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新课程 资源建设 资源应用 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选择和搭建资源平台

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应用首先得选择一个优秀的资源管理平台,该平台在中学资源建设和应用中应具备这样一些特点:(1)资源平台的技术简易性和可操作性;(2)良好的分类管理和检索功能;(3)资源建设和应用群体的权限设计;(4)资源便利的分离与整合功能。我们这里选择Moodle平台,此平台全球范围内使用广泛,在国内的部分地区和学校有了成功的应用案例。Moodle平台有技术门槛低、代码开源、免费使用和实用效果好等特点。它在资源分类上可以自主创建课程和自由划分资源分类,支持各种类型的资源上传。课程用户权限明晰,不同用户对不同课程及资源权限不一,能有效地对资源进行保护和应用。Moodle平台是一个基于B/S模式的网站程序,资源浏览和应用方便,在中学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实用性强。

2 师资队伍建设

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中小学教师教学技术能力培训,将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中,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学校校本培训中应组织开展资源平台(Moodle平台)的专项培训,提高教师对资源平台的操作能力和应用能力。

(1)培训资料准备。选购部分Moodle相关的书籍,如《Moodle网络课程平台(曾棕根)》《Moodle课程设计(黎加厚)》等;整理制作校本Moodle平台教师培训手册;设计开发Moodle信息化课程设计培训教程如:Moodle课程资源设计、交互式课程活动设计、协作式课程活动设计学生评价设计与管理等。

(2)培训方式:培训采取分层、集中、分散的方式。

分层:即先对骨干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较熟练地掌握Moodle平台的操作使用,并能够达到对一般教师的指导水平。

集中:即对全体教师进行集中培训,使之初步了解Moodle平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学习使用该平台。

分散:即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教师在自学时由骨干教师进行辅导,逐步达到较熟练地进行操作使用的水平。

(3)采用教师分组网络探究学习方式,在校园网对Moodle平台进行更进一步的学习和掌握,并及时将学习情况在组内进行总结反馈。

(4)对全员进行集中培训,使学校70%以上老师能利用此平台使用教学资源,并能利用此平台实现交流互动,设计教学方案。

3 新课程资源库建设

3.1 外建教学资源

以教研组为单位,教师按年级分工从已积累的教学资源中筛选高质量、专业性和实用性强的各类教学资源,此外教师还可以从网络上挑选和下载对本专业有用的教学课件、试题库、教学案例、电子期刊、各种视频、网页、文件、素材等资源。这些资源通过Moodle平台到学科的具体章节或知识点。

3.2 自建教学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产生一些自建性资源,如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试题、教学案例,教师的教学反思,学生收集的学习资源、学习心得等,这些资源是教师和学生长期积累下来的宝贵财富,可以把这些自建性资源上传到Moodle平台进行管理,从而实现教学资源的师生共建。

3.3 动态资源库建设

动态教学资源建设主要通过Moodle平台的互动专栏来创建,可以方便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沟通和问题解决。教学活动是学生知识构建过程中的学习支架,Moodle平台中含有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这些模块,可以构建任何类型的动态教学资源库,如:作业、测验、专题讨论、聊天室、论坛、词汇表、问卷调查、投票、Wikis和Blog等。同时也可以动态地自由组合各种教学活动,将各种不同的动态教学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满足教学目标。

4 教学资源平台的应用

(1)应用目标:在常规教学活动中,教学资源与教学内容的组织及融合是教学资源应用的关键。依照教学设计理念,将教学信息相关的教学对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课程结构和教学资源库进行组织管理,形成教学体系架构,以适应学科教学的需要,便于师生快速搜索和使用资源。根据认知结构及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将现有的教学资源组织为多样化、立体化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包含文字、图片、PPT、动画、教学音频、教学录像等。

(2)教师应用: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领者,让学生明确目标任务后通过自主学习站点获取基本的知识和方法。教学过程与moodle资源平台的融合,要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学习,学生可以在讨论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生生在互助合作中学会了表达,学会了交流与合作,逐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3)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课程中必须要用一定时间向同学介绍该平台的使用方法,让他们学会用平台,乐于用平台。让Moodle资源平台成为学生离开教室后的第二课堂,并能在信息化学习环境中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4)应用措施:常规化教学应用让每位教师和学生都拥有平台账号以及相应的课程权限,让平台成为教师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将部分学科或学科部分章节的教学活动转移到平台上进行网络教学探索。

新课标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通过信息化教学技能大赛提高教师对教学课程资源的自主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举办优质Moodle课程包评选活动:Moodle课程包是基于Moodle平台开发学科具体章节网络课程,然后将此课程备份便可以打成一个课程包。此时的包是基于平台的,因此它符合scorm标准,所以再将它直接导入别的平台(符合scorm标准)进行恢复便可以直接使用。

学年度教师教学资源贡献评选:教学资源是相同学科教师共建共享的,因此资源建设必须是“众人拾柴火焰高”。资源贡献评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教师参与资源建设。

5 预期创新成果

(1)形成高中新课程特点的Moodle教学资源库;(2)校园内外师生互联的信息化自主学习平台;(3)部分实效优质的高中新课程Moodle课程包;(4)形成以Moodle平台构建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建设模式;(5)形成以Moodle平台构建高中新课程教学资源应用模式。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课程;教学资源;《网页制作》课程

中图分类号:TP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7-4110-02

随着高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将课堂的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际工作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专业课教学的主要模式,引进企业中的实际项目,将以往传统教学中由教师结合小示例讲解某一知识点,再由学生进行练习的教学内容,转变为以项目为载体,将知识点融入到项目的制作任务中,使学生能够从一个完整的项目中不仅掌握其中的技能与知识,而且能够对实际任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突出职业教育课程的特点,即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1 《网页制作》课程进行项目化教学的优势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对网站制作人员的需求从数量到质量上都在不断提高,传统的《网页制作》课程教学中在对学生综合运用网页制作技术能力的培养上力度不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得到更多更有效的提高。为了使学校教学能够达到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从企业引入真实的项目任务,并对项目任务进行适度的调整,使之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加强培养学生处理问题的能力,适应企业的岗位要求,达到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

《网页制作》课程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主要涉及的技术有HTML、CSS、JavaScript以及Dreamweaver软件,课程的培养目标是通过讲解HTML 、CSS、JavaScript等网页流行技术以及Dreamweaver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和掌握Web2.0网站前端技术,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可以独立设计制作功能实用、结构清晰、美观大方的Web网站页面。这个目标恰与项目化的教学思路吻合,通过项目的引入,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2 项目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项目课程作为一种以实践为核心的课程模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做有力的支持。因此在项目化教学资源建设中,制作以项目为单元的网站,是以课程教学为依据,针对《网页制作》课程中所涉及的知识结构,依据项目的教学性原则、项目的循序渐进性原则和项目的完整性与实用性原则,结合企业的实际开发项目,以项目为单元,分解网页制作中的各个环节,将网页的基本编辑、HTML语言的编写、层叠样式表的应用、框架与表格网页布局设计、DIV+CSS布局网站等知识点融入到项目中各要素的制作过程中,达到既符合学生学习《网页制作》课程的认知规律,也满足《网页制作》课程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表1为 《网页制作》课程项目化教学资源列表。

3 项目化教学资源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以项目为单元的网站做为教学资源,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1)呈现项目任务

呈现项目任务的主要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产生完成项目任务的动机,同时使学生快速进入以项目为主题的学习中。将完整的网页页面呈现给学生,使学生对学习任务有一个整体的目标,通过对网页的浏览,了解网页的内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清晰有效的展现课堂教学内容。

2)解读项目中的任务要求

在学生对项目任务(网页)做了基本的了解后,由教师对提供的素材(文本、图片、动画、视频等)和项目中的主要功能进行解读,使学生增加对项目任务的认识深度,从对网页的具体内容的认识,过渡到关注网页结构、网页内的功能,将最初激发的学习兴趣,迅速转化为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入到尝试性制作的过程中。

3)学生尝试性的制作

学生根据呈现的项目目标,以及教师对项目的解读,开始进行以自我认知为主的尝试性的制作,在项目任务驱动下,学生会不自主的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通过对素材的分析、整理与应用,完成了知识体系的自我构建,教学资源中对制作任务的提示性操作,以及制作流程向导,帮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制作,同时也辅的帮助学生进行了知识的内化。

4)教师指导、学生讨论、上网查找

学生在尝试性制作过程中,尽管有操作提示,但仍然会有很多的问题出现,或者是对某一细节的一知半解,此时学生会有寻求帮助的需求,这一阶段是学生主动开展自主学习的关键阶段,也是学生提高知识与技能的阶段。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个别指导、同学间互相交流讨论、上网查找问题解决方案三种方式,这个阶段的学习是与学生尝试性制作阶段融合在一起的,通过学生的提问与交流,使学生模糊不清的知识以及新知识在项目任务的制作过程中得到重新整理认知,帮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的方法,因此这个阶段的学习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学习,更是学习方法的学习,学习网络资源的应用,学习与人交流。

5)学生制作完成项目

学生在自己主动制作与主动思考的过程中,对项目任务中的各项功能的实现有了更加明确的了解与认识,完成项目的全部任务也自然成为学生制作中的意愿,在完成整体项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项目所涉及的知识体系,形成对项目解决方案的完整认知,也纠正了学生制作中存在的问题,另外,对项目的完整制作,也培养了学生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养成对工作任务负责的好习惯

6)作品展示、简述答辩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第3篇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资源;建设

1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离不开互联网。互联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也带动了各个行业和领域的改革,在教育领域,互联网带来了红利尤为明显。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手段相比,教育模式、教育方式和手段都发生了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领域,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步,当前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教学的资源建设相对滞后,已经无法有效满足当前远程教育的需求。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特别是随之也教育改革的推进,新课程标准中对计算机基础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同时要提高实践教学、重视对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广播电视大学等远程教育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由于其教育模式和方式的特殊性,其课程教学也会有所不同,其课程资源建设和应用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有所差异。因此,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如何加强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资源建设,探索教学资源应用,已经成为了广播电视大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2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的意义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一门必修课程,这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基本应用能力,不仅仅是广播电视大学,高职院校和普通高等院校都开设有这门课程。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中,计算机的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最为基本的能力之一,也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然而,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其受教育程度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经济情况也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不同,计算机水平也千差万别。而且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本身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存在差距,这就导致广播电视大学学生在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中很难形成计算机应用能力,很多学生在经过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之后,其计算机应用水平并没有得到有效提高,有些仍然停留在网吧游戏操作水平这一层次,无法满足用人单位对其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式已经证明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考虑到当前信息化发展十分迅速,很多信息技术可以用来建设课程资源,同时,由于广播电视大学学生本身的特点,利用新的信息技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建设课程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可以有效提高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在建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时,应该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构建资源,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教师只是作为信息的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构建良好的学习情境,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

3.1建设思路

在当前互联网的环境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已经不再拘泥于从纸质文件中获取信息。互联网的普及,让人们可以从网上获取海量的资源,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也在逐步改变从以往的PC端获取互联网中的信息,而是可以通过平板、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获取互联网中海量的信息。因此,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应该要紧跟时代潮流,要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的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获取教学资源更加方便为原则,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

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可以构建一个教学资源系统,这个系统由资源网站、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构成,利用多元化手段提供教学资源。在教学资源中,应该涵盖全部的教学内容,包括课程的要求和标准、教学的安排和计划、课程内容和课件、教学视频、课后的作业和习题以及能力测试试题等。

学生可以通过访问教学资源系统来获取相关信息,资源网站是针对传统的PC端用户来访问的,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进行资源的获取和学习,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则是学生可以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访问信息和学习,这种方式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需求,也是当前移动网络发展带来了便捷。

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让课程资源以更加灵活和多样化的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合适的方式进行学习。

3.2创新c

1)增加微课视频

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已经得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可。微课视频是一种时长为5-10分钟的教学视频,其内容是以知识点来设计的。与传统的课堂教学视频相比,其时间短,体积小,教学内容只是针对知识点,不再像传统教学视频那样针对的是某一章节。微课视频的出现,让学生可以很方便地利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进行学习,而且微课视频内容精炼,含金量很足,可以让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进行学习,这也与“把学生当做教学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是教学资源的提供者”的现代教学理念相符合。这些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有针对性的学习,充分利用了学生的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2)移动网络技术的应用

广播电视大学的教学方式从传统的纸质教材教学,逐步发展为利用互联网来实现PC端的网络资源教学,而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终端设备已经得到普及,因此,利用微信等媒介进行教学的条件已经成熟。利用PC端访问教学资源,其访问方式单一,而且对于硬件设备有着一定的要求,不利于学生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然而,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利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来为学生提供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让学生更为方便快捷的获取教学资源。

3.3特色

1)拥有完整和规范的课程体系,在教学资源中,涵盖了包括课程目标、教学大纲和课程内容等完整内容,同时,还会有教学视频和课后习题以及能力测试等,这些都是非常优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全面和系统的了解整个课程。

2)互联网环境下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来构建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情况,充分重视了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首先,利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的方式,是考虑到学生人手有一台智能手机的情况,可以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不必须要配备一台PC。另外,微课视频,是考虑到学生学习时间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利用相对零散的时间进行学习,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3)有效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很少,而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上,学生可以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对于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请教教师,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了解,也为师生之间搭建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4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

广播电视大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是由资源网站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两部分组成,资源网站提供全部的课程资源,学生可以利用PC端浏览器来获取资源,而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则是让学生更为方便快捷的用智能终端设备来获取资源。这两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协助,这是教学手段的创新,也将教学资源的建设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一课程资源的建设,也是充分考虑到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特点,包括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学习时间零碎等来进行设计的。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将静态的纸质教材变成了动态的影视资料,学生的学习都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进行,让相对抽象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变得更加的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同时,让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获取教学资源,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其应用效果,主要有以下几点:

1)转变了教学观念,提高了教育服务意识。传统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本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建设,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方便学生学习为原则,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同时,针对广播电视大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行为方式等特点,有针对性的提供教学资源,让学生有着愉悦和良好的学习体验,这样就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乐于接受和使用教学资源。

2)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和移动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学习资源,充分利用了学生的零碎时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不一定要在教室或家中才可以学习,甚至可以在等公交车的时间进行学习,观看微课视频。另外,在微信公共服务平台,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即时互动,让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解决一些重点和难点问题,而教师也可以通过与学生的沟通及时获取反馈信息,从而改进教学资源。

3)促进了课程的整体建设。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资源的建设,不但扩充了学生的知识,也让教师的知识得到了扩充和更新。课程资源的建设,让传统教学中的短板和问题得到了弥补,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的游刃有余、有的放矢,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项目化;生物药物制备技术;实践教学;教学资源库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026-03

建设符合学校教学要求的教学资源库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各类学校发展不平衡:本科院校的建设速度快,而高职院校的建设发展缓慢,在系统管理以及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都很少。教学资源库落后阻碍了高职院校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这与本科教育是不同的。为了培养“宽知识、厚基础、应用型、创新型”为一体的技能型人才,实验实训教学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针对职业教育对“项目化”课程教学体系的要求,建设高职以“项目化”教学改革为基础的实践教学资源库具有重要意义[1-2]。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自2008年起,在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验实训教学中全面开展项目模块化教学,收集整理大量相关图片及视频资料的素材,初步构建该课程实践教学多媒体资源库,赋予教与学以全新的手段和形式,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并于2010年成为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示范基地。本文就生物药物制备技术实践教学资源库构建的必要性、构建的方法、内容及其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支持效果等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1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构建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必要性

生物医药目前已成为全球最活跃、进展最快的产业之一,预计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我国在十一五、十二五发展规划中将生物技术列为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由于生物技术产业的特殊性(高技术、高风险、高回报),对学生研究及创新能力和扎实过硬的综合实践技能功底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是生物制药专业最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当前该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

1)课程建设起步较晚,发展也不平衡,实验教学更是薄弱环节,尚未形成高职高专的特色与优势;

2)该课程实验内容涉及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多方面,所需设备仪器较多,仅凭某一个学校简单的分子生物或生化实验设备难以开展系统规范的实验;

3)生物技术是一门前沿性很强的学科,各种新技术和新仪器层出不穷,先进的设备往往购置成本高,不能及时在基层教学工作中应用,这也对教与学双方面提出挑战,如果仅仅完成实验教材上的内容,学生将难以跟上日新月异的发展趋势;

4)传统实验教学手段多拘泥于传统的板书+讲授的方法,学生感到学习枯燥乏味,缺乏兴趣,虽有教师的示教操作,也因课时关系不能顾及全体,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5)高职学生学习基础差,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的机会比本科学生要少,缺乏课后自主学习的机会;

6)实践教学中对虚拟工厂、车间、工艺的开发及对职业资格认证与鉴定、指导管理学生实习的支持不够。

2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目标、设计原则和内容

2.1 建设目标

建立具备教学案例视频点播、课件与讲义浏览、课程表、相关企业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认证信息查询、系统管理、资源检索、教学条件说明、在线提问、考试管理等功能的高职生物药物制备技术创新型实践教学资源库,该资源库的建立将极大地丰富实践课教学内容,赋予教与学以全新的手段和形式,激发学习兴趣,建立互动教学体系,使得教学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而且是一个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按需学习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培养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的生物技术复合人才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

2.2 设计原则

立足于专业核心技能,充分体现模块教学的职业培训特点,针对自主与协作学习的特点,以多元和整合的目标取向将多种实践教学资源有机结合,促进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的效果优化。

2.3 资源库构架及建设内容

本实践课程内容基于企业真实的工作过程,所有的项目、任务、案例也都是来源于现实工作,通过资源库平台,以工作任务为载体,整合知识,实现课程内容综合化。分为微生物发酵制药技术、酶工程制药技术、基因工程制药技术、细胞工程制药技术、生化分离纯化技术等6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中都选取若干个典型产品,如青霉素、手性2-芳基丙酸类药物、重组人干扰素等,以项目支撑课程,取其反映生产岗位的工作过程,每个教学单元对应以上的工作任务,通过项目训练,按照工作过程中任务与知识的关系来进行教学活动设计,突出理论实践一体化,而不仅是关注知识记忆,为学生提供基于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

实践教学资源库的整体构架见图1,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结合“项目化”教学模式,在该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并在使用过程中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1)教学目标与条件资源库。基于医药企业岗位实际工作项目调研结果,同时结合国家职业标准及企业员工技术培训和社会人员继续教育的共性需求。在专业核心技能分析的基础上明确现有的课程标准及实验实训项目,并将各训练模块中使用到的仪器设备操作说明及应急预案、课程安排等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到此平台供学生查阅。

2)媒体素材库。各训练模块中“实践讲义、电子课件与教学案例视频”均由相应模块的学术带头人全面负责编制开发,并依托药企收集校外实践基地典型工艺流程等素材,对一些典型工作流程进行视频、音频和文字收集整理。常用的教学录像压缩成rm、rmvb等视频格式,供学生在线点播学习。图片和动画等主要来源于本专业各层次教材、学术专著、专业图谱、幻灯片、VCD光盘、录像带、互联网相关网站等,制作成CAI、PPT、GIF、JPG等格式,VCD光盘和录像带有选择地录取所需片段或截取所需图像并保存,以便于浏览和在线学习。在虚拟实验室建设方面,学校购买一套青霉素发酵、提炼工艺仿真软件操作技能在线培训系统,供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用,使参加实践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理解抗生素生产工艺流程,一对一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工艺反应现象,进行虚拟开车操作,同时可对操作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的考核和评定。

3)实践活动资源库,包括: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情况介绍、实际生产线照片;学生的优秀毕业论文及作品;以图片配文字说明的方式上传的参加各项社会服务、科技活动及获奖的情况。

4)行业、职业标准信息库,包括国家职业标准的信息、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政策文件及相关考试信息、产品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国内和国际标准,并介绍本学科最新科研进展和相关研究技术。主要来源于国家及相关部门的文件及各类官方网站,以电子文档的形式上传,并设置相关网络信息资源的链接供学生查阅学习。

5)在线练习与交流平台,主要设置“考证专区”和“在线答疑讨论”两个功能模块。在“考证专区”模块内收集大量专业培训与职业技能证书考取的相关指南及复习资料,方便学生职业技能的提高和职业资格的认证;学生通过“在线答疑讨论”模块,可以将实验实训过程中的疑难问题、课后体会以及学习经验等,通过E-mail和BBS论坛的方式与专业教师和同学进行交流,并设置“小木虫论坛”等实验技术网络交流平台的链接,增加学习的积极性和知识经验的共享性。为进一步提高资源库建设的质量,在此交流区还设置了调查问卷,从资源内容、资源库的易用性设计、资源库技术服务以及用户主观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调查,及时发现资源库建设的不足之处,不断促进资源库建设的完整性和规范性。

3 生物药物制备技术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应用效果

3.1 改进教学模式与方法,增添教学感染力,提高学生自主性学习以及交流能力,大大增强教学效果

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实践教学活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于资源库的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搜寻与利用的能力,良好的互动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教师根据“项目化”教学内容的需要和教学设计的要求,需要从教学资源库中选择适当的素材组织教学,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入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习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课堂活动,激发了他们强烈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库的学习平立完成“项目化”教学过程中的各项学习任务和自主项目,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项目化”教学模式[1]。

同时,虚拟实验技术穿插在日常教学授课中,弥补了某些大型实验仪器不足的缺憾。虚拟实验以实际的生产线为基础,对生产实践中需要的生产设备、生产场景进行模拟,让每位学生进行模拟操作,对涉及的设备进行机械操作、仿真,真正了解生产线流程、工艺以及生产设备操作,减少在实际实践中的失误,对实践教学是非常有益的补充[3]。

实践教学资源库的应用大幅度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及考证率和就业率,2008至2012年,学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学生连续三届参加全国高职高专生物技术职业技能大赛均获得团体一等奖,并获得多项个人一等奖和二等奖。该专业学生“双证书”(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得率达到93%,就业率高达97.87%,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职业素养较高,专业技能水平较高,具有良好的职业持续发展能力。

3.2 实现教学资源共享,扩大教学影响力,促进校园网管理、开发和课件制作队伍的建设

资源库内容制成网页上传到校园网上,实现资源共享,广大师生在校园网上的任何终端可随时浏览、下载各种媒体素材,突破时空限制,方便师生进行开放式的教和学,扩大了教学的影响力[4]。教学双方通过网络可实现实时或非实时的交流,通过网络可使学生不受课时的限制,随时预习、复习,丰富的资源库素材也为教师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提供了知识资源支持。网站上的课件融有各家之长,教师之间通过借鉴、学习,在使用中加以完善,共同进步提高,提升了教师综合素质,也为以后授课的其他专业课教师进行前后知识衔接提供了方便,避免重复开发,实现资源共享。同时,促使专业教师学会运用信息工具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掌握常用教学软件开发及日常网络管理维护的基本方法,全面推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

3.3 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学校与企业无缝对接

在校企共建实践教学资源库过程中,为力争实现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工作的“零距离”对接,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一系列教研活动,共同开发实训案例、实训教材、教学视频、软件,共同建设实训环境等,打造良好的校企互动模式。本专业先后与海正药业、华海药业等多家企业形成“订单定向”式合作关系,“订单班”毕业的学生在各自的岗位上都能够较快胜任工作,有的毕业生还能够出色地完成任务,得到企业的赏识,并委以重任。

虽然近几年学校在加强本课程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大力探索,取得不少成果,但同时也备感该课程实践教学资源库建设中存在诸多不足。例如,一些资源的时效性不强,还要进行整合、提炼,有些还要进行新的创造;教学资源库用户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与行业协会以及兄弟院校资源共享的程度和水平不高,需要经过协调整合,不同来源的同类外部教学资源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共享型”的教学资源,也将使更多的教师通过“资源库”的“网络平台”实现对优质教学资源的“一站式”到达,避免教学资源的重复开发,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协同合作开发,吸引更多的优秀资源,整合在一个更大的“平台”之上,建设时空自由、资源共享的网络教学资源将是资源库建设的新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姜泽东,陈保国,史维琴.高职“项目化”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探析[J].职教论坛,2011,7(3):30-31.

[2]陈平,陈菲.校企合作构建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8):71-74.

[3]祝清兰.虚拟实验技术在高职生物制药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广西轻工业,2011(9):211-212.

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范文第5篇

摘 要 以南京工程学院校训“学以致用”为目标,从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出发,建设微电子类课程混合式分层次立体化的应用能力

>> 面向应用型嵌入式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嵌入式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 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快递物流人才的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农业院校《食品分析》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农业院校《食品分离技术》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面向应用的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面向应用型本科院校网络安全课程教学研究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试探索与实践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院校《军事理论》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合作办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 应用型本科院校项目化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发展层面[N].中国电子报,2015-10-30(1).

[3]许碧荣.微电子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理工,2014(34):126-127.

[4]冯晓丽.美国高校微电子类课程模式及其借鉴[J].高等理科教育,2015(1):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