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演讲的技巧与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范文第1篇

下面就考试结束后数学试卷的讲评策略,谈谈本人的认识和做法。

一、对数学试卷讲评的理解

试卷讲评课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好讲评课对巩固双基、规范解题、熟练技巧、开阔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等有着特殊意义。数学试卷的讲评,应重视试题的针对性、层次性,注意评讲的创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避免就题论题;讲评中还要兼顾学生的心理感受,及时激励,让学生在每一次考试后都有成功感,都能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从而不断获得提高。

在试卷讲评课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实现创新、突破,展示自己的才华智慧,提高数学素养和悟性。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任务是点拨、启发、诱导、调控,而这些都应以学生为中心。

在讲评试卷时,不应该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试题只要点到为止,有些试题则需要仔细剖析。对那些涉及重难点知识且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试题要特别照顾,对于学生错误率较高的试题则要对症下药。

二、数学试卷讲评的方法与技巧

试卷的讲评也要讲究技巧,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有一定规律。如能按规律讲评,就能使讲评课达到最佳效果。

1.抓住讲评的最佳时期

有些教师为了反馈及时,往往是批阅完试卷后发下就立即讲评,认为学生刚做完还没忘,效果要好一些。其实不然,因为你这时去讲,往往是讲学生做错的一些题目,而事实上学生做错的题目并不一定不会,很可能学生看后很快就能自己解决,有的甚至在刚交上试卷后就明白怎么回事了。像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领悟就能弄明白的题目,无需教师去讲。因此,教师应在发下试卷后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去更正,确实解决不了的再由教师去讲。

2.试卷讲评的关键是备课

讲课(题)必须讲在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上,要具有导向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找出学生答题出现失误的“关节”点,透彻分析,解疑纠错,防止类似错误的再次发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前多了解学生对做错的题是怎样思考的,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会在这道题(这类问题)上出错”,找出学生在理解概念、规律上存在的问题,在思维方式、方法上存在的缺陷,这样讲评才会击中要害。

3.试卷讲评要重视技巧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讲评课切忌教师一言堂,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究、大胆假设猜测、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敢想、敢说、敢做、敢于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讲评课的主人,让学生在动脑、动手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2)注意分析归类,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课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归类,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感。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具体可按以下方式归类:

一是按知识点归类,就是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归类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重点知识的典型题目进行分析讲评。

二是按解题方法归类,即把试卷中涉及同一解题方法、技巧的题目归到一起进行分析。

以上归类方法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交叉渗透的。通过归类思想的练习,学生就会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避免“题海战术”,从而达到减负高效的目的。

三、试卷讲评后的矫正补偿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范文第2篇

讲的具体时间、地点、主题、听者及自己个性等因素,选择适合于自己结束演讲的方法,使之有效地为自己演讲的思想和目的服务。常见的正确方法有:

①在演讲结束时简洁、扼要地对自己已阐述的思想进行总结,帮助听者加深印象。

②利用赞颂的话结束演讲。人一般都喜欢听赞颂成了人们交往的最好手段。通过这些赞颂的话,会场的活跃气氛可达到一个新,讲者和听者的关系就更融洽了,给听者留下一个满意的印象。但要注意,讲者在说赞颂的话时,不能有过分的夸张和庸俗的捧场,否则听者就会有溢美或哗众取宠的感觉。同时,讲者说话的表情要自然,态度要严肃,口气要诚恳。

③利用名人的话或轶事结束演讲。权威崇拜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恰当地运用权威和名人的话或者轶事结束演讲,可以把演讲推向一个新,给讲者的思想提供最有力的证明。讲者可借助象“最后,我想引用×××的话(或者关于×××的一个轶事)来结束我的演讲……”。但要注意,讲者引用名人的话或轶事要有针对性,要能丰富和深化自己演讲的主题。

④利用诗结束演讲。用诗结束演讲可使演讲显得典雅而富有魅力,听者听了也会产生清新和优美的感觉。引用诗句同用名人的话或轶事一样,要有目的,要为演讲的主题服务。同时,讲者引用的诗一定要短,

最好四句,最多八句,而且讲者一定要谙熟地背诵所引用的诗句,否则弄巧成拙,反而影响演讲效果。

⑤利用幽默结束演讲。除了某些较为庄重的演讲场合外,利用幽默结束演讲可为演讲添加欢声笑语,使演讲更富有趣味,并给听者留下一个愉快的印象。讲者利用幽默结束演讲时,要做到自然、真实,使幽默的动作或语言符合演讲的内容和自己的个性,绝不要矫揉造作、装腔作势,否则只会引起听者反感。

⑥利用呼吁结束演讲。这方法对一些“使人信”(相信)和“使人动”(行动)的演讲来说,效果尤为显著。讲者通过对与听者有共同思想、共同愿望、共同利益和共同语言的某问题的阐述,使演讲达到一定。然后,讲者利用一些感情激昂、动人心弦的讲演词对听者的理智和情感进行呼吁,并借助象“为实现我们预定的目的而奋斗”等语言,向听者指明行动的具体步骤,这样,讲者实现了激励和感召听者的目的,听者马上就会明了讲者的意图和自己行动的具体方案。

⑦利用动作结束演讲。在演讲中,讲者的动作(无声语言)是与听者交流思想的重要媒介,利用动作结束演讲,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方法。例如,有位演讲者在结束自己的演讲时,他穿上外套,戴好帽子,拿起手套,尔后诙谐地对听者说:“我已结束了自己的演讲,你们呢?”他的出人意料之外的绝技立刻博得了全场听者的掌声。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在对学生语言交际性发挥方面还存在不足,所以把英语演讲教学引入其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建立,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强的积极作用。本文对开设英语演讲教学的可行性,设置方法,作用及要求给与了详尽的论述。

一、导言

以雄辩为核心的演讲术是人类社会文明与智慧的结晶,其作用和威力是不可估量的。在风云多变的国际政治与外交领域,英语演讲经常被当作维护本民族利益或缓解国际冲突的有力武器。而且随着国际空间的日益缩小,随着北京奥运会的悄然临近,英语演讲在中国正逐渐成为一种时尚。

演讲在美国的很多大专院校都是必修课,这说明演讲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同时也说明,演讲是需要经过系统的训练才能掌握的一种本领。然而在中国,英语课堂传统的教学法里老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传授,也强调听说,但是明显层次不够,没有独立性和现场性,不利于语言交际性的充分发挥。这种教学很容易使课堂气氛沉闷,扼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把英语演讲引人英语教学当中对于学生兴趣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跨文化意识的建立,及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强的积极作用。

二、开设英语演讲课程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语言教学不可能脱离言语活动,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就要统筹安排,确保学生有大量的语言实践、语言运用的机会。曾有作者对其大学不同系部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后发现:学了6-10年英语,自以为已掌握了8000-16000词汇的非英语专业学生,居然有90.7%的人没有在公开场合用英语大声说过3分钟以上的话;62%的学生认为,口语不好主要原因是不知如何恰当地表达与词汇量太小;只有5.2%的人十分肯定地回答,能流利地用英语回答老师的特殊疑问句。为了改变这种“哑巴英语”的状况,其后此作者对非英语专业辅修外语的学生进行了为期30课时的英语演讲课教学实践。经过30小时训练后,作者对接受了训练的学生(39人,2个班)进行跟踪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1.4%的人认为此种口语训练法内容新颖丰富;80%的人认为口语有较大的提高;85.7%的人认为在此课程教学中最大的收获是胆量增大了,说好英语的自信心增强了;88.6%的人认为此课程的开设对他们未来的学习与工作有深刻的影响;97%的学生希望此课程能延期为1年。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英语演讲训练是提高学生听、说、写作能力与用英语进行逻辑思维的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演讲课的设置

1.教学形式

演讲活动的方式可分为三类,即命题演讲、即兴演讲和论辩演讲。所谓命题演讲(preparedspeech),就是由别人拟定题目或演讲范围,并经过准备后所做的演讲。即兴演讲(unpreparedspeech),又称即席演讲或即时演讲,它是演讲者在没有准备或没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临时发表的讲话。论辩演讲通常是辩论赛的形式。由于论辩演讲耗费时间较长,我们课前通常采取的是前两种形式。在命题演讲上我们也突破了常规,不仅有老师命题的形式,也有学生自命题的形式。

在演讲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老师起着组织与点评的作用。这几种演讲形式在语言实践中可以交叉灵活运用,根据目的的不同而在使用上有所区别。在开始阶段,学生的演讲能力还较弱,可让学生进行自由演讲,即命题自定,题材自选。事实表明学生的选材很广泛,涉及故事、谜语、笑话、习语、格言、逸闻趣事或者风俗习惯等。随着自信心的增长,语言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做即兴演讲。即兴演讲是一种临场发挥的演讲形式,也是最能反映一个人思维敏捷程度和语言组织能力的口头表达方式。

2.建议教学方法

建议采用由易到难,由机械地、有准备地发言到即兴演讲,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佐的方法进行课堂活动。比如教师前7周每次花30分钟简单地讲授演讲、修辞技巧及实例,然后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自由发言,并提前给出下次要讲的题目。下次_上课时.先让学生自由登台表演,并由其他学生对演讲者内容组织的逻辑性、语法、修辞、思想内容以及演讲的姿态作出评价最后评出1名最佳演讲者以示表扬。活动完成后,教师再讲授新内容,布置新任务给学生。后8周教师继续每次花30分钟左右讲授演讲技巧并进行名篇实例赏析,然后当场给出与技巧相应的情景与题目。让学生大声口头准备1刻钟(亦可写提纲),再上台演讲或分组进行辩论。学生上台后进行正式演讲,并注意语言,情感,手势,姿势等,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打分,给与评价。

四、英语演讲课对英语学习的作用及要求

英语演讲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修养,跨文化意识,及个人的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

1.出色的英语演讲要以扎实的英语基本功为基础。这对于英语是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要想克服这个困难,我认为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大量地、有计划地阅读英文原文和优秀的英文译文。阅读时应采用默读与大声朗读相结合的方式以达到锻炼口才的目的。大量的、有效的英语阅读能够帮助学习者培养用英语思维的习’质,这对提高英语的口头及笔头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2.掌握英语公共演讲的艺术也需要大量的语言以外的知识的积累。一个演讲者要受人信服只凭一些英语演讲的技巧和演讲稿的写作方法是远远不够的,事实上,无论是用哪一种语言演讲,成功的先决条件之一都应该是具有广博的知识,这包括对东西方文化的深人了解。对于英语不是母语的人来说,熟悉西方文化是学习英语演讲的重要环节,但成功的英语演讲也离不开演讲者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了解和尊重。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能加大演讲者的思维和想象空间,使其演讲的内容更加丰富,演讲的语言更具表现力。

3.要使演讲这门艺术臻于完美,演讲者必须处理好演讲的内容与形式之间的关系,做到既不拘泥于形势,也不华文滥词。同时尽可能的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尽量表现出其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兴趣爱好、丰富的百科知识以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五、对于开设演讲课的几点建议

1选择好的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这些书和内容应该涉及语言训练,文化训练,演讲技能训练及个人综合素质训练。这样才能给教师和学生一个好的学习助手和参考工具。

2.从有准备演讲到即兴演讲分三步走。不急不躁,不贪多贪快,使学生从最基本的技巧内容着手,培养其好的学习习惯和演讲风格。

3.选题从文体到内容都应由易到难,由学生熟悉的到陌生的,并富挑战性,趣味性。除了极富争议性的议论文以外,还可给学生一些说明文体与描写文体的题目,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范文第4篇

练口才并没有专门的文章,与之有关的文章是讲方法技巧的。下面介绍一下如何练口才:

1、找演讲稿或辩论赛,学习演讲的技巧。推介找名人的著名演讲和奥巴马外交的演讲,观察语言用词,讲话技巧;

2、推介书本《演讲与口才》。懂得一些方法技巧外,还可以学会观摩别人;

3、多在公共场合讲话或主动与人交流,恰当合适地正确表达出来。

(来源:文章屋网 )

演讲的技巧与方法范文第5篇

关键词:鲁迅 演讲 趋势 展望

鲁迅演讲研究至今已有80年。20世纪的鲁迅演讲研究,筚路蓝缕,从资料积累到研究框架与思路、方法,都有开创之功。这一阶段,鲁迅演讲研究呈现出一个鲜明的特征:即从以史实考证为主逐步转向思想艺术研究为主。21世纪的鲁迅演讲研究,已经从以史实考证为主转向了思想艺术研究为主,研究视野更为开阔,呈现出向纵深开掘的态势。

尽管鲁迅演讲研究日益深入丰富,但是鲁迅演讲观和演讲艺术的研究一直没有得到学术界的重视,涉及此领域的研究论述仅是局部的探讨,对鲁迅演讲实践、思想和艺术的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仍告阙如。鲁迅演讲研究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笔者不揣谫陋,简略展望如下。

一.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

一是从狭义的演讲拓展到广义的演讲,而不能够拘泥于研究起始阶段林辰等先生开创并恪守的狭义的演讲材料。林辰先生在《鲁迅事迹考》第三版后记中就《鲁迅演讲系年》所写道的:“我尽量注意‘演讲’的正式范围,其他各种会上的发言、致辞、谈话等,均不阑入。”[1]显然,这里对演讲的范围限制在较狭窄的区域,拒绝了本范围之外的内容“搀杂进去”。许广平的《鲁迅回忆录》,就将鲁迅的讲演与讲课并列提及,似有扩大其范围之意。实际上,“其他各种会上的发言、致辞、谈话等”,都属于演讲的范畴,而并不一定冠以演讲之类的雅号。

二是从鲁迅本人的演讲拓展到他聆听的演讲。陈平原在《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中写道:“没有材料证明鲁迅接受过‘演说学’方面的专门训练,但从一九二六年在厦门大学的演说,我们可以断言,起码从那时起,鲁迅已经很好地掌握了广场演说的技巧。”[2]这种技巧从何而来?历来的研究者似乎都没有关注及此。大略言之,这一方面是与其长期在大学和中学兼课,擅长讲课有着重要的直接联系;一方面也与他经常参加各种会议、活动,聆听他人的演讲或多或少有关联,从他人的演讲中显然可以得到演讲主题、演讲内容、演讲艺术等多方面的影响,更可以从演讲现场效果来比较演讲技巧的高下,为自身演讲提供借鉴。有关鲁迅对他人演讲的聆听与研究,长期关注不够,鲜有成果。积累有年之后,如能将鲁迅本人的演讲适当勾连、比较鲁迅聆听的他人演讲,当能开辟一个新的研究方向,从而有助于深化丰富鲁迅研究。

二.进一步调整研究重心

回顾鲁迅演讲研究的历程,不难发现其研究重心经历了两次转移。一是以系年、谱录为主要形式的资料积累与考证,如林辰等的鲁迅演讲研究即是,逐步转向以编集、注释为主要形式的初级形态的研究与传播,如《鲁迅演讲全集》[3]、《鲁迅的声音:鲁迅讲演全集》[4]、《鲁迅演讲集》[5]和《鲁迅报告:关于鲁迅和他的演讲》[6]即是。二是以编集、注释为主要形式的初级形态的研究与传播,逐步转向以疏证、还原、评点等为主要形式的较高形态的研究与传播,如新世纪以来的鲁迅演讲整体特色和思想艺术研究,鲁迅单篇演讲或系列(某地)演讲的特色和思想艺术研究即是,尽管其中将鲁迅演讲名篇作为杂文赏析多于从演讲的文体角度进行论述、鉴赏。研究起步期的重心“资料积累与考证”,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相关人事的湮灭以及可用资料的开采殆尽,发展空间不会太大,必然要实行研究重心的转移。作为研究发展期的重心“编集与注释”,有待于从科学性、通俗性等方面提升,以利更好地传播、学习。目前正处在新的研究转型期,“资料积累与考证”如无特殊情况,要获突破实在不易;“编集与注释”还可以继续完善、深化,期待出现集大成的佳作;相比之下,“疏证、还原、评点”等的拓展空间最大,值得大力研究,需要多学科协同,才能产生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新世纪以来,一些名为“鲁迅演讲集”的公开出版物,将未经鲁迅审定认可的演讲记录稿作为鲁迅佚文收录,业界对此是有不同看法的。顾农就对《鲁迅的声音:鲁迅讲演全集》编写体例提出异议:“那些未经鲁迅审定认可的讲演记录稿宜慎重对待。”“鲁迅本人不肯认账的文本被当作‘鲁迅的声音’,实在危险,这样的编辑方针恐怕要作出适当的调整。”顾先生认为,在编鲁迅讲演集时,那些未经鲁迅本人审阅的记录稿并不是不可以收,比较稳妥的办法是“列入附录,并且要分别加上必要的说明,介绍鲁迅本人对这些记录稿的态度和评价”。他还建议,“最好能够将涉及鲁迅讲演的回忆录作一地毯式的辑录,并附考辨”,“如此则可望将这一方面的研究推进一步”。[7]再如刘运峰在《鲁迅全集补遗》之《编后记》里写道:“这本书,是在《鲁迅佚文全集》的基础上完成的。”这部《鲁迅佚文全集》的“不成熟体现在编辑体例不够科学,失之于‘滥’和‘宽’,尤其是附录的‘书信钩沉’‘日记疏证’‘讲演汇编’等,现在看来,将其当作鲁迅的佚文,的确有些勉强”。因此,他的《鲁迅全集补遗》删除了《鲁迅佚文全集》收录的附录的全部内容。[8]这些说明,鲁迅演讲集的编集、注释等需要更加科学、理性的对待,而这对鲁迅演讲的考辨、疏证等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

陈平原在《现代学者演说现场丛书总序》中写道:“本丛书的最大愿望,那就是:在某些程度上复原那已经一去不复返的‘演说现场’。”因为,“严格说来,所有的演讲纪录(当为记录)稿,都很难准确传达演说者的真实意图。”进而提出,“单纯的演说,确实不及专著或文章精深;但如果添上相关史料的考辨,使‘演说现场’在某种程度上得以复原,那意义可就非同一般了”。如何考辨?他提出:“本丛书的操作,与一般意义上的‘考辨’略有不同,我们不仅需要了解某一次演讲的时间、地点、听众、论题,更希望借钩稽前世今生、渲染现场氛围、追踪来龙去脉,还原特定的历史语境。这样,才有可能让那些早已消失在历史深处的‘演说’,重新焕发生机,甚至介入当代人的精神生活。”[9]这一立场与追求,当是进一步拓展鲁迅演讲研究领域的重要选项之一。遗憾的是,该丛书选定的现代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如、章太炎、梁启超、陶行知、朱自清、闻一多等学者演说专卷均已出版,还有鲁迅等的演说专卷似乎仍然见不到踪影。

三.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

梳理已有鲁迅演讲研究脉络,显而易见的是,在研究方法方面,业界往往采用文艺批评、社会批评等惯常熟悉的方法,而较少引入传播学、演讲学(雄辩术)等能够贴近演讲文体特征的新思想、新方法等。如能将将新旧研究模式和框架方法加以融会贯通,新的解读新的诠释必将如源头活水,滔滔涌来。

由上可知,从演讲本体出发,综合运用文艺学、社会学、传播学、演讲学(雄辩术)等学科理论和研究手段,对鲁迅演讲实践、思想和艺术的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也就不失为鲁迅演讲研究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突破口。

参考文献

[1]林辰,王世家.林辰文集壹[M].山东教育出版社,2010:136.

[2]陈平原.千年文脉的接续与转化[M].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2008:206.

[3]鲁迅,童秉国.鲁迅演讲全集[M].长江文艺出版社,2007.

[4]鲁迅,傅国涌.鲁迅的声音:鲁迅讲演全集[M].珠海出版社,2007.

[5]鲁迅,阎晶明.鲁迅演讲集[M].漓江出版社,2001.

[6]鲁迅,江力.鲁迅报告:关于鲁迅和他的演讲[M].新世界出版社,2004.

[7]顾农.听鲁迅怎样演讲[N].南方都市报,2007-10-6.

[8]刘运峰.鲁迅佚文全集[M].群言出版社,2001:501,502.

[9]章太炎,秦燕春.章太炎:历史的重要[M].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总序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