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方案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医疗救助制度,是指政府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作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延伸和补充,对城乡贫困家庭医疗困难实施救助的制度。医疗救助制度的落实与否直接关系到困难群众的基本医疗权利。建立健全城乡特困医疗救助制度,是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民生工作。全区民政部门要将城乡医疗救助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履行民政为民有关职能职责,周密部署,以铁的手腕、铁的纪律、铁的措施,深入整治侵害城乡医疗救助对象利益行为,切实维护困难群众的切身利益。
二、整治时间和步骤
专项整治工作时间为三个月,即日起至2015年3月中旬结束,分四个阶段递次推进。
(一)第一阶段:即日起到2015年1月10日,主要任务是制定方案,组织自查。各镇(街道)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切实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组织力量,指导村(社区)开展自查。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医疗救助涉及困难群众医疗利益方面的政策,积极发动群众参与,按“最大限度满足我区城乡贫困家庭基本医疗需求,保障困难群众基本医疗权利,全面建立和完善城乡一体化医疗求助制度,健全我区社会救助体系”的要求,深入村(社区)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工作,准确掌握救助对象底数,切实做到最大限度满足我区城乡贫困家庭基本医疗需求。对问题较多、矛盾突出的地方,要通过调查,找准原因,及时研究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二)第二阶段:2015年1月11日至2015年2月10日,主要任务是自改自纠,督促抽查。针对自查中发现的问题,各镇(街道)要逐一定案,纠正到位,整改到位。要坚决纠正虚报冒领、隐瞒伪造、挂名住院、做假病历、大处方等乱作为现象。对不能纠正的问题,要及时报区民政局,区民政局要整合资源、针对性地开展攻坚克难工作,限期整改。各镇(街道)要将城乡医疗救助金管理、发放的自查自纠情况,形成专题报告,于2015年2月11日前报区民政局。
(三)第三阶段:2015年2月11日至3月10日,主要任务是制定措施、完善制度。规范城乡医疗救助金申请、审批、发放和监督程序。严格按政策规定审批城乡医疗救助金,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积极推行城乡医疗救助金社会化发放,确保准确、及时、足额和公平、公正、公开,杜绝截留、贪污、挪用、挤占、扣压、拖欠和私分等问题。
三、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此次专项治理活动牵头领导为区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由区民政局分管副局长、纪检组长亲自抓,日常工作由民政局低保办牵头负责。
民政部门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要注意民政各项救助制度与教育、住房、司法等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真正形成覆盖城乡、制度健全、相互衔接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一)确保全面完成“十大惠民行动”任务发展。“十大惠民行动”涉及民政部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城乡医疗救助、城乡“三无对象”和提高五保对象集中供养、农村特困群体无房户“安居工程”,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坚决完成镇党委、政府赋予的光荣使命,以此为契机,全面提高全镇城乡社会救助水平。
(二)提高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根据实际,稳步提高保障标准,增加临时生活救助,确保困难群众生活水平。积极探索对低保户特殊困难家庭的临时救助制度。积极实施分类施保,对有特殊困难的低保对象给予重点照顾。按时完成全镇城乡低保对象普查,保证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水平不低于240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不低于65元。
(三)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医疗救助水平。扩大医疗救助面,提高医疗救助水平,加强维护医疗救助,完善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继续将农村低保和农村五保户全面免费纳入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确保了医疗保障。
(四)逐步提高农村五保对象“三无”人员的集体供养水平。分散供养五保户月供养标准不低于150元,集中供养五保标准200元。分散供养五保金按月由金融机构足额发放,不断提高集中供养率,继续巩固省一级敬老院成果。加强敬老院管理,大力发展院办经济,不断提高老人生活水平。
(五)做好农村特困群众无房户的调查、摸底。采取村务公开的办法确定建房对象,以户为单位建档立卡,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减免部分可以减免的费用,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督促按期完成建房任务,彻底改善农村特困群众的居住条件。
(六)切实提高抗灾救灾救助能力。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灾害应急救助管理体制,完善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灾害应急管理机制。按照救灾工作“三个规程”的要求,切实做好春荒、冬令和新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灾区的社会稳定。做好特困群众调查,及时解决好春荒冬令和新灾救济工作,妥善安排灾民的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
(七)做好双拥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省军人抚恤优待办法》,解决好优抚对象治病难的问题。深入开展国防知识宣传,增强国防观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按月足额落实双拥政策法规,巩固双拥模范镇成果。坚持优抚对象补助由金融部门直接发放到每个人手中。
(八)认真做好老龄工作。切实加强《老年法》的宣传,按时足额发放敬老院经费,指导老年协会开展有益的文化娱乐活动,使老年人真正体会到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余热,为构建和谐社会作贡献。
二、落实民权,打造社会组织自治创新机制
(一)扩大基层民主,建设农村社区平台。完善城乡基层管理和服务网络,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加快建设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城乡社区。创建村民自治模范村6个,积极创建省级村民自治模范乡镇和村民自治模范村活动。
(二)坚持培养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增强民间组织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推进社会组织的分类指导,切实搞好督促检查,及时查处民间组织违法行为和非法民间组织。深入开展“民间组织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民间组织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
三、维护民利,构建新型社会福利体系和社会扶助网络
(一)努力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继续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深入开展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
(二)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加快发展慈善事业。要进一步健全“政府推动、社会参与、民间运作”的慈善工作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
四、切实加强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的管理,不断提高民政公共服务的水平
(一)继续推进以地名信息化服务为重点的公共服务,开展农村设标,建设平安边界。
(二)强化殡葬行为的规范化管理。依法推进殡葬改革和管理服务,继续倡导移风易俗,巩固全火化成果,不断改革丧葬方式,提倡绿色殡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五、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及时办理领导批转办理的信件。
一、工作目标
2021年,全镇社会救助年审工作目标:一是以社会救助年审为主线,自查自纠为抓手,加强与乡村振兴政策有效衔接,落实救助政策,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量和服务能力,严防错保、漏保,不断推进精准保障。二是实行大稳定小调整。全年城乡低保对象基本控制在上年度年审时保障总量之内,对现有在保对象进行筛查,凡有明显致贫原因的在保对象,原则上不变,只实行年检;新增申请对象区分不同条件,按程序确定纳入保障。
二、工作内容
1.做好动态管理。对新增和已享受的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对象、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进行全面入户调查,按照新的社会救助保障标准,及时作出新增、调整、取消。
2.落实政策措施。按照《省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要求,严格落实低保刚性支出抵扣、延退、单人户保和特困人员探视巡访等托底保障政策。全面开展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认定工作。
3.加强信息建设。按照省民政厅“数字民政”完善对象信息的要求,通过入户调查,加大已享受对象家庭信息采集力度,及时将准确信息更新到“智慧民政”社会救助信息平台,确保信息质量。同时,对于死亡人员和清退人员,要清理信息系统历史数据和附件信息,切实做到与省民政厅“数字民政”信息内容一致。
4.开展自查自纠。围绕“精准救助、及时救助、有效救助”的社会救助改革目标,对社会救助政策落实情况开展自查自纠,加强政策执行的指导、监督、管理,提升社会救助工作质量和规范管理水平。
三、工作步骤
1.部署阶段(4月15日至4月20日)。根据县民政局方案,结合我镇实际,制定出台镇社会救助年审工作方案。召集村(居)社会救助工作人员进行社会救助政策培训,统一部署年审期间社会救助相关工作。开展年审工作前,以村(居)委会为单位张贴公告,公示政策规定,明确城乡低保、城乡特困、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申请时限、地点。
2.实施阶段(4月21日至5月25日)。各村(居)委会要按照年审工作目标,结合党史教育,开展挂村干部大走访活动,一一对应文件中的工作内容和措施,全面入户排查。对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摸排范围,各村(居)委会可自行扩展对象领域。一是对新增救助对象:(1)申请。由家庭成员携身份证等相关材料和《个人委托授权及法律责任声明书》到我镇民政窗口申请。(2)受理。由我镇民政业务工作人员负责即时受理,打印出《省社会救助申请及核对授权书》由申请人签字盖手印。(3)公示、入户调查(收集有关证据)、核对。三个环节同步进行。受理公示期间,群众提出重大异议且能够提供有效证明材料或者提出合理理由的,增加民主评议程序。无重大异议的对象不走民主评议程序。(4)确认。户籍、收入、财产均符合规定的纳入拟保障对象,提交我镇救助评审领导小组评议予以确认。二是对现享受对象:以村(居)委会为单位,清退户籍、收入、财产明显不符合条件的对象。低保对象、特困户死亡的,需要停止对该对象的救助,自对象死亡次月起停发该对象低保金、特困金;认定为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的成员死亡的,需要于次月取消该对象资格;对在保的对象全部发起网上核对。由村(居)委会负责补齐缺失的申请书、《个人委托授权及法律责任声明书》、家庭成员身份证、户口簿、困难佐证材料、入户调查记录等,录入系统;对核对有预警的对象全面复核,不符合对象经镇确认予以清退;对现已认定的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按照赣民字〔2020〕3号文件精神重新进行评估,不再符合条件的经镇确认予以清退。
3.总结阶段(5月26日至6月10日)。一是日常报送资料。在年审期间,要及时报送工作做法、动态、图片、图像等信息到镇民政工作群。二是总结报送。年审工作结束后,我镇认真梳理社会救助年审工作中的典型经验和典型案例,深入挖掘工作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成果,形成文字材料(有做法、数据等内容),经主要领导签字后,于6月10日前报县民政综合事务中心。
四、工作措施
1.做好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对所有在保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和已认定的低收入和支出型贫困家庭等社会救助对象进行全面入户调查,核实评估家庭经济状况、致贫原因等,不漏一户一人,并根据困难程度,提出新增、取消、调整等年审意见,提高保障精准度。
2.做好社会救助政策的保障。一是做好重点对象摸排。对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的已脱贫返贫人口,以及因患病、残疾等原因造成失业的人员进行摸排核查,对符合条件的依规纳入社会救助政策覆盖范围。对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中的重残(一、二级重度残疾和三级智力、精神残疾)和重病(获得大病医疗救助人员)人员,经个人申请,按照单人户形式纳入低保范围。加大延退政策实施力度,对于主动就业创业,家庭经济状况好转的低保对象,家庭财产符合《省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相关规定,视情给予一定时间的延退期,待其收入稳定后再按程序退出低保待遇。二是做好城乡特困人员政策落实。继续委托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院,对城乡特困人员自理能力进行年审评估,落实特困失能、半失能、全自理护理费。对分散特困供养人员巡访探视,督促指导照料服务人落实照料服务责任,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巡访探视服务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三是做好主动发现和救急难工作。要常态化的在、居(村)委会醒目位置公布社会救助热线电话、张贴微信自助申报二维码,畅通求助渠道。要健全监测预警机制,运用“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技术,动态对接残联、医保、卫健和教体等部门,开展信息比对,做好困难对象跨部门转介,促进各部门救助资源融合。四是开展低收入家庭认定工作。对家庭月人均收入抵扣家庭收入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按规定缴纳的社会保障性支出后在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5倍以内,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省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相关规定的家庭和个人,认定为低收入家庭。并对低收入家庭中存在重大刚性支出的,可进一步识别为支出型贫困家庭。对认定为低收入家庭的对象,规范档案资料,建立低收入家庭人员台账,做到动态新增和清退,并及时将低收入家庭信息资料同步录入到“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
3.提升社会救助规范管理水平。围绕审批权下放,镇(村)两级要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工作职责、工作制度,严格履行申报受理、对象公示、入户调查、发起核对、评议或听证(可选)、镇审批等程序,审批过程须在“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中体现。持续落实困难对象长期公示制度。按规定落实村(居)委会干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本人或近亲属享受低保备案制度,备案情况由县民政局、乡镇(街道)分别保存。规范受理对象后出具的受理告知书和不予同意审批告知书等审批文书。加强对申请对象家庭经济状况的核实,特别是对非共同居住的法定赡养、抚养关系成员的收入财产进行核实计算,避免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让老人吃低保的问题。
4.提高信息化工作水平。年审期间,各地要加快完善“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中困难对象致贫因素、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字段信息的补录。为了及时补充“智慧民政”社会救助平台中对象身份证、家庭住址、银行账号等基础信息,请各乡镇(街道)在年审结束后将社会救助对象花名册电子版报送县局,由县局信息系统技术人员和乡镇(街道)工作人员再一次统一比对。加快救助申请、入户调查、审核审批等全省统一电子文书的使用,规范电子和纸质档案资料的留存。逐步取消纸质报表,加强系统操作培训和使用,提升信息化工作水平。
5.开展社会救助自查自纠。镇(村)两级要将年审与社会救助自查自纠相结合,针对近年来纪委、审计等部门查出的违规违纪案例和省市县的反馈,举一反三,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深入自查自纠。一是查兜底保障是否到位。是否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纳入社会救助政策范围,防止“漏保”问题。二是查政策落实是否规范。紧盯申请、受理、审核、评议、公示、审批、资金发放及动态管理等关键环节,查政策执行是否规范到位,特别是在临时救助乡镇备用金、社会救助金额评定、死亡人员核销、乡镇审批等方面是否存在监管盲区。三是严肃查处社会救助工作中出现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对工作中作风不实,对群众申请推诿、刁难,不作为、慢作为,以及投诉(服务热线)电话开而不用、未长期公示等方面进行自查自纠。尤其是对发现工作人员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侵占等违法违纪问题,要及时向有关监督部门移交问题线索。四是进一步落实失信惩戒制度。对申请或已获得社会救助的居民家庭或者个人,采取虚报、隐瞒、伪造等手段,骗取社会救助资金行为的,镇政府要向县民政局上报失信人员失信行为有关情况,县民政局将建立台账备案,并通过批评教育、取消待遇、向信用管理部门推送失信人员情况等方式,依法依规惩戒。
五、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城乡低保、特困工作是民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敏感度强,社会关注度高。今年的城乡低保年审,将评议听证从必经程序改为可选程序,更加强调入户调查、收入计算和财产比对,增加了居住证地申请和网络申请、低保延退等便民和人性化措施,且实行大稳定小调整,从宏观上进行把握。
2.加大政策宣传。各村(居)委会要主动作为,上门上户做好低保政策的宣传,主动帮助困难群众申请低保,村(居)委会要把本方案的重要内容张贴在村(居)内醒目处;年审期间,每个村(居)委会要张贴宣传标语,悬挂宣传横幅,积极营造浓厚健康的救助年审工作氛围。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脱贫攻坚“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工作思路,结合我县民政救助工作实际情况,切实加强民政救助政策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切实履行民政政策性兜底保障职能,为全县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民政部门该有的贡献。
二、主要措施
(一)加强精准识别衔接。
要通过精准识别,纳入和退出脱贫一批。要将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巩固提高贯彻民政救助助力脱贫攻坚的全过程,切实做到精准识别扶贫对象、精准救助贫困群众,精准退出脱贫。
1、在建档立卡方面,县民政部门要主动加强与县扶贫部门的衔接,共同对农村特困供养对象、农村低保对象、扶贫建档立卡对象开展精准识别,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特别是扶贫对象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生活自理能力、长期患有严重疾病和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脱贫的对象,要及时主动发现并纳入民政脱贫保障范围;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低保对象和五保对象,全部纳入扶贫“建档立卡”范围,并针对贫困人口的不同致贫原因,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帮助脱贫;对返贫群众应按照程序重新纳入扶贫帮扶或低保范围,并根据致贫原因分类制定社会救助政策,实行扶贫政策和社会救助政策的有效衔接。
2、在信息核对方面,要充分发挥县民政部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信息平台的作用,加快推进低保数据录入和进退对象的核对工作,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社会救助申请家庭的经济收入、财产状况核查,严格履行社会救助申请、审核、核对、审批程序,落实公示、听证制度,确保贫困群众的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切实做到凡进必核、凡退必核。
3、在横向衔接方面,要主动加强与教育、建设、房管、社保、电力等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衔接,努力实现数据共享,合力帮助脱贫。
(二)加强农村低保兜底脱贫力度。
1、特困对象兜底保障以户为单位全部兜牢。县民政部门对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在贫困线以下和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处于重度贫困、靠自身条件无法改变生活状况的特困家庭对象按照低保分类施保的规定核准后,将特困家庭所有人员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并列为农村低保常补对象,对常补对象严格按照农村低保标准给予全额保障。
2、低保户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2017年我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未脱贫对象有9941人,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低保对象2019人,占比20%。根据《县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工作方案》,要求增加低保指标用于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兜底保障,使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为做好此项工作,县民政局决定预下达1000个指标专项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工作。具体落实步骤如下:
(1)县民政局已于4月26日召集各乡镇民政分管领导、民政所长召开了全县加强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保障工作协调会议,预下达1000个指标专项用于解决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工作,使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的比例达到50%以上。要求各乡镇狠抓落实,一级抓一级,将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工作落到实处。
(2)各乡镇按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50%的比例进行重新梳理,将原建档立卡中不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予以清退,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农村低保保障,做到不错不漏,应保尽保。
(3)各乡镇以村为单位,切实落实好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兜底保障工作,未脱贫贫困户占低保户50%的比例以乡镇为单位进行综合协调,做好平衡。
(4)下达的指导性指标可根据各乡镇实际需求做调整,县民政局统筹安排。
(5)各乡镇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摸底数要求在5月5日前上报县民政局,同时各乡镇扶贫和移民办要和民政所做好沟通协调工作,积极做好5月份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开放修改权限的“窗口期”,在国家扶贫信息系统内的修改,确保系统内的数据与整改后的信息完全一致。
(三)不断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
在2017年省民生工程要求的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水平225元基础上,今年再由县财政兜底保障提高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差30元,达到255元。通过提高农村低保补助水平,切实兜底脱贫一批。
(四)加强农村低保操作管理。严格落实“七不保”、“四从严”、“五步骤”的规定。“七不保”的情形是:子女(孙子女)有赡养能力的;雇佣他人从事各种经营性活动的;家庭人均金融资产超过当地月低保标准24倍的;拥有家用小汽车、大型农用车、大型工程机械、船舶等之一的;兴建、购买高档住房或非居住用房的;自费安排子女择校就读或者出国留学的;因赌博、吸毒、打架斗殴、寻衅滋事、长期从事活动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处理且拒不整改的。“四从严”的情形是:属于基层干部及其近亲属的;家庭成员中有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由财政部门统发工资,或在国有企业和大中型民营企业工作,收入相对稳定的;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户居分离的。要按照“入户、核对、评议、审核、审批”的“五步骤”,规范低保申请审核审批流程,严把低保入口关。
全面运用核对机制每年开展核查工作,确保对象认定精准;按照低保兜底保障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低保常补对象比例,2017年提高到18%,2018年提高到20%,2020年提高到25%;进一步提高按户保障比例,2017年比2016年提高10个百分点,户均保障人口2017年提高到2人,2020年提高到2.5人,基本实现按户保障。
(五)着力提升农村五保供养水平。
根据根据上级文件政策,不断提高我县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抓住中央统战部对口扶持和中央振兴苏区政策落实的契机,加快全县11个乡镇敬老院升级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敬老院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全面提升敬老院的管理服务水平;对生活条件恶劣,不宜居住的地方的分散供养对象,动员其搬迁到敬老院集中供养。通过提高供养标准、改善供养软件、硬件条件,供养脱贫一批。
(六)加大医疗救助力度。
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县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的通知》,严格执行医疗救助政策,低保对象不设置起付线,特困供养人员不设置起付线和封顶线,取消重大疾病医疗救助病种限制的规定。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我县加大民政大病救助力度。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五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予以全额救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低保对象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在现行救助比例的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予以救助;将五保、低保对象以外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支出型大病救助范围予以救助。通过医疗救助,救助脱贫一批。
(七)不断推进临时救助工作。
落实《省临时救助操作规程》,进一步健全临时救助制度,解决我县城乡困难群众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防止发生冲击社会道德和心理底线的极端事件发生。对遭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生存困境的贫困群众及时实施“救急难”。对遭受特别重大困难,造成重大刚性支出远远超过家庭或个人承受能力的特困供养人员、孤儿、低保对象、未纳入低保的支出型贫困家庭实施特别救助,特别救助金额一般控制在1-3万元。通过实施临时救助政策,帮扶脱贫一批。
(八)福彩公益金助力精准扶贫。
秉承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宗旨,县民政部门将继续开展以“福彩公益行.关爱困难群众”为主题的公益活动,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福彩公益金用于对困难群众实施救助。市、县两级要将本级福彩公益金50%以上用于福利机构的建设,大力推进敬老院升级改造,全面提高特困人员集中供养水平。通过福彩公益金投入,助力脱贫一批。
(九)构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
构建“家庭尽责、源头预防、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体系,完善救助保护机构建设,有效遏制侵害、伤害农村留守儿童权益的事件和安全事故。加快孵化培育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机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组织,为留守儿童提供爱心陪伴、心理疏导、行为矫治、成长指导等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深入农村社区、学校和家庭,开展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和家庭关系调试等专业服务。通过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脱贫一批。
(十)切实落实农村危房改造政策。
全县倒房需重建对象是指因灾导致自住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且需要重建的受灾户。严格执行省民政厅“一户一宅”规定,对已在异地新建住房、旧房倒塌的,不得纳入补助对象范围;对倒塌的空心房、附属房、临时房,不得纳入补助对象范围;对一般损房以及其他不需要恢复重建的,不得纳入补助对象范围。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7500元,省、县级配套资金标准为户均5000元,配套资金由省、县(区)财政按比例共同负担。补助资金全部根据危房改造进度分期发放,一律通过“一卡(折)通”拨付给补助对象。通过改善居民条件,帮助脱贫一批。
(十一)做好优抚对象解“三难”工作。
对丧失劳动能力,完全依靠定期抚恤金和定期定量生活补助金维持生活的重点优抚对象,给予生活救助或生活困难补助。抚恤补助金不计家庭收入,符合低保条件的优先纳入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对享受医疗保险报销、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后,其医疗费用支出仍然较大,且影响了其家庭基本生活的,再按照医疗救助和医疗补助的有关政策,给予一次性医疗困难补助,确保1-6级残疾军人和在乡退伍老战士基本医疗保障达到100%,其他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达到80%以上。重点优抚对象在申请农村危房改造时,同等条件应当优先安排。通过落实优抚政策,帮助脱贫一批。
(十二)发挥慈善引导聚集社会力量作用。
发挥慈善引导聚集社会力量作用。建立慈善脱贫攻坚帮扶平台,广纳社会慈善脱贫攻坚资源,筹集慈善资金,实施慈善助医、助学、助老工程。精心打造慈善救助项目,科学提高慈善救助比例,推进慈善义工服务,支持帮扶贫困村脱贫产业、生态环境、公共基础设施等项目援建。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乡镇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领导和工作机构,安排得力精干人员,切实做到脱贫攻坚工作优先谋划、优先部署、优先保障、优先督促、优先落实。为抓好脱贫攻坚任务,县民政局成立了社会保障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局长任组长,分管社会救助领导任副组长,低保办工作人员为成员,下设办公室于低保办。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明确责任领导、工作职责和具体任务,做到主要领导全面抓、负主要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负具体责任,相关人员全力抓,负直接责任,从而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整合民政资金。
各乡镇在开展脱贫攻坚过程中,要积极整合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扶贫、抚恤优待、救灾救助等民政系统内部的各项资金,增强民政兜底保障能力。要努力拓宽资金筹集渠道,通过增加彩票公益金投入、鼓励社会捐助资金投入等,建立多元筹资机制,助力民政脱贫攻坚工作落实。
(三)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全面落实“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机制,在乡镇(街办)政务大厅、村(居)委会便民服务中心设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申请受理窗口,将低保、特困人员供养等救助内容集中在乡镇(街办)社会救助服务窗口,畅通农村困难群众求助的“绿色通道”。乡镇、村(居)委会、驻村帮扶小分队通过各种渠道主动发现本辖区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事故、罹患重病等特殊情况,第一时间提供民政政策支持。
(四)加强资金监管。
加强对脱贫攻坚民政资金监督管理,要重点对资金审批是否合理,资金发放是否及时足额等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要建立长效资金监督检查机制,采取普查与抽查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等方式,对资金进行监督检查。对脱贫攻坚民政资金的虚报冒领、截留私分、贪污挪用等违法违规问题,坚决从严惩处。强化内部、外部监督,确保资金在阳光下运行。
(一)着力完善社会救助体系。
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和改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一是继续完善城乡低保制度。重点抓好城乡低保的规范化管理,加强入户调查和坚持“公示制”,增强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完善城乡低保自然增长机制,不断提高救助水平;进一步畅通“救助直通车”,完善应急救助机制;随着村改居工作的深入,逐步探索村民变市民后低保户过渡的有效办法。二是继续完善敬老院制度建设。加强区中心敬老院的管理,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三是创新城乡医疗救助方式。进一步减化程序,逐步探索“一站式”医疗救助模式,完善城乡一体的医疗救助体系。四是进一步完善救灾应急预案。积极推进避灾设施建设,完善救灾应急预案,充实救灾物资储备;加强全国第二个减灾日的宣传教育,搞好灾害应急演练,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五是继续抓好困难家庭子女上学、住房、医疗等专项救助工作;出台《区孤儿、流浪乞讨儿童救助办法》。
(二)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工作水平。
实施社区建设提升工程,优化社会基层管理和服务。一是提升基础设施档次。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继续改善社区办公服务用房,新建、扩建、改建6处面积达600平方米以上的标准化社区,覆盖率达95%。二是提升社区管理层次。完善社区网格布局规划,深入网格化管理;完善制度,健全组织,建立起“社区服务中心--责任网格--楼组(单位)”三级管理体制,形成无缝隙、全覆盖的社区地域架构体系;探索理顺“村改居”后的有效管理机制。三是提升社区服务质量。服务规范化。坚持“一居一品”工作原则,按照省“精品社区”标准,不断深化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努力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参与度;推进“开放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工作模式。内容多样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志愿者服务、社会化运作等方式,大力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等系列服务,实施以“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万家”为主题的“双进工程”。手段信息化。建立连接区、街、社区的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系统,基本形成“资源共享、协同服务、便民利民”的社区信息化发展格局。四是提升人员队伍素质。建立完善社区干部队伍培训机制,每人每年培训不少于20小时,不断提高人员素质,推进社区工作队伍专业化、规范化;建立健全社区工作人员待遇自然增长机制。五是提升理论研究水平。加强理论研究和典型推广,适时成立社区研究会,不断总结、完善、探索我区的社区建设工作经验和做法。
(三)强化基层政权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巩固和谐社会基础。一是做好村(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成立专门工作班子,制订详细工作方案,在工作实践中强化指导,在监督验收中务求从严,力争选举出一支作风正派、清正廉明、心系群众、有经济头脑的基层领导班子队伍。二是以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居)创建活动为载体,深化宣传教育,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监督管理,不断完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三是继续抓好村(居)基层民主政治建设。选树一批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四)进一步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
全面落实和完善双拥优抚安置政策,保障和维护优抚安置对象的合法权益。一是深入开展“双拥进社区、军民共和谐”活动。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内容,年重点打造2--3处双拥社区。二是落实双拥长效机制。积极推进企业拥军、校园拥军,不断拓展新形势下双拥工作新路子;继续做好春节、“八一”期间慰问活动;根据实际需要,努力为部队和优抚对象办好事办实事,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三是提高优待抚恤保障水平。继续完善农村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索城镇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模式。四是创新退役士兵安置方式。继续实行“重点安置,全面推进自谋职业”的安置改革办法,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加大自谋职业安置改革力度,退役士兵自谋职业率达到70%以上。五是切实抓好复退军人稳控工作。重点完善复退军人稳控工作应急预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和回访制度,随时掌握动态,积极做好上访人员的教育疏导工作,严格掌握政策,努力解决复退军人生产生活困难,将问题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
(五)积极推进社会组织有序健康发展。
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和监督管理,充分发挥服务社会功能。一是大力培育发展行业协会、社区社会组织和公益性、服务性的社会组织,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进一步完善双重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方式,逐步形成监督管理和培育发展相结合,政府部门综合协调管理和民间组织自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格局。三是指导全区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力求取得实效。
(六)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
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改善和提高孤老、孤儿、孤残人员的供养水平。一是社会福利机构建设和管理。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配合有关部门搞好春晖园康老中心的运营,争取成立区社会福利中心。二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养老。按照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辅助”的养老模式,积极推进社区托老服务,年内设立2-3处社区托老服务场所。三是完善慈善机构网络建设。继续抓好“慈心一日捐”工作,建立1--2家企业募捐基金,形成党政干部捐款和社会各届捐款的良性互动;召开区慈善总会年会,进一步完善区、街、社区三级慈善机构建设,设立40处社区慈善捐助机构。
(七)提高社会事务管理工作上水平。
加强和改进社会行政事务管理,不断提升民政公共服务水平。一是婚姻登记工作。以创建全国规范化婚姻登记机关为契机,严格依法办事,婚姻登记合格率达100%;做好婚姻登记处搬迁工作,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编制完善全区地名规划。三是继续开展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加强街、路、巷以及新建道路的命名和路牌设置工作;根据需要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工作;出版新的《区行政区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