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质量管理考核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完善医疗制度,规范医院管理。
医院按照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在原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重新制定了行政、医疗、护理、财务、职责五大类规章制度。为确保制度的落实,还制定了明确的考核细则,如《临床医疗考核细则》、《临床医技考核细则》、《护理质量考核细则》、《服务质量考核细则》等。内容涉及依法执业、医疗质量、医疗安全、传染病防治、药事管理、仪器设备、医疗用品、医院感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方面。
二、狠抓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10年医院重新调整了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和科室质控两级网络,形成了院控、科控质量管理体系。同时,加强了药事管理委员会对临床用药的监管力度及院感的监测力度,基本构建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和持续改进组织体系。
按照《医疗质量考评实施办法》,医院明确了医疗质量奖罚制度,每月检查测评,按分数计发绩效奖。院长作为医疗质量、医疗安全第一责任人,坚持把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列入日常工作重要议程,利用全院行政业务大查房、百分比考核、医疗质量测评,对所发现的质量问题以及不安全的隐患及时通报、分析、测评,提出可行性整改意见。组织医务科、质控办、护理部、院感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每月不定期抽查各科的质量管理及医疗文书、合理用药、医疗操作规程等方面的情况,尤其重视对急、危、重病人,重大手术病人及输血病人实行重点监测管理。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各临床科室负责人认真实施医院十三大《核心医疗制度》,并定期开展业务学习、疑难病历讨论、死亡病历讨论、会诊、术前讨论、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同时作好医疗差错事故地登记、严格交接班记录等。
为确保医疗安全,每年院方与各科室主任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其中,明确了医疗安全责任、要求、目标和奖惩措施。认真接受患者的投诉,做到有记录、有处理、有反馈。由于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到位,医院管理年活动开展以来,医院没有发生重大差错,杜绝了事故的发生。
三、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医疗水平。
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我院拟定了突发性的公共卫生应急预案和急、危、重病人抢救应急预案,提高了急、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和治愈率。至今年5月建立急诊抢救室,截止目前,已收治急、危、重症病人103人次,有力提升了医疗急救能力。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医院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与国内多家权威医疗机构保持技术协作和人才共享优势,特邀武汉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妇幼保健院、省人民医院专家坐诊,担任学科带头人;全力打造了一系列特色科室,基本满足了病人常见病、多发病、疑难杂病诊疗的需求;倡导“无痛微创”的特色治疗。在原有医疗设备的基础上新配置腹腔镜、宫腔镜、膀胱镜、大型c臂x光机等前沿科技设备,一系列妇科、外科、不孕不育科的微创手术应用于临床,服务于新农合。并成功开展颈椎/胸椎等管内肿瘤摘除术等多项大型骨、外科疑难手术,手术效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四、减轻群众负担,做好民心工程。
关键词:水利工程;管理方式;策略
引言
随着建筑业蓬勃发展,工程的质量管理是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不论是从社会、企业自身角度,还是用户、从业人员的人生安全角度,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都显得尤为重要。改革开放后,国家加大了对水利工程的投资建设,但是水利工程的质量问题也存在着隐患,这就需要对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质量。水利工程是我国开展的利国利民的大工程,在开工建设的时候,涉及的环节非常多,如果不加强工程管理,将不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也无法保证水利工程优质高效的完成。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不但是出于提高工程质量的考虑,同时也是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在需求。
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一)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施工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如果质量把关不严,将会造成大事故,将会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必须通过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来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
(二)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管理水平
水利工程管理的过程中,需要管控的环节很多,在这些需要管控的环节中,加强管理是十必要的。实践证明,只有控制住了水利工程的基础环节,才能达到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目的。所以,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提高整体管理水平有着较大的促进作用。
(三)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有助于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对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和整体管理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从实际管理的角度出发,水利工程管理是水利工程取得优质高效的保障,只有切实加强水利工程管理,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二、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
(一)缺乏明确的质量管理目标
开展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的目的主要就在于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而取得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就是确保水利工程的质量。然而当前很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在管理过程中大都缺乏明确的质量目标,因而在管理过程中缺乏方向性,使得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难以落到实处,这也是当前很多水利建设工程质量普遍不高的根本原因,因而必须引起重视。
(二)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完善科学的执行程序
水利工程项目关乎民生,作为公益工程,其特有的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尤其是其投资回报较低,因而水利工程建设单位为实现利益的最大化,通常就不根据工程项目的开发建设程序施工,即使竣工之后也难以进行科学规范的验收,导致水利工程质量难以达标,这主要是由于当前我国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缺乏完善科学的执行程序。
(三)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还需进一步提高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在工程建设领域采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工程管理已经成为了未来的发展趋势。从目前水利工程管理来看,信息化建设程度明显偏低,基本处在原始的管理状态之下,没有形成完善的、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网络,没有实现对工程管理的信息有效利用和共享,没有构建完整的信息化管理服务体系。因此,无论是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水利工程管理的内在需求出发,水利工程管理中的信息化建设程度都要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四)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和管理人员缺乏较高的素质水平
当前,很多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人员和管理人员大都具有素质水平较低的特点。因而在施工过程中难以严格按照施工程序进行,施工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管理人员由于自身素质水平的低下,导致一些质量安全隐患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排除,水利工程管理水平低下。
三、解决当前水利工程管理存在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细则,完善质量管理制度
目前的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中,质量管理细则的制定不够详细,对细节质量的关注不够,因此,我们要根据水利工程的实际,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细则。除此之外,还要完善质量管理制度,以制度来规范质量管理行为,以制度来指导质量管理行为,让制度成为质量管理的依靠和出发点。从管理学的角度而言,只有制度完善了,才能发挥管理的最佳效果。但是仅仅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制度还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质量管理的执行力度,只有依靠这两种手段,才能真正做好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
(二)规范投资方的行为,明确投资方责任和义务
对于经营管理中的权责不明确的问题,我们必须下大力气解决,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明晰权责,明确产权,明确管理责任。水利工程与其他工程不同,在平时的经营管理中如果不对产权进行明确,在关键时刻就无法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严重的将会制约整体的水利调控,影响防汛抗旱的整体效果。因此,我们必须在水利工程的经营管理中进一步明晰权责,规范投资方的行为,明确投资方责任和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规范投资方的管理行为,才能发挥水利工程的积极作用。
(三)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服务系统,提高服务水平
在目前的水利工程管理中,我们必须对信息化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必须在工程管理中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体系,以此来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这样做的目的可以从两方面来看,一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管理效率,提高数据的利用率,使数据处理和管理更加高效和规范。二是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管理的整体管理水平,赋予水利工程管理更多的信息化属性,提高管理的科技含量。因此,我们必须构建完善的水利工程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系统,提高信息化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制定施工管理考核细则,加强执行力度
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要想取得积极效果,就要进行全盘考虑。鉴于目前的水利工程施工管理考虑不全面的问题,我们要想办法积极扭转,具体措施是:制定详细的施工管理考核细则,以考核细则为依据,对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所有施工环节,所有施工部位进行全面的考核完整的覆盖,并加强施工管理的执行力度,使施工管理成为提高水利工程整体质量和发挥整体效益的重要保障。由此可见,我们必须在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中要全盘考虑,通过制定施工管理考核细则的方式,深化推进施工管理。
结语
水利工程在我国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够完成很好的对水资源的利用,同时也能进行储水工作,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在水利工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保证水利工程的安全防护,同时也能保证水利工程能够有效稳定的进行。水利工程管理是一项很系统化的程度的工程,是整个水利工程的重要的保障,是整个水利工程重要一道工作,同时也是具有一定的难度的工作,面对当前怎样进行增强水利工程管理的科技含量,并合理的运用新兴技术才能更好的推动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顾炜标.从水利工程管理考核谈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的路径[J].江苏水利,2008,02:25-26+28.
[2]陆元能.关于水利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J].科技风,2010,19:182.
[3]庞磊,沈国兴.如何提高水利工程管理质量[J].才智,2011,25:39.
指导思想
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和全程质量控制。建立从患者就医到离院,包括门诊医疗、病房医疗和部分院外医疗活动的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和全程质量管理体系。明确管控内容并将其纳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实施动态监控并与科室目标责任制结合,保证质控措施的落实。以规章制度和医疗常规为依据,并不断修订完善。强化各种医疗技术把关制度,将医务人员个人医疗行为最大限地引导到正确的诊疗方案中。质量控制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对多种因素影响或多项诊疗活动协同作用的质量问题,进行专门调研,并制定全面的干预措施。
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领导和科主任组成,为常设办事机构。职责:①医疗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职责:教育各级医务人员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思想,改进医疗作风,改善服务态度,增强质量意识。掌握医疗卫生相关政策、法规,全面协调解决院内医疗护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全面或专题的进行医疗护理质量评价分析,提出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见。②医疗质量控制科职责:医疗质量控制科接受主管院长和院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对医院医疗质量行使指导、检查、考评、评价和全程监控职能,督促各种制度和规程的执行。定期检查,采取有效措施,严防差错事故的发生。定期向全院通报重大医疗质量情况和处理决定。③科室质控小组职责:科室是医疗质量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主任是科室医疗质量的第一责任者。科室质控小组职责如下,在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进行质量管理工作,执行医院质量管理委员会制定的统一质管标准,落实规章制度,定期进行考核、评比、上报。
对各级医务人员的要求:①门诊医师:严格执行首诊医师负责制。②病房住院医师:患者入院30分钟内进行检查并作出初步处理。急、危、重患者应即刻处理并向上级医师报告。按规定时间完成病历书写。③病房主治医师:及时对下级医师开出的医嘱进行审核,对下级医师的操作进行必要的指导。④病房主任(副主任)医师:组织或参与制定本科质量管理方案、各项规章制度、诊疗和操作常规。指导下级医师做好医疗工作,督促检查下级医师执行各项制度和诊疗常规。
强化医疗质量标准化管理
我院制定了一系列医疗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标准。在基础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注重培养和规范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医疗服务诊疗行为;在环节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加强关键环节、重点对象的自我监控和监督管理;在终末质量方面的制度和标准是查找医疗缺陷,加强质量评价和信息反馈。建立了《病历书写制度》、《疑难病历讨论制度》、《病历质量控制制度》、《医疗安全管理制度》和《质量控制考核细则》等规章制度和质量管理标准。
针对各科室和各关键环节的工作实际,严格落实首诊负责、值班、查房、会诊、交接班、急危重患者抢救、围手术期患者管理、死亡病历讨论等制度,并将各项管理指标进行量化,制定质量评定标准。由于制度完善、标准明确,使医疗过程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使医疗质量管理监督、检查有依据,衡量优劣有尺度,确保医疗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实施。
加强医疗质量监控管理
我院主要采取科室自我约束和院级宏观监控两种质量控制办法。①科室自我约束:抓好科室逐级控制。建立了主管医师、上级医师、科主任三级质量管理模式,即所有患者的诊疗都实行三级负责制,明确各类患者、各关键环节三级查房、诊疗职责和实施期限,并通过病历记录体现落实情况;医技科室实行重要辅助检查结果逐级审查制度,从而形成以个体管理为主,逐级把关,相互控制的质量责任制,即时控制医疗缺陷。实行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方案。采取自我控制。主要是严格执行各项医疗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切实做到质量自我检查、自主管理。②院级宏观监控、考核:注重加强人才培训和考核,提高人员素质。对新分配、调入或进修人员实行上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方可上岗。每年对各级医师临床技能进行综合考核,住院医师重点加强“三基”训练,考核病历书写、体格检查、临床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突出抓好“三新”教育,即新技术、新理论、新进展,考核急救技术、专科技术、疑难病历分析等。积极开展技术比武,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进行人才培训,邀请专家来院讲学,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适时组织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医疗文书书写、院内感染监控及各类技术操作等专题讲座和考核,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加强科间交叉质量控制:临床科室重点是抓好现住院病历审查。每月组织临床科室主任及副主任医师对现住院病历进行交叉抽查和重点科室集中审查,评定病历等级;医技科室的医疗质量按照《质量成本控制考核细则》进行综合考评,重点考评诊断符合率和报告发送时限,以及门诊部、急诊科、手术室等诊疗重点环节科室的医护规章制度落实情况;检验科和感染控制科每月对院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临床药理科每月对临床合理用药情况进行检查,对药物不良反应进行监测。
抓好终末病历的审查:重点是审查病历的内在质量,包括诊断、鉴别诊断是否正确,检查是否及时、合理、正确,治疗是否正确、有效、彻底,医护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是否落实等,着重查找医疗缺陷。问题突出的病历由专家书面写出存在的问题,发回原科室,限期组织讨论,查找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由医务科选定讨论病例,全院医护人员参加讨论,最后由专家结合病例进行讲评和相关业务理论知识讲座。
定期进行医疗质量状况分析:每月对各科室平均住院日、治愈率、抢救成功率、诊断符合率、甲级病案率等主要质量指标进行统计分析,作为评价科室医疗质量的重要依据。
加大质量评估和奖惩力度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 绩效考核 护士自评 护士长评价
绩效考核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对这一方法予以有效利用,充分挖掘护理人员潜能,确保护理管理工作更为高效、科学,是各医院手术室护理管理人员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我院通过两年来的实践,总结出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有效应用绩效考核的方法,现报告如下:
1.资料
我院手术室护理人员共21名,均为女性,年龄为21~47岁,平均为(30.2±1.6)岁;学历为本科3名,大专11名,中专7名;工作年限为1~14年,平均为(5.2±1.2)年;职称为初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3名,高级职称6名。
2.方法
2.1明确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
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要应用绩效考核,首要条件即是对绩效考核应遵循的原则予以合理把握,从而保证绩效考核具有公正性与可操作性,促使护理管理合理、规范。绩效考核要遵循客观性,即以实事求是理念为指导,尊重事实,严格执行相应标准,将定性考核及定量考核有机结合。在绩效管理中,护士长应对上述原则予以遵循,对科室中各规章制度予以完善,当有问题出现时及时查找原因,对工作流程进行经常性反思,主动查找管理缝隙,促使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2.2确定质量考核相应标准
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主要包括文件书写、护理安全、基础护理、整体护理、消毒隔离等,我院在对护理特征予以认真分析的基础上,对护士岗位职责予以明确,并对考核评分标准予以明确,在绩效考核细则中写入核心质量考核内容。在此基础上,我科组织全体护理人员认真学习考核内容并展开讨论,将考核细则制作为表格,确保每人手持1份,同时护士长对绩效考核具体工作内容予以分析,不足之处要及时修改,确保其符合护理实际。
2.3对绩效考核予以量化
对手术室护理工作予以量化考核,是对手术室质量标准、工作能力、核心制度及服务规范相应要求予以量化评分并展开考核,利用数据为尺度,对全体护理展开公开、公正而公平的评价。绩效考核的量化考核可从不同方面展开,而我科通过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及性质进行总结,与本科实际情况结合,从勤、能、德、绩四方面制定综合考核的实施方法、细则、打分标准,总分为100分,达标要求为90分以上。
2.4实行积分考核制度
按照各工作岗位不同工作性质,将考核标准划分为四条,各条标准总分为25分,满分为100分,具体内容为:(1)勤。充分做好心理护理工作,确保健康教育全面覆盖到患者,治疗室、手术室及办公室均保持整洁;(2)能。对患者病情与治疗反应予以及时观察,提高护理有效率,确保护理技术的操作考核评分均高于90分;(3)德。具有高度责任心,护理工作中服务态度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4)绩。护理书写合格率均在92%以上,患者护理满意率均在95%以上,全体护士对医嘱予以及时、准确处理,确保急救物品准备充分,基础护理全部合格,同时消毒隔离完全合格,物资供应等及时、准确。
2.5分配方法
护士奖金总额=全科护理人员奖金总额÷科室护理人员总分值×护士个人总分值。
护士长取科室平均奖,系数由医院发。
3. 效果
实施绩效考核后,明确了科室质量管理目标与个人工作努力方向,量化护士综合素质,并合理引入激励机制,使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护士逐渐树立了竞争意识,加强了沟通协调,患者满意率、手术器械准备完好率、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士工作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业务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保证了手术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质量。科室护理质量进入良性循环之中。
【关键词】医院评审 PDCA循环 质量管理体系 精细化管理
PDCA循环法可以被视为一套循环系统,在提升质量管理工作效率方面体现出巨大的优越性,使医院质量管理工作进程体现出规范化与标准化等诸多特色。PDCA分别代表管理的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和改进(Action)。以医院评审为契机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可以被视为一个连贯性反馈进程,在反馈的环节中辨识出存在疏漏的方位,对其及时的实施补救对策,从而使医院运行质量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态势。
一、医院评审依照PDCA原理
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首次提出PDCA循环理念,由此归纳出来的科学工作流程,可以应用于各类管理工作中,以提升管理质量与效益为宗旨,开展的规划、实行、检查与归纳等工作内容的循环进程。
《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的编制与条例规划都依照PDCA循环原理分别用A、B、C、D四层来体现,逐级递减,借助编制质量管理规划,对其采取整体化实施对策,在此过程中不断对管理方式进行测评,对合理性缺乏之处做出改善,确保医院管理高质性与安全性处于连贯式优化状态中。A层为优秀,面对医院某一评审项目,医院不仅仅推行与其相匹配的体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同时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对其运行模式进行督查,确保其处于不断被优化的状态中,调整成效是极为可观的,这便是PDCA循环理念实施的整体性(Plan-Do-Check-Action);B层为良好,面对医院某一评审项目,医院不仅仅推行与其相匹配的体制,并将其落到实处,同时设置相关职能部门对其运行模式进行督查,与PDCA循环体系中的P、D、C(Check)相对应;C层为合格,面对医院某一评审项目,医院不仅仅推行与其相匹配的体制,并将其落到实处,PDCA循环做到了P((Plan)与D(Do);D层为不合格,面对医院某一评审项目,医院只是编制了有关体制或规则程序,却没有将其落实,与PDCA循环体系中的P(Plan)相对应。
二、以PDCA为基准建设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
(一)遵照两个“符合”,使质量管理标准化(P)
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建设的整个进程中,务必要遵照两个“符合”,这是质量管理标准规范化(P)目标实现的依据。两个“符合”的内容可以概述如下:一是符合《二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的规定;二是符合医院运行实况。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只有与《实施细则》规范相匹配,才能将“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工作特色彰显出来,为医院质量管理水平整体性、连贯性提高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医院质量管理标准只有在满足医院运行实况的基础上,才能体现出实效性与可靠性,此时形成的管理成绩是极为可观的。所以,为了实现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这一目标,医院管理者应该对《实施细则》规范实施整合对策,并对其内涵进行深度的探析,分解为了解获知、建设健全、培训考评、应用执行、录入调整改进等5大类别,对其涵盖的5762项考核要素实施分解举措,将其有规划的纳入进不同级别、不同类型的职位上,并实施责任制,以《实施细则》为基准,使结构较规范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得以建设。
(二)掌握三项准则,促使质量管理工作常态化(D)
首先,组织医院全体职员,借用PDCA循环理念充实职员头脑。上述目标的实现是在《实施细则》的引导下,做好宣教工作是基础,激发职员学习PDCA循环理念的欲望,为其扎实的掌握PDCA循环体系应用机理奠定基础,合理将其渗透进工作实践,这是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被执行的基础条件之一[1]。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医院可以定期的组织全体职员开展培训活动,例如主管院领导对中层干部思想的培训动员;邀约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对PDCA循环理念与原理进行深刻的讲解;医院质管k将评审规范详细解析同时把PDCA循环实际操作要点等知识逐级的传授给全院临床医技科室;
其次,组织医院全体职员参与评审,使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演变成约束其日常工作行为的准则。实质上就是将以《实施细则》为指导思想构建的质量管理体系,导入进院领导、科主任、治疗师、保洁员等全体职员工作进程中,因为任何一个细微的节点或者是不同职位的人员均会对医院质量管理工作效率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把PDCA循环贯穿进日常工作体系的所有程序上,借用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的约束性去调整与规范每一职员的行为方式,打造出“人人重视PDCA、人人参与PDCA”的院内环境。在医院所有职员的协力配合下与参与中,医院质量管理水平的整体提高将指日可待;
最后,使全过程监督管控的环节,目的在于使患者就医过程受到科学的管控。新时期下的医院评审工作推行追踪核查法,有效监控方法在各个质量环节中的应用,规划出多样化的质量跟踪渠道与跟踪图样,侧重点在于对优先关注程序与高风险程序的监管,此时医疗卫生服务与管理行为的运行得到实时的监管。
(三)整合三级考评,推动质量管理与评审的一体化(C)进程
若要将基于PDCA循环构建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落到实处,以及使PDCA循环理念的实效性充分的发挥出来,建立健全“医院―科室―岗位”三级考评体制是极为有效的对策。将三级考评体制为着手点,对质量管理与医院评审实施整合对策,构建一体化运行模式[2]。强化质量管理和医院评审之间的联系性,压缩管理成本的同时,确保质量管理与医院评审工作处于同步运行的模式中。
首先,应该对医院各级做好监管与督查工作。上述目标的实现可以采取两种行径,一种是院内不同职能部门构建联动督查小组,依据追踪方法学理论,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相整合的模式对每一质量环节进行核查;另一种是院内各个职能部门构建联合互审组,使各项质量监管工作运行效率在互检与互评不断提升。若在互查环节中发现漏洞,以《医院评审/质量管理工作联系单》为基准,发行至责任部或责任人,对其修整时间做出规定,及时上交修整报告;
其次,院内各个科室检查与审评工作应该落实。不同科室要构建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队伍,队伍成员有科主任、护士长、质量管理员等,其务必要遵照PDCA循环原理与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对科室整体质量管理实况进行整体性分析与审评,尤其是对诊断与护理行为方式进行严格的督查、解析与反馈;
最后,做好岗位自查、自评与分析工作。上述目标的实现需要院内各个级别各个职位上的职员依据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有关岗位提出的标准,对自体诊断、治疗、护理行为方式不定期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以及自我优化。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应用,在协助医院实现精细化管理目标方面有所帮助,并协助其取得最佳效益。
(四)构建良性循环体系
新时期下,多数三甲医院积极构建以联席例会、管理评审、统计分析、预防及纠正为基准的4类连贯性改进体度,体制之间相互辅佐、相互补充,构建联合体系,确保医院质量管理体系顺延PDCA循环轨道良性运转。
首先,联席例会体制的落实。质量联席例会开展频率为1次/月,参与人员院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以及有关临床专家,具体工作内容为对监察过程中所发现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度的剖析,在此基础上编制修整规划,使其体现出标准性,整合进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全面推行。并且在例会中,对上一阶段整改的成效进行总结,没有处理的问题规整到下一个PDCA循环中;
其次,落实管理评审体制。实质上就是联席例会成员定期的组织管理评审工作,针对医院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运转实况、医疗卫生材料供需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价,明确调整规划,目的在于提升质量管理体系在医院环境中的适应性、实效性以及可行性;
再次,落实统计分析体度[3]。这一体制实效性的发挥,对医院信息系统表现出强烈的依赖性,在这一系统的协助下,质量监管人员对医院运转模式、患者安全性、医疗卫生质量、用药配药科学性、医患对医疗服务内容满意度、出院病案首页信息完整性等资源有了整体性了解,对信息资源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及时的发现可能引发某类问题出现的提示性信息,将信息资料与可能出现的问题上交于联席例会,对其发展趋向与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编制最有效的处理规划,此时医院医疗事业运行质量处于不断被调整与优化的模式中。
最后,落实纠正与预防体制。在联席例会、管理评审、统计分析等系列性环节的协助下,医院质检部门发现了现存问题与隐性问题,协助各有关处、科室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督查它们积极的施用带有实用价值的纠正与预防手段,从而使质量管理处于连贯性修整状态中,将一些潜在型问题扼杀在萌芽状态中。
三、医院门诊PDCA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一)编制标准,明确目标(P)是基础
具体是参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等相关法律法规,整和医院发展实况,编制专属本院的《门诊医疗服务质量管理实施办法》,使其演变成门诊质控的导向性文书,与此同时编制并推行《门诊病历检查评分标准》、《门诊服务质量检查评分标准》等标准。
(二)构建团队,执行目标(D)是关键
门诊质量管理组是由院领导统领,门诊部和质检办协同构建的,组员有质检办、医务部、门诊部、药剂科等科室负责人与临床专家。门诊质量管理组职责为对全院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进行检查评价、对其施以表彰或惩罚,监察其在质量修整方面所取得的成效[4]。委派专员对各临床科室的门诊质量进行管理,确保门诊质控工作落实到相关科室人员,此时质量有效管理目标的实现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三)参照指标,检查落实(C)是重点
依据《门诊病历检查评分标准》、《门诊服务质量检查评分标准》、《处方质量检查评分标准》等考评规范,门诊质量管理的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检查工作开展的频率务必要保证1次/月,对各类信息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确保等级的详实性以及统计的精确性,评分的科学性,对检查实况和规划目标实施对照策略,解析门诊医疗服务质量运行状况,针对检查结果,对门诊工作者的工作形式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反馈处理,评价总结(A)是保障
把门诊质量检查结果规整进科室总目标考核体系中,同时参照总目标考核有关规范对其实施奖惩体制。门诊部负责人参照门诊质量管理组提出的建议,利用院内局域网、HIS系统、反馈单等多样化渠道,精确的将质量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反馈至各临床科室,与临床科室专家、当事医生共同探究门诊医疗服务质量问题的成因,归纳经验,使质量检查结果体现出标准性与规范性。经验总结的外在体现形式是相关体制的建设与实施,旨在最大限度的规避门诊医疗事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出现相似的质量问题。
(五)成效总结
以医院评审为契机构建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推进了医院门诊质控体制的完善进程。新时期下在门诊医疗工作量与工作强度均处于较高的层次上,在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协助下,门诊医疗服务质量处于不断被修整与优化的模式中[5]。大幅度的降低了重大医疗安全、医疗差错事故出现的概率,同时各类医疗文书达标率、处方合格率均有所提升。
由此可见,PDCA循环管理模式是提升医院门诊服务质量的有效方式之一,PDCA循环不存在终止点,K止点承担着起始点的角色,为大循环囊括小循环、环环紧扣,不断提升的进程。另外,PDCA循环规划环节中需要相关科室人员的辅助配合,从而确保质量管理规划的实效性,并得到广大职员的肯定。
检查反馈环节是不可缺少的,这是强化质检人员与有关科室、人员互动性的关键,从而使质量问题成因得到深度分析,有效的处理。当然,为了维护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价值,应该积极将PDCA循环检查结果和绩效考核、员工培训、晋升等多样化体制关联在一起,参照质量问题,对职员知识、技能水平进行有目的性培训,为行为规范、素质优良的职员提供进修、出国深造等机会,旨在调动院内各级各岗位人员参与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反思与总结,使院领导以及质检办深刻认识到若要使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实效性充分发挥出来,全员参与是保障,调动各科室个岗位人员的积极性,使其踊跃参与进质量考评规划的制定环节中,从而使考评规划得到全员的肯定,使其演变成工作行为规范;同时对质量考评标准采取量化举措也是极为必要的,用数字说话,实现规范医疗服务人员工作行为方式,激发其为患者服务热情的目标;此外,在构建与推行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应用信息技术,确保质量考评的精确性与实效性,同时也达到大幅度压缩质量管理成本这一目标。
四、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应用的意义
首选,其有助于医院机制的完善,以及院内培训工作的开展。具体体现在参照《评审标准》的规范,在全院有关科室的协助下院职能部门对各类医疗体制、质量控制指标、服务程序、岗位职责实施增补、修整、整理分类举措,完善医疗业务体系。其次,其推动医疗质量精细化管理进程。具体体现在在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协助下,院、科、岗三级质量管理体系体现出完善性与规整性特征,质检办有规划、有目的性的对全院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进行监管与控制,使综合治疗检查、病历书写质量检查、单病种质量管理检查等多项检查工作落到实处,并将发现的问题以修整通知书的形式下发至科室与个人,做出时间限制。再者,基于PDCA循环的医院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与推行,最大限度的激发了院内职员工作的积极性,提升了其工作效率与质量,这主要是因为在这一体系中,绩效考核与工作量、工作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性,所以各个科室职员密切合作,共同优化工作质量,强化科室人力资源聚合力,为医院事业的发展与最大效益的取得贡献力量。最后,PDCA循环理念的推行,对医院文化体系建设起到了辅助作用。医院文化作可以被视为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整合体,其性质为文化管理,是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健康长久发展的动源。PDCA循环下质量管理工作重视的是“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三全”管理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支配下,展现了医院质量管理与服务观念的现代化l展趋向,这是其文化素养的外在体现形式。
五、结束语
总之,PDCA循环理念在医院管理进程中的应用,能够大幅度的优化质量管理工作绩效,PDCA循环的4个时期处于对立的模式中,每一时期优涵盖了数个PDCA子循环,环环相扣,使PDCA循环质量管理水平初步不断上升的状态中,从而使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完善医院审评工作模式这一目标,质量管理工作不是阶段性的,体现出常态化特色。
参考文献
[1]傅桂芬,梁惠娟,莫云,李大兴,黄悦昌,全键,李恒,黄蔷薇,覃婷婷,林华.免责直报系统结合PDCA循环模式对护理不良事件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5,01:10-12.
[2]常虹,袭燕.软体类管理工具在我国新一轮医院评审中的应用探析[J].才智,2015,17:303-304.
[3]史树银,郭祥萍,丁欣.PDCA循环促进临床输血管理持续改进[J].新疆医学,2015,07:989-991.
[4]王道雄,邹佩琳,涂宣成,肖万超.德国KTQ质量认证体系在医院后勤规范化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5,06:7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