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级管理加分减分细则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民主制定积分细则
我先在全班召开积分方案商讨大会。我把加减分的主体思路一说,孩子们立刻热烈地议论起来,这时,我趁势追问:“那么咱们应该对于哪些行为进行加分或减分呢?同学们的眼睛是雪亮的,一定比老师想得更全面、更细致!”此话一出,一只只小手高高地举了起来!孩子们兴奋地提出自己想到的加减分细则,看到自己的主张和建议被写入神圣的“班级纲领”中,十分自豪。
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惊喜地发现,哪些行为是好的,哪些行为是不好的,孩子们非常清楚。只不过,这些准则不再是由老师作为一项命令、一项规定强加给他们,而是由他们作为班级的主人翁自己说出来,这样,他们就很乐意去主动接受并且去照做。
就这样,我们班的第一份积分细则形成了。以后,每经过一学期的实施,我都会根据孩子们中新发现的各种问题征集修改方案,不断对积分细则进行调整。积分制作为一种评价机制,它就是起到一种导向作用,是非常灵活的。想重点发展孩子的哪一方面就在积分制细则中加入相关条款或提高相应的积分比重即可。
二、民主公开统计积分
制订了细则,谁来记录呢?我自己记录是肯定忙不过来的,还得依靠孩子们。“记分员”这个班干部在我们班应运而生。记分员得认真、负责、公正,随时记录同学们加减分的详细事由。通过竞选投票,我们班选出七名记分员,每名记分员负责记十名同学的积分情况。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个记分本,上面写着每个人加减分情况和详细的原因。每个孩子手中也有自己的一个本子,记录自己的加减分情况。为了公平公正,记分员不计本人积分,互相监督。
每周一班会课上记分员都会对所负责同学的积分情况进行宣读核对。宣读积分这个过程得需要最少20分钟。公开宣读积分,一方面,能保证积分数据的公平公正;另一方面,在宣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听加减分事由,就自然知道了有哪些不好的行为需要注意,也知道了其他同学优秀在哪些方面,自己可以怎样努力。这不也是一节很好的班会课吗?
三、民主确定激励机制
一开始,孩子们对于“分”本身就很有兴趣,但长期下来,孩子们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积分高有什么用呢?确实,积分对应的是孩子们一点一滴好的行为和表现,怎样表彰积分优秀的同学呢?同学们商定――每周根据总分情况评选流动红旗获得者;每月根据各类加分情况评选美德之星、学习之星、体育之星、文艺之星、劳动之星、进步之星;学期末根据积分情况评选一、二、三等奖;“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等称号也根据积分情况确定。
积分制这样一个公平的舞台让孩子们端正了态度,树立了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四、积分情况的汇总应用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已经应用于各行各业。我也对班上孩子们的积分情况进行汇总应用。我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积分绘制两种图表: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横坐标为周次,纵坐标为总积分数,孩子们每周根据自己的积分就能在坐标系中点上一个点,记录自己的成长足迹。连点成折线就成了孩子们成长的轨迹,能直观地反映孩子总体表现情况及变化趋势。有的折线一直向上,但倾斜度较小,是属于表现中规中矩的孩子,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凭常规的加分项,在十周后,就可以加到20多分。有的折线则斜度很大,是属于表现非常优秀的学生。他们除了自己常规的加分外,还会通过展示自己的特长、参加活动、为班级做贡献等得到更多的分数,十周后,可以加到40多分。有一部分孩子的图则是上下波动的,这也反映出他们的性格特点,自制力不强,易松懈。这些图,孩子自己看了可以反思自己;老师看了可以根据孩子们的变化趋势及时给予干预措施,调整自己的教育教学策略。
关键词:均衡分组 制定细则 捆绑式评价
自学校开展生本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以来,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提高,我也在努力探索如何才能让不愿学习的那些学生变得愿意学,把不会学的那几个学生引导得会学。但现实情况是班级后进生多,差的程度和原因各不相同,参差不齐的状况让我颇费心力,收效甚微。以前也尝试过小组评价,但总有一些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薄,满不在乎,小组好了看不出他们高兴,小组落后了,他看不出他们着急的样子。用什么办法既能有效的改变他们的落后现状,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精神面貌又能与班级管理很好地结合,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发展和提高。
思来想去,我决定在生本课堂模式下的小组里,把小组的评价与个人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捆绑式评价,加强合作群体的评价。小组就是班级中的群体,借助学生群体的力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保持向上的精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从评价制度上进行改革,通过这种捆绑式评价,既尊重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发展;又关注小组整体,团结协作共同成长。在班级内试行了一年半,一边尝试、一边不断完善。下面就是我的一点做法。
一、均衡划分小组
因为要实行捆绑式评价,所以均衡划分小组是关键,否则就会出现各组情况差异大。教师选定组长、副组长、组员,综合考虑以下因素来划分:男女生比例、是否善于表达(课堂是否爱发言、会发言)、作业能否按时完成、作业是否认真完成、学习是否吃力,能否达到班级中等水平、除学习外的其它能力。小组的组建要综合考虑以上各因素,争取做到各组之间人员均衡,科学合理均衡的划分小组。
在充分考虑学情、特长、性格的基础上,由学习成绩和管理能力强的7名学生为7个组长调整搭配成6人异质组。组内成员进行编号,1号都是组长,从优等生到后进生顺序往下排,1号与6号结对子,2号与5号结对子,3号与4号结对子,便于帮扶,也便于课堂开展活动。
对当选的组长,教师注意加强方式方法的指导,培养组长的责任意识,让组长做到责权统一。组长对全组同学的学习、纪律、劳动卫生负责,直至对全组的未来着想,带领这个群体向前进。
二、制定捆绑式评价细则
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否高涨,学习是否高效,教师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进行科学的适时评价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捆绑式评价是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进行综合性评价的一种评价方式。
尝试对学生进行“捆绑式”评价,其目的是要增强伙伴互助的实效性,把小组评价与学生个体的评价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捆绑评价的激励作用。在考核时,既要重视集体的进步,又要关注学生个体的成长。这种捆绑式评价机制既可以避免差生吃大锅饭,又可以避免优等生个人英雄主义。同时,同伴之间要讲究交流和表达技巧,在合作交流中,学生逐步养成尊重他人、欣赏他人、悦纳他人的态度。
评价细则的制定是捆绑式评价的前提,要起到激励和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上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的作用。因此,细则的制定既要关注到能力的培养,也要关注到学习习惯。评价细则的内容,要起到引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上课积极思考,主动回答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的作用,小组合作融合其中。比如,课前主动预习者加2分,预习中能提出有见解的问题的加3分等等。上课主动回答问题者加2分,回答有创新性,能从与众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加3分。能够认真完成作业的加2分,有新颖见解的加3分。
我还把班级管理纳入到小组评价中来,评价细则中还包括纪律和卫生两方面,使评价细则的内容具体,可操作性强,通过适当的加减分来体现对学习及值日、卫生、课堂纪律的评价。
三、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相结合,实行捆绑式评价
制定好细则之后在班务栏内公示,教师给各组下发若干记分表,由各组记分员随时记录组内每个人的加减分情况。每个月统计一次,核算各组的总分,核算每个人的总分。总分最少的组不能参加班级组织的奖励性活动(如包饺子、去公园游玩、看电影等等),还要由组长牵头带领本组组员分析得倒数第一的原因,对本组内减分最多的同学进行帮扶教育,促使该生转变,使组内达成共识,在下个月的评比中能够进步。而教师组织的奖励性活动一定得是学生们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活动建议。各组内分数高的前三名奖励学校储蓄币――春芽币一张;对每组的5号、6号学生还特别设立了个人进步奖,每次检测的成绩与以前的成绩、与其他小组相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比较分析,及时表扬鼓励,并做到一月一奖,奖励学校储蓄币――种子币一张;对得分最高的一个组的所有成员奖励春芽币一张。
为了尊重个体差异,给不同层面上的同学以相等的机会,促进每个学生进步,在进行个人评价时会根据学生学力水平的不同进行加减分,比如课堂发言,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创设加分的机会,在课堂自学讨论基础上,后进生以回答问题为得分点;中等生以板演为得分点;优等生以上台讲解为得分点,有时小组讨论还没有解决的问题就向其他组悬赏得分。当小组间开展竞赛时,优生与优生对阵,后进生与后进生比较,力求使每块金子都在课堂上闪光。大家共同进步,这样才能在小组比较中领先。这些做法大大强化组际之间的竞争力和组内成员的聚合力,使几个小组都进入正轨。
关键词 班主任 量化考核 班级管理 评优活动
作为班主任,在学期末总要完成一项举足轻重的工作――在班级中进行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学生的评选与表彰。评优工作开展得好,学生会对班主任钦佩有加,更加愿意为班级效力,班主任自然也会增加几分威信,师生关系也会更加融洽,合作也会更加愉快,更能促进学风、班风的良性循环发展。评优工作如果失去可信度甚至失误,就会误导学生,打击学生尤其是班干部的工作积极性,甚至会导致班级秩序的混乱。鉴于此,我们先来比较一下两种常规评优方法的利和弊。
一、两种常规评优方法的利弊与量化考核策略的优点
评选优秀、先进学生这项工作,班主任大多采用两种方法:无记名投票选举法和班主任自定法。笔者经过长期观察发现这两种方法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
无记名投票选举法的优点是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体现了全体学生的意愿;但不足之处在于选出的优秀、先进学生往往是一些学习好然而却在本职工作上没有较大贡献的学生。一些成绩优秀,勤奋工作,敢于管理的同学反而落选了。这种现象导致后来班干部该管的不敢管,该带头的不敢带头,该严格执行的工作不敢严格执行。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被管理者由于自身不严谨、不认真而导致与管理人员发生冲突,对管理者不满以至在选举中发泄个人私愤(当然我们也不排除管理人员不公正、不文明甚至不礼貌。对这种情况的约束在后面会谈到)。
班主任老师自定法通常有班主任直接内定先进法、班主任提名再选举法和先无记名选举多数再班主任内定少数。这三种变法的共同点是最后一关由班主任确定,所以统一称为班主任老师自定法。多数学生认为这种方法不民主、不公平,没有做到公开化、透明化。但从班主任的角度出发,那些敢做敢管能干的班干部的当选是应该的。班主任给学生一种独断专行、任人唯亲的印象。
鉴于以上两种评选先进的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笔者在长期的班主任工作中尝试并推行量化评选先进的策略。相比前两种评优方法,笔者认为量化评优策略有以下优点:①此方法简单易行。②此方法符合公开、公平、公正和民主的原则。③此方法以事实为依据,结果直观明了。④此方法还可以调动学生在学习、工作、纪律和艺体等方面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二、班级量化考核策略的具体内容
所谓量化考核策略,就是在学期初到学期末对班级中每位学生按照学习、工作、纪律和艺体四方面进行单独量化考核与记载。在每学期开学时就在每个量化内容上赠予每位学生100分(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个人量化结果出现负分),由四位学生分别在学习、工作、纪律和艺体方面对全班每位同学进行一学期的跟踪考核,根据每个学生的表现好坏,进行符合规定的加减分。考核的学生在登记时必须写明加分或减分的时间、地点、事件并且计算出加、减分的最终结果。例如:6月2日,张小云上学迟到,扣2分,100-2=98。学期末只要把个人的四项最终结果相加就得到个人的全学期量化考核总分数。
班主任在学期末评选优干、优生之前,先把全班量化考核总分数从高到低排列,再参照评优干、优生的条件,评优工作就轻松解决。
既然量化评优策略可行又易于操作,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使用它呢?笔者通常按以下步骤来实行该策略。
第一步:通过条例。
在学期初,班主任老师要用一节课来动员实施量化考核策略的步骤、作用和意义。班主任要告诉全班学生:作为班级的一员,每位同学都要在学习上积极勤奋、刻苦上进;在班级学习服务、管理、值日和卫生工作上都应该尽职尽责、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在行为规范上遵守校纪校规,勇于维护班级利益,勇于维护班级正常秩序;在文学、艺术和体育上发扬刻苦钻研与拼搏精神,力争在校、县、市、省和国家级文献刊物和比赛中取得佳绩者以及乐于奉献,乐于帮助同学,争做好人好事者都应该给予奖励并且奖励给一定的得分值。反之,在这四方面表现较差者将会被扣掉一定的得分值。得分值的最终结果将作为个人期末考评与评优的直接依据。得分值根据不同岗位不同工作量不同表现而不同,得分值要首先经过班委讨论制定,再经过班会表决通过。
第二步:竞争上岗。
在得分值出来以后,全班同学开展竞争上岗,择优任用。对于不属于同一内容的工作岗位,人人都可以竞争上岗。如班委团委属同一内容,同理,组长、课代表、值日班长、卫生组长等等。每位同学最多只能兼二到三项工作职务。其主要目的在于个人兼任多项工作影响工作效果。
第三步:考核记载。
在竞争上岗完成后,要公推四位执行与记载人员。这四位同学应该是在学习上,工作上,纪律上,艺体上的优秀代表,细心而诚实可靠,值得大家信赖,具有大公无私的精神。这样的人员执行记载才会令人信服。
第四步:完善奖惩。
在量化考核执行过程中,除了在学习、工作、纪律和艺体方面制定详细的加分减分细则外,还要制定一些长期工作岗位的工作守则,以避免管理人员的工作不规范并且约束管理人员的言行。比如管理人员的动作粗暴、言行不文明等。所以笔者与全班同学商讨并制定出《值日班长工作守则》和《班干部工作守则》,严格要求班干部起好带头作用。
第五步:注意保密。
【关键词】班级管理;积分制;内驱力
动机和内驱力理论认为,反应由基本需要或内驱力倾向得到满足而增强。如果学生因学习认真或习惯良好而得到及时的强化,如褒奖、奖励,他们就会有较强的学习动机。根据这一理论,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良好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甚至优秀的班风可以通过激发学生内驱力来实现,具体做法就是建立班级管理积分制。
一、建立积分制度,明确积分细则
(一)课堂积分评价,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表现
在课堂上,结合个人和小组的表现,在自主先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检测反馈各环节给予加分,用黑板上的积分板体现。课后由专人统计,各科所得积分汇总,计入小组总分中。
课堂小组积分板主要分为“组别、预习、参与、正确、其他”五部分。“预习”主要用于课堂初检查学生自主先学的表现,“参与”和“正确”用于课堂上评价学生的参与积极度和正确率,“其他”则用来鼓励课上学习习惯优秀的小组,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课上及时评价和加分,给予学生直接的鼓励,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显著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得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更久,积极动脑,勇于表现。而课后对积分进行的累积,也使各组在平时也暗暗较劲,争先意识强烈,积分确实成为了学生积极表现的内在动力。
(二)作业积分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常我们对于作业的批改就是“优、良、合格”等,家庭作业甚至有时只批个“阅”。这种过于单一和形式化的评价,让人不禁怀疑,这种评价是否真的有意义?为了避免评价的随意性,增加反馈的意义,我们采用了“积分”加“评语”的方式。书写端正加一颗星,正确率高再加一颗星,如果有家长的批阅和签字再加一颗星。同时可在适当的时候写上评语,如:“有进步,但是再写得工整一点就更好了!”。教师用鼓励的语气肯定学生的同时,明确指出自己的希望和努力的方向。
当然,仅有这样的规定,时间长了学生也会习以为常。要让制度更具有吸引力,就要建立长效机制。于是,我们把得星换算成分数,累计在个人积分里。每颗星一分,累积到一定的个人积分就可以换取一定的奖励,这样学生就像进入了学习的游乐场,上了挣分的“瘾”。认真的完成作业,自发地审视自己的作业就成了每天必须完成的“游戏”。
另外,我们把个人积分和小组积分进行捆绑,最终优秀小组的评选要加入个人课堂作业积星所获得的分数。这样为了使自己小组的积分名列前茅,不少同学自发成立的互助小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这样学困生的作业问题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纪律、卫生积分评价,督促学生养成良好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班级日常管理,我们也采用积分来进行量化。自习课的纪律、卫生扫除和保持情况是主要考察的内容。纪律方面的评分由每天的值日班长和老师共同完成,加分和减分相结合。卫生方面由卫生巡视员和卫生委员完成,卫生巡视员负责对每组的卫生进行检查,地面发现一片废纸就计为减1分,以此类推,每天巡视两次。卫生委员则负责中午的扫除。为班级的扫除做贡献的同学,可加5分个人积分。另外每天有2个名额,奖励在卫生扫除中表现优秀的同学,每人多加5分;相应的为不认真完成自己的扫除任务的同学可减5分。
这样班级的纪律和卫生形成了有责任人、有监督人、有奖惩的局面,每位同学都各司其职,班级工作井井有条,而且大家为争取少扣分多加分争着干活,努力表现。
二、落实积分制度,量化评价过程
学生每天的表现被及时的被积分激励,能有效的引起师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内心深处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让他们变得越来越优秀、有自信。那么如何让这种激励性评价保存下来呢?这就要用好几种表格。
首先是小组积分表,小组积分由课堂表现、作业表现和纪律卫生表现共同组成。小组的积分表可以画在黑板的一角也可以专门用本子记录。定期要公示,让学生了解自己小组在班级的排名,有对比才有竞争。
另外是个人积分表,个人积分表可以由小组长统一记录。个人积分包括作业积分和纪律卫生积分。每一个周期有10分的基础分,这是为了避免因首次被扣分而出现负分的情形。这种“加”和“减”能使学生得意或心疼,触及学生的内心。
最后,根据需要增设特殊表格。如,我们想强化课堂作业的书写和正确率,就独立出了一个“课堂作业积星表”,单独贴在墙上,每次作业得到优秀等级的同学,自己去墙上加一颗星。利用这样的一个表格的导向作用,同学们为争先恐后为自己“在墙上的加星”,课堂作业比平时认真了好多倍。
三、定期总结,及时奖励
定期总结和奖励是积分制的重要一环,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刺激学生保持良好行为的积极性,最终使良好行为成为一种习惯,必须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同时具备。积分成果应该及时得到兑换,让学生体验到有付出就有回报,积分高的同学要“有糖吃”。
可以每两周或每月对积分进行一总结,选出 “优秀小组”和个人积分前五名进行奖励,给予证书、奖品或特权卡(如免做作业卡、免罚金牌等)。另外可再设进步最大奖、纪律、作业专项奖等,鼓励那些无法获得高分的学困生,让他们有“奔头”。操作上要本着奖励兼顾两头,带中间,让大部分同学都有参与感,都能获得激励。每次奖励过后,积分要清零,开始新的周期,让每位同学回到同一起跑线上,充满希望地重新出发。
总的来说,班级管理积分制是一个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积分制度的实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热情。为了个人和小组的荣誉,同学们自觉不自觉地纠正着自己的行为习惯。不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合作意识,而且有效提升了小组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刘家访.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2]赖敏敏.小学低年级班级管理中“得星”量化手段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
关键词:班级 自主管理 双班委制 积分制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0.141
从教10多年了,经历了普通老师、班主任、教研组长、年段长、副教导主任、副校长的等众多的管理角色,也见证了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见证了自己的不断成熟,见证了众多学生自由飞翔。今天重拾班主任的管理角色,又有了新的困惑、理念、思路,一年来,笔者始终坚持“做最好的自己”的理念,就是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潜能,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和交往的习惯,身心健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实践创新能力,能吃苦,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做最好的自己”的指导下,与一帮学生共同成长,让每一个学生在双班委制下,人人提升;在积分制下,人人完善;在爱心呵护下,人人成长,做最好的自己。
1 在双班委制下,人人提升
“班主任”这个角色,笔者是这样认为的:学校给了笔者一个班,就是要以学生为主,让每个学生在学习、生活、纪律、做人等各方面都得到成长、发展与完善,这就是班主任的责任。新时代的中学生,出现诸如个性多样化、性格差异大、智技层次化、家教社会化等问题众多,但可塑性很强,所以,笔者常思考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律与“慎独”,真正做到有老师在与没老师在一个样,在人前与人后一个样,为此,从培养学生自主管理入手,在班级运行AB双班委制,激励班级学生的全员参与管理,使整个班级融为一体,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正如叶澜教授说:“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首先,在约定的前提下,在告知双班委制运行机制的情况下,给学生自由发展一段时间,让学生全方位爆发他们的个性、性格、学习水平、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优点与缺点。其次,凭实力竞选班级各个管理岗位,组成AB双班委制,其它同学也同样自由竞选加入AB双班委这个大家庭。再次,分周竞争管理班级,周期性互换,轮流参与管理,采用值日班长制、小组值周制、人人岗位制等形式,让学生忙起来,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实行每周班会课一结和投票月结表彰集体与先进个人,并进行管理经验交流总结会,班主任“既放又收”,及时点评AB双班委制管理的得与失,进一步提升下月的班级管理水平。
案例1:个性张扬后的自我成长。
石某某同学,是独生女,被家长溺爱,唯我独尊,责任心极差;还是“女霸王”,性格是“火药桶子”,一点就炸;自律极差,无心学业……针对这位同学,笔者认真观察,让她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让她的张扬个性充分发挥,让她把注意力集中在班级,在班级中找到自己合适的角色,给她定目标,时刻想着要为同学服务,“让她有事做,事事有她参”,从而增强她的责任意识,也要求她做任何事情都要尽力做到最好。结果,经过激励与表扬,经过她的大胆参与,经过在自主管理环境中历练,她这样说:“原来我也行,大家也那么喜欢我。”从此她开始换位思考,对自己曾经的不良行为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2 在积分制下,人人完善
如前所述,在双班委制下,为此,在班级运行积分制,激励班级学生的全员参与,“做最好的自己”。
首先在开学初一个月内,组织学生民主参与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制度明确,奖惩分明,做到有章可循,并且使这种自主性延伸到学生的学习领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其次根据班级具体情况以及制定的班级公约,制定学生积分方案。个人积分基本分100分。在这积分上加分或减分,加减分情况根据班级制定制度实施,从作业、劳动、纪律、团结、安全等各方面进行评定。最后全班评出优秀管理员和参与员,给每个学生以希望,激励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争创优秀。
案例2:细则明,人心齐,人人争相参与。
细则明,人心齐,班级集体荣誉感也就强了,大家自我修炼、主动参与也就有舞台了。记得在运动会时,饶某某同学忍痛跑完400米获得第二名,为班级争荣誉;在校文艺汇演上,赖某某等同学自排自练《红梅赞》获一等奖,全班在时间安排上见缝插针地合练大合唱《中国军魂》获校第二名,还有在数英奥赛上、作文竞赛上、演讲比赛上……等等,这种成果靠的就是人心齐!每个同学都在为自己班委添砖加瓦,添加积分,争创优秀。
3 在爱心呵护下,人人成长
用爱心营建健康成长环境,及时引导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就是做任何一桩平凡的事情时都要尽心尽力,争做值得信赖的人,把大量心思用在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习上。
案例3:及时引导,做好自己。
如开学初,由于推行双班委制与积分制处在酝酿阶段,因此开始时班级的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不是很理想,学生也很多不理解,有位饶某某学生跟我说因为班级太乱太吵了,感到很不适应,想转到另外一个班安静的学习,当时笔者真的很吃惊,和她聊了才知道她性格较内向、动手与处世能力弱等内在不足,同时对班级的相关制度无法适应,最后和她说:“你给老师一个月的时间,试运行双班委制与积分制后,你再来决定,好吗?”在这一个月内笔者及时引导她大胆参与班级管理,在各方面让她有所突现,让她的责任与积极性完全融入班级当中去,用心去做好她自己。一个月之后再找她聊时对她说:“现在觉得怎样,还要转班吗?”她说:“不要了,我觉得班级现在很好了。”听了她的回答笔者深深松了一口气。
总之,依托学校创设的丰富多彩的教育载体,运行双班委制和积分制,让学生参与制定制度,参与管理过程,参与评定结果,使他们增强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且提高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鼓励他们做最好的自己。同时,引导他们通过自己一次又一次“更好”的尝试,为自己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最终成就“最好的自己”。
参考文献:
[1]李健民.班主任工作心理学[M].学苑出版社,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