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体育生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型社会建设时期,国家需要素质全面且学有专长的新型人才。在普通高中招生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体育成绩,培养具有体育特长的专门人才,一般会通过特招特训方式招生体育特长生,主要包括高水平运动员和参加普通高考的体育专业的学生。体育特长生作为一个在思想、文化和学习等方面不同于普通学生的特殊群体,抓好其学习与训练,培养其专长和技能,搞好管理和服务,对当前使体育特长生的成才几率最大化、成才质量最优化具有重要探索价值。
一、高中体育特长生现状及体育高考要求
高中体育特长生作为实施体育教学的一个独特对象,其特长不均衡、素质不平衡现状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到体育高考成绩。
1.高中体育特长生存在不足。一是思想表现欠佳。主要表现为在性格和心态方面表现不成熟,个性不稳定,缺乏自制力,情感直率、强烈,易冲动,喜欢结交朋友,容易形成一些江湖义气的不良习俗。二是文化素质不平衡。大部分体育特长生的文化素质较差,难以跟上教学。部分学生长期处于班级后进生,未能体验过成功感,学习缺乏自信,特别是参加体育特训后,部分学生放松了文化课的学习,导致成绩下滑。三是训练状态不稳定。高考体育特长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同于普通高考生,也不同于体育专业训练队队员,因体育高考训练周期短、强度大,加上部分学生对训练认识不到位,就容易导致体育训练不稳定、状态不佳状况,影响到整体成绩的提高。
2.高中体育考试新要求。1996-2012年普通高考体育专业考试项目有100米、立定跳远、800米、原地正面投掷实心球五项。高校在录取考生时,基本以专业成绩和文化成绩两项的综合分由高到低进行录取。在两项过线的情况下多数高校更注重文化成绩。比如部分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高考录取分数在专业过线后文化分高达500分以上。2013年普通高考体育专业考试项目由100米、立定跳远、800米、专项组成。这就要求体育特长生既要有跑、跳、投的特长还要有专业特长。在今年的高校录取中除少部分高校以综合分由高到低录取外绝大部分高校明确指出在文化分过线后以专业成绩高到低录取。
二、高中体育特长生人才培养特点及不足
高中体育特长生的人才培养工作具有周期短、强度大、技巧性强的特点。因此,保证学生状态的稳定、保证训练环节的科学、保证训练环境的和谐是确保良好训练质量的基本要求。目前,结合重庆高中体育训练实施,在体育特长生训练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
1.思想教育乏力。思想教育的不足主要体现为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和快乐体验引导滞后。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是单纯性恐惧障碍,即对某一特定体育活动或环境产生惧怕心理。因恐惧和无快乐体验,导致学生在训练中缺乏自信或盲目自信,对自身素质缺乏理性科学认识。
2.管理服务缺位。主要表现为管理沟通不足、服务育人不能及时跟进,一定程度影响到体育特长生人才培养的实效。有的学校只重视文化,不重视体育;有的学校管理制度不健全,对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缺乏关联性制度措施,导致学生专业课和文化课呈现“水桶效应”;有的学校缺乏明确奖惩制度,缺乏科学评价标准,按“大锅饭”办法管理任课教师,导致教师工作主动性不高、创新内动力不足。
3.培养模式式微。主要表现为训练时间不合理、训练目标不清晰、训练方法和训练强度不科学。在教学环节组织中,教学安排分散,缺乏有效的集中管理;教学内容脱节,前后训练环节缺乏贯一性;考评方法不合理,前后标准不统一。特别是在各训练环节的组织与衔接上,组织乏力、安排各自为阵的状况在重庆地区还相当程度存在。
三、高中体育特长生培养方式及工作策略
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高中体育特长生的培养工作,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1.做好体育特长生的选材工作。好的材料才能打造出好的作品。今年重庆市有近6000人参加普通高考的体育专业,重点本科双上线在我市仅194人;我市考生的最高专业成绩达99分。一般本科双上线有969人,专业分数最低要求81分。体育特长生招生比例的缩小,和运动水平的增高,对体育特长生的选材工作要求更高。如何选出优秀的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一是要依据学生的身材骨骼特点选才,男生身高不低于170米,女生身高不低于160米,学生骨骼以细长型为宜;二是依据学生的速度、力量、柔韧、协调等运动能力选才,为学生专业训练奠定良好基础;三是依据学生文化成绩选才,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基础。
2.抓好训练队的管理工作。高长生管理的前提保证是有一套行之有效、详细的管理制度。一是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为特长生训练提供指导。特别是要根据每名学生的专业素质和个性特征制定详细的阶段性目标,使学生获得体验,获得学习动力,找到努力方向。二是建立体育训练队的奖罚制度,规范学生的训练行为。要通过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形成制度合力。教练应充分利用学生管理资源,可以通过训练队长、副队长,小组长三级动态管理架构实施管理,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服务水平;三是通过情感教育实施管理。要做好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和管理工作首要是让学生以苦为乐,快乐学习。学生入队训练后,让学生明确从事体育专业学习后可给社会所作的贡献及进入高校深造所需的条件,从而树立长期和短期的学习目标。在学习和训练中,教师需全身心投入,关心和关爱学生,充分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想,为学生做好传道、授业、解惑工作。
3.做好体育特长生的德育工作。在训练队的管理工作中,德育教育至关重要。一是教师转变思想观念,突出德育导向。正人者先正己,教师应积极树立“全面发展”的体育观、“身正为范”的教师观和正确的权威观,通过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来推进德育工作;二是培养团队精神,培育积极健康的团队文化。要寓教于乐,将体育训练与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建设结合起来,把训练和竞赛中的拼搏精神用到文化学习中去,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奉献精神、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和规则意识教育融入到团队文化当中去,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三是加强感恩教育,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教师在充分关爱他们的同时,对其进行感恩教育,让他们体会人间真情,了解社会,感知父母养育他们的不易,通过感恩树立责任感和自强精神,提高学生训练的韧劲和自我管理能力。
4.大力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健全的人格是引领学生学习的首要条件,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搞好教学的发动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自己不仅要先成为优秀的范本,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快乐健康向上的工作心态,还必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一个知识渊博的老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偶像,更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汲取地。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学习兴趣、学习节奏都要受教师的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要搞好教学更要搞好教研,从而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补充与提高,以过硬的素质和专业知识不断创新训练方式,提高训练成效。
5.做好工作沟通与协调。体育教师要协调好学校领导、班主任与体育训练学生的关系,给训练学生创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体育特长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多方面的,只有多方面的协调管理才能出成果,学校领导的重视、班主任的支持、体育训练教师高水平的指导、训练学生的不懈努力以及训练学生家长的支持是他们通向成功之路不可缺少的因素。
关键词 高考体育训练队 管理 合理思路
一、前言
高考体育训练是学校课外体育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必不可少的课题之一。新课程标准实施的不断深入与体育高考制度的变革,高考体育正在向专业化、高水平方向发展,因此对高考体育训练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科学选材到科学训练,从文化学习到队伍管理,从师资配备到后勤保障等相关方面进行分析,力求探究一条适合本校高考体育训练队规范化管理的合理思路。
二、现状
(一)选材标准不统一,层次难把握
在队员选材上有着明显的漏洞,多数学校组队时学生自由报名,基本上都是文化成绩薄弱只能借助体育来升学,同时,部分学生体育基础薄弱,体育意识较淡薄,这就为以后训练工作和成绩有更大突破的最大的障碍。文化成绩的薄弱,造成最后文化考试成绩不能达标;体育基础的薄弱,造成学生的训练成绩进步不明显,以至不能够达到体育专业成绩的要求。
(二)混班分层次教学,管理不到位
大多数学校没有组建高考体育班级,参加体育训练的学生来自不同的班级,训练、学习、作息时间都难以掌控。教师的管理辐射力度较小,班主任对体育生本身或多或少就存在一些成见,监管力度不到位,难以形成一个团结拼搏进取的队风和相互学习竞争的学风。体育老师无法及时的对体育生做好思想工作,帮助体育生重新建立起参加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信心。
(三)文化基础较差,上线率较低
组队时,教练员往往首先根据体育成绩挑选队员,确定训练队名单后,教练员不能够及时的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教练员一味强调体育训练却忽略队员文化成绩,训练成绩与文化脱节,由此就造成,体育生的体育成绩在不断提高,而对文化成绩会有所放松甚至是放弃,在高考中就难以实现体育、文化“双达标”。
三、构建高考生训练的模式
(一)科学选材
科学的选材是培养体育生成功的关键。体育生只有体育成绩和文化成绩“双达标”才有希望被大学录取。所以有必要制定《高考体育生选拔标准》,按照高考体育实际要求进行选材,也就为以后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实现“双达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此选拔高考体育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首先是因人而异,把握选拔时机。其次是文体兼顾,确定训练人选。
(二)合理训练
科学训练是提高体育成绩根本保证。科学的训练计划不能只局限于片面提高体育生的专项成绩的提高,忽视身体素质训练、体能和技能训练,就会导致“拔苗助长”、“适得其反”。首先要在科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指导下制定出科学的、实际的、可行的、具体的训练计划。其次要合理的安排训练方法和训练密度。第三做好阶段性的测试工作和阶段目标导向。根据每一次阶段测试情况,教师和学生一起制定阶段的个人努力目标,完成相应的训练计划,为下一次阶段测试做好准备。
(三)注重文化
文化成绩是体育生能否进入大学的决定因素之一。每年有大部分体育生落榜,主要原因文化成绩没有达到录取分数线。这就要求教练员“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平时训练过程中强调文化成绩重要性,加强体育生文化课的学习;另外是教练员加强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的联系,实行“三管齐下”,还有就是与家长的联系,为体育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予精神上的理解和支持,共同督促其学习。
(四)规范管理
思想关注:教练员应常与学生联系、沟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把握其心理动向;生活帮助:教练员是学生的良师益友,需准确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生活状况、作息时间、行为动向;行为规范。
(五)师资配备
抓好师资配备与建设,选择那些有爱心,爱岗敬业,并且具有较强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和任课教师。高三留任教师首先要考虑体育实验班,以确保优秀的师资水平;加强集体备课,根据体育生的文化情况,科学地编排教案;同时加强教练员、体育教师的业务培训和学习,加强高水平教练员和学校体育教师之间的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资源,全面提高教学、科研、训练水平以及综合素养,与时俱进,提高训练水平。
四、结论
学校只有在对高考体育生的管理工作中从思想上重视,管理上规范,确实做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才能真正的为体育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宽松的、人性化的升学平台。学校通过科学的选材,把好生源质量关;学校选择优秀的教师担任体育班的教学和训练工作,从思想上引导学生处理好体育训练和文化学习的关系,实现体育、文化成绩的“双达标”;完善体育训练队(班级)的管理制度、后勤工作保障制度,严格要求体育生的组织纪律,切实照顾学生的训练和生活,促使体育生在学校的人性化管理和关爱中不断的进步,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实现高考体育的新突破。
参考文献
上学期,我校工作可以说是经历了一个重要而关键的发展时期。令我们倍感欣慰的是:我们实现了办学规模的扩大,进一步增强了办学实力;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工作需要,顺利实施了新的机构设置;教师队伍在动态发展中得到优化;积极主动地应对学校改制带来的挑战;学校外部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经过全体教职工的团结奋斗,不但按计划顺利完成各项工作,而且有效地开创了工作新局面,使各方面的工作在改革中获得了稳步发展。
1、在人员变化比较大的情况下,学校整体工作运行良好,充分体现了龙涤中学的强大的凝聚力和很强的生存能力。
2、新机构设置运行良好,各方面职能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
3、教学常规措施得力,严格务实,教风和学风有了进一步改善。在阿城市教育教学常规检查中,我校获得了第2名的好成绩。顺利通过阿城市两年一度的科研检查。特色教育顺利推进。由刘艳秋、李桂芹等老师辅导的初中"希望杯"竞赛成绩喜人,在阿城总共17枚奖牌中,我校获得7块,且有2块银牌。唐云龙、王玲等老师参加阿城市第二届高中青年教师探索课大赛,均获一等奖。董伯韬老师承担哈市高中英语"一体三重"扩大实验并做公开课,李传波老师的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探索课,赵静老师参加由哈尔滨电教馆组织的哈市课改实验区"现代教育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实践活动"并做示范课,马代民、何俊丽老师的新课改公开课,都得到了有关部门和专家的好评,产生了积极而良好的影响。学校连续第十次获得"哈市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先进学校"称号。
4、德育工作又有新的进展。在学生人数增长迅速、规模明显扩大的情况下,高初中分部管理,整体状况良好,取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果。学生的文明习惯有一定提高。加大对迷恋网吧、涉足早恋和转化后进生工作的力度,并显现初步成果。与城北派出所联合,设立了治安联防室,对减少和杜绝突发事件、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5、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进展。按照学校规划,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并在互联网上设立了自己的网站,在学校管理和形象化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6、宿舍、食堂如期投入正常运营,使学校服务育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教师早餐问题同时得到解决。初中部室内学生男厕所得到恢复。
7、学年组建设得到了加强,学年组长的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三个作用的发挥更加突出,整体工作更加统一。毕业年级工作稳定扎实,势头良好,让我们看到了更大的希望,唤起了我们更大的期待。
8、学校成功地组织了规模空前的秋季运动会,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教师迎新年联欢晚会不仅展示出了浓浓的节日气氛,更表现出了全体教师昂扬振奋、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成绩是突出的,但我们也要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查摆问题,改进工作,这集中体现着我们务实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更能看出我们的勇气和自信,也是我们工作所要努力坚持的思路与方法。
1、学校整体工作的计划性和协调职能有待进一步加强。
2、教师教育观念转变相对滞后,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尚显陈旧、落后,还没有从重教轻学的状况中走出来,不能够真正从学生学的角度调整我们的教学。课堂教学还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要求,甚至还出现了严重的教学事故。
3、教学常规管理还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教师在遵守上课时间和自习深入方面还存在较严重问题。
4、需进一步丰富德育内容和改进德育方法。面对行为缺乏规范、自我放纵而家长又无可奈何的学生,工作缺少办法,打架、早恋、迷恋网吧等严重违纪事件还没有根本杜绝。
5、卫生管理存在漏洞。学校在检查上重视不够,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要求得不够,学生和相关管理人员投入不够,致使某些教室的室内卫生和办公室、公用教室、实验室的卫生状况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
6、体育课和音乐课教学尚需改进和提高。
7、从宿舍和食堂管理来看,由于经验缺乏,人力不足,宿舍秩序和学生就餐状况还没有达到十分令人满意的程度。
二、新学期工作目标与任务
1、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高考要发挥生源优势,有1人考入清华或北大,有5人高考成绩超过600分,15人
考入全国前20所重点大学。在理工、文史、艺术三个方面都要进一步形成优势,使一表和二表的进段率都要在去年的基础上有大幅度提高,高考升学成绩进一步逼近阿城一中。中考保12争15,要有12人进入一中择优分数段,争取达到15人。各科成绩均在全市领先。初中各科竞赛成绩不低于去年,争取有所突破,力争拿到金牌。高中学科竞赛要有新的突破。
2、改进和提高招生工作,要有新的更加积极的举措。今年的新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要突破400人,保证7个班,力争达到8个班。
3、建立完善的学校档案管理制度。建立教师电子业务档案,对高考与中考成绩、教师和学生各种获奖情况以及学校荣誉进行及时、准确的归档整理,专人负责,使档案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使其在教师考核评价、晋职评优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完善对教师的考核、选聘制度。建立人才储备库。
4、加强学校科研工作,使科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以新课程改革的学习为突破口,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5、进一步探索特色办学的途径与方法,继续聘请外教,办好英语特长班。
6、搞好学校环境建设,重点做好新教学楼室内的布置与装饰和两楼之间的花园规划与建设。进一步增强人文气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7、进一步办好校园网,完善充实栏目内容,提高办公信息化、自动化水平,使其在学校办公、教学管理和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扩大学校影响,增加学校知名度。
8、高中部启动班班通计划。
9、继续办好《报》,进一步提高《报》的质量,扩大发行量,充分发挥其宣传作用和学校形象塑造功能。
10、建立和完善食堂、宿舍新的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发挥服务育人的功能。
11、体音美学科教学要更加规范,各项活动要争取更好的成绩。
三、为完成以上各项工作目标与任务,我们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招生工作。①广泛发动师生进行宣传。②设专职人员,及早、深入地开展招生工作,要在生源地上有更大拓展。③学校领导适时下去走访关系学校,巩固原有根据地。④充分利用校园网、报及其他等媒体手段,搞好宣传,扩大影响。
2、进一步发挥完善行政办的协调和管理职能。①做好各部门工作的协调与部署。②利用网络,完善学籍管理,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③实行教师档案材料上报制度。教师个人获得的科研、竞赛、辅导等各类证书,要及时上交相关部门备案。④完善和严格考勤管理,教师出勤情况每周统计并公布一次,同时进行不定期抽查。⑤改善学校特别是办公室的办公环镜,对办公秩序、办公环境也要进行经常性检查和考核。⑥要实行对备品、办公设施、公共设施实行管理责任制。
3、加强新形势下的学校德育工作。①继续贯彻值周常规要求,并在薄弱环节和工作方法上进一步改进和提高。②要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德育工作方法的研究,加强德育科研,提高德育工作的艺术性,增强工作实效性。要强化以"德"为首的凝聚力,以"能"为主的向心力,以"赛"为主的竞争力。③要善于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要善待学生,尤其要善待后进生;要善待家长,尤其要善待对学校工作有误解的家长。要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但平等是相对的,对后进生要给以更多的关注,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树立起进取的自信心。转化后进生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要制定周密的转化计划,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④要善于掌握惩罚的辩证法,提倡赏识教育,但不排除否定教育中的惩罚。⑤对涉足早恋、迷恋网吧的现象,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力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有效防范校园暴力。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⑥发挥好学年组长的传帮带作用,加强班级工作经验的交流。⑦加强并做好宿舍的管理。
4、教学与科研工作。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深化教育改革。继续以"关注课堂"为工作主线,更新教育观念,加强业务学习和教学研究,注重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启动名师工程。①严格落实教学常规,摒弃形式主义,讲求实效,使教学常规于动态管理中获得螺旋式发展。
多年来,我们将青年文明创建工作常抓不懈。“青年文明号”是以青年为主体,在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的创建中体现高度职业文明、创造一流工作成绩的青年集体、青年岗位
、青年工程。创建“青年文明号”是跨世纪青年文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聚青年、团结青年、带领青年建功立业的有效形式;是以倡导职业文明为核心、以行业管理规范为标准、以科学管理为手段、以岗位建设、岗位创优为重点,以先进典型为导向的群众性竞赛活动。
一、齐抓共管创文明 二、抓作风,带队伍,塑造文明形象
**县公路段的新一代职工继承了老一代养路工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并不断发扬光大,工作中不断开拓创新。在公路养护、道班建设、抗洪抢险、养护管理改革、民族团结、扶贫帮困、社会服务等长期实践中,逐步积淀并形成了团结协作的互助精神,精细的管理意识和服务意识。特别是在学习、生活、工作中,根据社会对公路养护和服务的要求,我段结合青年文明号服务承诺活动,不断把工作做精做细,在职工内部实行了人性化管理,职工对养护质量精益求精,对公路事业无限热爱。以良好的团队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奋发的精神风貌和出色的工作业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一是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对制度体系从公路养护、工作管理、行为管理三个层次做了细分,内容涉及到养护管理、站点文化、素质教育、庭院管理、文明创建、社会服务等6个方面,并建立起了小修养护、工作流程等2个专项管理规定,路面坑槽修补、路容保洁、桥涵构造物养护及维修、沿线设施的养护维修、小型机械使用等5个操作规程,安全生产、工资考勤、生产任务检查、通讯报道、困难职工帮扶、温馨工程、自学人员补贴奖励、劳动竞赛、卫生管理、图书借阅等11个业务管理制度以及文明建设公约、民族团结公约、职工守则、文明职工标准、职工爱路行为准则、职工着装标准、职工文明用语规范、职工午休规范、职工乘车规范、文明接待规范、接待人员行为规范等11个行为准则。按照“细节管理”的要求,以保证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为前提,对岗位设置和岗位职责进行了重新调整,使调整后的岗位和人员职责更加符合以“细节管理”为“总抓手”的管理需要。
二是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全面提升青年文明号集体创建工作水平。职工们在补油中通过一些小发明改进养护工具,基本做到了“小坑大补、圆坑方补、斜坑正补”,被当地群众称为“公路裁缝”,社会上评价我们的养护站的规范化补油“就像绣花一样细致”。在公路养护管理中,在修补公路坑槽、翻浆工作中,使公路体现出“畅”字;路面始终保持干净,体现一个“洁”字;路肩边坡上的野草修剪得平整美观,体现一个和谐自然的“绿”字;修整的路肩边沟点、线、面美观整齐,体现出一个“美”字。2005年7月26日,交通部副部长冯正霖同志来我县视察公路养管工作时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情不自禁地说:“没想到**公路段把路养得这么好,道班建得也很精细精致”。
三、因势善导,建立人才机制
一是建立科学治理的树人
机制。按照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教育活动的要求,重点抓好职工的政治素质培养,理论教育有制度、有计划、有内容、有考核,坚持以科学理论武装干部职工头脑。
二是建立更新自我的育人机制。多年来无论是养护管理工作还是文明创建,都是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动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重在建设”的工作方针,加强职工培训,以高中级公路养护工培训为主导,大大提高了一线职工养护知识理论水平与生产实践技能。同时,深入开展建设学习型单位活动,倡导党员干部和职工树立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理念,抓好党员干部的全面学习,营造了良好氛围,进一步调动了党员干部学习知识的自觉性,通过不懈学习,提高党员干部素质,增强了党员干部服务工作的本领。通过举办培训班、自学考试、业务函授等多种途径,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岗位成才,切实加强对职工的素质培养,目前段机关已有半数以上职工取得
了中专和大专文凭,全段已有80 %的青年职工参加了区公路局的养路工等级培训,并获得了等级证书。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创一流,高素质的职工队伍直接保证了各项生产任务的完成,也为实现青年文明号集体的细化管理和文明创建夯实了基础。
三是建立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按照“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原则,我们定期举办执法人员培训班,统一考试,择优上岗,大大增强了职工“不爱岗就下岗,不敬业就失业”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转变了人浮于事的现象,改进了工作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树立良好的交通形象。
四、优化文明环境,注重团队精神的塑造
我段注重榜样的潜移默化,注重团队精神的延续塑造。一直以来,公路站的全体职工始终以站为家,以养护为业,为保障我县各条“经济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战晴天、抢雨天,舍小家顾大家,象一颗颗“铺路石”默默奉献在公路战线上。在保证公路畅通的同时,段党支部倡导职工深入开展以“争创十佳文明公路站,争做十佳文明职工”为主要内容的争先创优活动,公路站职工精神面貌不断转变,行业精神文明氛围不断增强。为了进一步在职工中树立向先进典型、道德模范学习的榜样,我段积极参加**县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并向县文明办推荐两名孝老爱亲及爱岗敬业模范的先进事迹,以此活动来教育引导全段干部做道德建设的实践者,立足岗位,干一行爱一行。更让人钦佩的是那些年轻的女职工,她们不落人后,舍小家顾大家,撑起了养护站的半边天。 为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我段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始终能够常抓不懈,积极参加县上组织的活动,丰富职工生活。今年5月份,召开了职工春季运动会,并组织全体职工参加银川市首届职工运动会开幕式,选派10名职工参加拔河比赛,在23个参赛队中力挫群雄,勇夺拔河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3月份和5月份分别参加了县工会和县委组织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跨越式发展,争创西部百强县”演讲比赛,全面展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科学发展、推动科学发展,激情干事,豪情创业的良好精神风貌。尤其是各公路站经常组织职工开展唱歌、拔河、打羽毛球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陶冶全站职工的情操,营造积极向上的文明氛围。每年春节、“七一”、“十一”段上都组织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和文艺庆祝活动,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五、抓载体,创特色,营造文明氛围
同志们:
岁末年初,大家相聚杨凌,总结回顾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交流经验,安排部署2010年教育工作。对做好当前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省委副书记、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侠和副省长朱静芝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会前听取了教育工作汇报,审定了《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0年工作要点》,对开好会议作了重要指示。并请转达对与会同志的亲切问候。这次会议在杨凌召开,得到了杨凌示范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大力支持,刚才,杨凌示范区纪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梁宏贤同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此我们深表感谢。一会儿。各市(区)教育局长还要交流各地的工作经验和思路。希望大家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下面,我主要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 2009年全省教育工作简要回顾
2009年,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主线。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出的“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抓好六项工作”的总体思路,抓重点、攻难点、创亮点。扎实工作,开拓进取,有力推动了全省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
(一)强化保障,项目带动,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动下,我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小学由250元提升到350元、初中由385元提升到550元,提前一年实现了定额标准。落实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补助资金1.54亿元,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能力显著增强。首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17个项目学校全部开工,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启动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共下达工程专项资金5.5亿元。开工建设学校2430所,竣工面积342万平方米,资金到位量和开工建设面积均居全国前列。本着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在安塞、太白和平利3个县进行了“整县推进”试点,建设了29所功能齐全的寄宿制学校。为进一步创新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积累了经验。
(二)培育典型,示范引领,基础教育发展呈现新局面。先后组织召开了全省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吴起会议等4个现场会,有力推动了县域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和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全年共督导评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和“双高普九”县9个,创建省级教育强县2个,对9个县的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了督导考核。启动实施“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市县评估学校6067所,开局良好。吴起县、长安区和眉县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单位”,石泉县留守儿童管护、太自县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等典型经验,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三)整合资源。提高效益,职业教育发展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东西部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国务委员刘延东对此作出重要批示,给予了充分肯定。经过多方努力,全省中职学校招生36.6万人。进一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民生工程职业教育项目投入资金2.25亿元,建成综合性实训基地9个,新建专业性实训基地8个,创建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10所、高职院校3所,组建职业教育集团7个。“人人技能工程”培训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10.4万人次,“一网两工程”培训新型农民200余万人次。陕西中职组代表队在200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团体总分居全国第13位;12月,成功举办了有168所学校、1300名选手参加的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推动我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提升质量。突出特色,高等教育竞争力得到新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深入推进,我省高校在第六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奖38项,总数居全国第5位,有7所省属本科院校首次获奖:省高校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吸引资金7939万元,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三大检索收录985篇,获国家级二等奖4项,省部级一等奖11项。我省高校主持和参与的16项科研成果荣获2009年国家科技奖,主持和参与的115个项目获省科学技术奖,占所设奖项的55.8%,主持完成的174个项目获省哲学社会科学奖,占到87%。积极组织高校与市县、开发区加强产学研战略合作,有力促进了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促成3所高校实现省部共建、省企共建、省市共建,为高校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协调有关金融机构,将高校47亿元的短期贷款置换为中长期贷款,占贷款总额的51.3%,有效缓解了高校债务压力。高校校区置换取得实质性突破。经审核给予5所民办本科院校学士学位授予权,授权数量居全国第1位。
(五)加强培训,完善机制,教师队伍建设成效显著。我们把2009年确定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培训和管理制度,通过“特岗计划”、“振兴计划”等项目补充新教师,“阳光师训”送培下乡等培训活动深受基层欢迎,培训校长、教师12.43万人。努力提高教师待遇,基本落实了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了非义务教育教师绩效津贴制度。利用高校资源建立了6个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基地,举办了首届中等职业教育硕士班。启动“三秦学者计划”,设岗53个。
(六)关注热点。破解难点。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全年共落实各类资助资金10.97亿元,受惠学生131.49万人次,其中高校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6.5亿元,惠及11.09万名学生,贷款人数以及发放金额均居全国第1位,被教育部作为典型推广。大力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寄宿学生“蛋奶工程”,投入资金3.03亿元,惠及学生158.59万名,被评为“2009年陕西十大新闻”之一。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深入实施,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陕西普通高校23.58万名毕业生的总体平均签约率为85.27%。继续组织开展“放心上民校”活动,民办学校的招生和办学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
(七)精心指导,固本强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扎实推进。年初我们开展了委厅机关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回头看”活动。3月份以来分别启动了高校学习实践活动、中职学校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突出实践特色,下功夫解决了一批制约学校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全省教育系统理论武装和省属高校领导班子建设进一步加强。高校基层党建扎实推进,在高校中青年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6.3万名,占全省发展党员总数的52%。积极探索民办高校董事会(理事会)和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双向进人、交叉任职”制度。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对招生录取、采购招标等环节进行了重点监督,认真开展了“小金库”治理工作。党建工作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和组
织保证。
(八)加强领导,夯实责任。维护了教育系统大局稳定。进一步完善了委厅“领导包片、处室包点”的维稳工作责任制,组织学校进行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隐患排查整改,开展校园周边综合治理“百日专项整治活动”,及时有效地化解了一批矛盾隐患。切实加强了校园管理和学生管理,认真做好建国60周年庆典、全国“两会”等重大敏感时期以及重点环节的防范控制,稳妥处置了西安外事学院“3・21事件”、部分曾在民办教师岗位工作过的人员聚集上访等多起群体性突发事件。及时采取措施,严密防范甲型H1N1流感在学校蔓延,启动了中小学校方责任保险工作。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有效维护了全省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此外,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民族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教育法制建设、教育宣传、对外交流与合作、语言文字工作、对日支援、勤工俭学、后勤保障、离退休人员工作等也取得新进展、新成绩,全省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建设、委厅机关建设进一步加强,有力促进了我省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有力推进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是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干部师生团结一致、艰苦奋斗、不懈努力的结果,凝聚着在座诸位的辛勤劳动和心血。借此机会,我代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向在座的各位局长和同志们,并通过你们,向辛勤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慰问!
二、我省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2009年,为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央推出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和提振内需的措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有效遏止了经济增长明显下滑态势,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形势总体回升向好,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社会事业同步提速。当前,我省仍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教育工作的外部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任务繁重而艰巨。发展教育要遵循规律埋头苦干,谋划教育要放眼全局跳出教育看教育,在新的历史时期,准确把握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是推动教育科学发展的前提。
第一,我省教育事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来看,2009年我省经济实现了13.6%的增长,关系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取得显著成效,中省对教育的投人不断加大,2009年全省教育经费总投入58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教育投入350亿元,连续两年增幅位居全国前列:民生工程基础教育项目和职业教育项目的实施,有力改善了中小学和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此外,关中率先发展、陕北跨越发展、陕南突破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人才和智力支持,“关中一天水经济区”建设要求进一步加快科技资源统筹步伐,和谐陕西目标的实现迫切要求教育改革迈出新步伐,这些都为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从教育内部来看,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近年来我省各类教育逐步转入规范管理、提高质量、内涵发展、促进公平的新阶段,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工作重点,教育发展的重心正在经历历史性转变。去年以来。随着“双高普九”、“教育强县”创建工作和“学校发展水平督导评估316工程”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全省县级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吴起现场会的召开,极大地调动了市、县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优先发展教育的积极性,总结出了“穷不抓教育,穷根难除;富不抓教育,富难长久”的执政理念,涌现出了一批情系教育、重教兴学的“教育书记”、“教育市长”、“教育县长”,全省各地形成了你追我赶发展教育的生动局面。高等学校经过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进一步端正了办学思想、明确了发展定位和服务面向、深化了教学科研改革,加之重点学科建设和“质量工程”的有力推动,人才培养水平进一步提升,产学研结合迈出新步伐。高校整体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贡献率显著提高,国际化程度显著提高。可以说,目前陕西教育正处于重要的发展机遇期,
第二,教育改革发展还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在充分肯定成绩、增强发展信心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省教育改革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归结起来为“三个不适应”,即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优先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教育结构与协调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教育质量与科教强的目标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在一些地方还没有完全形成,教育结构亟待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任务艰巨,素质教育期待形成实质性突破,教师综合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公平问题比较突出,职业教育资源整合难度较大,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民办教育要进一步规范,各类教育都面临着改革创新和提高质量的问题。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教育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是我省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不够,挤占、挪用、截留、平调教育经费的现象在一些地方仍很突出,中省教育投入不能全额、及时用于教育:个别地方在教育重点建设项目申报上存在着虚假报表、随意更改建设项目、拉长建设工期等情况:一些地方虚报中职在校生规模,冒领国家助学金“吃空饷”,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落实不到位,“特岗计划”实施积极性不高,代课人员清退不坚决,中小学择校热乱收费问题尚未得到有效遏制,“蛋奶工程”安全卫生保障措施不到位,严重影响了全省教育发展大局。
第三,今后一个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和维护稳定的任务十分繁重。我省教育正处于改革关键期和矛盾凸显期,全社会对教育问题关注度、敏感度、期望值空前提高。袁贵仁部长在教育部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用“三个从来没有”概括了当前教育与人民群众根本教育需求的特点: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袁部长这段话语重心长,深刻指出了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以义务教育段择校问题为例,《中国青年报》去年11月对全国31个省(区、市)近1.5万名公众进行的一项调查,98.5%的公众表示身边存在择校现象,63.9%的人认为择校原因是“学校之间的办学水平差距过大”,72.4%的人认为择校“给普通家庭带来沉重负担”,63,6%的人认为“教育公平被架空”,71.5%的人认为出现普遍择校现象首先应归咎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再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
题,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来推动,除去就业环境的原因,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不同程度脱离实际的问题也备受社会关注,这要求我们必须迅速作出回应。此外,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省教育经费投入不断增加,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办学形式多样化,学校处置人财物的权力越来越大,对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是个考验。同时,去年以来,教育特别是重点群体的群访量明显增加,维护校园稳定安全工作压力增大。我们工作中稍有不慎,小问题就会引发大事端,个体矛盾可能影响大局稳定。去年发生在我省的几起校园斗殴事件,虽是个别现象,但经过媒体的报道,被境外大肆炒作,在国内外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总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准确把握好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和要求,不断增强把握方向、统筹全局、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是全省教育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大课题和肩负的重要责任。
三、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主要任务
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主要任务,会前印发的《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2010年工作要点》已经作了全面部署,基本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优先发展、改革创新、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夯实基础、调整结构、规范管理、提升内涵为重点,推动各类教育科学发展。主要任务可以概括为“四个加强、四个着力”。四个加强,即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统领教育科学发展的水平;加强统筹协调,健全教育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四个着力,即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县域均衡,促进基础教育协调发展:着力建设骨干体系,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着力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高等教育强省建设:着力解决热点难点问题,促进教育公平。请大家按照要点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着重强调六点:
第一,更加重视教育规划编制。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谋划好、落实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要以学习贯彻《规划纲要》为契机,科学编制《陕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陕西省教育事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和各地教育发展规划。编制规划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一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科学分析省情的发展变化,主动适应陕西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准确把握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努力使规划体现时代要求、符合我省实际:二要统筹好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区域、校际和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教育公平与效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科学调整教育区域布局、层次结构和学科专业设置;三要着眼长远,加强对我省教育改革发展中一些重大问题的战略思考和深入研究,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引领陕西教育持续发展,
第二,更加突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朱静芝副省长在吴起现场会上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按照“双高双普”的思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即大力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着力普及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是为更多的适龄儿童少年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先试,创造经验: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对各级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提出的刚性要求,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现实需要。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在规划编制、资金投入、条件装备、师资建设以及教学指导等方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加快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年内累计改造校舍面积达到总规划的90%:总结推广“整县推进”工作经验。重视和推动城区学校布局调整,适当增加开发区、新建居住区的学校布点,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二是抓紧制定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对学校软硬件建设作出系统规定:在各种相关评估检查中体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导向性,“双高普九”和“教育强县”创建要以均衡发展为核心指标。三是促进校长教师合理流动,鼓励各地引导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通过结对子帮扶共同发展,统一调配县域内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继续完善并切实实施优质普通高中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及时纠正资源配置不当的现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报告。
第三,更加注重质量提高。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今年乃至“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紧紧扭住提高质量这个核心不放松,进一步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建立健全以提高质量为导向的管理体制、工作机制和质量标准体系。一要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提高教育质量必须首先要整体谋划大中小学教学改革,深化课程教材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倡导启发式教学。积极推行探究式学习,鼓励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在切实提高教师素质、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有效措施。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政策导向,引导学生专心学习、奋发成才。二要抓住各类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环节。当前。学前教育要顺应幼儿成长特点,促进幼儿快乐成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坚决纠正“小学化”的倾向:普通高中教育要更加注重质量和特色。坚持内涵发展。着力纠正“同质化”倾向: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整合优化资源。深化教学改革,重点解决与市场联系不紧密的问题:高等教育要牢固确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民办教育要坚持规范办学。紧紧抓住科学管理、队伍建设和质量提高等环节苦练内功。三要大力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要加快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步伐,继续抓好农村中小学现代化远程教育工程的巩固和提高,深化教育教学应用和技术服务工作:加快基础教育专网建设步伐,让城乡师生享受更多更好的优质教育资源:推进高校之间共享实验室、图书资料和精品课程、名师资源。扩大学生跨校选修课程专业的试点。
第四。更加强化教师队伍建设。要努力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创新教师培养和补充机制。《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已经反复讨论修改,即将下发。我们要以贯彻落实《意见》为契机落实教师归口管理,严格进人标准,把好教师队伍“人口关”:以基层需要为导向推动教师教育改革,探索建立
举办师范专业的院校包扶支持市县教育发展的机制;进一步加大与财政、人保部门的工作协调力度,扩大农村学校特设岗位计划和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实施范围:继续实施积极探索定向委培等适应陕西实际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模式。二是扎实开展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培训。总结推广“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工作经验,加强省、市教师培训基地和县级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健全省、市、县、校联动分层次培训的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和农村骨干教师成长计划,加强对“阳光师训”项目的管理与督查。拓展“送培下乡”的覆盖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进一步深化教师人事制度改革。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办法;继续抓好教师绩效工资制度的落实和完善,对长期在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实行工资福利倾斜政策:推进省属高校岗位聘用工作,研究制定中职学校教师编制标准:要认真执行三厅局关于曾在民办教师工作岗位上工作过的人员和代课人员养老补助发放政策,稳妥处理农村中小学代课人员问题,杜绝“一边清退、一边新聘”的现象。
第五,更加主动适应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我省各类教育为建设西部强省、构建和谐陕西作出了重要贡献。当前,我省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西部强省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教育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我们积极行动起来,认真分析、及早谋划,不断增强主动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一是要主动适应我省经济增长的需求,以“EDU”改革为“GDP”增长作贡献,瞄准区域新兴产业、产业集群和重大技术升级改造趋势,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创新高校科研基地的建设模式和运行机制,探索建立科研基地与企业、科研院所资源共享平台,提升科研基地承担重大科技专项和推动产学研结合的能力,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在一些重点研究领域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提高高校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要主动适应我省人力资源开发的需求,把各级各类学校作为继续教育和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重要基地,继续实施“人人技能工程”,以县级职教中心为主体、发挥乡镇化技术学校作用,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开展短期培训:启动“复转军人技能培训计划”,对团以下级别转业军官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高职培训,对转业士兵进行为期一年的免费中职教育。三是要主动适应我省社会事业发展的需求,把学校体育场、图书馆、音乐厅、美术室等场馆建设与当地公共设施建设相衔接,主动向社会开放,创新机制,共建共享:要发挥学校人才集聚、思想活跃、专业精通的优势,为壮大我省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提供有力支持。四是要主动适应我省扩大内需的要求,发挥西安、咸阳、宝鸡等地大中专院校聚集、整体办学实力较强的优势,挖掘民办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潜力,吸引外省学生来陕就读,带动消费,并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六,更加关注热点难点问题。教育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根本是要看人民群众理解不理解、赞同不赞同、满意不满意。今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力度,更加积极主动地在促进教育公平上办好事办实事。一要抓住高考前的几个月时间,加强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高中教学指导,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确保高考改革方案平稳实施:二要认真总结完善全省中小学“蛋奶工程”实施方案,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努力提高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三要加大学校安全防范力度,着力抓好寄宿制学校安全管理和学校传染病、食物中毒的防控,做好学校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工作,严密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在校园的散蔓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四要进一步完善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相关政策,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管护工作,加大对各种资助政策执行情况的检查力度,确保资助政策惠及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五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推行与就业状况挂钩的专业设置和招生规模的预警机制:六要夯实维稳工作责任,加强前瞻性研判,抓早、抓小、抓苗头,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敏感节点和重点环节防范控制、季节性安全事故预防等工作,开展稳定安全工作应急演练,妥善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全力确保教育系统大局稳定。
四、对做好2010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
2010年工作任务重、要求高,要突出加强管理、开拓创新和狠抓落实这几个关键,向管理要效益,以管理促发展,继续按照“培育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梯次推进”的思路,关注热点,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争创亮点,确保教育各项改革发展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使今年成为我省教育工作的“落实年”。
第一。要坚定不移加强管理。在去年召开的全省高校咨询工作委员会上,王侠书记强调要加强高校内部管理、切实提高学校领导班子治教治校的能力和水平,这段话也是对我省各类教育的要求。发展是目的,管理是保障,推进教育强省建设,必须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促进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一要改进管理方式。大量的现实案例表明,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多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管理不到位、管理薄弱有密切关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适应从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直接管理向善于应用综合手段管理转变,依法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管理不越位、不错位,该管的要扎实管好,不该管的坚决不管,切实履行起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和提供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二要坚持依法治教。加强教育立法工作,强化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办事的程序,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经常性地研究教育改革的重大问题,完善政务公开和校务公开制度,大力推进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三要加强制度建设,要进一步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对财务、基建、招生、采购、教材、校办企业、科研经费等重点领域的监督,从严治理教育乱收费:进一步加强教育审计,建立定期审计、领导干部离任审计、重大建设项目跟踪审计的制度,把可能发生问题的漏洞审出来、填补上,避免发生干部倒下、事业受损的严重局面:督促各级各类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以制度管事,通过制度规范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
第二。要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教育发展系于改革,教育改革在于创新,教育创新始于学习。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沉下心来研究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出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情况,学习国际国内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的思维方式、改革创新的思想作风、改革创新的工作方法。大力推
进教育强省建设。一要注重培育典型,基层是创造先进经验的不竭源泉。吴起县党政领导优先发展教育、石泉县留守儿童管护、太白县寄宿制学校精细化管理、泾阳县“四德”教育、洛南县统筹职业教育资源等做法,都是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来的经验典型,产生了积极的示范和辐射效应。新的一年里,我们要充分尊重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和支持各地根据国家和我省的教育发展规划、方针政策和基本标准开展教育改革试点,如选取几个县区开展县域内均衡配置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资源试点,进一步扩大高校老校区置换试点工作的范围,开展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试点等等,鼓励先行先试。积累实践经验。二要加强教育科研。要充分发挥各地各高校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积极拓宽视野、密切联系实际、面向基层需要,发现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促进新发展。三要以创新思维认真做好教育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通过媒体凝聚各方对教育的关注和支持,了解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努力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氛围。
第三。要扑下身子狠抓落实。重视抓落实、敢于抓落实、善于抓落实。是行政工作的一项基本功,也是行政工作的精髓所在。一是抓落实既要狠抓,也要善抓。所谓狠抓,就是要把重点工作攥在手里,搁在心上,彻底转变作风,不失事、不误事,按规律、按制度、按程序办好事,扎扎实实、雷厉风行、不折不扣地落实好各项决策部署:所谓善抓,就是要讲究方法,把握时机,形成高效的激励、监督、考核、评价机制。二是转变作风抓落实。要建立、落实教育部门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和听课制度,从办公室走出来,多到教学一线、到广大师生中去,听取基层意见建议。发现问题,理清思路。提出对策。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及时总结基层好的工作经验。认真凝练,大力推广,引领教育工作蓬勃开展。三是通过考核抓落实。要充分发挥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抓手作用,真正把需要地方政府重视、推动和解决的教育重点工作和热点难点问题列入对基层政府的考核指标体系,发挥考核的导向作用。今年委厅拟将校安工程、控辍保学和中职招生情况列入对市区的考核指标,请大家在分组讨论时认真研究,提出意见。四是强化督导抓落实。联合省委组织部加强对县级党政领导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的督导考核,开展教育经费投入、教师队伍管理、绩效工资落实等专项督导检查,深入推进“316工程”:督促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各地要积极争取当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并发挥人大和政协作用加大对教育经费预算和使用情况的监督力度,督促各级政府按照“三个优先”要求落实教育发展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