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风险管理制度的重要性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煤炭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随着我国大力推广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国内资源企业尤其是煤炭企业面临着优化产业结构、加大管理风险力度等方面的改革重要任务,因此如何在市场竞争中提高风险管理,增强企业的各项综合竞争力,将作为煤炭企业改革的重点方向。
关键词:
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应对措施;风险管理制度;风险意识;信息化管理
任何企业的运作都伴随一定风险,要如何正确处理风险,采取怎样的措施规避风险,是一个企业发展和规划时应当重视和着重处理的一个部分,企业的风险管理环节对企业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而煤炭企业作为一个高风险企业,更凸显出其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及迫切性。相关煤炭企业应当切实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加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实现煤炭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加强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
(1)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开采面临着资源成本、安全成本以及资金成本不断增加的难题,另外,进口煤炭的大幅度涌入也对我国传统煤炭产生一定冲击,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一路下滑,利润的大幅度下跌。成本的增加,利润的下降,迫使企业面临资金短缺风险,煤炭企业在这样困境中又急需改革创新,由此还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风险,因此加大煤炭企业风险管理力度,降低企业风险是企业改革必经之路;(2)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需求来看,煤炭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龙头产业,尤其是大中型煤炭企业,在国家整体经济中占有非常大比例。煤炭企业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有效规避市场经济中的经营风险、战略风险等,对推动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有一定现实作用和实际意义;(3)可持续性、科学性发展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前提,随着现阶段经营风险的不断加剧,企业如果还停留在传统风险意识,不重视风险管理,那么将很快就会被社会淘汰。因此只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建立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对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分析与规避,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科学、可持续发展。
2煤炭企业风险管理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2.1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有效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能够保障煤炭企业良好有序的生产运营,但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缺少能够满足其生产运营需求的风险管理制度。首先,许多煤炭企业中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只关注针对安全风险的管理,忽略市场竞争中战略风险以及产业结构风险的管理;其次,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缺乏统一性,虽然很多企业也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体系,但体系缺乏一定整体性和统一性,使得风险管理系统的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最后,风险管理制度可行性不高,一些企业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但没有真正落实于实施上,只是走走形式,这样使得风险管理制度没有起到任何效果和作用。
2.2企业领导风险意识不足很多煤炭企业领导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知识,风险意识不够,将过多精力放在生产与销售的环节,忽视了企业整体运营变化以及外界环境的变化,也忽略对企业进行的定期考核与评估,这样直接导致企业预防风险能力以及应对风险能力下降。当风险发生时,才去被动考虑采取措施解决风险,不仅在人力、物力、财力上耗费更多,随着时间的积累,也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2.3多重风险的挑战全面风险管理制度不仅是要应对煤炭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企业运营风险,还要防范市场经济风险、国家宏观政策下产业结构调险等外部多重风险。首先,国家提倡的环境保护政策,资源税改革政策,使得煤炭企业需要不断革新原有技术,不断增加原有成本;其次,受外部经济市场不稳定因素影响以及国际煤炭市场冲击等,对煤炭企业的有序发展都起到了一定阻碍作用;最后,煤炭安全生产风险对煤炭企业来说是最为重要风险之一,不仅直接影响到生产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直接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并对企业形象造成很大负面影响,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可以说现阶段的煤炭企业处在一个“内忧外患”的局面,企业必须迅速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对企业面临的风险进行有效规避,保障生产安全,保证生产质量,在适应国家政策的前提下,适时减少市场运营风险,进一步实现煤炭企业可持续性发展。
3全面风险管理措施
3.1加强安全生产意识近年来,煤炭企业生产安全事故频繁发生,原因之一是相关管理人员对安全生产意识不重视,没有积极做到事前防范,一线生产员工对生产流程不规范,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这一系列因素导致煤炭企业生产运营中安全风险不断提升,影响企业发展,也威胁着员工们的生命健康安全。因此,企业必须加强生产运营中安全风险管理,使管理人员以及员工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观念和意识,加大安全投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适时安排员工参加专业知识培训,加强一线员工安全操作水平,使每一位管理人员按章办事,按规管理,每一位员工不违章作业,熟练掌握自己的操作流程,从而减少安全风险发生的几率,确保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还能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
3.2健全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完善健全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是保证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序进行的前提条件。首先,明确权责,企业领导上层应当明确自己作为风险管理中心的责任,针对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市场经济发展动向、风险管理目标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了解与掌握,制定出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特点的全面风险管理制度,提前防范企业将面临的风险,并提出解决方法;其次,建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引入专业人才,提高风险管理的专业化水平。专门风险管理部门具有一定独立性和有效性,直接对企业董事会负责,对董事会提出的风险管理制度进行评估与分析,适时提出专业意见与建议,并在制度的实施阶段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3.3注重建立信息化管理制度全面风险管理是指针对企业面临的运营风险、财务风险、市场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等多方面进行实时监控管理。首先,在管理过程中,需要首先对不同环节中不同风险进行全面系统的信息收集。广泛地、不间断地收集与企业相关的内部以及外部信息,包括企业的历史资源以及未来预测等一系列信息;其次,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进一步分析与评估,定期或不定期对风险进行辨识、分析、评估,对新的原有的风险变化重新评估,并对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进行预测,有效防止风险发生;再次,建立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不断更新和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风险管理系统数据与企业风险量化值得一致性、及时性以及完整性。对已经输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不得随意更改,并适时根据企业生产情况及外部环境进行补充、调整。现在也有许多煤炭企业开始将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用于企业生产管理,对于一些生产安全隐患(如井下瓦斯、煤尘等)起到很好的预警效果;最后,制定合理科学的风险管理策略,通常情况下,企业对运营风险、财务风险、战略风险和法律风险等可以采用风险转移、风险对冲以及风险补偿等方式进行风险管理。根据不同风险采用不同方式、策略,并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案,方案必须包括解决风险的具体目标,解决过程中所需要的条件、手段,在风险发生的不同阶段所采取的不同应对措施。方案制定完成后,还要按照不同职责分工,保证各项措施能够落实到位,确保方案措施的正常实施。
4加强全面风险管理执行力度
全面风险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还离不开工作人员的执行。虽然大多数煤炭企业也建立了风险管理制度,但因为工作人员意识不够,企业缺乏宣传,没有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导致风险管理制度执行力度不强,进而阻碍了企业风险管理。因此煤炭企业应当通过采取相应措施去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的执行力度,首先,可以建立内部管理控制体系,在内部环境、风险评估、信息监督、内部监督等方面进行内部有力控制。对重大风险进行有力监控、评估与预测,并及时做出解决方案,力争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其次,要多做宣传,普及相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的风险防范意识,避免因个人失误造成安全风险发生;最后,要加强事后理赔管理工作,制定赔付资金账目,加强与中介公司,承保公司的沟通交流,提高事后理赔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煤炭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是企业未来发展与规划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在现阶段,煤炭行业投资过热,资源日益缺乏,国家相关政策等影响下,煤炭企业要更持续更健康发展下去,就必须要更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建立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有效防范和规避风险,采取科学有效措施及时解决风险,将企业风险降到最小,减少企业损失,进而全力促进煤炭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强.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浅析[J].管理观察,2012,(8).
[2]张毅.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浅析[J].理论月刊,2010,(4).
[3]张金萍.煤炭企业风险与内部控制研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1,(3).
[4]齐宝华.煤炭企业视角下的全面风险管理策略探析[J].华章,2011,(27).
内部控制是现代通信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地进行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降低企业的运营风险。如果内部控制失去有效性,必定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通信企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通信行业也属于高风险性行业,其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效地控制通信企业的运营风险。
[关键词]
通信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虽然我国通信企业已经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我国通信企业内部控制起步时间比较晚,导致企业内部控制经验不足,内部控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通信企业必须详细地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推动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地位。
1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
目前,国家已经了《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把企业的运营和管理重点转为风险控制和管理。企业经营的合法性是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在新形势下,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在企业中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合理地构建内部控制体系;其二,通过内部控制可以让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其三,通过内部控制降低通信企业的运营成本,提高通信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2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2.1企业管理者缺乏内部控制意识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较大的影响。但是,企业管理者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又无法用数据来体现。要想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很有必要的。但是,从企业全面内部控制现状可以看出,企业全面内部控制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管理者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着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
2.2企业内部缺乏有效沟通通信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就必须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企业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把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员工身上,让企业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进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但是,我国很多通信企业内部缺乏沟通交流,企业内部控制的职责也不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过于形式化,没有真正发挥出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2.3企业缺乏专业人才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形式之一,内部审计可以对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做出审核和评价,保证企业的经营风险在可控的范围内。虽然很多企业认识到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性,但是内部审计工作在开展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企业并没有赋予审计部门审核和评价企业经济活动的权力,审计工作过于形式化。除此之外,很多通信企业内部缺乏专业的审计人才,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审计的合理性有很大影响。
3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和全面风险管理的关系
3.1全面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延伸和扩展通信企业内部控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我国学者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保证企业经营发展合理性的过程。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可以推动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保证通信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进而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全面风险管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一,企业经营发展目标;其二,风险管理要素;其三,企业各个部门。从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内涵可以看出,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实施都是为了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全面风险管理是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延伸和扩展。
3.2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辅相成内部控制只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防范风险,但不能化解风险,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是可以共存的,不存在矛盾关系。对于较小的经营风险或者是时常发生的经营风险,企业可以建立内部控制机制,合理地控制经营风险。对于较大的风险,企业就需要加强风险控制,把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进而实现通信企业的稳定发展。
4通信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分析
4.1完善企业控制环境国家和社会力量也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国家和相关部门必须不断完善外部环境,推动通信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虽然国家制定了与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都不够完整,并没有形成一个法律体系,这对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和创新有很大影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发挥职能,制定并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提供政策保障。除此之外,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可以在全面风险管理中发挥作用,国家还应该设置监督管理部门,定期对企业的经营和风险控制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如果发现企业经营或风险管理中存在问题,必须及时针对问题采取控制措施。通信企业经营和管理还应该自觉接受基层员工的监督,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在通信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还应该不断地完善自身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善内部环境:其一,加强企业内部文化建设。这就需要企业管理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通信企业管理人员还应该对员工的工作进行适时监督,增强企业每一名员工的文化建设意识。其二,要明确企业管理人员的职责。很多企业管理人员都是身兼数职,这对于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是不利的。因此,企业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明确企业管理者的职责,避免一人独揽大权的现象出现。其三,提高通信企业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员工是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创新的主体,也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人员培训体系,并在员工内部建立奖励机制,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企业员工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4.2增强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通信企业要想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创新内部控制机制,首先要增强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目前,很多企业都没有在内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企业管理者严重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导致企业面对多变的经济环境缺乏风险抵抗能力。因此,增强企业管理者的风险管理意识是很有必要的,企业管理者要清晰地认识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同时还要让企业员工了解企业的风险因素,进而增强企业员工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意识。为了充分发挥全面风险管理在企业经营发展中的作用,通信企业还应该在内部成立风险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经营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保证企业的经营正常运行。此外,企业还应该对自身的经营管理风险进行全面评估,找出企业经营中的风险因素,并结合经营风险的特点合理地制定应对方案。通常情况下,通信企业的风险应分为四种形式:其一,回避风险;其二,采取措施降低风险;其三,分担风险;其四,承受经营管理风险。回避风险就是企业直接退出存在风险因素的经营活动。降低风险就是企业采取相应措施降低风险的发生机率,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分担风险实际上也可以称为转移风险。承受风险就是指企业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不进行人为控制。回避风险的做法虽然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但是回避风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企业的收益。
4.3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在传统的风险管理制度下,为了保证通信企业的正常经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会制定大量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但是,这些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机制过于形式化,对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要想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企业必须在符合内部控制需求的基础上合理地建立风险管理制度,完善企业经营活动管理制度,实现企业经营和内部控制的同步。虽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是风险是可以被有效控制的。企业还要不断地完善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其一,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是指企业在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时,不能和国家政策相背离,这也是企业建立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首要原则。国家法律法规也为通信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政策保障。其二,全面性原则。全面性是指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应该贯穿企业经营全过程,进而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其三,开放性原则。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发展,就必须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保证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和适应性。其四,适应性原则。通信企业风险管理制度要适应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来创新和调整内部控制机制。
4.4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现在很多通信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非常健全,但是其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过于形式化,没有得到有效的运行。要想保证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企业管理者必须起到示范作用。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对风险管理制度的运行有着很大的影响。企业管理者必须以身作则,才能更好地保证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企业员工是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主体,企业在创新内部控制机制时,应该让员工积极参与到内部控制机制创新中,企业管理者要多听取员工的意见;企业还应该加强人员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管理者要鼓励员工多提意见,这对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创新都有很大影响。企业除了要在员工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外,还要在员工内部设置惩罚机制,对风险管理意识淡薄、不执行内部控制机制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的有效运行。
5结语
通信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全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就必须加强企业各个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企业还要明确内部控制的职责,把内部控制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让企业员工积极地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中,进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和管理水平。很多通信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都十分完善,但是机制过于形式化,并未得到有效的运行。因此,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发挥模范带头的作用,以此来更好地推动风险管理制度的有效运行。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子英.我国电信企业内部控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
[2]周妍.企业社会责任导向的内部控制优化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周振平.产权性质、内部控制与公司债务融资[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4]温洁茹.财务舞弊识别与治理:内部控制体系建设[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5]李琴琴.内部控制质量的经济后果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6]侯贝贝.内部控制信息透明度与股权成本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7]张谦.目标导向下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2.
[8]孟昭贤.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现状分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1.
[9]夏亨峰.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市场反应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0.
关键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
引言
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比较关键,这是保障煤炭企业良好发展的重要举措。从理论层面对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进行理论研究,有助于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
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特征和重要性
1.1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脸管理的特征
从当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的风险管理情况来看,有着鲜明的特征呈现。在风险管理的长期性以及艰巨性方面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风险管理是长期性的工作,不同的发展阶段面临的风险也是不同的!,’。这就要对风险管理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不断地改善对风险的应对措施。风险管理体系自建认到完善至少需要三到五年时间,并要对风险管理定期进行更新。风险管理是一个长期性和艰巨性的工作,需要制定长效机制加以应对。在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过程中,风险管理的特征还体现在复杂性以及系统性层面。煤炭企业运营中的风险管理有着其复杂性,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对风险的评估以及分析和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要能科学化的实施。内部的风险管理以及外部的风险管理要能同时进行,风险管理的复杂度就进一步加大。
1.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膝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有着其重要性。在当前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下,使煤炭的开发成本也不断提高,一些进口的煤炭就大量涌人我国,对我国的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l。煤炭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就能有助于应对这一现状。在加强风险管理的过程中,注重煤炭产业结构的科学调整等,就成为我国煤炭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煤炭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注重对煤炭企业风险管理水平的提高,对我国的整体经济良好发展有着积极作用。煤炭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加强风险管理,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2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现状
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很大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管理的制度建设层面没有完善化,有的煤炭企业对安全风险管理比较重视,但是在产业结构风险以及战略风险的管理卜没有加强,在经济管理层面没有加强。由于在风险管理制度卜没有完善,这就必然会影响煤炭企业的整体发展!3,。还有的煤炭企业在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卜可行性比较差,一些制度流于形式,这也影响了风险管理作用的正常发挥。煤炭企业在实际生产中的风险比较突出。煤炭企业生产中,在生产要素的投人以及产品输出等方面都受到地质条件以及工人技术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具体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员工的生产技术没有达到相应标准,以及在生产中安全意识不强等,这就比较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对生产造成影响。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过程中,一些外部经济因素的影响下对煤炭企业的发展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一些企业的领导层缺乏专业知识,以及风险管理的意识薄弱,就会对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氛围的营造有着影响!}l。还有对企业员工的定期考核评估没有给予充分地重视。这些风险问题对煤炭企业的良好发展以及市场竞争力的提高都有着直接影响。
3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方法
为促进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的有效管理,就要注重管理的优化措施实施。笔者结合实际对煤炭企业生产运营风险管理的方法进行了探究,在这些风险管理方法的应用下,对提高煤炭企业生产力能起到促进作用。第一,煤炭企业要充分注重生产安全意识的提高。要想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及生产安全性,就必须要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在近些年我国煤炭企业安全事故频发,一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意识卜没有加强,在防范措施方面没有完善,在具体的生产过程中没有按照规范流程实施,在专业化的知识层面没有完善具备,所以出现了安全事故。这就需要煤炭企业加强全员的安全意识,在风险管理的整体水平卜不断提高,操作人员在操作流程方面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这样才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第二,在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中,要注重营销管理的优化。完善客户的信用分析工作,有助于减少客户的信用风险问题发生。煤炭企业的最大财产就是客户,但是风险也在客户方面发生!SJ。为能有效改善客户信用风险问题,就要注重对客户的信用信息进行详细分析,减少信用风险的出现。煤炭企业还要加强产品的质量,积极开拓多元化的销售渠道,有效控制销售环节的风险。第三,要建认和完善煤炭企业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具体的措施实施卜,要明确权责,企业领导层要对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加以明确化,对市场经济发展动向以及风险管理目标等方面熟悉掌握信息,对风险的预防措施加以完善。还要注重风险管理部门的建认和完善,对专业人才的引人制度要完善执行,专门风险管理部门的独护胜要能保障,对董事会要适时地提出风险管理的评估和分析,要将自身的风险监管作用充分发挥。第四,要强化煤炭企业运营风险管理的执行。风险管理制度的制定后,就要加强执行。要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建认,在内部环境方面的风险评估以及信息监督等工作加以完善实施。要注重宣传工作的良好开展,对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要加强宣传,加强煤炭企业工作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加强事后理赔工作的执行,制定相应赔付资金账目,有效提高事后理赔的工作效率。第五,要加强目标成本的管理。要提高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并充分重视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以及风险管理过程的全员化和成本核算的科学化。在这些目标方面能有效实现的话,就能有利于煤炭企业的生产运营风险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
4结语
1.1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不到位
1.1.1制度建设不完善、不系统
多数农村信用社没有制定信息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控制措施多分散于其他管理制度中,没有专门的科技风险管理制度.部分县联社的管理制度滞后于信息系统、信息技术的发展,没有随着新购买设备、设施而及时更新、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没有随着信息系统的升级换代而重新修订,难以起到防范信息科技风险的作用.
1.1.2制度执行不到位、不全面
农村信用社信息安全领导小组流于形式,并没有充分发挥赋予的规划、管理和决策等职责,导致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另外,多数农村信用社不能执行相关管理制度和规定.例如,对信息系统运行维护不到位,没有按照制度规定定期进行巡查,对发现的主机、数据库异常及故障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全面.
1.2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措施不到位
1.2.1第三方制约措施不到位
目前,县联社及所辖营业场所没有设立接受相关信息科技风险第三方评估报告的相应机制.农村信用社向有关监管部门提供的审计调查报告,由各级联社管理人员自我评测和分析,缺乏第三方独立评估和测试.报告得出的结论不能反映出客观的、真实的信息科技风险状况和管理水平,容易掩盖其信息科技风险隐患.
1.2.2风险管理架构不健全
农村信用社虽然设置了风险管理部门,但是在职能上并未包含信息科技风险的监察和控制,仅仅对资产负债业务、融资业务进行督查和规范.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科技部门,而科技部门是信息系统的建设者和维护者,由其承担科技风险管理职能,缺少必要的制衡机制.
1.3信息科技工作系统性管理不到位
1.3.1硬件基础设施薄弱
现在,农村信用社在物理层面上实现了内、外网络的隔离,但针对U盘、移动硬盘等设备尚没有建立防护策略和有效的管理制约手段.外网病毒容易通过上述设备侵入到内部网络,导致内网带宽被侵占,影响综合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1.3.2应急预案徒有形式
目前,农村信用社在联社层面上制定了系统应急预案,但大部分基层网点尚未根据预案对电力设备、网络设备等实施压力测试,也没有进行过应急演练.应急预案还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出现突发故障或紧急事件时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处置结果.另外,有些应急预案涵盖的项目过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影响应急预案的实效.
2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对策
中国银监会《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明确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从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出发,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和控制,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农村信用社应该切实转变以技术防范为主的被动的信息安全工作方式,积极构建防御策略.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建立以预防为主的主动信息科技风险管控机制,真正做到事前有预防、事中有控制和事后有检查.
2.1加强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基础设施建设
2.1.1加强组织领导各级领导要站在维护业务稳定和促进农村信用社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信息科技安全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要看到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和未来,充分认识IT价值,明确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目标,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自身的总体风险框架.
2.1.2打造一支稳定、团结、高效的科技队伍
农村信用社应该以市级或县级为单位,将全市或全县科技人员集中、分类管理,按照系统管理人员、安全管理员、维护操作人员等进行分类.以县级联社计算机系统管理员为重点管理对象,要求各位安全管理员务必保障各营业网点操作人员的正常业务运行.真正实现自上而下,从机关到网点逐级、有序地管理,使信息科技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基层营业网点,确保每一项业务的正常开展.
2.1.3构建信息科技风险管控长效机制
农村信用社要辩证地看待业务发展与信息科技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提高对信息科技风险重大危害性的认识,构建全系统共同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信息科技风险管控长效机制.通过对信息科技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完善管控措施,加强领导管理,追究事故责任,消除风险隐患,推动业务发展和创新,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的基础性作用.
2.2信息科技风险防范的技术与制度
2.2.1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息技术水平
引进指纹认证系统,针对工作人员账户管理建立有效的、与访问级别相匹配的访问控制机制.工作人员访问系统和进入数据库必须通过认证.确保密匙使用安全,要通过风险预警,提高技术防范手段,加强后台监督.严格控制操作风险,通过改善门禁系统、防雷、消防等硬件设施,发展和使用计算机加密技术、访问控制技术、“防火墙”技术、病毒防治技术和监控技术,筑起多道计算机安全防范屏障,以科技技术保障制度的落实.
2.2.2完善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制度
按照《商业银行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农村信用社要建立健全科技风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针对应急演练和日常管理中出现的管理漏洞,认真进行梳理和归类,调整优化,确保管理制度不存在缺陷和漏洞,确保操作规程合理、完整、可行.
2.3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的监督检查和审计
2.3.1探索信息科技风险管理方法
在进一步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基础上,积极探索风险管理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管理技术和管理工具,实时监测信息系统的风险隐患和漏洞,完善补救措施,积极加强整改.
2.3.2加强信息科技风险现场检查
进一步建立健全检查制度,开发和设计现场检查程序.综合运用数据检查、情景模拟或联网检查等方式和方法,及时查找和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及时纠正问题和消除隐患.进一步完善信息技术,加强信息管理.
2.3.3要加强外部审计监督
审计风险管理是指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执业活动中,为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采取的全面、系统、规范的一系列的措施。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审计风险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必然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影响整个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就必然会对会计事务所的信誉,影响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对事务所承接项目的能力造成影响。
总体上来说,审计风险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性质:一、客观性。二、普遍性三、偶然性。四、潜在性。五、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潜在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突发性,但只要采取合适的审计风险管理方法,就能将风险水平降到最低。审计风险管理应该对审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消灭于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当中。因此,审计风险管理比风险防范更能杜绝风险的发生,并深入到审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使审计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一)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大部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有些制定了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许多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不断的扩大业务规模,片面的追求业务规模的发展,不断的联系客户,但却将审计风险制度抛在了脑后,审计风险制度就如一纸空文,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没有把握对风险的控制,就好比一幢大楼,空有华丽的外表和高度却没有坚实的地基,随着楼层的越来越高,就必然会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最终会导致审计失败案例越来越多,从而对整个事务所的信誉造成影响。
(二)缺乏审计风险意识、管理观念太落后
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市场环境变幻莫测,许多企业管理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风险把控方面也有一定的增强。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明白风险把控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其开展审计风险把控的工作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比如说仅仅纠正某一个人所犯的错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等。有的管理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肯花费人力与财力去加大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这样就使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审计风险往往具有潜在性与偶然性,如果不深入探讨审计风险的所在,不能及时的发现和预测风险,就必然会使风险进一步的放大,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扩散开来,猝不及防,最终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审计风险管理缺乏多样性、系统性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审计风险管理工作时,往往是只盯着企业财务报表的表面来看,防止企业财产的流失以及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这样的审计风险管理工作是最传统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当今的审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其具有多样性与系统性,不仅要保护企业财产,防止企业财产的流失,更要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考虑,从企业的市场、顾客、供货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量。企业想要长久发展不仅要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更要全方位的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分析并找出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必须具有多样性与系统性,对每一个环节采取监控,使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更具有竞争力。
(四)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强、道德素养不高
专业素养不强、道德素养不高,这是目前在审计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看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比如说公司有一笔大的支出,审计人员往往只根据程序要求其出示相关的合同与票据,而对于事件的真实性往往却属于调查。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性,然而有些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不高,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甚至徇私舞弊、相互包庇,这就必然会使审计工作失去准确性,使审计风险扩大化。
三、优化审计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审计风险管理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
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上,要不断完善,并健全与其相应的配套制度,确保审计风险管理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对于我国会计事务所来说,在审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在受理审计业务之前,必须对所接业务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根据客户的特性来对风险进行识别。这样就能避免审计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将风险降低。同时,完善的风险管理审计法规准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高效执行的有力保证,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上,必须要明确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标准、报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审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有规可循,使审计制度真正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深入风险管理
风险意识是人对潜在的危险所认识的能力,及危机感。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企业对于企业发展所潜在问题的判断力。而审计风险意识的培养对于审计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越强,其审计风险管理的水平与方法就会越完善。因此,在审计风险意识的培养上,企业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资,比如说可以请专业人士来举办讲座,或者可以让员工参加培训班,并要长期坚持下去,使风险意识深入人心,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这件事的风险。在审计的每个环节,就自然会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风险,这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优化审计风险管理模式
在审计风险管理模式上,要不断优化,使其更具多样性、系统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保护企业的财产问题上。在审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从各个因素上来进行全面的考虑。企业可以借鉴内部审计程序的九个步骤:选择被审计者、制定审计计划、初步调查、审查内部控制、扩大性测试、形成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报告、进行后续审计、最终评价来等程序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同时,内审部门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有效的审计技术,开发新的审计软件,优化审计方法,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以提高风险管理审计的效率。
(四)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人来进行,就必然会有很大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审计结果的成功与否。因此,企业在招聘审计人员时,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更要对其道德素养进行测试,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企业在后期也要不断组织培训,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素养,不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道德上,都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样自然就会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