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留守儿童课程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范文第1篇

摘要:在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今天,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问题受到各界的重点关注。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现状,其次对留守儿童体育教育从转变观念、保证师资力量、加强对农村体育场地硬件设备的资金投入、因地制宜涉及体育教学等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3-0236-02

1.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

现代中国教育的三种基本教育形态是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种教育形态在社会明细分工的前提下担任着各自的教育使命。家庭教育作为人的教育的出发点,是决定留守儿童能否社会化的首要因素。家庭教育再完美孩子的主要学习场所还是要在学校,学校教育在儿童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社会教育是在学校教育基础上的升华,每个人包括儿童都要在社会环境中学习和生活。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问题凸显主要还是由于家庭教育没有到位,学校教育也并没有在整个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教育对于留守儿童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1.1 家庭教育的缺失导致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学生参与度不高的现状。父母长期外出务工使得农村留守儿童得不到家长正确的教育导向,体育教育导向就更不用说了,使得留守儿童对于家长的概念仅限于爸妈这样的称谓,基本在心灵上零交流,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交流出现了次级群体交往模式,父母从来都不是孩子各方面条件发展的参与者。

1.2 留守儿童的动手能力的缺乏导致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陷入僵局。尽管留守儿童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但是他们都是由爷爷奶奶监护长大,老人自己拥有的一切去无条件溺爱留守儿童,导致孩子的动手能力缺乏,不愿意花力气去参加体育课,学习一些不太需要动脑以及动手的知识,这也是阻碍了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发展。

1.3 不切合实际的体育教育课程违背了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宗旨。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宗旨是使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而不是仅仅是让留守儿童带着走出农村走向城市的目的去学校学习,体育教育可以丰富留守儿童的校园生活,让留守儿童不总是感觉到父母不在身边的凄凉感。所以要合理规划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课程。

2.提升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合理措施

2.1 转变观念,创新方式。转变重文化轻体育的观念,转变留守儿童只能靠文化成绩跳出农门的观念,转变体育课只是附属学习课程的观念,留守儿童依然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做一个对人类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在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的问题上还必须要体育老师随时关注留守儿童的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表现,要打破传统的任其发展的体育教育模式,创新体育教育方式。例如有趣的教育方法,学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体育知识,体育教育过程中注重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并不仅仅是肢体上的互动,通过体育教育还有必要进行心理上的互动。

2.2 师资力量的充分保证。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全社会各界人士都有责任来关注这样一个弱势群体的发展。在当前留守儿童体育教育现状中,师资力量及其匮乏,学校要招聘留守儿童的体育任课老师时一定要严格,要求必须是具有较高文化素养,具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有爱心,愿意为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体育任课老师能够懂心理学是最好的,定期为留守儿童做心理辅导,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发现问题及时通知家长、学校,尽快解决在留守儿童身上已经发现的问题。最重要的一点,体育任何老师必须受到和其他文化课老师一样的待遇,不可厚此薄彼,这样体育老师才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事业中去,使得弱势群体不再弱势。保证师资力量是不断鼓励有志于投入到体育事业的高中毕业生报考体育院校,接受大中专体育院校的专业培养。同时还可以鼓励报考国家三支一扶支教的考生,投身到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事业中,为社会贡献一己之力,回馈社会。

2.3 增加对农村体育场地,硬件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当前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设施简陋,很难找到一个像样的学生操场。体育场地、硬件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应当重视这个问题,"再穷不能穷教育",这句话同样要用在当前留守儿童体育教育设施的建设上来。教育相关部门应该提交可行性报告,申请资金建设,还可以靠社会各界人士组织募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的传统美德。留守儿童需要更加完备的体育设施来学习体育课程,漂亮的体育场地,完备的体育设施,不仅仅可以在体育课上给留守儿童带来愉悦,在课后留守儿童依然可以利用已有的体育设施学习娱乐,冲淡留守儿童心中那份孤独、寂寞,利于留守儿童身心更加健康的发展。

2.4 规范现有的体育教学方式。传统的农村体育教育就是集合与自由活动这样毫无新意,以及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学期末老师总是以文化课考试很重要为由,在形式上组织学生期末考试。这样的体育教学模式只是形式上的体育教学,没有任何意义可言。保证体育教育工作行之有效,必须规范当前的教学方式。将体育教学如同文化课教学一般加入到学校整体工作的测评系统,并不以升学率单一准则对学校和老师进行评估,学校老师同学生一样,需要各方面全面发展,加强农村留守儿童体育教育工作规章制度的建设,让留守儿童的体育学习变得更加流程化、合理化。

2.5 因地制宜的设计体育教育课程。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可以因地制宜设计课程,不需要严格按照城市体育教育课程设计。农村的许多自然资源是城市中没有,在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中完全可以合理的利用这些资源。中国是一个城市化率仅占1/2的国家,对于农村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前景,农村和城市在体育教育发展上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农村完全可以建设有农村特色的体育教育。例如对农村特有民俗的继承都可以体现在体育教育上,培养留守儿童对传统民俗的兴趣,不仅传承了传统文化,还可以丰富留守儿童的业余生活。还有例如体育老师带领同学爬山也是体育教育的一种体现方式,留守儿童在登顶后体会到的成就感,肯定要比完成一项体育器材赢来的成就感更加强烈。

3.结语

尽管当前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还存在部分问题,但如果全社会共同努力,致力于解决留守儿童现象存在的问题,必然会给农村留守儿童带来一个美好的未来。环境对留守儿童的影响是巨大的,那么给农村的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显得尤为重要。中国留守儿童的数量有两千万之多,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体育教育工作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好坏的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参考文献:

[1] 罗少功. 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理论研究[D].河南大学,2013.

[2] 陈德祥. 体育活动对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01:27-31.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体育途径;措施;重要性

在大部分农村中,很多留守儿童缺乏一定的生存意识,教师在对其进行的教学中,也需要提升自身的教育意识,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生存意识的输入,并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将生存教育进行体育课堂的引进,也是一个较好的选择,在对学生们进行体能训练的时候,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们的生存意识,逐渐对其进行生存能力的培养,才能够让学生们在日后的学习以及发展过程中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一、生存教育内容概述

(一)生存意识

生存意识是对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的直接感受,学生们在日常的生活以及学习中,很难拥有这些知识的学习。与此同时,对于每位学生们来说,自身家庭因素的不同,在面对生存危机的时候也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应对措施。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生存教学的时候,不仅需要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提升他们的生存意识,还需要在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培养他们团结协作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为日后面对事情时有一定的应对措施。

(二)生存能力

生存能力是自身的社会能力,主要是独立生存的能力。对于留守儿童们来说,有一些学生们是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还有一些人是自己独自生活,所以也需要更好地提升自身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也需要进行这方面的倾向,让学生们掌握一定的生存能力。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就需要教师增强学生们自身的素养,培养自己的体力,并进行相对应的体育练习,在提升学生们体力的而同时,提升学生们的应对技能。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情况,适当的带领学生们进行一定的野外生存练习,逐渐的提高学生们自身的生存能力。

(三)生存思维品质

学生们随着自身心理年龄以及实际年龄的增长,会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产生一定的思想品质,这些内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们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日常的生活,因此教师在学生们进行教学的时候,需要注意引导学生们的三观,进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思维品质,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们日后自身的实际发展需要。

二、农村留守少年生存教育的概念和目标

(一)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的概念

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们,从小缺乏父母的关系和照顾,缺乏一定的危机意识,也没有强大的生存意识,在很多事情方面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对于生存教育来说,就是通过一定的方法途径,帮助学生们提升自身的生存因素,可以在身心健康的情况下,健康成长,在面对一些不可避免的突发事件中,可以更好地应对并处理,才能更好地进行自身的留守生活不受到影响,

(二)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的目标

首先,需要从思想上帮助留守儿童,进行相关危机意识的树立,才能让农村留守儿童们在心理上有一定的设防,明确自身生活中可能会存在的危险,需要积极重视并应对这种危险,不能随意轻视自己的生命;其次是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的提升,让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学习中,进行较多的体育锻炼,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最后也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辅导,让他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服父母,并好好的生活,有效的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更好地生存和进行自身的发展。

三、生存教育中体育价值的体现

(一)古代社会中体育在生存教育中的价值体现体育运动的锻炼,可以提升人类的体能。在古代,由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条件低下,需要更加强壮的身体才能适应生存的需要,因此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通过一些锻炼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因此在古代社会中,可以将生存教育理解为体育训练,也正是通过了各种体育练习,才有效的提升了自身的能力以及生活质量水平,同时这也是古代原始的生存教育。

(二)当代社会中体育在生存教育中的价值体现

现代的生存教育,更多的是为了让学生们,通过知识的学习,掌握更多的技能,从而对其进行价值观的提升,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自身生存能力的培养。随着现代生活的信息化发展,人们也需要在顶受压力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身各方面的能力,才能在生活中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合理的进行压力的化解,同时通过相关的体育活动提升自身的身体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化的生活。

四、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体育生存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留守儿童掌握生存技能

农村留守儿童在学校学习知识,但是缺乏一定的野外生存技能,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并不能快速的做出反应。需要教师在自身的体育教学中,进行相关生存教学知识的引入,让学生们对于生存教育有一个基本的概念,在进行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对学生们进行生存意识的提升,并进行体育课堂的运动。学生们在进行相关生存运动的时候,也需要教师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学生们才能更好的练习,并对这些内容有充分的把握。在条件以及学生们实际需要符合的情况下,适当的带领学生们进行野外的拓展,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更多技能的提升,有效地提升学生们自身的生存能力。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身心健康

生存教育不仅仅需要对学生们进行身体上的保护,更多是对学生们自身心理上的保护。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因为家庭的原因,在心理上产生了一定的自卑感和不自信感,在情感上容易受到伤害。因此在对学生们进行生存教育的时候,也需要注重对于学生们情感上的关心和开导,让他们更多的进行心情开导,并积极的参与一些活动;在进行体育教育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更多的趣味性的内容活动,有效的帮助学生们进行自身的心理调节,让他们可以更好地面对现在的生活,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可以学会自身进行心理调节,并且有效的提升自身的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完善学生价值观念

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生存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对学生们进行相关价值观的引导,需要学生们在进行生存教学学习的时候,养成良好的三观,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因此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还可以为这些农村留守儿童们准备一些智慧项目的练习,让学生们可以在体育课堂的这些游戏中,通过和学生们的交流互动,团结合作,共同的完成一些体育项目,引导学生们进行正确三观的培养,促进学生们自身综合能力的提升,完善自身的生存意识。

五、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的主要途径

在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中,首先是进行生存教育课的开展,由于该课程自身的性质,以及各个地区的差异性,因此对于生存教育课程,各个地区的学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针对性课程的安排,并进行相关教材课程的编写,更好地适应学生们的实际需要;其次是在其他课程中进行相关生存教育内容的渗透,教师也需要在进行学科教学的时候,进行相关内容的融合,通过适当的举例以及内容的拓展,进行生存教学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在进行学习专业课程的同时,更好地吸收生存教学的知识,完善自身生存意识的建设;最后是需要根据生存教学,开展一些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劳动课程,通过劳动课程,丰富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增强他们的见识,完善他们的生存意识,还可以进行相关的体育项目的教学,不断地对农训留守儿童进行自身能力的提升,使得他们的心理健康更加积极向上,有足够的承担风险的能力、心态和办法。

六、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生存教育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目前的农村留守儿童,生存能力较差,很多学生们在家庭以及学校中都没有接受过生存教育的教学。在相关的法律政策方面,也没有对此进行相关政策的规定,导致很多地区并没有对当地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生存教育的教学。对于学校来说,由于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特殊性,学校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更多的是对学生们进行必学知识的教学,并没有时间和精力进行生存教育的开展。

(二)生存教育的实施途径单一

首先是生存教育课程在日常教学中,不受到重视,缺少排课量,也没有统一的教材,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无法有效地对学生们进行教学;其次是在进行教学中的课时问题,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可以快速的掌握该学科的知识,因此在对课程设计的时候,也需要更好地进行适当的课时安排;最后是学校在进行相关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场地以及经费的问题,并不能有效的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生存教育教学。

(三)生存教育考核机制缺失

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们来说,生存能力教学也没有专门的考核机制设置,无法对于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准确的判断,教师还是更多的利用成绩来判断学生们的好坏、身体素质以及他们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对于学校和教师来说,还需要对学生们进行相关专业性考核机制的建设,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及时地了解学生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考核。

七、农村留守儿童生存教育的体育方式

(一)生存教育寓于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的生存能力农村留守儿童在进行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自身身体的素质应该更好地在学习中,因此在学生们进行生存教学的时候,在强身健体方面,可以采用体育教学进行,并对学生们的学习训练增加一定的难度,让学生们可以直观的面对问题,并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地进行自身生存能力的提升以及心理健康的成长。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师需要适当的安排一些难度较大的内容,让学生们更好地挑战,从而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能力。与此同时,在进行体育理论知识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将生存教育中的相关概念进行学科知识的融入,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进行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们心理建设。

(二)制定符合实际生活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生存技能的掌握

国内的生存教育教学还不成熟,在发展的过程中还有着大大小小的问题,需要教师进行针对性的教学。然而国外的生存教育教学较为丰富,因此国内教师在进行相关教学设计的时候,可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需要没更好的进行生存教学的教学。不仅如此,教师也不能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单一化的教学,需要将这些知识进行分模块的划分,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并有效的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相结合,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生存意识和生存技能。与此同时,教师在对学生们进行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还需要更好地进行相关活动的开展,使得学生们可以有效的掌握基础知识以及生存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静下心来,好好思考,并仔细的判断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可以安排学生们进行一些自然灾害逃生的演习,组织学生们进行相关自然灾害的演习,并告知学生们在面对自然灾害的时候应该怎么做。不仅如此,教师也需要告诉学生们这些自然灾害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自然灾害有着不同的应对方法,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进行生存知识的学习,有效的提升自身的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教师也可以在体育课堂上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防身技巧的教学,让学生们在面对人为灾害以及社会灾害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自我的保护。

(三)培养学生自我调节的能力,促进学生们心理健康成长

学生们在进行生存教学的时候,也需要有健康的心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们在自身的生活中,会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或者是心理障碍,这些来自他们的家庭,也来自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们进行自身的心理教学和指导,让学生们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及时的沟通和交流,更好地解决相关的问题。因此在进行生存教学课程的时候,需要将一些心理知识进行教学的融入,学生们都不愿意也不希望自己在心理上有问题,因此对于很多事情并不敢主动的倾诉,根据这一现象,教师也需要对学生们进行针对性的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也需要对学生们进行鼓励式教学,让学生们更加充满自信,对于一些心理有些问题的学生们,教师们也需要运用智慧的语言,和学生们进行互动和交流,帮助他们进行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四)进行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保证生存教育的实施

在对学生们进行生存教学的同时,体育教师也需要善于运用体育中的内容,帮助学生们进行相关学习目标的落实,更好地促进学生们的学习。因此对于教师自身来说,也需要增强自身的专业性建设,首先,需要保证自身专业知识的能力,高效的掌握体育教学中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可以通过教学增强学生们自身的生存能力。其次,需要将心理知识、生存知识有效的融入体育知识的教学中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们进行相关的理论教学,并引导学生们良好的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从而更好的提升学生们生存能力的掌握。最后,对于学校来说,也需要增强对于教师的培训,定期为教师们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并对教师的技能进行考核,完善教师们的教学任务,让学生们可以更好地进行生存教学知识的掌握,不仅如此还需要定期的邀请专家学者对教师们进行相关讲座的开始,更好地提升教师自身的综合素养。

(五)完善体育教学的评价体系,推进体育生存素质的教学

学校对于生存教学,也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估,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学习情况,以及自身的生存技能的掌握,才能更好地让自身明白自己还存在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的学习。对于教师来说,也能够从这些日常的评价和考核中,更好地了解学生以及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更好的针对性教学,因此进行相关评价体系的完善,是学校有必要进行的内容。

(六)有效利用体育明星作用,带动学生们的生存能力学习

在现在社会,越开越多的学生们追星,这其中就包括了很多的体育明星,因此学校可以对学生们进行相关体育明星赛事的播放,以及一些体育明星的相关纪录片播放,利用体育明星,带动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热情,从而更好的进行自身生存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好的面对今后的社会生活。

八、总结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范文第3篇

关键词: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这两个大环节。下面我将就此从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从学校教育来看,需要做到以下这四点:(1)正确认识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问题是前提。新课改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用型人才培养作为现阶段人才培养的方向,强调了教育强化育人功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学生的自理能力自然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所以要提高认识,将其纳入小学课程设计和培养方案中来,设置合理的教学途径和实现目标,将自理能力培养作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考核的一环。(2)强化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思想的引领。自理能力的核心是独立能力和自我意识,而一个人的真正改变在于观念和意识的改变。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工作者要通过思想引领,对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行改造,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将一些不好的和错误的观念改正过来,自觉抵制一些错误的观念,形成独立思考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事物的看法和问题的解决能形成一套自己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行为标准和行为模式。从学生自身来看,往往自理能力较强的学生,一般在班上都更擅长和同学相处及沟通交流,在学生中间往往具有一定的威信和影力。所以从具体做法来看,可以采用树立典型和榜样、表扬先进的方式,激励学生自觉树立培养自理能力的理念,塑造良好的自理能力。(3)加强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培养的“实战”训练。在2016的“最美教师”的颁奖典礼上,有一位奋战在浙江丽水农村36年的乡村教师王伟平老师,这位老师是小学自然科学的老师。由于农村小学经济条件有限,教学水平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于是王伟平老师就自己探索发展,利用平时的寒暑假时间去各个乡村小道寻找各种动植物做成标本展示给学生看,还会带着学生去野外捕捉蜻蜓,从而学会探索与发现自然科学,从小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观察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不难看出,实践在育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传统教学课堂的延伸,是磨炼学生自我学习和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在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加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的标准是身体和心理无疾病,同时有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农村还存在一些特殊儿童,像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这类的,应该要特别关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积极诱导,使这些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信念,生活中充满正能量,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对于这类学生的自理能力培养要多一些肯定,少一些批评,让他们树立信心,敢于去尝试、去做,最终在实践中掌握方法和技巧。

从家庭教育来看,在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中,每个家长都应该反思自己在平时家庭教育中的方式和方法,是否存在不当的教育行为和不良的教育诱导。同时加强对孩子社会化过程的科学认识,真正意识到孩子人格培养的重要意义和一些应该注意的事由,比如要避免过度溺爱孩子,出现一切“包办”的现象,因为孩子在一天天长大,他们每一天都有新的成长和收获,在关爱孩子的同时,要时刻关注孩子,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孩子,转变培养理念。具体方法是让孩子学着处理一些生活中的日常琐事和家务活等,并且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而言之,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的培养,唯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作用和发力,才能产生显著效果,使学生形成独立的人格并树立自我意识,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成为有独立思考、独立理解能力的人,相信这必将使其收益终身。

参考文献:

[1]江琴.低年级小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2]赵越.朝鲜族幼儿园课程与家长参与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D].延边大学,2013.

[3]李铃.小学一年级新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研究[D].宁波大学,2012.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范文第4篇

关键词:不良成绩;家庭稳定性;课程设计;双证书制

教书是一种脑力的劳动,表面看很轻松,内心和精神并不轻松,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对学生的人格培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经过不断的实践和探索,现就以下几点浅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教学效果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影响,是否重视中职生,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位,让学生很快找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学习的目标性。在社会上提高待遇,加强实践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以上中职学校为荣。

其次,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改变社会的整体氛围,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只有大环境变了,才能真正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不良环境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减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

最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我校中职生基本都住宿,离开父母的庇护,放松自我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易受社会不良习气左右。造成一种“过去家长头疼,现在学校头疼,将来成为社会问题”。这样能不影响学生成绩吗?

二、教学效果与家庭稳定性相关

在教学期间,我对学生不良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尤其是双差生(成绩差、操行差)与家庭的稳定性非常相关。双差生主要来自以下家庭

(一) 父母离异、感情不和、长期分居

(二) 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

(三) 父母虽在身边,常年忙于小生意,无暇顾及子女的

这三类学生常年缺失父母之爱,缺少他们的关心,缺少他们的指导,这些不稳定因素感染学生,致使它们不能安心学习。这些学生缺少安全感,他们不能突破自我,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对于中职生提高成绩,一定要与家庭多联系,让家庭协助学校,共同监督督促学生学习。学生家长水平高低,都要参与学生的教育中,通过共同的教育,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校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与学校教学密不可分

(一)教学课程设置合适能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1.实用性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专业特点,这与基础教育不同。设置该专业以提高学生眼界,扩大知识面,但可降低难度为目标。

2.乐趣性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增加学习的乐趣。大胆的删减,勇敢的变革,学生感兴趣的我们多安排,勇敢的加,让学生学精学通,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大胆减。

3.合理性 明确各课程设置目的,拿出来讨论分析,不合理的去掉。选择合适的教材。鼓励老师在职业分析、教学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出一系列适合于职业教育需要的新教材。

4.实践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逐渐转变为一种“双证书制”教育(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为达到这一目标,对职教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势在必行。使学生在毕业时,大部分都可获得如测量工、试验工、CAD、会计从业资格、计算机等级等证书。

(二)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良好的学风考风建设

如何严肃考场纪律?1.教师要认真地经常地在学生中宣扬正确的考风,对违纪现象决不姑息。2.培养素质高的监考队伍,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老师监考严,能打消学生消极学习情绪,蒙混过关的思想。3.采用形式的考试,有利于考风的建设。考查与考试相结合,总结论文与常规试卷相结合,动手操作与书面考试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笔试相结合。同学们靠自己的实力公平竞争,学习气氛自然上去,班风校风自然上去,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强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每个专业课教师应以“双师型”教师来要求自己。培训教师和引进一线工作人员进课堂,能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采用多种形式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如讲座、送外地培训、出国考察、定期研讨、定期到单位调研等。

(四)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内容

1.课程重要性的提示“磨刀不误砍柴工”讲得就是开课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教学环节的把握 复习、引入、讲授、总结、布置作业各环节均不可少,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适度把握这几个环节。

3.教学内容的正确 如果你的课没有正确的内容,就会丢失教学的核心和精髓。对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可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学生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

4.精炼通俗易懂的表达现在都讲究包装,教学也是要包装的,主要通过精炼通俗的语言来包装。教师有很好的口才,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语言的精炼通俗易懂是搞好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要引起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

5.重点反复的强化 学生忘性大,前面讲后面忘,这与他们经验、社会阅历、兴趣有直接关系,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反复强调,不能嫌烦,直至学生能真的掌握。

6.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理论课不只限于在课堂上讲,将理论课程的讲解搬到实验室、现场,同时还可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与外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亲身体验。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课堂讲学与市场调查相结合。

7.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 由理性认识转为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认识的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提高。可通过感性的生动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认识。如录像、多媒体课件应用等。

(五)提高成绩要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1.尽量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搞科研课题,搞调研写文章,这可以彰显学校的水平,提高知名度。

2.充分尊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全校行管人员也必须做到。老师在多数学生中是有威信的,要想管理好学校就要强化这种力量,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文化娱乐条件。

3.提高教师的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的发展离不了老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4.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以教学的日常管理为手段,建立可行的监督机制。教师的自我管理制度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并能通过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帮互学,有竞争互促进共提高。

四、提高成绩离不开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留守儿童课程设计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困境;数学课程;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所宣讲的理念中有很重要的一条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笔者从中领悟到,它除了强调课程设置的宗旨外,还言及了课程教学方面的总目标,要求施教者努力践行和落实.更铭心于“人人学、人人获、人人得”.

实际而论,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所以,它对数学学习者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要求很高,这就当然地使许多学习者面临一定的“难”度.学生学习一旦出现偏失,便可能陷入困境.

调查发现,在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受成长环境制约,心理脆弱,智力开掘迟缓,心理培护不全,出现大量的“学困生”.有教师把我校学生状况喻为图钉,学优生相当于尖,学困生则是那个大尾巴.放弃学困生,自然是有悖于《课标》理念.关注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措施.那么,如何让学困生走出“困”境,提高学习能力,既成为许多同行的热门话题,也尤其是农村教师长期潜心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下面谈谈笔者在此方面探索实践的一些体会.

一、学困生的成因

首先,得弄清他们“困”的原因,经调查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因素

现在农村留守儿童居多,监护人多属年纪偏大且知识有限的爷爷奶奶,他们没能力辅导孩子功课,检查督促只限于宏观模糊状态,力度和效度不佳,隔辈教育很是娇惯,不利于孩子吃苦上进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孩子克难脱困的意志品行严重缺乏.

(二)生理及智力因素

受农村经济文化条件制约,多数学生启蒙滞后,程度低下,在乡土文化与城市文化碰撞接轨的当口上往往显出心理上的憔悴感,缺乏足够自信,其接受能力较差,在新知识面前的反应较多迟疑、钝惑,反应不是那么灵活敏锐.

(三)自身精神因素

许多学生因为学习基础薄弱,于是思想懈怠,学习上缺乏持之以恒的热情,不善独立思考,不善以个性化的方法探索和积累,惯于死记硬背,不善举一反三,遇到实际问题束手无策,兴味索然,难题面前自是服输.

(四)社会表象因素

2000年大学扩招以来,社会人才剧增,就业形势愈加严峻.导致许多本来现实观念就很严重的农村人淡化了文化价值,使学生大大减弱学习动力,甚至公然怀疑数学对于自己人生的意义.

二、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找准上述诸多原因,我们对症下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归纳以下良方.

(一)配制家庭“金钥匙”,开启学生灵魂

通过家长座谈会、电话导航、微信等形式,倡导每位家长创造出适合自己孩子家庭教育的妙招.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尊重孩子个性差异,适合不同孩子个性特征的各种奇药妙方经常在家长座谈会上亮宝,促成了家庭会抓会管的好机制.教师深入每个家庭,面对具体学生,亲自参与家庭教育方法的研究、辅导.

(二)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深入辅导学困生

学困生底子薄,家长又没能力辅导,不妨为其“开小灶”.我采用教师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教师的层层环接形式,在补教知识的过程中,尤其注重以下两个方面的辅导:一方面,有意识培养提高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念,另一方面,加强学法指导和学习心理辅导.具体策略是转换他们的思维方式,让学困生开口讲述知识要点和解题思路,从中发现他们知识思路的误区,便于对症下药.

(三)分层讲解,分层布置作业,分层评估

要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并将其转化成学习的动力,改进课程设计、切实“因材施教”就尤为重要了.(1)教师备课时要多为学困生着想.(2)上课时,多给他们创造展示的机会.(3)布置作业时,适合他们知识背景和实际能力,让他们“力所能及、心能所愿”.(4)评价他们的作业错处,一律不出现“×”,只画“?”,待其订正后,再给予评分,让他们觉得教师是在用期待的目光盼着自己上进,从而爆发动力.(5)考测时,编制适合他们的考卷.让他们体会教师给自己当梯手的良苦用心,从而咬紧牙关答好每一道题,慎重负责地走好上进每一步.

(四)p识学困生的“闪光点”,激发自信,激励不断上进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是赏识让“好孩子”愈来愈好;也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让“坏孩子”愈来愈坏.人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学困生也不例外.“赞扬学生极其微小的进步,比嘲笑其显著的劣迹高明.”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展他们的积极因素.用赏识架起师生之间的一座桥梁,在这座桥上,教师只有把“师爱”洒向班级的每一名学生,当爱流入学生心田时,便会转化为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教师的尊敬,对学生的友爱.这种爱必然会得到美丽的回报.这种爱是转化学困生的灵丹妙药.

(五)验证正确观念,树立正确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