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职业素质

个人职业素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职业素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职业素质

个人职业素质范文第1篇

关键词:健康人格 职业教育 心理学

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近几年成为社会、学校日益关注的任务。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实践的活动。这里提到的身心发展,指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通过教育最终获得自我反思、自我管理的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为了实现教育目标,首要决定因素,即被教育者有完整的、健康的人格。在职业教育中,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是重中之重的任务。由于社会知识结构的排列,职业教育已经排在了教育的末端,多数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价值观,进而影响到其自身的人格塑造。社会用工单位对职业教育学生的知识水平要求并不是很高,而对学生整体素质却非常重视。然而,遗憾的是,目前的职业教育并没有对学生的人格塑造达到应有的重视,以及人们所期望的质量和效益。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多数教师没有把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性提升到意识中。大多数教师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只是单方面地强调培养学生素质,而往往忽略了人格的塑造。其结果就是教师永远都是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与达到教育最终的目的“自治”相距甚远。所以,在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能把学生人格塑造系统体系化,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素质教育功用,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应该引起广大教师的高度

重视。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作为客体存在的各方面的意识。职校学生,大多数对自己的评价不高,因此,教师在教育中,要引导学生自我纳悦,多发现学生的优点,让学生能够自己接纳自己、欣赏自己,体会自我的独特性。在这一基础上,帮助学生体验价值感、幸福感、愉与满足感,冷静地看待得失。另外,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反思,关注自己的成长,对过去、现在、未来进行整理,了解与把握自己,并且积极地进行自我的提升。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

职校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常容易冲动、易怒。教师在教育中,要让学生学会随时体察自己的情绪,“我现在的情绪是什么?”例如,当自己老师对自己提出批评而对老师有过激言行时,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这么做?我现在是什么样的感觉?”学生要学会适当表达自己的情绪。例如,对老师的批评,可以尝试把自己羞愧的感觉传递给老师。教师要让学生适度地疏解自己的情绪。所以,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与关注,让学生得以表达自己的感受。

三、培养学生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的能力

心理学将人际关系定义为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联系。人际关系反映个体或群体寻求满往需要的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交往的心理距离接近或拉大,决定于交往双方各自需要的满足程度。

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加强学生对他人评价的训练,让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身边的每一个人,不仅仅只注意身边的几个好友。要让学生练习找出他人的优点,并且学会赞美,接受他人与自己的不同,宽容待人。另外,要让学生了解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彼此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以为越接近、越亲密越好,甚至丧失自己的个性,盲目服从。

四、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取向、价值追求,凝结为一定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表现为价值尺度和准则,成为人们判断价值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评价标准。

由于职校生多数学习成绩较差,长久以来家庭对于他们的期待有所下降,导致学生对自己的期待也不高。同时,当今社会信息发达,学生也难免受社会中不良价值观的影响。例如,有些学生家长对于他们的期待就是学不学没关系,将来是不是能够承担社会责任没关系,只要别出事,平平安安就好。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价值观取向,多给学生树立一些榜样,引导学生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更要通过自己的价值观影响学生。

个人职业素质范文第2篇

一、企业会计人员素质要求

当前,国内企业对会计人员素质的要求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再局限于核算、记账、资金交易等基础性操作,而是需要职业道德性强、业务精通、掌握会计信息技术、跨领域融合等高素质人才。

1.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从事的职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涉及企业秘密、资金交易、会计事物真实性等敏感性问题,国家在财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等多方面对会计人员从业有着明确的规定,其目的是要求会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涉及多个方面:①遵守财务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和所工作企业的相关规定;②按照会计制度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保证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③保守所工作企业的商业秘密,不能私自向外界提供或泄露企业会计信息;④爱岗敬业,维护企业利益,保障财会管理工作的安全、高效,提升企业管理运营水平。

2.业务素质

近十年来,国内企业对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要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核算、记账、资金交易的精细化等向掌握会计信息技术、跨领域融合等方面转变,这是市场环境不断演变的必然趋势,互联网金融、产业信息化、网络营销等都是这种演变的实际结果。因此,新的市场形势下,企业会计人员需要具备更强的综合能力,除了处理传统业务,更需要掌握现代会计信息工具和多领域融合等能力。

二、企业会计人员工作现状

就目前相关研究数据来看,会计人员个人素质分地区、行业、企业类型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其中大量中小企业及西部企业会计人员个人素质相对较低,致使这类企业财会管理水平较低,对企业参与市场竞争以及经济效益提升产生不利的影响。国内企业会计人员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以下几方面:

1.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素质问题

众多中小企业财会管理水平较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会计人员素质不强,主要体现在会计人员队伍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其不利影响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大量中小企业重视生产和销售而轻视企业财会管理工作,基于成本收益考虑,企业中从业会计人员文化程度不高,致使财会管理工作只停留在核算、记账、资金交易等传统业务上,提升企业财会管理水平也就无从谈起。

(2)目前大多数的会计人员只掌握了基本的会计知识,缺乏企业经营管理的相关知识,知识结构单一,会计信息化、多领域融合等概念模糊,这使得会计人员只会“算账”不会经营管理,造成会计人员业务能力不能满足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要求。

2.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现状

目前,西部以及大量中小企业,普遍只重视生产和销售,对财会管理工作投入不足,财会管理制度混乱,人员配置不当。

首先,企业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为节约投入成本,部分中小企业财会管理人员数量偏少,一名会计人员身兼数职的情况普遍存在,导致财会管理工作出现纰漏,给企业生产经营以及经济收益带来损失。

其次,财会管理制度混乱。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与出纳人员不能为同一人,其目的是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然而中小企业中出纳与会计为同一人的情况普遍存在,不合理的财会管理制度给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高效运行埋下隐患。

最后,企业对财会管理工作投入不足。处于成本收益考虑,一些企业对财会管理工作投入不足,低工资招收能力较低的人员从事财会管理工作,并忽视会计人员在岗培训工作,以至于会计人员专业知识滞后,工作能力不强,严重影响到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加强会计人员素质对企业财会管理的作用

市场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加强会计人员素质是增强企业财会管理水平的关键,这涉及到会计人员教育培训、财会管理工作投入、企业财会管理制度等问题。

第一,重视会计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会计人员受教育水平能够全面反映其工作能力,接受良好教育的会计人员具备现代会计信息技术,有着更强的跨领域融合能力,拥有良好教育的会计人员队伍才能建立起高效的财会管理体系,提升企业管理运行水平。

第二,增加企业财会管理工作的投入力度。企业财会管理工作投入包括人员费用、会计信息技术设备费用、人员培训费用等,一些中小企业为节约成本,对财会管理工作投入不足,致使企业财会管理水平停留在电子化和“粗放式”阶段,严重影响了财会管理工作的经营促进作用。

第三,完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对企业财会管理制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该制度能够有效保障企业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安全,避免财会管理出现纰漏对企业造成的生产以及经济收益损害,而一些企业财会管理制度却存在会计人员和出纳人员为同一人等的严重制度缺陷。完善企业财会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的有效保障,也能够有效避免会计人员的“道德风险”问题。

个人职业素质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素质教育;培养规格;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当今社会具有高节奏、高风险、高压力的特征,是一个发展日趋迅速,竞争日趋激烈,对知识、能力和心智要求极高的社会。要求培养的学生既有理想,又能脚踏实地的生活、学习、工作;既对生活积极乐观、讲求实效、讲求诚信,又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开拓进取精神;对学习、工作既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又有高度的热情和团结合作、主动创造的精神。面对社会的变化,人才培养的方法就要适应时展、体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应该是一个融合社会、学校和个人的系统工程,具有内在的客观规律。要真正发挥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积极作用,学校就必须根据社会发展的特点,人才素质的形成规律,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和体系。人才的培养实质就是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从人才培养的角度而言,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往往只解决如何做事,而提高素质则更多的是解决如何做人,只有将做事与做人有机地结合,才能培养出理想的人才。因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的目的,就是为受教育者建立符合社会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怎样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

2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本质

知识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认识和经验总结,知识发展的最高成就就是科学。知识一般分为三类,即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能力是个体顺利进行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完成某项活动的综合本领,主要包括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教育学意义上的素质,指人在先天生理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以发挥作用的身心特性及其基本的品质结构,如健康水平、智慧、意志、情感,对人、事、物的态度倾向性等,是一个人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内在基础,主要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

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存在相辅相成关系,它们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能力的载体,可以通过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进行传输的。能力是知识和素质的外在表现或体现,是专业人才贡献社会的直接本领和价值。知识和素质也是通过各种各样的能力表现出来的,一个能力强的人较容易获得某种知识,凡不以知识为基础的能力充其量只能是一种低级的技能,甚至是本能。素质诉诸于实践就表现为能力,离开能力,素质就无从表现、观察、确证和把握。素质的基本要素是知识和能力,核心是能力和价值观。根据素质内在性的特征,人要把所学的知识经过自选、吸收、融合、创新、变为自己的灵魂,内化到自身之中才能形成素质,所以后天的教育和引导使学生自觉加强自身的改造,才能形成良好的素质。因此要充分认识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增设几门课程的问题,而是要在各种教学活动中正确处理好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三者的关系,促进其协调发展、融为一体,才是素质教育理念的目的所在。

3体现社会需求的素质教育与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

素质教育是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开发学生的智能、注重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具有主动性、全体性、全面性、发展性、因才性、基础性的特点。

3.1人才培养目标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

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是分层次的,高等学校要科学定位,就要准确把握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培养的规格。从社会需求角度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都是既需要从事科学研究的人才,也需要一大批应用型人才。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践环节,都围绕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标准来优化。我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基础知识、计算机科学基础理论、软件工程专业及应用知识,具有软件开发能力,具有软件开发实践和项目组织的初步经验,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和良好的外语运用能力,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素质软件工程应用型人才。

3.2业务培养规格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目的

良好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是个体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条件。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必须的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训练、综合素质培养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环节,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具有较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高技术应用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按照人才培养的目标,从知识、能力和素质3个方面进行分析,明确所要达到的专业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具体要求(见表1)。

4构建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课程体系

4.1课程设置要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性、发展性、基础性、主动性、因才性的特点

一个优秀专业人才不仅需要掌握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用技能,更需要在知识、能力、身心、性格等各个方面的得到全面发展。知识是素质形成和提高的基础,是能力的载体,知识可以通过教学课程进行传输的,因此,知识的有效传授始终是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根据国家专业规范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化的要求,优化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见表2)。

以课群、系列课、模块课等形式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根据各门课程之间的衔接关系,形成五大模块:全校基本统一的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具有相同基础的学科基础课模块,专业主干课模块、专业选修课模块和实践环节模块组成。

(1) 核心(主干)课程模块:软件工程、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设计与体系结构、软件系统建模、软件项目管理、软件测试、软件工程的形式化方法。

(2) 学科基础课程模块:软件工程专业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电工基础、离散数学、电子技术、面向对象的方法学、数字逻辑、算法与数据结构、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软件代码开发技术、工程经济学。

(3) 选修课程模块:主要根据社会需求、能力目标及其知识结构来设置教学单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具有主动性、因才性的特点。比如有软件测试技术方向、软件工程技术方向和软件应用技术方向。通过基础课程安排夯实学生专业基础,每个方向课程的横向联系,使学生学完后能融会贯通、自我拓展。

(4)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构建专业教育与非专业教育并重的课程体系,重视加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突破传统的以政治理论课为主的模式,扩展到经济、法律、管理、文学、艺术、科技史等领域。并且将第二课堂、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入学教育、毕业教育、军事训练等环节均纳入了教育的视野。由学校统一安排,这些课程体现了学校的人文环境、学术气氛,以及校风、学风、教风等,对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专业思想巩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5) 实践环节模块: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软件工程职业实践、竞赛、校园文化节、课外科技作品制作、课外科研实践、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课外兴趣俱乐部、讲座和报告会等。为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点,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要求课堂外花费的实践时间约为课内时间的2.5倍。

4.2课程设置要注重实践,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转化

实践的重要性在于实践是知识和能力转化的充分必要条件。其转化过程对教师来讲是“教”与“研”、“授”与“导”的结合过程,对学生而言则为“学”与“用”、“知”与“行”的结合过程。建立了以社会调查学年论文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环节(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的社会实践体系,以及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实验专业课实验选修课实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校内实践体系。精减了课内理论讲授学时,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科学研究法的训练,并鼓励结合科研课题开展研究式实验这样的课程外实验。

研究式实验是在导师指导下自选研究课题,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完成研究内容。科研和教学结合,理论联系实践,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得到一举两得的效果。研究式实验教学重在科研能力训练和创新思维的培养,这一实验教学层次其形式较为灵活,不受课时和年级的限制,可在课内或课外完成。研究式实验也可包含科技开发内容,称作开发实验。这一类型的实验可以是让学生参与一些实际软件开发项目,培养学生产学研的意识,比较适合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

5建立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不仅将非专业素质教育内容纳入素质学分,将素质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各环节中,而且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测评体系,以检查效果和为进一步改革提供依据。根据本专业学生应具备综合素质内涵的要求及社会实践活动,设定5个1级指标(道德品质、公民素养、人文修养、身心健康、综合能力)和50个评价要素,定期进行测评。将学生素质综合测评工作规范化、日常化、全员化(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使其成为教育质量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利用素质测评的引导和激励机制,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强化素质教育,特别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素质养成教育。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把社会对人才素质要求转化为自己的需要和追求,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品德修养、性格塑造、意志锤炼和良好习性的养成,为他们今后所从事的职业做好素质准备,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实现和终身可持续发展。

6结束语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必须从社会的发展和人自身发展的要求出发,按照知识、能力、素质三者协调发展思路,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且要在日常各种教学活动中渗透素质教育的理念,充分体现素质教育全面性、发展性、基础性、主动性、因才性的特点,同时还要建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参加的考核测评体系,实现素质教育的体系化、规范化、日常化和全员化,才能真正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管平. 知识、能力、素质与高技能人才成长模式研究[J]. 机械职业教育,2006(1):9-11.

[2] 张健明.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S1):282-284.

[3] 南京大学软件学院. 软件工程本科专业规范(03版)[S/OL]. [2009-06-10]. /portal/ xyjs/jxlw_pdf/guifan.pdf.

[4] 陈笑蓉,王晓蓉,陈梅,等. 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 计算机教育,2008(15):63-66.

Professional Training Mode Reform and Quality Education for Software Engineering

LI Wei-bo

(Wuha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3, China)

个人职业素质范文第4篇

一个成功的人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

保持积极的心态:人与人之间只有很小的差别,但这种很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巨大的差异,很小的差别就是所具备的心态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巨大的差异就是成功与失败。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了目标,内心的力量才会找到方向。多走些路:做个主动的人,要勇于实践。正确的思考方法:成功等于正确的思想方法加信念加行动。要想成为思想方法正确的人,必须具备顽强坚定的性格。高度的自制力:自制是一种最艰难的美德,有自制力才能抓住成功的机会。建立自信心:一个人能否做成、做好一件事,首先看他是否有一个好的心态,以及是否能认真、持续地坚持下去。创新致胜:创造力是最珍贵的财富。充满热忱:有信仰就年轻,绝望就年老。失去了热忱,就损伤了灵魂。富有合作精神:合作是企业振兴的关键。而企业家的威信又是合作的关键。正确对待失败:失败是正常的,颓废是可耻的,重复失败则是灾难性的。

(来源:文章屋网 )

个人职业素质范文第5篇

【关键词】图书馆 馆员 职业素质 职业资格认证

图书馆作为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中流砥柱,汇聚着人类社会活动总结的智慧成果,对社会生产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图书馆成为知识生产中实现知识创新价值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将图书馆置于发展知识的重要来源之一。他经常到微软图书馆很认真地阅览和研究图书馆收藏的文献,特别是《经济学家》杂志。他要求微软图书馆馆员应成为懂得公司发展需要而进行努力工作的专家、熟练的知识组织者和导航员,将信息和需求者联系在一起,及时获取信息,从而利用有关信息进行科学的决策。目前,我国图书馆事业正面临着重大变革,读者对信息的需求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已不满足于传统图书馆的借借还还,他们在自身更新知识的同时,要求图书馆员能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他们对图书馆员寄予厚望,希望得到更多的帮助,希望图书馆员成为他们获取知识的良师益友,而这种期盼更需要图书馆员自身的知识底蕴支撑;以网络服务为中心的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数字化技术正在把分离割裂的图书馆推向全球一体化、网络化的新境界地,显然,没有一支高素质的队伍,无法迎接网络时代的挑战。因此,图书馆员队伍的素质必须提高,这也是时代赋予图书馆员的神圣使命。

列宁曾说过:“图书馆员是图书馆的灵魂。”美国图书馆界的分析显示:各种因素在图书馆服务中所起的作用中,图书馆建筑占5%,信息资料占20%,图书馆员占75%。

高素质的人才是建设现代信息化服务型图书馆和提供现代化图书馆服务的前提和基础。实际上,图书馆是一个高素质人才的聚集地,如果在这个高素质人才聚集的地方,其管理人员的素质却不能与之相匹配,这个图书馆是不可能为社会提供相应的符合要求的服务的,同样,如果一个有着先进设施却没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的图书馆,那么这个图书馆也必定是徒有其表,同样是不能成为一个好图书馆。可见,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高素质的馆员无疑是图书馆建设中的决定因素。素质是一种实力,也是一种潜力,拥有实力,具有潜力的馆员才能在本职岗位上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一、图书馆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

(一)基本素质

图书馆是一个通过搜集、整理、保藏和提供文献资料来为广大读者服务的科学、教育、文化结构。无论图书馆的馆员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具备其基本素质——职业道德。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可以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

1.摆正位置:图书馆是为读者而存在的,没有读者也就没有图书馆。因此,要把为读者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核心,千方百计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员在开展工作前,必须端正思想,明确目的——“一切为读者,为一切读者”,并要具有乐于为读者服务的精神和善于为读者服务的本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

2.爱岗敬业:爱岗敬业就是热爱图书馆事业,喜爱图书馆工作,爱读者、爱书、爱馆如家,有主人翁精神。热爱是最好的导师,是图书馆工作者献身事业的动力。如果没有热爱作为基础,没有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社会地位的道德认同,就不会有尊重和忠实于图书馆事业的敬业精神,更不会为之去奋斗、去献身。

(二)文化业务素养

图书馆是知识的殿堂、是知识的海洋、是贮藏人类文明的宝库。它保存着古今中外各种各样的知识。作为这些知识管理者的图书馆工作者,除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外,还要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业务素养,

1.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类逐渐进入信息社会。作为图书馆员,要想干好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必须具有扎实的图书情报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图书的采购、分类编目、流通阅览管理、读者咨询等各方面的基础知识,对图书馆的构成、功能、作用、图书、期刊、报纸分类及检索等方面的知识要了如指掌,熟记在心,并且还要掌握分类学、目录学、文献学、情报学等有关理论知识以及工具书的使用方法、现代文献信息的检索手段等。

2. 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应运而生,知识更新也不断加快。因此,对于知识管理者的图书馆工作人员来说,光具有图书馆本专业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此外,还应尽可能多地了解和熟悉其他学科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要做一个知识的“杂家”,文理都通的综合型人才,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才会把图书馆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各层次、各不同信息需求的读者提供更优质、更丰富的信息服务。

3. 掌握计算机知识及网络知识

在现代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和网络成为人们之间知识交流和传播的一种方式,是现代化图书馆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工作环境,是图书馆完成基础业务工作和开展信息服务的保证。目前,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递与服务网络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现代化图书馆一旦离开了计算机就无从谈起,整个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和信息服务都将处于瘫痪状态。因此,图书馆员必须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网络的各种功能,熟悉各种网络检索工具以及信息组织、处理与检索能力。

4. 良好的外语基础

在知识无国界的时代,世界范围内的知识交流与传播日益频繁,而语言是知识交流的工具。因此,在世界范围内进行知识传播与交流时,必须具有良好的外语基础能力。在高校图书馆的馆藏文献中,外文图书占有一定的比例,查找这些外文文献的读者与日俱增,图书馆员要想开发和利用这些外文文献,也要有较好的外语基础和外语应用能力,这样才能为外文文献需求者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服务。

5.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

图书馆员应坚持终身学习。据统计,当今知识更新的速度为2~5 年,专业知识学习结束后不等于拿到永久通行证,“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图书馆员如果不重视知识更新和继续学习的话,将很难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也无法让用户满意,最终会被图书馆职业发展所淘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图书馆员要有极强的自适应能力,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美国图书馆协会伦理纲领》第8条指出:“我们(图书馆员)坚持和强化我们应该拥有的知识和能力——以期追求专业的优秀性”。智慧因服务而无穷无尽,服务以智慧而光彩照人。智慧就是专业素养、文化素养,对图书馆的馆员来说,专业素养和业务技能不只是一个纯粹的个人学术水平问题,它关系着履行职责的质量,关系着业务工作能否优质、高效、规范和科学。当今社会已进入自动化、网络化时代,馆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广博的知识水平、娴熟的计算机网络操作技能、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这样就要求图书馆员在自身建设中,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文化素养,重视终身学习,为图书馆注入新的活力。

(三) 开拓创新精神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求知欲强的高校师生,服务对象的较高层次,要求图书馆员也要提供较高的服务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既存在挑战,更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图书馆员要积极开展各项宣传辅导活动,如新书报道、新书陈列展览、编制各种专题书目索引、进行文献开发和文化交流活动,对读者进行文献检索知识教育和新生利用图书馆知识教育;必须破除因循守旧的意识和行为,树立创新观念,实施创新行为拓宽思路,利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开发新的服务项目,拓宽图书管理信息服务范围,做到“想用户之所想,急用户之所急”,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四) 心理素养

心理素养主要是指图书馆员的意志力和自我调控能力。在平凡的图书馆工作岗位上,克服好高骛远等不良心理,不断加强意志锻炼,培养恬静、乐观、开朗的心境和良好的“自控性”;自觉发挥意志对情绪的调控作用,不把不良的情绪带到工作岗位上,要有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工作中克服主客观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不断进行自我修养,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平凡的工作中。

二、图书馆高素质人才的主要来源

从图书馆工作本身的特点来说, 它属于必须依靠专业技能从事个体服务的行业。图书馆员是图书馆服务的实施主体,其素质是决定图书馆提供服务的信誉、能力、质量的关键因素。一名优秀的图书馆员必须具有系统的图书馆专业理论知识, 掌握采购、分类、编目、典藏、流通、阅览、参考咨询等基础知识和技能, 对图书馆的构成、功能、作用、图书、期刊、报纸分类及检索等方面的知识了如指掌, 现代文献信息的检索手段等, 不断充实、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引导读者方便、快捷、有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掌握使用现代信息载体的方法与技巧, 在读者和信息之间发挥桥梁的作用。

第一,专业型人才。主要是指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的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信息化突飞猛进和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现代图书馆管理已经不是整理图书和借阅图书这样的简单劳动。现代高素质的图书管理人员更不仅仅只是简单的“你要求什么书,我就将书借给你的”借书中介,还应当具备“你需要什么样的知识信息,我可以为你指引方向”的“知识导航”能力。如此,才可能去“揭示”各种科学知识,才能够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而要提供如此高层次的服务,就要求服务者有丰富的知识及文化修养;而丰富的知识及文化修养又多半与高层次的学历密切相关,我们不能忽略高学历对图书馆人才专业化所起的重要作用。必须改善图书馆管理人员文化水平偏低的现状.提高高学历人才在图书馆人员编制中所占的比例,逐步淘汰文化水平过低的人员,从而提升图书馆作为文化传播重地的自身的文化水平。

第二,复合型人才。主要是指通过培训、进修等形式取得相关图书馆专业知识的人才。图书馆的管理者不但是专业的图书馆管理者,更重要的是要善于对服务对象有深入全面的了解,善于和读者沟通、交流,建立情感,如此才能真正地成为服务对象所喜欢的“知识导航人加知心人”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一方面要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要不断培训现有职工队伍。

高等学校图书馆服务的群体绝大部分是学校的学生和教师。因此, 馆员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范围, 不仅要掌握图书情报学方面的理论和方法, 还要有比较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才能正确分析、判断信息的质量和可利用性。

三、高校图书馆队伍的现状

目前高校图书馆现有工作人员的情况是非常复杂的,不是笼统的以学历和职称所能体现的。事实上,图书馆员上岗无行业统一资格标准,这是长期困扰图书馆界管理者的老问题。正因为图书馆行业没有职业标准,所以就有了图书馆是“老弱病残收容所”,“任何人都可以从事图书馆工作”。在高校中有“不能上课的人才到图书馆工作”“博士后家属”等多种流行说法,出现了新职工或临时聘用人员进图书馆后当天即可上岗或通过各种渠道向图书馆推荐安排不适合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各类人员等现象,舆论也认为“大学生或研究生在阅览室工作是浪费人才”,如此等等。没有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图书馆的职业准人就无法控制,图书情报学教育的萎缩,致使图书馆人才后继无人;职称制度的种种弊病,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图书馆专业人员的积极性等。图书馆工作也无法得到社会的承认和尊重,图书馆及图书馆员的社会地位也无从谈起。可以说建立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制度,是图书馆人员管理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四、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职业资格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认证制度,从事任何一种职业都有一个资格的问题,有很多行业早已有了职业资格制度,律师有律师的职业制度,建筑师、注册会计师、药剂师等无一例外都有一个资格的问题,而图书馆行业在这方面不仅落后于我国的其他行业,同时也落后于外国的同行业。在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图书馆都有了自己的职业资格制度,尽管他们的做法和要求各不相同,但其根本的目的是为了保持图书馆的专业地位和图书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如果图书馆没有自己的专业性,那又如何和别的行业区分呢,图书馆又如何保持自己的专业地位呢。可以说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前提条件,是图书馆招聘、录用图书馆员的依据。通过职业资格考试网罗人才,真正招聘到能适应图书馆工作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可以使得到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的人员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及聪明才智,使图书馆从业人员的流动有一个良好的循环,进而使图书馆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专业化、合理化,提高图书馆业的竞争力,打造“中国图书馆”的品牌,从而缩小与世界图书馆事业的差距,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五、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对馆员的影响

(一)促进图书馆员人力资源建设规范化

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实施,会形成完整的图书馆人员的职业标准,从而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之处,制定有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这将有助于馆员改变其继续教育的理念,改变有些馆员不考虑工作实际,只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的学习误区,使其再教育和专业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成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馆员的职业素质,提升图书馆服务的整体水平。

(二)激发馆员主动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

建立和实施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未取得资格证书的工作人员将面临下岗或待岗培训,工作只能让那些取得了资格证书的人去做。这就使馆员在思想上产生了压力,继而从行动上注重学习和培训,自觉、认真地钻研业务知识,增长技能,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从而获得从业的资格,得到从业的准入证。

(三)促使馆员从更高层次要求自己

一旦资格证书成为岗位聘任的主要依据,馆员不满足现状就只能努力学习,提高自己,从更高的层次要求自己,以获得较高等级的资格证书,这就更进一步促进了馆员学习的动力,使馆员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以达到更高的层次。通过不断地学习,馆员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就会更加丰富,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水平将不断提高,从而促进馆员实际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提升,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提供全方位高层次高水准的服务。同时也有助于克服当前职称评定主要看论文不看业务能力的弊端,有利于深化图书馆的人事制度改革,从而尽快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公平竞争机制。

(四)图书馆的职业得到尊重与认可

实施图书馆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就可以充分向社会展示自己,让社会公众明了图书馆员职业是一项专业很强、标准严格、技术含量高的知识型职业,同时也是一项高尚的职业,因为它需要具有一定知识素质的人员才能承担。而且拥有职业资格的馆员会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社会公众也将能够认识到一直以来为其提供信息服务、教育服务的图书馆员的真正价值所在,能够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和评价他们,图书馆员职业的社会地位就能够获得尊重和认可。

【参考文献】

[1]徐跃权.比尔·盖茨纵谈图书馆[J]. 图书馆杂志 ,1998(2)35.

[2]刘晓娥. 浅谈图书馆员工自我管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