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管理的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范文第1篇

一、管理学及其方法论

管理学是以各种管理工作普遍适用的原理和方法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或科学。〔1〕管理学方法即管理学所研究的管理工作普遍适用的基本方法,该基本方法在管理学中被抽象为管理原理。所谓原理,是对某种客观事物的实质及其运动基本的。管理原理,是不同行业、不同部门、不同性质的各种管理工作所适用的共同性原理,是管理工作的实质及其基本规律,是对管理工作的科学与总结,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是一切管理活动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基本方法,它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效益原理四个方面的。

1.系统原理。管理学认为,任何社会组织都是由人、物、信息组成的系统,任何管理都是对系统的管理,没有系统,也就没有管理。所谓系统,是指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所组成的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其本质是“过程的复合体”。在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事物都以系统的形式存在,任何事物都可以看作一个系统。从系统组成要素的性质看,系统可以被划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自然系统,如生态系统、气象系统等,是由自然组成的系统。人造系统是人们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建立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系统、商业系统等。

系统最基本的特征是其集合性。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集合而成。构成系统的子系统也称为要素,系统是由各个要素结合而成,就是系统的集合性。系统的结构又是有层次的。构成一个系统的子系统和子系统之间处于不同的地位,此即系统的层次性。系统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即系统的相关性。系统原理不仅为认识管理的本质和方法提供了新的视角,而且它所提供的观点和方法广泛渗透到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之中,从某种程度上说来,在管理原理的有机体系中起着统帅的作用。

2.人本原理。世界上一切科学技术的进步,一切物质财富的创造,一切社会生产力的,一切社会系统的运行,都离不开人的服务、人的劳动和人的管理。管理学认为,管理就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该思想就是所谓的“人本原理”。人本原理认为:职工是的主体;职工参与是有效管理的关键;使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管理的核心;服务于人是管理的根本目的。按此原理,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是人本原理管理思想的基本内容和特点,因此,任何一个高明的管理者都会以人为本,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和为了人。

3.责任原理。管理学认为,管理是追求效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挖掘人的潜力,就必须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应的责任。责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数量、质量、时间、效益等方面有严格规定的行动规范。表达责任的形式主要是工作规程、条例、范围、目标和计划等等。而有了分工,就会有责任;分工明确,责任也就自然会明确。没有分工的共同负责,实际上是职责不清,要么,某一个人做事,大家闲着;要么无人负责,其结果必然是管理上的混乱。因此,任何高明的管理者都会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将职责具体化,并且使职责的界限清楚,职责的内容具体,职责中的横向联系得到落实,从而避免管理上的混乱。同时,做到职位设计和权限委授合理,奖惩分明,且公正而及时。

4.效益原理。任何组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着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所以,效益是管理的永恒的主题。效益与效果和效率既相联系,又相区别。效果是指由投入经过转换而产出的有用成果,其中,有的是有效益的,有的是无效益的,只有那些为社会所接受的效果,才是有效益的。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实践中,效益与效率并不一定是一致的。效益是有效产出与投入之间的一种比例关系,可从社会和经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考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就其联系而言,经济效益是讲求社会效益的基础,而社会效益又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的重要条件。就其区别而言,经济效益较社会效益直接、显见;经济效益可以运用若干个经济指标来和考核,而社会效益则难以计量,必须借助于其他形式来间接考核。管理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

二、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意义

我国法学研究相对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实践,带有明显的滞后性。一方面,传统法学同法制建设现代化的要求相去甚远,法学研究必须寻求新境界新途径;另一方面,法学研究的传统方法和手段又难以逾越。所以尽管法学研究工作者为此进行了长期的和艰苦的努力,在法学研究上也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成就,如“依法治国”的深入人心以及被党的文件所采纳和最终载入我国宪法,等等。然而,勿庸讳言,法学研究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需求相较而言的滞后性却仍然是客观存在的。

功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理论上讲,方法是人们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从事各种活动包括理论研究而寻求的途径、手段、工具和方式的总和。法学研究同其他一切理论研究一样,也有自己的研究方法、手段和工具。人们以这些方法为工具进行理论研究,并使法学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行为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研究,研究社会主义法律制度的一个新的方法与手段。所以,有学者认为,行为法学的创立是对法学方法论的重要变革。〔2〕行为法学的产生是对传统法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的一种反思,它意味着在传统法学方法论中注入了行为科学的基因与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门新兴的法学学科,它以与传统法学研究方法不同的方式在法学领地上耕耘。行为法学在我国的崛起适应了我国法学研究以及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标志着我国法学研究向前迈进。同时,行为法学要有所发展,也必须借助其他学科的方法与手段。而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运用便是促进行为法学发展的一个新的途径、方法和手段,它标志着行为法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标志着法学的繁荣与其方法论的开放,同时,预示着行为法学研究必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管理学方法是对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大量管理实践经验的升华,它指导一切管理行为,对做好管理工作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管理和人类行为的关系,管理学和行为法学的关系,这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作了分析,二者虽然存在差别,但其联系也相当密切。实际上,行为法学所研究的就是一种管理,是法行为的管理。因此,管理学方法于行为法学研究有一定的意义。

1.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对行为法学研究有性指导意义,它有助于提高法行为研究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性

管理学方法是不可违背的管理的基本规律。实践反复证明,凡是遵循这些基本方法的管理,都是成功的管理,反之,都有失败的记录。例如,我国有很多企业存在管理混乱,职工的积极性不能充分发挥,甚至大量亏损的情况。出现这种后果,其原因虽然复杂,但认真分析一下,都是与违背管理原理分不开的。认识管理原理之后,管理工作就有了指南,建立管理组织、进行管理决策、制定规章制度等就有了科学依据。行为法学研究也如此。行为法学借鉴管理学方法系统性原理研究法行为,可将法行为视为一大系统,视法行为为各要素的有机集合体,从而运用管理学上系统性原理对法行为进行系统研究。首先,基于法行为系统的整体性特征,从整体着眼,部分着手,统筹兼顾,以达到研究的整体上的最优化。其次,基于法行为系统的动态性特征,把握法行为稳定与变化的关系,并尽可能的预见法行为系统的发展趋势,使研究具有前瞻性。再次,基于法行为系统的开放性特征,充分估计到外部环境条件对法行为系统的诸多影响,使研究具有完整性和全面性。如此等等,以达科学性而避免盲目性。

2.管在行为法学中的对行为法学具有突破性意义

在分类学意义上,行为法学又可以被分为行为法学或基础行为法学和应用行为法学,管理学方法的应用,对二者均有实质性意义。首先,在理论行为法学上,管理学方法的应用,对法学理论中的一些传统理论,如法的本质、法的分类、体系等问题的研究,将会带来一些新的启示。而对一些新的理论课题,如法的价值、法治国家等问题,也会带来新的发现。在应用行为法学上,管理学方法的应用,其价值也非常大。行为法学应用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范围,是指其内部系统和外部系统两个方面。行为法学内部系统的研究,主要是对于法律行业的过程及主要要素的研究,它旨在弄清法行为过程的各个组成要素及行为过程的前后因果关系,了解法行为过程的各种个别差异、主客观因素和,把握法行为预测、调整和控制的原理和方法等等内容。行为法学外部系统的研究,主要对于法律行为的外在表现形态的研究。它旨在从个体的法律行为和法律意识出发,收集人们对法律和法制活动的反应和顺应情况,不同阶层的区位法律行为、不同部门的法律意识并树立正确的民主法制观念,对于搞好各行各业的依法管理,建立有效的法律监督体系,以及对社会实行综合治理,最终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具有直接的和重大价值。

3.管理学方法的应用有利于把握法行为的基本规律并迅速找到法行为控制的途径和手段

管理工作虽然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各类工作都有其共同的基本规律,管理者只要掌握了这些基本规律,就会泰然自若地面对纷繁杂乱的局面,将管理工作做得井井有条。法行为的研究也是如此。实践中,法行为有各种表现形式,为了有效的研究法行为并对实践以指导,可以借鉴管理学方法,包括系统性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管理者是通过自己的管理实践,经历长期的积累过程,才一点一点逐渐领悟到管理的基本规律。管理学方法是在前人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系统的深入的研究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因此,管理学方法的运用能加速人们掌握法行为基本规律的过程,使人们更快地形成自己的法行为,以达目的。同时,在管理学上,依据组织的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管理制度、方式与方法,使管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使管理的许多常规性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这样,领导就能从事务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进行对例外事项的管理;即使领导者更换,系统运作仍可照常顺利进行。〔3〕在行为法学上,依据法行为的基本状况,根据管理学各原理如系统原理,形成合理的系统的研究方式与方法,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法行为控制的途径和手段。

总之,管理学方法是指导一切管理行为的基本方法,也是行为法学研究的方法之一,其应用,有助于行为法学方法论上的突破,从而使行为法学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

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对行为法学研究以及对法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管理学方法所包含的基本内容即系统性、人本性、责任性和效益性原理不是各种繁琐概念和原则的简单堆砌,也不是各种互不相关的论据和论点的机械组合,而是根据管理现象本身的有机联系进行而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完整的统一体。管理学方法的实质,即管理原理的实质,简言之,就是在系统内部,以人为本,通过确定责任,以达到一定的效益。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就是引进管理学方法,用管理学方法进行行为法学的研究,即以系统性、人本性、责任性和效益性原理为手段进行行为法学研究。为此,我们可以从立法行为、司法行为、执法行为等各方面研究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我们也可以以管理学各原理为视角,分别研究其系统原理、人本原理、责任原理和效益原理在立法、司法、执法等方面的应用。本文对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研究主要是分别就管理学方法在立法行为、司法行为、执法行为方面的应用作初步思考。

1.管理学方法在立法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立法行为研究是行为法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和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重视这项研究,并使其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那么,行为法学的实践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的体现。在立法行为方面,行为法学研究立法工作全过程的领导行为,同时又研究作为法律主体的所有人的行为管理及其有关问题,使国家的法制需要与社会个体和群体的需要在行为取向上一致起来。管理学方法在该方面的应用,最主要的应该是系统原理和效益原理的应用。应用系统原理研究立法行为,研究立法工作全过程的领导行为,就是要把立法工作看作一项大的社会工程,而不仅仅是作为一项法律的起草或是法律的通过等零散的事件来对待。应用效益原理研究立法行为,研究作为法律主体的所有人的行为管理及其有关问题,就是既要注重社会效益,同时,还要兼顾效益,将立法的经济效益放在它应该有的位置上。而立法的经济效益问题,是长时期以来,我国立法界包括立法学界注意得很不够的地方。

2.管理学方法在司法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在司法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行为科学的研究,对于解决依法司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改善司法活动,保障司法机关独立行使职权,是贯彻实施法律,搞好司法建设的关键。在此问题上,司法机关负有特殊的责任,因此,必须加强对审判行为、侦察行为、犯罪行为的研究,使司法审判人员的行为与国家司法需要相统一,并排除法律机制外一切干扰正常司法的行为,从而实现司法行为的法律化。同时,改善司法活动和强化司法职能,也有一个理顺司法机关和各个方面关系的问题,如果能通过行为研究全面把握影响依法办案的各种社会因素和行为规律,能针对当事人和社会的心理开展经常性的法制宣传,就一定能够为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司法设置一道必要的保障。管理学方法在研究司法行为方面的运用也是多方面的,其中,责任原理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应用责任原理研究司法行为管理,就是要研究如何充分挖掘每一个司法工作者个人的潜力,如何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明确规定这些部门和个人所必须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必须承担的与此相适应的责任。长期以来,司法工作的不尽如人意甚至腐败,与合理的分工和责任的明确不无关系。所谓“司法独立”、“法官独立”的原则和制度,用管理学原理分析,其实就是一种分工负责的制度。西方社会的“法官独立”在他们那样一个社会里卓有成效,是有一定的管理学道理的。“司法独立”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正在逐步的建立与完善,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一个重大成就,尽管如此,法学工作者仍然应该进一步研究之,尤其是引进管理学方法,应用责任原理对“司法独立”等分工负责的司法制度进行研究,以指导司法实践。

3.管理学方法在行政执法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在行政执法方面,适应新时期法律功能的新变化,最根本的是要把握政府职能这个主题,相应转变领导思想和领导方式,实现领导行为与法治目标的有机结合,自觉依法行政和依法管理,认真解决行政行为、领导行为法律化的问题。管理学方法在研究行政执法行为方面的应用也是多方面的,系统性、人本性、责任性、效益性原理均可用于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研究。而运用人本原理研究行政执法行为,这似乎还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行为法学工作者在该方面进行新的探索。笔者认为,研究行政执法行为,就是研究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而研究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管理,按人本原理,即按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就必须研究行政执法者的个人的主体地位,研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个人对行政工作有效管理的真实的参与,研究如何使执法者个人的个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研究行政执法服务于人的根本目的,等等。

管理学方法在行为法学中的应用是一个新的相当广泛的研究领域,以上分析仅涉及管理学方法在合法行为中的应用,且仅仅是研究的开始。

〔〕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学校;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13-01

当今时代是社会变革的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是市场经济全球化和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尤其是我国加入WTO以后,学校发展面临着开放教育市场的挑战,办学主体更加多样化,教育体制结构异质化。这一方面为我国学校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也迫使我们学校教育要重新审视自己生存、发展的策略和走向。为了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培养高水平人才,必须创新学校管理。

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学校管理的好坏,影响着一个学生的发展,也影响着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我们常听人说,某某学校校风不好,所以孩子划片本来应该在某某学校里学习、生活,可是家长还是要拖关系,走后门,想尽办法把孩子送到他们认为理想的,口碑比较好的学校里去。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那么,要想让学校管理在新时代下适应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我们也就要坚持,"校有校规"的管理原则,建立法制化的现代教育管理体制,实行依法治校。首先,在学校的管理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教育的一些方针,严遵《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等一些对学校规管理的要求落到实处,让学生管理实实在在地为学生服务,为发展助力。其次,为了一个良好的学理管理制度,和谐的管理环境,我就根据本校的特色和文化建立适合本校管理工作的一些规章制度,并让这些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发挥它应有的监督作用,让学校的管理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有序的环境中学习、生活。创新观念支配着创新的行动,没有突破的观念也就没有突破的做法,也就不可能创造出新的成果。

2.关注细节,精细化管理

为了让学校的管理落到实处,达到真正的有效管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把国家的一些学校管理政策传达下去还不行,还要让这些规章、政策发挥它在管理中起到有章可循、检查督导的作用。所以,在学校管理方面我们一定要做到责任到人,分层管理,把每一项工作,都层层包管下去,落到实处,起到作用。首先,精细化的学校管理要在整体目标确定的前提下,再细化到学校各组织、各部门,健立健全管理网络,责任到人。其次,精细化管理校园,要不分大小事务,当成"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来管。有一位校长说过:"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风逐潮,不需要不断的花样翻新,而是需要一种可贵的坚持。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精就是不平凡。"可见,无论对学校管理的大小事务,认认真真,长期坚持,都能使学校的管理,切切实实为学生服务,让社会、家长放心、安心。

3.以人为本,人文化管理

学校的严格管理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固然是好事,但是为了教师、学生个性发展,使学生能愉快学习,教师愉快地工作,学校的管理要刚柔结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要概让管理不失效,还要让教师、学生能自由发挥,张扬个性。首先,学校管理要为每一位教师创造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工作的需要,精神需要,在管理的过程中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使教职工能轻松愉快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其次,学校的管理要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之外,还要在工作中,信任、尊重教职工,创造条件,并实行科学民主的管理,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让在校的教职工觉得人人都是学校的主人,从而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当然为了学校管理,学校领导还要在政治上、生活上、工作上、关心体贴教师,提倡奉献精神,并要对那些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吸收到党内来。最后,为了让学校管理工作和谐有序的进行,学生也是一个主要的一份子,毕竟这一切管理工作的开展和进行,都是为了学生的良好发展,健康成长。所以教师要在工作中,时时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热爱班集体,热爱同学,并让他们保护校园里的公共设施,不去恶意破坏。这样,学校在满足了教师自尊心、荣誉感的同时,也让学生觉得自己是学校的主人,并要让教师、学生觉得在这样一个大集体里工作、学习、生活是多么愉快事。

4.优化学校管理环境

现代学校管理环境创新,简言之就是优化管理育人环境,指的是通过学校积极的创新活动去改造环境,去引导环境朝着有利于学校教育人、培养人、改造人的方向发展。学校管理创新是一种目标指向明确,但随机性较大,具有一定风险性的活动,其活动的进行,必须有相关政策的支持条件。这种政策的支持,包括管理创新中的人事分配政策、经费政策、奖励政策、评价政策等。学校管理创新要想有效进行,必须有上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条件,否则,管理创新就难以启动,即便启动也难以保证进行到底。日本管理学家在《丰田生产方法》一书中说:"要用创造的皮鞭去抽打容易僵化的头脑。"如果管理者在客观情况已经变化的情况下,还仍然固守旧的观念,无疑是反创新之路而行之,会成为时代的落伍者。《中国先进企业经验》一书对创造者的特点归纳了七条,其中第一条就是对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有强烈的探究精神,乐于迎接新的挑战,还有一条是有独立的个性和见解,不人云亦云,不迷信权威。具备上述两条,就能够随着客观事物的变化而不断更新自己的观念。这样的管理者决不模仿他人,而是具有创新精神,决不沿着他人的脚步行进,而是开拓前进的先锋,更不会是双脚健全而不会走路的保守派。

总之,管理是一门技术,尤其是管理学校,要想把学校的简单管理变成科学管理,把学校管理的规律性在作中体现出来,形成程序、方法和原则,需要我们每一位学校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不断研究,琢磨,并要逐渐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才能使管理科学化,有效化。作为学校的一名管理者,我们要严格尊守《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规,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以及《中小学管理规范、管理制度》落到实处。当然,我们还要更新观念,以人为本,注意细节,遵循管理规律、遵照规程章制,科学管理学校,一定能打造出一个文明、和谐,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实现学校管理的高效化。

参考文献:

[1]王.王彦教育叙事:在实践中体悟生命[J].《教育研究》(北京)2005.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改革;行政管理学;实验教学

《行政管理学》是公共管理类专业的重要课程,也是法学、新闻学、档案学、财政学等与公共组织密切相关专业本科生的选修课。它是一门综合性、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行政学脱胎于政治学,其基本原理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另一方面行政管理学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它是实际的、应用的、具体的……实践性是行政管理学的生命力和效用性的基础。如果不能从实践中发掘课题和解决课题,行政管理学就失去了现实意义。”[1](P.12)在《行政管理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把理论讲授与实践性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近几年的教学中,笔者发现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课堂理论教学偏重,实践性教学不足

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学以致用、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如果不能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操作能力,教育就失去了基本意义。当前一些高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看重基本知识传授,而对实践性教学环节缺乏设计和安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是被动地吸收,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至于一些实践环节,如调查、参观等,有些学校处于安全考虑,抱着“尽量少出校门”的想法,对学生实践活动持消极态度,致使行政管理学在教学设置上缺乏实践环节,或者虽有实践活动但缺乏常态管理和规范指导,与实际培养目标有较大差距。而我们在实际调查中了解到,用人单位认为,行政管理类高级人才的特征应具有“六会一高”,“六会”即会做人、会办文、会办会、会做事、会说话、会学习,“一高”即办文办会办事的效率高。其中政府部门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理论修养、有较高政策水平的综合素质的人才,企业部门则更强调实干、动手,要求能协调企业内部上下级之间关系、调动员工积极性,能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可见行政管理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还要不断加强。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单一,与社会实际发展还有较大距离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一些教师未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行政管理教学的理念,一味进行理论性教学,忽视了本科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得教学各环节比例失衡,导致学生本身理论学习能力基础不扎实和对专业疑惑性加强的现象的出现。[2]加上教材本身就偏重于理论,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又过于依赖教材,致使行政管理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常现枯燥之态,学生易对课程失去兴趣和信心。此外,一些高校在行政管理学教学上所使用的基本教学辅助手段形式主要以电脑和投影仪为主,基本上还处在一种静态和单向教学的层次上,缺乏比如模拟实验室、实战训练等实验环节。教学手段缺乏变化会使整个教学活动落后于实际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更新较少,应用性不足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社会应用领域,各类行政管理的理论、现象、技术等都不断涌现,但我们的课程教学与此现状相脱节,一些教材多年不变,教师的知识不能及时更新调整,新的社会现象和概念没有在教学中添加进去,使得讲授的内容与社会脱节,培养出来的学生应用性素质不高,难以符合社会的需要。

(四)考核方法陈旧、单一

在考核方法上,我们传统的考核方式是以期末考试的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比例较小。在考核的思路上,基本上还以名词解释、选择填空、简答题等为主,以教材上的标准答案为依据,难以考出学生的实际理论理解程度和分析水平。此外,课程考核并未将应用能力考核涵盖在内,应用考核重视不够,考核方式方法创新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

行政管理学教学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全面了解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国家治理、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及服务的主要机制以及内在的理论逻辑,掌握现代行政管理改革和发展的原则、内容和一般趋势,使学生逐渐学会运用行政管理学科的专业技能、专业视角,正确分析和解决行政管理实际问题。[3]因此在行政管理学课程教学中,应当把理论讲授、实践性教学、学生自学等多种方式有机地融合起来,形成教师和学生双向互动、对称平衡的最佳教学模式。

(一)理论教学上采用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情景教学法。即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设计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将教学内容融入角色的表演过程之中,从而达到相应的教学目的。例如:在讲到行政沟通、会议安排等环节时,任课教师设计相应的教学情景,让每人扮演一个角色,将教学内容用表演的形式在模拟现场生动地演绎出来。这种方法形式活泼,容易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学生也会对教学内容记忆深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社会调查报告法。该方法不同于通常所用的写小论文的方法。传统的写小论文的方法只要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写出相关的小论文,学生往往只有感性认识,只能从书本到书本或者从资料到资料,缺乏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契合过程。在现代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单纯写小论文的方法,往往会促使投机取巧的学生在网上随便下载几篇文章再简单拼凑。社会调查报告法就很好地避免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因为它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然后再对调查中所收集的第一手材料进行加工整理,进而写出调查报告。

3.换位教学法。传统的讲课都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而换位教学法则相反,对于课程内容相对简单、学生通过努力能够基本驾驭的部分,教师在活动前将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在学习小组内,通过学生互相协作,按照教师讲课的要求认真备课;课堂上学生在台上讲,教师和其他学生在台下听,然后由教师对讲课进行点评的教改活动形式。在讲到行政职能、公务员法等内容时,教师可以尝试这种方法。它的优点在于:其一,实现教学相长,教师也可能有自己的不足和缺点,学生也有他们的某些长处,通过换位教学,能够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定的收获和提高;其二,通过换位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切体会到讲好一门课的艰难,从而增进对教师的理解,有利于今后与教师更加密切的配合。

4.分组讨论法。该方法针对与现实生活结合比较紧密或者有一定争议、适合集思广益的问题。它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充分讨论,然后再分别找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小组讨论的结果,交流的过程中再进一步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最后达成共识。这种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极大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头脑风暴”,还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或者非常有学术价值的成果。

(二)加强实验教学,适应社会的发展

当前很多高校对行政管理专业实验教学的重要作用还存在着认识不清、理念滞后的问题,实验教学管理体制缺乏独立性,实验教学的地位与其在育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相称,不能从专业人才培养的整体需要进行教学设计。实际上,当今时代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是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环节。[4]

1.增加实验教学经费投入,建设行政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目前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原因很多,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在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不符合工作岗位对其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供给和需求出现“错位”。模拟实验室可以在很多方面弥补这一短缺。通过建设行政管理模拟实验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实践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零适应期”的实践场景,即把学生毕业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实际“仿真”到实验室,尽可能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5]因此加大对实验室的投入, 是保障实验设备、保证实验教学正常进行的前提。在实验设备上应购置具有前瞻性的试验设施,注重两方面软件:一类是市场上开发的公共管理类立体仿真模拟教学软件,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高效的模拟实验实训环境,使学生能在一个仿真的环境中体会行政管理专业课程实务业务流程, 帮助学生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从事专业实务的主要操作过程,并且从多个方面去理解和熟悉相关实务和各种标准,如政府电子政务流程、政府办公系统实验、政府信息门户实验、政府绩效评估流程、基层组织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演示等;另一类软件应选择社会中使用范围广、学生掌握后能迅速适应工作要求、对就业创业有帮助的软件,如用友ERP软件、电子政务系统软件、公务员考试系统等。

2.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是实验教学的基础,是改善实验教学效果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普遍缺乏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着力于完善和创新。首先,制定完善的实验教学计划、实验大纲,对实验记录、实验指导过程要有明确的规范,以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实验教学自身规律为依据,围绕创新型、高质量行政管理人才培养的要求,既注重整个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又要注重各部分的独立性;既注重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更要关注学生的积极参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其次,对专业课程和实验项目进行合理的调整、开发,利用专业特色和优势资源充分发挥合力作用。比如财经院校可以充分利用经济管理类综合实验室,对人力资源软件、决策沙盘等进行资源共享;学生实习可以与校内管理资源结合起来,让学生到各职能部门实习、参与到学校管理中去,这样既能节省实习成本,学生的实践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国庆.行政管理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0.

[2]潘晓兰,周霞.对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思考[J].广 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3).

[3]赵国俊.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行政 管理,2000,(8).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范文第4篇

学生管理管理艺术方法

一、制度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制度管理是广义的“法治”,对学生的制度管理是指运用法律、法规、政策、地方性的或学校以及班级的各种规章制度进行理性的管理。它的对立面是“人治”。对学生实施制度管理,可以使管理行为有章可循,避免主观随意性、盲目性和动荡性。以“法”管理是当前各种管理中所积极倡导的理念和方法。我国一贯注重“人治”,在学生的管理中也是如此,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迷惘。

1.向学生宣讲有关法律、法规、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

使他们明确应该做什么,不应做什么,学校和教师为什么这样要求他们而不那样要求他们,进而增强学生的自觉性以及对教师管理的积极配合。

至于学校和班级的规章制度,需要学校和班级自己制定出来。制定校规和班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规定;符合学校和班级的具体情况;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

2.要严格执行制度,且一视同仁

有了“法”,若不执行或执行不公,还属于“人治”,因此,对于制度必须严格执行。所谓严格就是赏罚分明,对执行者表扬,对违反者批评处罚,决不姑息。不能虎头蛇尾,只要求,不检查。同时,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克服感情因素。

二、目标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所谓目标管理法是以目标为中心进行管理的方法。它有三个环节:确定目标,实现目标,评价目标。

1.确定目标

学生管理中的目标是指学生在一定时期内预期发生的变化。确定目标时应注意以下要求:首先,目标既全面又有重点。因此,管理目标必须反映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多方面的要求。同时,由于学生发展与班级工作的不平衡,总会出现薄弱环节。管理目标在全面的基础上,要有重点。其次,目标应形成体系。目标应有长、中、短和高、中、低之分,这样,既确保了目标的前瞻性、方向性,又保证了目标的可行性和现实性。再次,目标内容一定是学生的身心变化,而不应是学校或教师的工作任务。如管理目标不应表述为“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而应表述为“学生形成了爱国主义品质”。第四,目标应具体明确,不能过于笼统或含糊其辞。目标明确具体才有可操作性,目标是否达成也才能测量出来。第五,目标应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目标应在民主讨论、大多数学生赞同的基础上确定下来,这样的目标才能成为学生行动的指向和动力。

2.实现目标

首先,教师要按照人尽其才、各尽其责的原则分配任务,使每个学生从不同层面和不同方位,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其次,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帮助职责不同的学生完成任务;再次,教师要做好协调工作,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协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第四,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实现目标的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

3.评价目标

目标期限到了以后,要考评目标是否实现,检验实现的程度。要进行必要的测量,取得数据,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评价时要客观地肯定成绩,找出差距;经过反思,从成绩中总结出经验,从差距中找到原因,并制定出改进措施;必要时也可调整目标,使其更切实可行。

三、全面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1.管理主体的多元化

从大的方面来讲,管理学生的主体有学校、家庭和社区;从校内来讲,有班主任教师、科任教师、学校领导、后勤人员、学生自身。传统的理念和做法是管理主体的单一化。管理主体的单一化,造成管理中的许多“真空”,脱离学校、不在教师视线之内的时空,都成了管理中的真空,在真空中,学生像逃出牢笼的小鸟,行无所忌。特别是忽视学生本身的管理主体的作用,形成了严重的“奴化”思想和行为。因此,必须强调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在校内和校外都形成管理网络。

2.管理对象的全体化

全体学生都是管理的对象,不能把管理对象定位在优等生或后进生上。有的学校因某些学生品行上的屡教不改,而把他们视作朽木,放弃对他们的管理。这是极端错误和有害的。因为,我们的培养目标是面向所有学生的,而且,学生可塑性很强,处于急剧变化时期。对他们弃之不管,一方面不能全面实现培养目标,另一方面也会使他们有不良的定型,危害一生的发展。

3.管理目标的全面化

培养目标的全面性决定了管理目标的全面性。学校只关注学习目标,会造成学生片面发展。

4.管理过程的完整化

整个管理过程可分为计划、实施、检查、总结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只有都重视起来,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系统。

四、说服管理法及其运用艺术

说服管理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提高学生对各项管理措施的认识,进而培养和增强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的方法。管理的目标是学生某种素质的形成,而某种素质的形成最重要的标志是习惯的养成,习惯是在自我教育中养成的,自我教育的基础是认识的提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说服管理法是管理学生的基本方法。

说服管理法的艺术要求有:讲的道理要符合科学原理,才能说服学生,使他们信服。在内容上,说理要有科学性;在方式上,说理要力求生动有趣,使学生喜闻乐见,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样的道理在不同时刻会有不同的效果。下列几种情况,是说服的最佳时机。第一,学生因无知而犯错误时,说理效果好;若因意志不坚定而做错事,说理无效。第二,情感相容时,说理效果好;情感对立时,说理无效。第三,面对新情况时。新的环境,有些新的要求,需要首先说明,使学生有章可循。老环境中的规则,学生早已知晓,无需讲理。第四,学生面对多元价值取向而迷惑无所适从时,教师的说理可以提高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说理过程中,若能伴随丰富生动的情感表现,则能增强说理的感染力和可信度,收到良好的效果。说理要具体,切忌大而空,也不能模糊不清。因为过于抽象的说理,学生难以理解,也不知道如何操作,说理必然无效。再者,说理时,不能打官腔、唱高调,要真诚实在,推心置腹,才能缩小师生心理距离,道理才能进入学生的心灵。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管理学管理的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数学方法;数学模型;高速公路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在高速公路管理同样需要各种新的方式和方法加以丰富,进而来解释、解决不断涌现出来的问题与挑战。尤其是数学方法在管理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愈发的无可替代。现实的高速公路管理中要面对大量的数据、记录,而现代管理最具说服力的也是用数字说话。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使用最多的数学方法是统计学、运筹学以及数学模型,从而使用量化来分析和说明成为可能。

1数学方法在高速公路管理中的应用范围

(1)高速公路开始运营以来,各部门产生大量数据,如年度收费数额,各种车型车流量情况,绿色通道车辆免费情况,集装箱车辆减免情况等等,这些数据可以长久保留,准确的记录了某一段时间的车辆通行、所缴费额及高速公路管理情况。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数学方法进行预测、优化、评价管理。①合理预测。可以通过研究历年来某收费站年度收费额和车流量的变化趋势,估算出下一年度收费总额及车流量总数。通过历年研究某时间段、某路段拥堵情况预测未来某时间段的车流量情况从而提前启动应急预案。从图中可以看出车流量在早8点开始直线上升,到16-18点达到最高峰,峰值可达1030台次,其概念就是说在两个小时120分钟内要通过1030台车辆,通过使用数学中常用的波峰图即可直观地作出分析,适当调整人员配置,采取相应措施,从而解决拥堵问题。②优化。在高速公路管理的优化中,主要用到三种数学方法,统计概率方法、边际分析方法、运筹学等,随着运营环境的复杂多样化,信息的作用逐渐已经成为各单位取得竞争优势的制胜法宝。③评价。一般的评价法采用定性或定量。而定性又是以定量为基础的。高速公路管理的评价一般涉及到收费的排名,工作效率,司乘满意度等,在运营过程中积累的大量数据是通过各种数学方法量化值来评价的。(2)高速公路管理的具体含义。①高速公路管理是一种高速公路管理人员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它服务并服从于高速公路组织目标。②高速公路管理是一个连续进行的活动过程,实现高速公路组织目标的过程,就是高速公路管理人员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的过程。由于这一系列职能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从而使得高速公路管理过程体现为活动过程的连续性。③高速公路管理是一种发生在高速公路上的,在开放的情况下,处于多变的环境中,复杂的环境成为主导组高速公路管理生存与发展的要素。

2数学方法在高速公路管理中应用的发展阶段

数学方法的使用对于高速公路管理的发展具有相当直接的影响。首先,这是因为数学方法提供了科学语言最合适的规范化方法。科学语言广泛地直接用数学手段来描述各种研究对象。数学也是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高速公路管理中的许多问题,是和收费系统的设计和利用相关的,都是最大限度的被规范化的。这些被规范化的部分对于具体的收费系统是不变的。高速公路管理的许多问题是对被规范的部分进行纯粹的代数(逻辑)运算。这说明,对信息的组成因素进行规范化和有序化,正是高速公路管理运用数学的基本出发点。在高速公路管理中数学的应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对收费、养护或通信所积累数据的纯数学加工。(2)建立基于高速公路管理方面的数学模型。(3)形成完整的高速公路管理理论体系。目前高速公路管理的应用还处于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工作正在向前推进。第一阶段的工作起始于大量的原始数据,第二阶段的工作是以第一阶段的工作为基础,建立各自领域的数学模型,目前在高速公路管理中使用最多的是概率模型。尚须进行大量的统计研究。著名的布拉德福定律恰恰就阐述了管理学中数学应用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过程和方法,这将为高速公路管理数学化的研究提供一条可遵循的思维途径。布拉德福定律是由英国著名文献学家S.C.Bradford于20世纪30年代提出的描述文献分散规律的经验定律。

3数学方法对高速公路管理的重要作用

(1)通过上述论述可以看到,高速公路管理与数学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一方面,数学方法是高速公路管理的理论支撑之一,高速公路管理研究需要多学科的理论支撑,对数学方法有必要研究、总结、选择以便充实、深化高速公路管理研究,而且,当前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推进,对高速公路管理及提供的相关服务要求越来越高。高速公路管理要研究来往司乘的需要,就要以数学方法的结果为依据,因为关于来往司乘行为心理规律的相关科学发展现状和趋势正是数学方法的重要研究对象。(2)而另一方面,高速公路管理研是数学方法的研究对象之一,是数学方法理论与方法完善与改进的源泉之一,数学方法可以充分利用高速公路管理所拥有的海量数据实现深层次的研究。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