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第1篇

动画题材的选择是影响一部动画片成败的重要因素,我国几千年来的悠久历史为我们的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戏曲名段等都是非常好的动画题材,这使得我国的动画艺术家在进行动画剧本创作时有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从而创作出了很多经典的动画片。中国的动画艺术在题材的选择上,一直注重向中国文化丰富的古典小说、民间传说、民谣、神话、民俗等进行取材,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就取材于我国四大文学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哪吒闹海》取材于古典小说《封神演义》。《天书奇谭》取材于明代小说《平妖传》。《小倩》和《崂山道士》取材于《聊斋志异》。而《宝莲灯》《九色鹿》《葫芦兄弟》《女娲补天》等则是以民间故事为基础改编而成的。《骄傲的将军》《三个和尚》《鹬蚌相争》等取材于寓言成语典故。这些动画作品的取材都源自于我国的民族传统文化,充分体现了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在动画剧本创作中的重要性,它们中的一些作品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不但赢得了我国观众的喜爱,也获得了世界人民的一致好评。当前中国动画的发展落后于美、日等国家,创作出的优秀动画片也非常少,究其原因,动画剧本创作质量不高极大地影响了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我们在进行动画剧本的创作时,对古典小说、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寓言成语典故等优秀传统文化题材没有很好的利用起来。因此,我们在进行动画题材的选择和剧本的创作时,必须对传统文化题材进行深入的再挖掘与整合,并注重与当前的流行小说、社会热点、流行思潮和色彩、时装、网络内容等流行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创作出更多更好的动画剧本,推动我国动画艺术的快速发展。

二、动画形象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形象无疑是一部优秀动画片的关键和灵魂所在,只有创作出好的动画形象,才能把角色的性格特征和故事情节充分地表现出来。许多优秀的动画片就是因为它塑造出了许多鲜活而极富个性的动画角色形象而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我所熟知的《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哪吒闹海》中的小哪吒、《米老鼠和唐老鸭》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等杰出的动画角色形象,虽然很多年过去了,我们却仍然记忆犹新。我国的动画艺术家们在进行动画形象的创作时,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将动画形象的创作与我国优秀的传统艺术造型语言如戏剧、壁画、年画、剪纸、木偶、皮影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出了许多具有鲜明中国民族风格的经典动画形象。如《骄傲的将军》中将军的形象就是借鉴了京戏脸谱的元素,赋予了角色鲜明的个性。《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玉皇大帝和四大天王等动画角色的形象造型,都取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包含了敦煌壁画、中国戏剧、庙宇艺术及民间年画等多种民族传统艺术元素,从而取得了巨大成功。《哪吒闹海》中的动画角色造型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它融合了中国门神画、壁画及中国戏剧等民族传统造型元素,运用简练的线条、传统中常用的红、绿、青、白、黑等色彩,把哪吒、龙王、李靖等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生动地展现了出来。木偶动画片《阿凡提的故事》中机智诙谐的阿凡提的造型则吸取了新疆的地域性元素。这些动画作品的角色形象都是从我国民族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了大量有益的成分,在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创作出来的,因而具有极强的形式感和民族特色,对我国乃至世界动画艺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对动漫行业的大力扶持,我国的动画市场日渐繁荣,动画公司也越来越多,动画片产量也逐年增大,但是真正让人印象深刻、家喻户晓的动画角色形象却越来越少。究其原因,主要是近年来我国的动画作品都开始模仿日本和美国,却逐渐丢失了我们自己的形象塑造风格,创作的主动性不突出,造型语言单调而重复,严重影响了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因此当前我们在动画形象创作中必须加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并结合当代人的审美需求不断创新,才能创造出优秀的动画形象,大力促进我国动画艺术的发展。

三、动画音乐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动画作为一种视听的艺术,必须将画面与音乐完美结合,才能真正将影片的主题思想深入表达出来,刻画出经典的动画角色形象,烘托感情等。我国大多数经典动画作品的成功都离不开对音乐的合理运用与深入研究,特别是对民族民间传统音乐的充分运用,以此来增强影片的感染力和民族风格。如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音乐以中国民族乐器古琴和琵琶为主,画面主要借鉴了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先生的国画风格,优美画面与美妙音乐的完美结合是该片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牧笛》则是把笛声与和谐的自然之音相结合,并大量运用中国南方音乐曲调,再结合中国水墨风格的画面,使影片达到了独特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艺术境界,美国评论家将其称为“在中国听到的最妙的电影音乐”,并于1979参加丹麦举行的第三届欧登赛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获得金奖,影片能取得重大的成功是与对我国传统音乐的运用密不可分的。《哪吒闹海》也大量运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如两千多年前的古乐器编钟、京剧中的打击乐器等,再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角色形象及场景设计,把中国的传统文化艺术完美地融入到动画片中,获得了评论界的一致好评,还获得了多个国家大奖。《阿凡提的故事》充分发掘了新疆地方音乐的特色,音乐的运用使动画片呈现出独特的风情。总之,我国动画能创作出很多成功的作品,是与在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创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和运用了民族民间音乐、戏曲的精华分不开的。我们在当前的动画音乐创作中,一方面,我们既要重视对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将我国丰富的音乐资源很好的运用到动画片中去;另一方面,在动画音乐的创作中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注意将传统音乐与当前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

四、结语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第2篇

一、崇尚自然

庄子云:“任其性命之常情而已矣”。能够看到庄子对自然性的推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自然。”在道家的角度来看,自然便是一种最崇高的美学和哲学。此处的自然并不仅仅是所谓的大自然,而是一种俗称的自然而然的态度和方式。这种思想产生的主要社会背景通常是物质文明欲望越来越旺盛,那么便会形成一种与自己精神文明相互约束的部分,人们就会追求一种本性的回归。现代文学中有很多作家都引用这种思想文化,他们都自觉地传承这一个命题,对现代文明发展抱着一种本能上的反感,带着一种感伤的愤懑去看待这个社会人性的退化和分裂,目的是为了追求自身的自然性和生命的质朴。此时沈从文便是一个非常具有时代代表的作家。他尊重自然本身的自然性,在其小说中不断使用自然去渲染风味,烘托突出本性,另外一方面他又超越了自然,表达出一种自然即人的境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写景的高手,就在于他善于去体验,他能够把握住自然的生命本性,来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他的文章中,即便是把人物抽离,都能够从中感受到这些景物本身具备的生命力和内在力量。还有就是沈从文文中的人物和景色形成一个和谐的环境。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而人正是为了融汇到自然中所存在的,那么这个人在这个自然当中形成一种最崇高的精神自由高度。如同《边城》中的这么一句:“祖父是一个在自然中生活了七十年的人。”在其笔下的世界中,儒家伦理已经失去了约束力,一切都顺其自然,一切都跟随者本性所去做,不需要刻意去营造什么。林语堂同样是自然的崇尚者,他的大荒中孤游中同样与沈从文一样,他用道家文化调整自己的身心状态,让自己得到一种文艺思想的转变,实现一种政治上的逃避。为超越政治,他把在幽默的文字风格基础上,传达出了一种超越的境界氛围。

二、清高淡远

道家对追求自由的执着,让它带着一种清高淡远的态度,这种态度确立了道家在一种悲剧意识上的形态。道家的悲观主义从四处扩散开,带着一种忧郁和愁伤感,告诫出人生到处都是痛苦之事,所以没有必要去过分追求外化,也就是社会性的东西,只有追求当下的自由就已经足够了。他们看得非常清楚,人到了尽头就是一种死亡,所以本身有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悲情感,无论如何都无法逃脱这种自然的规律,既然如此,人生只能够做到清高淡远的境界,也就是追求内心的自由。在这种绝对的内心自由状态里面,人们可以感觉到这种人生悲剧命运的认识。清高淡远是一种人生态度,但是他同样是一种自救,把人从复杂的现实当中过度到灵魂的层面,形成一种自娱自乐的满足感。相对于儒家的积极入世有着一种反抗。梁实秋在其作品《雅舍》中说道:“雅舍最宜月夜——地势较高,得月较先。看山头吐月,红盘乍涌,一霎间,清光四射,天空皎洁,四野无声,微闻犬吠,坐客无不悄然!舍前有两株梨树,等到月升中天,清光从树间筛洒而下,地上阴影斑斓,此时尤为幽绝。直到兴阑人散,归房就寝,月光仍然逼进窗来,助我凄凉。”体现出一种清雅脱俗,幽默之处。文中最后他还写道:“雅舍”非我所有,我仅是房客之一。但思“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人生本来如寄,我住“雅舍”一日,“雅舍”即一日为我所有。即使此一日亦不能算是我有,至少此一日“雅舍”所能给予之苦辣酸甜,我实躬受亲尝。刘克庄词:“客里似家家似寄。”我此时此刻卜居“雅舍”,“雅舍”即似我家。其实似家似寄,我亦分辨不清。字里行间体现出一种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的情趣。总而言之,道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能够在当现代的文化史中找到痕迹,同样它的发展依赖着整个社会的大环境。从无以发声到对文以载道,文人不断对宏大叙事的反思和疏离。他们淡化了文学的社会性色彩和功利色彩,欢呼文学的个性和自由。

三、儒家文化

上面主要说的是道家文化在现当代中的体现,但是传统文化在文化中的体现并非单面的。他同样有着各种方面,下面笔者就简述另外传统文化的几方面传承。在传统文化当中最为之影响深远的当然就是儒家文化,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中,此文化影响着朝朝代代,一开始只是孔子提出的一种仁的哲学思想,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这个思想已经成为了一个思想文化和民族历史长河中的水分,它被统治阶级上升成为观念成为国家的意识形态,如果要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那么便是仁。儒家文化并没有退缩,在现代文学中也有着广泛的影响和作用,它不仅仅是一种现代语言的体现,更加是一种艺术形式和民主思想的表达。作者使用自己擅长的艺术形式去表达仁者无敌的哲学思想,用多个角度诠释这个传统的哲学思想,构建出一个全新的创造性的形式,让此文化在现当代文学中具备了现代化的特点。在现代文学中,作家不断去把文学拔高到一定层面,把文学变成人学,此举的确是没有错,因为他们运用了儒家文化中的人道主义,把人道主义贯穿在整个现代文学作品之中,形成一种让人敬佩、佩服的文化修养和人为素质。儒家文化不仅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思想灵魂的归宿,它同样带给了现代文学创作一份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思想资源。可以说没有儒家文化的传承,就没有现代文学中对于永恒价值和超越意义的人学思想的探究和不断探索,它进入传统文化骨髓里面的东西,现代文学就给了它更好的皮肉让它展现下去。

四、少数民族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多民族的这个大背景之下,如果把我们眼中的传统文化只是狭窄地缩成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等等呢?这是不科学的,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对于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传承作用的时候,必须提及这个少数民族的大背景。传统文化传承形式是丰富的,也就是少数民族能够通过他们的自己独有的方式传承,有的是生活方式,有的是譬如山歌等的艺术形式,但是在现代文学作品中能够看到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呢?答案当然是有,并且不少。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是用另外的一个纬度去构建艺术的境界的,也就是带着他们自身所具备的文化特色,这些传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能够缺少的,因为他们同样是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一个分支系统,所以必须能够通过一个独特的纬度形成一个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育,减少对其文化的干涉。不得不说,很大程度上现代文学有忽略了少数文学,在早期的部分,因为很多文学的奖项倾向于汉族的传统文化,所以作家不断探究以上的两种文学传承,而忽略少数民族的文化。阿来获得矛盾奖之后,少数民族在此进入现代文学的眼球,并且以其自身的文化特色推动了现代文学的发展进程。那么此处必须一提的,当然就是阿来的《尘埃落定》。此作品是带着一种民族文化的作用,其中结合了土司制度的文化,大量地去描写少数民族的特色,用一种崭新的角度和文字视角去阐述了一个传统文化浓厚的地方。民族文化把这部作品的艺术底蕴提高,作用也做出了非常独特的文字融合,让读者能够通过阅读比较不同的民族文化做出更深刻的理解和体会。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第3篇

关键词:艺术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实现方式

一、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中华民族发展和兴旺的力量之本。可以说,中华文化是世界惟一没有中断过的文化传统,它表现为哲学、伦理、文学等等。文化里最根本的东西是哲学,因为哲学讲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和思维方式的问题,一个民族的价值观念和它的思维方式在文化当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1]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和高速发展时期,如何在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塑造共同的精神文化家园,是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聚实现“中国梦”强大精神力量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动力在于教育,因此,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润物无声的教育熏陶、引导示范作用,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艺术教育,不仅可以立足中华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汲取营养精华,大力宣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还能不断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认同,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达到汇聚精神力量、引领社会风尚、激发全民族创造活力的目的,不断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构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党的十报告中提到要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载体,其内涵是要依托于文化。高校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教学树人、科研育人的活动中,在教学、科研体系中始终坚持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和血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和课堂中,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培育相结合。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进而构建完善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使之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样,不仅可以向大学生通过专门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类的通识课程,成为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平台,而且还有利于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保护、研究、传播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搭建有效平台,共同构成现代大学传承知识、播撒文明的教育体系。

(三)发挥艺术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艺术的根源即是文化,任何对于艺术的教育和创作都是基于对文化的理解与剖析。当代高校教育中,艺术教育对于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促进大学生进行文化创作、文化交流、文化思考有着积极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能在世界文化中独领,其原因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植根于我国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主要包括琴、棋、书、画、艺等众多文化瑰宝。因此,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艺术教育就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作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融入到艺术教育中,通过艺术132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以艺术的强大吸引能力为出发点,充分利用艺术在民族文化中的深远影响,以艺术教育价值挖掘传统文化的深远价值,进而建设、发展、传承传统文化。

二、艺术教育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式

(一)树立教育目标,坚持正确方向

1.深刻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也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强后盾,具有丰富而深远的教育意义。[3]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美好梦想的渴望、中华民族光荣梦想的特质、中华民族逐梦的坚韧顽强,这些都与“中国梦”文化内涵有机契合,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宣传,展示中国梦的内涵与意境,努立为祖国的未来建设者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责任心,激发当代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书写精彩人生的无限潜能和奋斗动力。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宣传教育紧密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据五千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的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教育和宣传,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认同与文化归属感,不断增强大学生对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提出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的理解,进一步促进他们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刻理解。此外,优秀传统文化对建设和谐社会、培养创新人才都具有广泛的教育意义。2.建立一整套传统文化教育体系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和教育特点,让优秀传统文化在艺术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渗透,科学合理地规划教学环节中传统文化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等,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点,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促进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发展。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挖掘文化内涵,丰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果。在教学环节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的精神。[4]同时,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作用,拓宽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覆盖面,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紧密结合。此外,在艺术教育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中,应拓展艺术教育范围,将众多具有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文化纳入到艺术教育课程和教材体系过程中,如传统民居、传统服饰、传统民间工艺、地方戏剧等,不断丰富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3.坚持艺术教育中技艺与人文并重的方向目前,艺术教育普遍面临的一个困境,即是注重技艺教育,轻视人文内核。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思想应该是让受教育者能够感受文化底蕴,增强自身的人文素养。所以在艺术教育中传承优秀文化,首先需要坚持一个正确的方向,那就是注重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注重技艺与人文并重。技艺在于科学文化知识、操作技艺的培养,人文注重思想道德、文化品行的塑造,这两者是促进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健康成长必不可少的“两翼”。将科学技术与人文艺术教育相融合,积极探索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成立艺术与人文相关的大教研室,专门从事艺术与人文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可成立相关“艺术与人文大讲堂”,聘请相关研究者或艺术名人来开展艺术教育活动。还可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精品社团”建设等文化艺术活动。同时,加强一、二、三课堂的联动互促,树立理论与实践、艺术与技术、课外与课内、普及与提高的教学理念,提升高校学生的人文艺术教育。通过艺术教育,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向复合型人才转变。

(二)完善教育机制,优化教育保障

1.重视传统文化教材编写与审核要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制就必须要有完善的教材作为内容支撑。近年来,教育部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列入“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体现国家对传统文化教材的使用高度重视,有关大学和出版部门先后编写出版了《中国传统文化通论》《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等书籍,部分已经使用到了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课堂,[5]作为优秀文化传播者就可以通过这些书籍积累丰富经验。但总体来讲,高等院校的传统文化教材还很不规范,有些都是本校教师编写的校本教材,缺乏专家指导,加上资金不足,大多教材都比较粗糙,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从而影响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效果。[6]因此,要高度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材编写、审查和指导工作,成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门组织和评审机构,应该对中华优秀文化在教材中的使用进行审查和监督,使相关教材在使用过程中,发扬其优秀文化的精华,去其已经过时和不符合时展的部分。同时,还应结合本地域特点,编写规范化的、突出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教材,从源头上解决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材问题,逐步将传统文化教学引向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2.规范艺术教育师资队伍艺术教育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而老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同时也是重要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艺术教育的质量如何,直接取决于传播队伍的实力。一支强大优秀的教育师资队伍,能够有效地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要。一方面,建立起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机制,搭建平台,定期开展培训研讨,促进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的发展。[7]另一方面,建立优秀传统文化名人库,包括那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者、研究者等,邀请他们到高校进行现场讲解。同时,在高等院校开设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在教师资格考试内容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培养和造就一批高学历、高水平、学者专家型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名师,把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把相关理念融入到高校管理服务体系之中,学校的管理人员以及服务人员,用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理念,对广大学生产生影响、示范和教育作用,借助实际的管理和言行形成对学生的良好影响与引导。3.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制度评价机制在教育教学中占有很重要地位。教育评定机制作为教育教学中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一种较好的传统文化教育机制必定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保障作用。[8]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良好的教育评定中加大艺术教育的成分,从制度建设推动文化进步,这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立传统文化教育评价机制,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尤其重要。评价机制体系中要包括众多因素,要包括评价机制的执行者,也就是艺术教育的传播者,包括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者,也就是学习者,还要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领导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传统文化教育教学工作。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为监测评价高校老师教学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大学生德育建设、综合素质考评,以及各项大学生评奖评优的重要评价标准,以此将传统文化教育纳入课程实施和教材使用的督导范围,定期开展评估和督导工作,以激发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建立四维教育阵地,扩大传统文化影响

1.紧抓传统课堂教学阵地在艺术理论教育的过程中,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入手,紧抓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不放松。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授课方式,注重其文化历史、文化根源、发展路径,将之与传统文化的传承相结合,有效地展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帮助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文化的背景意义和作为展现手段的艺术形式,充分调动课堂教学气氛,确保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同时,要重视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重视课堂教学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关系。不断探索在艺术教育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新途径新方式,确保课堂教学在学生成长成才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艺术修为。2.营造传统校园文化氛围中国传统道德修养历来重视外在环境对人的品性所具有的潜移默化的熏染陶冶功能,校园文化建设同样是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校园文化建设则是更为隐形的教育。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环境熏染体系,并将艺术教育融入于校园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营造深厚的传统文化传播氛围。如成立国学、文史等传统领域的学习研究社团,成立书法、国画、传统乐器、戏剧戏曲、诗词歌赋等方面的兴趣协会,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实践活动。在校园相关场所树立先贤雕像,镌刻传统格言,营造带有浓郁的、具有优秀传统文化色彩的校园风光,将有形与隐形的教育方式有机结合,从课堂上到生活中全方位渗透传统文化,使两者达到相得益彰之效,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大大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导向,树立正确价值观、人生观。[9]3.搭建艺术创作实践平台艺术教育中重要的环节就是进行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为主观性极强的艺术活动,其中体现出创作者的思路、意图和所想要表达的主旨。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教育背景下,应积极搭建艺术创作的平台,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思考,进行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可利用全国各地青少年教育基地的建设经验,利用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等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充分展现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特色,在众多的平台上来展示和挖掘优秀艺术作品。此外,艺术教育还可以与文化艺术产品公司合作,打造实践平台,充分挖掘与开发传统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使之时尚化、现代化,不仅可以产生良好效益,还可以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创新发扬。在现在众多数字媒体传播的高效高质进程中,众多的网络艺术作品越来越吸引人们的眼球,其中也不乏传统艺术作品创新,这使得传统优秀文化的精髓与现在文化艺术市场得到很好的结合,通过这些文化消费品来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培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和社会风气。4.拓展社会实践艺术渠道社会实践是更为生动的教育方式,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融入环境、深刻感受、提升领悟,将社会实践与艺术教育相结合,能让学生领悟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拓展视野、激发学生创造力具有重要意义。建构和完善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体系,要引导高校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乐闻、乐学,更应该创造条件让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做到乐用、乐行。如吸纳大学生自愿参与到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等传统文化场所的管理和维护工作中去,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研讨,对重大历史文化名人及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纪念活动,组织大学生在社区中送温暖、献爱心,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发扬敬老慈幼、帮扶互助等中华传统美德等等,这些举措,都有利于大学生在参与、体验、实际践行中更深刻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中吸取优秀文化的营养,以优秀传统文化来充实自己的精神生活,演变成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者,成长为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发展的创造者,转变成为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和挖掘的推进者。拓展艺术传播渠道,让艺术教育融入于大学校园,在大学生身上真正达到内化于性情,外发为事功。在众多重要场合表现出对传统文化发展的高度重视,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10]全面建成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11]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高校作为培训国家栋梁之才的中坚力量,加强高校艺术教育,大力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大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式研究,将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认同,凝聚起“中国梦”的强大内生力量,从而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李燮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国家图书馆.部级领导干部历史文化讲座[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5.

[2]兰心.传统文化缘何进校园:传统文化的教育之旅——解读《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J].心事,2014(11):10-12.

[3]袁正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强化影视作品的责任担当[J].电视研究,2015(1).

[4]王怡.90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路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2):83-86.DOI:10.3969/j.issn.1672-7991.2011.02.017.

[5]康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将融入课程教材[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2014(5).DOI:10.3969/j.issn.1003-8787.2014.05.023.

[6]王立刚.对传统文化教材内容体系的思考[J].语文建设,2014(19):20-23.DOI:10.3969/j.issn.1001-8476.2014.07.005.

[7]路阳.思维之花智慧之果——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实意义[C]/“/学习贯彻十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高领导文化发展能力理论研讨会”暨中国领导科学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2012.

[8]胡海舟.中国传统文化及现代教育制度对个性化教学的影响[J].教育探索,2013(3):3-5.DOI:10.3969/j.issn.1002-0845.2013.03.002.

[9]崔利民,王灵芝.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构建和谐校园文化——谈高职教育中的文化素质教育[N].学周刊c版,2013(15):22-23.DOI:10.3969/j.issn.1673-9132.2013.05.019.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第4篇

【关键词】武术;传统文化;现代化

Discussion on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artial Art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ZHANG Guang-ming

(Physical Education College of Zhengzhou University Henan Zhengzhou 450044)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data, this essay analyzes the cultur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from the view of culture,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other theories. The present development condition of traditional culture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is facing a test of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ra. To purport the profound traditional culture of martial arts can be passed on, the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culture should shun the trend of the times, constantly enrich its own connotations, absorb and learn from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other traditional cultures, reform and innovate itself positively.

【Keywords】martial arts, traditional culture, modernization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里曾经演绎了灿烂的文明,为全人类的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古至今,中国文化影响着整个亚洲甚至整个世界。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包括亚洲、欧洲在内的一些国家都对中国文化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重视。武术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近些年来,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政府部门以及文化部门也意识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在传承民族文化、沟通人类文明、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嵩山少林功夫、武当山的内家拳法、温县的太极拳都是中国武术文化的优秀代表。但是,这些潜在的非物质文化瑰宝,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以及不合理的开发,从而导致其面临失传或人为的破坏,其具有的 “文化价值”不断的被磨灭,武术也正成为“我们最大宗最珍贵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1〕

1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特点

我国的传统武术经过了几千年的传承和发展。它基于人类生存竞争的攻击自卫本能,并运用到狩猎、战争、祭祀以及个人寻仇、宗族械斗、保镖护院和突发应急中,并经过长期的延续和发展,逐步形成了踢、打、摔、拿、跌、击、劈、刺几种动作为主的技术动作,并在这些动作的基础上形成了武术套路、摔跤、散打等传统武术项目。这些成熟的套路动作通过礼仪民俗、乐舞百戏、手搏角抵、露台争交、骑射相扑、街头卖艺、文学作品等多种渠道,从纵向和横向上都取得长足的发展。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受到佛家、儒家、墨家、道家、兵家、法家、医家的思想的作用,渗透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审美观、健身观、教育观、人生观、宇宙观等都在中华武术中有所反映。中国武术文化讲究形神兼备、内外兼修,并兼具修身养性,注重与“和谐”文化思想的融合,显示了国人特有人文精神,健身意识和教育理念。

2我国现代武术文化的特点

进入现代社会后,社会文明不断发展,过去武术礼仪民俗、乐舞百戏、手搏角抵、露台争交、骑射相扑、街头卖艺的形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文明的发展,狩猎、战争、祭祀过程中,也已很难见到近身武术搏斗的身影,这就意味着武术没有发展的动力,最起码是缺少了最直接的运用。因此,传统武术具有的攻击自卫功能逐渐被淡化。但是,进入文明社会后,人民群众对身体健康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武术的健身功能逐渐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追捧,这也成为现代武术文化发展的基础和特点。其次现代武术也正在向大型表演、竞技武术的方向发展。

近些年来,特别是随着体育事业发展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体育文化需求也在不断提高,通过文化知识陶冶情操,追求更高的精神享受。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些带有地方特色的地域武术文化,如中原武术文化,燕赵武术文化,武当武术文化等。这些地区的武术文化汲取了社会环境的营养,继承了各武术流派的传统,并经过长期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从地域文化中孕育出来的、具有不同的武术技术风格特点的武术文化。这些武术文化正在顽强地发展,逐渐形成初具规模的武术产业,其中也包括武术教学,武术表演。目前,这些地区的武术学校、武术培训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地方特色的武术产业,这也是当代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之一。

3我国武术传统文化传承中的软肋

3.1武术传统文化缺乏创造力

武术的深层文化体现在武术哲学内涵、武术的思维方式以及武术的价值观念中。〔2〕武术在我国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即使到今天武术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还以“博大精深”来形容。从而也可以看出,武术文化和武术的价值观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具有重要地位,也一直影响着整个亚洲武术文化的发展。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武术传统的文化观念,脱离了现代的特征———休闲性、趣味性、激励性、竞争性,脱离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任何事物如果裹足不前,必将会被现实给吞没。对于武术传统文化也是这样,即便是武术文化有其光辉的过去,但在新时代面前,其古朴、传统的风格不能与新时代产生共鸣,一味守旧,难免会在选择面前不知所措,中国武术文化到了最困难的时候。而跆拳道、柔道、摔跤、泰拳这些具有东方武术文化传统的项目,却走出了困境,适应了时代的特色,并充分展示了其价值理念。相比之下,东方武术文化的代表——中国武术传统文化却稍显逊色。从形式来看,跆拳道的腿法、柔道的摔法、泰拳的肘法与膝法,都突出了自身的特点,而注重整体攻防的中国传统武术,在技击攻防方法的提炼上还有所欠缺,所以它在世界搏击界面临两难的境地。

3.2武术传统文化逐渐淡化

中国武术受陈旧自我修炼观念的束缚,以致如此博大精深的这朵奇葩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数字化时代已黯然失色,远离了现代时尚生活。如刚劲勇猛的少林拳和温文尔雅的太极拳,在自我发展的道路上都遇到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西方体育文化的强势挤压,使得武术运动走向竞技武术的道路,从而也导致中国武术传统文化渐行渐远。中国武术正在走单纯的、简单化的运动发展模式,将原本丰富的武术文化逐渐淡化。

随着奥运“更快、更高、更强”的观念的不断渗透,现代武术在追求高、难、美、新的过程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从目前武术的发展来看,在武术系统中缺乏一定的形象标识,就意味着武术缺乏其他项目独有的形象基础特征。就像商品的商标一样,缺乏醒目的、独具特色的特征,使人们很难去识别、接受、认同它们。就拿武术比赛的仪式和规矩来说,目前,国内的武术比赛宣传、比赛歌曲、开幕式、闭幕式尚没有统一仪式,武术的礼节也没有硬性的要求,这与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日本和韩国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也是我国武术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日、韩两国的武道在激烈的对抗中能保持彬彬有礼的行为规范,是值得推崇的。中国武术应该在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因为我们是礼仪之邦,这样不仅让观众能感觉到强烈的民族气息,感受民族文化,更能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3武术文化缺乏发展的动力

文化的发展需要一定的动力,这种动力依靠的是传播。而传播又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像武术这种民族文化的载体,必须依靠强有力的传播动力,否则会使民族文化沉寂成书馆的摆设。武术是一种身体的运动,武术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一定数量的习练人群,武术文化的表现也离不开武术的载体——人。〔3〕习练武术的人群是武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之一,但是,由于西方体育项目的侵袭,从事专业武术训练的人群不断减少,外来的跆拳道、空手道、健美操等项目以其简单易学、趣味性强等特点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据了中国体育文化市场。我们必须承认,习练传统武术人数的减少、武术传承的空间的不断萎缩,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3〕这种现象正是由于我国武术传统文化缺乏发展的动力,用市场经济的观点来看,也就意味着缺乏市场需求,所以武术表现为发展的动力不足。

4我国武术文化发展的机遇和对策

4.1不断丰富武术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国武术所涵盖的文化是其他体育运动项目无法比拟的,只不过是发展到现代,武术文化所具有的封建糟粕不能很好地与现代社会发展相融合,也就是说传统的武术文化和现代的理念表现为相对独立或相互排斥,传统武术文化和现念相互兼容是未来武术发展必须解决的问题。〔4〕在发展的道路上,传统的武术文化必须坚持自己的特色和维持它的发展的趋向,促使其持续、健康地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还要不断赋予其现代的发展理念,不断丰富武术传统文化的内涵,积极地、连续地、开放性地面对困难,这样传统武术才能不断地吸取更多精华,摒弃自身不足,在实践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

4.2吸收和借鉴优秀武术文化发展经验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武术的发展与西方的传统体育项目相比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而且,像代表韩、日武术传统文化的跆拳道、空手道却发展得比较好,究其原因,除了我国传统武术文化滞后的原因之外,还有外来体育文化先进理念影响的原因,因此,传统武术文化还要在借鉴和吸收上下功夫,在“借鉴和吸收”立足点上,要处理好传统武术和西方体育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充分认识优秀项目的内涵和形式,不能只顾形式,不顾精神,或者只顾精神的领会,却找不到切入点。

4.3加快武术创新顺应时代的发展

创新是这个时代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汇之一,武术创新的目的就是就是为了生存,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时代的车轮不会改变方向,因此,武术文化必须主动去适应时代的变迁。我们可以通过改变技术动作、修订评分规则、降低对抗强度等方法,从而吸引更多的习练人群参与其中。我国武术必须走创新发展的道路,和当代各种体育文化精华进行深度对话,真正把武术博大精深的的文化发扬光大。

5小结

武术文化是我国历史传统文化“礼、义、仁、和、德”的优秀代表,它经历了千年历史的检验,依然顽强地活跃在这个广阔的文化舞台上,虽然在前进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但是我们相信,厚载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武术文化,必然会和整个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道得到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余利斌,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审视中华武术的文化底蕴〔J〕.体育与科学,2009,30(3):21-23.

〔2〕蔡仲林,汤立许.武术文化传播障碍之思考——以文化软实力为视角〔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9):380-381.

传统文化的传承范文第5篇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建筑

0前言

本文研究的方向是在建筑设计上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其重中之重在于构思建筑及文化,而并非传统一词。中国传统元素是极其繁多的,而且范围相对较广,其定义可以分为很多项来列举。在中国元素的设计领域中,建筑有着传奇且悠久的发展历程,在这个历程中受文化、地域、气候、史实等诸多方面的影响。本文经研究后阐述了文化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1研究目的及意义

在中国,传统一词是各个因素和各个民族之间相互磨合产生的结果,之后虽受印度价值观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但并未影响中国根基性的东西,传统文化依旧流传,也表现出了中国的伟大之处。元素可称之为要素,是由一个一个的事物组成的形态,是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下逐渐保留和继承下来的。同时,文化、精神、信仰等也是中国传统保留的成果。从古到今,从实用性到艺术性的发展趋势,传统元素得以保留并继承,固有其存留的意义与原因,其目的是普及并弘扬文化,使其可以在现代人们的心中上升一个高度,以便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与生活当中。

2文化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及应用

建筑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才是根本。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建筑设计注定是蕴含底蕴与功底的,那么中国建筑中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也必然包含本土的底蕴,以至于成为独立的一套体系。然而,并不是说每个具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建筑设计都要大体相同,这是个错误的理论,文化与底蕴并非一日之功,因此每个个体做成的作品,所蕴含的底蕴与意境也会大不相同。换一种说法就是,可以称建筑设计的方案是文化的延续与产物。开始,只是古人们形成的一种社会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并且由于沿用时间较为久远,逐渐开始演变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文化,并且这种思想也在不断影响着当代对于建筑的设计。正是由于这种设计方案的出现,才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在上海世博会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

2.1道家思想

道家思想对我国建筑设计及文化的影响。道家的文化与底蕴可谓是我国的本土宗教的根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在知识层面上的一种体现与表达。道家思想也可以称之为是我国宗教的代表,道法自然,其表达的喻义也拥有本身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道家思想比儒家思想更严格地遵循自然的规律,对顺其自然之法更是有相对的含义,顺应天地万物,认为万物都有自己的道,道也是万物的始端。由于道家思想中原有避世的思想,其在宫廷并不被推崇,无宜于战事。但是道家思想延续至今必然有其存在的原因,其中很多思想观念和现代的思想观念是很多相辅相成的,如当今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与之相对应的在建筑上也能体现出来,尤其在节能减排上其并不是凑巧思想和建筑的结合,如果没有长期的底蕴存在,又怎么会有这些想法呢?

2.2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对我国建筑设计及文化的影响。在汉朝时期,儒家文化成为典型的流派,可以说,其对我国未来在文化上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儒家的思想文化不仅仅体现在君主治国方面,更体现在儒家文化的底蕴与造诣上,这方面在建筑上也是较为显著的。例如,如今在北京的四合院,采用了“忠、义、礼、孝”的思想,其来自儒家思想文化的传承。另外,“天人合一”的文化观念也来源于此,再加上建筑本身构造应有的特点,以及中国古代建筑构造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建筑在造型上大同小异,而西方建筑在造型上却形态百样,一方面是因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的不同;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儒家文化对其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然而,这不是说中西方差异在于西方要比中国先进,而是说中国建筑相比于西方建筑有着更深厚的底蕴与历史背景。经研究,在中国建筑设计遵循儒家思想,更多体现在顺其自然。例如,山体或者湖边就是遵循自然的构造,顺势而做成的,这都是儒家文化中“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体现。

2.3佛家思想

佛学思想对我国建筑设计及文化的影响。佛学并非中国本土宗教与学派,但佛学思想与文化在古代的权位之上和群众中十分有影响力,“三教并行”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出现过,可得知,佛学对中国传统文化带来的造诣是极大的。在中国古代,寺庙的形象非常多,如白马寺(公元25年—公元220年)、四百八十寺(公元420年—公元589年)等,佛学从古至今一直都被保留,也有其存在的意义,可以看出,佛学的文化仅次于儒家文化。经研究后,中国的佛学演变至今,可谓独树一帜,更多的是追求心灵上的纯净与意境上的突破,人得以升华。而这种心灵与意境上的洗礼同样也体现在建筑设计中,笔者认为,它是一种拥有自己风格的建筑体系。并且,佛学有着亲近自然的喻义,将其带入建筑中就会发现,很多寺庙都是在顺应自然而没有人为所建的建筑群的地方,如少林寺以及清凉寺等寺庙。思想的几经演变,使追求意境到达了一种新的层次,多会选择一些人烟稀少的地方,使现代的城市生活与工作所带来的压抑与不满在寺院可以解脱,有一种遁入空门的感觉。

3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建筑设计中的传承与发展,并不是在论文或是演讲上展示的那么简单,它是一种思想,更是一种引导,国人和世界都应该重视中国传统元素为建筑设计带来的影响。本文希望能对读者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启迪作用,然后去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在建筑方面的知识。建筑设计讲究一定的内涵和观点,其中必然包含了大量的社会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等。不同观念下的设计方案体现出的风格也不一样,人们的各种观念也必然要经过一个长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而这个过程自始至终都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郭新,曹梓煜.现代建筑中的中国传统建筑精神探讨[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04).

[2]王文刚.中西传统建筑浅谈[J].科技信息,2011(15).

[3]潘谷西.中国建筑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4]庄裕光.物宇霓裳: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图说[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5]吕洪波,于洪坤.图说中国建筑艺术[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6]伍联德.老照片•中华景象[M].南京出版社,2015.

[7]雷东霞.中国古典建筑图释[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