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一、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概述

(一)企业资产管理的概念。资产是指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这些资产包括短期资产和长期资产。短期资产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长期资产主要有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企业资产管理是通过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等各项资产进行的生命全周期的动态管理。企业根据每项资产的特点和性质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提升企业资产使用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和固定资产是每个企业经营过程中都会涉及发生,所以管理好这四项资产就成了资产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二)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中小民营企业市场地位比较弱小,通过扩张规模增加盈利比较困难,只有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资产使用效率才能获得竞争优势,所以做好资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做好对资产核算与监管的日常管理工作,才有利于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只有加强实施对企业资产内部监管,才能减少经营过程中舞弊行为的发生,才能提升企业整体的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做好资产管理帮助企业实现每一阶段的发展目标,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实现盈利。

二、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财务管理的落后以及资产管理的混乱给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风险,特别是在货币资金、存货管理、应收账款、固定资产四项重要资产上的管理都存在着各种问题。(一)货币资金管理基础弱,无法对现金流进行动态预测监管。现金流在企业经营中相当于人体中的血液,从某种意义上说比利润更为重要,而中小民营企业资金管理的基础工作却普遍较弱。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银行账户管理混乱,存在随意开户现象。第二,现金使用不规范,大额现金支付现象较为普遍。第三,存在白条顶库且长期挂账现象,导致现金账余额反映不真实。第四,在人员方面,未将不相容职务分离,财务岗位和职责分工不明。不少民营企业出于成本的考虑,会计、出纳、开票岗位由同一人兼任,支票、定期存单等凭证、财务印鉴往往由同一人保管,对于现金、银行存款无人核对监管,由出纳独自一人完成。第五,从不编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预算表,无法做到对现金流入、流出进行动态管理和控制,未设置最佳现金库存量。(二)应收账款管理没有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管理。应收账款作为一种信用结算方式,在中小企业销售中普遍被使用,这种方式不仅为企业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更关系着企业未来现金的流入。但现实情况是中小民营企业对应收账款管理意识较为薄弱,未对其实施事前、事中、事后管理。首先,在销售环节没有做到事前控制,对客户的资信情况不重视,导致信用不良的客户享受了不该有的信用欠款额度。其次,在合作过程中没有做到事中控制,销售合同签立不规范以及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出现已超信用额度但为了销售业绩仍发货的现象,这种超额发货,使得应收账款余额不断增大,企业资金被大量占用。再者,在业务发生后,销售部与财务部没有对超期应收账款进行提示及催收。这些行为严重影响了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导致企业经营现金流入减少,给企业营运带来资金压力,同时也大大增加坏账风险,严重影响企业健康发展。(三)存货管理人员和管理工具较为落后。企业对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关系着生产经营能否顺利进行,影响着企业资金使用效率。但中小民营企业对于存货的管理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着以下方面问题。第一,由于各部门缺乏有效沟通,采购、生产和销售往往各自为政,只顾部门利益,导致存货大量积压,占用了企业的大量资金,资产周转速度明显降低。第二,由于仓库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不具备专业知识,对仓库日常出入库管理随意性大,造成记录混乱,导致账实严重不符。第三,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大多未建立完整的存货管理信息化系统,只能依靠简单的统计软件进行日常管理,无法对存货及时做出定性与定量判断,缺乏对库存进行有效控制,导致存货数量越来越大,对企业资金形成积压。(四)固定资产未建立管理制度,账实严重不符。因为固定资产具有金额大、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所以对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资产管理的总体状况。但中小民营企业对固定资产管理往往是缺失的,存在着以下方面问题:第一,固定资产财务入账与实物情况严重不符。财务部门盲目按发票内容进行资产入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往往一台大型设备是由若干小设备组成,财务账上的资产清单与生产部门现场实物内容无法进行核对。第二,没有建立固定资产管理责任制。由于财务部门、设备部门和使用部门的工作均各自独立,再加上没有明确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导致设备日常管理出现问题时,无法追究责任,设备甚至出现无人管理的现象。第三,固定资产缺乏日常维护和保养,极大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给企业造成了高昂的维修成本,让企业存在因设备损坏而随时停工的经营风险。

三、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资产管理的措施

通过对中小民营企业在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管理四方面存在问题的分析,为了使中小民营企业提高资产使用效率,资产保值增值,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出以下针对性改进措施。(一)加强货币资金日常管理,建立现金流量预算分析制度。第一,做好货币资金日常基础工作。做到现金与银行日记账的日清月结,做到账实相符。对公司银行账户进行功能划分明确使用范围,定期进行清理。规范使用现金,限制大额现金支出。第二,明确资金管理人员的职责,做到不相容岗位分离。将会计与出纳分离、资金核算与稽核分离、审批与经办分离、票据与印章分开保管。第三,编制现金流量表和现金预算表,对企业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进行动态管理与控制。将现金事前预测与事后分析相结合,将这两张表作为日常现金管理、调度和控制的有效工具,设置现金最佳持有量。通过对这一指标的设置,让企业的现金既能满足生产经营活动所需,又能避免因资金闲置而造成的损失。(二)实施应收账款全流程管理,建立对账催收制度。第一,做到事前控制,健全企业信用制度。对客户的资信进行调查,了解客户的基本情况,根据客户的付款记录和信用变动情况设置客户信用等级和发货限额。第二,做到事中控制,建立合同审批和发货回款制度。明确销售部、物流部、财务部和法务部的工作职责。在业务发生过程中,严格按发货制度和合同执行,杜绝超限额发货现象发生。第三,做到事后管理,建立对账催收制度。财务部每月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分析,将其中超期未回款的客户提示销售部门。销售部门对超期发货进行催收,对于催收过程中发现的坏账现象及时启动法律流程。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是一个涉及销售部、物流部、法务部和财务部互相联动的管理,需要涉及的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使应收账款的风险降到最低,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三)加强存货日常管理,建立存货管理信息系统。第一,加强存货日常管理。从企业整体利益的角度出发,根据本量利的平衡关系,推导出存货最优经济批量。综合考虑采购成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和缺货成本,避免各职能部门只考虑各自利益而导致存货总成本上升。第二,提高仓库管理人员素质及专业水平。企业存货管理人员应选用那些具有良好品德、责任心强且具有专业仓储知识的人员担任管理人员,并对这些人员实施定期培训和考核,建立奖惩机制,用制度来管理和调动仓库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第三,建立完整的存货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ERP电算化系统的建立,把计划部、采购部、生产部、销售部和财务部都集合在一起,各个部门共享数据,通过透明化的信息化系统来提高存货管理效率,控制存货数量,降低企业成本。(四)严格固定资产管理及考核要求,建立资产保护制度。第一,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及考核要求。由于固定资产有着金额大、使用周期长的特点,有必要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来约束各部门的行为,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定期对固定资产管理情况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奖惩制度挂钩,从而来确保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第二,建立固定资产日常保养及维护制度。通过该制度的建立来明确各机器日常保养的责任部门,实施日常保养计划。设备保养部门应做好每次设备保养及维修的记录,通过这些记录不断完善调整日常保养计划,使机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延长。第三,建立固定资产信息化系统。通过系统将固定资产明细账与现场使用资产相匹配,从而对固定资产进行分部门、分区域、分责任的多维度精细化管理。通过机器设备信息条形码对固定资产实物进行定期盘点,通过盘点发现日常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题的解决来保证固定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延长机器使用寿命,使企业获得收益。

四、结语

中小民营企业要想在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得以生存与发展,在日常管理中就必须规范和加强对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的管理。通过管理,使企业资产得到保值增值,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从而达到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目的。资产管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引起管理层足够的重视,并在日常管理中加以不断实践。只有这样,方能使企业得到长期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霓.完善民营企业资产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6(5).

[2]郭瑛.浅析加强民营企业货币资金管理[J].中国集体经济,2015(30).

[3]王革常.民营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中国商论,2019(7).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风险防范;信用政策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收取的账款或代垫的运杂费等。其实质是企业因赊销产品而形成的产物。应收账款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安全、有效地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对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现状

(一)应收账款在企业流动资产中占较大比重。据资料统计,在发达国家中,企业逾期应收账款总额一般不高于10%,而根据有关部门调查,我国企业应收账款占流动资金的比重为50%以上,远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企业之间相互拖欠货款,造成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已成为经济运行中的普遍现象。如果应收账款均能按期收回,则企业之间在资金流入和流出之间将达到平衡,形成正常的商业信用贷款。但应收账款的逾期甚至成为坏账通常成为企业管理中的难题,且限制企业现金的流通、阻碍企业的扩大再生产。

(二)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呈逐年增长态势。据上海证券报道截至2009年8月的半年报统计数据显示,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为3,59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63%;而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为l,77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96%。这些状况已严重影响到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造成企业资金的严重短缺,极不利于企业的继续发展,因此应收账款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企业缺少风险控制与防范观念。目前,部分企业对应收账款的重视程度不够,为了开拓市场、扩大其市场份额,增加销售收入,在未对付款人资信度作深入调查、未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充分估计的情况下,采取与客户签订一定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来吸引客户,盲目地采取赊销,造成应收账款持续增加,产生了较高的账面利润,忽视了大量被客户拖欠占用的流动资金不能及时收回有可能形成坏账的风险。

二、企业应收账款形成的原因

(一)买方市场是应收账款存在的前提。由于我国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扩大销售,提高竞争力,增加利润,利用建立在商业信用基础上的赊销来促进销售。企业的应收账款数额越大,其承受坏账损失的风险就会越高。虽然赊销可以减少库存,降低存货风险和管理开支,从而降低企业成本。但因为赊销而带来了巨大的财务风险和高昂的资金成本是企业所始料未及的。

(二)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不健全。首先,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管理制度。有些企业缺乏应收账款管理规章制度,或者虽然建立了相应制度,但却并不照章办事,造成有章不循。企业内控制度建设不到位。信用审批程序不通畅,不能对客户信用进行有效控制,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不能及时沟通,销售与核算环节脱离,造成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其次,企业销售激励机制不健全。有些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只将销售人员的工资与销售工作量挂钩,而并未将应收账款的回收率纳入考核体系。因此,销售人员为了完成工作任务量,只关心销售量的高低,导致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再次,绩效考核机制不科学。对销售人员追求个人业绩产生的应收账款,企业没有建立有效措施要求有关部门和经销人员全权负责追回,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给企业经营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三)应收账款风险控制措施不到位。首先,有些企业在尚未对购货方做好资信调查的情况下,任意给予企业信用政策。并未经过科学的调查分析,而是凭个人感觉任意调整信用额度,造成企业大量难以控制风险的应收账款,增加公司的经营风险和潜在损失。其次,相应部门未有效行使监督职能。作为业务部门的支持部门,财务部门一方面应与销售部门做好定期对账工作;另一方面还应根据管理制度对业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其是否有超越管理制度的行为。但在实践中财务部门往往会忽略后一职能的行使,造成应收账款的不合理存在,却无法做到及时有效的纠察。

(四)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不细致。在许多企业中,应收账款管理责任没有落实,应收账款管理责任中各部门的职责不清,责任不明。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虽各司其职,但没有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真正负责,因此也没有人对收款问题承担责任,在外部信用风险增大时,便产生大量拖欠账款,而且往往是在被拖欠了很长的时间后才开始催收,其结果是前清后欠,屡禁不绝,包袱越背越重。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

应收账款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议企业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应收账款进行管理:

(一)增强企业决策者风险意识。企业决策者应该增强对应收账款风险性的意识,尽量将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成本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一方面企业决策者应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对未来市场的预测分析,确定最佳投资方案,使企业的产品能够占领市场或以质取胜,在销售过程中取得主动地位。在目前供过于求的市场经济中,若销售者能处于主动地位,那么即使是在销售过程中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的风险性也会大大降低;另一方面决策者在制定销售政策时,不应该盲目追求销量的最大化,要考虑到应收账款所带来的成本、费用及其风险性,制定合理的销售政策和激励体制,以避免或减少应收账款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二)大力提高产品竞争力

1、加强产品市场调研,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首先必须加强市场调研,及时开发研制新产品,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企业通过加强售后服务,改变销售方式,以在服务上优于竞争对手而战胜对手,企业要根据消费者的需求或偏好,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使生产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服务水平。另外,企业应有目的地选择客户,选择那些信用品质好,赖账可能性小的客户,以减少资金在应收账款上的占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2、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产品成本。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要求实现设备现代化和产品现代化,大力发展高、精、尖产品,参与国际竞争。企业通过工艺设计、产品性能、产品寿命、销售技术、服务的提供等方面,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从而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量。进而变被动为主动,做到应收尽收,加速资金的周转,降低了资金的机会成本,达到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重点要加强信用政策制度建设。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就是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客户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加强企业的信用管理,建立合理的信用政策,要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设立信用部门,建立客户信用资料档案。集中保存并及时更新客户信息,资料应该包括企业与主要客户交往的历史资料,主要有客户的基本信息、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已公布的一些信用等级、营业执照复印件、信用调查报告、合同或订单、付款记录及往来信函等。

2、制定严格统一的信用政策。并在企业信用部门内部严格执行从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三方面企业制定的信用政策。在制定时,应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成本收益原则和客户信用状况,制定出准确、规范的信用政策。在信用政策执行过程中,一方面要严格按信用等级对客户执行不同的信用标准;同时,要根据客户信用状况的动态变化随时调整对其的信用额度,从动态上保持信用政策执行的一贯性。

3、建立信用管理人员奖惩激励制度。通过赊销责任制或者销售收款责任制的方式将销售和信用部门的信用管理职能统一起来。

(四)强化应收账款日常管理。企业要重点做好以下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

1、加强合同管理,对客户执行合同情况进行跟踪分析,防止坏账风险的发生。了解客户付款的及时程度,目前尚欠款数额、企业对用户提供的信用条件、用户付款的时间等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对策。

2、检查客户是否突破信用额度。企业对用户提供的每一笔赊销业务,都要检查是否有超过信用期限的记录,并注意检验客户所欠债务总额是否突破了信用额度。

3、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平均收账期。主要看流动资金是否处于正常水平,评价应收账款管理中的成绩与不足,并修正信用条件。

(五)加大应收账款催收力度。应收账款发生后,企业应采取各种措施,尽量争取按期收回货款。一般情况下,大多数客户愿意迅速付清货款,享受现金折扣。因此,企业对信用期内的应收账款一般不用过问。而对于逾期的应收账款,应按其拖欠的时间、金额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确定优先收账的对象,同时应分清债务人是故意拖欠,还是愿意付款却没有付款能力。对故意拖欠的债务人,必须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进行追讨,或迅速通过法律途径予以追讨。而对于愿意付款,但目前没有付款能力的企业,看债务人是暂时资金周转困难,还是由于其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甚至达到资不抵债所致。如果是债务人财务状况发生了严重的危机而无力偿还,对此种情况必须充分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强硬措施,切不能碍于情面而坐失收款良机。

综上所述,加强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是实现企业资金良性循环、增强企业经营活力的重要环节。尤其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企业更应该把应收账款的管理作为一项长期的、制度性的工作来抓,力求将应收账款控制在合理平台上,并将各项措施落实到位,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最大提高。

(作者单位: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海.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中国总会计师,2009.2.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收账款;法务管理;管理制度

应收帐款管理的不善就会变成呆帐、坏帐、死帐,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必须处理和解决好这个问题,才能做到扬长避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应收账款的管理过程中,可以采取如下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呆账、坏账和死账的发生。

一、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管理工作做的好,首先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是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1、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向用户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基本要求。通常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判别标准。如果企业的信用标准较严,只对信誉很好、坏账损失率很低的用户给与赊销,则会减少坏账损失,减少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但这可能不利于扩大销售量,甚至是销售量减少;反之,如果信用标准交款,虽然会增加销售,但会相应的增加坏账损失和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用户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

2、信用期限是企业为用户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用户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现金折扣是在用户提前固款是给与的优惠。提供比较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增加销售量,但也会带来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成本、现金折扣成本等额外的负担。收账政策是指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采取的收账策略。企业如果采用较积极的收账政策,可能会减少应收账款成本,减少坏账损失,但要增加收账成本。如果采用较消极的收账政策,则可能会增加应收账款成本,增加坏账损失,但会减少收账费用。

3、在制定收账政策时,应权衡增加收账费用与减少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和坏账损失之间的得失。

二、加强法务管理,防止坏账发生

作为一个规范化管理的公司,必须加强法务管理,最大限度地抑制呆账坏账的发生。对于规模比较大的公司可以成立“法务部”,规模比较小的公司可以聘请法律顾问。销售部门应同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法律部门共同制定销售合同,完善合同的内容,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违约条款的相关规定等,以避免日后纠纷。对于信用级别较低的客户,可以采用抵押赊销或不赊销。抵押赊销是减少应收账款风险的一种有效途径。债务人用固定资产、存货等作为应收账款的抵押物,当债务人不能按期还款时债权人就可以出让抵押物来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种方式实质上是对赊购方的一种约束、对赊销方的一种担保,在西方国家经常被运用,而在我国还极少运用,特别在中小企业用得更少。

对有偿债能力却不履行偿债义务,人为发生的赖帐。应在两年的诉讼有效期内诉诸于法律,以避免丧失追诉权,造成坏帐损失。在胜诉的情况应当在两年的申请执行期内及时申请、防止超过申请期间。超过申请期间的法律后果是判决书书中所判决的权利将不能得到实现。

三、加强风险意识

做好对应收账款发生前的风险评估,是降低赊销风险的有效手段。对财务状况良好的老客户,通常情况下可以认为信誉高、销售风险小的客户群体可以赊销。对经营中发展的新客户,销售前必须做好必要的信誉调查。信誉调查包括信誉度和美誉度调查:企业信誉是使公众认知的心理转变过程,是企业行为取得社会认可,从而取得资源、机会和支持,进而完成价值创造的能力的总和。从理论上讲,企业存在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被看成为企业信誉的内容。企业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信任、好感、接纳和欢迎的程度,是评价企业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侧重于"质"的评价,即企业的社会影响的美丑、好坏。

对于信誉度、美誉度低的企业,必须进行现金交易,不能为了扩展业务而实行赊销,避免因盲目的赊销造成拖欠,使企业遭到不必要的损失。

四、健全管理制度,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1.健全内部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企业必须建立严密、有效、可操作的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的行为有章可循。建立明确的职责分工,互相协调、相互制约,避免发生舞弊行为。明确划分销售部门和财会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责,明确划定销售部门对应收账款的安全和及时回笼负有直接责任,应收账款形成的决策者和主要经办人员,就是回收债权的责任人,财会部门应按应收账款形成的时间长短,及时定期编制企业应收账款账龄分析一览表,将债务人名称、债权形成时间、应收账款余额、超过信用时间、债务人经营状况、应收账款总额占流动资产比重等内容在表上详细反映,以便于决策层和相关部门准确、及时、全面掌握企业应收账款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欠款催缴政策,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和控制。

(2)确立信用管理制度、控制赊销额度。信用政策是在综合考虑了利益、成本、风险之后,对应收账款管理所做出的一些原则性的规定,是应收账款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评估机构、客户的会计报表等多种渠道取得可利用的分析资料,对客户的品质、支付货款的能力、财务状况等信用状况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估分析,以此为基础判断客户的信用等级,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赊销额度,对不同等级的客户给予不同的赊销限额。必须将累计额严格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为了便于日常控制,企业要把已经确定的赊销额度记录在每个客户应收账款明细上,作为金额余额控制的警戒点,减少信用风险带来的坏账损失。为了促使客户尽早付清欠款,企业在对外赊销和收账时要奖罚分明,即对于提前付清的要给予奖励,对于拖欠付款的要区分情况,给予不同的惩罚。对销售部门应建立科学合理的业绩评价体系,防止销售部门为增加业绩而放宽信用标准。

2.强化日常监督和管理

加强管理与监控职能部门,按财务管理内部牵制原则。应在财务部下设立财务监察小组,由财务总监领导配置专职会计人员,负责对营销往来的核算和监控,对每一笔应收账款都进行分析和核算,保证应收账款账账相符,同时规范各经营环节要求和操作程序,使经营活动系统化规范化。“对应收账款实行终身负责制和第一责任人制。”谁经手的业务发生坏帐,无论责任人是否调离该公司,都要追究有关责任。同时对相关人员的责任进行了明确界定,并作为业绩总结考评依据。

第一,加强应收帐款日常动态信息的传递与报送,财务部门应定期以文书,表格方式向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企业领导传递应收帐款动态信息。第二,关注客户经营情况,加强日产讯证,以防客户经营状况变化和人员变动可能造成的无法收回款的风险。第三,建立应收帐款预警机制,及时获取有关信息,采取防范措施,如对逾期未还或欠款额度加大的客户停止供货。

综上所述,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较高、成本也较高,并且其流动性极差,不利于企业对资金的有效管理。然而,在企业中应收账款是必须设置的款项,一旦某个客户的偿还能力出现问题,将大大提高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情况,对企业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提高账款的回收效率,促进企业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董智悦:《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的问题及对策》,《金融时报》2014年07月07日。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集团;集中核算;会计工作;建议措施

资金的审查与核算是企业工作的关键环节,在市场竞争激烈程度增强的外部环节下,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在与日俱增。如何有效地控制会计部门的财务审查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要加强对账款的核算与管理,加强企业的财务安全和运行的稳定程度。在实际工作中,企业需要对症下药,在清晰认识本公司财务核算管理工作现有问题的基础上,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有理、有力、高效的目的。

一、企业集团集中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集中核算是企业集团会计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对会计部门的工作实效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在企业集团实际的会计工作中,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1.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建立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针对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也还不够完整,企业的经营管理者缺乏风险意识,他们针对日常的成本支出和现金的流出控制较为严格,但却忽视了对集中核算的管理,不少企业对集中核算的管理不够重视,没有制定专门的集中核算的管理和控制制度,即使有些企业制定了集中核算的内部管理制度,但是由于企业内部销售和财务部门的职能是独立的,且没有设立相应的监管部门,致使相关部门之间在问题面前相互推脱,没有责任承担者,这主要是由于多数企业过分注重效益,忽略了从制度方面加强监控,另一方面,不少企业欠缺对集中核算管理的经验,集中核算管理制度难以有效的落实与推行,从而使企业制度形同虚设、监督失控,企业面临严重的财务风险。

2.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起步较晚,目前仅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进行信用管理,一些大型企业对客户的信用管理也才刚刚开始进行,信用管理的制度还不够完善,且缺乏有效的社会信用监督机制。另外,企业内部的信用管理体系不完备,缺乏合理的信用管理制度,并且尚未建立信用管理机制,对于集中核算的管理没有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集中核算的管理只能采取单一的方式,不能较好的评估客户的信用等级,也不能准确反映企业的信用情况,以及企业在管理制度方面的优劣程度。

3.缺乏有效的事后监督机制

企业针对集中核算的事后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不少企业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存在脱节现象,日常交流较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能及时沟通,这对于那些没有建立定期的清查对账制度和坏账管理制度的企业来说更加危险,如果没有专门的部门定期与客户核对往来账,并对集中核算的账龄和回收进行分析与核对,企业就无法实时跟踪集中核算的情况,不能及时对账款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造成债权债务方账面金额不符,严重扰乱企业的账款回收及收支情况的统计工作。此外,还存在一些小企业或个人为了一己私利,利用集中核算调节利润、转移资金,使资金体外循环,使公司的经济利益蒙受损失甚至有违法的风险。

4.企业内部激励机制不合理

不少企业为了调动销售人员的积极性,人力资源政策往往向这部分员工倾斜,将工资报酬与销售完成情况挂钩,绩效考核也将销售额作为重中之重的指标,而忽略了销售业绩当中所包含的货款回收率,货款的回笼指标在KPI指标中比重较小甚至没有,这就导致员工为了个人利益,可能会采用回扣等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度上升,而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监管制度来约束此类行为,导致应收账款大量沉积下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行。

二、加强企业集中核算管理的对策建议

制度设计的漏洞是导致企业集团集中核算工作出现诸多盲点的重要原因,要彻底扭转会计部门的一些失范现象,需要从以下方面加强联系,重点改进。

1.建立健全集中核算内部控制体系

要加强企业内部财务部门、销售部门、市场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形成一个集中核算管理的组织体系,针对集中核算的日常管理应建立专门的管理部门或项目小组,安排专职清理欠款人员逐项进行清理,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权限,并对集中核算管理的相关部门建立一定考核机制,财务部门要定期核对企业在一段时期内各项活动的收支详情,对每一笔款项要做到记录在帐,并能保证每一项数据统计有对应的人员负责;及时与财务部门核对,确保业务人员责任到位。还应注重合同管理,与其他公司签订的合作合同要符合国家政策和法律,不做危害国家、社会和集体经济安全的行为。在合同的签订形式上,要尽可能的清楚、准确,应尽量采用统一的合同范本以便于企业进行管理。

2.完善企业信用管理机制

企业应当根据公司的具体情况成立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并确定自身的信用等级评价标准。企业要对特定的客户展开详细的信息调查与核实工作,采取法律允许的、不侵犯客户隐私的方式对其生产类型、公司规模、整体实力、财务状况展开调查,真实地掌握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做好客户档案的创建与归档工作,编写出客户信用等级档案,以此作为判断客户信用程度的凭据。通过计算资产的流动性和准时付款能力的比率进行分析,从而判断得出企业能力、资本、条件的好坏,以对其信用风险的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并将客户的信用状况和交易价值分类管理,以利于企业提高集中核算的决策效果,只有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把客户的信用风险减到最小程度,才有利于企业从全局的角度加强对影响市场风险因素的调控,减少坏账带给企业的经济损失。

3.加强对集中核算的监督职能

企业要加强内部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对集中核算的监督职能,财务部门积极配合销售部门定期与客户对账,对账单应要求集中核算客户的财务人员确认并盖章,如出现对账不符的情况,要及时与对方查明原因,并及时调账,避免双方往来账不一致而造成的企业坏账损失。同时,财务部门还应定期统计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与其他企业或个人发生的赊欠款金额、是否清帐以及时间和地点等情况,并及时反馈给企业的会计部门,为及时做好财务记录与审查工作提供依据。为了做到有备无患,企业需要设立审计部门或在财务部门增设审计职能,对财务人员、销售人员离岗交接工作要予以监督,发现问题要及时查明原因并配合处理,以免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其他方面意想不到的突然情况。

4.建立集中核算责任管理制度

企业要建立集中核算责任管理制度,将货款回收与销售责任结合起来,每项销售业务从签订合同到回收资金的全过程应落实到具体的业务人员,业务人员经办的业务应自己负责,且每笔赊销都要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加以制约,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货款回笼的情况引入绩效考核的关键指标;建立销售量、销售收入、销售毛利、货款回收率、应收账款周转率相结合的有机的考核指标体系,实施奖惩措施,货款回笼的情况直接影响销售部门工作人员工资、奖金等经济利益,从而推动销售人员对集中核算的重视和配合催收账款的意识,对于因自身原因造成货款拖欠甚至无法收回的,要视情节轻重追究相关负责人员的法律责任与经济责任,对人为造成的坏账,要有明确的赔偿制度,损失重大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只有将集中核算的责任执行到位,才能使集中核算的管理更为有效。

总之,企业集中核算的管理对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如何加强企业集中核算的管理应受到企业经营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企业要加大对集中核算的管理力度,针对集中核算客户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分析并采取积极的政策,加强账款的清欠工作,逐步减少企业的应收账款,以加速应收账款周转率,增加现金流量,减少坏账损失,保证企业的正常资金周转,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企业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经济基础。

参考文献:

[1]鞠秋.加强企业集中核算的管理与核算研究[J].时代经贸,2012.3

销售部日常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风险管理;应收账款;对策

1.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含义

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主要是在企业风险管理的基础上,由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参与的过程,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以及企业信用制度的制定的前提下,针对销售业务的流程,对于其中可能影响企业应收账款回收的潜在事项提出一系列的应对措施,逐步完善企业的销售业务流程,使企业风险降至企业可接受的范围或者最低。

2.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缺乏风险意识

企业为追求利润,盲目的扩大销售,而忽视企业的风险。而当问题发生时才意识到因缺乏风险意识而对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事后才对产生的风险进行补救措施,尽量的降低因意识不足而产生的损失。

2.2应收账款风险的日常管理不完善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不单指风险管理理论,而是将风险管理理论与内部控制理论相结合,形成全面的风险管理理论。

内部控制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但很多企业尤其是私营或者民营企业未建立相关的引导机制和约束机制,致使对企业销售退货的管理不到位,虽然赊销避免了现销情况下的退货返回现金的麻烦,但赊销情况下如果退货管理不善也会出现以退货来抵减应收账款,应该建立完善的退货管理机制,有些私营企业保管收到的退货不能及时反馈给销售部或者返回的信息不完善,使得销售部开票人员可以私自开退货单,以此来减少相关方的应收账款,以此来牟取私利。

信用制度建立的不完善,没有良好的信用调查机制,没有良好的赊销制度,对客户的信用不认真评估的情况下,就盲目的进行赊销,就无形中加大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

2.3未遵循成本效益原则

赊销的目的是扩大销售,提高利润,虽然营业净收入提高了,但企业往往忽视因赊销而产生的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以及坏账成本。在我国的应收账款的管理还处于粗放式的管理未结合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进行综合考虑,很多情况下,企业不对各种赊销方案进行比较,也不对各种收款方案进行比较,很多时候只采取一种赊销方案,收款方案还不明确,更不用说对赊销的应收账款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考虑因素不够全面。

3.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各环节的应对措施

企业应收账款的防范与控制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建立完善的应收账款风险内部控制体系,扩大销售,提高企业的自身的经济效益。应收账款来源于信用销售,信用风险按照销售全过程可以划分为签约前风险、签约过程中的风险、签约后的风险,企业可以采用流程控制的方法,全面地控制交易风险。

一是签约前风险管理。业务人员在开发客户和争取订单过程中,往往基于开发业务的考虑,忽视对客户的全面考察,在缺乏对客户信用了解的情况下贸然签约,或迫于竞争压力和开拓市场的急切心情,与信用不良客户签约。这种由于客户选择不当造成的不良应收账款是多数企业的控制重点。企业应当在实现赊销以前先对客户的信誉、偿债能力、经营状况等进行深入的调查,这也是风险评估程序中对潜在事项进行大致的分析,主要针对外部因素即客户方面信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的判断以此来确定是否对购货单位进行赊销以及赊销的额度是多少。销售部门要将销售单与该顾客被授予的赊销信用额度进行核查,根据客户信用资信状况决定是否赊销。财务部门在记录销售收回环节,要将收回数据及时反馈给信用管理部门,以便更新客户动态信息系统。

二是签约风险管理。企业应不断完善自己的标准合同文本,应有企业法律人员审定合同内容,确保权责对等、价格清晰,使合同漏洞和条款风险尽量减少。非标准合同文本要经过严格评审,避免合同条款风险和履约风险,为收款做好法律保障。另外,企业要根据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信用状况选择结算方式。当客户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强,信用状况较好时,可以选择托收、汇兑等风险比较大的结算方式,这样有利于购销双方建立起一种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反之,应选择信用风险比较小,约束力强的结算方式。企业应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制度,其避免将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一次性计入当期损失,前期的资产质量判断会因为此时的损失的发生而折价,所以结合企业自身来确定合理的坏账准备制度,从而使得坏账损失在各个期进行摊销,提高报告的使用价值。

三是履约风险管理。企业要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工作进行全面监控,建立一套完整的事后应收账款管理系统。例如建立催收管理制度、建立呆账核销管理制度、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及销售回款责任制等等。

不过,在所有应收账款管理问题上,关键是要和客户进行积极沟通,通过谈判获得更有利的收款期限,而不是简单地将这些期限强加给客户。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关乎企业资本实质以及企业的经营成果质量,但企业的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的完善需要基于社会信用管理体系的建立、法律法规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以及企业信用制度的建立,信用管理的体系和法律法规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步在完善,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理论也将逐步完善,可能也会随着金融工具的衍生,应收账款的管理又提出新的问题,这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邢有洪.谈企业加强信用管理的措施[J].市场研究.2004(02):65.

[2]葛家澎.应收账款管理与催收技巧[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11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