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生课外阅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氛围;方法;激励;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3-209-01
阅读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之一。阅读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质量。而再好的教科书和课堂学习是有局限的,处在知识激进时代的学生,尤其需要博览群书,汲取大量的知识信息,需要借助课外阅读来填补课堂学习中自己在知识与能力上形成的空缺。因此《语文课程标准》第四阶段分目标明确指出: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背诵优秀诗文80篇。
课外阅读如此重要,但当前初中学生的阅读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一下的问题:有的学生想读书,但是无书可读;有些学生的课外读物良莠混杂,阅读以后未必“开卷有益”;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开展阅读;学生没有把课外阅读当成学习任务来完成,所以随意性较大;缺乏相应的监督和激励,使学生只有三分钟热度。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语文老师任重而道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帮助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一、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影响学习活动的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当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时,他们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阅读,不觉得阅读是一种负担。许多学生对阅读不感兴趣是没有领略到阅读的丰富性、生动性和乐趣性,因此激发阅读兴趣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有个老师曾经在不着痕迹地却又非常成功地引导学生主动去阅读《西游记》原著。她先播放《西游记》的电视剧中的某个情节,提醒学生仔细观看,然后要求学生很详细去谈刚才所看到的内容,当学生把所有的内容基本找出来后,她再出示原著,让学生读,并且找出电视画面中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地方,学生很快就能找得出如景物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节描写等。老师再问,那这些描写,它在我们阅读时给我们带来了怎样不同的感受?学生很快就能谈他们的感受:原著中很多地方的描写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同时也留给我们想像的空间。老师趁热打铁,你们愿意去阅读原著吗?学生当然热情高涨。另外给名篇、名著编写导语也是个不错的办法。要编导语首先要读原著并且要写出既忠实原著又有诱惑力的导语。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饱尝各种角色的体验,既可以开发学生的阅读积累,又可以挖掘阅读中的兴趣点等。
二、营造阅读氛围
营造读书氛围,增加读书情趣。有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与氛围,学生自然对阅读有更浓厚的兴趣。
1、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名人名言是语言的精髓,是生活经验的高度提炼,对学生有强烈的启发性和教育意义。它是教育、启发、激励学生学习,锁定学习目标的钥匙。要让这把钥匙打开学生读书的兴趣之门,切实可行的方法,是将名人名言制作成条幅挂在学生学习、生活的场所。另外,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也是优化阅读氛围方法之一。教师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推荐合适的读物或文章,实现课内外的衔接,同时减少书面练习,增加阅读作业,为学生课外阅读创造条件。
2、营造家庭阅读氛围
家庭是学生生活和接受教育的最初场所,家庭阅读环境对学生的阅读行为影响最为深刻。家庭阅读环境受到了家庭经济条件,家长文化水平,家长对阅读的态度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条件的家庭,家长应该购买一些适合孩子特点的书籍,让孩子呆在家里的时间有书可读。还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订阅一些相关的报刊杂志,让孩子不断地获取新的信息,培养孩子渴求新知识的期望心理。这样,慢慢地有指导性地用读书占用孩子的课余时间,长此以往,孩子就会对读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时间比较紧张,但每天还是可以挤出时间来阅读。不同阶段的时间安排不同的阅读内容,如时间长些的假期可以阅读名著,课间、午休前、晚睡前这样的零散时间读报纸、杂志等较合适。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读过了就像水过鸭背没留下任何的记忆,那也就没什么意义,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思。读了文章后要认真思考,思考这文章给自己带来哪方面的收获。另外还要多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记”结合印象会更深刻,在阅读中逐步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好习惯。读、记的最终目的是要学会运用,因此多写这环节也不能缺少,而且在写中要求运用上自己所积累的。这样长期的督促与指导,大部分学生就会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也逐渐得到提高。
四、开展读书活动,加强激励和评价
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有计划地开展一些语文活动加以促进。(1)每个星期固定用一节课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读过的文章或作品介绍给同学,谈自己的读书体会或复述精彩片段。
(2)班里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的读书笔记,并让获奖者介绍经验,与比较落后的同学结对子,达到共同提高。(3)年级里还可以举行阅读比赛,通过检测的方式进行。这样不单能检查到学生的阅读量,还可以检查到学生的阅读质量。学生为了能在比赛中获得好的名次,就会主动去阅读更多的作品,而且在阅读中做好积累。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靠一时的热情就可以收到好的效果,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通过长期有步骤地指导下去,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如今的中学生已不再满足于课堂内的书本阅读,而是渴望从更广泛的渠道去开拓视野,扩大知识面,以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课外阅读就是最好的途径,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和补充,对课内阅读起到强化和促进作用。
课外阅读不但能使学生开阔眼界,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良好的性情,扩充其生活经验,增加其社会活动能力。中学生中凡是读写能力较强的学生,几乎都从长期坚持课外阅读中受益。鲁迅及老舍等中国现代文学大家,他们正是在青少年时期坚持了广泛的阅读,才积累了深厚的语文功底,写出了许多的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
下面,笔者围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谈谈自己的经验和看法。
一、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目的
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其目的主要是指导学生能科学地选择课外阅读书籍,合理利用阅读时间,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法;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语言材料;开发课外学习潜能,提高语文素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
二、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步骤
1.制定切实可行的课外阅读目录:课外阅读的关键在于选择确定阅读书目,由教师推荐最值得阅读的书目,让学生亲自参与书目的制定,最后由师生共同商量确定。
我们班最后确定的必读书目如下:《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三字经》《弟子规》《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格列佛游记》《童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中华成语故事》《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小小说选刊》等。在选择书籍时把阅读中外名著和阅读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优秀刊物结合起来,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和动力。
2.采取循序渐进的阅读策略:课外阅读能力的提高需要一个漫长的、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笔者建议教师可规定每个学生每天定时阅读一至两个小时;每周用两节课重点指导;每月、每学期规定必须读完几本书,确保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以此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如在七年级安排学生阅读《三字经》《弟子规》《西游记》《繁星春水》《童年》等浅显易懂的著作,八、九年级安排阅读《水浒传》《红楼梦》《三国演义》《骆驼祥子》等著作。
3.充分利用各种辅助手段:课外阅读中的名著阅读难度较大,教师可指导学生利用各种途径和手段辅助理解。如组织学生收看百家讲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主旨,艺术手法及人物形象;又如组织学生到书店和图书馆查阅摘抄有关对名著鉴赏的书籍,开拓学生视野,加强学生对作品理解的深度。
4.专题研讨会:每完成一个阅读任务后,教师都与学生一起制定研讨专题,让学生把自己的独特感受写出来、说出来,相互交流。例如在阅读完《水浒传》后,笔者就拟定了如下专题供学生研讨:《梁山好汉绰号如何分类》《众英雄都是被逼上梁山的吗》《谁才是真正的好汉》《梁山精神的实质是什么》《梁山不被招安行吗》《梁山好汉是如何排序的》……这样可帮学生独立地理解作品,真正走进文学作品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5.小测试:形式多样的测试有利于检测学生对书籍内容掌握的程度,以方便制定和完善下一步的阅读计划。如在阅读完《三字经》和《弟子规》后,在班内开展背诵比赛活动;阅读完《三国演义》后,开展讲三国故事活动;教师还可以出一套针对某部作品的测试卷,把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等都囊括进去。
三、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吕叔湘先生说过:“课外阅读的指导很重要。”课外阅读不可以放任自流,因为它毕竟不同于课内阅读,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
1.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指导学生探索阅读的规律,能迅速捕捉基本信息,如标题、作者、基本内容、文中涉及的重要事实、文章特点等;指导学生能快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等。快速阅读是一种阅读能力,阅读的速度快,效率高,就能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2.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会他们掌握圈点批注、作笔记,写摘要,写读后感以及精读、泛读、跳读等基本方法。
3.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在学生阅读经典名著时,教师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首先要指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让学生能看出门道,帮助他们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握原著;其次要指导学生探讨作品的主题,不要盲从,如《水浒传》的主题,就有学生认为不全是表现“”的;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如从《三国演义》中知道了刘备的性情宽厚,曹操的奸诈阴险和雄才大略,从《水浒传》中知道了鲁达的嫉恶如仇,武松的快意恩仇……
4.指导学生阅读优秀刊物的方法:许多优秀刊物的内容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符合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帮助他们放松心灵,调节生活,扩大知识面。以《读者》为例:可首先让学生看“封面”,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画面的主题,并给画面起个题目,然后与作者的题目放在一起比较优劣;阅读“幽默”部分,要指出其讽刺的内容及手法;可重点赏析优美的文章,并让学生声情并茂地进行朗读,然后谈感受。
四、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意义
1.对学生人格的培养有特殊作用:学生阅读时对作品的理解,本身就是对人生、对社会、对真善美的领悟和思考。对于还未走向社会的学生而言,其正面引导作用不言而喻。
2.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学生在对作品的反复品读、理解、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养成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3.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一直以来,初中学生有重视数理化而忽视语文的倾向,母语教育得不到重视。课外阅读恰恰弥补了这一缺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国语。
4.有利于提高语文学习成绩:阅读可使学生知识的积累增多,知识面得到拓展,提高他们对语言、人物、社会的理解,使学生在做阅读理解题和写作文时便能得心应手,不再望题兴叹。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教育资源
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人类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大文豪无不是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有骄人的成绩,因此,课外阅读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一)知识的全面补充
课外阅读不仅是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高效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来自课外的源源不断的知识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避免造成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偏科严重和理解运用难的现象。
(二)人格的良好塑造
健康的课外阅读对健全中学生心灵和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大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然而,初中生对老师的教育具有普遍的抵触心理,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同龄人和课外书本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提供给初中生健康的课外书籍,引导初中生关注生理的变化,教会他们如何应对青春期面临的第二性征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有利于健全初中生的人格,让初中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三)个性的长远发展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生只有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创新。另外,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活跃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判断与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因此,加强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事情想问题,避免盲从随大流,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审时度势,保持自己的个性。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障碍
初中生要想获得全面的知识,必须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但是由于图书设备障碍、压力等原因,我国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基本设备仍然是瓶颈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特别是图书资源严重匮乏,让农村初中生几乎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条件。而对于城市而言,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大等原因,藏书丰富并且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并不是很多,部分学生只能到书店阅读或相互传阅,但这样的时间和资源毕竟不多,这就成了限制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客观条件。
(二)主观能动意识的缺失
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初中生的升学压力增大,加上学校和家长的不支持,使得看课外书必然会耽误学习,考不上高中今后就没有出路等错误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让学生从心底对课外阅读产生排斥心理,从而缺少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很难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学习的不自觉性对课外阅读的危害是致命的,不仅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反而会加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得其反。
(三)应试教育下升学难
在我国,考试是进入上一层级学校的通行证,为了进入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学生千方百计想取得好成绩,于是,各种辅导资料应运而生。在各大书店,辅导类资料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有学生要选择课外读物,也逃离不了选择课本辅导类书籍的怪圈;而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的诗歌等优秀读物,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课外书籍,这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因素。
如何着手解决这三大问题,需要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起努力为初中生的阅读提供更好的条件,努力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以及知识的覆盖率。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制度保障
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读有益的课外书。另外,学校应该制定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完整的图书管理办法,规范图书管理,安排专人采购健康读物、检查图书配套设施。应将数量是否齐全、书目是否实用和过时、图书质量是否过关、专项资金使用细则等情况,作为重点督导内容。每周推荐优秀书目,指导初中生如何选取适合本年龄段的读物。
(二)完善评价机制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关注结果和效益。只有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考核,才能知道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为此,需要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一是开展具有特色的阅读活动。二是在平时测验和正式考试时加大课外阅读知识在总分中的比重,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阅读效益产生全面的了解。
(三)净化阅读环境
关键词: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指出,
“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可见,阅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一项调查显示: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而且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不值得阅读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由此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初中生确实太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近些年,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课内文章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借助课文,以点带面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具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走向大语文课堂,走向较为开放的语文教学境界。
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讲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随即一转,问道,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这个讲故事的长妈妈的故事?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在讲完看社戏这个情节时,我又适时地问学生,在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除了去看戏,还有没有其他的好玩的事情了呢?大家去《朝花夕拾》中找答案,看看谁了解得最多!课后,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朝花夕拾》的热潮。
2.结合节选,抛砖引玉
叶圣陶曾经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在7~9
年级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册书均有一部名著入选,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中仅节选其中的一两个篇章,不可能全部放入教材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这些相关的名著。
比如讲到书中《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孙悟空两调芭蕉扇时,我课前给学生几个问题:①铁扇公主为什么那么恨孙悟空?
②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③孙悟空最后怎么借到芭蕉扇的,是靠他自己吗?这些问题节选部分或有(但不详细)或没有,需要学生去名著中找答案。课堂上让找到答案的同学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看他讲得对不对,并进行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自觉地去阅读《西游记》。其他的名著阅读也可以这样安排。
二、以营造班级阅读为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地方,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受熏陶,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在自己的班级,一般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美的图书柜
在我们教室的后面,有一个由我们学校统一订制的精美的图书柜,图书柜的上面两层排满了文学、地理、科技以及历史等各类图书,下面挂着一排报纸或摆着一些杂志。《环球时报》《苏州日报》《扬子晚报》《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报》等读物。这里是一个小型的班级图书馆。由大家统一负责整理、更新,课间饭后,图书柜的读者很多,大家边读边交流。原来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渐渐地成了图书柜的常客。
2.办公室读物角
如果教室里的图书不够用,还可以到我的办公室里来选。在我的办公桌后面,还有一张桌子,专供摆放一些优秀书籍。这些书籍大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还有一些是我家里的藏书。我把这些书都编了号供大家借阅,并制订了阅读细则,比如爱护书籍、及时归还等就是其中内容。
3.阅览室阅读课
我们学校每周有课外阅读课,我经常带着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去阅读,这里整洁明亮,图书种类繁多,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爱读的书籍。在这里,大家安静地享受着这里的资源和环境,是个不错的阅读之地。
三、以开展系列活动为辅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读书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课前演讲
每次上课前5分钟,我们都邀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播报一则新闻,可以评说见到的一种现象,还可以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讲明理由。其他同学从姿态、语速和内容等方面为其打分,差不多一个月一轮(我们的班级大都二十几个人),分数前面的十个人会得到一个小惊喜(小礼物)。当然,有些人有扭捏之态,不愿张口,我们平时就多鼓励他们,还为其设了个进步奖。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大都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让班级同学做评委来打分。这种竞赛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摘抄评比
积累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要做的摘抄,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摘抄一些优美的有哲理性的语句,还可以在所摘语句的下面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或从修辞的角度加以鉴赏,这也是对自己阅读的整理巩固。我会不定期检查摘抄,评出一些优秀摘抄,并把它们复印下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语文园地里,以供大家品味、欣赏。如此一来,学生们为了自己的摘抄能上墙,更加积极阅读、摘抄。摘抄评比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
关键词:加强;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
笔者在农村初中任教语文学科多年,深深体会到农村学生在课外阅读方面存在诸多薄弱环节,如何加强课外阅读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实践,提以下几点意见。
一、多渠道为学生创设课外阅读条件
(1)学校方面。为了让学生有个良好阅读环境和氛围,学校图书室应尽量配齐《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要求的读物,合理安排图书馆阅览室的开放时间,充分发挥图书室阅览室的功能,最大限度地解决读书难、借书难,无书读的问题。这也是增加学生阅读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2)家长方面。家长也应支持孩子的课外阅读,应该努力地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丰富孩子的读书量,为孩子的发展奠定人文基础。
这样,学校、家庭联合起来,为孩子的课外阅读创造条件,让我们的学生有书可读,乐于阅读,将会极大地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语文老师加强指导,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自由地进行课外阅读,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保证阅读质量,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的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1. 指导学生制订读书计划
为了克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随意性,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制订课外阅读计划,督促学生坚持阅读,每天不少于30分钟的阅读时间,并每天给予检查登记,养成良好的勤读书习惯,提高阅读欣赏能力,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2. 指导学生选择阅读材料
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与阅读能力不尽相同,审美趣味、性格特点也存在着差异,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向上应各取所需,各得其所。指导学生扩大阅读的广度,提高阅读效率,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的习惯
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是一种解决问题的良好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使用工具书、查阅资料的知识和方法,在课堂阅读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4. 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
质疑在学生课外阅读中非常重要,清学者陈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提出为什么、怎么样的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包括文句是否流畅,立意是否新颖深刻,思想是否健康积极,知识信息是否准确合理,感情是否真诚高尚。教给学生发现、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其他的阅读习惯,如爱护书籍的习惯,阅读卫生的习惯等。
三、开展有效的课外活动,提高阅读效果
为了提高课外阅读效果,教师要善于创设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互相交流的机会,让学生相互协作,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如:开展制作手抄报和读书笔记展评活动、故事会、诗歌朗诵、口语交际课等。这样学生的课堂学习得到巩固,自主学习得到了延伸,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练习,多活动,增长知识,开拓知识视野的平台,发展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效果。
总之,通过对农村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笔者发现农村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而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我认为,课外阅读虽为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独立自主地确立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语文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