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大学生 诚信教育 管理学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们的日常行为准则,是为人立业的根本。但是,近年来在社会风气、校园环境和就业压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人才荟萃的高等学府中,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大学生诚信的缺失,不仅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还影响了大学生之间正常的交往,影响校园的安定、和谐。导致大学生失信的原因是什么?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途径有哪些?本文将从管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高校和社会面临的课题进行探讨。

1.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大学校园受来自社会各种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其中的非诚信风气,在社会漫延泛滥的同时,也渗透到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生不诚信行为不仅越来越普遍,而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尤其明显:不诚信的领域在扩大,不诚信的人数在增多,不诚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不诚信行为导致的负面影响更久远。在此针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1 考试作弊形式趋于多样化

很多学生平时学习不努力,又担心成绩不及格,所以只能是抱翘幸心理作弊。作弊手段和方法,由传统的抄袭、夹带纸条等形式向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电子网络平台作弊,由1-2人作弊向团体化、组织化作弊发展,甚至有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如在一些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中,作弊形成了一条龙服务。

1.2 假材料、假证明有了时代的特点

传统学生的造假行为主要有:乱编理由请假,为了荣誉作假材料等。今天大学生的造假范围已经扩大,一是就业时求职简历“水分”多和随意毁约。此外,有一些部分毕业生把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当儿戏,随意毁约,频繁变更用人单位。二是利用假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各种奖学金。一些同学为了骗取国家奖、助学金,虚报家庭经济情况,到当地民政部门虚开困难证明等。

1.3 部分学生瞒天过海拖逃贷款

国家指令金融机构对在校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学生与银行签约,学校作为担保单位,学生毕业后通过就业获取收入来逐年还款。本意上是为了培养人才和维护教育公平,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但部分学生毕业后通过各种手段拖逃贷款,包括隐满收入,频繁变更单位、住址等。

1.4 沉溺于虚拟的网络世界,行骗、诈骗行为时有发生

高校中,互联网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或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亦成了助长了大学生失信行为的工具。一是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是隐蔽的、自由的,于是在网络上不实信息,甚至刻意误导、辱骂,以此来发泄对社会、学校、个人不满情绪,更有甚者利用虚拟网络进行感情、金钱诈骗;二是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个别同学在网络上抄袭或购买网上论文,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甚至公开发表等。

2.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2.1 大学文化缺失和非主流文化盛行

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一些大学在扩招潮中盲目追求“大”“全”“新”,只注重表面的辉煌,过度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放松对内涵的追求,导致校园文化受非主流文化的侵蚀,使求真务实、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崇尚文明的大学精神在流失。

2.2 “失信成本低,守信成本高”非正常现象的负面作用的影响

在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现象表明:失信风险小,受处罚力度轻;而诚实守信导致成本增加,甚至被淘汰,就像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一样。正因为诚信缺失的风险和成本较低,大学生的诸多不诚信行为,基于在这种“得”与“失”的博弈中进行选择,从另一个角度上纵容和“鼓励”了非诚信行为的发生。

2.3 功利主义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利欲望。一些地方和领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许多人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各种投机取巧行为被广泛使用,各种、弄虚作假者屡屡得手,甚至在少数地方,不守诚信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社会上的这些不良现象也时刻在侵蚀着大学生。

2.4 道德评价机制滞后

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中,对学生道德的评价和考核一直缺少有效的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而对学生个人信用的登记和考核更是空白,这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裁。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记录和考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强有力的惩戒措施。

2.5 受人性的弱点影响

1957年,美国行为科学家格拉斯・麦格雷戈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容易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大学生也是自然人,有着自然人的本质弱点,如果在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是会做出自私利己的行为的,从某种角度而言大学生不诚信也是人性的弱点所在。

3.借鉴美国高校诚信管理的经验

大学生的诚信观念及其行为的形成,关键在教育培养,核心在制度管理。为切实提高我国高校大学生诚信管理水平, 我们应本着“激浊扬清、为我所用”的原则, 从我国高校的实际出发, 积极借鉴美国高校诚信管理的一些有效做法。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3.1 大学生学术诚信制度内容的细化

与美国大学相比, 不难发现我国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学术诚信问题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相当多的学校在这方面的规章制度比较匮乏,即使有,也因内容上比较空泛而缺乏可操作性。

3.2 学生在诚信管理中参与度的提高

美国大学有一个重要理念:强调学生参与制订和实施诚信守则的全过程, 就是将学生视为学术共同体的一员。在许多学校的诚信守则中, 都明确规定学生有检举作弊的义务, 并享有参与判定处罚的权利。美国高校的实践表明, 吸纳学生参与制订、实施学术诚信规范的做法,对于提高大学生遵守学术诚信规定的自觉性是行之有效的。

3.3 加快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建设

美国诚信管理机制首先从完善个人资信档案管理开始。在美国, 每个人都有“社会安全号”,这个安全号可以把他一生几乎所有的信用记录串在一起, 如果他有过不良的记录,那么该记录将永远伴随着他。美国人完善的个人征信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们强烈的诚信观念。因此,对于完善我国高校诚信管理体系,借鉴美国的经验,加快高校大学生个人诚信档案建设的步伐,是非常必要的。

4.解决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基本途径

4.1 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倡导诚信文化建设

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要从文化育人的新视角,把诚信教育和大学文化传承与建设整合起来,将理想教育与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将慎独自律与制度约束和他律联系起来。用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来培养一代新人,建设“诚以修身,信以立业”的诚信风气,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通过各种诚信活动,营造出“讲诚信得益,不诚信受损,讲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的活动来抓,形成良好的传统和制度,并长此以往有效地开展下去。

4.2 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信念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的诚信文化侧重于自律,竭力倡导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讲诚信,并指出这是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良方。结合社会的各种鲜活案例,教育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为本”的信念,在人生经营中恪守“诚信”,将是未来社会风气转化的前情提要。“诚信为本”理念是我们纠正不良之风的根本,是解决当代大学生诚信教育问题的重要措施。

4.3 树立学校、教师诚信形象,为学生守信起示范作用

古语云: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传。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广大教师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来实现对学生诚信观念的影响作用。学校建立严格的制度,面对上级检查、评估不做假,不回避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认真提高水平,科研上杜绝抄袭、剽窃行为。只有这样,广大学生才被诚信风气所感染,才能在潜移默化中纠正不良的社会风气。

4.4 加大对失信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也需要道德的力量来维系经济的正常运行。诚信是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之一。对大学生的失信惩罚,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身份,给予重新做人机会,同时,也不能避重就轻,要给予足够震慑力的处罚和高成本的付出,才能让大学生坚守诚信的底线,不做出逾矩的事情。

4.5 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

基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高校要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生诚信记录档案,与社会共享诚信信息。加强大学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包括实行学生诚信信息公开和失信惩戒等措施;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符合大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诚信体系的“游戏规则”,如诚信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等充分调动教学、管理、服务各职能部门参与诚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治东.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高校诚信道德[J].教育与职业.2009.06.

[4]任运康,余惠琼.当代大学生诚信危机及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7]胡映君.构建大学生诚信档案略策研究[J].兰台世界,2009,24(3):31.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2篇

导致大学生失信的诱因是什么?解决大学生诚信问题的根本措施有哪些?作者从管理学角度对这一高校和社会面临的课题进行有益探讨。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大学校园受来自社会各种非主流文化的影响越来越多。其中,在社会漫延泛滥的非诚信风气也渗透到了大学校园的每个角落。大学生不诚信行为不仅越来越普遍,而且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不诚信的领域在扩大,不诚信的人数在增多,不诚信手段的科技含量在提高,不诚信行为导致的负面影响更久远,具体如下:

(一)考试作弊手段多样化。由于平时学习不努力,又担心成绩不及格,只能是抱翘幸心理作弊。作弊手段和方法,由传统的抄袭、夹带纸条等形式向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电子网络平台作弊,由1-2人作弊向团体化、组织化作弊发展,甚至在一些英语等级考试、计算机考试和职业资格考试中,作弊形成了一条龙服务,有向“产业化”发展的趋势。

(二)假材料、假证明有时代特点。传统的学生造假行为主要有:乱编理由请假,为了荣誉作假材料等等。今天大学生的造假范围已经扩大。一是就业时求职简历“水分”多和随意毁约。此外,部分毕业生把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当儿戏,随意毁约,频繁变更用人单位。二是利用假证明骗取国家助学金和各种奖学金。一些同学为了骗取国家奖、助学金,虚报家庭经济情况,到当地民政部门虚开困难证明等。

(三)不正确的消费观导致恶意欠缴学费。一些大学生由于在校期间花钱无计划,盲目高消费,或常到餐馆或KTV等场所消费等等,透支每月父母所给生活费,只能将学费挪用,学费恶意欠缴。

(四)瞒天过海拖逃贷款。国家为了培养人才和维护教育公平,保证不让一个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指令金融机构对在校家庭经济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贷款,学生与银行签约,学校作为担保单位,学生毕业后通过就业获取收入来逐年还款。但部分学生毕业后通过各种手段,包括隐满收入,频繁变更单位、住址等拖逃贷款。

(五)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迷失自我,行骗、诈骗行为时有发生。在高校,互联网已成为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或的工具,在某种程度上说,网络这种工具助长了大学生的失信行为。一是部分大学生认为网络是隐蔽的、自由的,于是在网络上不实信息,甚至通过刻意误导、辱骂来发泄对社会、学校、个人不满情绪,更有甚者利用虚拟网络进行感情、金钱诈骗;二是由于网络信息量大、方便、快捷,个别同学在网络上抄袭论文,甚至购买网上论文作为自己的毕业论文或公开发表等。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深层次原因剖析

(一)大学文化的缺失和非主流文化的影响。一些大学受到社会功利主义的影响,在扩招潮中盲目追求“大”“全”“新”,只注重学校的硬件建设,过度注重表面的辉煌,放松对内涵的追求,导致校园文化受非主流文化的侵蚀,而求真务实、探索真理、不畏困难、崇尚文明的大学精神在流失。更有甚者,有的学校学术腐败、科研浮躁,老师到处兼职;学校招生、毕业生就业、各类评估上弄虚作假。这种思想必然会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操守造成一定的污染。

(二)“失信成本低,守信成本高”非正常现象的负示范作用影响。在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现象表明了:失信风险小,受处罚力度轻;而诚实守信,则成本增加,并被淘汰。就像经济学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一样。大学生的诸多不诚信行为,基于在这种“得”与“失”的博弈中进行选择,正因为诚信缺失的风险和成本较低,从另一个角度上纵容和“鼓励”了非诚信行为的发生。

(三)功利主义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物质上和精神上的享受,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求利欲望。一些地方和领域,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风气不断滋长,许多人在金钱和权力的驱使中渐渐迷失了良知,各种投机取巧行为被广泛使用,各种以权谋私、弄虚作假者屡屡得手,甚至在少数地方,不守诚信行为已经成为一种公开的秘密。社会上的这些不良现象也时刻在侵蚀着大学生。

(四)制度的缺失和纵容。制度是引导、规范和约束组织和个人行为的有力措施之一,可以起到预防和控制违法违纪行为发生的作用,而大学生一些失信行为与制度缺失或制度的不合理不无关系。

(五)道德评价机制滞后。现行的高校教育体制中,对学生道德的评价和考核一直缺少有效的机制和评价指标体系,而对学生个人信用的登记和考核更是空白,这对不诚信行为缺乏有效的约束和制裁。很多高校对大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工作表现缺乏记录和考核,对违反诚信行为规范的学生也没有强有力的惩戒措施。这些诚信评价机制的不健全,使一些自我约束力差、现实责任感不强的大学生对放弃诚信原则、做出违约行为习以为常。

(六)人性的本质弱点。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格拉斯?麦格雷戈1957提出了著名的“X理论--Y理论”,其主要内容是:大多数人是懒惰的,也不喜欢负什么责任,容易缺乏理智,不能克制自己,很容易受别人影响。大学生也是自然人,有着自然人的本质弱点,如果在监督和管理不到位的情况下,是会做出自私利己的行为的,从某种角度而言,大学生不诚信也是人性的弱点所在。

三、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思路和途径

(一)加强大学文化建设,倡导诚信文化,把诚信教育上升为大学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要从文化育人的新视角,把诚信教育和大学文化传承与建设整合起来,和理想教育与成长成才有机结合起来,将慎独自律与制度约束和他律联系起来,用大学精神和大学文化来培养一代新人,建设“诚以修身,信以立业”的诚信风气,使诚信成为学生的生活态度和行为习惯。通过各种诚信活动,营造“讲诚信得益,不诚信受损,讲诚信光荣,不诚信可耻”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制度环境,把诚信文化建设作为一种体现学校办学质量和特色的活动来抓,形成良好的传统和制度,长期有效地开展下去。

(二)倡导儒家文化,开展诚信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诚信为本”的信念。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倡导诚信文化侧重于自律,竭力倡导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讲诚信是解决金融危机的根本良方。结合社会的各种鲜活例子,教育大学生自觉树立“诚信为本”的信念,在人生经营中恪守“诚信”。

(三)树立学校、教师诚信形象,为学生守信起示范作用。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身教重于言教。通过充分发挥学校各职能部门、广大教师在诚信文化建设中的表率作用。学校面对上级检查、评估不做假,不回避问题;教师在教学上认真提高水平,科研上杜绝抄袭、剽窃行为。只有这样,广大学生才被诚信风气所感染。

(四)加大对失信行为处罚力度,提高失信成本。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但也需要有道德的力量来维系。诚信是当代社会和市场经济赖以发展的基本环境条件之一。对大学生的失信惩罚,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身份,给予重新做人机会,同时,也不能避重就轻,要给予足够震慑力的处罚和成本的付出,才能让大学生坚守诚信的底线。

(五)加强大学生诚信制度建设。基于人性假设的X理论,高校要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大学生诚信记录档案,与社会共享诚信信息。要加强大学内部的诚信制度建设,包括实行学生诚信信息公开和失信惩戒等;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进诚信管理制度的建设,建立诚信评估准则、评估方法和管理办法等符合大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诚信体系的“游戏规则”,充分调动教学、管理、服务各职能部门参与诚信体系建设。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信用卡;风险;个人征信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5-000-02

信用卡是指采用国际通行的循环透支消费方式,发卡机构根据持卡人的资信状况给予持卡人授信额度,持卡人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银行卡。信用卡具有在信用卡的信用额度内可先消费后还款,在对账单规定的还款日可选择最低还款或全额还款、购物刷卡安全、卫生、方便,还有积分礼品赠送、持卡人在银行的特惠商户持卡消费,可享受折扣优惠,可积累个人信用,在有信用卡标识的ATM和POS机上均可取款或刷卡消费、可以抽奖等优点。信用卡的众多优点提升了其认知度,银行的消费信贷业务得到快速发展。信用卡在给持卡人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持卡人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

一、信用卡的使用风险

(一)持卡人缺乏安全意识。国内的信用卡支付大部分是凭密码支付,有些持卡人密码设置简单,容易被猜测处来。还有一些持卡人在面对网络陷阱毫无防范。手机随意扫描二维码,打开不明链接,将信用卡的照片发到社交网络上,使用免费的WiFi等,这些行为都可能会下载木马病毒或被植入木马病毒,从而泄漏信用卡信息。另外,有些持卡人会将信用卡、身份证等随身携带且放在一起,当钱包不慎丢失后,这些证件将同时被他人获得,他人可通过捡到的信用卡和身份证获取密码。而持卡人有些没有及时办理挂失,有些即使想挂失,又因为记不住卡号而导致挂失失败,给他人提供可乘之机。此外,还有一些持卡人会将对账单等单据随意乱丢,被他人拾取,可以从拾取的单据中获取相关信息,复制信用卡并使用,这样也会给持卡人带来损失。

(二)持卡人保管不善。这里的保管包括对信用卡及密码的保管。有少数持卡人会将信用卡外借,一旦借走该信用卡的人有恶意透支行为,将会对信用卡的资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信用卡大部分是凭密码支付,有些持卡人对密码也没有采取有效的保密措施。部分持卡人在ATM机上输入信用卡密码时会遮挡,但在POS机上输密码时,很多人却没有遮挡。信用卡很容易被心怀不轨的人读取里面的信息,如果在公开场所没有任何的保密措施,很容易造成密码泄露。信用卡还有一个不为很多人所知的支付密码,那就是“后三码”。“后三码”是信用卡背面签名处一串数字中的末三位数字,此码经过发卡银行的编码规则和加密算法生成。在使用信用卡网上支付时,很多时候只需要输入信用卡卡号、“后三码”、有效期即可完成支付。而真正知道信用卡“后三码”作用的人并不多,这就给犯罪份子可乘之机。

(三)持卡人忘记还款。信用卡具有免息还款期,一般为20-50天。免息期的计算与每个银行的账单日、还款日及消费日有关。有的持卡人透支消费后都能按时还款,也有一小部分的持卡人消费后由于各种原因忘记还款。到还款日未按时还款,将不再享有免息优惠,同时还会产生滞纳金并留有不良信用记录,若出现多次这样的情况,将会影响以后的信用贷款。

(四)“僵尸卡”的出现。“僵尸卡”是长期搁置不使用的银行信用卡。银行一味的追求发卡量的提升,在发卡的过程中过度营销,导致消费者盲目办卡。截止2015年末,五大国有商业银行以及招商、广发、中信、民生、平安、光大、浦发等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累计发卡量达5.7亿张。由于银行信用卡同质化严重,让多数信用卡沦为“僵尸卡”。有些人办理了多张信用卡后并没有使用或者使用频率不高,大部分人又因为销户手续麻烦而没有去销户,他们认为信用卡没钱又没使用,到时候银行会自动销户。事实上,这些“僵尸卡”很可能会带来一些问题,如“僵尸卡”会产生年费、影响信用及信贷审批,还有被盗刷的风险。

(五)网络威胁。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非法手段,入侵银行系统,获取信用卡持有人的信息,在持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办理信用卡。还有一些系统的工作人员,将收集的用户信息打包卖给不法分子,为不法分子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六)发卡行导致的风险。发卡行在发卡前,并没有特别详细的向持卡人介绍信用卡使用的注意事项,在与持卡人签订办理信用卡的协议时,由于协议内容过多,字体较小,时间较短,大部分持卡人在不完全了解信用卡的情况下签署了协议。这给持卡人在以后的使用中会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近几年出现的银行业务人员内部作案的事件屡屡发生,他们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对持卡人的账号做手脚,窃取客户账内的资金。

二、信用卡风险防范

信用卡的使用风险,不仅伤害了持卡人的经济利益,产生不良的信用记录,还会伤害金融机构的声誉,使持卡人没有安全感,从而阻碍信用卡的全面健康发展。针对以上的信用卡使用风险,提出以下的风险防范措施。

(一)加大宣传力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信用卡发卡行要面向社会公众不断宣传和普及信用卡知识,对持卡人说明理性用卡的必要和合规用卡的义务,树立个人诚信意识;同时,加强对持卡人依法合规用卡的引导,提高持卡人理性合规用卡意识,有效控制风险。信用卡发卡行要不断加强对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培养,让持卡人安心办卡,放心消费。

(二)加强个人信息的保护。持卡人在公开场合使用信用卡时,要注意安全使用。输入密码时要遮挡操作。对于“后三码”,最好是记住后覆盖该码。而对于信用卡的对账单等单据,不要随意丢弃,可将其进行销毁。对于“僵尸卡”,最好是及时销卡,保证安全。发卡银行应加强信用卡准入、授信管理,以及透支消费行为的监测。有效完善信用卡客户准入、授信等制度存在的缺陷。这样可以避免“僵尸卡”的出现。

(三)绑定银行卡还款。信用卡忘记还款时有发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导致的个人信用污点,最好的办法就是绑定一张有钱的银行卡,比如工资卡。工资的发放日期最好是还款日的前两天,这样就可以保证及时还款。

(四)加强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个人征信系统是由一个专门的机构给每个人建立一个“信用档案”,再提供给各家银行、数据主体本人、金融监管机构、司法部门以及其他政府机构使用。为了全面反映企业和个人信用状况,中国人民银行从2005年开始积极推动工商、环保、质检、税务、法院等公共信息纳入征信系统,包括行政处罚与奖励信息、公积金缴存信息、社保缴存和发放信息、法院判决和执行信息、缴税和欠税信息、环保处罚信息、企业资质信息等。尽管个人征信系统包含的信息多,覆盖面广,但收集的信息主要来源于信贷及信用信息,而有一部分人没办理过该业务,个人征信系统里就没有这部分人的信息。个人征信系统应该为每个自然人建立个人信用报告,这样谁都有自己的记录。当第一次办理信贷服务时就有记录可循。

(五)健全法律法规

信用卡的使用及个人征信活动要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和健全的法律制度。我国目前出台的有关消费信贷、规范信用卡业务的法律法规有《征信业管理条例》、《征信机构管理办法》、《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管理办法》、《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等,这些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征信机构、征信业规则、信用信息管理等方面进行了规定,可见信用卡的规范使用受到了国家的重视。随着社会的进步、市场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全球化的形成,信用卡产业仍会不断发展,相应的法律制度应该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康云斌.信用卡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4.

[2]刘琳.信用卡法律关系及其欺诈交易防范[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4.

[3]万璐.“僵尸卡”吞噬你的钱[J].理财.2015(10).

科研诚信管理办法范文第4篇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我省是矿产资源大省,是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近年来,全省矿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资源配置效率不断提高,矿业及其后续加工产业已成为重要的经济支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目前我省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矛盾和问题,矿产资源的深部查明程度不高,煤炭、石油、天然气、铝土矿、铁矿、金矿等重要矿产的后备资源严重不足,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程度仍然偏低,乱采滥挖、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等违法违规现象仍时有发生。为转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式,提高矿产资源保障程度,合理保护和高效利用矿产资源,推动全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有效保护矿产资源、基本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和实现矿产资源高效利用为核心,切实加大地质勘查力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深入推进资源整合,健全市场配置机制,深化地勘体制改革,壮大矿业经济实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12年,争取达到以下目标:

通过加强矿产资源勘查,省内新增资源储量:煤炭100—150亿吨,铝土矿1.5—2亿吨,钼金属40—50万吨,金金属80—100吨,铁矿石2—3亿吨。在省外、境外建立一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

通过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使矿产资源供应量能够支撑原煤年生产能力达到2.2亿吨,氧化铝达到900万吨,钼金属达到3.5万吨,金金属达到25吨。

通过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矿产资源采选综合回收率明显提高,新上矿山项目环境恢复治理率达到80%以上,综合开发利用能力显著增强,形成一批矿业循环经济企业和集聚区。通过深化矿产资源领域改革,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全面建立,地勘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一批矿产勘查、开发、加工一体化的大型企业集团初步形成。

二、加大地质勘查力度,增强重要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三)加强重点矿种、重要成矿区带和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由省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做好重点矿种找矿的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努力实现重点矿种找矿的新突破。

制订重点矿种勘查规划和找矿计划。加强煤炭、铝、铁、钼、金、银等矿产勘查,统筹铜、铅、锌、天然碱、岩盐等矿产勘查,支持石油、天然气、煤层气、铀、油页岩等能源矿产勘查。

突出重要成矿区带勘查。重点在小秦岭—熊耳山—外方山地区金、银、钼矿,三门峡—郑州—平顶山地区隐伏铝土矿,舞阳—泌阳—新蔡地区铁矿,卢氏—栾川地区钼、铅、锌、银矿,桐柏山—大别山地区多金属矿,现有煤矿区煤炭等重要成矿区带开展矿产勘查。

突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统筹规划重要远景区等成矿有利地区的深部找矿工作,进一步加强危机矿山及矿山深部接替资源勘查,加大煤炭、铝土矿、金矿等重要矿种深度勘查的力度,扩大找矿空间,尽快形成一批大中型重要矿产资源后备基地。

(四)加强基础地质工作。继续开展1∶5万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区域地球物理调查、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和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调查,积极开展物化探、重砂异常查证工作,全面开展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和矿业权核查。

(五)增强地质矿产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地质矿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改善勘探技术及测试测绘装备条件,建立和完善地矿科技创新、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争取建设2—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应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组织实施地质矿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加大科研攻关力度,解决一批地质勘查和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省财政部门要会同省国土资源、科技部门,尽快制定增加地质矿产科技投入、推进重大项目实施的具体办法。

(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以拓宽矿产资源供应渠道、提高资源保障程度为目标,大力实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走出去”战略。积极支持地勘单位到省外、国外进行矿产资源勘查,在前期选区和风险勘查阶段给予财政资金扶持。鼓励地勘单位、矿业企业、冶炼企业联合勘查开发省外、国外矿产资源,培育跨国、跨区域矿业企业集团。鼓励地勘单位与国内外有实力的大企业及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矿产资源的勘查与开发。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省发展改革、财政、商务、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和金融机构,研究制订鼓励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扶持政策,建立政企沟通、信息交流、服务高效的联动机制。

(七)建立省级矿产资源储备。按照摸清家底、适度超前的原则,对钼矿、铝土矿、煤炭、天然碱及深覆盖和低品位铁矿等重要矿产以及稀土、铀等稀缺矿产,由政府出资进行地质勘查,形成一批重要的矿产地并纳入战略储备。根据我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市场供需形势,有计划地有偿出让储备矿产地,保障资源供应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三、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八)深化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坚持市场运作和政府调控相结合,继续深化重要矿产资源整合,完善市场化配置机制,推动矿产资源向生产规模大、技术水平高、资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好的优势矿业企业集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化生产能力。按照扶优扶强、布局合理、有偿出让的原则,支持优势矿业企业按市场价格依法取得煤炭、铝、钼、金、铁、天然碱、岩盐等重要矿种的后备资源矿业权,对优势矿业企业矿区的深部资源按照资源整合的原则可优先配置给现有生产企业。优势矿业企业要严格按照省批准的资源整合方案、备案的勘查实施方案和开发利用方案组织勘查开发,对于不按照方案组织勘查开发的企业,收回已配置资源,取消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矿业企业、资源深加工企业以资本为纽带进行联合、重组和兼并,提高资源开发的集约化水平。

按照积极扶持、合理规划、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推进煤炭资源开发和整合,鼓励省骨干煤炭企业对地方煤炭企业和小煤矿依法进行整合、并购。清查省骨干煤炭企业周边设置的矿业权,凡不符合矿业权设置条件和煤炭开发规划的,由省国土资源部门依法撤消。省骨干煤炭企业对整合、并购的企业必须足额注入资金,选派技术力量,实施有效管理,推进改造升级。到期应关闭矿井必须按有关规定关闭到位,恢复矿山环境。在资源配置和整合上,鼓励电力企业、重点钢铁企业参股新建煤矿和现有省骨干煤炭企业、地方煤炭企业,实现煤电、煤钢联营合作。

重点氧化铝企业要加快资源勘查和矿山建设进度,提高矿石的自给率。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监管,坚决纠正委托开采、以采代探、以包代管和采富弃贫等违法违规行为,严肃查处违规收购铝土矿的行为。支持地勘单位和重点氧化铝企业与拥有矿业权的煤炭企业合作,探索勘查开发煤层下伏铝土矿。省国土资源、发展改革部门要研究制定有效措施,切实加强铝土矿矿山生产管理,促进铝土矿资源有序开发。

依法依规加快推进钼矿资源整合。按照钼矿资源赋存条件和钼工业发展水平合理确定钼矿资源开发优势企业。集中清理整顿钼选场和冶炼企业。

(九)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完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等技术经济指标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勘查开发工业指标,加强对矿山企业资源利用情况的监督考核,全面落实矿山储量动态监测制度。探矿权人开展地质勘查活动必须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对共伴生矿产应估算资源储量并提出综合开发利用方案。采矿权人进行矿山开采活动必须坚持贫富兼采、综合回收的原则,对具有利用价值的共伴生矿产,要进行综合开采综合利用;对目前暂不宜开采的贫矿或暂不能回收的共伴生矿产,要采取切实可行的保护性措施。

(十)拉长矿产资源产业链条。围绕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利用效率、做大做强产业的目标,把拉长产业链条、发展高附加值后续产业作为后备资源配置的重要条件,鼓励发展矿业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利用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支持省骨干煤炭企业、重点氧化铝和大型电力企业发展或联合发展煤—化工、煤—电、煤—电—建材、煤—电—铝、氧化铝—电解铝—铝精深加工等产业链。支持钼矿优势企业发展氧化钼—钼冶炼—钼材加工产业链。钼矿石、钼精粉和铝土矿、氧化铝应优先满足省内下游产业的需求。省发展改革部门要会同省国土资源、煤炭工业管理等部门制订具体的政策措施。

(十一)加大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力度。各地要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对煤炭塌陷区,铝土矿、钼矿、铁矿、水泥灰岩剥采区,石油、天然气、岩盐及天然碱抽采区分别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明确治理责任,保证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严格落实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新建和已投产的矿山企业要足额缴存保证金,按要求制定矿山环境恢复与综合治理方案,切实履行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责任。对由于历史原因矿权灭失矿山的环境治理,应以政府投资为主,也可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市场运作方式,加快治理与恢复的进程。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省发展改革、财政、环保等部门将造林、造地、建设矿山公园与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相结合,制定具体标准和管理办法。

(十二)保障矿产资源开发地群众利益。各地要将矿产资源开发与改善当地经济条件相结合,妥善安排矿产资源开发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资源开发项目区内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地上附着物等作价入股参与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的路子,确保当地群众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长期受益。各市、县(市、区)要从可支配的矿业权价款分成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改善矿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解决其长远生计。矿产资源开发企业应优先安排符合条件的当地劳动力就业。

四、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促进矿产资源规范管理

(十三)规范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准入条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地质工作规律,科学设置矿业权。矿业权设置必须符合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矿产生产开发规划和矿区总体发展规划。严禁“大矿小开”和在勘查阶段“化整为零”。进入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的企业或单位,必须具备相应的业绩、资质,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及管理和科技人才队伍。探矿权、采矿权人拥有矿业权的个数、矿种要与其注册资金和资信能力相匹配。探矿权申请人的注册资金不得低于1000万元,探矿权申请面积不得小于1个基本区块,不得大于10个基本区块。提高勘查项目年度最低投入标准,严格探矿权延续条件,积极探索实行探矿权延续登记退出机制。探矿权每延续一次,地质勘查工作应达到一个更高的符合规范要求的地质勘查阶段,并缩减勘查面积。严禁以任何方式圈占资源。对于取得探矿权1年内不开展实质性勘查工作,取得采矿权2年内不进行正规矿山建设或矿山建设达不到开发方案设计规模和安全生产技术要求的矿业权人,除不再对其办理新的探矿权、采矿权,暂停其参加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的资格外,由省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处置。对钼矿资源勘查开采实行总量调控、严格准入。建立政府指导调控和市场性调节及行业组织自发约束相结合的产量调节机制,根据钼矿市场需求,合理确定全省及各采选企业的年度产量,钼矿采选企业要按照确定的产量规模组织生产。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制订具体的管理办法。

(十四)健全市场配置资源机制。除国家和省政府批准的重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为重点建设项目提供配套资源及为优势矿业企业配置的后备资源外,国家和省出资勘查形成的矿产地和空白区的新设探矿权、采矿权必须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公开出让。严禁以各种名义违规协议出让矿产地。严禁以设置其他矿种矿业权名义变相取得煤炭、铝、铁、钼等重点矿种的矿业权,已变相取得上述优势矿种矿业权的,应整合给优势矿业企业。进一步规范矿业权交易秩序,严禁矿业权转手炒作行为。属于政府重点配置以协议方式出让给优势企业的矿业权,在处置时须把增值部分上缴政府或转增国家资本金。对于通过资源整合获得的或以协议方式取得的煤炭、铝、钼、铁、金、天然碱等重点矿种的矿业权,未经省国土资源部门批准不得变更权属。加强矿业权市场建设,构建矿业权交易平台,全省矿业权市场信息,承担公开交易事项,形成全省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矿业权市场。

(十五)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费征管制度。全面推行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于无偿获得的煤炭矿业权在2008年年底前完成有偿处置,对于无偿获得的其他矿种的矿业权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有偿处置,并按期缴纳矿业权价款。改进矿业权价款评估方法,研究确定拟勘查区(含空白区)新设探矿权出让起始价,合理确定采矿权价款缴纳幅度。加大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力度,逐步将矿产资源补偿费的核定与矿山储量动态监测的结果相挂钩。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征缴工作,保证足额入库。

(十六)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和各类保护区占压重要矿产资源。严格执行矿产资源压覆审批制度,除国家、省重大工程外,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建设和各类工业项目、工业园区建设不得压覆有重要价值的矿产资源。各地新设各类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生态功能区,应征求同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意见,尽量做到不占压或少占压矿产资源。已经设立的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及生态功能区内确有重大开发价值的矿区或矿产地,需调整保护范围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报批。

五、深化改革,促进地勘单位可持续发展

(十七)加快地勘体制改革。按照创新机制、强化优势、事企分开、积极稳妥的原则,发挥省地勘单位的主力军作用,鼓励战略投资者和矿业企业进入地勘市场,深入推进地勘体制市场化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建设精干的公益性地质调查队伍;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有序实施企业化改革,建立精干的商业性地质勘查队伍,形成资金实力雄厚、技术水平高、竞争能力强的地质勘查市场主体。

(十八)积极支持地勘单位改革和发展。整合全省地勘资源,利用社会资本、技术力量和其他市场要素加快重组步伐,建立地勘单位企业化经营新机制,增强地勘单位走向市场、参与竞争的活力和实力。允许地勘单位自有探矿权依法转办采矿权,鼓励省重点优势矿业企业和地勘单位取得矿业权,走勘查开发一体化的发展之路。国家和省出资的勘查项目,允许地勘单位参股合作勘查。地勘单位承担的国家和省出资的勘查项目,其成果收益按一定比例留给地勘单位。积极探索地勘单位以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收益分配的新机制。省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订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

六、明确责任,强化保障,确保各项工作全面落实

(十九)强化对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市、县(市、区)政府要充分认识矿产资源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把支持地质勘查、维护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加强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等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履行行业管理职责,加大政策指导和监督管理力度;发展改革、煤炭工业管理部门要切实加强宏观调控和行业指导;环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加强对矿业企业矿山开发行为的环境保护和生产安全指导与监管;教育、科技、人事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领域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财政、税务等部门要继续加大财政资金和税费政策支持力度。

(二十)巩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整顿规范成果。继续坚持政府组织领导、国土资源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协同配合的联合执法机制,加大对各类矿产资源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国家工作人员失职渎职行为的惩处力度。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矿产资源管理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发挥矿产督察员的作用,强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日常管理。维护矿业权人的合法权益。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积极为矿业权人勘查开发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坚决纠正以停代管、以罚代管等行为,为矿业权人提供规范有序的发展环境,保障矿业权人依法进行正常的勘查开采活动。

(二十一)建立并实施鼓励地质勘查、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激励机制。对在地质勘查、地质科学研究、勘查技术方法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单位予以奖励。对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等技术经济指标在国内领先,综合开采和综合利用低品位资源、共伴生资源成绩显著,利用尾矿、废弃矿渣成效明显,保护暂不能开采、回收利用的资源措施有效,矿山环境恢复与治理效果突出的矿业企业,在资源保障、资金支持政策上予以倾斜。完善矿产资源开发利益分配机制,调整矿业权价款分配比例,加大对矿产所在地的倾斜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