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业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工业设计 模型制作 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得到社会广泛的关注,实践教学在其培养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技能素质的重要过程,其教学模式的探讨也已成为热点。
模型制作是产品设计过程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目的是用接近真实的三维立体造型检视二维设计方案,从而进一步完善设计构思,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表现方法之一。《产品模型制作》是工业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在整个实践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模型制作与工业设计的关系,熟悉模型制作的技术规范和工艺流程,重点掌握几种常用模型材料的加工方法和表现技法,能够根据设计对象合理选择模型用材并完成相应的产品模型制作。
1 产品模型制作是综合性、设计性的实践过程
将产品设计方案真实化、实物化的过程是将理论综合运用于实践的体现,因其模型材料的多样性和加工过程的科学性、严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对产品进行二维的视觉化设计表现(图纸),同时综合运用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雕塑、工程制图、表现技法等先行课中的知识点,合理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完成工业产品模型制作,是综合性、设计性的设计实践过程。
2 合理设置课程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技能的培养
实践环节是教学活动中培养专业技能的重要手段,重视理论课教学、轻视实践教学一直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模型制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应用性和针对性。
2.1 先行课程
色彩构成、立体构成、雕塑、表现技法、产品造型材料与工艺、工程制图等。
2.2 课程教学及实践内容
依据我校工业设计专业培养计划,模型制作课程安排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设,作为实践类课程执行,总学时80 学时。教学内容涉及如石膏、聚氨酯发泡、ABS塑料、油泥、木质材料等多种常用模型材料。要求学生了解材料特性,掌握加工方法,具体的内容包括如下几点:(1)石膏模型制作:学习石膏的调配、雕塑、翻制等加工方法,能使用石膏制作较复杂的造型。(2)ABS塑料模型制作:重点学习ABS的双曲面成形及表面处理方法,使用石膏压膜法制作带有双曲面产品的展示模型。(3)聚氨酯发泡模型制作:利用其密度小、成型快的材料特性,进行产品草模制作。(4)木制模型制作:重点学习下料及原木的打磨、钻孔、榫结构制作、组装。(5)油泥模型制作:利用其具有软硬可调、便于重复加工的特点进行模型制作,要求学生掌握塑形方式,并能够完成交通工具油泥模型制作。
2.3 教学环节和手段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教学指导、课堂实践和课程作业设计与制作等。教学方法上尽量采用启发式、示范式、互动式教学,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使学生掌握模型制作的基本材料、原理、方法、技巧,运用有效技法塑造模型形态。
(1)课堂集中讲授。采用电子教案,通过大量设计制作实例,向学生传授设计流程和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直观的了解和熟悉课程内容以及制作方法,提高课堂信息量,增加教学的直观性。(2)课堂实践。该课程实验部分在模型工作室完成,学生独立或分组制作,教师示范、指导。机器加工和手工制作成形,主要使用机器设备为:干燥箱、砂轮机、线锯、钻孔机以及各种手持工具,故此环节中还要求学生掌握机器设备的操作方法。实践前由教师布置实践内容,发放实践指导书,通过教师演示,学生观摩来深化设计制作流程和方法。学生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对学生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细致、耐心的讲解,引导、启发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3)课程练习、课程作业。课程练习根据课程各阶段学习内容进行布置模型制作。课程作业设计制作内容一般为一件工业产品的实物模型。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加强学生的协作能力。
3 根据专业特色强化课程特色,寻求多种形式的教学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在学生培养方面根据各校办学特点进行特色化教育,由此设计教学更强调专业特色,通过特色化课程的学习,增强学生的专业水平和专业性,提高就业竞争力,从而为国家培养出设计专门型人才。以我校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在其专业特色上,交通工具设计方向是依托学校特色及地域特点确定的,在专业课程的培养计划制定上围绕这一课程主线设置有很多特色课程,《模型制作》便是其中之一。
通过专业化的设计实践强调其综合性、设计性的整体运用,引进先进的模型制作材料、工艺和方法,尤其是对于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方面,强化交通工具产品模型制作的方法,使用油泥进行模型训练,熟练掌握其制作方法,同时与后期相关的产品设计及课程设计课题相呼应,使学生全面掌握交通工具设计的综合技能。
4 模型制作课程实践教学展望
除《产品模型制作》的课程教学外,可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多门课程教学中强化产品模型实践,如产品设计、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课程。教学中可安排学生根据产品设计程序进行各阶段模型制作实践。如在方案初期,使用石膏或发泡制作草模,初步检视设计方案;进入设计深入阶段,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相关模型制作,进一步具体检视、评价设计的造型细节、机构结构等;设计定案后,以产品样机或展示模型进行最终的展现。
5 结论
综上所述,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育教学改革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产品模型制作作为一个重要设计实践环节,在工业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越发突显。丰富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设计实践,培养学生勤思考、勤动手的学习习惯,使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内化于设计作品中,增加感性认识,真正掌握设计的精髓,也使学生真正成为具有实践能力的设计人才!
本文由大连交通大学2009年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工业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资助
参考文献
[1] 江湘芸.产品模型制作[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 陶裕仿,熊兴福.从产品形态设计角度谈模型制[J].包装工程,2007(12):224 -226.
关键词:工业设计;基础课;游戏法;故事法;竞赛机制;微i课堂
1概述
随着德国工业4.0及中国制造2025方针的提出,提高到国家占率层面,国家对工业设计越来越重视,工业设计专业作为国家工业设计创新型人才输送的主要渠道,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自然是被关注。因此,工业设计专业在学生的培养方式、方法也需跟上国家的步伐,且现在国家强烈提出大学的转型———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1]。所以工业设计专业在一些课程的教学模式及方法上相应改革,尤其是在一些专业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上的改革是迫在眉睫的。专业基础课对教学及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基础课程就像是一座高楼的根基,若一座高楼其根基不稳,到一定的高度,它必然会倒塌的,基础课程上课的效果对工业设计专业在学校的发展及其学生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2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环境的现状
现在国内大部分高校对工业设计专业的这些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仍然比较传统,无法适应现在学生的学习方式与个性,以至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较难传统的讲授方式让大部分学生不会跟着老师的节奏进入课堂,另外现在是信息时代,但是网上关于工业设计专业的一些优质的课程的共享资源较少,以至于年轻老师在上这些专业基础课程无法借鉴一些好的上课技巧及方式,让年轻老师在任教基础课程时都无从下手,有时只能照本宣科,以至于让整个教学环境进入一个恶性的循环。时代在进步,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学生都是零零后或是接近零零后的孩子,已不在适用以前的传统的教学方式,当然也不是说完全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而是在传统的授课方式的基础上加上一些创新的、贴合时代性、符合学生个性的教学方式。那么针对现在的学生发展个性及当前的教学环境提出以下几点有关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构思。
3工业设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构思
3.1故事法。现在的学生比较崇尚自由、个性,都不喜欢照本宣科等沉闷的教学方式,而这些专业基础课都是偏重理论的,若是不创新,学生在学习上是很难提起兴趣的,甚至会产生抵触的心理,故针对这些理论课程的教学需要创新的方式。现在大学生都喜欢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且学生比较喜欢听故事,若是老师或教师团队能将所学的知识点融合,结合当下热点编辑成一些故事或段子进行阐述,既能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跟着老师的上课节奏在思考,能大大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提供一些主题让学生课后自己复习、预习,将后面的课程知识总结成自己的观点编成故事或是段子在课上进行解说,这样既让学生自主学习消化了知识点也能提高学生的表达沟通能力,这对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打下基础。3.2游戏法。游戏法的教学并不是完全让学生在课堂为所欲为,而是以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知识点制定在游戏规则中,达到师生、生生互动,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让学生在收获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自主的参与到学习中。例如《工业设计史》中的名人、名人事迹、各种风格等知识点较多,且理论性挺强的,若是按照传统的讲授方式是无法打动、吸引现在的学生的,可以采用故事法,将人物联系起来编成故事,但是编成故事是吸引了学生的兴趣,但是有的学生就只是听听而已,听过之后就会忘记了,为了加深他们的学习,可以将各种人物、事件、时间、风格等等制成几组小卡片,将这些相关联的小卡片随机的分发到班上同学,每个同学在最快的时间找到和自己卡片相关联的卡片的同学们,以最快找完整与自己相关联的卡片的那组获得胜利,可以适当的每组的同学依次给一下奖励的鼓励。这样既让每个同学都参与到教学学习中,又让他们要提前预习和巩固相关知识点,加深记忆,这样对最后的考试也是有利的。3.3具有鼓励机制的课题竞赛。课堂上良性的具有鼓励机制的课题式或是任务式的小竞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2],还能将所学的知识与自主学习的知识应用到课题和任务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能力。例如《产品设计程序与方法》这门课程就可以以分组的形式布置任务或是给定一个主题,让几个组进行课题设计比赛,按照产品设计的程序执行,各自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方案的设计与完善,每个过程都让小组成员加入到其中,每个步骤都要进行考核,以督促每个人都加入到了比赛中,最后再利用2~4个课时进行答辩,答辩之后以大众评委投票及专家组投票组合的方式进行等级的评定,给每组以相应的奖励。这样的竞赛方式既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按照流程自己做了一遍,让学生能较好的运用和掌握所学的知识,做到即学即用的效果,还能培养其团队分工协作的意识,具有高效的应用性。3.4微i课堂。“微”在当下社会是越来越流行,例如微薄、微信、微收纳等,在现代快节奏、讲究高效率、高利用率的时代,利用一些零星隐蔽的空间去进行收纳,都会利用一些零碎的时间去学习充电、娱乐、休闲,所以“微”在当代生活是如此受欢迎的。大学生同样如此,本来白天学习时间、学校的活动时间基本上是排的满满的,课外有点时间也想休闲娱乐一下,学习时间过长就没有耐心,所以微i课堂针对这样的情况,制作一些主题突出、短小、方便应用的小片段[3],学校可以建立一个相应的App,在这个App上分不同的专业,相对应的专业老师可以将一些小的知识点制作成几分钟的小视频、动态的图片、动态的ppt等等上传至App上,这样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学习或是知识点的巩固,学习时间又不至于太长,不会让学生有疲惫感。微i课堂结合现在互联网的特点,不受时间、地域、民族、文化的限制[4],可以实现师生线上与线下的交流,让现代的教学与时俱进,即利用了学生的课外闲暇时间,又可以让老师在网上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课后自主查阅,以便课上讨论。
4结论
针对工业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环境的的现有状况提出了四点教学方式的构思,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这这几种教学方式进行综合教学,丰富课堂,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性,让学生在基础课上的学习开始建立对专业浓厚的兴趣,为工业设计的“作品式”考核做铺垫,对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与学习起到促进作用,为后期的学习和能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基础,才能将上层建筑建造的更好,为培养全面的应用型人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金燕红,彭娟.产品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以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为例[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5(9):50-51.
[2]张春红,刘艳霞.浅谈工业设计专业产品设计竞赛课程的教学[J].中国科技信息,2013(9):178.
[3]李伟军,彭志华.基于“微课”的创新型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的初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13):72-73.
【关键词】给水排水工程课程设计质量教学方法改革
给水排水工程专业的课程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综合性,又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然而通过调研发现课程设计环节存师资力量不足,设计时间短缺、设计题目单一等诸多缺陷和不足等问题,因此本课题组通过教研,启动了针对课程设计的教学改革。
一、课程设计中存在的不足
1、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学校扩招,导致师生比失调严重,每位教师要同时指导两个班学生的课程设计,平时还需完成其它教学和科研任务,这样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的设计指导时间很少,难以及时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更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2、课程设计时间短
课程设计一般为1 周,在短时间内设计一套比较复杂设计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在目前的课程设计中,采用的设计题目都较简单,对学生的要求也较低,对学生实际设计能力锻炼很有限。学生普遍没有工程经验,再加上绘图能力不足,需要调整的次数较多,1周的设计时间就显得非常紧张。
3、学生思想上不重视
设计中很多学生会认为课程设计只是一个过渡,毕业设计才是最重要的,使学生失去了对课程设计的兴趣。表现为平时散慢,应付差事,造成了对课程设计的错误认识。
二、课程设计教学过程的改革
1、建设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是搞好课程建设和提高课程设计质量的关键。为此,课程组大力引进具有具有高学历的教师,担任不同课程的课程设计指导教师。教师能够发挥各自的专长,做好课程设计的安排和讲授,拓宽学生的知识范围。同时聘请专业设计院经验丰富的工程设计人员作为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课程设计,这些设计人员对设计有较深理解,经验丰富,可以引导学生从工程角度考虑问题。近年来课程组教师师资队伍见表1。
表1 师资队伍表
岗位人数备注教学岗位 8博士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3人实验岗位1在读博士1人客座教师2吉林水务集团高级工程师1人,
吉林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1人
2、 增加课程设计时间
由于课程设计时间短,教师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就本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对学生综合应用前面所学知识的要求不甚重视甚至造成降低要求,导致设计质量达不到要求。
通过调研,我们在授课之前就已经向学生布置课程设计题目、设计基础资料、成果要求等,随着讲授课程的进行,学生可以分步进行课程设计的各个部分,这样课程设计贯穿在整个教学中,无形中把课程设计延展至整个学期。进而课程设计深度也可以大大提高,能够很好地提高学生实际设计能力。这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可以在平时指导过程中及时纠正设计错误,保证课程设计的质量。
3、 安排学生参观实习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配合必要的实地参观,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有关图像的演示,这种实习可以在校内进行。主要内容可以进行水厂、污水厂、学校内部各建筑中的参观实习,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可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实习参观,学生可以发现课程设计中出现的错误或不足,并能主动的加以修正,可使课程设计的质量有很大的提高。
4、 丰富课程设计题目
课程设计的题目应该与课程的内容呼应,且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新颖性,这样能够增加学生的积极性。
通过课题组教师的教研,安排了假期社会实践的环节,要求学生假期开展水处理新技术调研、水污染事件调研以及所有和水工程相关的调研。学生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调研,开学后进行问题汇总,然后由教师把问题拟成课程设计题目,保存到已有的题目库中,保证设计题目的时效性和新颖性。这样学生在进行课程设计的时候,具有了强烈的使命感,积极性高涨。
5、 开展学生互评结果
以往学生对课程设计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有的学生设计态度不端正,出现抄袭现象,达不到课程设计的目的。虽然课程设计过程中采取了一人一题,对学生抄袭现象有所控制,但学生不能获得更多的设计经验,因此经过教研,在设计成果考核前增加了学生互评的环节。每名学生自由选择其他一名同学的成果进行评价,要求每名学生修正设计成果,初步给出设计成绩。本着对其他同学负责的态度和公平的原则,每名学生能够认真评价其他同学的成果,改正其中的错误。重要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每名同学能够了解其他同学的题目,吸取其中的经验,比较自己的设计不足,增加设计经验。
通过对给水排水工程专业主课程设计的改革,提高了学生课程设计的兴趣和实践能力,锻炼了学生课程设计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许兵,武道吉. 给水排水管网课程设计改革探讨[J].高等建筑教育, 2008,17(3):118-120.
关键词:工业设计;基础力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楼力律(1973-),男,浙江湖州人,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江苏?常州?213022)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28-006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工业设计产业和工业设计教育近二十年来呈现迅猛上升的趋势。我国先后有200多所高等院校开办了工业设计专业,总体上形成了两种专业培养路线,一是以产品造型、艺术设计为主线的艺术类培养模式,二是以机械设计、功能设计为主线的工科类培养模式。[1]然而,近几年来,工科类培养模式由于本科教学课时量的缩减等因素,去工科化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工科类课程被边缘化。作为工科类课程的专业基础,力学课程在某些学校甚至从培养计划中被去除。这种去工程化导致的结果是工业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很少有人毕业以后真正去从事工业设计。据上海“中国工业周”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工业设计毕业生约有30%~40%流向包装和商标设计,有40%~50%的人改行去搞装潢、广告、网页设计。[2]这种情况与培养工业设计人才的初衷相去甚远。“基础力学”类课程在工业设计专业中被去除的主要原因无非是两条:一是该课程在培养工业设计人才过程中“没有用”;二是力学类课程太难,学生无法接受。本文试图从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出发,讨论基础力学在工业设计学科中的地位,探讨基础力学在工业设计专业教育中的必要性;同时从教学方法入手,讨论如何在短学时情况下有效地完成工业设计专业基础力学的教学工作。
一、国内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教育的现状
表1列举了国内部分从属于机械、航空航天、车辆工程或相近学科学院的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中开设的工程类课程和艺术类课程的课程学分数(包含必修课和限定选修课),给出了属于基础力学范畴课程的学分。
尽管统计数据样本较少,但仍能够从中看到一些问题。总体来说,艺术类课程在专业比重中均大于工科类课程。而开设基础力学课程的学校,其工科类课程的比重相对要高一些。高校B甚至其工科类课程比重超过了艺术类课程。但是,一个明显的事实是,艺术类课程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事实上,从我国现行的工业设计教学体系来看,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的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沿用至今,[3]其主体偏向艺术设计方向。工业设计专业是以产品造型为主体的综合性较强的专业,它与纯艺术造型的一个显著区别在于它的对象是以使用功能为主的工业产品。因此工业设计师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以艺术造型为主体,其他相关知识与能力为横向支持的倒T形结构。[4]因此,偏重于艺术设计课程也是无可厚非的。那么是不是可以说,工业设计师就可以不需要了解产品的技术原理和生产工艺等工程技术·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忽视基本工程原理的工业设计产品,无论其表面多么光鲜,仍然是一件失败的作品,毕竟它不具有可用性。工业产品设计师对于产品技术方面的了解应包括产品的技术原理、材料与制造技术和工程设计原理等几个部分,而技术原理部分包括机械与结构设计、车辆设计、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自动化与控制以及不断发展的各种新技术。[4]
二、“基础力学”在工科类工业设计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力学和工业设计的关系
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是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ICSID)在1980年的巴黎年会上为工业设计下的修正定义:“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形态、色彩、表面加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资格,叫做工业设计。”[5]工业设计的首要目的,就是通过对产品的合理规划,而使人们能更方便地使用它们,使其更好地发挥效力。所谓结构,是指产品中各种材料的相互连接和作用方式。如果把材料比喻成为产品的肌肉,那么结构就是产品的骨骼。而结构与形态的特点包括有序层次性和稳定性。有序层次性,指的是根据产品复杂程度不同,它的结构包括零件,组件,部件等的组合关系;稳定性,指的是产品零部件之间相互作用保持一种平衡的状态,要充分考虑构件受力变形、膨胀、摩擦等干扰。结构的组合方式有光滑连接、刚接、铰接等,不同材料的连接包括摩擦力连接、磁力、气压等等,产品造型设计中不仅需要考虑结构问题,还有很多机构问题,比如常见的平行四连杆机构、凸轮机构、折叠机构等等。不难发现,技术知识、材料、结构、形态、表面加工等关键字无一不和力学有关。即使是工业设计中的产品造型,也并不是单指外观的形态和色彩等媒介所创造出来的视觉效果,它同时还包括机能形态,结构形态,美学形态。19世纪7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物沙利文提出“形式服从功能”,其原意就是在于首先要实现功能,其次才是形式。
关键词: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矿物加工工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114-02
一、引言
专业核心课程是专业教学的关键环节,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重要地位,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内容研究范围较广,各高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制定及建设依据大多基于所处地区的资源特色。攀西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铁钛钒资源居全国首位,矿产加工企业较为密集,钒钛磁铁矿选矿工艺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为培养应用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高级人才,服务地区经济,攀枝花学院2010年正式开设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作为新建本科专业,近年来,在2010年提出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的基础之上,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不断汲取同类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结合我校矿物加工教研室对多种核心专业课程建设方案及其教学模式探索与尝试所取得的实践经验,重新确定核心专业课程,全面修订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核心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合理构建核心专业课程成绩评定方案方法,进行矿物加工工程核心专业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改革,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二、专业核心课程的确定
1.专业核心课程的选取。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以“应用”为特征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并转变其教学模式,以“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为宗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毕业生毕业后主要服务于地方各类型矿山企业。因此,学院首先组织初期调研工作,研究周边各类型矿山企业对专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知识体系的具体要求。其次,在校内外专家论证的基础上,结合地方资源特色,本校矿物加工工程专业选取了钒钛磁铁矿选矿、磁电选课、重力选矿、浮选和选矿厂设计等五门理论专业课程;物理选矿实验、化学选矿实验、选矿综合实验等三门专业实验课;物理选矿工程实训、化学选矿工程实训、综合选矿工程实训等三门实训课程,作为本专业重点建设的专业核心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借鉴其他院校该专业核心课程建设经验,综合校内外专家对本校矿物加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意见,汇总形成了本校矿物加工专业应用型人才应具有的知识体系与结构。在此基础之上,学院和教研室进一步反复论证,提出本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方案讨论稿,再由教研室全体教师根据任务分解情况,细化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方案内容。从专业核心课程内涵出发,结合人才需求特点,分析教学研究现状,最终重点从课程教学目标定位、培养计划、课程内容改革、课程建设标准制定、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了本校矿物加工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建设方案终稿。
三、核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
课程建设方案与人才培养方案是教学大纲编写的基础,而课程教学大纲是教师编写教案讲义、选用教材、开展教学环节的重要依据,是指导教学环节的基本纲要,直接决定了课程教学的目的、内容、深度、重点和难点及基本教学方法等。为保证课程教学大纲的科学、合理性,学院和教研室梳理了所有专业课程的知识衔接及宏观架构。制定了专业课程教学大纲编写工作实施方案,并要求每一份教学大纲的编写由初步编写、集体研讨、专家论证三步组成。
四、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方法的更新
1.理论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更新。在专业核心课程的v授中将理论知识与钒钛矿物加工实践有机结合,教学中加入现场案例,后续章节有综合性设计性课题讨论环节,给学生更多思考、讨论及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长久以来,预习、复习的重要性得不到学生足够的重视。在日常教学中,虽然教师经常给学生安排预习、复习环节,每次上课前将课堂要讲授的知识点、重难点以教案形式发给学生,但是由于“广播式”教学,没有师生互动,教师没有手段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经验显示效果也并不理想。为了使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教研室要求教师在课堂学时安排中要有不低于20%的部分安排为学生教学活动。在学生教学活动中,学生要按照教师预先安排的知识点进行分组预习、讨论,汇总成集体成果,再上台给其他小组同学讲解。由于每名学生都有机会上台讲解自己的学习心得,在预习中就必须认真思考、目的性很强,保证有较高的预习质量。在讲解完成后会有教师的补充,对学生的讲解给予点评和指导,师生互动不仅能使得学生获得成就感,且有更深刻的课堂参与度,从而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该方法在教学赢得了学生的一致欢迎,经过不断地优化细节,目前已经比较成熟。
2.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方法的更新。为了强化学生对实践知识横向的联系性的认识,删除了课内实验,调整为按大类划分的实践课:物理选矿实验、化学选矿实验、选矿综合实验、物理选矿工程实训、化学选矿工程实训及综合选矿工程实训。实验课项目中既包括了传统的操作型、演示型实验项目,例如摇床选矿、接触角测定、药剂用量实验等等,又增加了需要学生综合利用理论知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等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实训课程施行课题制:每个实训课程指定一种具体的矿石,由学生根据已学理论知识、实验操作知识及背景材料,按照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指导教师审定、修改―实验操作―工艺择优―最终产品―分析测试―经济评价―可行性报告等步骤进行。实训课程不仅具有综合性设计性的特点,由学生起主导、教师辅助,很好地锻炼了学生独立研究的能力,同时又更贴近现场,生动灵活,具有很强的体验感、成就感,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方式。
五、专业核心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构建
考核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一个重要手段,合理、科学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
1.理论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构建。改变了理论课主要以试卷成绩为主的成绩评定方式。综合成绩改为由考勤(10%)+分组讨论成果(20%)+上台讲解效果(15%)+作业的创新性(10%)+卷面成绩(45%)五部分组成。其中试卷总分100分,要求有不低于20分、具有开放性答案的创新性题目。本考核方式体现了鼓励学生灵活、创新、能动的学习知识的教学理念,提高了师生课堂互动性,学生参与度明显高涨。
2.实践类课程成绩评定方案的构建。改变了实践类课程以实验报告成绩作为综合成绩,不对学生实验前的准备、实验操作及数据分析考察的评分惯例,综合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1)实训方案制定、修正及准备过程,占总分的20%,主要考查学生资料查阅、实训方案设计以及实训方案完善的水平和能力等。(2)实训过程,占总分的20%,主要考查学生独立完成实训全过程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的体现等。(3)实训报告,占总分的40%,主要考查学生实验报告的规范性、完整性、内容的丰富和价值度以及实训的收获等。(4)答辩,占总分的20%,主要考查学生对实训项目相关知识理解掌握度、汇报水平以及回答问题的正确性等。该评分方法考查的内容涵盖实验前中后、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等主要阶段的考查,更科学、更规范,更好地发挥了学生的能动性。不仅完全杜绝了抄袭、作假的实行为,更从各方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六、结论
在众多本科高校教学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大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更多地集中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教育之上。专业核心课程实施过程就是人才培养的主要过程,近几年来。攀枝花学院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坚持以应用人才培养为目标,重视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了符合本校特色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及具体教学实施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