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乡镇教师论文

乡镇教师论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乡镇教师论文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1篇

相对于外地或异域景观、城市景观、高雅景观,通常将乡土景观称为地域性景观、乡村景观和寻常景观。纵观国内外研究现状,对于乡土景观的概念界定有传统乡土景观和“新乡土”景观之分。传统乡土景观一方面表现为土生土长的自然景观,是乡村田野风光、民间村落、道路、河流水系、树林等所构成的农业文化现象的复合体;一方面表现为反映文化体系特征和地理特质的文化景观,是当地人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投影,包括民居、寺庙、祠堂、石佛、图腾、历史典故以及洗衣场所、水井、水车、晒谷场等生活风景在内的地域综合体。“新乡土”景观指形态与文化的本土化和乡土化,是一种自觉的追求,用以表现某一传统对场所或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解答,并将这些合乎习俗和象征性的特征外化为创造性的新形式,这些新形式能够反映当今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这种“新乡土”景观概念,是一种基于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的生命过程的延续和再生,是一种衔接历史和未来的桥梁、纽带和联系。

2中原经济区的乡土景观元素和造景符号的挖掘

人类学家L.A.怀特曾经说过:“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人类种族的每一个成员从他降临人世的那一刻起,便生存于一定的气候、地形、动植物群地带的自然环境之中;同时也要进入一个由一定的信仰、习俗、工具、艺术表达形式等所组成的文化环境。”此话表明了乡土文化是某区域内独特的自然环境与乡土人文环境的综合表现。由此可见,只有对能够代表地域特色的元素和符号进行挖掘,才能营造出独具特色的乡土景观。

2.1自然环境元素的发掘

乡土自然景观是乡土景观物质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乡土生活生产景观以及乡土精神文化景观的形成。下面将中原经济区自然环境要素归纳为天、地、木、水四部分进行挖掘与提炼,进而分析中原经济区乡土自然景观的气候、地形地貌、植物及水环境特征。

2.1.1天———自然要素之气候

不同于植物、建筑、乡土材料等其他景观要素,气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它在乡土文化的形成过程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国划分南北气候的“秦岭—淮河”带穿过河南南部地区。线以北约占全省总面积的70%,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线以南约占全省面积的30%,为亚热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由此可见差异性显著的气候,造成农作物品种的差异,也形成了不同的农业景观。线以北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为主,因此在豫中、豫北的农村便随处可见房前屋后黄橙橙的玉米和碾子。而线以南种植水稻为多,所以就形成了一系列围绕水稻产生的乡土景观。除此以外,人们还会采取一些措施去适应气候,营造出宜居的生活环境。比如,豫西冬季寒冷干燥,以西北风为主,夏季炎热多雨,以东南风为主,因此在对建筑周围绿化时,在建筑的西北角多种植物以挡冬季的西北寒风,南侧适当种植以局部遮阳防晒,东南侧留有空隙以便通风与采光之需。总而言之,虽然气候的不可移植性使我们无法直接利用,但我们可以利用气候对乡土景观要素的影响,因地制宜地进行造景,正如印度建筑师柯里亚所说,让“形式服从气候”。

2.1.2地———自然要素之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即指地球表面所呈现出的各种各样高低起伏的地理形态。河南境内有平原、山地、丘陵、黄土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不同的地貌本身形成了各异的乡土景观外貌和空间格局,不同的地貌还影响到乡土民居建筑的类型、外观以及内部结构。整体来说,河南以平原为主,民居则多为合院式建筑,布局一般比较规整,院落大多为一进或多进,也有带侧院的,形成多重院落;豫北西邻陡峭的太行山南段东麓和王屋山南麓,依山就势,形成台阶式院落;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豫西部分又以窑洞式民居建筑独具特色。此外,乡土建筑是人们适应当地地理环境生活的产物,当地的自然材料不同,居民建筑的形式也各异。比如,豫北山地聚落式乡土建筑,均就地取材,形成了明显地域特征的三个片区,即:济源山地地区以生土材料为基材的夯土墙坡屋顶民居片区;焦作修武山地地区夯土墙平屋顶民居片区;安阳林州山地地区石板岩式坡屋顶民居片区。其中值得注意的是,生土还是可降解的生态建筑材料。还有,不同地貌决定了人们不同的耕作方式和土地利用类型,水田、梯田就是不同地貌的产物。

2.1.3木———自然要素之乡土植物

河南省内植物资源丰富,使用乡土树种,不仅符合适地适树、因地制宜的原则,还能够节约成本,更重要的是人们对乡土植物表达地域特征效果的认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乡土植物的广泛合理的运用本身就是乡土景观设计中一项重要的原则。以中原地区的郑州市为例,列举其城市中常用的乡土植物。

2.1.4水———自然要素之水

河南横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水系,境内1500多条河流纵横交织,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493条。河南整体上水资源丰富,农业发达,田间水渠四通八达。豫西的黄土高原、豫北部分太行山地由于缺水,在家家院落里有取水的水井和储水的水缸,或者用来收集雨水的水窖。由此可见,水资源的分布情况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也影响着乡土景观的外形特征和空间格局。对于水元素的提取丰富多彩,山间清泉、林间小溪、村口古井、水边湿地、田间洼地、河流堤岸等都可以成为以“水”元素为主题的乡土景观的临摹母本。

2.2人文环境元素的挖掘

从人文大环境来看,包括历史、名人、典故传说等方面的历史文化元素;包括乡村聚落、乡土民居、乡土生活小品、民间传统工艺等方面的物质文化要素;也包括民俗民风、图腾崇拜、地方方言、性格观念等方面的精神文化元素。中原地区(河南)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拥有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对具有中原地域性的乡土景观元素进行提取、模仿、再生、创新,并应用在环境的营造中,无形中展现了中原经济区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本着能够从乡土文化中提取造景要素的思路,本文将中原地域的文化归纳为农耕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以及戏曲文化。

3乡土景观元素在新型城镇环境中的表达与营造

由上文已知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乡土景观元素的丰富性,这些源自于当地乡土生活,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符号和元素,其表达手法和营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和不拘一格的。在乡土景观营造过程中,通常将提取出的乡土元素通过陈列与集聚、引借与提炼、夸张与变异、融合与创新等手法,结合现代景观造景的特点,以建筑装饰、植物造景、雕塑小品、硬质铺装和实物展示等形式表达出来。在新型城镇环境中与人们生活朝夕相伴的主要有居住区、街道、公园、城市河流等绿地,不论哪种绿地形式,要做到能给人带来不同的空间体验与心理认知的乡土文化,它们都有着相同的基础和目标,即结合本土文化特征,营造出唤起乡风乡情的情景图式或记忆片断,追求一种“保留自然质朴的乡村风貌,营造物种生态和文化生态良性循环的人居环境”。以下试着从乡土景观设计的角度出发,系统化地提出几点方法或注意事项:(1)最小限度地改变自然土地,营造顺应自然规律的景观;(2)灵活运用地域的历史性和时间的沉淀性,营造具有年代记忆的景观;(3)人性化空间尺度,设计有亲切感的人性化空间;(4)营造能够感受广阔感和深远感的场景;(5)以绿色和土为主体的柔和风景;(6)以当地材料为主体;(7)能够体验大地的丰收;(8)设置交流场所;(9)使用乡土树种,种植方式尽可能多样化;(10)丰富的水和植物使多样的生物可以生息。

4结论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2篇

一、在互动中革新

20xx年,适逢江苏省教育厅举办苏南苏北教师大交流活动,学校借此将年轻教师王方送到常州钟楼区西林实验小学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学习培训。同时,与常州钟楼区西林实验小学结对,开展了一系列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为我校迎来了许多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管理经验。

今年5月27日,常州市钟楼区西林实验小学派出语文和数学老师各一名,与我校两名教师就同一教学内容,开展了一次同构异课的教学实践活动,获得了较好的教学研究成果。

针对农村学校教师出去学习机会不多的因素,学校领导积极为全体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主动与市区学校联系,将外校教师请进来。本学期开学不久,由大丰市第三小学唐锦荣副校长带队,本着“立足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宗旨,由三小的曹亚平老师、王培诚老师和钱为兰老师分别为我校教师送来了三节高质量的语数外观摩课。

在校领导的安排下,我校王艳华老师、陈兰秋老师和李华老师也于一周后,在大丰三小进行了教学展示,受到了大丰同仁的好评。应学校领导的邀请,11月25日,盐城市双语小学来我校进行教学研讨活动,为我校带来六节课,受到全校师生的热烈欢迎。双语学校的外教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更是我们的学生激动万分。

12月11日,大丰实小教研片教学观摩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来自该教研片6所学校的数十位领导、教师与我校全体教师一起进行了教育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由大丰市实验小学与我校联合组织。活动中,实小盛燕老师和我校高红艳、张莉、葛婷婷等老师分别为与会代表进行了一数、四语、五英和六音课堂展示。课后,与会代表就此次课堂观摩热烈探讨,同时,对这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在磨练中成长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我们不仅要把优秀的教师请进来为我们示范课堂,更重要的是要让自己的教师快速地成长起来。为上好每一节展示观摩课、竞赛课,学校专门组织由教导主任负责的磨课组。大家献计献策,由备课一稿到成稿,往往要经过四五次,甚至近十次的易稿。从备课的构思到学生的配合,都经过精心的设计。

20xx年,我校xx老师代表北片参加大丰市语文优质课竞赛。为此,学校组织由教研站xx总负责,学校教导处及语文组全员配合,为xx老师备战做准备。为了让xx老师适应不同的学生,学校领导与周边学校联系,借班磨课。在竞赛中,xx老师不负众望,取得了一等奖第一名的好成绩。

同样是20xx年,体育老师xx老师在夺的大丰市体育课堂竞赛第一名的成绩后,又代表大丰市参加盐城市体育课堂竞赛。为了这一节课能够取得好成绩,xx校长亲自负责xx老师的磨课联系,多次请来了教研室领导指导孟老师磨课。同时,还将孟老师带到多个乡镇实地练习。凭着扎实的基本功和众位领导同仁的帮助,孟冬琴老师带回了一等奖的荣誉证书。

今年12月,我校副校长王斌在盐城市农村小学数学“有效课堂”课例研讨活动中荣获二等奖,季自洲主任在大丰市教导主任课堂教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用刘国钧校长的话说:我们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最大的平台。同时,我们还将为教师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遇,让我们的教师走出去。我们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三、在竞争中奋进

为提高全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技能,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根据学校期初制定的《龙三中心小学电教考核办法》有关规定和要求,我校用12月份一个月的时间全面开展电化教学专项考评活动,此次活动要求50周岁以下的教师每人都要使用课件上一节比武课,在活动期内每人电教课累计至少要达到4节。

目前此项活动正在开展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掀起了一股学课件用课件的热潮。

近年来,学校教师逐渐意识到提升自己的必要性与迫切性。在学校组织的教学教研活动中,许多年轻的教师争相报名,积极要求参加竞赛活动。课堂教学的思考、课件的制作和学生的管理经验是教师们日常交流主题。

四、在思索中提升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3篇

一、管理工作有新举措

(一)以创建工作为抓手,完善学校管理体系

管理工作是学校正常运作的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未来的发展前景。为了提升校园管理水平,本学期我校以创教育强镇、创体艺特色学校和安全文明校园工作为抓手,从管理者和管理体系两方面入手,发挥管理实际功效。一方面是提升管理者水平。学校的管理人员主要由行政队伍、德育队伍和教学队伍三支管理队伍组成,我校通过推行例会制度、学习制度,积极为各层面的管理人员提供培训进修的途径,打造理论和业务学习的平台,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二是完善学校管理组织体系。根据规范化学校的要求,我们对校园管理体系进行查漏补缺,我们进一步完善教学奖励方案、绩效工资分配方案和学校各项制度等等,不断规范学校的管理,认真落实管理工作的细节,充分发挥层级管理的作用,确保学校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二)以安全工作为基础,实现安全工作的制度化。

安全工作是学校工作开展的前提和保障,也是我校创建“平安校园”的一项长期工作。一是加强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结合今年出现的甲流感疫情,我们加强对学校食堂、宿舍和教学区的卫生管理,定期做好校园的灭蚊虫工作,积极做好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开展相关的专题板报,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二是加强安全意识培训。学校不断完善校园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师生安全疏散演练,并通过逃生演习,防止遇到突发事件时能够紧急疏离。学校无小事,处处有安全。我校利用主题班会、板报、橱窗、国旗下讲话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宣传防水防电、地震、交通等“四防”方面自救常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三是加强学校门卫管理,严格实行外来人员登记制度,加强学生纪律、日常行为管理,加强教师值日工作,由校领导亲自挂帅,每天安排三名教师提前到校或在课间,在教学区、操场、校门口等巡视,指导学生文明活动,消除安全隐患。节假日还安排学校领导轮流值班,确保学校财产不受损失。

(三)以文化活动为依托,构建多样化特色教育平台

在“以人为本”教育思想指导下,发展多样化的特色教育,以适应学生个性健康均衡全面发展,因此,我校把发展特长教育作为学校特色教育的突破口,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的师生资源,通过文化活动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和德育工作渗入其中,寓教于乐,多种形式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一是通过活动开展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朗诵会、文艺展演、安全知识竞赛、文体比赛、交通安全知识征文比赛等活动,让同学们从活动中培养良好的校风、学风。二是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兴趣活动,重点开展体艺类、文学类的活动,有针对性地培养体艺尖子,我校聘请校外艺术专业教师对艺术团的成员进行培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还利用现有的教师资源和学生资源,深入开展美术、体育特长教育,收到一定的效果,一学年来,我校有数十名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省、市级奖励。学校舞蹈队参加惠州市文艺展演荣获三等奖,是惠城区唯一获奖的初级中学代表队。其中,罗婉仪同学获惠州市第二届“中国移动杯青少年艺术邀请赛、美术类少年组”铜奖;黄培培、朱惠君同学获惠州市“省运有我更精彩”演讲比赛一等奖。体艺活动在为学生打造发展平台的同时,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二、德育工作有新发展

(一)德育队伍纵深发展

政教处坚持每周一次的德育工作例会,讨论一周工作安排,班主任进行工作经验交流,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和高尚人格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发挥班主任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干部的培训,发挥了班、团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协助学校加强学校的常规管理,健全值日管理工作,激发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自我决策、自我处理的能力,树立学生主体参与式的教育意识。

(二)德育活动主题鲜明

为了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政教处定期组织包括文明班级评比、“百佳”少年评比、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明礼仪教育系列活动、志愿者服务活动、感恩活动等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通过手抄板制作、主题班会、演讲比赛等新颖的活动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以主题化、常规化的德育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对于提高我校学生的自身修养,营造良好的文明校园氛围有较大的作用。

(三)德育措施有效得力

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是我校优化学风、班风、校风的切入口,学校坚持通过常规性、主题性、系列性的行为规范教育和活动,做到反复抓,抓反复,严要求,勤落实,帮助学生形成文明习惯,营造文明有礼的校园氛围。

另外,在问题学生转化方面,主要从家庭方面着手,通过学校和家庭两个方面进行调查摸底,加强跟踪,及时进行教育。通过到户家访、到村开家长座谈会,在学校举办家长开放日等活动,构筑家校结合的教育网络。Xx中学还聘请派出所所长曾立非同志为法制副校长,定期到校举办法制讲座,开展安全教育、普法教育,进一步增强了师生的法制观念,提高了师生学法、守法的意识。

通过一个学年的努力,学风、校风、班风建设取得明显的进步。在文明班级评比中表现突出的班级有九年级二、四、七班;八年级四、七班;七年级一、二、四。开展“百佳少年”评比活动中,九年级袁丽娴、罗浩文等100名学生被评为学校“百佳少年”;八年级罗婉仪被评为惠州市市“三好学生”、唐贤同学被评为市“优秀学生干部”;陈小燕同学被评为区“三好学生”;范赛清被评为惠城区“优秀学生干部”。全校全勤学生1220人,德育操行评定优良率达85%,有50人加入共青团组织,问题学生转化率达到80%。违法犯罪率为零。

三、教学工作有新突破

本学年的教学工作以重实际,抓实事,求实效为教学工作的基本原则,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以教研促进课堂质量的提高,实现了教学教育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一)巩固教学管理,日常教学秩序井然

1、常规管理到位,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1)教学工作以课堂教学为工作聚焦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效益、提高学生综合学习能力与素质,促进学习能力提高为目标。通过常规教学中师生平等协作氛围的营造,形成“敬业、爱生、善教、博学”的教风和“尊师、好学、勤奋、文雅”的学风。从教学计划、备课(集体备课)、上课、作业、课外辅导、考试评价、课堂教学评价等多方面进行细化、量化要求,认真抓好教学常规,做到“五查”(查计划、查教学反思、查听课与作业、查教研活动、倒查教案)。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课堂情况,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2)推进早读的目标管理,提高早读质量,把早读与知识记忆结合起来,做到有布置(目标)、有检查、有落实。

(3)提高听、评课的质量,实现评课的科研化、学术化、专题化,以解决教学当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根本目标。

2、开发校本课程,加强教科研管理

注重把教师的精力引导到寻求规律,追求事业上来,逐步形成理论引领、立足课堂、注重质量、研训一体的教研工作格局:

(1)继续开展古文经典阅读活动,把《弟子规》作为学校古文经典阅读的校本编目,开展诵读、唱诵、学习、研读、写作等一系列活动,在古文学习中渗透德育内容,实现教学与德育的有效结合。

(2)鼓励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在工作过程中研究”,支持教师以解决教学中常见问题、难点问题为目标,结合本校实际进行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鼓励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开展了一系列小课题研究。

(3)倡导帮带风尚,实施“薪火工程”。制定学校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加强对新聘教师的培训和培养。

(二)深化教研工作,师资水平不断提高

1、注重教师团队的专业发展

一流学校需要一流的师资,教师队伍持续发展要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更新教育观念,一年来,我校坚持分类、分步优化、分层发展、整体推进的原则,全方位、高层次地提高教师素质。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倡导教师“崇教厚德、为人师表”。发挥行政领导和党员教师的模范作用,实行党员挂牌上岗,接受群众监督;要求教师做到的,首先要求行政和党员要做到。

(2)继续夯实教师教学基本功。坚持学校行政推门听课、评课,教师之间互相听课、评课,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推广经验。

(3)实行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品牌教师的梯级评比体系,为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教师提供发展和争取荣誉的平台。

(4)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今年以来,学校组织教师到附近的学校参观学习的共有一百多人次。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参加各式各类的培训。

2、是注重合作。

本学年我们继续执行《集体备课制度》,对教研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讲人、定主题),通过举办高效课堂示范课,探究适合学生的素质教育方式,引导教师在备课上下功夫,在课堂上比高低,以提高课堂效益为突破口促进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3、是注重创新。

通过开展丰富的教研活动,鼓励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一年来,教师论文作品、课件、优质课也有多人次在市、区比赛中获奖,有11人次的论文作品在省、市教育刊物上发表。特别是我校在开展小课题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其中数学科组薛石发老师的课题为《城乡结合部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政史地科组陈振雄的课题为《增强学生历史综合记忆能力的探究与实践》已立项。罗勇新老师的课件“二氧化碳”在2009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获“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杨细梅老师课件“怎样才叫做功”在2009年广东省计算机教育软件评审活动中获“基础教育组多媒体课件优秀奖”;李景瑶老师的“让你的标题靓起来”在惠城区初中作文教学观摩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三)狠抓备考工作,中考成绩再创新高

中考备考工作是本学期教学工作的重头戏。中考成绩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尺度,它更是学校的灵魂,学校的生命所在。为了确保今年中考备考工作卓有成效,夺取中考较好的成绩。在新学期开始我们就开展了大量的备考工作。

1、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中考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统筹组织研究、落实中考备考工作。

2、制订中考备考方案,备考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步骤,有条不紊,循序渐进。

3、修订、完善中考激励机制,鼓舞士气和斗志,调动师生积极性。

4、加强中考备考工作的研究,组织教师外出学习、交流,了解中考的信息,定期召开备考工作教师会议、学生会议、家长会议,力争中考备考工作得到上级领导、广大师生、家长、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5、严格执行模拟考试和质量分析会工作制度,规范考试模式,把握阅卷尺度,深入剖析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做到正确指导学生做好复习,确保复习效果。

6、备考工作从八年级开始抓,要求教师在平时课堂上要突出中考意识,认真研究、有效落实尖子生的培优措施,使学生掌握中考动向。

四、学校管理更民主

我校在学校管理上,一直秉承民主科学的管理理念,重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尊重教师人格、尊重教师工作、尊重教师合理要求;发挥教代会在学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实行制度管理与人心交融相结合,谋求量化管理与定性评价相统一;坚持校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全面提高了学校民主管理水平,促进教育教学及其他各方面工作的健康发展。一年来,我校主要做好了一下几方面工作:

(1)执行学校重大问题的集体研究决策制度。如学校的规章制度、人事安排、教师的招聘、考核评先等,特别是学校在大宗购物、基建等方面一直坚持集体研究并请上级部门把关或招标加以解决。

(2)充分利用教代会制度,保证民主管理实施。开好教代会,广泛地集中教职工的智慧,实现学校决策民主科学化。特别是关系到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更要通过教代会集体讨论研究。

(3)定期召开有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社会代表、教师代表组成的座谈会,听取各方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记录并加以分析落实。

(4)组建家长委员会、设立教工之家、校长信箱,为教职工、家长、学生提供反映意见和建议的平台。

(5)进一步加强人性化管理。继续做好每月一次请退休老教师喝茶,每月为当月生日的教师举办一次生月活动。实行教师有病必探、教师怀孕必探、教师家中有不幸必探,退休教师年节必探,教师有喜事必去人祝贺,教师亲人有丧事必去人慰问,教师有贫困必去人帮扶,教师有困难必提供帮助的四探、三到、一帮,为教师解决后顾之忧。

(6)开展各种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加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我校工会开展了各种各样的体育比赛,比如乒乓球赛、篮球赛,拔河比赛等,让教师既煅炼了身体,又培养了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们在比赛中增进了友谊,促进了相互了解。

五、后勤服务有保障

1、规范收费行为,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标准,从没有乱收费。

2、加强食堂管理,尽力做好服务工作。食堂是师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卫生工作,加大监督力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一年来,未出现一例食物中毒事故。目前教工食堂的运行状况良好,得到了大多数就餐学生的肯定。

3、注意了校园及内部环境建设。每天对校园进行巡查,排查安全隐患,为学生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

4、抓好学校的资产管理工作,完善各种校产校舍的管理及安全制度。

(1)对各班级、各部门进行实物登记、编号,签订公物承包责任制;

(2)做好全校资产的统计及盘点工作;

(3)每月对各班级、各部门的公物进行检查;

(4)实行公物领用登记审批制度;

(5)加强对学生爱护公物的教育。

5、加强水电使用的管理。开展“节水节电”活动,建立水电每日检查制度。水电工经常检查全校水电设备情况,及时维修,保证安全,防止浪费。

六、存在不足与努力方向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教育的实效性、名师队伍培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课题研究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足,在新的一学期里,我校将在以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

(一)加大学校名师培养的力度,构建学习型组织,为教师的发展和进一步完善提供相应的平台,把有能力、够条件的教师推上新的台阶。

(二)加强对课堂有效性的研究,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根据学校实际开展小课题研究,逐步向市、省级课题发展。

乡镇教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宁波;社区居民;学习网;需求

党的十七大报告重申“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要求,强调“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 提出了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一系列教育工作任务。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社会 。

社区教育的开展满足了市民对教育的选择,满足了市民终身学习的需求。社区教育指生活在一定地域内的人群在本区域内所接受的,旨在发展社区和提高其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的的教育综合体。它不仅为市民提供学习的场所,也为市民提供学习的内容。现代意义上的社区教育是城乡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有效载体。在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把建立了社区学习网。这些学习网的使用情况到底如何呢。本文主要通过对鄞州区、江东区仇毕、东郊、中山、黄鹂、史家、宁丰七个社区的调查了解社区学习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情况,同时又通过登陆宁波市各县市区社区教育网站,详细浏览相关网页,通过文献查询的方式再了解宁波社区学习网的具体使用情况和社区居民学习需求情况,以求资料准确客观。

一、宁波社区教育现状

1、社区教育管理网络建成,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和师资建设逐步完善。

宁波社区教育一般采用三级办学阵地建设。确立以区(县)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的社区学校为骨干,居委(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社区教育网络。各个县市区发挥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作用,依托社区学院和数字化图书一卡通网络设施等,拓展市民学习空间。如鄞州区就建成了以鄞州社区学院为龙头,以镇(乡)、街道成校为骨干,辐射所有社区和村庄的三级社区数字化学习网络体系。鄞州社区学院为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主责单位。主要负责管理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网络平台;组织骨干培训;社区数字化学习的信息和动态;建设、组织和传输社区数字化学习资源;营造良好社区数字化学习环境。鄞州社区学院建设了鄞州区社区教育网站――鄞州终身学习网,依托鄞州电大现有网络资源,构建鄞州区全民终身学习服务平台。平台可实现百万级用户注册管理、10万人在线学习、5万人在线课程学习,1万人视频学习。各镇(乡、街道)社区学校(成校)为鄞州社区数字化学习中心建设与运行骨干单位。负责本地网络学习环境建设和管理;组织人员积极参与各类社区学习;提供必要的学习辅导与帮助;及时向区学习中心反馈本地学习情况与成效。各社区和村庄是鄞州社区数字化学习基本力量,主要负责本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发动和组织。

宁波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和师资建设也在逐步完善。各区县就通过各种方式强化队伍建设来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素质。江东区就利用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法律与传媒学院合作契机,组织全区社区教育干部走进高校,接受新闻采编业务专项培训,提升信息采编能力。请专家给社区教育工作者作了一场如何做课题研究的专题讲座,提升他们的科研能力。同时江东区还请民政局举办各类社区项目培训,如选举知识培训、社区负责人培训、社会工作主题培训、社工职业文化培训等,培训人数达16417人次。同时出台《江东区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管理办法(修订稿)》,对社区教育兼职辅导员进行年度考核,充实区社区教育师资库成员,吸收长期活跃在社区,热心社区教育服务,有特长的“平民教师”来做社区辅导员。

2、重视社区学习网站资源建设,社区教育资源丰富。

为更好地指导社区教育工作,宁波各个县市积极建设数字化学习社区,对社区网站进行更新改版升级建设,并不断充实网站内容。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江东社区教育网实现各类信息投放1300多条,其中18条信息被宁波市成人教育网转载、15条信息被浙江省社区教育网转载、5条信息被中国社区教育网转载。同时引进杭州精英在线公司,致力打造集学习、管理、统计、查询、互动等功能于一体的市民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江东365乐学网。学习网站上共设早期教育、少儿社区、人文修养、科普生活、安全常识、养身保健、文学艺术、法律维权、家庭教育、技能培训、学历教育、特色课程等12类学习版块,共有500多门课程。

3、强化载体培育,社区教育多元化发展

传统社区教育的载体多以活动、讲座等比较单一的形式,但真正吸引广大居民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就必须创新教学载体、丰富教学手段。宁波各个社区在不断延伸、拓展社区三级网络,展开传统社区教育培训同时,不断变革社区教育培训载体,加强网上平台建设,将优质的社区教育资源信息化、网络化,使之成为“24小时”在线课堂,全方位、宽领域、多受众的远程教育网上学习平台。以江东区为例,去年该区完成“市民大课堂”活动11次和“区假日教育培训超市”1600多条培训信息工作。“市民大课堂”内容有家庭花卉养殖、优质早教资源共享等生活课程,市民反映良好。其中优质早教资源共享送教到大榭开发区,受到当地市民的极大欢迎。《宁波晚报》对每场活动都做了专题报导。在充分整合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所有成员单位每月开设的教育培训活动的基础上,每月初在江东区社区教育网上本月假日教育培训超市开设的课程,共了1600多条各类培训菜单。

4、注重专题教育培训,满足市民多元学习需求

社区教育公益性的特点体现在它对社区成员的人文关怀,为社区中那些需要学习、愿意学习,而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到社会培训机构参加学习的人群提供了教育服务。宁波社区能针对不同的需求人员开展不同的教育培训。

(1)早教培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早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宁波早教也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许多社区加强早教教育。如江东区实施0-3岁婴幼儿“金色摇篮”工程。江东社区学院除在社区网上开设早期教育专栏外,还组织部分早教师资开展“育婴师暑期继续教育培训”活动,以团队建设为主导,将教师业务培训与团队建设培训相结合。

(2)青少年培训。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社会转型,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中小学生的寒、暑假和双休日全年累计长达150天左右,如何让孩子度过健康、快乐的节假日是宁波广大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北仑区社区通过举办“假日学校”等形式,从北仑本地实际出发,设计和开展了形形的教育活动,对孩子思想的转变、动手能力的提高、多元兴趣的培养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春晓镇昆亭“假日学校”20几名学生,利用海边沙滩天然的鹅卵石,充分发挥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在一块块石头上画出精美的图案。孩子们面对着形态各异的石头,激发了石艺创作的灵感,丰富了艺术教育的内涵,陶冶了孩子们的思想情操。中央电视台、浙江卫视、浙江日报、宁波日报等媒体都报道过北仑“假日学校”的办学历程和成果。

(3)成人培训。社区教育资源建设应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为目的,积极探索适合社区成员学习特点、满足个性化学习和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资源建设途径,构建以更新知识、提升能力、促进职业发展和人的发展为目标的终身学习体系。而随着宁波城市化的积极推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业产业转移,让失地农民拥有一技之长,有再创业的基础,是社区教育的重要任务。许多社区教育网站开设了符合社会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各种课程,如财会、创业小老板、面点制作、电工、编制工艺、服装制作等,提升了他们在市场的竞争力。在鄞州区东吴镇,有一家日月集团,是当地著名的民营企业,该企业通过参加社区数字化学习,进一步了解和熟悉了鄞州电大开放教育的办学特色和远程学习方式,输送了50名企业职工来鄞州社区学院参加开放教育学习。

(4)老年人培训。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重大现实问题,是一个深刻影响人类发展的长期问题。据宁波市人口和计生委有关专家提供的数据和测算表明,近年来,我市老年人口绝对量继续增长,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从2007年的60.56万人上升到2010年的68.52万人,2020年将达到121.64万人,2030年将达到187.05万人。宁波老人晚年生活虽然大都可以得到子女经济上的帮助,但所需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却相当缺乏。多样性的社区文化生活及文化设施已经成为老年社区服务需求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宁波社区依托区委老干部局和各街道,充分发挥区老年大学和各类老年学习团队作用,根据老年人的特点和社区实际,不断开发远程培训项目。江东史家社区老年电大从1998年成立至今,已有13个年头,该读书小组根据老人年不太会上网的特点采用电视教育的方式,每星期五上午集中学习,通过听、看电大课程,为中老年人提供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学习内容。老年电大充实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加了知识,今年老年电大学员还喜获毕业证书。

(5)特色品牌教育

秉承“源自社区、立足社区、服务社区”的社区教育课程开发理念,宁波社区教育坚持引进和开发并重,强化社区教育课程开发建设,丰富社区教育内容,培育一批实用化、地方化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

如“党员e课堂”。江东黄鹂社区开办“党员e课堂””,实现“在线学习”来增强学习效果。日常推出的一些政策法规点播节目,也深受党员们的欢迎。社区的青年党员将远教片制作成学习课件,上门送到高龄党员家中,以方便老少党员一起“充电”。青年党员们还利用邮件、论坛等方式将资料传递在职党员,让他们体会到远程教育平台的精彩,更加认识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意义和内涵,为社区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如“新宁波人教育”。江东仇毕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者多而杂,就在社区展开“新宁波人教育”活动。在社区推广学英语、学电脑、学科技、说普遍话等活动,通过开设社区教育论坛,建立社区师资库,举办学习研讨会等形式,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引导社区成员学习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法律、卫生、家政、生活等各类知识,不断提高学习和生活质量。为让更多外来人员了解宁波传统文化,社区定期请专业社团为居民免费演出唱宁波走书、越剧等,彰显社区教育特色。

如“小小新市民”。海曙区现有的外来务工人员已占全区总人数约30%左右,该区对自己区域内民工子弟中小学校约1万余户家庭进行问卷调查,发现79.03%的家庭认为学习重要或非常重要,迫切要求通过教育培训,提高素质,掌握技能,改变命运。为坚持教育公平,让“小小新市民”也能免费享受教育培训,海曙区总结和推广了五种模式来改善民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即充分发挥部门优势,实现新市民教育经费、基地、师资三方面基本保障的“部门联动模式”;在新市民相对较为集中的社区成立“新居民联谊会模式”;开展民工子弟学校创建学习型家庭的“家校联手模式”;充分发挥多年在外务工有一定信誉和影响力的能人的作用,选树先进典型的“典型推动模式”;对有一技之长的、参加过培训的新市民进行跟踪服务的“跟踪拉动模式”。 教育界专家在现场考察了宁波市海曙社区学院新市民学习培训工程后高度评价说:“这真是小学校办出了大教育,办出了高效益!”

5、实施市民终身学习学分认证制度,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

为充分利用各级社区教育资源,营造浓厚的社区学习氛围,宁波社区部门利用区内中小学教育资源优势,发放各种类型的免费学习卡,实行“市民终身学习银行”制度,对市民的学习情况实行学分认定、积累以及转换等,初步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鄞州区在在区教育局团工委支持和号召下,在全区中、小学生中开展“普网天使”、“小手拉大手”活动,通过中、小学生向家长发放“鄞州终身学习VIP卡”,向家长普及计算机网络知识,引导家长在“鄞州终身学习网(省略)”上进行注册学习;在社区数字化学习网络平台建立学员学习激励机制,社区居民登陆终身学习网和参加网上学习后,可获得一些学习币,而学习币累积到一定数量后,可在网上商城兑换实物,得到奖励;针对社区居民的特点,增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趣味性、娱乐性和实用性,并根据网络资源点击学习情况,及时对资源进行充实、调整,实行网上资源的动态管理。“鄞州终身学习网”开通以来,据网上管理平台数据统计,截止2012年3月,鄞州区已注册并参加学习的家庭达25936户,初步形成了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氛围,并涌现了一批社区居民数字化学习的典型家庭和个人。

二、宁波社区教育存在问题

1、社区教育由“上而下”进行着,居民主动参与性不强。

随着宁波社区教育向纵深推进,宁波对社区教育是总体重视的。但不可否认各级领导对社区教育的认识水平不一致,认为社区教育可有可无的、被动应付的、开展社区教育只是为了评选造声势、争政绩的领导还有相当数量,重视程度不够,社区教育宣传力度不足,社区教育管理水平和师资水平都有待提高。而许多社区居民由于就业、竞争乃至生存的压力,无瑕享受社区教育对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好处,还没有意识社区教育的价值,导致目前宁波社区教育由“上而下”进行着,居民主动参与性不强。据我校王秀芳老师等以鄞州社区为样本完成的《社区家庭教育数字化实证研究》课题资料显示,鄞州区有75%以上的人“经常”或“偶尔”上网,只有不足25%的人从来不上网,可见大部分鄞州社区居民都有上网的习惯或者说上网的意识;但关注社区网络平台的却很少,经常浏览鄞州社区网站的居民仅占样本人数的4.29%,“偶尔登陆社区网络平台”的占近30%,而从来“不登陆社区网络平台”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3。社区居民为什么不关注社区网站呢?根据王秀芳老师等的调查显示,近1/2的人“在社区网站上不能查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有2/5的人“偶尔”能找到,可见社区网站还不能达到社区居民上网的需求;对社区网站表示“不满意”的接近40%,“一般”的占一半以上,两项加起来达到90%以上。可见近9层居民对社区网上教育不熟悉或不太满意。很多人们对社区教育的认识还局限在拉几条横幅、开几场讲座、搞几次活动上,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社区教育宣传工作迫在眉睫。

2、社区教育网内容丰富却少特色,与居民贴近度较低,点击率较低。

从宁波多数社区网站的知识建构来讲,侧重于政策法规的,基层社区行政信息的公示,适用技术的培训,便民措施等,而且大多数网站办的呆板,没有生气。在对宁波市鄞州社区的调查中发现,鄞州居民在社区网站能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的仅有13.30%,能解决社区服务问题的占9.87%。很多社区网站甚至没有开设社区论坛,与居民贴近度较低,互动性差,点击率自然较低。在对鄞州区社区调查中,我们发现社区的文体活动、民俗民风、卫生服务及物业情况参与的居民达到20%以上或接近20%,其他诸如培训、家庭教育、治安、解决邻里关系和参与社区管理都在20%以下;有80%左右的居民不参与或偶尔参与上述活动。社区网站公共服务平台几乎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没有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同和积极参与,这是需要我们做大量工作的。

3、社区教育管理缺乏激励机制,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开放。

宁波社区教育虽然确立了以区(县)社区教育中心或社区学院为龙头,以街道(乡镇)的社区学校为骨干,居委(村)社区教育教学点为基础的三级教育模式。但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许多社区教育学院只搭空架子,体制并没有跟上,不能尽全力抓社区教育工作。社区部门既无税收功能,又无自身产业支撑,在多元投资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的现在,社区教育经费仅靠政府投入,经费尚不足,还无法满足社区敬爱哦与各项活动需要,造成有些教育培训工作无法开展。有些市民学校的办学条件还比较差或无法落实,造成工作越多,补贴越多状况,不利于积极性调动。同时由于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制”结构多造成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给社区教育资源共享设置重重障碍。目前社区教育资源还缺乏有效整合,有的社区内的学校、文化机构等社会资源还未向社区开放,教学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开放。

三、推动宁波社区教育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加强社区教育宣传力度

政府要把社区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明确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形成“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教育管理模式,要紧密围绕社区建设的总体目标,切实做好社区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沟通和衔接,形成合力和有机整体;进一步健全社区三级教育网络,建立起符合各地实际、具有时代特色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并落实相应的管理机构、人员和经费,推动本地区社区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加强社区各类教育文化资源的统筹,充分利用、拓展和开发社区现有教育资源,推动各类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各类新闻媒体,宣传推广发展社区教育的经验和做法,营造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的良好环境。利用各种类型的社区教育专刊和社区教育、创建学习型组织等宣传资料,向社区居民宣传推广社区教育资源。重视在社区三级网络平台及时社区教育培训“菜单”,让居民“学有所知”、“学有所选”。

2、面向社区,合理设置专业与课程

社区教育课程是社区教育的核心,是实现社区教育目标的重要手段。社区教育的课程设计要体现社区教育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要打破传统课程的设计模式,突出特色、灵活和方便。在注重通用性,突出针对性、实效性的基础上,又要充分考虑教育的系统性和学科性。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社会各类教育资源,加大加快社区教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有选择、有重点地组织或参与具有现实意义的,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的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训活动,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开放,使社区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

A、教育对象“泛中求精”

社区教育应该为社区中那些需要学习、愿意学习,而因为经济原因无法到社会培训机构参加学习的人群提供了教育服务。在社区教育中,尤其关注弱势群体,如空巢老人,入园前儿童等。鄞州区对已参加“鄞州终身学习网”注册和学习的25524户家庭成份统计分析,学习中青少年人数占69.86%、中年人人数占29.32%,而老年人人数仅占0.82%,充分反映出老年人既缺少数字化学习能力,又缺少数字化学习条件。另一方面,从各地老年大学办学兴旺、学习名额紧俏来看,老年朋友参加学习的热情是高涨的,老年人学习的过程也是结识朋友、以解寂寞的过程。因此,在社区教育中,要充分关注老年人这一群体。

同时还注意专题教育,在江东调查发现,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课程非常受欢迎,远程教育成了社区基层党员“心理加油站”。 而辅导老人上网学习的“老网虫”学习班更是受到七个调查社区老人们的欢迎。

B、教育形式“新中求活”

服务社区是社区教育的宗旨,因此社区教育在教学的形式上应该具有相当的灵活性。课程安排应多元化并且进修的自由度也应该比较大,以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的多种需要。学制、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都要灵活实用。把社区传统活动教育方式和远程教育方式结合起来,用面授和网上课堂相结合方式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既可以在课堂里集中上课,也可以在家里远程上课;既可以白天课,也可以晚上上课;学生一次可以选一门课,也可以选数门课;根据个人实际可以随时来读或随时停读,因人而宜,因地设课。实行学分制,学分积累到要求就为合格,向其颁发相应文凭证书、资格证书、结业证书等,最大限度地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需要。并通过公告栏、社区论坛、社区QQ群,社区“e”博客等方式进行互动,创设多领域、多形式的教学素材和模式,造就有鲜明特色的社区教育风格。

C、教育内容“广中求特”

社区教育在教学形式上应突出灵活实用的特色外,教育内容上更应独具特色。除把社区学习网建成社区信息点,传递社区社会发展新资讯。同时针对社区自己特点,打造自己社区教育品牌。比如北仑区为摆脱社区教育活动低层次、休闲性、娱乐性为主的状况,真正做到满足全体社区居民终身学习的各种需求,不断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学院采用需求调查和需求引导相结合的工作方式编写一批具有针对性、实用性、本土性的北仑特色社区教育课程,如《法律知识读本》,如《市民礼仪手册》等,这些教材送到社区居民手中后反响良好。北仑社区教育学院还积极支持下两级社区教育单位编写社区教育特色教材,内容涉及“新北仑人”教育培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科普教育、法制教育等,成为北仑社区教育特色课程的“主力军”。

3、理顺体制,整合资源,提升人员整体素质。

政府部门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区县社区教育委员会组成,扩展区社区教育委员会成员单位。社区教育学院要注意很好理顺外部和内部管理体制,在外部领导管理体制上实行政府统筹管理,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学院自主办学模式,在内部领导管理体制上,由区教育行政部门进行业务指导监督,院长负责,实现分级管理、部门负责的管理体制。通过重组优化区域内教育资源,不断扩大办学规模,实现经费来源多样化。

同时突出社区教育发展性,完善各类社区教育评价、督导机制。可以通过制定《社区教育工作者岗位规程》、《社区教育阵地建设标准》、《市民终身“学习银行”规程》等政策文件,完善社区教育各项规章制度。依托区县电视台、电台社区教育网、社区教育报等,拓展社区教育宣传渠道,扩大社区教育的影响力。充分开发社区教育中的人力资源,整合资源,建立健全高校资源与社区教育联动机制,邀请专家、学者和社区教育的实践者,为社区教育的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建立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为主体的适应社区教育需要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充分发挥社区学院教师与社区内教师、专家、各行各业工作人员、在校大中专学生等的积极性,通过组织课题研究、理论研讨、培训班、个案分析、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等形式,在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基础上,提高社区教育工作者的理论水平、业务水平、政策水平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居民真正觉得“学有所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