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设计任务要求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室内家居环境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是我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二年级的上半学期,总学时96,每周6个课时,分16周完成,贯穿了整个学期。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家居空间设计的基本能力。
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近年来,我们教学团队一直潜心研究,不断对课程进行改革。2014年,借着学校建设6+1特色专业的契机,教学团队又一次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等相关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修订,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重组。重点探索了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希望以本课程的改革来推动其它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
此次改革较为全面,历时较长,经过了召开专业指导会议――修改课程标准――编制课程设计方案――集体备课――课程实施――反复修改等6个阶段,环环相扣,以行业用人需求为出发点选取典型项目,设计整门课程。
召开专业指导会议,确定培养目标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苏中、苏北地区行业现状,以其大、中、小各类企业的用人需求,在选取相关企业时,进行了反复斟酌。通过走访企业、开会讨论等多次沟通,总结出就业岗位的工作领域、工作任务以及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根据就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修改课程标准
《室内家居环境设计》以前的改革,单纯的停留在课程内容的改革上,从未修改过课程标准。这样的改革犹如换汤不换药,没有实际意义。之所以未修改课程标准,是因为没有与企业对接,不了解企业用人的实际需求。此次课程标准改革,重点修改确立了本门课程的就业岗位、课程设计理念、课程目标。教学团队经过反复讨论,确定了课程能容和具体要求,为之后的编制课程设计方案和集体备课指明了方向。
编制课程设计方案,集体备课
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出具有“项目化教学”特色的课程设计方案。
室内家居空间设计所涉及到的范围并不广,主要有单身公寓、大平房、套房、复式、别墅等等。教学团队根据工作中会碰到的实际项目类型,经过筛选,引进三个典型项目――美好上郡单身公寓设计、金水湾套房设计、碧桂园别墅设计。三个项目之间,工作任务难易程度层层递进,科学合理。根据项目内容,针对所需具备的职业能力不同,又将项目细分为3-5个不等的模块,划分具体课时。经过这一轮的编制,形成了合理的课程设计方案和授课计划计划。
集体备课时,将每次课应教授的理论知识划分出来,将课程内容再次细分,完成了《室内家居环境设计》课程项目任务书;根据具体的课程评价方式,设计了项目的考核表。待这些工作全部完成,任课教师编写课程教案,经教学团队审核后,前期工作告一段落。
课程实施
2014-2015-1学期,怀着期待的心情,我们将课改成功运用到了实际教学中去。除了课程内容的变化,还合理利用了“校企合作平台”,邀请泰州市803天驰设计工作室设计总监,与学校任课教师一起,融入到改革与教学工作中。这样,真正实现课堂市场的有机结合,多种途径共同作用,全方面的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1.课程过程设计
在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采用真题真做、任务驱动等方式。每一个教学模块都是真实的工作任务,每个任务都按照公司的工作过程进行,即项目分析――方案设计――设计表现――施工图设计――检查与评价工作成果等。
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导师的全程参与是最为难得的。做每个任务前,企业导师都会将任务具体实施过程中会碰到的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与同学们分享。这些,都是专业教师很难做到的,但又是将来实际工作中必须面对的。
2.课程任务要求
根据前期设计的项目任务书,形成了每个项目具体的任务要求,具体如下:
(1)美好上郡单身公寓设计
通过完成第一个项目,学生需掌握行业内系统的施工图纸规范,了解居住空间设计的理论知识和设计步骤。
作业要求:完整的CAD图纸,制作简单的空间效果。
(2)项目二:金水湾套房设计
本项目是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的任务,作为课程的重点项目。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在继续熟练制图规范的基础上,着重解决家居空间设计的舒适及合理性要求,学会根据不同的客户,能够提出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此外还需具备制作汇报文本的能力等。
作业要求:手绘设计稿;完整的CAD施工图纸;A3汇报文本。
(3)项目三:碧桂园别墅设计
该项目是课程学习能力的总结与个人能力的拓展训练,强调了工作任务的质与量,要求2人一组,完成别墅整体设计,4人一组完成别墅模型设计,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要求设计风格统一、分工明确。
作业要求:每组完成手绘设计稿;完整的CAD施工图纸;A3汇报文本;1张80*120的展示海报;每两组提交1:50的别墅模型一个。
3.课程评价方式
整个课程采取开放的过程性考核,摒弃单看学生设计作品打分的一贯做法,根据学生工作任务过程中的设计成果质量和工作态度情感,以及综合评价等进行综合评分。评分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根据每个项目的考核表,对各个工作过程分阶段考核,当项目结束时,将各阶段得分相加,即得出分数。并且,各阶段的评分都包括了专任教师评分、行业教师评分、学生互评三方面,全反面做到客观公正。
总结经验,反复修改
通过这次的课程实施过程发现,教学过程变得紧凑合理,虽然课程任务量加大,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大大提高了,作业质量更有了明显的提升。当然,因为是第一轮实践,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因为年级较低,学生的手绘及软件使用都不熟练,在进行第一个项目过程中显得较为吃力;没有与课程同步的校本教材,老师讲课时会有些许不便,等等。这些问题,我们的教学团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一一解决。
1.1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思路
课程设计是综合一门或多门课程知识的实践性环节,是学校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对于电气控制类专业,比如自动化和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常见的课程设计有计算机程序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电气工程综合课程设计、可编程逻辑控制课程设计和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等,大部分课程设计都具有“硬件和软件相结合”的特点,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与企业需求结合非常紧密,契合度较高。基于该类课程设计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教学中,笔者打破原有的课程设计教学思路,采用与企业深度合作,将企业需求职位的专业和技能要求融入课程设计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其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课程设计的内容结合相关企业的某个工程项目,教学过程尽可能与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使学生熟悉工程项目的运作流程和不同职位的工作内容和专业技能要求。学生以团队合作的形式,由3~5人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根据企业需求,每位成员都有相对独立的任务分工。通过这种方式的课程设计,学生可以对企业的需求有深入的了解,对自己的能力有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专长和爱好,学生可以尽早明确自己的工作方向,完善个人的职业规划,最大可能成为企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
1.2基于企业需求的电气控制类专业的职位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中,课程设计的过程尽可能与企业中工程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根据对企业职位设置的调研,笔者将该教学模式中团队中各成员的职位和任务说明如下:
(1)项目管理工程师是一个团队的核心人物,负责制定和管理项目进程,组织必要的讨论和会议。对于项目管理工程师而言,如何调动团队内每个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成员的专长是其主要任务。可见,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个人魅力最为重要。这个职位为学生毕业后的个人创业或某些管理职位提供了基本的训练。
(2)硬件工程师和软件工程师完成整个项目的核心技术工作,包括系统的方案设计、绘制图纸等。在国内外倡导工程教育的背景下,工程师的工作尤其要与企业需求和行业规范相结合,指导教师对软硬件工程师的具体工作提出严格的要求。
(3)外观或结构设计师需要机械类专业的知识,不是电气控制类专业的主要学习范畴,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机械类与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进行混合,组成一个更加专业的团队,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完成任务,而且扩大了团队成员的知识面。而且,一般情况下电气控制类专业的学生也会学习机械制图(或AutoCAD),若设计要求不是很高,他们也能完成任务。
(4)销售工程师在企业人员的职位中也是比较重要的角色。在我校电气控制类专业的毕业生中,有不少同学都从事市场或销售方面的工作。一方面企业需要有该类专业背景的毕业生,另一方面电气控制类专业某些学生善于言谈,亲和力强,更喜欢做与人沟通的工作。销售工程师需要掌握一定的销售理论,做全面的市场调研,提炼产品特色和产品卖点,制定完整的销售计划。
(5)秘书的主要任务是会议记录,制作项目陈述PPT,撰写论文等文字性工作。从方案设计开始,秘书就开始构思并撰写论文。秘书的工作是整理和总结资料,大部分的文档原始资料都需要其它成员提供。秘书需要经常和每一个成员沟通,尽量按照毕业设计论文的标准完成课程设计论文的撰写。
2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
2.1对课程设计团队的要求
团队人数要适宜,若人数过多,任务分配不均,必然有成员的工作较轻松,易偷懒,造成不团结;若人数过少,每个人承担任务较多,不能起到成员间交流合作,培养良好职业素养的目的。经过实践,根据任务复杂程度,一个课程设计团队的组成人数以3~5人为宜。团队中每个成员根据需要可以承担多项工作,比如项目管理工程师可以兼任其他任何职位,外观设计工程师兼任销售工程师,采购人员兼任秘书;而软件和硬件工程师一般独立设置,而且在项目软件编程任务较多时,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由多个人共同承担。团队内每位成员按照分工都有自己明确的工作任务,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而且,由于是团队工作的性质,团队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在工作过程中每位成员也会强烈地感受到集体的凝聚力和荣誉感。在这种情况下,个体能力强并不意味着集体的成功,只有大家团结合作、互帮互助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因此,在做好课程设计的同时培养了成员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团队协作意识。
2.2选题要求
多数应用型大学的电气控制类课程设计都是诸如电子钟、交通灯的控制之类的小题目,设计题目单一,与专业技术的当前应用脱节[4],而且容易查找到现成的资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由于以团队形式工作,人数增加,可以适当地增加课程设计题目的难度。课程设计选题可以结合教师科研项目,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并能为其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性选题最好。比如在单片机系统课程设计中,与某企业合作,设计题目为“多功能电压力锅”;在工业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中,与某自动化公司合作,设计题目为“恒压供水系统的PLC控制与远程监控”[5]。在课程设计过程中不满足于只考虑软硬件是否能实现任务要求的基本功能,还可以在图纸的完整性和规范性、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工程要求。
2.3工作流程
在课程设计实施过程中,教师引导团队的工作过程尽可能与实际项目的运作过程接近[6],在任务量、时间节点等方面制定详细的计划,使成员在具有一定压力下,既紧张又有条理地完成任务。课程设计基本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小组会议是一个较为正式的环节,由项目管理工程师主持,秘书做会议记录,指导教师或企业工程师以及组内成员参加,目的是引导学生明晰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合理安排时间,顺利完成任务。在第一次会议上,项目管理工程师陈述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各成员分别总结前期研究内容和明确后期的工作步骤和内容,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在团队成员分工后,项目管理工程师也可以根据需要多次组织会议,秘书做好会议记录,为最终的论文提供素材。指导教师在以学生主导的会议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在设计过程中有计划地学习、研究问题,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专业和实践知识进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7]。指导教师通过提问掌握每个学生的工作进展情况,并对存在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启发,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各成员总结自己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成员之间充分沟通。项目陈述和答辩环节是课程设计创新模式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培养学生总结能力、表达能力和PPT的制作和展示能力,使其学生在公众下能够不怯场,敢于表现自己。
2.4考核与评分
在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思路和创新模式的引导下,考核也要更新观念,要与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借鉴荷兰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方法,不仅注重基于任务分工表现出的实践应用能力,而且还要兼顾学生在课程设计过程中展现的思路创新、表达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8]。由于课程设计的教学时间一般为一至两周,所以考核与评分不能过于繁琐,笔者在两轮课程设计实践基础上总结了一套与培养目标一致、相对公平和便于实施的考核评分方案,如表1所示。个人的最终成绩是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两部分组成[9],各占50%,其中小组成绩由指导教师根据不同分项及其权重给出,个人成绩由指导教师和组内成员共同给出。组内成员互评均分权重为0.2,这个独创的考核细节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工作热情并营造了工作团队内互帮互助的和谐氛围,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的支撑体系
(1)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对于应用型大学而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要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必须建立一支综合素质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而大多数教师从学校毕业又进入学校授课,本身没有在企业工作过,教师的工程素质和实践经验不足,具有丰厚工程背景又有学术水平的“双师”型教师尤其缺乏[10-12]。一方面,可以建立教师有计划分批次轮流到企业锻炼的常规制度;另一方面,吸引企业的优秀工程师兼职或全职到教师岗位,充分发挥其多年来的企业工作经验。
(2)重视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解决实践教育缺失的根本途径[13-14]。一方面大力吸引企业参与到高校实践教学过程中来,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上广泛征询和适当采纳相关业内专家的意见;另一方面,增加学生在企业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和专业拓展课程的学习机会,理论联系实际,开拓视野,拓宽思路,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灵感,为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提供强有力的实践平台支撑。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良性循环,最大可能实现更多学生毕业和就业上岗的零过渡,校企共同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
(3)开设公共选修课。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综合素质培养课程,对学生知识结构完善,知识面扩大,兴趣和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有重要意义。对于工科专业来说,根据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开设如市场营销、会计、社交技巧等人文类和经济类选修课,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且学生也可以结合自身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进行选课,为将来的职业储备和积累知识[15]。
4结语
关键词 课程设计 教学模式 民办高校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实践教学是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课程设计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教学计划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课程设计的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因此成为高等学校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 受到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的重视,并相应加大了课程设计在总教学计划中的比例。
民办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既不同于重点院校的研究型人才,也不同于高职院校的技能型人才,既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应用型人才。探索符合民办高校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对于完成人才培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依托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选定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为项目的主要研究对象,其目的就是探索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用以促进民办高校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处的“开放式”包括以下几层涵义:
(1)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对学生开放。在高校不断扩招和生源数量急剧减少的双重形势下,高校特别是民办院校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因此课程设计的内容在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具体要求可以对不同的学生有所区别。
(2)课程设计的实现方案对学生开放。每一设计任务只给出设计指标和要求,教师不限定实现方法及尽量少地限定使用元器件,学生给出方案,由教师对其可行性进行审定。如此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实验室使用对学生开放。2周左右的课程设计所能达到的教学效果是有限的,为了扩延其教学效果,应该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实现实验室的开放式管理。
(4)教师开放式设置课程设计内容。综合类的课程设计需要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践提出具有实际意义的设计任务要求,其领域涉及要广、难度有一定梯度,且紧跟时展步伐。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项目前期调研上海部分高校电信类专业课程设计的结构体系以及课程设计开展的实际情况,并对即将开设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设计的本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的内容涉及此次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难易程度、考核方式等方面。调研结果显示,有一部分学生渴望此次课程设计的内容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实际应用价值,并且通过此次专业课程设计使自己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锻炼与提升,同时也不乏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较差,希望课程设计的内容简单易完成。结合此次调研的结果和“开放式”教学模式的要求,此次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1 优化课程设计教学内容
为了课程设计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从选题开始下功夫,一方面要使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另外题目应具有一定的应用背景,且任务从难度上具有一定梯度,以符合学生能力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结合前期调研的结果,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设计任务定为“超声波测距”,以模拟汽车的倒车雷达功能。下达给学生的任务书只限定实现的具体功能,不限定实现的方法,学生可以采用单片机技术、嵌入式技术或者FPGA技术完成指定的功能,学生根据任务书要求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教师对方案进行指导和审核。针对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课程设计的任务书提出“基本功能”、“教师指定附加功能”、“学生创新功能”的概念,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完成基本功能,对于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考虑完成教师指定的附加功能,或者自己创新设计的某种功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学生学习热情有所提升。从课程设计的实际教学结果来看,约50%的学生选用单片机技术完成相应功能,40%学生选用嵌入式技术,10%学生选用FPGA技术,这一数据反映了学生掌握以上3种技术的情况,同时也反映了本系在以上三种技术上的教学效果,对进一步优化相应课程的设置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 优化教学过程管理
为了不使“开放式”教学变成“散乱”的教学,合理的教学过程管理显得十分重要。针对“课程设计内容、要求对学生开放”的要求,制定出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管理的优化方案,让教师能够及时了解不同学生的进度,并对其进行适时的指导。具体操作方法如下: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时间节点,在每一节点上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项目的进展情况作简单口头汇报,并展示相应成果,教师对其成果做阶段性验收,并做相应记录,作为最终的评分标准之一。针对此次的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设计,其时间节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方案设计阶段、硬件制作调制阶段、软件编程测试阶段、实物调试完善阶段。当然时间节点的设置可以根据课程设计的内容不同而有所区别。为了避免个别学生过分依赖其同组组员,在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中“浑水摸鱼”,不做工作,教师可以要求在不同的时间节点由不同的组员进行成果汇报,以此给予学生一定的压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师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下的监管效力。
3 优化学生考核方法
由于课程设计通常是2人以上为1组,所以通常会出现小组成员敷衍了事、蒙混过关的情况。因此在“开放式”课程教学模式下引入“阶段性验收”的考核机制,在设置的各个时间节点上每次由不同的小组成员对本组项目进展情况作口头汇报,一方面引起学生重视,一方面便于教师及时跟踪学生的进展情况。课程设计最终的成绩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内容:阶段性验收结果、设计成品的功能实现情况、学生答辩情况、课程设计报告撰写情况。对于同一小组的不同的成员在成绩评定的时候应根据学生实际工作和其在小组中所起的作用而有所区别,以避免“大锅饭”情况的产生。
4 实施效果的调查与分析
课程结束之后,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课程设计开展的实际情况和效果进行调查,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开放式”的设计形式表示欢迎,对最终的考核方法在公平性方面表示认可。但也有部分学生希望“开放式”的课程设计内容能够更加贴近实际生产实践,这暴露出了“开放式”教学模式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即如何提高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
5 丰富高校年轻教师生产实践经验
教师是课程设计教学的第一负责人,其前期的出题对于课程设计实施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合理的题目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水平。但是由于民办高校的办校实际,其专职教师多为年轻教师,这批年轻教师刚刚从自己所在高校毕业,就直接到民办高校任教,这样迅速的角色转换致使这些年轻教师没有机会积累丰富的实际生产实践经验。因此在承担课程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的课程设计内容往往缺乏和实际生产的联系,不利于学生顺利地过渡到实际工作岗位,影响其后续的发展。
针对如何丰富年轻教师的生产实践经验,本文提出两个看法。第一,聘请企事业单位拥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相关专家或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对教师进行短期培训,提高教师素质。第二,学校为教师创造出上课的“轮空期”,分批安排教师到有校企合作关系的企业进行挂职锻炼。教师只有经过实践训练,才能真正了解实际生产工艺和流程,熟悉企业的制度和文化,在岗位实践中受到职业素质的训练,深化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
民办高校在课程设计中引入“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民办高校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同时也对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将逐步推广至我校其他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中去,并在此过程中得到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为独立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提供更大的支持。
本课题为上海市民办高校骨干教师科研项目
参考文献
[1] 向梅梅,刘明贵.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研究[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2] 李剑萍.大学教学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Wang Juye;Zhang Liran
(Zhengzhou Vocational College,Zhengzhou 450121,China)
摘要:在《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中引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论,从工作任务分析、学习情境等方面对该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并应用于三个班级的教学实践,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Abstract: In the course of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Technology, it introduced the curriculum design theory based on work process orientation, redesigned the content of curriculum from the work task analysis,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other aspects, and applied it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 for three classes. The teaching quality was improved significantly.
关键词:工作过程 课程设计 实践
Key words: work process;curriculum design;practice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9-0215-01
0引言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等专业的核心课程,本文以该课程为例,尝试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方法,通过调研,将课程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实际需要设计、组织和实施,为高职院校学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服务,希望对其它高职院校课程改革有所启发和借鉴。
1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据调查目前各高职院校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教学主要采用传统教学法和项目式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是根据所选用的教材,按章节授课,逐个知识点进行介绍。这样的教学法据调查获知大部分学生基本能够掌握每一个知识点,但一接触到工程实际却不知所措。项目式教学法就是在课程实施标准中加入项目。从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先进,但由于多数项目仅仅是验证性实验,脱离实际工作岗位任务要求,学生学起来普遍感到费时费力,难以掌握该技术的实际应用。
因此,有必要对《电气控制与 PLC技术》课程重新进行设计。
2课程内容设计
2.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我们通过对郑州四维机电设备有限公司、郑州卫华钢结构有限公司等企业传统机床零件加工、数控机床的生产、装配、调试等工作领域的调研,与企业专家及专业教师研讨,并结合我院专业教学领域的培养目标,确定了基于工作过程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分两大模块,共7个典型工作任务,两大模块分别是电气控制模块和PLC应用技术模块,7个典型工作任务基于课程对应岗位群的工作场景模拟设计,结合我院实践条件进行实施。根据认知学习规律将典型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领域,如表1。
2.2 课程学习情境设计学习情境是在典型工作任务的基础上设计的,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教学化”处理的结果。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可以划分为几个学习情境。按照递进与包含的关系设计基于7个典型任务的25个学习情境,如表2。
3课程内容实施
3.1 教学方法的选择本课程根据设计的学习情境进行组织与实施。在学习情境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每个项目实施的过程都是完整的一个工作过程。例如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线路安装、调试及试车这个学习情境,以实际工程案例起重机起重货物引入,结合C6140普通车床控制系统进行学习。实施项目教学法,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手实际操作。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就业;另一方面学生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都是完成一项完整的工作,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兴趣,更有利于教师的教学。
3.2 课程的考核基于工作过程教学的考核方式不再以单一的闭卷考试来评定学生的优劣,随着模块与任务的进行,因材施教,随时考核。考核分为三种形式进行,即学习小组考核、指导教师考核和期末闭卷考核。所占比例为:学习小组考核40%、指导教师考核10%、期末闭卷考核50%。这三种形式分别是:①学习小组考核由学习小组长负责展开自评和互评考核方式,小组长在课程开始时任命。②指导教师考核主要是以抽查提问加课堂笔记和项目总结的形式进行。③期末闭卷考核在学期全部课程结束时进行,主要从知识的掌握及应用情况考查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程度,督促学生巩固所学内容,而不是学完一个项目就丢掉一个项目。
4课程评价
针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这门课程,从07机电1、2、3班平时表现来看,这三个班级的学生实际操作能力比往届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学习兴趣比较浓,个人素质也得到很大提升,收到良好效果。
综上所述,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对《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内容重新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在实践中证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设计理念的确符合当前职业教育课程设计方向。
1.1课程设计的理念炼焦工艺以焦化行业企业岗位需求为逻辑起点,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同步培养为主线,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焦炭生产过程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为依据,以真实工作任务为学习情境载体,校内双师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为主导,校内外实训条件为保障,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按照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融入职业资格标准的要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培养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体现高职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技能人才培养目标。
1.2课程设计的思路
1.2.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课程组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种方式与我校周边地区焦化企业技术人员共同分析岗位需求,确立岗位职业能力与工作过程,根据岗位知识需求,确定学习领域,进而制定出课程标准。
1.2.2课程内容面向岗位能力需求课程内容的整合和序化,以生产工艺流程为主线,注重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将学习内容划分为不同的学习情境,本着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以实际生产过程作为项目任务,将知识、技能、素质训练融于实际生产流程、或者项目完成的工作过程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能力。
2教学方法与手段
2.1仿真教学法炼焦企业机械设备多、操作复杂、易燃易爆气体多。操作事故带来的后果严重,因此对生产安全的要求极高,学生到焦化企业实习阶段不能对实际生产设备进行操作,为培养学习的操作技能,充分发挥仿真实训的优势,积极运用仿真教学。在仿真机上教室边讲解边演示、学生边学边练,对焦炉及其辅助设备、辅助系统进行运行操作、故障模拟与处理,获得焦化安全运行操作的知识与技能。仿真控制室与现场控制室实现全范围模拟,具有真实的现场氛围,仿真机上的实际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事仿真教学提供了多次重复训练的机会并能进行过程评价。
2.2四阶段技能训练法技能训练教学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1)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设置问题情境、讲解任务要求,讲授必需的专业知识。(2)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师边示范操作过程边讲解工作要求与操作程序,告诉学生怎么做,学生模仿操作进行练习,通过理解操作过程。(3)学生练习,教师辅导。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训练,教师巡回指导,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练习得到反馈信息,纠正错误。(4)师生共同评价。学生完成训练任务后,完成项目报告,教师与学生共同对训练的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估,并归纳总结。
2.3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引入来自工程实际的案例,通过案例讲解、学习相关知识,学生通过案例讲解分析,加深对相应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提供生产实际中发生过的事故或缺陷,描述事故发生过程的现象,组织学生分析事故产生的原因、讨论、提出预防、处理事故的方法,然后在仿真机上进行验证,学会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总结经验教训,积累实际工作经验。这种方式的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安全生产意识,同时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讨论,培养了学生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2.4任务驱动教学法本课程有九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都设计了与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的学习任务,共包括9个学习任务。其中3个任务需要在校内仿真实训室完成,6个实训任务需要到企业在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完成任务实现教学目标。教师将任务、问题布置给学生,学生带着任务问题深入到课程中去,针对任务通过学习、实施、实践体验等环节,完成任务,通过任务的实现完成所必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角色扮演法在教学过程中,以年产100万吨焦炉为工作任务,学生3~5人分为一小组,每一小组为一个运行班组,按照焦化厂的实际岗位,学生和指导教师分别扮演不同,如班长、主操、副操、巡检等,在给定的时间内完成具体的任务。“角色扮演法”使学生体验了焦化厂的真实岗位和生产任务,在学校学习到了企业的工作方法,并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岗位责任意识。
3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