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课程体系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职类 电子商务专业 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体系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电子商务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从2004年开始就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有接近80%的学生不能够及时就业,这与电子商务巨大的人才缺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是造成培养与就业脱节的一个重要方面。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是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体系建设直接影响高职类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效果。

一、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信息化建设课程定位

作为高职类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应该是具备大专生应有的基本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知识,熟悉经济管理与现代商务的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电子商务技术与政策法规,了解电子商务活动基本流程,掌握一定计算机网络及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能力,具有现代经营意识和战略眼光,能够掌握和具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应用与管理、网络贸易与营销活动、制造业信息化管理等实际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作为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更是一个强调实际动手能力的实践课程,需要学生通过实际动手来进行有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训练。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电子商务网站如何设计实现,如何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掌握电子商务网站建设与维护的技能。

二、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现状及问题

1.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与企业工作技能脱节。高职类院校在对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构建时,有相当大一部分只是单纯从知识构建角度规定学生应掌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没有充分考虑到相关企业对人才技能的具体要求,这就造成了两种局面,一种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毕业进入企业之后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空有抱负不能施展;另一种局面是学生毕业参加工作后,在工作中所需要掌握的一些知识和技能没有在学校的学习中得到学习和掌握,增加了企业对人才二次培训的投入;以上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众多的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和顺利就业。

2.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之间存在隔阂。目前,我国各类高职院校均都开设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相关课程,其课程体系主要依据课程性质将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分为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两种课程之间相互分离,各自进行,这就使得课程之间缺乏沟通、产生隔阂。学生在传统课堂上吸收的理论知识不能够得到及时的实践巩固,在实训实验室进行动手操作时缺乏相关的理论知识做指导,不仅在教学内容上存在叠加和重复,也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时间,使得学生不能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掌握、真正提高。

3.模拟实验室仿真度较差。企业信息化课程的学习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众所周知,计算机是一门技术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技术,并且更新换代的速度相当快,这就对高职类院校的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模拟实验室是学生锻炼实践技能、培养职业素养的重要实训基地,其仿真度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对相关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目前,很多高职类院校模拟实验室的不足之处在于仿真度较差,更新速度远远落后于相关行业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更有甚者,其模拟实验室从建成开始就没有更新过,设备落后,内容缺乏深度,软件陈旧,考核方法不够完善,难以满足学生对不断更新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练习需求。

三、高职类电子商务专业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建设完善策略

1.根据实际技能需要选择专业课程。各高职院校应立足本身的资源优势和学生的就业特点,对电子商务专业的信息化建设课程进行准确定位,同时结合相关行业的企业实际人才需求将典型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结合岗位职业资格的要求作为标准,来选择相应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专业核心课程群,并进一步构建和完善课程体系,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形成自身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优势,并且专业技能的锻炼与企业工作岗位能力的需求相对应,满足了学生的职业发展需求。

2.加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联系。打破原课程体系存在的课程隔阂,以内容层次为课程的划分依据,实现理论教学与相对应的实践教学的对接,明确理论课程的指导意义和创新基础,以此满足专业技术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需要,同时在实践教学中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来提高学生技能的形成能力,使学生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明确学生在教学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课堂教学环节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深入的校企合作,使课堂教学的内容落实到“实务”上,突出课程的核心专业基础和技能属性。

3.增强模拟实验室的仿真度。为强化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要尽量模拟真实的工作环境作为实践教学环境,以更直接、真实的方式加深对相关课程的理解和掌握,从而促进工作技能的提高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案例引导教学、真实场景模拟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模拟实验室的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职业素养的形成,改善教学效果。在考评方法上,参照企业用人考核标准,增加实际操作技能问题和主观分析问题,着重考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束语

作为高职类院校,要始终明确一个概念,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因此,实践教学环节是课程体系的必要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各高职院校应当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科学地设置企业信息化建设课程体系,这样才能提高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养成,提高人才的培养水平和效果。

参考文献

[1]孟庆波.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IT类课程体系的研究[J].教育观察,2009

[2]谢康,陈丽.信息化课程的构建[J].教育评论,2005,(3)

[3]沈莹.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于开发[J].商场现代化(下),2008,(9)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作过程;应用型;汽车专业

应用型大学以应用型为办学特色,钦州学院是广西首批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联盟单位。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点,但目前课程体系的改革还未见成效,这就造成学生在知识、技能上都与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严重的脱节。因此,探索适合应用型大学发展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至关重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将与企业相关的理论学习、技能训练达到统一的教学项目,学校按照企业的实际任务、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形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已经在我国高职教育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还鲜有应用[1]。因此,探索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改革且适应北部湾地区的机械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更好地服务于本行业及北部湾地区,促进北部湾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我校转型发展需求,开展基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研究,对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具有积极的作用。

1 社会需求分析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是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以就业为最终导向,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形式实现。应用型大学课程开发的首要任务是社会调查与分析[2]。以市场需求为依据,充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选取本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先后与北部湾汽车教育集团、钦州力顺机械有限公司、钦州泰禾运输集团、广州花都全球自动变速箱有限公司的专家进行访谈,分析重点的工作任务,为确定培养目标确定依据。

2 教学设计

按照“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将行业标准纳入到教学目标和鉴定标准中来,按照行业能力的要求来组织教学的内容,在教学设计中贯穿“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设计适合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的教学活动[3-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对学生专业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养成有促进作用。

在课程的设计上,要求工作任务与专业学习的高度融合。课程内容源于实际的岗位工作内容,将毕业证、职业资格证进行两证融合,并把国家或行业标准考虑进来。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工作方法和社会技能相互融合,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的问题。本校在2013及2014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编订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对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构建,包括四个模块。公共基础课程按照教育部新颁教学大纲要求;专业核心课程由专业基础课程及专业技能课程;拓展课程包含专业拓展和文化素质拓展等课程;专业实习是学生体验社会,适应企业工作岗位的综合实训环节。特别是专业核心课程需要老师进行社会调研、自主研发,比如汽车专业的核心课程《汽车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汽车无法起动,要以汽车发动机维护为主,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掌握故障分析方法,掌握工具的使用方法,查阅维修资料,领会5S理念。

3 教学方法

以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观培B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进行小组教学,让学生具有团队意识,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打破了传统教学一言堂的模式,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思考任务、制定计划,并进行准备工作、分析演示、练习训练、最后检查和评价[5,6]。实际教学中综合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分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与教学软件、现场理实一体化、网络教学、工学结合(实训课由企业兼职教师指导,完成工作任务),实现教学内容与企业岗位零距离。

4 课程考核与评定

课程的考核要有别于传统的闭卷考核,真正体现出学生的综合素质,体现出应用型大学的特色。所以对学习效果的评价要综合考虑。将课堂表现、创新思维能力、驱动项目的学习等内容考虑进来,减少或取消闭卷考试的卷面成绩,主要突出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核。当然考核的标准要与汽车行业的工作岗位条件相结合,并把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要求作为参照。比如,本专业的汽车协会就作为一个考核的平台,要求本专业的同学尽量都参与进来,由学生自己设计制造赛车来参加比赛,在专业课程的考核中老师会把学生小组互评的成绩作为总评成绩的一部分。

5 总结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通过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形式,分析企业岗位需求,提炼出企业具体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将工作任务导入的课程体系中并重构汽车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环境、考核方式等进行改革)。将理论学习、工作过程和职业应用能力以及学生的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实现学生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提高就业竞争力和质量。建立全面的“工作过程为核心的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有利于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川.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设置研究[J].职教论坛,2012,(4).

[2]卢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构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现代阅读,2013,(2).

[3]磨虹任.高职院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物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桂林,2014.

[4]许淳.基于真实工作过程导向的工学结合实践[J].职教论坛,2012,(08).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范文第3篇

仅有满意度管理还不够,客户忠诚度管理才是核心。

很明显,当前许多企业均把客户满意度管理当成客户工作的核心工作来抓,并围绕着客户满意度指标来设置围绕着各类客户的服务内容。但客户满意度指标的唯一来源大都是“客户满意度调查”,现有客户满意度调查有着天然的陷阱,比如问题缺乏相关度、低响应率、高调查费用以及调查堕落成公司公告等等。

在检验客户行为方面,管理者需要一项更先进的工具来提供更能反映事实的反馈。管理者不是应该关注满意度和市场份额,而是应该关注客户忠诚与拥护程度,关注创造不断重复购买的热情客户。客户的忠诚至少能带来三方面的回报:

重复消费或增加消费

推荐朋友过来消费

口碑传播创造“品牌无形价值”

因此,管理客户忠诚度其实是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核心工作”。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围绕着客户忠诚度的管理体系,通常,建立客户忠诚度管理体系有四个步骤:

步骤一:设计客户忠诚度的评估体系

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和金融机构采用“客户净推介值(NPS)”作为客户忠诚度的核心指标来评估客户忠诚度,并以此指标为核心建立6~8项KPI指标甚至20~30项业务层面的支持性二级指标体系来进行客户忠诚度策略的实施管理。

根据国际咨询公司的研究发现,衡量客户忠诚最准确的方法是只问一个问题——一个大多数客户满意度调查问卷中不会包含的问题:“您向同事或朋友推荐该产品的可能性有多大?”。分值范围为0~10,根据分值可以将客户分为三类:推介型客户(给9~10分的客户),这些人是你产品忠实的追随者;被动满意型客户(给7~8分的客户);贬低型客户(给0~6分的客户)。用推介型客户的比例减去贬低型客户的比例,得到的分值称之为客户净推介值(NPS)。

NPS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客户行为理性和感性两个方面,它揭示了客户是否相信产品提供了较高的性价比和性能。市场上品牌繁多,要建立与客户之间的联系并非易事,NPS帮助公司了解客户是否青睐一个品牌,是否觉得商家关注并了解他们,而且NPS帮助管理者突破满意度的“均值”,了解哪些消费群体对公司的服务满意而哪些不太满意,从而可以进一步探寻那些不太满意的消费群体的真正需求。NPS为管理者打开一扇窗,帮助他们了解大众品牌是如何服务有利可图的消费群体的,而不是服务统计意义上的“典型”客户,而这些客户也许只是理论意义上存在。

NPS方法至少有下面几个好处。首先,它足够“严重”。因为如果一个人愿意把某个公司推荐给他的朋友,那么他实际上是在用他自己的信用来保证这种推荐,同时这种调查方式又足够简单和单纯,它既不会被人看成是某种公司广告,也不会让受访者感觉受到“侵犯”,更不会像通常的客户满意度调查那样因为问题太多反而降低了所收集信息的有效性。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提问是直接与公司的经营状况联系在一起的。不过这里的经营状况不是单纯在指利润,事实上,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就是区分所谓的良性利润和恶性利润。在他看来,在当前的商业社会中有大量的企业都是在通过牺牲企业未来的增长潜能而“攫取”利润,比如很多的银行、基金公司都会给予新客户优惠,而这部分钱实际上是由老客户承担的。在这个意义上,这些公司实际上是在惩罚那些忠诚的客户。尽管这种做法会在短期内吸引大量的新客户并因此获得好看的利润数据,但是这种利润只能被看成是一种恶性利润,因为它的代价是公司丧失其依照可持续的模式进行增长的潜能。换句话说,终极问题体系的作用领域实际上是公司的整体战略,而不是仅仅牵涉到销售部门或者服务部门,它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增长潜力,或者说,为企业能够获得一种可持续的增长模式提供线索。

在中国,某国际咨询公司就NPS做了一个分析性调查,涉及四个行业,它们是银行、保险、食品、手机,每个行业选取10~12个竞争者,得到不同的NPS值,来比较不同行业的不同公司在客户忠诚度和公司利润之间有什么相关性。调查结果发现,NPS值越高的公司增长率越快,其利润比其他公司更高一些。

“这是我见到的最棒的测量客户关系的方法,你们干吗不试一下呢?”在一次通用电气(GE)全球高层管理年会上,首席执行官伊梅尔特(Jeffrey Immelt)着重强调一个名为NPS的指标,并将之推广到全球各部门,还下令高层管理者奖金的20%与NPS直接相关。在GE的内部网站上显示着两种管理工具:六西格玛和NPS。 NPS的全称是Net Promoter Scoring(客户净推介值系统),这个有些艰涩的术语,简单说来,是客户忠诚度的一种指标。客户忠诚度不是什么新鲜名词,但怎么去量化这个概念呢?客户忠诚度和企业利润直接相关吗?实例显示,使用NPS来评估客户忠诚度的公司,他们的成长率比同行要高出2.6倍。

步骤二:设计客户忠诚度管理的运营体系

客户忠诚度运营体系主要的工作包括:

客户分级与分类。客户细分是客户忠诚度管理策略制定的基础。包括客户分级与客户分类两项工作。客户分级分类的工作比较复杂,特别是银行业,例如加拿大皇家银行RBC的数据库里有超过80种的客户模型,而且银行的系统和工作部门每个月都会对所有资格客户在非常具有相关性的战略模型和战术模型两个层面上进行评分。这两个模型具体是:战略模型——包括客户的利润回报率、客户的生命周期、收入潜力、违约风险、客户委托或者客户忠诚度以及客户的整体风险,这个模型帮助银行跟踪到客户的需求和客户优先考虑的产品购买选择;战术模型——包括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倾向、客户取消某项产品或服务的可能性以及某位客户使用某个产品到了何种程度,这个模型被用来明确可以带来收入的合同签订机会,并给直接跟客户做交易的银行员工生成有巨大指引作用的客户信息清单。在这两项基础上,银行每月在超过80种的模型框架内评估客户需求,可以帮助RBC实现运营或利润目标的需求总量超过1300万个,其中大约600万个被销售部门直接利用来同客户联络,剩下的700万个在客户与RBC开始签订合同之前间接加以利用,这部分需求被称作“可能的销售机会”。这意味着在客户服务代表和分支机构的员工拿到客户需求清单并彻底了解了客户的具体需求之后,他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出高质量的定制产品提供给客户。

设计客户忠诚度计划。客户忠诚度计划就是通过维持客户关系和培养客户忠诚度而建立客户长期需求并降低其品牌转换率的客户计划,通常的形式包括客户分级会员制、累计消费奖励制度或为会员设置一定的尊享权益等,如航空公司的里程计划、信用卡的积分奖励等。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也可以被视作对于高资产客户的一种客户忠诚度计划。

设计客户接触点管理流程及客户体验。它以提高客户整体体验为出发点,注重与客户的每一次接触,通过协调整合售前、售中和售后等各个阶段,各种客户接触点,或接触渠道,有目的、无缝隙地为客户传递目标信息,创造匹配品牌承诺的正面感觉,以实现良性互动,进而创造差异化的客户体验,实现客户的忠诚,强化感知价值,从而增加企业收入与资产价值。通过对客户体验加以有效把握和管理可以提高客户对公司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并最终提升公司价值。

建立保障实施的人员与组织。这里面涉及到相关的岗位设置、人员培训、考核等。

步骤三:客户忠诚度管理体系的实施

主要将上述工作进行落实,其中包括几项重要的工作:

客户忠诚计划的落实。包括积分计划的实施、客户俱乐部服务、会员权益的保障、第三方服务联盟商户的拓展与管理等。

客户接触点与体验管理。包括各接触点上(网点、呼叫中心、客户经理、网站、手机终端等)的服务管理。

客户生命周期的服务营销。围绕着不同客户生命周期阶段进行相关的服务和营销。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范文第4篇

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问题便成为不可回避的研究课题。西部工科院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等因素影响,高素质创业教育师

资的缺口很大,不能满足西部地区创业教育的需要,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文章分析了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

伍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师综合素质不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培

训成效不明显等。同时,深入剖析了问题出现的原因,包括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建

设不够完善、教师自身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经历、缺乏相应的创业教育评价激励机制、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

[关键词]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

[作者简介]刘子君(1980-),女,广西桂林人,广西工学院党委办公室,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张发钦

(1971-),男,广西昭平人,广西工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柳州545006)

[基金项目]本文系

2009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立项课题“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西部地区工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策略研究”的

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0911LX167)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2)14-0065-03

在十七大报告中,主席强调,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

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

加强就业观念教育,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作为解决大学

生就业难问题对策之一的“大学生自主创业”日益受到大学生的

青睐,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西部工科

院校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

大学生的创业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优秀的创业

教师是高水平创业教育的保障。但是,目前西部工科院校大学

生创业能力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创业教育的滞后。西部工科院

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高素质创业教育师资的缺口

很大,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需要,在国内

高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整体上处于劣势,与中东部高校的

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差距亦呈扩大之势。因此,有针对性地

对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伍建设提出建设性的建议和对策,

对提高西部工科院校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成功率,促进西部工科

院校大学生就业,推进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师资严重缺乏

西部地区包括广西、、新疆、宁夏、内蒙古

5个少数民族

自治区,甘肃、青海、陕西、四川、重庆、贵州、云南

7个多民族省

市。西部地区高校大部分地处老、少、边、山、穷地区,少数民族

众多,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各工科院校的情况和办学条

件有较大差异,创业教育的基础相当薄弱,创业教育教师远未形

成产学研相结合的社会化师资队伍,不能适应西部工科院校创

业教育发展的要求。目前,西部工科院校不但缺少由优秀校友

和成功企业家等组成,能参与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和实践活动指

导的兼职教师,更缺乏具有创业教育相关专业背景或受过专业

培训的,能负责学校创业教育方案的制订、创业教育课程教学和

创业实践活动管理、参与教师培训和创业课题研究等工作的专

职教师。由于严重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教师,所以西部工科院

校的创业教育课程大多数是由其他专业教师负责的。但在本科

院校扩招的大背景下,教师数量增长率小于高等教育规模的增

长率,数量上的不足势必造成教师忙于应付繁重的教学任务,这

客观上增加了这些专业教师的负担,影响了创业教育的教学质

量和教师创新精神的培养。近年来,随着高学历毕业生的不断

增加,西部多数工科院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出现了非博士不进、非

教授不进的现象,学历、职称门槛不断提高,且学术型教师占主

导。尽管目前大学生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但学校在人才队

伍上并没有增加创业教育教师的比例,也就无法有效改善西部

地区工科院校创业教师缺口大的现状。

(二)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结构不尽合理

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构成,一部分是刚从学校毕

业的本科生、硕士生及少量引进的工科专业人才;另一部分主要

来自负责学生就业的行政口和负责商业、管理类教育的教学口,

缺少专业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创业教育教师的年龄结构不合

理,年轻教师的比例大,而年轻的骨干教师所占比例小。高校扩

招后,西部工科院校为填补教师的空缺,引进了大批高校毕业

生。这些年轻的教师热心于新兴的创业教育,但由于刚参加工

作,思想不够成熟,教学经验缺乏,科研基础薄弱,又缺乏专业的

创业教师扶帮带,很难在短时间内提高教学效果。他们的成长

需要有一个不间断的培养过程,如果不能尽快地采取措施进行

后续培养,在一定时期内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就难以得到保

证。西部工科院校每年新进的教师有一部分是留校生,有些院

校留校生的比例还很大。由于教师学科和来源趋同或者接近,

缺乏多种学派、学术风格的交融和交流,造成学术生态系统同质

化,学术气氛沉闷,学术思想僵化,教学方法刻板、单调,不利于

学科和学术的创新。因此,目前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师队伍的

结构还不能满足创业教育的要求,不能有效促进西部工科院校

创业教育的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

(三)创业教育教师综合素质不高

创业教育的实施对西部工科院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知

识结构、教学方法等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具有

创新素质,要保持思想观念上的超前性,要具有更高的理论联系

实际的能力、教学与科研的创新能力、将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以

及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能力等。但当前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

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心智图式和能力构成并没有随着创业教育

教学的发展而改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远没

有达到创业教育对创业教师素质的要求。创业教育教师普遍存

在知识结构单一、综合适应能力弱、教育践行能力偏低等问题,

在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品质、创业能力、创业社会知识结构方面

还存在着诸多不足。能设计富有挑战性问题、最大限度挖掘学

生潜能、善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求异意识和

能力的教师不多;能掌握与创业有关的结构性知识,如经济学、

社会学、法律和风险投资、资金财务管理、人事管理、生产管理、

物资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知识产权法、经济法等多方面知识的

教师更是凤毛麟角。现在,高校的师资在知识更新和学历层次

上已有所提升,专业知识比较丰富,但普遍缺乏创业经历,没有

经历过实际锻炼,更少直接参与产品的研发和改进,缺乏自主创

新意识,在创业实践指导能力上有很大的不足,对企业的运作、

发展、管理与经营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以政

策宣讲和理论说教代替实际操作性的内容,对学生缺乏吸引力

和指导意义。虽然许多高校也聘请了一些企业家或创业者担任

客座教师,但却缺乏相应的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加

之外请的部分企业家或创业者缺乏教学经验,达不到良好的创

业教育效果。

(四)教师参与创业教育培训积极性不高

在高校创业教育所产生的正面效果还未得到社会各界的充

分认识和积极认可、没有明显的数据证明接受创业教育的创业

者收入高于未接受创业教育的创业者、没有确凿的证据显示创

业教育优越性的大环境下,同时也受传统观念和社会经济状况

的影响,西部工科院校较为重视教师的偏重于文化基础与系统

理论学习的职前培养,而对强调实际操作性的职后培训关注不

足,并且对教师的培训安排没有计划性,使教师的职前培养与职

后培训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对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没有充分的

认可,导致创业教育教师对培训缺乏兴趣,对创业教育采取观望

态度,不愿涉足创业教育,未能充分认识到培训提高既是教师的

权利,也是教师的义务。一方面,有部分教师认为创业教育教学

是一项不值得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的工作,因此没有表现出特

别关注,在实践教学中实施的广度和深度不够;另一方面,创业

教师往往课务较多,外出培训难以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顶替,于

是多数的创业教育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较少,有部分教

师甚至从未外出参加过创业教育的相关培训,最终导致创业教

师不了解创业教育的最新发展动态,缺乏创业教育的最新理念

和技术创新的动力。

(五)创业教育教师培训成效不明显

目前,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对教师实践培训制度(如专业教师

挂职实践制度等)未形成有效的纲领性文件,尚无相对稳定且可

行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培养模式,也没有一所高校和机构拥有

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那样专门而系统的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

系,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机构十分缺乏。在创业教师培训管理上,

多数院校缺乏自主创新和绩效管理机制,将指导学生成功创业

率作为标准而没有综合考虑教师参与创业项目的数量和质量等

多项因素,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标准,甚至没有同等对

待创业教育教师和其他专业教师的福利待遇。创业教育教师往

往具有广泛性、多层次性和显著差异性,因而在培训内容、培训

层次、时间安排、组织形式等方面较难统一,学校对师资培养又

缺乏针对性和层次性,缺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的不同

需求而设计的相应项目,存在着培养内容和培养形式“一刀切”

等问题。此外,创业教育教师培训对经费、师资、设备、场所等要

求也比较高,它更需要相关部门、培训学校或机构、送培学校和

有关人员通力合作,协调关系,克服种种困难,创造各种条件,调

动各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西部地区工科院校还不

具备这些条件,严重制约着创业教育教师培训的成效。

二、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对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远远不能适应

创业教育的需要,虽然有社会转型时期与高等教育大众化难以

避免的问题,但人们对建设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重要性认识不

足,措施不到位,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虽然工科院校大部分专

业的基本属性就是工程应用性,其显著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工程

性、技术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学校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实践性知

识是情理之中的事,教师参加创业培训理应受到重视。然而回

顾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历程,创业教育是以缓解就业压力为首

要目标而提出和发展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是高校创业教育的

主要动因,于是造成部分高校管理者和教师的创业教育理念滞

后,认识表面化,没有把创业能力的培养看做高等教育主流教育

体系中的一个部分,将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和基础知识教学分

离,更没有在创业教育教师培训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而仅仅把

创业作为学生就业的一个拓展途径,把创业教育当做大学生就

业指导的内容之一。还有一部分工科院校的学校领导和教师由

于长期以来受不良教育思潮、功利倾向和利益驱动等因素的影

响,对创业教育的理解庸俗化,使得创业活动停留在创造财富和

利润的功利性层面,没有上升到以社会责任为己任来开创事业

的理性层面与价值论的高度。这种认识和实践把创新与创造平

庸化为单纯的技巧与操作,忽略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深层基

础。有些管理者虽然认识到了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实施过

程中却还是只停留在技巧、政策、形势分析等方面的指导上,而

忽视了对教师个性与能力的定位以及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

和创业能力等针对性教育。

(二)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不够完善

有创业和企业管理经历的教师无疑是创业教育师资较好的

人选,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可以通过引进具有创业和企业管理实

践经验的创业人才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填补创业教师的不足,

但是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时期,许多法律法规还不健全,

人事制度的改革滞后,社会保障体系还未健全。西部地区工科

院校完善的聘任制还没有建立起来,长期以来人事分配制度上

“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能高不能低”的弊端仍然存在,出现

学校想“流”的人“流”不起来,要“留”的人又“留”不住的现象,

并且我国的教育与企业彼此孤立而脱节,有企业创业经验者不

在教学岗位上,在教学一线的教师又往往缺乏企业经历和经验,

学校和企业还未能建立起合作培养创业教师的双赢合作体系。

人才引进和人才流动机制建设不完善,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条件

下西部地区工科院校创业教育发展的需要。

(三)从事创业教育的教师自身缺少系统的创业教育和创业

经历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教师多是在

1952年后我国全面学习前

苏联推行高度专业化的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中成长起来的,传统

教育理念的深刻影响使得我国教育不是“创造本位”的,而是

重传承、轻创新的“继承本位”,而且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也缺少

创业教育这样一个板块。目前,西部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教师

多数是在“继承本位”的教育理念下成长起来的,接受的是过窄

的专业教育模式,未接受过系统的创业教育,习惯于传统教育

的“认识(思维)——实践(行为)”的单向学习过程,还未能完全

适应创业教育的“实践(观察)——认识(思维)——再实践(创造

行为)”的循环学习过程。即使目前多数教师都积极地参与到继

续教育中,但在由于创业教育在国内本来就起步晚,缺少创业教

育研究成果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创业教育知识方面还未能

取得突破性的收获,这严重制约了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的实

战性。

(四)缺乏相应的创业教育评价激励机制

西部地区部分工科院校没有正确认识到评价激励机制不纯

粹是为了对创业教师个人的绩效进行评估而设计的,更深层次

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推动创业教育教师个人的行为表现,引导创

业教育教师队伍共同向学校整体战略目标迈进。因此,在应用

激励手段时,未能结合学校发展战略,把激励计划融入整个学校

的管理体制中去。现行的评价激励机制主要是针对教学、科研

等方面,对教师的考核重在科研论文、获奖证书、课时量等硬性

指标,忽视了教师的创新、创造能力和业绩,使教师片面地满足

于完成理论教学和科研任务。现实中西部地区工科院校还没有

建立起教师实践培训质量指标的评估体系,对教师参加实践工

作培训的时间、质量等缺少制度上的规定,缺少对教师专业实践

能力的阶段性考查、考核和监督管理,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质量也

就不能用具体的指标来监控、管理和衡量,没能发挥考核促进教

师实践能力提升的作用。因此,既不能根据教师实践能力的提

高而酌情提高实践教学课时津贴,提高教师开展实践教学的积

极性;也无法对学生反映良好的、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一

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励教师在实践教学领域继续钻深钻

透。这种评价激励机制的欠缺,使得西部工科院校创业教育教

师队伍建设很难实现教师由注重个人待遇向自身想干事业、干

成事业和干大事业方面的转变。

(五)创业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根据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对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

的统计,西部地区在预算内教育拨款增长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

长幅度比较的情况为:2008年比

2007年,自治区和宁夏回

族自治区分别下降

9.23%和

26.78%;2007年比

2006年,新疆维

吾尔自治区下降

1.73%;2006年比

2005年,自治区和宁夏

回族自治区分别下降

35.12%和

2.58%。西部地区在预算内教育

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的情况为:2009年比

2008年,广西壮族自

治区、云南省、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

区分别下降

1.55%、0.07%、0.29%、1.91%和

0.85%;2008年比

200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

区分别下降

0.4%、0.14%、2.17%和

4.23%;2007年比

2006年,广

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分别下降

0.33%和

1.08%;2006年比

2005

年,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分别下降

2.38%、0.3%和

1.29%。按预算内教育经费(包含教育费附加)的

口径计算,2009年全国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

2008

年减少了

0.63个百分点,虽然

2008年、2007年和

2006年全国预

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比上一年都有明显增长,但在政

府教育投入总量继续增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

以及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均比上年有所增加的情况

下,仍然有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尤其是西部地区,如广西壮

族自治区、云南省、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

自治区等)没有达到《教育法》规定的“财政教育拨款增长要明显

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的要求。

受国家财政性投入有限、社会投入积极性不高、高校扩招、

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财政实力等诸多外部因素与部分院校对

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未将创业教育经费

列入学校经费预算、没有设立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专项经费、

未能较好地整合企业和社会资源找到稳定的创业基金等内部因

素的影响,西部地区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面临困境。为了保证

教学必需的基本条件建设,各高校千方百计自筹资金以弥补财

政投入缺口,但是大部分经费都用于实施创业教育的平台、项

目、载体等硬件建设,创业教师培训等方面的经费仍然捉襟见

肘。在现有的创业教育试点中,各级政府的目光还盯在各名牌

高校上,在提供大学生创业园区、开展创业教育与实践活动等优

惠政策上还未向西部地区的工科院校大幅度倾斜,致使西部地

区工科院校的创业教育“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几年来,西部

地区各级地方政府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需要,加大

地方财政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但受大幅度扩大招生规模的

影响,经费投入不足、资源短缺的问题仍然十分的突出。为解决

扩招后的师资不足问题,西部工科院校中许多学校选择编外招

聘教师,以满足扩招后的教育教学需要。但在现有的制度下,财

政性教育拨款不能用于支付编外人员的工资以及相关福利等,

编外人员的支出经费完全由学校独自承担,这样就造成西部工

科院校的经费首先考虑用在解决外聘教师方面,便无力将更多

的资金投入到现有实践教育师资培训上来。

[参考文献]

[1]中国网.: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就业[EB/OL].

省略/17da/2007-10/15/content_9055744.htm,2007-10-15.

企业课程体系建设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产业转型;大项目制课程体系;产教融合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高校创业实践基地运行与管理的研究与实践”;2015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招标课题:“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训平台构建――以商科专业为例”;2014年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重点课题:“适应建筑产业转型基于大项目制的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研究”阶段成果;项目主持人:孔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3月27日

随着我国“十三五”征程的开启,在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已进入由要素驱动为主向以创新驱动为主转变的新时期,产业升级带来的经济发展方式变化对企业生产经营提出了提质增效的新要求。就企业劳动组织方式而言,突出表现在由传统分工为基础的泰勒科学刚性管理模式向精益生产的扁平化柔性管理模式转变。刚性模式下,岗位工作内容模块化特征明显,企业员工主要凭经验进行本岗位的劳动操作,不用去了解其他的工作岗位和完整的工作世界,岗位技术要求相对单一;柔性管理模式下,岗位工作内容呈现复杂性和创新性特征,它要求企业员工必须全程参与产品的整个制造与服务过程,为客户提供更为精准个性化的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企业对传统生产和服务劳动密集型人才需求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人才需求的转变,高素质高技术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发展的稀缺资源。

一、产业转型背景下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现存问题

2014年8月,国务院发文《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教学模式”。由文件可以看出,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从实际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技能选取教学内容,以实际工作过程安排序化教学体系,校企协同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个性能力发展联系起来,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是适应当前经济转型发展对高职人才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受企业参与积极性、教师实战业务能力、项目化课程建设认识等问题影响,目前不少高职院校在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上还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市场化导向,项目未能有效课程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必须与市场需求保持动态一致,当前新经济新业态风起云涌,“互联网+”传统产业创新使企业生产技术经营组织方式日新月异,受产教融合深度缺乏和教师双师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高职项目化课程开发不能根据专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有效提取行业前沿技术,企业项目不能实现专业学习领域课程的有效转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更多表现在形式上,导致专业人才培养与企业实际需求仍存在较大落差。

(二)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缺乏系统化,课程设计未能有效项目化。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需要以整个行业岗位需求为开发依据,以典型工作任务及企业生产价值链上关键节点的能力需求为结构依据,以岗位工作过程及行业典型场景为组织依据,实现学生知识获取、技能习得、能力素质养成的有机融合。目前,不少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体系开发,缺乏基于专业整体课程体系的项目化设计,项目课程模块间没有完整的价值链体系设计,课程间、模块间不能形成能力培养的持续传递,最终导致“点状”的项目化课程不能真正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三)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缺乏具体化,课程实施未能有效项目化。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目标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学习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在做学一体中“外习专业技能,内化创新素质”。但目前许多项目化课程开发具体化不足,如课程项目目标不明确、项目载体场景不具体、项目教学资源库支持不配套、项目教学教师学生角色意识不转变等,导致项目教学简单化、碎片化,学生主体被动化,远离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既定目标。

二、基于大项目制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策略

基于大项目制的项目化课程体系,核心策略主要包括三点:一是校企深度融合做大企业项目;二是大项目贯穿专业课程,实现项目覆盖课程,课程服务项目;三是大项目资源配套支持课程开发,实现基于行动导向目标的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加强校企合作,以市场机制为导向产教融合做大企业项目。高职院校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整个过程,都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要突破企业参与积极性不足的痼疾,必须从市场化校企合作机制入手,加强校企合作育人制度建设。我院在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以校企合作共谋共建共营实训基地、校企合作产学研项目开发、校企合作创新订单班人才培养等专项工程为抓手,互利互惠互通有无以具体工程项目带课程体系开发,以匹配行业企业产业链发展人才需求为主攻方向,在帮助企业做大项目的过程中,调动企业参与课程体系建设的积极性,从而引入行业前沿技术与典型工作任务,有效整合企业资源,科学推进课程体系的重构,实现企业需求项目的有效课程化。

(二)以大型贯穿项目为载体,将离散项目化课程进行整合,提高项目化课程体系的系统性。我院在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中,把工作过程知识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核心,把典型工作任务作为工作过程知识的载体,按照从“职业成长阶段职业典型任务职业行动领域学习领域”的课程开发步骤,以大项目为载体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通过项目覆盖课程,任务贯穿知识技能培养,形成持续立体化的项目化课程模块,实现人才培养课程的有效项目化。

(三)大项目配套支持课程开发,在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组织评价等多个环节落地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我院在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中,在教学设计环节按照职业岗位发展要求及学生心理认知规律,按照由简单到复杂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资源保障上,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校企协同建设服务课程服务市场应用的大型资源平台,促进学生主体的项目化教学需求;在教学组织评价上,形成以过程为主体,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学生、服务对象多主体参与的评价体系,大数据评价学习过程,促进项目化课程理实一体化目标的实现。

三、大项目制课程体系构建实例

我院大项目制课程体系建设的“大”主要表现在校企深度融合做“大”项目、“大”项目系统化贯穿整合课程项目以及“大”平台支持项目化课程体系实施三个方面。围绕上述主体思路,以我院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为例,分三个方面介绍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

(一)契合工程行业转型需求,构建基于企业价值链的项目化课程体系。长期以来,工程建筑领域企业进入门槛较低,建筑企业产品单一质量参差不齐、生产方式简单粗放高能耗高污染。随着国家经济转型步伐的加快,工程行业由供给侧对产业结构、生产方式、要素投入进行改革成为必然要求。当前建筑工业化是工程建筑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领域,建筑工业化改变了传统的现场手工作业,代之以高精度信息化设计技术、机械化施工技术为手段,通过大量工厂预制构件,以流水线工业生产方式进行建筑生产,显著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工程质量,有效降低了生产能耗和环境污染。

契合建筑行业工业化的转型趋势,我院通过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成立专业转型发展研究课题组等形式,在行业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下,深度解析了无锡地区建筑工业化的“标杆”企业,通过对生产业务活动数据的全面收集、归纳分析,梳理出企业在建筑工业化转型发展阶段所开展的主要战略性活动,并以价值链分析手段将企业战略性活动分解为相关价值业务单元。通过企业价值链调研分析,围绕战略合作企业的“建筑信息化”战略发展方向,确定了“建筑BIM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建筑BIM技术是建筑工业化精细生产的基础,它包含了工程制图识图、现代施工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等价值业务单元。据此,开设建筑制图、BIM计量计价等课程,将建筑工业化要求下企业的工作流程、环境、文化等生产要素移植到教学活动中,围绕企业价值链的价值业务单元进行重点教学。与此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进一步通过做“大”项目,契合企业价值链人才需求,激发合作企业参与的积极性。2015年学院联合江苏省财政厅、无锡市建设局、无锡市第二建设集团,政行企校合作共建了无锡市首个“建筑BIM信息化”生产性实训平台,项目建设引入企业技术及部分资金,实践探索实训基地的混合所有制管理。项目运行后,资产纽带进一步密切了校企合作深度,保证了企业前沿技术项目在学院的有效课程化。

(二)大项目为载体,实现项目覆盖课程,课程服务项目。项目化课程体系构建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在场景中领悟隐性知识、获取经验方法,提升职业素养。对此,根据学生学习的各个不同阶段,规划设计了“初始项目”、“职业项目”、“企业项目”以大项目为载体,将离散课程进行整合,实现项目覆盖课程,课程服务项目。(表1)

初始项目以较为简单的某收发室设计为主线,将原有的建筑制图、建筑力学、建筑结构构造等课程进行整合封装到具体项目,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学习,理解掌握专业基础知识技能,获得专业通识能力。

职业项目以某单位工程招投标文件编制项目为载体,围绕投标文件编制,将原建筑工程计量计价、施工技术等课程进行重构整合,使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理实一体化学习方式,掌握典型项目业务运作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进一步巩固通识能力、训练专业技能、拓展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企业项目以政行企校合作共建“建筑BIM信息化”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将企业一线生产项目运营与人才培养结合在一起,构建校企融合的课程教学团队,将企业真实项目操作任务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通过工作任务完成度检验前期初始项目和职业项目培养结果,为学生确定个人就业方向就业岗位提供参考,同时为战略合作企业输送专业20%的优质人才,进一步从优质人力资源供给侧激发战略合作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一体化育人的积极性。

(三)大项目课程体系配套建设,落地项目化课程体系实施。为有效实施大项目制课程体系,我院进一步从教学方法设计、考核评价方式、项目教材及资源库建设三个方面加强配套建设。

在教学方法设计上,配合项目化课程体系设计,分阶段设计教学方法。在初始项目阶段,采用可视化、关键词卡片法;在职业项目阶段,采用引导文法;而在企业项目阶段,采用项目作业法和设计答辩法,使学生逐渐进行自主学习,循序渐进培养专业能力、方法能力与社会能力。在考核评价设计上,工程造价专业采取过程考核与企业项目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全面多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课程考核评价与企业岗位需求良好结合,有效杜绝学生突击背题读死书行为,实现以最小的误差评定学生在工程造价岗位的工作实践能力,为合作企业提供精确的人才素质讯息。在教材及资源库建设上,根据无锡二建企业战略性活动所需的价值业务单元,引入企业建筑BIM信息化业务案例,通过校企融合的教学团队,对案例进行拆分、设计,形成适应学生自主学习的项目化教材系列,进一步降低学生理解难度。与此同时,为有效支持学生自主学习及专业社会持续教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教学视频资料、典型施工建设图集、案例库等立体化项目资源,为项目化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证。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庆.如何理解项目课程的本质[J].职教论坛,2014.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