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危化间管理制度

危化间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危化间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危化间管理制度

危化间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第一条本规定适用于*省行政区域内危险化学品登记备案及管理工作。

第二条为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防范化学事故和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信息支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办法》(原国家经贸委令第35号)和《关于全面开展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危化字〔20*〕155号)等,制定本规定。

第三条危险化学品的登记范围

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20*版)和《剧毒化学品名录》(20*版)中的化学品,以及根据危险化学品分类判据(GB13690-92)判定属危险化学品的化学品。

第四条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单位

危险化学品的登记单位(以下简称登记单位)分为生产和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以下分别简称生产单位、储存单位)、使用剧毒化学品和使用其他危险化学品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单位(以下简称使用单位)。

生产单位、储存单位和使用单位是指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进行了登记的法人或非法人单位。

第五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全省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本辖区内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中央在浙和省属单位由所在地市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危险化学品登记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登记机构

第六条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设立省危险化学品登记办公室(简称省登记办公室),承办全省危险化学品的具体登记和技术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应协助省登记办公室做好辖区内登记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第七条省登记办公室由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技术上接受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指导,省登记办公室设在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

第八条省登记办公室履行下列职责:

(一)组织、协调全省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

(二)核查登记单位申报登记的内容;

(三)对生产单位编制的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的规范性、内容一致性进行审查;

(四)建立全省危险化学品登记管理数据库和动态统计分析信息系统;

(五)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电话服务;

(六)指导组织全省登记单位登记人员的业务培训工作。

第九条省登记办公室应有3名以上持有《危险化学品登记人员上岗证》的工作人员。

第十条省登记办公室应制定严格的工作制度和程序,为登记单位提供良好的服务,保守登记单位的商业和技术秘密。

第十一条登记工作不收费。

第十二条省登记办公室应每半年向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书面报告全省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情况,同时抄送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

第三章登记单位履行的义务

第十三条登记单位应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进行普查,建立危险化学品管理档案;如实填报危险化学品登记材料;配合登记办公室在必要时对本单位危险化学品登记内容进行核查。

第十四条生产单位应委托国家认定的资质单位对本单位生产的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或新化学品进行危险性鉴定、分类和评估。

第十五条生产单位必须向用户提供化学事故应急咨询服务,并为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提供技术指导和必要的协助。

第十六条生产单位应按照国家标准正确编制并向用户提供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在产品包装上拴挂或粘贴化学品安全标签(以下统称“一书一签”),所提供的数据应保证准确可靠,并对其真实性负责。

第十七条生产单位应设立24小时应急咨询服务电话(不可抗拒因素除外),应急咨询服务专职人员应当熟悉本单位生产的危险化学品的“一书一签”内容,以及国家有关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生产单位应在“一书一签”上标注本单位的应急服务咨询电话号码。

不具备设立条件或因其他原因不设立本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的生产单位,可与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或省登记办公室签订应急咨询服务协议,委托应急咨询服务。应急咨询服务协议经生产单位、应急服务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签字、盖章生效后,生产单位方可在其生产的危险化学品“一书一签”上标注应急服务机构设立的应急咨询电话号码。

第十八条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向供货单位索取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四章登记内容、程序和时间

第十九条登记单位的登记内容

(一)生产单位应登记的内容:

1.生产单位的基本情况;

2.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能力、年需要量、最大储量;

3.危险化学品的产品标准;

4.新化学品和危险性不明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别和评估报告;

5.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化学品安全标签;

6.应急咨询服务电话。

(二)储存单位、使用单位应登记的内容:

1.储存单位、使用单位的基本情况;

2.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品种及数量;

3.储存或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

第二十条登记单位在办理登记时需报送的材料

(一)生产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危险化学品登记表》一式3份;

2.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3.危险性不明或新化学品的危险性鉴别、分类和评估报告各2份;

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各2份;

5.应急咨询服务电话号码。委托应急服务机构应急咨询服务的,需提供应急服务委托协议书1份;

6.办理登记的危险化学品产品标准(采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提供所采用的标准编号;采用企业标准或国际标准、国外其他标准的生产单位,应当提供标准全文)。

(二)储存单位、使用单位需报送的材料

1.《危险化学品登记表》一式3份;

2.营业执照复印件1份;

3.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各2份。

第二十一条危险化学品登记工作按照先网上登记再报送纸质材料的要求进行,具体登记程序如下:

(一)登记单位通过“*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或“*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网站的“危险化学品登记信息管理系统”(简称“登记系统”)提出登记申请。

(二)省登记办公室对登记单位的登记申请开通后,登记单位继续使用“登记系统”进行内容登记。

(三)登记单位应按要求如实填报单位信息和化学品信息,并保存和打印登记信息(先不提交)。打印的纸质登记材料报县、市两级安全监管局。

(四)市、县(市、区)安全监管局对登记单位所提交的单位基本信息符合性及登记信息完整性审查合格后,通知登记单位在“登记系统”中提交电子登记材料。市级安全监管局在每月底前汇总当月已通过初审的登记单位名单并报省登记办公室。

(五)省登记办公室应在接到登记单位提交的危险化学品登记材料后20个工作日内对登记信息内容技术性进行审查,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核查。符合登记要求的,省登记办公室及时向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报送登记材料;不符合要求的,省登记办公室及时通知登记单位补充相关材料。

(六)电子登记材料通过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审核的登记单位,由省登记办公室通知登记单位按要求报送(邮寄)纸质登记材料,纸质材料应与电子登记材料内容保持完全一致。

(七)登记单位的纸质登记材料送达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后,由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统一发放登记证和登记编号。省登记办公室在收到国家化学品登记中心发放的登记证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在“*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和“*省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所”网站公布,并通知登记单位及时领取登记证。

第二十二条《危险化学品名录》所列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的登记,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办理。

第二十三条《危险化学品名录》所列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使用单位,以及未列入《危险化学品名录》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新化学品)生产、储存或使用单位的登记,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2个月后办理。

第二十四条危险性不明的化学品的生产单位应在本办法实施之日起1年内,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专业技术机构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和评估,持鉴别和评估报告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五条新化学品的生产单位应在新化学品投产前1年内,委托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认可的专业技术机构对其危险性进行鉴别和评估,持鉴别和评估报告办理登记手续。

第二十六条新建的生产单位应在投产前办理危险化学品登记手续。

第二十七条登记单位在生产规模或产品品种及其理化特性发生重大变化时,应当在3个月内对发生重大变化的内容办理重新登记手续。

第二十八条生产、储存、使用单位终止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时,应在终止后的3个月内办理注销登记手续。

第二十九条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发放《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登记证》;对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发放《危险化学品储存单位登记证》;对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发放《危险化学品使用单位登记证》。

第三十条危险化学品登记证有效期为3年。登记单位应在有效期满前3个月,到省登记办公室进行复核。复核的主要内容为:生产、储存、使用单位基本情况的变更情况,安全技术说明书和安全标签的更新情况。

第五章监督管理

危化间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卫生监督;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数字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在利用其方面的同时,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节约了不少资源,只都是值得肯定的地方。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由传统的方式向现代数字化科学管理的转变也是大势所趋,符合当下发展的形势。数字化的档案存储方式方便管理人员分类、检索、收集规整信息。当然在向数字化转变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涉及基础设施、资金投入等多方面。因此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数字化的实现是一项综合的大型工程,需要多方面支持配合。同时,建设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在解决问题中完善档案数字化管理。

1 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概念和意义

1.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概念

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是目前档案科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图像、文字、声音等为载体,以多种形式将有价值的资料保存下来,方便以后的参考使用。数字化管理档案资源,对他们分门别类整理、收集、设置检索等。使得档案管理趋于科学化、有序化和实用化。能够有效节约现有资源,提高工作效率,提供方便的服务。

2.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意义

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意义体现在三方面。第一,节约存储空间。以纸质形式为主存储凡事,需要一定的空间和适宜的存储环境。但是数字化管理有效节约空间,降低了存储成本。第二,提高工作效率。数字化管理以计算机操作为主,简化了工作流程,操作简单。人力的使用大大降低,工作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交由计算机处理分析、第三,实现档案形式多样化。数字化的存储支持多种存储格式,文本、音像、视频等格式的重要信息能够真实有效的记录下来。

2 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的发展现状

1.基础设备和建设资金不完备

档案数字化的管理转变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和基础设施的构建,这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所需的人力物力也是在所难免的。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基础设施的构建和资金投入。缺乏资金的有效供应,导致相关的软硬件设施建设不完备,而且相应的升级服务,软件维护等工作也不能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数字化的转变和发展。而且现在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还处于发展阶段,会碰到诸多问题,这都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

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的发展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第一,档案的监督管理不到位。尽管实施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使得管理起来方便快捷科学,但是各部门监督管理的标准不一致,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增加不必要的麻烦。第二,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疏松,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工作效率低下。对数字化档案管理的思想认识不深刻,缺乏严格的工作素养。而且缺乏有效科学的奖励机制,这也是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的原因之一。

3.数字化管理的人才匮乏

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公共卫生监督执法档案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一大因素。目前现状是旧员工工作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有所欠缺,而新员工知识储备丰富但是缺乏丰富的经验和对工作的认识,在思想认同方面也有所不足。管理人才不仅要求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有认真谨慎的工作态度,熟悉档案方面的规章制度,遵守职业道德,这是企业单位对员工自身素质的基本要求。

3 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的解决策略

1.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适应的当下的发展形势,加大对数字化档案建设的资金投入,着力完善基础设施。对于建设过程中必需的软硬设施如计算机和网络配置等,保证工作性能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日常的维护工作要求落实到位,对于软件升级、设备维修等,各部门积极配合,加大资金的投入,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

建立统一的档案的管理标准。由于各部门因为工作需要,各自制定了不一的档案存储格式,各部门之间的共享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避免这些问题需要制定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要求整洁大方、格式统一、结构严谨。档案按照一定的标准转、归类、存档。分门别类整理收集,同时按照一定的顺序索引,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的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有效激发管理工作人员积极性,端正工作人员的态度。而且监督不仅仅局限于考核,还要监督整个数字化系统的可靠运行,定期对档案进行检查监督,软件日常维护、升级工作的落实到位。数字化的档案管理不只要求科学性、快捷性,更重要的是注重它的时效性和实用性,这样在监督管理的背景下,才能稳定安全工作。

3.培养和引入专业人才

培养和引入数值化档案管理的专业人才是该工程的关键组成部分。企业单位一方面扩大人才来源,在社会上招聘合格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单位自身对于人才的培养集训。引入的人才在某种程度不能胜任工作,他们的工作能力需要提高,实践经验需要积累。因此企业单位要定期对管理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一方面增加专业知识方面的巩固提升,另一方面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除此之外,还要培养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增强他们的企业单位的认同感,能够深刻理解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设备的使用的同时和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应对解决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才是企业单位取得长足发展的关键。

总之,卫生监督执法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工程的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时间的发展和资金的投入,建设完备的基础设施才是该工程长足发展的基本要素。在数字化档案的实施过程当中,必要有着严格的监督管理机制进行约束。不单单是从档案的格式上要求,还要统筹规划整个工作整体,协调发展,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只有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才能保证在实施道路上坚定不移的向既定目标前进。除此之外,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企业单位不仅仅是引入人才,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才。相信未来的不久,在卫生监督执法档案实施数字化管理的道路上能够取得不菲的进展和明朗的前景。

参考文献

[1]张蓓蕾,李安琪,陈华俊,孙永萍,黄娟,张帆.卫生监督档案数字化管理研究[J].中国卫生监督杂志,2014年4期.

[2]孙洪坡,关于医疗卫生档案的电子化管理分析[J],科技风,2015(8).

[3]曹思静,新时期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档案管理工作[J],城建档案,2015(6).

危化间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JCI认证标准;规范化管理;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

高危药品是指少数特定的、若使用错误会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导致死亡的药物,该类药物管理属于我国医疗体系和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JointCommissionInternational,JCI)评审标准的重要安全目标之一[1]。由于以往临床对高危药品管理的重视度不高,导致错误使用率提高,给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鉴于此,医院泌尿外科于2017年10月引入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通过加强对高危药品的风险防范管理水平,提升医院服务质量,进而保障患者用药安全[2]。现本文就对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在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医院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采用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设为实施后;将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在医院泌尿外科高危药品管理中采用常规管理设为实施前。选取泌尿外科的21位护士作为研究部对象,年龄:24~38岁;文化程度:中专学历4名、大专学历12名、本科学历5名;工作年龄为1~14年。研究期间无人员变动情况。

1.2方法

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实施后采用JCI认证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具体如下。

1.2.1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建立高危药品管理小组,组员为药剂科主任、护理部主任、临床药师及泌尿科全体护士。该组主要负责制定合理规范的高危药品管理制度及相应考核标准。有专业人员对全体护士进行相应高危药品知识培训,选出1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资深护士任命为高危药品质控员,由其主要结合科室患者的用药情况,制定高危药品目录,规定药品的确认、使用标识和地点及储存方式等,定期评估护士用药安全的情况,针对问题完善改进。

1.2.2实施规范化管理制度①严格按照药理作用将其进行分类贮存,对急救、麻醉、精神等药品进行专柜贮存,将注射液、口服药区分按照药物温湿度贮存要求进行常温或低温保存,并统一使用温湿度计量温度。在名称、性质、包装等相似的药品原包装上做不同颜色标记。②由质控员遴选高危药品种类、数量,在护士长与护理主任双重审核无误后于药剂科备案。制定药品使用登记制度,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规范对接,质控员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总结后要及时纠正。对如标签模糊、已过期、破损等质量不符合标准的药品,需及时退回处理。③于高危药品存放区设置红色的“高危药品”警示标识,于药品医嘱打印标签时均印上警示标识,确保各环节均有警示。在药品或者容器上用红色胶布缠绕表明失效期在3个月内,提示取药人员优先用。④建立高危药品应急措施,在开高危药品时,所有有资质的医务人员包括医生均要严格遵循双人核对制度,患者使用时,要加强巡视,加强对不良反应的监测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通知医生进行紧急处理。

1.2.3持续改进管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质量,由质控员每月分析和统计高危药品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并向组员汇报,集体讨论制定相应解决方案,以培训的形式反馈,由护士长制定改进防范和管理流程,并对后续工作进行监督和审核,规范完善管理制度。

1.3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知识考核情况和检查合格率。①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科室高危药品风险管理评定量表》考核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包括分类、适应证、禁忌证、贮存、配置、审核等6项,每项10分,得分越高表示掌握程度越好[3]。②医院高危药品管理小组分别对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情况进行了21次检查,现比较统计实施前后合格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的分析处理均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采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比较

实施后护士对高危药品管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实施前后高危药品管理检查合格率比较

实施后的高危药品管理检查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危化间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长安货运公司隶属于聊城交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公司危险品准运品种达十四种,涉及易燃易爆、腐蚀品、易燃气体、剧毒化学品等,但是安全管理工作做的非常好,概括长安货运公司危运市场安全管理工作的做法

一、打造企业安全生产的铜墙铁壁,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1,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理念,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

该公司始终坚持“决不以牺牲安全代价来换取经济效益”的企业安全理念,提出的口号是“安全第一,生产第二; 安全第一,利润第二;安全第一,其他管理工作第二。”本着“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着力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立健全企业安全管理制度。有效遏制了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维护了集团安全生产秩序和广大职工合法权益,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安全环境,务实了“平安山东”、“和谐交通”建设的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2,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打造独特的安全生产文化氛围。企业安全管理充分体现人性化,亲情化,使安全管理工作深入人心。该公司要求从业人员的家庭成员参与到安全管理者的行列,实行“早送晚迎”、 “科室互动”、“行车日记”、“亲情签字”等行之有效的人性化管理制度,深入开展“安康杯”、“盲目安全竞赛”、“安全生产月”、“安全警示月”等安全生产活动,不断改进活动方式,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载体,提高活动效果。

3,公司注重科技的研发和利用,加大科技保障力度。聊城交运集团开发应用的“一卡通”智能安全管理系统, 使驾驶员能及时了解车辆基本情况,配合公司的动态监管。在2004年长安货运公司利用internet和LED信息大屏幕,建立了全国性物流信息平台,化学危险品运输网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化学危险品货物信息、化学危险品运输与车辆信息,可以使车主和货主方便、快捷地联系到异地的合作对象。

4,公司在安全软硬件上舍得投入,资金紧缺也绝不忽视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截至目前,聊城交运集团投入700多万元,新增和改造1800多台安全监管设备,公司的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车辆的全程史上监控,监控终端能在第一时间内获取信息,有效的控制事故的发生和发展。长安危险品货运公司应急救援器材准备充分,出资30余万胸买适用于抢险抢修、个体防护、 医疗救援、通讯联络等器材配备,摆放在一间占地200多平方的仓库内。按照事故等级分级响应机制,在应急救援中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5,政府加大步伐,建章立制,成为危运企业安全管理的坚强后盾。为进一步推动全省危运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山东省交通厅根据交通部、国家安监总局相关规定,制定了《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安全标准化规》,使之量化、 细化,并制定安全标准化考核评价标准。 采用安全风险评价管理办法,对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成立安全风险评价组织。 分析和预测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各个环节存在的隐患、有害因素及危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长安危险品货运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带来的经济效益不容忽视,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它构筑了一个坚不可摧、有着旺盛生命力的企业,全面提高了公司服务力度和信誉度,使企业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利润再上新台阶。

二、我市危运市场安全管理方面的差距

1,企业规模小,安全基础薄弱。企业资质多为股份制,车辆挂靠现象没有完全消除,实行以车入股租赁经营,公司与租赁者签订安全责任书,变相继续进行个体经营,致使安全管理流于形式,出现监控盲点。

2,资金投入不到位,基础设施落后。有的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只重视事故处理,疏于事前的安全教育、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以及事故的防范,生产场地达不到标准,安全设施陈旧,应急器材仅限于必须的消防设备,GPS监控系统动态监控率不高。

3,危运企业规模化、集约化管理能力不强,基础管理职能不能充分发挥 。公司组织管理缺乏严密性,各危运企业建立的管理制度往往落实不到位,职工积极性不高,公司与职工缺乏沟通、交流,缺乏有效的奖惩机制,没有在企业形成一个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

4,从业人员素质偏低。 管理人员思路陈旧,方法落后,驾驶、装卸、押运人员专业知识水平不过硬,安全防范意识不足,历次事故隐患的发生,都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三、对我市危运企业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几点建议

1,大力推进集约化经营,逐步消除私车挂靠现象,全部实现公司化经营。危险品运输车辆的产权、经营权、生产相关设施、设备统一归属危运企业,利于企业在扩大经营规模的同时,安全管理工作齐头并进,协同发展。

2,狠抓源头管理,严把市场准入关。按照法规对危运企业重新进行资格认证,对基础设施、停车场地及车辆运行各个环节进行考核、达标。针对危运车辆安全监控手段弱化的难题,运管部门作为行业安全监管主体,一方面利用车辆年度审验,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关,严防“小车大罐”及改装车辆等技术条件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入道路觉险货物运 输市场,另一方面严格落实车辆维护制度,严肃查处不按期维护和开具虚假竣工出厂合格证行为。

3,加强公司化管理力度,健全安全组织机构,明确成员分工,制定更为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更加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及操作规程,改进传统安全管理模式。采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办法和管理形式,接受群众的监督,公司所有人员都有维护安全生产的义务,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公司对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人员要给予物质和名誉上的奖励。

危化间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为响应国际卫生组织及世界儿童基金会发起的创建爱婴医院活动的倡仪,为了普及爱婴知识,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婴儿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于2014年9月起在我院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活动。通过活动,提高我院产儿科技术服务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能力,提高住院分娩率,实现爱婴宗旨。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目标

通过在卫生院爱婴活动的开展,普及母乳喂养知识,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经验,使我院的产儿科专业技术服务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1、推行住院分娩,在本镇住院分娩率达80%以上;

2、住院分娩的新生儿母乳喂养率达95%以上,6月婴幼儿母乳喂养率达80%以上;

3、实行母婴同室,按需哺乳,建立母婴同室制度。实现“三早”既早开奶、早接触、早吸吮,“三早”率达100%;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

加强领导,组织实施我院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活动,把创建爱婴医院与提高住院分娩、提高产科质量和促进孕产妇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结合起来;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措施,抓好落实。要求按照创建“爱婴医院”全球十条标准的要求,进行自我评估。并要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妇产科、儿科、防保科等参与的创建爱婴卫生院领导小组,院长亲自抓。各司其职,积极主动的做好创建爱婴医院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创建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

2.制定爱婴医院的工作制度。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制定出有利于贯彻母乳喂养规定的本院的规划及制度。规划应包括创建爱婴医院的组织领导、实施方案、培训计划、所采取的措施及达到爱婴医院标准的时间。有关规章制度应包括:住院分娩制度、健康教育宣教制度、母婴同室消毒制度、孕产妇保健管理及接诊、转诊、访视制度,医护人员工作职责等。并且建立促进母乳喂养的支持组织,通过医院的热线电话、母乳喂养咨询门诊,解决在母乳喂养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宣传培训工作

宣传培训工作是创建爱婴

医院的重中之重。首先要在广大医务人员中开展促进母乳喂养的知识和技能的宣传培训。开展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良好的爱婴气氛。在医院母婴所到之处张贴妇幼保健的挂图、海报以及促进母乳喂养的“双十条”规定等。也可利用书、画、板报、标语、展版、录像等多种方式宣传母乳喂养的好处、母婴同室的重要性和按需哺乳以及“三早”的重要意义。培训方面,制定对各类人员的书面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及教材按卫生部编印的《创建爱婴医院18小时课程》和《母乳喂养培训教材》、WHO/UNICEF制定的《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和《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及本院母乳喂养规定、促进母乳喂养适宜技术等为教材。培训时间要求,全员培训时间至少要达到8小时,妇产科、儿科人员培训达到18小时,其中包括3小时的临床实习。重点人员(助产士、产儿科护士)可增加授课与临床操作时间,达到每一个医护人员都能宣传母乳喂养知识,指导和实施促进母乳喂养的适宜技术。培训结果及要求,必须对本单位全体职工进行母乳喂养知识与技术的培训。对所有接触母亲、婴儿和儿童的医务人员均进行促进母乳喂养适宜技术的重点培训。通过培训、考试使全院职工都掌握了有关爱婴医院的知识,成为爱婴医院的支持者、宣传者、执行者,人人树立爱婴的意识。

4.产儿科建设

创建爱婴医院与产儿科建设和产儿科质量密切相关,首先有产科和儿科。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硬件指房屋、设备和人员等。软件指制度规范和病历文书资料等。

(1)房屋。产科门诊:有妇产科门诊室一间,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产科检查床须用屏障与外界隔开,有条件的应设单独的检查室。分娩区:分娩区总面积应在80平方米以上,相对独立,远离污染源,分娩区与外界之间应有缓冲区,缓冲区内有更衣、换鞋处。分娩区内应设有待产室和分娩室。待产室应设待产床1张。分娩室面积不小于15平方米,地面、墙壁、天花板应便于清洁和消毒,光线充足,环境安静,室内应有调温设备,应设电源接口和流水洗手设施。分娩室在一楼应设地漏。手术室16平方以上。母婴同室区:每组母婴床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有调温设备,室内安静、清洁、通风、光线好、温度适宜。

(2)、设备:基本设施:检查床、待产床、产床、照明灯敷料柜、器械台、推车(担架)、急救药品柜(内放急救设备药品)、紫外线灯、常规消毒设备、刷手与污物处理设备、污物桶、调温设备。诊断测量用具类:

体重计、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计、婴儿磅秤、软尺、骨盆测量器、多普勒胎心仪(或筒式、额头式听诊器)、集血器、量杯、磅秤、时钟、消毒手套。治疗器械类:注射器、开口器、舌垫(压舌板)、电动吸引器、胎头吸引器、产包、导尿包、侧切缝合包、刮宫包、内诊包、氧源吸氧装置、新生儿气管导管、吸痰管、新生儿复苏囊、新生儿保温用品、给氧面罩、新生儿喉镜、输液器、输液架、沙袋、上下叶拉钩、宫颈钳、卵圆钳、刮匙。其他设备:医院应具备B超、心电图机、X光机、健康教育基本设备和材料,医院应嗵开展血、尿、便常规、乙肝五项、血小板、红细胞积压、出凝血时间及肝肾功能检查等,应有测定血型条件。以上设备要定时检查维修,应保证在功能状态,要随时可及、随时能够投入抢救。

(3)、床位:设床位不少于6张。并配备婴儿床。

(4)、科室设置:设独立妇产科。条件不具备可暂不设独立的产科,但妇产科检查室与产科检查室分开;妇科病房与母婴同室严格分开。

(5)、药品:宫缩剂、心血管系统药物、解痉药、降压药、升压药、镇静药、利尿药、止血药、补溶剂、纠酸药、麻醉药、其他必备药品。以上药品要求:在有效期内、规范摆放、安全保存、随时可得、正确使用。

(6)、人员

助产工作应由2名以上获得助产技术资格的医生、助产士承担,并有儿科医师参与;取得助产资格并在产房工作的护士可作为助产士。助产技术人员应具有国家认可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取得医师执业资格或护士执业资格。助产技术人员必须经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助产技术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与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根据助产相关技术所要求的确定。经考核合格,获得从事助产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助产技术人员每年应接受助产技术业务培训,培训应不少于20学时,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行政部门应结合实际提出助产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要求。助产技术人员脱离助产专业岗位2年以上者,需重新接收助产技术岗前培训与考核,经考核合格方可上岗。分娩室施行24小时负责制,接产时必须由2名以上助产技术人员在场,进分娩室负责抢救危重新生儿。建立妇产科医生、儿科医生、助产士分工负责制度。

妇产科医生:掌握所有助产相关技术

助产士:负责正常产程的观察和处理

儿科医生:参加新生儿日常查房及异常新生儿抢救。

(7)、助产相关技术

产前检查:及时筛查高位母亲和胎儿,给予保健指导,及时转诊;产程中母婴监测技术:提供全程护理、监测产程进展、正确绘制产程图、母婴生命体征检查、胎心听诊、羊水异常的识别等;正常分娩四个产程及新生儿处理;常用助产技术:包括催产素的使用、常规阴道分娩接生、人工破膜、人工剥离胎盘书、胎盘残留剖宫术、会阴侧切和简单裂伤缝合等、胎头吸引术等;、产妇及胎婴儿危险因素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难产的识别、紧急处理及转诊;产科出血的预防、诊断、鉴别诊断、正确测量及估计出血量的方法,以及处理与转诊;

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及转诊;正确的消毒和隔离技术;母乳喂养适宜技术;健康教育及咨询指导技术。

(8)、工作制度:产科质量管理制度;产科医务人员职责分工及管理制度;高危孕产妇管理制度产科转诊、急救制度;出生医学证明管理制度;与产妇死亡评审及婴儿死亡评审制度;产科信息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制度;产科病历书写规范;母乳喂养工作制度;其他临床医疗规范和管理制度,包括值班及交接班制度、消毒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差错防范制度、急救药品管理制度、查房制度等。

(9)、必备常规

具体内容参照卫生部授权中华医学会的妇产科诊疗常规及操作规范。一般需具备并掌握以下常规: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治:前置胎盘;胎盘早期剥离;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病;妊娠合并贫血;妊娠合并糖尿病;妊娠合并慢性肾炎;妊娠合并急性肾盂肾炎;子宫破裂;羊水栓塞;子宫内翻;产后出血;晚期产后出血;产科失血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产褥感染;引产、催产;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诊治;新生儿寒冷损伤诊治。

(10).儿科建设

硬件:成立专门的儿科,其房屋设备逐步达到县级要求,至少有1名主治医生职称的儿科医生负责儿科技术把关。内儿科病房内设置1-2间房屋为儿科病房,设床位2-4张;逐步配备婴儿取暖设备,复苏设备,红外线辐射抢救台,吸痰器等。内儿科内有1-2名以儿科专业为主的儿科医生,同时兼新生儿科医生工作。

软件:建立必备常规,掌握镇乡能够处理的基本技术,按等级医院标准书写儿科病历及建立儿科文书

(11).产儿科质量管理。产科门诊建立健全与产妇保健及高危产妇管理监护制度;建立填写《孕产妇保健建卡登记本》、《孕产妇保健卡》和《高危孕产妇管理监护登记本》;常规开展孕产妇母乳喂养知识及妇幼保健知识指导,并填写《母乳喂养及妇幼保健知识宣教登记本》。产科病房实行24小时值班制,在第一时间迅速出击组织抢救高危重急孕产妇,并做好抢救记录。对本院不能处理的高危重急孕产妇建立转诊转院制度并能及时安全上转。及时认真填写分娩及产伤记录:产科病历按等级医院标准书写;病历产科一律书写病历。阴道分娩、各种难产、破宫产在施行手术前试产时均使用产程图,做到严密观察产程进展,及时识别产时高危,及时处理各产程。常规应用阿氏评分,凡评分>7分者做到产后半小时内进行皮肤接触并开始吸吮。对产妇常规开展母乳喂养知识及技巧培训指导。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保持母婴室、分娩室及产房清洁,环境物体消毒符合要求。院内发生孕产妇死亡一周内组织讨论及填写报告卡及时报告。熟练执行助产常规:产后出血诊疗常规;新生儿窒息诊疗常规正确掌握破宫产指标。效益指标要求:剖宫产率不能超过20%;住院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万分之四以下;产后出血率<5%;产褥感染率<0.5%;入院后8小时子痫发生率<0%;会阴Ⅲ度裂伤发生率0%;住院新生儿破伤风发生率为0;住院子宫破裂率为0;产科尿瘘发生率为0;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3%;无责任事故发生。

(13).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逐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法制化、标准化,设施规范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建立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疗事故预防及处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和管理工作。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全面质量管理、教育,增强法律意识、质量意识。建立医务人医疗技术缺陷档案。建立完整的医疗质量管理监测体系。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奖励基金。制订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奖优罚劣。医疗质量的检查考核的结果与科室、个人的效益工资、职称晋升、年度考核、劳动聘用等挂钩,与干部选拔及任用结合,实行医疗质量单项否决。

四、考核评估方法

参照创建《爱婴医院标准》,进行自行评估后,由卫生局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初评验收。

五、实施要求

规范医院管理,推行创建爱婴医院活动,以此为载体全面提高医院产科服务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和母乳喂养率。医院必须建立健全爱婴卫生院的各项管理制度,严格遵守爱婴医院的规定。

六、实施时间

准备阶段:2014年8月-10月

宣传发动阶段:2014年10月-11月

组织实施阶段:2014年11月-2015年1月

自评阶段:2015年2月

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