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环境治理能力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相关治理技术的应用研究
1相关治理技术的选取
阿什河水环境受点污染源和面污染源的共同影响,仅使用污水处理厂无法实现水环境达标的要求,必须采用综合措施。措施一: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2005年国家环号文/关于严格执行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6的通知0明确提出,北方缺水地区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均应执行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6一级A标准。阿什河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是松花江流域重要支流,故阿城、信义等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也应达到一级A。考虑到工程的建设周期,本研究建议/2013年完成一期污水处理厂的一级B到一级A的升级改造,2015年污水处理厂按照一级A标准建成0。措施二:在措施一的基础上建立人工湿地工程。阿什河河滩较宽,适合设置人工湿地工程,可用于沿线面污染源的处理以及污水处理厂尾水的强化处理。目前,我国北方地区已有大量人工湿地的研究成果和工程运行经验。措施三:在措施二的基础上,根据需要适当开展引清调度,本研究初步采用通过调控上游西泉眼水库下泄量来实施引清调度工作。
2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效果分析
根据措施一,不同目标年下阿什河全段实际入河量见表3。对比表3和表2,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2013年,随着一期污水处理厂的升级改造,污染物入河量有所降低,但全年的氨氮以及冰冻期的COD仍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2)2015年,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成后,将现状并未排入阿什河的污水通过污水处理厂排入阿什河,提高了排入阿什河的污染物量,导致全年的氨氮以及冰冻期的COD仍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可见,通过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非冰冻期COD的入河量低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但冰冻期COD以及全年的氨氮入河量依然大于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应采用人工湿地以及水资源调度等措施进一步增强河道的污染总量控制能力,尤其是加强对N元素的降解。
3人工湿地+引清调度效果分析
由于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与工艺、水情等因素密切相关,本研究根据相关的研究成果拟定了4组人工湿地的处理能力工况(见表4),以研究不同情况下需要的引清调度规模,研究结果见表5。通过计算分析可知:一方面,随着人工湿地处理能力的提高,阿什河需要的引清量有所降低,尤其是在非冰冻期,所以应尽量发挥人工湿地的作用;但另一方面,即使人工湿地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60%,依然需要实施一定规模的引清量。
结论和建议
1主要结论
(1)为确保阿什河水质达到规划目标的要求,仅采取按一级B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采用/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为一级A+人工湿地+引清调度0的综合措施。(2)随着相关污水处理厂的建成,今后阿什河最大的污染源是污水处理厂的尾水和面污染源,所以除了在阿什河干流设置人工湿地控制面污染源外,在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口也应设置一定规模的人工湿地,以强化尾水处理。
2相关建议
关键词:环境工程;科研训练;实践教学;高素质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0-0222-02
环境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工程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包括实验能力、运行管理能力)和运用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在近十年的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环境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着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作用,培养能源环境治理领域高素质人才。
一、强化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建设
在学校和学院领导支持下,利用专项经费和科研经费,以新教学大纲为基础,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改善硬件条件,提高教师素质,本着“重基础、建规范、创特色、出精品”的宗旨和原则,建成了一座具有完整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体系、规范的矿业环境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每学年实验课程从4门增加到8门,实验从7个增加到26个,建设了气象站,开设了环境噪声监测《水污染控制工程》,增加了S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煤化工废水生化处理实验、焦化废水臭氧氧化深度处理实验,《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增加了烟气脱硫脱硝实验、甲烷气净化实验,《环境监测》增加了校园空气质量监测实验和室内空气检测实验,三年来支撑大学生创新计划22个,已结题15项,支撑各类竞赛5项,为1个校内环保社团提供了实验基地。
二、将课程教学与大学生创新计划有机结合
我们充分发挥“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灵活的特点,要求学生从入校开始就逐渐加入老师的科研队伍,鼓励科研能力强、承担项目多的教师抽出时间指导这些学生进入实验,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近三年,我系共获得指导21项“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已结题“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14项,学生参加的积极性高,课题全部来源于教师的科研课题。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起到了重要作用,考取研究生的学生中基本全部参加过北京市或校级大学生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其中超过约1/3的学生为大学生创新计划的负责人。
三、发挥社会实践环节指导性作用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既注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又与行业发展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明显矿业行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增强毕业生对市场的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1.社会实践课环节。环境工程专业的社会实践课程按培养计划设定在第五学期,此时学生已完成了环境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学习,对基本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主要污染源及其危害、各环境子系统污染防控体系等有了初步的认识和掌握。同时完成或正在学习部分专业课如《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矿山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等,从不同的环境子系统尤其是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及其原理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素养。以环境工程专业课程为指导,要求学生结合具体的环境子系统和其存在的能源环境问题,从污染的产生、污染源的排放与管理、污染防治出发,结合实际厂矿、企业、流域等进行选题,深入现场,要求学生根据课程相关原理对现场的污染路径、防控措施及其先进性合理性等进行重点调查、分析,并根据自己的知识,提出自己的想法,乃至可试着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2.科研训练环节。在理论训练方面,由全系科研水平高、业务素质好的教师,结合科研实践进行讲座式的教学,包括:介绍科学研究工作的性质、内容、方法、过程及基本规律;物质结构、性质的现代仪器表征方法;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处理的专题讨论;信息资源的检索与科技写作方法;结合环境工程各个专业方向的新技术专题讲座,介绍当前的前沿科技发展方向;结合我校环境工程专业的科研项目和成果开展训练,增加学生对科学研究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在实践训练方面,结合本系实验中心教学平台,指导本科生构建实验框架,取材来自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验证性实验。当然在验证性实验进行的过程中,也不乏一些非常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提出新的想法、新的思路,并取得一些新的发现。
3.校内实践环节。“绿缘・根与芽”社团是在环境工程专业背景下,与国际“绿缘”社团接轨,由学校和环境与生物工程系共同支持的环保社团。其出发点是通过社团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进而以大学生为载体向社会传播环保理念。同时让我系环境工程专业学生通过环保实践活动,充分接触社会,开展一系列的环境调查活动,促进理论向实际转化的速率,增进学生对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深入了解。
4.暑期实践环节。本科生暑期社会实践按照学校布署,每年暑期举行,由学生自由选题,鼓励学生组合成团队,集中优势力量,对能源环境治理社会热点问题及其他相关主题等进行调查研究,并提交专题调研报告。我系部分教师结合主讲专业课程和科研领域专长,在课程讲授之余,主动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知识贯穿到社会实践中去,尤其是将课程教学中提及的理论体系活学活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使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有了很大提高,部分实践团队还与实践单位达成共建,形成了机制,为当地能源环境治理等相关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谏文献策,受到了不少实践单位的好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巩固了教学成果,使实践教学的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
5.毕业环节。毕业环节是大学最后一个教学环节,而且时间较长,适合结合科研实践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型培养。毕业环节的指导采取导师负责制。我们狠抓毕业选题工作,每届毕业选题的数目均大于学生人数,由学生填报志愿,双向选择,确定最后的选题;严格答辩制度和程序,抽签决定答辩分组和次序;自2006年开始对优秀毕业论文(设计)进行评选,采取个人申报、指导老师推荐、学科建设负责人审查、集中答辩的形式进行。
自2004年首届环境工程专业毕业以来,培养的本科生应届考取研究生的比例均在41%左右,分别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矿冶研究院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录取。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矿山环境方面专业优势明显,每年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进入与矿业有关的国有大型企业和科研院所,并逐步成为企业的骨干力量。我们每年也会邀请这些优秀毕业生返校,向在校的环境工程专业学生介绍企业实际情况,并介绍他们的个人经验教训,增强在校生对于实际工作岗位的认知,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
四、结语
1994年4月,我们随机选择了幼儿园两个小班的幼儿(3.5~4岁)分别做实验班和对照班,挑选了学历、教学水平相当的两位教师分别担任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任务。为了探讨强化活动与幼儿认知能力发展的关系,我们按《幼儿园工作规程》及《幼儿园教育纲要》的要求,对一些可以利用周围环境的教学内容,尽可能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周围环境进行教学,其他教学内容均按原来规定的要求进行。为了保证实验的可信度,我们选择了23对性别、出生年月、家庭背景大致相同的幼儿作为暗设对偶,以作比较。实验情况不向家长通报,以杜绝家长可能进行的额外辅导。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从幼儿园所处的周围环境的实际出发,选择田野、园林、建筑工地、农贸市场、果品市场等作为幼儿进行教学的区域和认知对象,每周安排2~3次活动(每天两个小时的户外活动照常进行)。每次活动分明确活动目的、发现新知识、相互交流、归纳小结四个阶段进行,并突出定向观察、比较研究、举一反三、语言复述四个环节。对计划中确定的认知对象,根据需要多次组织幼儿观察比较,重点引导幼儿探求事物发展变化的相互关系,从而培养幼儿的认知能力,使儿掌握认知方法。
前测结果说明这23对幼儿的认知能力的基础基本上是相同的。一年以后,我们分语言、观察、推理、分类、记忆、问题情境六个项目进行了后效测试,结果发现两个班的幼儿认知能力的总体水平及推理、分类、问题情境三个项目的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班幼儿的水平要明显优于对照班幼儿。这说明利用周围环境发展幼儿认知能力的效果是明显的。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一结果,,我们有在中班进行了第二轮实验。实验结束后,我们同样进行了效果测试,结果发现差异显著,与第一轮实验效果基本相同。
两轮实验使我们认识到,利用周围环境发展幼儿认知能力,实际上是变封闭式学为开放式学,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的一种改革尝试。同时也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变革。这种利用周围环境开展的教学,能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是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因此,效果是显著的。
一 有利于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方式中,幼儿的认知活动主要是听讲与识记,教师讲什么幼儿听什么;教师教什么,幼儿学什么,他们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利用周围环境组织开放的教学活动,使幼儿成为环境中的一员,直接参与到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去,这可以调动幼儿认识客观世界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幼儿在天真的、鲜明的、活生生的环境中不断提问,不断想象,这为他们认知能力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例如,幼儿参观农贸市场时,无不对市场里的一些设施产生兴趣,他们提出来的问题比在幼儿园里搞活动时要多得多。在参观建筑工地时,他们会对一些常用的建筑材料进行比较,这也有利于发展他们的认知能力。
二 有利于提高幼儿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有利于萌发幼儿的辩证思维
幼儿周围的客观世界是整体的,此事物与彼事物是互相关联、彼此依存的。通过活动,幼儿能够领悟到应从事物的整体性、全面性上,从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上来认识,从而促进了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到操场上观察水、霜、雪的变化时,很自然地与天气、风、气温等相联系。
三 有利于幼儿推理、想象、语言表达能力发展
在实验时,我们不仅让幼儿接触环境,了解环境,而且提供有目的、有指导的活动有指导的活动,特别是紧扣观察感知、比较研究、举一反三、语言复述四个环节,比较符合幼儿认知内化的规律。因为有客观生动的环境作为认知对象,幼儿进行观察、比较、举一反三乃至语言复述就有了感性材料,他们的积极性也高,这当然也有利于这些方面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职业能力;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应用型人才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环境科学等环境类专业。环境影响评价方向的职业能力是培养学生的主要专业方向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相关课程几乎涵盖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并且与其他专业课程联系紧密,同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1]。这些年来,重庆三峡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对环境影响评价方面的课程做出了相应的调整,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课程体系的不足,现在该课程教学已不能满足学校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本文针对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这一目标,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进行了改革。当前,我校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转型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的改革也是基于此目的。近年来,随着国家相关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也随之在调整与完善[2]。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一直都是环境科学专业的核心课程,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符合社会实际要求的专业技术人才[3]。但目前我校环境影响评价的教学理论内容与实用性均不足,学生缺乏参与和接触项目的机会,形成的互动与探讨较少[4]。学生学到的知识只能够应付课程的结业要求,达不到职业能力的教学目标[5]。由于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完全不能满足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需要,不能满足专业建设的需要,不能满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需要,故其从课程体系改革出发,解决课程最根本的问题,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
一、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一)改革的目标环境影响评价已成为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第一道环保屏障,项目后续一系列环保程序,如环保设计、环境应急预案等很大程度上都依据环境影响评价,这些工作也成为环境类学生就业的主要方向之一[6]。由此可见,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对学生的重要性。学校进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改革,可为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性的职业能力打下牢固的基础。以前的环境科学专业受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的限制,教师只是通过课堂讲解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只能抽象地了解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理论和相应的实施程序,而无法掌握更深入的技术和方法。学完本课程后,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够扎实,更无法将理论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学以致用完全是一句空话。显然以前的课程体系已经无法适应现在社会的需求,满足不了当前该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而通过本文的研究,笔者旨在解决以下几点问题:①通过调查研究,弄清楚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人员应具有的职业能力;②改革课程体系,使其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相契合;③使实践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合理。
(二)改革的内容以前我校本科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只是笼统地安排了环境影响评价这门课程,理论教学学时为48学时,课程设计为32学时。教师对这门课程教学只能是粗放式的,学生得不到系统的学习和锻炼。因此需要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在培养学生环境影响评价职业能力目标的基础上,设计并实施更加合理的课程体系。基于此,本文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环境影响评价专业学生应有的职业能力;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的改革;③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实践。
二、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的改革策略
针对目前我校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存在的缺点,为了使学生学到系统的知识并得到锻炼,使学生可以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笔者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改革,主要有以下几点措施。
(一)确定原则本文通过对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应用性的环境影响评价职业的能力。为达到此目标,需要学生对课程内容融会贯通,学生需要对课程内容非常熟悉,且能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在学生学习了相关的环境基础课程,如环境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后,就可以对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能力的培养了。首先,要掌握基本理论,这是学生学习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学生必须夯实对环境影响评价相关理论的理解。其次,要掌握基本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对与环境各要素相应的技术导则和标准进行深入系统的教授。最后,要掌握项目案例实践,学生在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时要进行实际操作,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项目。
(二)调整课程以前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理论学时为48学时,课程设计为32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习环境影响评价课程的知识,也为了让课程体系更加系统,学校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具体过程如下。首先,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学校在第5学期不分专业方向开设“环境影响评价概论”这门课程,为32学时数。然后,开设具有针对性的专业方向选修课,在第4学期开设“环保法律法规”课程,学时数为32学时;第6学期开设“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学时数为48学时,并开设“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学时数为32学时;第7学期开设“环境风险管理”,学时数为32学时,并开设“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学时数为32学时。如此,整个课程体系会更加丰富,更具有立体感。
(三)加强实践首先,学校开设了专门的案例分析课程,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教学时,教师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意识,使学生能够将书本上呆板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立体生动的、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其次,教师加强了学生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通过在“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课程中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项目。教师还选取本地区实际的环境影响评价项目,让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整个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完成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使学生得到实践操作的锻炼。最后,学校可与当地的环境影响评价公司进行项目合作,带领学生进行真实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
三、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的改革成效
本课题实施后,提高了环境科学专业学生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为学生毕业后的就职单位提供了素质过硬的人才。本文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环境影响评价课程体系的改革具有以下几点主要成效。
(一)改革课程体系,与学生能力培养相吻合我校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并增设了相关课程,在学生掌握环境影响评价课程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设立了环境影响评价的专业方向课程,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注重实践应用,与学校转型发展相契合在学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背景下,各专业都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本课题实施后,学生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和应用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培养出了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三)强调职业能力,与学生就业相结合本课程与企业岗位职业相对接,结合毕业生工作岗位知识、技能、素质的要求,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工作实际问题的技能。环境影响评价课程注重实用性,相关课程内容更多地考虑了环境影响评价实际工作情境,即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涉及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培养学生专业的适应能力以使其顺利进入实际工作岗位。实际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涉及的因素较多,学生只能在工作中学习和提高自己。近年来,环境影响评价领域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修订很多[7],我们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中也还在不断地进行摸索和调整,希望学生能掌握最新的专业知识。
儿童的健康状况和智力,与遗传、营养及教育有关,这是人所共知的。可您是否知道,孩子居住环境的颜色对其智力的开发也是有影响的呢?
慕尼黑一心理学家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环境颜色对儿童学习、智力的影响。他挑选了一些天花板较低的房间,把共墙壁分别漆成不同的颜色,然后让孩子们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中玩耍、游戏和学习。结果发现,在那些所谓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和橙色),孩子们的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在所谓“难看”的房间里(如白色、黑色、褐色的房间),孩子们智商比平时低。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那些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孩子们玩耍、做游戏时,会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而在那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则变得迟钝。研究表明,那些“好看”的颜色会使人的身体感到舒适,使人的的情绪均衡,行动变得灵活的协调。
现在,许多家庭的孩子都有自己的“小天地”。父母们便可以按孩子对颜色的喜好,把“小天地”四壁的颜色改变成“好看”的颜色;没有条件的家庭,不防选择孩子常玩耍和学习的房间,按照孩子喜欢的颜色,把四壁的颜色改变一下。这样,就能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而又富有创意的生活、学习环境了。
好孩子育儿网采编
(责任编辑:暖暖的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