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电梯安全、正常、有效使用。依据xxx体系文件《特种设备管理办法》的规定结合物业公司的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电梯的运行管理

为确保小区电梯安全运行,延长电梯使用寿命,保障使用人安全,小区电梯维保工作由专业电梯公司负责,并接受管理服务中心的.监督检查.

1、电梯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

2、电梯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并定期进行验证培训。每月应对电梯机房、使用情况、轿厢、维保单位维保情况、故障处理等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确保电梯安全运行。

3、电梯每年应由xxx质量技术监督局进行一次检测,限速器每两年检测一次,检测合格后使用合格证应及时张贴在显著位置。

4、电梯保养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取得相关资格者进行此项工作。

5、平时电梯保养、维护、巡视及故障记录由维保单位进行,使用单位只做相关认可记录及签字。

6、发现电梯有严重隐患或电梯有震荡、异音、损坏时,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并在维保人员到达时,详述电梯不妥之处,以便及时恢复故障问题。

7、在电梯运行中遇到突发问题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到现场解决,不得擅自处理。

8、对投入使用的电梯原始资料及注册备案资料应有专人建档管理。发现电梯有严重隐患或电梯有震荡、异音、损坏时,应立即通知维保人员,并在维保人员到达时,详述电梯不妥之处,以便及时恢复故障问题。

9、电梯机房除电梯维保人员、消防人员外,任何人不得进入。

10、严禁装运易燃、易爆、易污染的物品;严禁在电梯门外用水冲洗地面和物品。

11、电梯管理人员及值班人员在使用、检查电梯时不允许在门厅外用手扒启厅门;不允许作为载货使用,尤其是超长物品、易散物品等。

12、对乘客不文明乘梯行为工作人员应积极进行劝解、告知。

13、当电梯在运行中突然发生停运等故障时,当班人员应及时通知电梯维保人员,并安慰被困乘客,使其耐心等候,切勿自行开启梯门,以免发生危险。

二、电梯服务标准

1、电梯公司维保人员依据《电梯维护养护标准》,对小区电梯实施维修保养。

2、轿厢内须张挂“电梯服务标准”、和“乘梯须知”;

3、执行北京市房屋电梯运行标准:18小时运行,24小时有人值守;

4、司机须持证上岗,统一工作服,礼貌待客,按时交接班,认真填写运行记录;

5、维修保养及时,严格执行保养规程,认真填写保养记录

6、轿箱环境整洁明亮,不得有油污,垃圾等。机房干净,整洁,各种应急设施,抱闸扳手,盘车轮,灭火器等齐全有效。

7、按计划进行大、中修,并提前2天通知管理服务中心,经同意方可实施。

三、安全质量管理

1、电梯公司质管部门定期对小区电梯维保工作进行安全检验并填写《年度电梯安全普查表》,电梯维修质量实行内检,互检,专职验检制度,填写《电梯维修保养检查验收摘要》确保电梯维修质量,电梯运行安全可靠,

2、电梯公司定期对电梯进行检查填写《电梯运行维修(周)检查表》。

3、维修、保养电梯时应在电梯基站张贴或挂立告示牌,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

4、电梯设备出现停电、故障、火灾、浸水等紧急情况时,启用《电梯故障应急方案》。

四、电梯设备档案管理

1、电梯运行及保养、修理过程的记录表应建档,保存期为两年。

2、建立电梯设备台帐及设备清单,妥善保管电梯安装,调试等原始资料。

五、质量监督检查

1、管理中心事务员每日对小区电梯运行情况进行抽查,填写《电梯运行抽查记录》。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电梯使用管理;电梯运行质量;运行故障

中图分类号:TU8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电梯的日常使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故障率高、运行质量差、使用者抱怨多的电梯,其绝大多数的原因是因为电梯管理方对电梯使用管理不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电梯使用管理制度造成;而能够有效的重视电梯的使用管理、各方面规章制度都较为健全的单位,电梯运行质量都相对较好,其使用者也是较为满意的。

一、电梯故障种类及其原因分析

1、电梯故障的种类

对于电梯发生的故障种类,按照发生的系统位置来分,可以大体上分为冲顶或蹲底、门系统故障、及其他故障。相关数据显示,这些事故发生的概率分别是:冲顶或蹲底故障占到15%左右,门系统故障占绝大多数约为80%左右,其他故障约占到5%左右。

2、案例分析

笔者曾经参与过某大型超市2 台故障电梯运行质量及故障的检查。这2台进行载货的电梯,自投入使用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类故障,经常有关门后电梯不运行(死机)、轿门开关失灵、冲顶、平层不良、安全回路动作等故障的发生。

这2台经常出现故障的电梯,是专门用来给超市内部员工进行货物的运输使用的。因为超市的货物运送比较繁忙,货物搬运人员都争抢着使用电梯。而此2台电梯是设定在司机操作的状态下(按有关规定,电梯在司机状态须由持证上岗的电梯司机进行操作),但却没有相关专业持证的电梯司机,只是通过运货人员自行的操作。超市装卸货物都是通过手动叉车进行的。从外观可以清楚地看到电梯厅、轿门及轿厢壁下部都有来自外力碰撞所出现的凹陷、变形。通过对故障多发层厅、轿门检查,我们发现井道内多层门头、底坑及轿顶都有许多编织带、塑料包装纸及其它垃圾。我们结合对有关电气回路的多次反复检测及试验,没有发现异常情况,相关的回路工作均正常,各开关动作可靠、有效。用户统计的故障维修记录包括:1 号电梯25 次故障,外因造成15 次,占60%;2 号电梯24次故障,因外因造成15 次,占62.5%。故障维修记录多次出现“希望能加强对电梯使用的管理”等字句。

3、故障原因分析

厅、轿门的开关故障。由于层轿门遭到外力的碰撞,出现了错位,局部有所变形,或者是有异物掉到地坎、门导轨中造成厅、轿门开、关门受阻,导致厅、轿门无法开足或完全关闭,厅、轿门开关自然无法闭合。

电梯关门后死机。如果第一条的原因造成了门没有完全关闭,或者门联锁电气触点遭到异物的阻隔进而造成了连续多次门联锁回路没有能够如期的闭合,出现电梯控制程序进行自动保护而停机。

安全回路动作停机。此种情况在维修记录中有2次:一次是因为限速器绳夹到了老鼠,而另一次则是因为电梯在运行中遭到人为的强行扒门,门联锁电气回路断开,出现保护性停机。

平层不良。平层感应器出现了移位,这里不排除是因为轿厢遭受多次不同程度的碰撞,出现震动引起了轿顶平层感应器的松脱、移位或被撞坏,由此而造成了平层不良。

冲顶。有可能是因为平层感应器的移位或被撞坏导致失灵,由此就引发了电梯失去端站位置信号进而造成冲顶。

2 台电梯故障的发生率都没有超出标准规定的范围:1 号电梯起动220 386 次,减除外部原因造成故障10 次;2 号电梯起动166 369 次,减除外部原因造成故障9 次。

还有,现在许多新建大楼在建造过程中,往往先行安装几台消防梯、货梯,作为外墙梯拆除后大楼内唯一的垂直运输工具,运输几乎全部的建筑、装修材料。可以想见,在建筑工地上,电梯的使用环境更差,工况条件更恶劣。因此如果缺乏对电梯使用的合理的、科学的管理,这种情况下使用的电梯的故障率就更高。

二、管理方面的缺陷

由以上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由于电梯使用方没有充分认识到电梯使用管理的重要性,没有按程序建立或执行电梯使用管理的制度及相应操作,或者没有按要求配备相应必要的持证电梯司机,没有合理分配安排电梯使用,缺少对电梯操作人员正确操作的教育培训教育,也没有对电梯门头、井道等位置进行定期、必要的清理等,最终造成了电梯频繁出现故障。这些都将提高电梯运行的故障率,直接影响到电梯运行的质量。

上面所提到的种种没有做到事项,在日常电梯使用中经常会遇见。有的使用单位不重视电梯的日常运营管理,对于电梯运行管理制度只是虚设,根本没有做到贯彻落实。有的连这些管理制度都没有,电梯更是没有人管理,只要电梯能运行就行。而当电梯有了故障时,只是一味的抱怨电梯自身的质量问题,是维保单位没有做好工作。完全没有意识到之所以出现故障,大多数情况下是因为管理、使用不当造成的。部分单位为了不影响到自己的经营、生产,甚至是让电梯进行带病运行,一直拖到电梯无法运行了才找电梯维保方来维修。其完全没有意识到此种做法给电梯带来的严重后果。既人为地加速了电梯机件的损伤,造成电梯更加严重甚至难以修复的损坏,引发频繁的故障,导致其运行质量持续下降,还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此类方法对使用者及电梯本身都有着较大的损坏,须明令禁止。

三、电梯安全管理制度与措施

1、管理制度

为了有效的规范电梯的日常使用管理及保养,国家质检总局专门颁布了《电梯使用管理与维护保养规则》,以此来彰显电梯使用管理及保养维护对电梯安全的重要性。《规则》要求电梯使用方需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抓落实。此安全管理制度需要有:安全操作规程、相关人员职责、日常检查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维保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与应急救援演习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对于建筑工地上的临时用梯,更应由总包单位建立电梯临时使用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确保电梯安全使用。

2、管理措施

电梯使用方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使用和运营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有:

(1)规范安全操作规程,每一部电梯都需要配备相应的管理人员。客梯应明令禁止运载货物。货梯需要配备有专门资格的电梯司机,以此来避免在货物的装卸时发生运送工具对电梯的碰撞,并有效的防止部分不规范操作行为,在第一时间清理进入到电梯厅、轿门地坎、导轨的垃圾异物。

(2)配备专业人员,完善电梯日常的检查制度;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电梯的异常情况,并及时有效通知有关的维修保养人员进行故障隐患的修复、排除,严禁电梯带病运行,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后果。

(3)确立电梯操作人员以及运营服务方的培训考核制度,做好对电梯相关作业方正确使用电梯的宣传教育,严禁作业中出现的各类不文明、粗暴野蛮的操作行为,以降低对电梯的损坏。

(4)建立有效的电梯维护保养制度及监督制度,以此来督促相关工作人员将电梯的维护保养工作做得更细、更到位,能够对出现的各类故障隐患进行及时的调整排除,把各类可能造成电梯故障的因素降到最低等。

(5)建筑工地临时用梯,必须经过政府部门验收,取得准用证后方可投入使用。必须配备持证上岗司机来协调、指挥搭乘人员及货物上下。轿箱内应用木板围起,保护轿厢围帮、操纵盘、吊顶等;水泥、黄沙等材料不得散装进入轿厢;不得运输液体或者糊状材料;不得运输超长、超重物体等。

总体上,我们完全能够通过电梯安全管理制度,有效的减少电梯故障的发生,将各类隐患消灭在初期,保证电梯运行的更加安全、更舒适。

四、结论

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现如今的电梯已经在性能、技术、质量等方面有了相当成熟的水平,电梯在经过安装、调试、验收,投入使用后,最终能对其运行质量有直接影响的是电梯的使用管理。我们需要不断加强电梯使用单位对电梯使用管理的重视,能够做到严格按国家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合理的电梯使用安全管理制度,并做到严抓落实,这样就能极大的提升电梯的安全运行质量,让我们真正感受到电梯给予我们的工作、生活所带来的快捷、安全、方便。

参考文献: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Abstract: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university's special equipment safe management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such as respon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consciousness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file management. This paper proposes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the problem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safe campus, harmonious campus".

关键词: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检验检测;记录

Key words: special equipment;safe operation;inspection and testing;record

中图分类号:G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2-0234-02

0引言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3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73号公布,2009年修订)第二条规定,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高校拥有的特种设备,是教学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技术设备和设施。随着经济的高迅发展,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也稳步发展,全国高等院校的高楼大厦不断增多,高等院校作为人口密集型的公共场所,对所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就江苏科技大学而言,目前特种设备、设施有:电梯25台,起重机械12台,锅炉3台,倾斜式夹层锅3个。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院长张红代表在2010年人代会上指出特种设备、设施,其数量多,分布广,涉及面大,一旦发生事故,会使社会生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人民生命财产蒙受巨大损失。高校如何做好在用特种设备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确保其安全运行,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特种设备管理安全管理责任难落实处高校特种设备的安全责任不能完全落实,存在主体责任缺失、学校主管和使用部门的工作责任缺位、机构工作责任不清的情况。首先许多高校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划归给设备管理部门,设备管理管理部门目前的职责多数以设备采购为主。设备选型与厂家选择由招标办与使用部门招标结果确定,管理部门被弃在体系之外。其次,由于在用设备管理职能现都由使用部门具体负责,使用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法律、法规了解不够,经常在未经特种设备管理部门管理许可的情况下,只根据部门实际需求进行设备改造,把一些非特种设备改造为特种设备投入使用,无法管理到,结果,导致事故发生。

1.2 特种设备管理方面的知识宣传不到位,使用部门法制观念淡薄长期以来,高校把教学、科研工作视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对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特种设备法律、法规的知识宣传、培训工作也由于教职工安全生产主观意识薄弱,而无法真正做到深入人心。产生的现象有使用部门更新、改造或移动设备后,未及时履行相关手续。设备台账和技术档案不及时记录和调整,主管机构得不到相关信息,管理台账不能及时调整,设备未经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核准的检验检测机构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监督检验,未登记注册就投入使用,从而产生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引发安全生产事故。

1.3 特种设备使用涉及面广、人多,管理制度难落到位现在许多高校为综合性、多学科型学校,拥有特种设备类型繁多:如放射设备、毒气体设备、锅炉、高压反应釜、高压蒸汽灭菌锅等压力容器、电梯、行车等等;使用场所多,有高层建筑的教学楼、实验室、学生食堂、基建工地等;操作人员涉及面广,有学生、实验人员、科研人员、还有生产工人等。目前,高校高层教学楼的电梯主要落实在后勤物业进行使用管理,但由于后勤物业的用工制度,导致较大的人员流动,即使主管部门给了培训指标和经费,培训不到一年人员又被流动到其它岗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的载货电梯更是各类人员都会去使用。实验室的行车使用,一般有一位实验老师有证,但经常会被做实验的学生在使用,虽方便了需要,却埋下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使用人员安全意识差及侥幸心理,导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不到位。如载货电梯的使用管理制度中有专门的钥匙管理制度及专责司机操作制度,制度规定电梯的钥匙必须是持证人员管理,事实上是钥匙常常在无证的人员手上。学校食堂的特种设备在专责司机制度执行上更加不到位,有时是食堂的职工,有时会是来勤工俭学的学生,还常常有一些外来送货的人员。

1.4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薄弱高校使用的特种设备设施种类繁多,型号复杂,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一些高校特种设备台帐管理制度尚未建立健全,由于管理体系的缺陷,技术档案存在缺失,归档不及时等现象,造成技术资料丢失。有些实验室设备管理不够规范,设备管理人员不明确,有些特种设备常随人员的教学科研活动而使用、保管,人员调整时无人问津该设备相关技术资料的移交,给日后使用与维护造成许多麻烦。

注册登记表填表时,使用部门填写、审核不认真细致常会有该填没填的许多空格、设备名称及型号不正确,设备出厂编号不符实际等错误现象。

2加强高校特种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的对策建议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关系到广大师生生命安全与国家财产的安全,安全工作事关重大,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责任重大。

2.1 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划分职责高校应明确指定特种设备主管负责人,负责本校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负责牵头组织各部门建立、健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并严格执行。

学校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应负责特种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制定特种设备管理规定并进行监督、检查、指导。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应负责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的委外培训、日常业务学习及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的复审工作,并建立特种设备管理、作业人员培训、复审管理台帐。负责本单位各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制定、安全监督、检查、奖励与考核,及组织单位内责任事故的调查分析。

2.2 严把特种设备的前期管理关高校新建、扩建、改建工程项目的特种设备设施,学校特种设备职能主管部门应报请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验收。特种设备的选型、定型、定厂,由学校设备管理部门负责牵头,并组织安全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共同参与,选择三家及以上有特种设备生产资质的制造厂家,对其进行安全、性价比等各项参数进行科学论证、反复比较,结论报招标办招标,招标结果报上级质量技术安全监察部门进行审核、审批。

特种设备的安装是致关重要的环节,学校的安全管理部门不能因交钥匙工程等因素放松了监督管理,应不定时去现场检查安装人员的资质,安全作业情况,保证特种设备安全、准确安装。

使用部门特种设备的大修、更新、技术改造,须向学校职能部门报请审批,选择有特种设备生产、维修资质的厂家实施。使用部门应派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介入,全过程参与。

使用前,严格交验把关,必须经核准的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政府主管部门)会同学校职能部门,按照特种设备的检测验收要求进行检验,在验收工作中有验收明细,监察内容、设备检测合格的记录,未经监督检验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2.3 健全管理制度认真履行职责科学规范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高校教学秩序正常、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国务院令第373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人为本地制定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内容有:《学校各级领导及各相关管理人员的职责》、《特种作业人员作业标准》、《各岗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日常检查记录》、《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制度》、《事故应急措施、救援预案及救援演习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

学校的安全管理人员须狠抓安全防范工作,定期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及时发现和分析安全问题,消除事故隐患。发现问题应当立即通知相关部门人员迅速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并及时报告学校有关负责人。

2.4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高校建立并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是管理好特种设备的前提,可方便专业技术人员随时掌握特种设备的详细情况,为设备的使用、日常维护、日后改造及处理潜在隐患提供有效参考,提高运行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完整、准确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工作有:特种设备交付使用时收集整套出厂的设计文件(技术原理与技术图纸 )、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使用维修说明书、设备使用操作规程、易损部件等随机文件,安装、验收检验报告等资料的归档。

使用过程中收集的技术档案有:日常运行使用、维修保养和常规检查的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和验收检验报告;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修保养记录,定期检验、检测报告;大修改造记录及其验收资料;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调查处理记录。

2.5 强化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特种设备多为频繁动作的机电设备,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状况及各部件间的配合如何,直接影响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因此,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能及早防范突发事故。

高校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维修保养。学校职能管理部门不断收集当地有资质单位的相关信息,对信誉好的单位进行评价,选择三家以上单位组织招标或议标,从而确定维修保养单位。与维修保养单位签订合同,明确维修保养质量和安全责任,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状况,一旦出现故障,保证在限定的时间内排除故障,恢复正常运行。

岗位操作人员对维修保养单位的维修保养工作要起到监督作用,必须在维修保养记录上签字确认维保单位维保工作执行情况,并且做好日常运行记录。定期将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送资质部门校验、检修。并做出记录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学校每年检查(或抽查)二次,使用部门每学期检查二次,主要内容是: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情况,特种设备负责人和使用人员落实情况,特种设备建账情况,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建立情况。实验室每月检查一次,使用人员在使用前后要进行检查。内容是:设备及其部件的性状完好情况,保护装置的完整可用和校准情况,噪声、磨损、异常振动等运行状况。

2.6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文化宣传及作业人员的上岗培训安全工作事关重大,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危。特种设备安全是整个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加强对学校负责人、管理人员等的安全技术培训,通过分发安全手册、装帖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

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学校管理部门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促使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能做到“四懂三会”即懂性能、懂结构,懂原理,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培训做好备案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3结束语

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规范、合理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是学校安全的重要保证,我们应从思想上高度重视,按照特种设备管理的法律、法规,实现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环保,高效节能的运行模式。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修改(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49号令(2009年).

[2]段心龙.建筑施工企业特种设备管理的探讨[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9,(4):97-100.

[3]王文彬,扬尉.重视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J].设备管理与维修,2006,(3):4-5.

[4]王福德,孙强.浅议基层特种设备管理中的几点不足[J].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07,(2):40.

[5]张文华.特种设备使用的安全问题及解决办法[J].企业标准化,2008,(3).

[6]李宗九.特种设备管理方法探讨[J].安全,2007,(12):42-43.

[7]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5):187-189.

[8]李大鹏,刘军.强化特种设备管理保障企业安全生产.中国设备工程,2010,4,65.

[9]TSGQ2003-2004.特种设备安全技术[S].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电梯;事故;电梯使用安全管理;风险评估

1.电梯事故情况描述

因故障电梯停梯,某企业分厂厂长扒门出电梯不慎跌落井道,造成一起人员伤亡事故。依据事故调查组对相关人员的询问笔录以及现场勘查得知,某企业分厂厂长周六组织人员维修设备,在设备厂房的7楼查看维修状况时,接听了厂里另外一处维修工地员工的电话,随后便乘坐电梯离开。当电梯行驶到轿厢地砍在2楼层站地砍上方1.5m的位置时,电梯突然停止,此人在没有通过紧急报警装置请求专业人员来施救的情况下,扒开轿门、打开层门,趴在轿厢地砍上慢慢将身子往下放,在此过程中手没有扒住轿厢地砍,身子滑入井道中,摔落在底坑里。图1中轿厢护脚板上的痕迹可能是遇难者手划过的痕迹。后来,此人被发现并送往医院,经抢救无效,被宣布死亡。

2.调查电梯基本情况

事故电梯是某电梯厂1989年11月生产的型号为JH30的3000kg的载货电梯,7层7站,额定速度0.50 m/s,事故电梯安装在炭素车间里,上次定期检验日期是2014年03月27日,检验结论合格。近期,电梯使用频次较低,近些年电梯主机维修过数次。

3.事故现场勘查情况

事故调查组人员通过检查机房、轿顶、门锁等装置没有发现问题,当将电梯由检修工作方式转成正常工作方式即快车运行时,电梯失电。调查人员随即到了机房查看,发现给电梯供电的线路跳闸了,随后通知配电房送电,此时电梯主电源开关的进线端在打火花,几秒钟之后,电梯曳引机的电机发出巨大的声响,供电线路再次跳闸。将电梯由正常工作方式转成检修工作方式即慢车运行方式,再次通知配电房送电,开动电梯,电梯可以运行。此电梯采用交流双速电机作为动力来源,电机内部采用低速绕组和高速绕组,低速绕组工作正常,高速绕组无法工作。调查人员通过详细了解情况发现,此电梯电机以前经常损坏,最近一次电机维修是在半年前。调查人员通过分析推断,电梯电机高速绕组短路引起供电线路跳闸,导致电梯失电停梯。

4.事故产生原因分析

此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遇难者自救不当,遇难者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缺乏对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应急救援以及被困电梯解救方法的了解;间接原因是此台电梯属于老旧电梯(图2和图3分别是电梯主机和继电器控制系统),由于此台电梯的使用频次不高,为了节省成本,使用单位将此台电梯的曳引电机的维修按照普通电机的维修方式进行即将电机的线圈重新用漆包线绕制,以致电机的性能指标难以达到电机制造厂家的设计要求,进而导致了此次的电梯故障停梯。

5.解决措施

在我们国家,乘客被困电梯因自救不当或由非专业人士(比如物业保安)救助不当而跌入井道摔在底坑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其次,需要对老旧电梯的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识别电梯系统存在的危险因素,评定风险等级,制定和采取防护措施,消除或减少老旧电梯的安全事故隐患,降低安全风险。

5.1 电梯使用安全管理

(1)使用单位的确定

使用单位是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单位或者个人。电梯的所有权者、使用权者和管理者都可以是“使用单位”,这就需要明确一方为使用单位,来承担电梯的安全管理义务和安全首负责任。现实中,对电梯使用履行安全管理义务、承担安全首负责任的使用单位有时不明确,使用单位的确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

1)建设单位尚未将电梯交付其他责任主体的,该建设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2)电梯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自行管理电梯的,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为电梯使用单位;

3)电梯所有权人或业主委员会委托相关单位管理电梯的,应当与受托人签订托管协议,明确受委托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4)居民住宅小区聘请物业管理单位的,应明确该聘请的物业管理单位为电梯使用单位;

5)所有权多方共有或单方所有权多方使用的电梯在办理使用登记和登记变更时,应通过书面协议形式落实电梯使用单位,明确授权。其可以是:电梯所有人、承租人、实际使用者以及承担物业管理职能的物业服务企业等。使用单位发生变更的,应及时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变更登记前,原登记的使用单位仍为电梯安全使用的责任主体。

(2)管理机构及人员

使用单位应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对电梯进行日常安全管理。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电梯安全管理人员应当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电梯安全。电梯分布在不同区域或地点的使用单位,应按楼盘、连锁店或分支机构等分别配备至少一名电梯管理人员;同一使用单位管理的大型物业区域,每一百台电梯应至少配备一名电梯管理人员,但是使用单位的各个机构共用一个电梯安全管理员证的情况很多。对于学校、医院、商场、车站、客运码头、展览馆、公园等公共场所且无人值守的电梯,使用单位应在管理制度中规定作业人员巡查,确定巡查间隔和巡查内容,并在设备醒目位置设置长期有效的电梯使用标志牌和安全注意事项,标明使用单位名称、管理人员和联系电话,便于危机处理。

(3)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

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安全使用管理制度,并且严格执行。安全管理制度至少包括相关人员的职责、安全操作规程、日常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报检制度、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作业人员与相关运营服务人员的培训考核制度、意外事件或者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与应急救援演练制度和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使用单位应按照“一梯一档”要求,建立电梯安全技术档案。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特种设备使用注册登记表》、设备及其零部件和安全保护装置的产品技术文件、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的有关资料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维保记录、年度自行检查记录或者报告、应急救援演练记录、安装、改造、重大修理监督检验报告和定期检验报告和设备运行故障与事故记录。

(4)维修保养管理

使用单位应监督电梯维修保养单位认真履行日常维修保养工作,并在其维修保养、急修等工作记录上进行签字确认。当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变更时,使用单位应做好相关衔接工作,确保有相应许可资质单位对电梯提供不间断的专业维修保养。

(5)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

使用单位应落实人员对电梯使用状况进行巡视并做好巡视记录,巡视中应加强对电梯紧急报警装置的检查,确保畅通,发现问题及时组织整改。使用单位应每月至少对电梯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做好自行检查记录以及电梯的故障记录和统计。

(6)安全标识

使用单位应将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警示标志、电梯使用标志、应急救援电话号码置于易于为乘客注意的显著位置,并保持完好。电梯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可以采取图画配以文字的形式简单明了的进行说明,这样会吸引乘客的注意,加深对安全乘坐电梯的认知。

(7)停止运行

电梯运行影响乘客安全时,使用单位应立即停止电梯运行。停止使用后,使用单位应委托电梯维修保养单位或其它相应资质单位对电梯进行检查、修复,消除事故隐患,方可继续使用;经重大修理或改造消除事故隐患的电梯应由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正常情况下,电梯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立即停止使用:

1)电梯和电梯附件受潮,以及安装电梯和附件的机房、井道、底坑等场所进水或严重受潮;

2)发现安全装置、安全附件、安全开关、安全触点等发生误动作,厅、轿门工作异常;

3)电梯发生事故或存在事故隐患;

4)接到电梯维修保养单位因发现事故隐患而发出的电梯应停止运行的书面通知时;

5)监督检验或定期检验结论为不合格。

5.2 电梯风险评估

我们国家多个省份都在制定在用电梯安全风险评估规程,对在用电梯的安全性能进行风险评估,指出在用电梯安全风险的等级及主要风险,提出降低安全风险的建议和对策。在用电梯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是对电梯的设备本体、使用管理、维护保养和使用环境四个方面进行评估。依据评估项目自身的特点和近年来发生的事故案例来确定各个评估项目在电梯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程度。

(1)电梯的设备本体

电梯的设备本体主要包括机房设备、井道设备、轿厢、层站和安全功能几大部分。其中机房设备包括曳引机、制动器、紧急操作装置、电气控制系统和限速器;井道设备包括井道内防护、导向系统、对重、井道布线和底坑设备;轿厢包括轿厢结构与防护、轿厢面积、悬挂装置与补偿装置和轿厢设备;层站包括层门结构、层轿门运行、层门安全功能和层站部分;安全功能包括旋转部件防护、超越端站防护、超载保护、超速保护、曳引能力和安全回路。电梯的设备本体在电梯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比重。

(2)使用管理

使用管理主要包括使用单位确定、管理机构及人员、管理制度和技术档案、维修保养管理、日常巡视和自行检查以及安全标识等。电梯的使用管理对于电梯的安全运行非常重要,好的电梯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电梯事故的发生。

(3)维护保养

维护保养主要包括维保单位、维保人员和维保质量。维护保养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电梯故障发生的频次。激烈的市场竞争产生了电梯的低价维保,压缩了维保单位维保单台电梯的利润,进而使单个维保人员维保电梯数量的上升,最终导致维保质量的下降,给电梯的运行带来了安全隐患。

(4)使用环境

使用环境主要包括使用场所、机房和底坑环境以及供配电。使用环境的好坏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乘客对电梯的破坏、乘客不文明乘坐电梯、机房漏水、底坑积水以及电压波动都会对电梯的正常运行带来隐患,增加了电梯事故发生的概率。

6.结论

本文所述事故的遇难者既是电梯安全管理的主体,又是电梯使用的主体,他缺乏安全意识和对电梯安全管理的了解;事故电梯属于老旧电梯,受当时条件限制,在设计上存在着一些不安全因素,且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会出现磨损和老化等现象,导致工作不可靠,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加强电梯使用的安全管理和对老旧电梯安全状况进行风险评估,可以降低安全风险,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检验人员在电梯检验时应加强与使用单位的沟通,针对电梯使用的薄弱环节,指出所用电梯存在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建议,以提高电梯的运行安全,降低潜在的事故风险。

参考文献

电梯安全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梯;安全管理;维修保养

中图分类号:TU229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电梯运行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设备以及人身的安全,因此为了保证电梯安全与乘客安全,必须要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创建与落实完善的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做好电梯的维修以及保养工作,从而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最近几年以来,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超高层以及高层建筑渐渐的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于是电梯也变成非常关键的承载工具,其非常紧密的和居民的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电梯的设备以及结构都有着极其特殊的性质,会在极大程度上关系到居民的人身安全,所以必须要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加强电梯的维修保养以及安全管理。

一、电梯安全管理

1、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

电梯安全运行主要反映在制造、安装、保养和维修等多个方面,而日常的维修、保养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且责任重大,所以必须制定出与维修保养有关的规章制度,让电梯的使用、保养与维修能够步入工作正轨,以便明确管理与维修工作的责任,真正做到有规可循,促使电梯管理日益标准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有效避免故障的产生,同时保证电梯能够长期安全运行。使用单位要按照一定标准来严格检查好电梯的选型、订货、应用、维修和保养等多方面工作,并制定一系列符合电梯安全操作的规章制度,做好相应的技术档案,有利于日后的检验、保养、维修以及管理工作。此外,还要以电梯管理和安全操控为中心,有效建立可以长时间确保制度正常运行同时充分发挥预期作用的制度体系。通过先进的网络技术,设置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促使电梯运行监管体系更具规范化,以便全面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状态、维修保养状态和实际质量情况。

2、做好电梯安全知识的大力宣传工作

电梯安全运行除了要做好日常的监管、维修、保养工作之外,还要普及与之相关的安全知识,以降低电梯的安全事故。有关部门和组织要加大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确切落实好安全责任的主体,在严格遵守规程标准的前提下展开一系列安全管理工作,使维修保养的质量能够得到保障。对于电梯管理人员应做好相应的知识培训,例如电梯的开梯处理方式、停梯处理方式、故障处理方式、困人救助方式、紧急事故报修方式等。对于电梯乘客应加强乘梯知识的宣传,让乘客了解符合标准的乘梯知识,例如乘梯工程中小孩必须要有大人陪同;禁止携带各种危险物品(即易燃易爆品);乘扶梯则要双脚站在黄色边框区域内;乘扶梯注意手握扶手带等。

3、强化电梯的监管工作

在中国通常是运用生产许可制度对电梯开展监管操作,当企业充分满足国家规定的生产标准的时候,就会为其颁发生产许可证。但是即便如此,很多地方企业并不理会与认可国家级别的生产许可证,而是仅仅认可地方级别的安全认可证,因此必须要严格的禁止此现象的出现。国家必须要严格的查处以及管理不具备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特别是一旦发现企业在生产翻新电梯以及劣质电梯,要立即取消这些企业的生产许可证。针对达标企业,应该对其提出更高的产品性能以及质量标准,从而保证制造出的电梯要充分满足国家质量检测标准,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同时,使用电梯的单位应该创建完善的管理制度,做到责任分明。电梯管理与技术人员应该团结协作,严格履行个人的工作职责。

二、电梯维修保养

1、加大电梯从业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力度

电梯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除了由制造质量与安装质量决定之外,还由维修保养人员的业务素质来决定。作为专业的维修保养人员,应具备有高度的责任心与专业化工作态度,同时要求维修人员一定要通过全面且系统的机构培训,包括理论知识、业务技能等多方面的教育培训,以提高维修保养人员的业务水平,经相应的技能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此外,还要培养维修保养人员在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因为维修工作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必须要提高维修人员在各方面的心理素质,以便在电梯出现故障时能够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保护好电梯的使用性能,以达到延长电梯运行周期的目的。

2、树立安全意识,加强维修保养

由于电梯是特种设备,容易发生设备人身和伤亡事故,因此在电梯从业人员中要广泛宣传安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时时处处把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建立电梯安全管理制度,如电梯安全操作规程、电梯维修保养工作流程、电梯大修改造及应急事故处理工作流程、电梯轿厢困人解救规程、电梯新装检及年检检测规程、作业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设置相应的安全管理岗位,如电梯维修工、安检员、安全主任等,实行“公司经理安全主任安检员电梯维修工”的纵向安全管理,层层落实的安全负责制,保证责任到人。再次,做好电梯的日常检查,按计划做好日检、周检、月检、季检、年检等。

3、做好电梯维修保养

在电梯的日常检修过程中,必须要做到:保养与维修专人负责制。即必须要安排专人对电梯进行保养与维修,电梯的值班维修人员应该尽职尽责,对所有系统的运转状况给予实时的检查,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应该立即停用,及时的进行排查。保养与维修周期制。电梯的保养与维修人员必须要每天对机电设备给予清扫,实施吸尘检查,从而确保机械的洁净。每一周都要深入检查电梯的关键性电气设备以及安全设施。每个月都要严格检修与调整电梯的其他关键性电气设备以及机械。每三个月要对电梯的全部安全以及传动控制设备给予系统、全面的检查、以及调整。

建议由原电梯生产企业负责维修保养电梯。由于原电梯生产企业对自己生产的电梯的设计思想、功能、结构、零部件质量和寿命都比较清晰,维修保养有针对性、预判性,零部件的更换也能确保是原厂生产的,这样才能尽可能将电梯的安全隐患降低,做到防患于未然。

4、强化故障统计与分析,减少重复维修率

目前我国电梯界人均保修台数一直徘徊在20-30台,仅为发达国家的1/3-1/2,影响其原因有很多,有质量、人员素质、交通、远程保养等,国外大的电梯公司平均每百台每月故障件数能够控制在1次以内,故障率非常底,目前国内厂家很难做到,在这其中重复维修是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同一个故障多次出现,多次维修,即耗费工时,又使正常的保养计划得不到实施,造成工作混乱。故障修理时只是重新上电,计算机重新复位、清除计算机储存的故障记录。在故障统计中经常有原因不明的故障,其实严格地说没有原因不明的故障,只是受技术水平及能力所限没有能力把真正的原因找出来,应该建立电梯故障统计分析体制,通过质量技术会议,由技术人员和有现场经验的人员,以月为单位,对当月所发生的故障按机种、责任类别、保养单位等进行统计、分类,从中找出共性问题,针对常见的、多发的、有代表性的故障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采取对策,加以改善,减少重复维修次数,降低故障率。

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增加,在用电梯也不断增加,各大电梯厂家的产量增加迅猛,产品的质量问题也相对增多,在用电梯的故障次数也相对增多,故障统计与分析的任务相当艰巨,需要各厂家积极投入资源,从根源上降低电梯的故障率。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层与超高层建筑日益增多,电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在电梯使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加强电梯的保养与维修。应该积极的创建完善的电梯管理以及保养维修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安全意识、严格的监督以及管理电梯的日常运行状况、并且要及时发现与有效的解决电梯发生的各种安全事故等等,从而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使电梯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参考文献

[1]周伟.电梯安全管理与维修保养探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01(05):2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