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保托管服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机房设计;规划管理;精密恒温恒湿空调
中图分类号:TP3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2)32-0074-02
2009年3月,我公司成功重组为由铁道部控股的合资铁路公司,新公司成立后,如何保障现有运输生产业务正常运行,实现有效调度指挥和生产管理应用服务迫在眉睫,经过铁路局专家组的项目论证,在新公司建设总部机房,完成对两省分部机房的业务数据汇总传输,以达到统一指挥、有效管理的目的。作为某合资铁路公司信息技术中心主任,我主要负责总部机房的设计工作。
1 机房建设的原则
根据铁路运输行业的性质,需要建设的机房等级为B类。经现场考察,考虑电力、水源、自然环境清洁的因素,远离强振源和强噪声源,避开强电磁场干扰,远离粉尘、油烟、有害气体等影响。我们确定的机房位于公司总部4楼,使用面积180平方米。根据机房工程项目的建设需要和铁路运输信息管理系统及调度指挥系统的各种业务应用需求,针对铁路行业专业特点,考虑未来快速增长的实际情况,设计原则应该是高质量、安全、实用和易于管理,同时提供较高的扩展性。
机房建设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按照“实用可靠、有效适度、经济节约、技术先进”的总体原则实施。在机房设计、建设过程中还充分考虑方便今后的运行维护,并能有效降低机房运行及维护成本。机房建设的具体原则主要包括:
高安全性。充分考虑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火灾、电力故障、通信故障、漏水、雷击、非法入侵等造成的安全事故。
高可靠性。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降低平均修复时间(MTTR),提高运维管理水平。
标准化和规范化。在数据中心机房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基于有关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坚持统一标准、规范的原则,从而为未来的业务发展、设备扩容奠定基础。
可扩展性。机房必须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能够根据今后信息化发展及技术进步的需要,提供设备扩容、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的灵活性。
先进性。在综合考虑成本、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和设备,保证既能满足当前的需求,又能兼顾未来业务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实用性。机房的设计和工程建设要充分考虑功能的实用性,要以充分满足技术、管理需求为前提。
可管理性。采用的各类机房设备应具有智能化、可管理的能力,同时通过建立全面、完善的集中监控和管理系统,实时监控机房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和故障,提高机房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机房的各类设备、设施要便于维护。
经济性。在进行工程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在充分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应努力节约成本,降低建设费用。同时,还应综合考虑能以较低的成本、较少的人员投入来维持今后的日常运行,降低运行成本。
人机工程。机房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根据人机工程原理,考虑机房工作人员的便利、舒适。
环保节能。采用环保材料、加强环保措施、避免环境污染;采用节能设备、重视节约能源。
2 机房安全方面
供电方面,我们按照《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的要求,购置艾默生电源柜,对机房采用双路供电方式,一路铁路运输生产专用的电力贯通线,一路市电,电力贯通线用于保障列车运行信号和微机连锁,可靠性较高,作为主用线路,出现突发性故障时,艾默生电源柜提供的自动切换开关可以迅速地切换到市电供电。购买两台艾默生40kVA实现ups冗余供电,提供合适的输出电压。在公司楼外部署发电机,提供长期停电时的应急发电。
空调采用精密恒温恒湿空调,按照《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43-1997),采用上通风方式安装设置,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空调所需加湿给水管和凝结水排管均明线布置,一旦有漏水现象,可以快速发现,及时排除,避免采用下送风方式时,加湿给水管和凝结水排管布置在活动地板下,出现问题不易发现,造成安全隐患。缺点是送风管和送风口的安装布置施工难度较高,因与空气流动特性相矛盾,容易引起房间下部温度偏高。但对于运输生产来说,安全是最重要的,经过统一规划,协调布置,上送风方式为安全生产提供有效保障。
防雷系统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设计安装,机房接地根据《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设计,交流工作地、直流工作地、保护地、防雷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电阻
小于1Ω,接地系统的连接方式采用辐射式。
另外,消防系统采用七氟丙烷气体灭火系统,气瓶间设置在机房外,采用管网式结构,在机房天花板设置喷嘴,火灾报警系统由消防控制箱、烟感、温感联网组成。
3 机房实用方面
根据机房实用性要求,我们把机房规划为中心服务器区、数据存储区、托管服务器区、核心网络区、线路设备区、安全系统区和设备配线区七个区域。
在中心服务器区部署了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所需的各种应用服务器和门户网站服务器;在数据存储区安装了中心存储设备,主要包括磁盘阵列和磁带库;在托管服务器区安装不具备运维条件的小站服务器;在核心网络区安装了路网核心路由器、多层交换机等设备;在线路设备区安装了华为optix metro 1000系列OLT和ONU设备;在安全设备区部署了联想网御VSR系列防火墙;在设备配线区安装了ODF和DDF。
4 机房可管理方面
根据《智能建筑设计技术》(GBJ232-82),我们选用了美国ALC智能自动系统监控方案,对自动消防报警系统、门禁系统等进行监控,监控中心设置在信息中心值班室,发生报警事件时,ALC系统会及时提示,值班人员可根据系统提供的信号发生地点、信号类别和原因做出相应处理。
根据需要,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机房管理制度,如《机房出入等级制度》、《机房巡视制度》等,并严格制度落实,列入考核。
5 实施效果及改进措施
对于这个已经成立了近百年的蓝色巨人来说,这样的情况可谓极其少见。其实,万物皆有因,没有什么探寻不清的事,只要追根溯源,一切自会明晰。而IBM公司之所以能够成为科技界的常青树,要归功于它的二字秘诀——保守。
但在当前形式下,IBM公司传统致胜的保守策略却不仅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甚至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中被苹果等新型势力所冲击。Sica Wealth Management的总裁和首席投资官斯卡认为,疲软的营收增长是IBM在与苹果等公司的竞争中败下阵来的原因。但IBM公司竟然将第三季度营收下滑的原因完全归咎于全球经济低迷及欧元贬值。这显得有点可笑!
其实,真正让IBM公司营收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首先就是新型科技公司对其造成的冲击。比如,从表面上看,IBM公司和苹果的产品、所在的领域等完全相反,但两家全球科技巨头之间依然存在竞争。但相对于苹果一直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销售模式上做出的努力和成果,IBM公司却显得难以追赶苹果的步伐,由此导致IBM公司失掉了部分企业的订单。
但对目前IBM公司核心业务最大冲击的还是云计算。云计算为IBM带来的机遇是,IBM可以成为云计算领域软硬件供应商,通过销售定制的硬件和软件来帮助政府和大中型企业等,或成为提供在线应用的网络开发商和托管服务供应商。在今年9月,IBM加大了针对中型企业的云服务的销售力度,以挑战该市场的领先企业,如亚马逊等。但云计算同样会为IBM带来风险——云计算可能破坏IBM销售传统软件和提供相关咨询服务的业务。
由于这些软件价格昂贵,还需要安装、运行和连接等其他费用,IBM原本的许多客户转而选择从云计算公司那里租用软件,这一服务的费用更为低廉。正因为如此,IBM公司盒装软件的销售状况正在变得萎缩,越来越多原本IBM公司的客户都选择了云计算这样省钱、环保的方式。
关键词:低碳经济 低碳金融 商业银行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1)03-186-02
一、引言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发展所导致的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模式、消费模式乃至生活模式的变革,必然会导致国际金融业发生结构性革命,由传统金融走向碳金融。
低碳经济是一种巨大的商机,为金融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交易服务机会和不断延伸的金融创新空间。低碳经济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服务低碳经济是金融业的一个重要历史机遇,是金融业谋求长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低碳金融是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实也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的买卖。低碳经济让金融资本看到了有利可图的前景,也给了金融资本纵深一跃的动力。据世界银行预测.2012年全球碳交易容量为15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另据国家发改委《节能中长期规划》测算,“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节能投资总额累计可达6000亿元以上。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具有潜力的碳减排市场和最大的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供应方,我国每年可提供1.5亿吨至2.25亿吨二氧化碳核定减排额度,这意味着每年碳减排交易额可高达22.5亿美元。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商业银行没有理由拒绝。从产品的层面来讲。金融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这是一次不断创新的挑战,电是一次与国际金融接轨的机遇。如此巨大的市场前景,不仅能够激发金融业不断进行金融创新的勇气与渴望,而且能够推动金融机构不断优化、改造业务流程,打造适合低碳金融市场的法人治理结构、信贷评审标准和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国际经验表明,金融机构应是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在我国,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技术的投入,因而金融对于低碳经济进行支持,显得更为重要。有些银行在严格控制落后产能信贷投人的同时,对于符合绿色、环保、低碳经济政策要求的风力发电、太阳能薄膜等项目和企业,则是积极拓展,倾力给予融资服务。对环保不达标的企业和项目则一律不予信贷支持,在金融信贷服务中融人“低碳理念”。此外,还有一些银行通过与国外有关机构合作,研发面向节能减排、清洁能源利用和可再生能源开发等“绿色信贷”产品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碳排放权已衍生成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如果中国不抓住低碳金融的巨大机会,中国可能也很难在质量上、规模上、效益上、速度上取得低碳经济更好的发展,不能更好地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银行业应在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中积极发挥作用,不仅要成为低碳理念推广的“践行者”,而且要成为低碳金融服务的“创新者”。
二、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机遇与挑战
商业银行作为资源配置的枢纽积极参与碳金融业务,履行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社会责任,将面临经营战略转型的机遇与挑战。
(一)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机遇
1.我国碳金融市场发展广阔。碳排放权交易催生出碳排放权交易结算账户托管、碳排放权挂钩理财产品、碳排放权交易避险产品、CDM项目咨询、风险担保、信贷和信用增级等与商业银行相关的金融需求。由于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主要是基于项目的交易.我国商业银行更多参与的是依托CDM的金融业务。根据《京都议定书》的规定,中国作为非附件国家在2012年前没有温室气体减排义务,可以将境内减排量按照CDM机制转换成商品向发达国家出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预计,发达国家在2012年一年内要完成50亿吨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其中一半要通过CDM机制实现,而中国将以45%CDM的占比成为全球第一大减排量供应国。2012年后中国也许会承担部分减排任务,减排角色的变化可能带来碳金融模式的多样化,但是中国碳金融市场潜力巨大的事实不会改变。因此,商业银行积极参与碳金融业务将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并能带来良好经济效益。
2.低碳经济激活了商业银行创新的内在动力。低碳经济推动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首先,CDM项目中蕴含着对金融中介服务巨大的需求,商业银行通过提供融资租赁、财务顾问、资金账户管理、基金托管等业务,可以拓宽中间业务收入来源,逐步优化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其次,碳金融作为一项全新的业务,客观要求商业银行创新业务运作模式、金融产品服务和风险管理方式,因而可以促进中国的商业银行创新能力的提升;再次,CDM项目往往需要两个甚至多个国家的金融机构之间合作,中国的商业银行可以借此提高参与国际业务的议价技巧,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不断积累国际化经营的经验。
3.中国通过碳金融战略转型来争夺更多话语权。随着国际碳交易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和碳货币化程度的日益提升,碳排放权已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而我国目前处于整个碳交易产业链的最低端,只是碳排放权的提供者,而不是碳交易标准的制订者。国内企业碳减排量的买家主要是境外企业,在与境外企业谈判时,由于碳排放协议内容复杂,谈判过程漫长,不能娴熟掌握交易工具。导致最终成交价格与国际价格相差甚远。长此以往,中国将被迫按照发达国家制订的“国际标准”进行碳测算、碳交易、缴纳碳关税,甚至以高价向发达国家购买低碳技术和碳排放权。因此,国内商业银行积极实施战略转型参与碳金融业务。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探索碳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提高产品定价能力,有利于我国在国际碳金融体系中争夺更多的话语权。
(二)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挑战
1.人才储备不足。碳金融业务操作中亟需熟悉环境与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由于碳金融发展历史较短,在我国传播时间有限,国内商业银行相关人才储备不足,对碳金融业务的利润空间、操作模式、项目开发、交易规则、风险管理等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在评价项目的环境风险时,过度依赖外部环境专家对项目提供的评估意见。不能独立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使很多商业银行不敢贸然介入其中。针对低碳领域而言,商业银行前台的投资银行部、信贷管理部门、电子银行部门以及金融市场部门等应该着力进行低碳投资、低碳信贷、低碳信用卡、碳交易市场金融产品
及衍生品的开发,如有必要可成立低碳事业部门对以上统筹管理;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内控合规等部门应针对前台业务变化,完善自身的气候变化风险评估体系,健全内部风险控制制度;后台运营管理等部门则需要在账务核算、资金清算、收益分析等方面为碳金融业务开展提供保障。整个流程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前台部门要求对碳金融的本质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中国商业银行无疑在该方面有着巨大的金融人才缺口。
2.对低碳经济认识不足。中国商业银行对于低碳经济和碳交易的认识还不够,尤其是对于技术、经济和环境问题的内在联系还缺乏清晰的认识。目前.国际主流商业银行早已深入到碳交易的各个环节,以至于国内的CDM项目中介市场也几乎被国际金融机构垄断;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商业银行在该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主要盈利一方面来自于息差.其余则主要通过中间业务、金融市场业务来获利。
3.交易成本高且收入不确定性大。与一般的投资项目相比.CDM项目必须履行国内、国际两套程序.经过多个机构审批和技术认证,一个项目从申请到批准最顺利也需要半年时间,复杂的审批程序带来高昂的交易成本和最终结果的不确定性。此外,工程建设项目是否按期建成投产,能否达到预期减排效果等,还需要在项目运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排放量进行监测核实,由此导致的项目收入不确定性也会加大商业银行参与CDM金融业务的项目风险。
三、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的策略选择
(一)培养专业人才提升碳金融业务能力
碳金融业务面临着环境与社会风险评估的复杂性。需要熟悉环境与金融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在银行内部组织有针对性的培训,从外部招聘熟悉碳金融国际标准的专业人才,聘爵和储备一些社会与环境专家作为外部顾问等方式,建立起从事碳金融业务的专业团队。在此基础上。引进国际碳金融机构积累的专业技术、知识产权,动态跟踪全球CDM项目和JI项目进展.掌握CERs等碳排放产品市场行情,积极执行赤道原则、责任投资原则等碳金融国际评估标准,科学评估低碳经济项目,不断提升参与碳金融业务的专业水平。
(二)创新服务模式满足碳金融市场需求
商业银行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来适应碳金融市场的需求,主要包括融资支持服务、财务顾问服务、理财产品服务和账户托管服务等。融资支持服务主要用于解决低碳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包括CERs收益权质押贷款、有追索权保理融资、CDM项目所需设备的融资租赁等具体形式。国内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一般都遵循此模式。财务顾问服务是在融资支持之外,提供项目咨询服务,协助国内企业寻找合适的投资方或匹配国外CERs的购买方等等。2009年7月浦发银行以财务顾问方式为陕西两个装机容量合计近7万千瓦的水电项目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为项目业主争取交易价格并促成CERs买卖双方签署《减排量购买协议》(ERPA),这是国内银行业首单CDM财务顾问业务,至少将为项目业主带来每年160万欧元的额外售碳收入。理财产品服务是针对目标客户开发并销售的资金投资与管理计划。中国银行和深圳发展银行推出的收益率挂钩海外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理财产品就属于该类业务。账户托管服务是为满足碳交易资金管理需求,适应买家、卖家和中间商对资金监督、汇划需要推出的金融服务。除上述服务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创新CDM项目评估、风险担保、信用增级等金融服务,满足碳金融市场的不同需求。
(三)探索多方合作推动碳金融市场建设
商业银行应该寻求更多的合作形式,积极推动国内、国际碳金融市场建设。一方面,商业银行需要加强与国内碳金融服务中介合作,通过参与筹建或者入股北京、上海、天津碳交易市场,参与筹备碳交易基金,推动搭建统一的国内碳交易平台,以改变目前中国CDM项目业主与国外买方交易时分散谈判导致的售价偏低局面。另一方面,国内商业银行需要把握国际碳金融体系建设和碳金融产品创新的机会,积极与国际碳金融机构合作,共同研究国际碳交易和定价规律,加快开发各类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碳金融衍生产品,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碳交易市场上的定价能力。
(四)积极推出低碳投资产品
银行业应该积极努力,推出挂钩低碳消耗、环境友好型公司变现的基金,使投资者可直接追踪这些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鉴于我国碳交易市场仍处在成长初期。市场的流动性较低,而且不同市场之间也存在分割现象,建议银行加紧积极介入该市场,并逐渐成为碳交易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同时,抓紧设计、开发各种连接不同市场的套利产品。加速推进国内碳交易市场的一体化。银行业还可以尝试为自愿减排市场提供“碳银行”服务,即着手碳信用的登记、托管、结算和清算,促进自愿减排市场的发展。以排污权抵押贷款为例,碳交易和已经在实行的排污权交易极为相似,如果排污权抵押贷款能够探索出一条路子,那么也就真正找到了一条金融介入低碳经济领域的切入点。
四、结束语
随着中国在全球气候问题中重要性的增加,中国碳金融业务的范围也将不断扩大,低碳金融成为中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新方向。因此,金融机构应该密切关注相关政策的改变,及时转变相关的业务模式和服务流程,拓宽业务领域。在中国,90%企业生产和项目的发展、新的项目的建设,金融支持都是由银行的信贷来承担的。银行的倾向性直接左右产业发展方向,并最终影响经济发展格局。因此,金融机构将资金投向低碳经济,就可以带动这个行业技术创新,乃至制度变革.正像当年推动IT产业发展壮大一样。因此。推进和加快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要大力发展碳金融,这包括商业锿行应将低碳经济项目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及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的碳交易市场。金融机构的战略规划、政策研究、产品设计和碳金融等多个部门之间应加大协调合作的力度,提高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效率,加强金融机构碳金融业务模式变化的应对能力。
参考文献:
1.曾刚,万志宏.国际碳金融市场:现状、问题与前景.中国金融。2009(24)
2.初昌雄,周丕娟.碳金融:低碳经济时代的金融创新.金融与经济。2010(2)
3.吴玉宁.我国碳金融发展及碳金融机制创新策略.上海金融,2009(1 0)
4.李东卫.我国“碳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路径选择.环境经济,2010(4)
5.杨志,盛普.低碳经济背景下中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会科学辑刊,2010(3)
6.郭清马.商业银行参与碳金融业务的策略研究.金融与低碳经济,2010(6)
2011年12月,IDC(互联网数据中心)对外了2012年中国ICT(信息通讯技术)市场十大预测。IDC认为,受全球经济低迷、欧洲债务危机蔓延以及国内货币政策回调、房地产调控等多重因素影响,2011年中国经济复苏步伐整体放缓。预计2012年欧债危机可能恶化,中国出口压力加大,房地产市场调整程度将加深;与此同时国内通货膨胀将继续回落,全年经济走势可能呈现“前低后稳”的局面。
2012年中国经济整体面临风险和不确定性,但预计仍将保持较为平稳快速的增长。在出口需求萎缩、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增大的预期下,国内市场竞争将日趋激烈。而IT市场仍保持高速增长,如云计算、物联网、企业移动互联网将持续发展;个人IT业态的变革将改变传统IT渠道概念;电子商务将向深度、广度发展;移动互联网将重构零售业、服务业模式。
IDC中国行业研究与咨询服务部助理副总裁武连峰对本刊记者表示,展望2012年,中国ICT市场,云计算、移动互联、物联网、商业分析等主流技术将深入行业运用,驱动企业改善产品服务质量、提高运营管理效率、增加企业业务收入和总体市场份额。这一年中,中国的IT市场将进一步向4—6级城市拓展,同时IT技术会继续帮助企业降低能耗、减少排放。随着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的展开,智能终端普及继续驱动个人消费电子市场,中国ICT市场将在全球性的不确定环境中稳步增长。
预测1:中国经济进入弱增长周期,重点领域lT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2011年,政府采取了非常严厉的金融紧缩政策抑制高通胀发展,基本稳定了物价和房价,经济大体实现了软着陆。根据EIU最新数据,2012年中国GDP增速预计将达到8.6%。抑制房价和通货膨胀的政策将延续,投资将放缓,欧洲债务危机和美国经济疲软将影响出口,内需消费和重点领域的投资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央政府鼓励消费的政策已经在2011年10月出台,例如提高增值税的征收起点额度、减少微企业的行政收费等多项措施。同时,例如智能电网、下一代信息技术、生活服务业等重点发展领域都将产生巨大的IT机会。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中有专门章节来论述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这也预示着2012年将有巨大的IT商机。IDC预计2012年中国IT市场规模为9854亿元,较2011年增长19.9%;同时2012年电信服务市场规模为9507亿元,较2011年增长7.4%。
预测2:中国IT市场呈现三类城市形态
IDC认为,不同层级的城市分别扮演不同的功能角色:高级别城市成为数据汇集和数据处理中心,低级别城市是数据产生和数据消费的端点,而中级别城市则有数据的产生、汇聚、传输和处理职能。IDC预计2012年,以上市场特征将逐渐清晰,各级别城市将在市场大环境中找到自身的定位,推动本地IT市场的发展。垂直行业也将明确各级城市在大架构中的定位,对应增加各类产品的投入。
预测3:云计算由大规模基建进入行业深化应用阶段
2011年的中国云计算市场在政府的扶持下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各地方政府在云计算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建设了众多的云计算数据中心;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企业也开始发展自己的云计算业务;目前大量用户已经开始将自己的基础架构部署在云计算服务提供商的平台上;云计算和物联网结合的新型应用也在逐步出现。IDC认为,2012年的云计算服务市场将达到9.29亿美元的规模,同比增长52.0%。
预测4:大数据将促使CIO首选商业分析实现IT的业务价值,并对软硬件体系架构提出新要求
移动互联网、社会化媒体、电子商务、物联网以及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将使企业在2012年面临大数据所带来的挑战。发展处理大数据的新方式将会驱动IT业的变革:大数据时代将挑战用户存储及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推动商业分析市场快速发展。企业和行业用户IT应用水平的提高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使得CIO们希望利用BA实现IT的业务价值,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由于大数据与传统数据特征不同,因此大数据分析对性能和实时性要求更高,对软硬件体系架构提出了不同要求。 预测5:IDC资源跨区域分散部署,集托管、监控、运维服务为一体的 “一站式iDC服务”将受青睐
受“云模式”发展和数据中心能耗影响,2012年大型iDC服务商业数据中心部署将更加向中高纬度地区转移,形成全国跨各大区域分散部署的态势。2012年,整体商业数据中心机房数量预计将以11.7%的增长率进一步增加,iDC服务市场将以25.1%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商业数据中心服务商将强化远程服务能力,整合集托管服务、监控服务、运维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iDC业务解决方案,帮助客户高效利用资源。
预测6:企业移动应用市场将在2012年升温
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宽带的支撑、WIFI站点的投资建设,移动应用在中国快速蔓延。移动个人应用的不断渗透为企业移动应用的发展创造了必备条件,成为企业移动应用的IT厂商及移动应用开发者可以聚焦的商业机会。
预测7:物联网技术环境日益成熟,市场发展从政府政策驱动转向行业应用需求驱动
随着3G和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环境日益成熟。无线网络的发展与物联网的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与此同时,物联网在行业中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电网、交通、环保、农业等成为物联网应用的热点行业。
预测8:个人IT业态的变革将改变传统IT渠道概念
随着2011年IT终端产品架构逐步清晰,由PC、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组成的多屏幕智能终端产业链逐步成型。各厂商都已经从2011年开始逐步部署未来的发展规划,而涉及具体落地,IT终端渠道无疑是产业链上至关重要的一环。IDC认为2012年无论是零售还是商用IT终端都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概念,推出更适合新的个人IT业的终端通路结构。
预测9:移动互联驱动IT服务多样性,并成为新的服务需求增长点
移动互联将成为IT服务行业发展的热点领域,因为它不仅将传统互联网平台平移至移动客户端,而且在用户数量、业务模式、应用开发等各方面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全面赶超传统互联网。相关软件和应用已经全面渗透到了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需求也呈现爆炸式增长。移动互联必将成为IT服务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推动IT服务的多样性发展。
预测10:电子商务向深度、广度发展,移动互联网重构零售业、服务业模式
关键词:营养纤维餐;4C营销理论;餐饮创新服务
餐饮服务创新是指发生在餐饮服务中的各种创新活动,通过服务传递方式、服务流程等方面的变化和变革,向目标顾客提供更加高效、周到、满意的服务产品,并创造出更大的价值和效用[1]。餐饮服务创新策略则包括服务观念创新、服务管理创新、服务环境创新、服务过程创新等。4C营销理论又称4Cs营销理论,以消费需为导向,重新设定了市场营销组合的四个基本要素:消费者(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和沟通(Communication)[2]。
一、营养纤维餐的发展现状
营养纤维餐属于新兴名词,至今没有准确的含义及界定,因其用料中素食占较大的比重,所以人们通常将营养纤维餐等同于素食餐。该行业刚刚起步,受到地域及国情各方面的限制,多数人们对营养纤维还不是很了解,概念模糊。
同时,相对与传统餐饮,营养纤维餐厅的数量极少,甚至没有。据统计,在北京市,只有朝阳区光华路22号光华SOHO3楼325室(汉威大厦对面)的一家,名为营养素健康茶餐厅;在广州市也仅有一家,即位于白云区云山路消化楼1楼(近祥云路)的营养膳食快餐中心;而在昆明市,没有一家真正意义上的营养纤维餐厅。市场上存在的营养纤维餐厅除了提供的营养纤维膳食具有特色外,整体的经营模式与其它餐厅没有太大差别。环境设施、附加服务、营销手段和品牌文化等没有新意。
二、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消费者的创新服务以消费者的表象需求和潜在需求为导向,对产品和市场细分进行创新,并依据市场细分对象的特点对产品套餐进行搭配。
1.产品创新
(1)菜品本身创新。在传统菜肴的基础上进行高纤维多营养的改进,营养师不断地结合客户需求和科学研究制定新菜品,对原料选择、烹饪方法等进行创新,就是营养纤维餐对菜品本身的创新。菜品套餐的搭配也可以是一种创新,营养纤维餐可以将主食、主菜、汤类、甜点、饮品、糕点组合成一个套餐,也可以任选几样进行组合,用以满足顾客的不同需求。
(2)菜名创新。在菜品创新上,营养纤维餐还可以通过对菜名经行创新,例如将菜品按卡路里来命名;根据原材料中的时令蔬菜结合时令来命名;或者根据典故来命名,如:黄鹂鸣翠柳、蝶恋花、水中月等。
2.细分市场创新
从营销方面来看,首先应该对快餐企业的市场进行细分,按照消费者群体的区别,一般可以划分成休闲和家庭快餐、学生快餐、职工快餐、差旅快餐[3]。营养纤维餐可以按照市场需求,结合自身特点,将目标市场细分为白领市场、孕妇市场、儿童市场、老年人市场和病人市场,并配备相适应的套餐。
三、面向成本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成本的服务创新策略主要体现在整个生产流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最大程度地整合和减少原材料的购进的中间环节,从而达到节约成本又保证产品质量,同时还能体现品牌文化,获得顾客信赖的目的。
1.直接从农场进购原材料。在营养纤维餐吸引人们的亮点就在于原材料来自各大农牧场,其绿色健康有保障,创新可以在于每天直接从农场进购当天采摘的新鲜蔬菜。
2.将原材料进行出售。营养纤维餐厅可以在不影响日常销售的情况下,以提前一天以上预约的方式,将原材料进行出售。
四、面向便利的创新服务策略
面向便利的服务创新策略最主要的是在服务过程中为消费者提供便利,包括用餐便利、购买方式便利、认知品牌便利等,而认知品牌便利可以融入入到其他各种便利的设计上,让消费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1.盛放器皿创新。对盛放器皿进行创新,重点在于方便消费者用餐,然后尽可能的使其贴合营养纤维餐的主题。如盛放汤类的器皿,不选用市面上直径短、深度高的炖盅,而是定制直径较宽的、深度适度的炖盅,方便顾客使用汤匙食用汤料,同时设置器皿外形贴近菜品名称。
2.菜单创新。通过对菜单设计的创新,突出营养纤维的主题页不失为一种创新,比如将菜单外形设计成原材料――果蔬、菌藻状,或将菜单里的菜品图立体状等。
3.下单方式的创新。设置电子菜单进行电子点餐,从点餐到菜单都利用电脑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有利于减少服务人员和提高下单速度;提前网络下单,顾客一入座就能立马上菜;接受顾客提前预约原材料的购买,如月度、季度的购买,减少顾客的麻烦。
4.送餐创新。营养纤维餐很大一部分以绿色蔬菜为原料,为保证选择外送的顾客食用到色香俱全的菜品,可以将外卖箱用保温箱取代,同时对外送的外卖产品配送营养纤维常识说明书。
五、面向沟通的创新服务策略
顾客对餐厅服务质量的感知很大程度依赖于顾客自身与餐厅员工、环境及其他因素之间的互动[4]。面向沟通的服务创新策略的关键是打造好直面的、基本的沟通,即与服务人员和餐厅环境的沟通,再深层次地打造消费者与餐厅文化的沟通。
1.顾客与服务人员的沟通创新。营养纤维餐厅让顾客和服务人员之间除了销售过程的沟通外,贴合餐厅的主题,进行营养纤维知识的沟通,增加彼此知识的同时,拉近距离,由买卖关系变成朋友关系,加强沟通。
2.环境设置的沟通。环境是沟通中最直接的外在感触,真正有创意的环境未必是最豪华的,关键在于“主题”突出, 让顾客找到一种“感觉”,为不同的客人群体创造不同的餐饮环境[5]。营养纤维餐的餐厅创新则可以体现在将餐厅布置成绿调为主,桌椅为淡色系,穿插富含纤维的代表性植物和高营养的禽类、鱼类的装饰摆设和布艺配件,设置成植物王国。
3.企业文化的沟通。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根本,也是核心竞争力,顾客与企业是否能紧密结合起立取决于企业文化是否在两者之间架起桥梁。因此营养纤维餐厅可以将绿色、健康、环保、长远发展的企业文化体现在餐厅布局中,形成生态自然的企业形象,如将企业文化编制成图悬挂在餐厅里、创办企业文化日、提供托管服务、等行为进行创新。(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2013年地方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362500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刘艳.谈我国餐饮业的服务营销与服务创新[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11.
[2]潘祖凡.基于4P、4C、4R市场营销组合理论的企业营销策略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14,05.
[3]佟春兰,陈晓风.我国中式快餐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对策分析[J].企业活力,2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