 医务科人员每天对各病区的住院病历进行检查,重点是手术患者,危重患者、新患者、住院时间超过1w的患者,费用高的患者等。检查结果记录并以"整改通知书"的形式反馈给临床科室,作为科室质量考核依据。
1.4业务值班夜间质控 作为医院业务值班的工作职责之一,每天晚上业务值班查房时对急诊科门诊病历、病区运行病历进行抽查,查出问题当场请值班医生进行整改。医务科定期汇总检查结果作为科室的质量考核依据。
1.5早交班进行质量教育 医务科、业务院长不定期到病区参加早交班,反馈前一阶段科室病历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评析病历存在问题及改进后的效果。
2抓住运行病历质量的主要质量指标
2.1时效性 如入院记录是否在患者入院后24h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是否在8h内完成,上级医师首次查房记录是否在入院后48h内完成,是否按规定间隔书写病程记录,是否书写主治医师查房记录(≥2次/w),是否书写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查房记录(≥1次/w),重要的检查结果病程中是否有记录,有创诊疗操作、输血治疗等当天病程有无专项记录,抢救记录是否在抢救后6h内完成,入院1w确诊或治疗困难的患者有无以科室为单位的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手术记录是否在术后24h内完成,有无术后首次病程记录和术后连续3d病程记录,有无术前麻醉医师查看患者记录及术后访视记录等。
2.2核心制度的执行情况 如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等等,从注重形式的完成到注重内涵质量的提高。
2.3医护记录的一致性 护理记录和病程记录是否一致,护理交班和医生交班是否一致。
2.4医患沟通是否执行到位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五十五条对知情同意制度的要求。要求床位医师与每个住院患者至少沟通2次,手术患者必须进行至少3次详细的医患沟通,分别是人院后24h内、手术前和出院前,与患者就疾病诊疗方案、手术方案、替代治疗方案、出院注意事项进行详尽的交代,并在病程记录进行记载,取得患者的理解并签字。若在诊疗过程中发生病情变化或调整诊疗方案必须随时进行医患沟通。让患者充分参与诊疗活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同时对告知的主体要符合法律的要求。
2.5抗生素是否合理使用 根据江苏省抗生素专项治理活动的要求加强对临床抗生素使用的管理。如抗生素的使用率和使用强度,合理使用方面,包括I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生素分级使用等等,通过专项检查,不断改进,推动临床合理用药。
3取得的效果及体会
3.1强化科主任的责任意识 科主任作为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必须具备质量意识。确保医疗质量就要对科室实行规范化管理。制订科学、合理和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和确保这些规章制度得以严格执行的措施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有效途径[1]。科主任对于运行病历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的重视程度决定了运行病历质量的高低。运行病历质量的高低直接反映科室的医疗质量水平和科主任的管理水平。因此,强化科主任运行病历质量管理意识是确保运行病历质量可以持续改进的先决条件。只有紧紧依靠科主任的管理,才能不断提高运行病历的质量。
3.2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制度是否有效的贯彻执行在于检查的力度,只有通过检查各项制度才能很好的落实,不让就会形成一纸空文。同时要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警钟长鸣。
3.3加强培训和引导教育 质量教育是让医务人员形成主动管理的重要途径,通过教育、培训、引导,让医务人员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何去做?从而自觉规范病历书写,提高质量,而且对临床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很有帮助。
3.4奖惩措施到位 把质量的好坏与绩效考核相挂钩,做到奖罚分明,尤其注重对质量持续改进的科室和个人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
3.5 持之以恒,重在改进 医疗质量要常抓不懈、重在持续改进,医务科把运行病历的质量管理,作为科室的主要工作,每周有计划,每月有总结,从而保证医院医疗质量的逐步提高和巩固。
一、基本情况
1、医疗核心制度落实:
(2)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有组织全院培训,有定期检查、反馈,总结分析。
(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对制度》,手术安全率100%:按要求执行,制定了符合本院的手术安全核查单(大、小两格式)
2、健全医疗质量与控制体系:
(1)有完善的院、科二级质量管理体系,院长作为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有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科主任全面负责本科质量管理工作。
(2)我部组织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指导、监督、检查、考核和评价质量管理工作,严格监管,定期分析,及时反馈、落实整改建立多部门(综合医疗)质量管理协调机制。
(3)建立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包括七大管理委员会,定期研究医疗质量管理等相关问题:我部负责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有组织架构,工作职责,有制度及活动记录。
(4)有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
(5)有健全的医院医疗规章制度,诊疗常规、技术操作规程和医疗护理质量标准,并组织实施。
3、严格规范诊疗服务行为:
(1)三十二个指标符合率:基本符合,个别指标未能全面统计,只能抽样调查。
一、医疗质量管理主要目标
加强我院医疗质量的控制与管理,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根据《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版》等文件要求,制定全院医疗质量主要指标,强化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辨证论治优良率、中成药辨证使用率、中医治疗率等各项医疗质量控制目标。
二、主要工作任务和措施
(一)健全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管理组织体系,定期召开医疗质量质控员会议,研究改进医疗质量措施,切实开展医疗质量控制工作。
(二)制定医院质量与安全管理方案,以中医十二项指标作为科室综合考核目标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重要指标,建立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措施,确保达标。
(三)依据我院《医疗质量综合考核评分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检查力度,每月开展对全院各科室医疗质量督查考核工作,加强环节质控,推进全程医疗质量监督,根据质控检查考核情况,汇总各质控系统的检查结果,编辑医疗质量简报,定期将医疗质量信息向院领导汇报,及时反馈,督促整改,持续改进,保障医疗安全。
(四)修订完善各科室质控记录本,规范科室质控自查内容,加强临床科室科内质控工作,各科质控员切实参与本科质量管理,每月对医疗护理工作进行检查记录,使各项质量管理工作落到实处。
(五)加强病历书写规范培训,强化病案质量管理,充分利用电子病历管理质控系统,重点加强运行病历的实时监控与管理,对病历全程质量进行监控、评价、反馈,及时整改病历书写中存在问题,进一步规范我院病历书写,不断提高病历书写质量。
(六)配合医务科加强对医疗质量核心制度执行情况的督查,促进临床科室认真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会诊制度、手术安全核查制度、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等核心制度。针对性开展患者安全管理、输血管理、合理用药管理等专项检查,加强对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应用水平的检查、分析、评价,不断提高中医医疗质量,促进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发挥。
(七)参与处方点评管理工作,着重对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进行点评,规范医师医嘱和处方,促进合理用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
(八)加强督查临床科室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的优化,并在临床中落实;配合医务科开展中医临床路径管理,促进临床路径工作。
(九)协助科教科、医务科做好医务人员三基培训、考核,加强基础质量管理,加强急诊能力建设,提高医务人员急诊急救能力。加强质控科人员自身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学习,参加培训班学习,提高质控管理能力。
(十)加强门急诊、医技部门的质控工作。
质控科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日
附:市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控制目标
一、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相关指标。
1、中医入出院诊断符合率≥95%;
2、中医疾病诊断准确率≥95%;
3、辨证论治优良率≥90%;
4、中成药辨证使用率≥90%;
5、病房中医治疗率≥70%;
6、急诊应用中医诊疗技术≥3项;
7、开展中医诊疗技术项目数≥22种;
8、门诊中药饮片处方占门诊处方总数的比例≥30%;
9、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医院制剂)处方比例≥60%;
10、采用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医院门诊总人次的比例≥10%。
二、其他质量管理指标
1、出院者平均住院日≤21天;
2、病床使用率≥90%;
3、住院病人治愈好转率≥90%;
4、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
5、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
6、医院感染现患率≤10%;
7、医院感染现患调查实查率≥96%;
8、住院病人抗菌药物使用率≤60%;
9、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20%;
10、清洁手术(手术时间≤2小时)抗菌药物使用率≤30%;
11、药品收入占业务收入比例≤45%;
1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100%;
13、成份输血率≥85%;
14、输血适应证合格率≥90%;
15、甲级病历率≥90%;
16、处方合格率≥95%;
17、麻醉死亡率≤0.02%;
18、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19、院内急会诊到位时间≤10分钟;
20、急诊留观时间≤48小时;
21、大型光机检查阳性率≥70%;
22、ct检查阳性率≥70%;
从开源到节流
金蝶医疗总经理常柱指出,很多大型医疗机构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建成了很多信息系统,但是这些系统分散在医院内的不同科室,相互之前缺乏互联互通,没法实现系统的协同和医疗信息的共享,形成较为严重的信息孤岛。
同时他认为,过去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偏重业务,如用于存储、分析检验数据的LIS(医院检验系统),以及用于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的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这些系统能够为医疗机构带来收益。发展到现在,医院在追求开源的同时有了新的需求,即通过经营管控来实现更好的成本控制。
“我们可以看到当前医疗信息化建设已经处于信息整合阶段,医疗机构急需一个信息整合与管控的平台。”常柱说。这样,医院机构的信息化建设就从业务领域逐渐扩展到管理领域,通过不同科室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高医疗机构的整体效率和效益。正是看到了这一强大需求,金蝶医疗推出了医疗信息整合与管控解决方案。
金蝶医疗希望借助信息整合与管控解决方案整合医疗机构的不同业务系统,帮助其实现不同科室之间的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同时将先进的管控理念融入到信息平台中,使医疗机构的管控更加高效。
采用PDCA管理思想
据悉,金蝶医疗信息整合与管控解决方案运用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置)闭环式管理思想。PDCA循环也称为戴明循环或持续改进螺旋,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包括持续改进的四个步骤,即计划、执行、检查和处理。
金蝶医疗解决方案副总经理赖金林介绍,金蝶医疗信息整合与管控解决方案整体所采用的PDCA闭环式管理思想与企业安全生产与运营的“五同时”原则是一致的。
“五同时”原则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领导者要坚持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工作的同时进行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的原则,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管理环节中去。
医院药学部门管理体系首先应强化管理的整体观念,在此基础上管理体系的各层次之间应该职责分明、有效管理。自2007年起,我院在原有医院药事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了持续改进和优化,首先对医院整体的药事管理工作制度及管理体系进行了梳理和完善,规范并优化了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组(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下设组织)、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和药学部各部门质量监督管理专员三位一体、互相配合、层级管理的医院药事三级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明确各级人员和职责,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监督实施,紧紧围绕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管理目标,结合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持续改进药学部门质量监督管理流程和工作重点。
1.1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组的构成在确定该组人员构成时充分考虑相关规定及评审标准要求,从医院药学质量管理工作实际需求和医院药品管理主体出发,在以药学部质量管理人员为主要人员构成的基础上,尽可能将与医院药物使用管理过程紧密相关的部门如临床科室、护理部等人员纳入。如我院药品质量管理组由1名主管副院长、4名药学部质量管理人员(从药学部主任,各科科长、副科长,专职质管人员中选择)、1名护理部大病区护士长和1名临床中心专职质管人员组成,且人员构成、工作任务和工作职责由医院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予以明确,以充分发挥该组在全院药品质量监督管理上的宏观调控和全面监管职责。
1.2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的构成因我院药学部下设药品供应调剂科、制剂科和临床药学科3个部门,为确保日常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高效、专业、细化,将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分为3个小组。每小组人员构成原则:由1名科室负责人带队,组员分别从3个科室中各抽调1~2人组成,组员经由药学部专门会议讨论决定,以确保每月末的药学部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权威性、专业性和公正性。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设专职秘书负责例如报表汇总、质量监督检查结果定期分析总结的撰写和上报、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的确立及推进等日常工作,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该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奖惩办法由药学部会议讨论决定,成员名单交药学部秘书备案,作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每月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1.3药学部各部门质量监督管理专员的构成药学部各部门均设质量监督管理专员1名,由各部门组长指定并按季度调整人员,专员的工作职责、工作任务和奖惩办法由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会议讨论决定,人员名单交药学部秘书备案,作为质量监督管理人员每月绩效考核的参考依据。
2修订、规范各级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标准和指标
实现目标管理的关键在于科学规范地确定岗位工作的质量管理考核标准和指标。近几年,医院药学部门的工作内容和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保证我院药学部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适应相关管理标准和要求的更新,药学部依据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和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国际医院管理标准(JCI评审标准),以患者用药安全为核心目标,针对药学部员工对合理用药知识、药品不良反应处理、突发事件应对等方面的能力进行考核,对药学部各部门的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标准进行了重新梳理和规范,结合医院药学工作实际和药学部不同工作部门的工作性质,修订了我院药学部门全面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标准和指标并详细赋分。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每月末将检查结果以评分形式上报汇总并在科室全体员工大会上定期予以公示。在更新、规范考核标准的同时,为鼓励药学部各部门及其员工积极工作并发挥其管理、科研创新能力,管理组在药学部各部门每月末的质量监督管理检查过程中会收集整理各部门的工作亮点和有效建议,汇总并上报药学部,经科室领导集体讨论制订考核加分项目及绩效奖励方案,在每次的检查中加分项目由该管理组负责人予以界定和加分,并在月末的药学部绩效考核中予以体现。此措施施行以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
2.1医院药品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在医院层面,对于药学部整体的质量监督管理的重点,应建立在以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采购药品质量、院内各药品储存和管理、使用部门的药品规范化管理情况、情况、经济效益等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指标上。
2.2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在药学部层面,对药品供应调剂,应以处方调配差错率、盘点符合率、药品供应情况、药品规范分类存放、药品效期管理、特殊药品管理、药品库存管理、库存药品周转率、药品报损率等为重点建立考核指标;对制剂生产,应以自制制剂生产量、批记录、全检率、一次检验合格率等为重点;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应以药品管理、药品调配供应完成情况、静脉药物配置管理等为重点;对药品检验,应以外购药品检验完成情况、自制制剂检验完成情况等为重点;对临床药学,应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治疗药物监测(TDM)、处方和医嘱合理性评价分析、合理用药咨询、临床药师工作考评体系等为重点;对科研教学,应以研究课题申报及完成情况、实验设备和试剂的日常管理、教学工作完成情况等为重点建立考核指标。
2.3药学部各部门质量监督管理重点在药学部各部门质量管理专员层面,要明确细化其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季度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并作为其绩效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指定其负责本部门各类质量管理记录、资料的收集存档工作,并做好交接工作,保证各项质量管理记录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追溯性,确保管理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2.3.1每日:部门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指标的控制及有效执行、相关记录的登记(特殊药品管理,温湿度记录,冰箱温度记录,近效期药品登记,近效期标识检查及更新,药品再分装登记,破损药品登记,药品调配差错登记,消防安全记录,实习生、进修生考勤登记,病区储备药品检查登记,小组学习记录等)。
2.3.2每周:依据本部门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指标对本部门工作进行自查和评分,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并做好记录。
2.3.3每月:针对每月本部门质量监督自查结果,撰写本部门质量管理总结,并上报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电子版和纸质版各1份)。
2.3.4每季度:收集汇总本部门药品质量管理及药事管理相关的问题、建议,按照质量持续改进工作模式[如: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质量管理循环即PDCA循环]进行问题分析并提出持续改进的措施。每季度撰写本部门质量检查总结分析报告并上报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小组(电子版和纸质版各1份)。
3强化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全面质量管理意识和教育
人员配备和对人的管理是现代管理科学的重要课题。近几年,在我院药学部门质量监督管理考核工作过程中发现存在3个方面的质量管理薄弱环节:首先,接受考核的药学部各部门及其人员对质量考核标准和要求的掌握程度高低不一;其次,实施考核的检查组成员对药学部各部门质量监督管理考核标准和要求的理解和判定不统一、不规范;最后,药学部部分新进人员质量管理意识淡薄。针对此现象,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从多方面着手,邀请院内或院外质量管理专家,分别针对质量监督管理组成员、各部门质量管理专员和新进人员进行了定期专项培训;同时,在药学部全面质量监督管理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以下内容,确保相关制度标准的落实到位以及质量监督检查的公平公正:(1)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药学部各部门人员资质;(2)新进人员岗前教育必须进行医院药学工作相关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及质量管理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3)定期进行药学部全体员工与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并纳入药学部专业技术人员目标考核内容;(4)对违反医院药学工作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的人员进行个别强化教育;(5)建立药学部专业技术人员工作质量考评体系。
4规范医院药学部门质量监督管理检查模式
4.1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组监管模式依据年初制订的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组工作计划和方案,定期组织相关质量监督管理考核专家进行检查,有重点地对医院整体药品质量和药学工作质量及服务水平进行考核和评价,对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并在下一阶段的检查中督导相关部门持续改进。
4.2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监管模式依据药学部各部门质量监督管理检查标准及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小组分工,各小组由本组组长带队定期(每月1次)对药学部各部门进行检查,通过现场抽查和提问等多种形式考核药学部各部门管理情况,及时分析、处理存在的问题,督促标准的落实和持续改进。定期(每月)检查临床科室储备药品质量及管理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每月末检查由药房质量监督管理专员具体执行,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组每季度检查1次,督导持续性改进情况)。针对之前质量管理专员检查临床科室储备药品和特殊药品管理情况中出现的检查内容和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管理组优化设计了病区药品检查记录,以表单勾选方式将临床科室储备药品质量监督检查内容和标准统一和规范化。
4.3质量管理专员监管模式明确细化药学部各部门质量管理专员每日、每周、每月和每季度工作内容及工作职责,确保工作的常态化和规范化。
5制订奖惩办法,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
5.1月末绩效考核
5.1.1部门考核:每月药学部质量管理监督管理组依据检查标准对药学部各部门当月工作情况进行综合评分,评分实行百分制,每扣除1分扣50元,每加1分奖励30元。
5.1.2质量监督管理组考核:该组成员以出勤率、按时完成率等指标进行评价,要求均为100%,达标则每月奖励80元,一项不达标则不予奖励。
5.1.3质量管理专员考核:以工作实际参与情况、各类记录完成情况及月末、季末总结分析报告上报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完成情况良好者,每月奖励50元+(5×部门人数)元,完成情况较差者当月不予奖励。
5.2季度评优选先
依据每月检查评分结果,每季度在药学部范围内以科室为单位评选药学部质量管理优秀奖并予以奖励。
6利用现代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式持续改进医院药学部门药事管理水平
在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中,如何充分利用现代质量管理工具及模式,持续改进医院药学部门药事管理服务水平是现代医院药学部门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如品管圈(QCC)活动能提高全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团队合作、自主改善”,倡导以一线部门为中心,组成质量改善圈,共同学习和运用品管手法,讨论、发现、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下而上卓有成效的质量改善机制,使质量改善真正成为一种文化、习惯及团队工作,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兴的药学服务方法和品质管理模式。在近几年的等级医院评审标准及JCI评审标准中,无论从医院层面还是部门层面,均将是否进行质量持续改进项目作为评审的一个重要内容进行考核和评价。为适应相关评审标准和要求,推动药学部质量监督管理体系建设,近几年我院药学部通过建立绩效考核方案的激励机制,以医院药学部门三级质量监督管理组织工作实践为基础,在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的立项和推进方面做了很多显著而有成效的工作。例如:为减少临床科室不合理医嘱发生、减少配制输液过程中的玻璃碎屑等,通过上述一系列质量持续改进项目的实施,在提高工作效率、防范用药错误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7建设效果
通过不断完善和持续改进药学部门质量管理控制体系,我院药学部门质量监督管理控制标准及监督管理模式得到了细化和规范,药学部门质量管理工作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如2012年药库盘点符合率保持在100%,药品调配差错(包括患者取药前发药人员发现的差错及患者取药后投诉的差错)率<1/10000;门诊处方收费前审方率达到100%,全年平均处方合格率由2011年的62%提高到2012年的94%,覆盖科室由2011年的24个提高到2012年的37个;药品不良反应上报例数由2010年的113例增加到2012年的163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各项控制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管理要求,抗菌药物用药医嘱点评数量从2010年的1835份病历增加至2012年的20970份,用药合理医嘱百分比从11.99%提高至80.73%,全院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和行为有了明显改善和提高。
8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