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管理学的应用

管理学的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管理学的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管理学的应用

管理学的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人性假设;管理学理论;麦格雷戈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的假设最早是由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一种对人的假设,他认为个人是把自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之后,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此“经济人”假设、前人管理思想和实践经验基础上第一次系统地把科学方法引到入管理实践中,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的提出使管理从以往的经验管理上升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并得以发展。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目的在于使雇主和雇员共同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其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因为当时工人在工作中普遍存在着“磨洋工”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泰罗提出如果要调动工人的积极性,就要实行新的管理方式。因此,他在管理工人方面做了很多改变,如进行标准化、实行激励性的工资制度等。通过这些管理方式的改变,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二、“社会人”假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管理者逐渐发现“经济人”假设的局限性,认为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只看到工人会被经济利益所驱使,没有关注到工人的心理和情感。“社会人”的假设来源于梅奥进行的“霍桑实验”,梅奥发现员工的行为除了会被工作环境、工作待遇的影响之外,员工在工作中与他人的人际关系也是影响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据此,梅奥提出了“社会人”的假设,认为工人不仅仅是“经济人”,更应该是“社会人”。“社会人”假设的提出是管理学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这种假设认为员工心理与情感方面的需要是更为重要的。按照“社会人”假设来管理员工,不仅能够提高组织内部的管理效率,而且也有利于形成较为协调的员工群体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三、“自我实现人”假设

麦格雷戈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X”和“Y”理论。“X”理论认为,人生性懒惰、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进取心。“Y”理论认为,人并不讨厌工作,相反人们愿意承担责任,甚至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具有较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实,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安全、社会、自尊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而“Y”理论正是完全的表达了这一问题,在“Y”理论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自我实现人”的假设。“自我实现人”这一假设是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指的是每个人都有展示自己能力、发挥自身潜能的需要,只有自身的潜力被完全展现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的满足。在“自我实现人”假设下,员工具有主动性,能够自治地开展工作。

四、“复杂人”假设

由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和社会的复杂性,上述的各种人性假设都已经跟不上管理学发展的步伐。20世纪60至70年代,沙因提出了“复杂人”的假设。他认为人的需要是复杂多变的,会随着所处阶段和环境的变化而不同。随后,莫尔斯和洛斯奇在“复杂人”假设的基础上提出了超Y理论。该理论认为,“X”和“Y”理论并不是一无是处也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展阶段做出相应的选择,并没有一种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人的管理方式。根据“复杂人”假设,管理者应按照动态的、辨证的观点来对组织中成员的类型做出判别;同时,也应该根据各类成员的效用函数做到管理方式、管理策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制宜。

五、“知识人”假设

20世纪60年代,美国威廉?大内提出了“Z”理论。“Z”理论认为,任何企业的成功都需要员工与员工之间,员工与雇主之间的相互信任,并在日常工作中形成亲密的关系。随着企业文化运动的蓬勃发展,“知识人”假设逐渐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知识人”假设是对“经济人”假设和“社会人”假设的整合与超越。“知识人”假设认为:企业中的人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而人的思想和情感往往会体现在他的行为上,而人的价值观以及人的行为往往被所接触的环境和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着。“知识人”假设理论提升了人在企业生产中的地位,而且也丰富了人类假设理论。

六、结语

随着以上人性假设理论的出现,管理学的思想与之相对应也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现代科学管理和人本管理时期。同时,在人性假设的指引下,管理学理论也逐步从研究人的自然属性发展到研究人的社会属性、精神属性到现在的实践属性的过程,从以上基于“人性”假设的角度,我们了解到管理学理论的发展一直是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

作者:李维康刘永顺 单位:华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学原理;案例教学;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8-0073-02

作为人文经管类课程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案例教学最早被用于医学和法学学科的教学实践,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0世纪初,哈佛大学首先将案例教学方法用于管理学相关课程的课堂教学,将所研究的问题置于特定的环境中,采集相关信息、数据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说明问题的原因和过程,得出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甚至是理论的创新。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通常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进行设计,挑选适当的案例,组织课堂和课后研究与讨论,并对学生针对案例做出的解决方案进行点评与讲解,根据学生做出的解决方案质量给出平时成绩作为激励等。虽然案例教学已经在本科管理学教学中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在教学实践中,高校教师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面临一些问题与障碍。本文针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实施案例教学遇到的问题与障碍进行分析,并对《管理学原理》教学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关键问题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实施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在《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实施案例教学仍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

1.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尽管目前各大院校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均加大了案例教学的比例,但目前适合中国本科学生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寥寥无几。在此背景下,《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为了实施案例教学往往需要自行挑选或者设计案例。由于教师本人精力和水平的局限,其挑选和设计的案例往往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难以理解,甚至不适用于本科教学。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质量与案例教学的质量显著相关,管理学案例教材的匮乏直接影响了《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2.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与简单的课堂讨论不同,《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案例教学更加复杂与多样,为了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支持。在某些案例研究与解决方案设计过程中,可能需要部分软件、硬件的支持。但在传统的《管理学原理》课堂教学中,往往只需要教师对基本原理进行讲解与演绎,学生不用动手实践,使得许多教学管理者认为《管理学原理》教学与理工科科目不同,没有必要安排实践环节。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缺乏软件和硬件的支持,教师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堂讨论或课后自行分析并制作方案。学生课后学习极大地依赖自己的积极性与自觉性,这种不确定性严重影响了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3.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高校教师往往是研究生毕业就进入高校执教,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严重不平衡,而案例教学需要教师对其主持分析的案例具有较强的把控能力和透彻的理解能力。由于理论与实践操作之间往往存在鸿沟,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高校教师难以充分把握、透彻理解所教的案例,其提出的解决方案天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可操作性不强。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和控制者,由于教师对案例掌握上的不足,可能最终导致所教授的案例分析和解决方案与现实脱节,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质量。

4.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作为一门管理类基础课程,根据本科培养计划,《管理学原理》课程往往安排在大一开设。由于大一的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仍保持着高中时“重做题、轻实践”的学习习惯,在课堂上被动地听讲和记笔记,缺乏主动实践、参与课堂讨论与分析的动力。学生是案例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学生较低的配合度将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进而影响《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

针对前文提出的问题与障碍,对在《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讨论。

1.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为了保障案例教学的质量,有必要编制一套高质量的管理学案例教材。虽然组织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编撰工作离不开各大教育教学出版社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管理学案例教材缺乏的背景下,各高校经济、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原理》以及相关课程的教师可以自行组织起来,编制高水平的管理学案例教材。同时,组织全院多位经济、管理类教师共同编制管理学案例教材,能够有效地减少单个教师编制课程教学案例的个数,节约教师的精力和时间。参编教师集中有限的时间和精力编制少量案例也有利于提高编制案例的质量,进而优化管理学课程案例教学的教学效果。

2.增加教学资源投入。为了缓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教学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问题,《管理学原理》授课教师有必要对学院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宣传与呼吁,使各级教学管理部门知晓并理解《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中软、硬件资源投入不足的现状及其带来的问题,争取教学管理部门对《管理学原理》课程案例教学加大资源投入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级教学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也应当改变其“经管类学科仅需较少教学资源投入,只要教师站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即可”的传统思想,了解国际国内管理学相关学科教学实践的发展状况,对管理学相关学科的案例教学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教学资源的投入,以保障管理学相关学科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3.提升教师能力。主讲教师是案例教学的主导者以及整个案例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师的能力和水平对案例教学的质量举足轻重。为了提高案例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有必要通过各种途径提升教师的能力。首先,教师本人应当时刻注意自身能力的不足与缺陷。其次,教师应当时刻关注国际国内相关理论进展与教学实践的发展,学习先进经验,提升自身能力,将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在课堂上传授给学生。同时,学校、学院各级教学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要重视教师的培训工作,通过培训与学习提高教师案例教学的水平,进而提升管理学相关课程案例教学的效果。

4.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对案例教学的投入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以及整个课程教学的质量。如果学生自己难以主动提高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主讲教师必须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使学生了解案例学习的整个流程、案例分析所需知识储备和参与案例分析、讨论必要的准备工作。其次,教师应当对学生采取鼓励的基本态度,为了保护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教师应当始终对学生保持鼓励与肯定的态度,支持学生的发散思维,表扬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做得好的部分,并艺术地提出学生未来需加强的方向,切不可简单粗暴地对学生的不足进行批评与嘲笑。同时,教师还应当将学生的平时成绩与其分析案例、讲解解决方案时表现的能力相联系,对做案例认真和做得好的学生在期末考试中加分,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学习,进而提升整个课程的案例教学效果。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方式,将案例教学应用于《管理学管理》等管理学相关的课程教学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教学的参与度,使学生在课程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与知识。本文在回顾案例教学发展演化历程的基础上,对高校管理类课程案例教学的问题与障碍以及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进行了总结与梳理。研究认为,管理类学科实施案例教学的主要问题与障碍是管理学案例教材匮乏,教学投入和教学设施不足,教师对案例的把握不足,学生对案例教学不适应。而实施案例教学的措施与对策主要有编制高质量的案例教材,增加教学资源投入,提升教师能力和帮助学生适应新的教学方式。本研究为高校管理类课程主讲教师实施案例教学提供了一定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品媛.试论管理学教学中的案例研究法[J].管理学报,2008,5(3):340-344.

[2]王谊.管理学案例教学法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3,6(6):63-64

[3]贾红.高校管理学案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4-5.

[4]熊勇清.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原理》教学中的实施效果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4,(1):85-88.

[5]秦立栓.论案例教学在管理学课程中的运用[J].中国成人教育,2008,5(3):7-8.

管理学的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 高职学生管理 应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052-01

高职院校各项工作的核心是学生管理,其对高职学生健康成长发挥了推动作用。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但高等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高职学生目前的发展情况无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因此,在高职学生管理中应用管理学原理对完善与改进学生管理工作发挥了重要意义。

一 管理学原理内容

管理应当从系统的整体组织出发,根据系统特点要求整体上对系统运作规律进行把握,系统分析各方面的管理前提,实行统一优化,并且按照活动组织的效果与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对系统组织运行有效调节与控制,最终达到组织的目标。管理系统原理具体包含了五个观点:整体观点、开放观点、动态观点、综合观点以及环境适应观点,这充分体现了管理系统原理的内涵,也是对管理系统原理进行利用与把握的重点。管理学原理中的人本思想就是以人为中心,在管理过程中加强人的核心功能,需要管理者在整体管理过程中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创造性,促使管理对象进一步确定组织的整体目标与责任。

二 高职学生管理现状

随着不断深入的改革以及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伴随着逐渐增加的高职学生人数,高等教育正在改变原有的办学方式与管理制度。

学生管理是教育的基础,也是教育内容的精髓,在整体教育工作中学生管理是根本。可见,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学生管理工作的内容十分广泛,也是一个系统化的活动,它主要包含了校园中的生活、工作、政治教育、指导就业等相关工作。从组织方式分析,可以将学生管理工作划分为:学习管理、生活管理、自我管理、班级管理等。为了能够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学生管理工作进行有效开展,高职院校只有积极创新工作理念,不断丰富工作内容,更新工作方式,才能真正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 管理学原理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学原理对管理方式与结果发挥了决定性作用,而决定个人价值的又是管理学原理。高职学生的管理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按照学生的不同特点,对其人格、价值观的塑造有效完善。应根据管理学原理从班级基础管理、思想教育管理以及课外活动管理三个方面积极讨论其应用效果。

1.班级基础管理

在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构建以班级为单位的规章制度,同时联系辅导人员特有的管理形式,实现制度化管理,例如请假制度、选举班委制度等。在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体现科学性,实施制度中要凸显艺术特点,当出现特殊状况时,要灵活进行处理,将管理学原理作为重要基础。在对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积极调动学生的热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学生干部适度放权,帮助学生干部对整个班级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对学生干部进行了有效锻炼,也可以促使班级成为一个整体,一个团结向上的班级。

2.思想教育管理

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思想教育非常重要,同时也产生了决定作用。高职学生进入学校首先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也有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开学初期就要根据管理学原理规划学生的职业生涯,贯彻落实目标管理,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就业观。

3.课外活动管理

根据高职学生活跃好动的思想特点,利用管理学原理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有利于加强班集体的凝聚力量,有效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些活动具体包含了体育类活动以及与学习主题相关的活动,体育类活动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有效增加班集体的荣誉感。与学习相关的主题活动具体是指各个学科的相关活动,由班委成员组织策划,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利,同时也对班委成员的组织领导能力进行了锻炼。

四 结束语

高职学校的管理者应当按照本校学生的自身特点,科学应用多样灵活的管理方法。既不要做一个“保姆式”的管理者,也不要做一个“一言堂”的管理者,而是需要联系学生自身情况,综合两者的管理内容与方式。因此,应在高职学生管理过程中应用管理学原理,将就业作为重要向导,把管理学原理作为培养学生的重心,以管理学系统、人本原理作为基本载体,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加强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最终实现高职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管理学的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游戏教学法 管理学 教学应用

一、引言

管理学作为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几乎是每所院校的必修课,甚至是管理专业学生的第一门专业入门课程,所以管理学学习效果的好坏至关重要。管理学是一门科学,相关的管理知识可以通过各种载体传播,并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吸收与创新,大学课堂无疑是最有效的载体。但目前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有人认为“象牙塔”里仍然是“春风不度”的地方,丝毫体现不出流行的新的教育理念,“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仍占主体,缺少必要的师生互动,不能有效体现管理学实践性的一面,严重影响了人才的质量。

二、游戏教学法的来源与发展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老师们在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深切体会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它可以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成败。在管理学的教学中,可以引用的教学方法有许多;使用频率较高的是讲授法、案例教学法和多媒体教学法。但笔者却想在此强调游戏教学法的重要。

管理游戏是企业管理过程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日本索尼公司在1976年首先创立了“Sony Management Game”,1982年美国许多公司都引进了该竞争性游戏,并且逐渐移植到计算机中。我国最早由北京科技大学于1996年从日本引进该教学方法,并且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中国人民大学根据著名管理游戏――沙盘模型的原理,成功开发了ERP教学模拟系统,并应用于管理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游戏教学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利用一些游戏设备,将参与的学生按照团队分成若干个“竞争企业”,通过学生模拟一系列的企业管理经营活动,使学生提高运用所学管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管理学游戏课程的构建

(一)准备环节

1.游戏的准备。任何一堂游戏课程的设计,不是为了游戏而游戏,更不是哗众取宠,而是为了相应的管理学知识,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会管理的定义、职能、体会什么是管理者,管理者做什么等内容。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以下这些游戏是不错的选择。

(1)“风中劲草”游戏: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并作出单膝下跪姿态,双手向外张开,腋下夹紧以迎接随时可能转过来的小草,草由小组成员轮流扮演,草站在圆心,在脚跟不离地的情况下直挺挺的倒下,倒在组员张开的手心里,由组员蹲在原地协助小草顺时针转两圈,回到原点,归位,换下一位扮演小草,依此循环,直到所有的人演完小草。各组的完成时间是衡量优劣的标准。该游戏能反应参与人员的协调意识,控制能力,诚信品质等个人特征。

(2)“突出重围”游戏:各小组围成一个圆圈,用自己的左手抓住其他成员的右手,同时要满足三个原则即不能抓旁边人的手,不能有规则的牵手,不能抓同一个人的手。在满足条件后要把错综复杂的牵手局面解开,且整个过程所有人的手不能松开,最终形成一个大圆圈。游戏的标准看哪一组先完成即获胜。该游戏能有效地反应组员的协调意识,领导水平,敏锐的观察力及组织能力。

(3)“抬木棍”游戏:该游戏由各小组成员两两结对,各用一食指抵住木棍,把木棍从指定的高度下降到一定水平高度,一般是从1.5米下降到0.5米,依次循环,直到所有的组员都完成游戏,最先完成的获胜。该游戏主要考察组员的计划能力,控制意识。

(4)“同心圆坐”游戏:把所有人员分成两组,若人数太少则只能组成一组,所有人员左转45度,用自己的鞋尖对准前面人的鞋跟,形成一个圆圈,在老师的统一指挥下同时坐下,坐在后面人的腿上,衡量的标准就是看哪队坚持的久一些而不垮掉。该游戏衡量组员的团队意识,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5)“生死电网”游戏:游戏在一个开阔的空间进行,在两根柱子之间拉好上下两条线,下线一般控制在1.3米的高度,上线控制在1.8米的高度,若加大难度还可以在上下线之间用绳子形成一个正方形的孔,所有的组员站在绳子的一边,要求所有的人在不触动绳子的前提下通过圆孔到达另一边,但不得借助任何外在工具,唯一能用的只有组员的帮助。该游戏能很好地考察组员的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组织协调能力。

2.人员的准备。在游戏中,不同人员扮演不同的角色,一般而言,有三类人员:老师扮演裁判及总协调官的角色,确定游戏规则、程序,考核游戏结果,协调各类人员及设施设备。助教担负监察的职责,助教由班级公选产生或者老师指定,对助教的要求是公正、严明且富有爱心,对老师交待的任务不折不扣的执行,保证游戏的公平及安全;其余的人员自发的组成人数大致相当的竞争小组,听从老师的指挥,在助教的监督协调下,力争率先完成游戏,取得胜利。

3.设施设备的准备,包括必要的游戏说明资料,必要的场地,音响设备,富有激励性的歌曲,游戏过程中涉及的道具,如木棍、绳子,学生随身物品的存放及相应的时间安排等。

(二)实施环节

在所有的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游戏便可开始。各小组互为竞争对手,按照游戏的规则自行操作,但不可以违反游戏规则,否则助教有权要求其重新开始或直接淘汰,老师要不失时机的放一些激励性歌曲或说一些鼓舞性的话语,创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竞争氛围,让所有的同学都乐在其中,全身心参与,对游戏的结果要及时的公布,以形成对落后者的压力,促其反思。

(三)总结环节

游戏结束以后,老师不要忙于下确定性结论,而要通过游戏的过程及结果引导学生思考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尝试着让学生用课堂上所学的管理知识分析整个游戏,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接受别人的批驳,这既符合管理的理论性、科学性,又符合管理的实践性、艺术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游戏的真正目的,实现学生的知行合一。

四、结语

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其不同的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为了扭转大学课堂局面的不足,老师们不妨多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使学生的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笔者认为,游戏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方法,是管理学课程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值得大力发扬。

参考文献:

[1]陈广杰.索尼公司的管理竞赛[J].管理现代化,1985,(4):27.

[2]陈秋,刘存,蓝骁.“管理学”教学初探:管理游戏的运用[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招,2004,17(33):94-96.

[3]邓浩,孙莹,方美琪.ERP教学模拟系统的建设与实践[J].嘉兴学院报,2005,17(1):34-39.

管理学的应用范文第5篇

关键词: 案例教学 管理学基础 应用

案例教学是以客观事件为基础运用到课堂教学过程当中,需教师在依托教材的基础上,运用有效方式引导学生对客观案例进行独立思考和分析,并要求学生理性提出自己的观点判断,从而提高学生客观理性分析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把案例教学的方法合理有效地运用到高职的《管理学基础》课程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把理论基础知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的能力。

一、案例教学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案例教学的方法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案例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能有效增强学生配合课堂讲授的积极性,接受课程理论知识的主动性。案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从多个切入点对案例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对课堂基础性理论知识学习的兴趣,突出体现案例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的重要作用。

(二)案例教学的革新作用

案例教学是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一次至关革新。传统教学是让学生刻板接受理论概念和知识,然后用客观实例演绎论证课堂中的基础理论,这种方法对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滞后性明显。案例教学的方法是将在客观实践中得到的经验问题渗入课堂教学讲授中,把诸多经典案例运用到课堂知识概念中,并要求学生主动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方案。这样使学生主动把接受的理论知识融入客观案例问题中,从而加强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真正对知识进行记忆和提高解决客观实践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颠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轴的新型教学方式,让学生扮演主动角色的有效新型的教学方法。

(三)案例教学在具体实践中的作用

在《管理学基础》教学过程中,学生真正掌握知识的前提是使教学课堂中的理论知识在管理实践中得以应用,在实践中让理论知识得以巩固。但是学生用于管理实践的时间是有限的,在真正意义上从实践中得到理论基础巩固的机会也是有限的。案例教学的方法就有效解决了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在实践中巩固基础的问题,因为案例教学是把客观的管理实践案例和管理活动情景提供给学生,让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解决客观管理实践中的问题,为学生进行管理实践提供真实的经验途径条件,做到在客观案例实践中巩固基础知识。

二、《管理学基础》的案例形式

(一)用客观案例引出问题

案例:讲述阿里巴巴公司提出未来五年对淘宝线上商品的假货率降低的质疑和材料,引出质疑问题和制定措施目标的要求,让学生进行自主讨论并制定对策。

(二)用案例巩固基础知识

案例:三鹿企业的衰亡,证明管理决策的错误给全局带来的消极后果及给整体格局带来的重大损失的基本原理,从而得到决策者的决策必须与整体目标保持一致。

三、案例教学在《管理学基础》中的实施

(一)课前案例整辑

客观案例在《管理学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课前教师必须对相关管理案例进行搜集,筛选与本堂课程相关度最高的案例进行素材整合,提前发送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课前准备,整理出自己或小组的独到见解和分析思路。

客观管理实践案例的选择不仅要与需要教授的《管理学基础》中的教学任务和目标相吻合,还要考虑到学生接受分析问题的能力程度和教师的知识储备、问题处理能力。管理案例所传达的内容应有其真实背景,不能编造和虚构。最后案例的选择应与课堂时间相结合,所以案例篇幅应简洁精准、信息合理,否则不利于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

(二)课中案例讨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组织学生对课堂管理实践案例的讨论都是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首先需要把课堂理论基础知识用传统讲授的方式传达给学生,这也是进行案例讨论分析的基础。如果是没有理论知识的超纲案例,则不仅不能使学生的综合管理能力得到提高,反而会使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案例所述,误入歧途。分组是案例讨论的核心要素,分组重要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合作分析,这样使课堂讨论分析更加深入和多元。最后在讨论发言中,教师的配合和支持是课堂气氛组织的决定性因素,不能草率否定学生的讨论分析成果,因为案例没有限定答案标准。

(三)课后分析检验

学生对课堂理论知识掌握程度,需要进行量化考核,这是衡量教学方法是否成功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是否进步的依据。通过系统化、科学化的考核,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上是否进步及能够确立学习的目标和方向,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总结的能力。

四、案例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认识到案例教学与其他教学方法的区别与联系,不能刻板认知案例教学或者坚持传统教学拒绝教学方法革新。其次教师素质在案例教学中有很高要求,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实施案例教学。最后教学手段决定案例教学质量,应多以多媒体为讲授手段,避免一味地使用传统的讲授方式。

把案例教学这种现代教学的手段应用到教学课程当中,是管理类专业教学的一种重要事件教学方法。但是高职《管理学基础》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对学生和教师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必须紧密吻合教学目标和任务,灵活应用案例教学,真正提高《管理学基础》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