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公务员公考培训

公务员公考培训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公务员公考培训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公务员公考培训

公务员公考培训范文第1篇

根据工作安排,长治市县级行政机关2008年考试录用公务员的面试工作巡视任务,由我和省人事厅仲裁办张晋平书记共同承担。这项工作,对我们来讲,虽是巡视,但实际上也是一次与大家共同交流的过程,更是一次向大家学习的机会。因此,很高兴能与大家一起工作。借此机会,我首先代表省巡视组,也代表张书记,向参加长治市这次面试工作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和节日的问候!

下面,针对明天进行的面试工作,我在刚才市人事局领导讲话内容的基础上,从宏观的角度再讲三点意见:

一要严肃认真。这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要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责任,严格程序。这次面试,人员之多、任务之重、影响之大超过了以往,也是我省实行省、市、县三级联考制度之后的首次公务员录用面试。长治市和吕梁市是我省这次面试工作的第一家,所以,我们要开好这个头,给全省作个好表率和好榜样。刚才,市人事局的领导已向大家作了情况介绍,并就考务工作作了周密安排,各类人员的职责也已明确。因此,大家一定要尽职尽责,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投身于这项工作。责任重于泰山,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要从讲政治的高度,严肃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要把这项工作当作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人才观的一次具体行动高质量、高标准地完成,相信大家能够做到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统一,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地完成这项艰巨任务。

二要抱诚守真。这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面试是录用公务员非常重要的环节。面试结果直接决定考生的前途命运。因此,各类工作人员尤其是考官同志们一定要按评分标准认真打分。要坚持公开、平等、竞争、选拔的原则和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高素质人才充实县级行政机关,优化公务员队伍结构,提高公务员队伍素质。要坚守职业道德,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考生、对自己极度负责的态度完成好组织交赋的神圣使命。应该说,大家的职业道德在这个时候最能得到最好的充分体现。因此,我们在打分落笔的时候,一定要心态端正,真正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和组织的信任。这样,我们才会把那些真正优秀的人才录用进来,才会为我省及长治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和公务员队伍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三要廉明公正。这是一个纪律性的问题。要加强纪检监督,严明纪律,从严要求,严把考务人员抽调关,建立严格的保密制度。参加这次面试的考官都是从外地专门请来的同志,之所以这么做,就是为了避免和减少各种负面因素的干扰,防止一些人为因素造成的阻碍。因此,大家一定要自觉遵守各项纪律,谨防各种弄虚作假和违法乱纪现象的发生。同时,椐据工作要求,市面试领导小组要对所有工作人员采取封闭性的管理,请大家予以理解和积极配合。面试时间也就明天一天,大家要克服困难,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要集中精力,团结协作,以饱满的热情和信心打好这场关系到我省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战役。省巡视组的同志们相信,有长治市面试领导小组的坚强领导,有市人事局张培民局长的全盘指导,有全体考官及工作人员的共同参与和积极工作,我们的这次面试工作一定会取得预期的效果和圆满的收获。

公务员公考培训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外来务工人员 计算机 培训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20-00-02

近几年来,江南历史和文化名镇、全国学习型示范乡镇――木渎,加快了产业升级和产业转移的步伐,以往靠出卖劳动力谋求一份职业的粗放型产业逐步开始淡出市场。同时,由于受到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的影响,好多银行收缩放贷资金,导致了市场经济萧条,让许多心存侥幸,不思进取的中小企业纷纷倒下,也最终让缺少技艺的广大外来务工人员无“工”可寻。

木渎地区由于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每年都会涌入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前来寻金,至2010年初,外来务工人员达到了20万。这批人员是市场的一个巨大的蓄水池,如何引导这批人从以往的体力劳动转移到脑力劳动,将他们培养成各类技工,学成后再流向社会,从而让“技能经济”取代“打工经济”,提高他们的收入,发展他们的“软实力”,给工矿企业注入“新鲜血液”,已经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作为木渎成人教育中心校一名计算机专职教师,同时也是作为一名社区教育工作者,我很早就参与了政府、学校、社区等部门组织的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下面,请允许我结合近年来参与实践的“关爱工程”、“新木渎人工程”、“爱心工程”、“外来务工人员再就业培训”、“木渎转移劳动力就业培训”等针对外来务工人员计算机培训的授课实践中的感悟谈几点思考。

1 教材从何而来――精编讲义,因材施教

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计算机培训,当务之急是教材问题。当前针对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教材少之又少,计算机辅导教材更是凤毛麟角,文化市场仅有的几套教材的难度大大超出他们的承受能力,根本不能使用怎么办?我对全镇各用工单位进行了走访调研,根据外来务工人员工作中相关知识的组织方式,精心编排了几套讲义内容,做到了目标明确、重点突出、以人为本、流程科学、讲究实效。

(1)符合实际,特点鲜明。我充分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文化水平偏低,不喜欢枯燥的理论说教,喜欢实际操作这一特点,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注意做到每一个内容密切结合实际培训需求,力求教案有鲜明的特点,让学员易记、易学、易懂。做到了让所有的培训者都能在短期授课内掌握一种操作技能,达到上岗要求,从而实现就业。

(2)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外来务工人员绝大多数是小学或者初中学历,考虑到这一点,所以笔者在编写时注意做到每一节内容都没有专业性的语言叙述,而是通俗易懂的语言,同时做到图文并茂,这样就使得他们容易学习和掌握。教案以实际技能操作和技能培养为主线,用语言叙述和图片解释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解工作中容易遇到的实例,一步步、分门别类地介绍各项操作技能,使得全体学员便于学习、理解和对照操作。

(3)技能为主,基础为辅。学员学习时最关心的是能否学到操作技能,所以对基础知识并不是特别在意,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在编写教材时基本以技能操作为主,以基础知识为辅,重点讲的是工作中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强调有用和实用,力争将最有效的技能传授给受训者,力求学员学完后即可上岗作业。

每次上课前,笔者要熟悉全部所要教学的内容,采用任务中心模式,因材施教,同时按照实践性的要求,以便让外来务工人员在学习的同时,获得工作中这些知识的组织结构。另外,笔者还组织小组讨论,将讲义要点打印成文,让学员通过复习,温故知新。使得培训有质量,输出有保障,培训真正实现让外来务工人员满意,让用人单位满意,让政府满意的目标。

2 授课如何灵活――激发兴趣,因人施教

从参加培训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综合素质程度统计情况来看,木渎镇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普遍偏低,知识面狭窄,接受能力差,如何吸引他们上课?笔者进行了思考,力争做到灵活授课,形式多样,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激发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讲课时,笔者尊重每一位学员,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结合他们的工作和生活的实例向笔者提出问题。每一个问题,笔者都能做到重点讲解,既生动实用,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学员的兴趣被完全激发,好多学习内容迎刃而解。为下面的学习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采用媒体教学。多媒体技术能为课堂教学提供更为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能为课堂教学创造更富有表现力、真实感更强的课堂教学环境。基于这一原因,笔者精心制作演示动画,利用有声、影视等直观的多媒体课件激发学员的兴趣,摆脱程式化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了学员学习积极性,使外来务工人员的培训收到了事半功倍、立竿见影的效果。

如笔者在上“Internet的基本应用”这课时,把发送邮件的步骤方法展示在大屏幕上。首先出现的是一棵高大的苹果树下,一只小白兔慢悠悠地从右边向左边推出步骤一:申请邮箱;其次走来一只小灰兔,推出步骤二:登陆已申请好的邮箱;接着走来兔妈妈,推出步骤三:填写邮件内容以及邮箱地址;最后兔妈妈和孩子商量,推出步骤四:发送邮件。学员们兴趣盎然地看着大屏幕,立刻跟着教师操作的步骤实践起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

(3)因人分层施教。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所以课堂教学不能搞“齐步走”、“一刀切”。这就使笔者们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培训对象和层次进行“因人施教,分层教学。”通过一阶段培训后,笔者将学员分为三个层次:知识文化水平稍高的,进行一些难度较大、要求较高的操作;知识文化水平中等的,占了大多数人群,对他们进行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但是要求不高的技能操作培训;对于少数文化水平偏低的外来务工人员,则有的放矢,进行一些难度不是很大、要求较低、容易操作的的培训。这样就做到了第一层次“多吃”,第二层次“吃好”,第三层次“吃饱”,确保了所有学员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就业。

如制作网页,笔者分别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员制定了教学目标。对层次较高的要求会超链接;中间层次的则要求会制作模板,简单链接;对低层次的要求会制作简单网页。如制作“PPT”,笔者对高层次的要求能做到链接,每张图片和每段文字都要求做出效果;中间层次的则要求他们插入声音和视频,制作效果;对低层次的则要求会插入文字和图片,做出简单的效果。

3 技能如何培养――强化训练,因岗提升

外来务工人员内心希望的任何培训,都是“短、平、快”模式,最好学以致用,学完马上能到用工单位参与实践。这就需要计算机辅导教师在摸清培训人员的基本情况后,在上课时强化技能的培训,因他们的岗位强化培训内容。

(1)单人单机,加强交流,提高效率。通过走访调研,笔者了解到很多工矿企业急需熟练的Windows操作、中文与英文录入、文字处理操作、电子表格操作、演示文稿制作等人才。所以,笔者在授课中,加大了对学员这些内容的操作训练。笔者合理排课,做到单人单机。同时,笔者充分考虑到学员之间的能力差异,将优秀的学员和接受能力较差的学员安排在一起,便于他们的交流、商讨及处理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上机级操作训练的效率。针对如Word排版,演示文稿制作,电子邮件的收发等出现的问题,笔者及时反馈,大大提高了学员的操作效率。

(2)演示引路,拓展训练,提高能力。有时在讲课过程中,笔者以解决学员工作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出发,先以某个实例进行演示教学,然后给学员布置难度相当或者难度更高的习题由学员独立完成。通过巡视辅导,和学员进行交流、探讨,培养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切实提高了学员的计算机综合性操作技能。如在Word2003教学中,笔者先制作一个水果的广告宣传页,然后由学员完成,在此基础上再布置水果包装盒的设计,进一步提高了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以上强化技能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时间分配上保证重点与难点的内容讲透,做到重点突出,始终本着突出实践技能的操作,增强培训的实效性、针对性,随机应变,因人施教,深入浅出,牢牢遵循“技能培训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这一宗旨,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工作过程,并开展实践性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公务员公考培训范文第3篇

20xx年广西公务员考试新变化:南宁市计划考录从南宁市人社局获悉,20xx年度南宁市计划考试录用公务员(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人员)979人(其中选调生31人),占全区计划总数的11.05%,招考人数与20xx年相比略有减少。今年的考录计划在保持政策总体平衡的基础上,倾向基层和高校毕业生。其中南宁市级机关招考195人,占总计划的19.9%,县区及以下机关784人(其中乡镇机关160人),占总计划80.1%。在学历上,南宁市要求大专以上学历296人,占总计划的30%;本科以上学历674人,占总计划的68.8%;研究生学历8人,占总计划的0.8%。

为了鼓励高校毕业生服务基层,南宁市县乡岗位全部不设置工作经历要求,符合职位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均可报考;各县区还拿出一定比例招考计划定向招考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高校毕业生。为解决基层招人难和留人难问题,在近年开展艰苦边远地区拿出一定名额定向招考本地人政策的基础上,今年南宁市继续落实该定向招考政策,共拿出75个名额定向招考生源地或户籍地为本县的人员。

据公务员培训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全区各地市的计划招录人数中,南宁市的计划招录人数在全区最多。在专业要求上,南宁市不限专业的最多,其次为法学类专业、经济学类、会计与审计类、统计学类、财政类等。

20xx年广西公务员考试新变化:紧缺职位感觉更注重倾向基层了。谈起今年广西公考变化,志公教育专家李勇认为有不少新亮点。例如在二次报名上,今年新增专设的残疾人招考职位和紧缺职位。开展二次报名工作,主要是给笔试成绩合格但没有进入第一批面试范围的考生提供第二次选择机会,最大限度减少职位空缺。李勇认为,二次报名的岗位在去年的基础上,新增专设的残疾人招考职位和紧缺职位,这体现了对偏远地区招录公职人员的关注和对残疾人报考公职岗位的支持。

在规范公安专业科目笔试上,李勇表示,去年没有公安专业科目的笔试,今年增加该专业笔试,且专业科目的笔试不尽相同。报考公安机关警务信息通信技术职位和公安机关执法勤务类岗位面向社会人员公开招考职位的人员除参加公共科目笔试外,还需参加专业科目笔试。公安机关警务信息通信技术职位专业科目笔试主要考查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特别是网络、数据库、软件测试、信息安全4个方面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操作的能力。

此外,今年公告中,由去年的农村特困大学生和城市低保家庭成员可申请减免考试费用,修订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人员和城市低保人员可申请减免考试费用,业内专家章纾榕认为,这体现了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响应国家和政府的号召,贯彻执行精准扶贫的工作路线。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广西公考,在职公务员(含试用期内的公务员)不得报考。章纾榕提醒,考生在报考基层岗位时,不要存在先入职再选择更好岗位的侥幸心理,应充分考虑个人的职业规划,谨慎选择报考岗位。

20xx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紧缺职位:避开这些误区 合理选择报考今年广西公考报名开始了,如何选择职位引发热议。据公务员培训专家介绍,一些人在报考时往往存在误区,如何才能避开这些误区顺利报考?专家们给出了一些建议。

公务员公考培训范文第4篇

国考热,年年热,10月下旬国考的报名告一段落了。大家毫无意外的发现,今年国考热度仍旧不减,招录和报考人数均创下10年来新高。

据《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2022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告》,2022年国考报名人数超过202万人,共计录用人数为3.12万人。通过审查212.3万人,同比多增35%,通过资格审查与录用计划比率68:1,较21年61:1竞争进一步加剧。分地区看,报名过审人数前五分别是北京、广东、山东、浙江和云南,竞争最激烈的是西藏、北京、云南、广东和河南。

千里挑一已经不足以形容报考的热度,有些岗位甚至出现了两万里挑一。西藏阿里地区邮政管理局是今年的“人气王”作为唯一的三不限岗位,五天超过5000人报考,最后报考的人数超过2万人,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那时一个平均海拔达4000多米,气候条件较为恶劣的边疆小城,竟能吸引两万人纷纷报考,考公的热度可想而知。

较为艰难的就业环境,以及“35岁现象”之后的职业焦虑,让越来越多的人发现,宇宙的尽头原来是体制内稳稳的编制。

1、

渴望“上岸”背后的逻辑

小A在第一年公考失败后,没有选择工作,全身心投入又准备了一年,在这期间,要面对他人不解的质疑和非友好的关心;要面临在毕业后不仅没有收入,还要让父母支援自己的学习费用的难以为情;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她最终以笔试面试双第一考上了家乡的公务员。她说:“我现在都记得上岸那天,天是湛蓝色的,万里无云,阳光温暖明媚,我整个人仿佛重生一般”。

小B从大四就开始准备公考,国考、省考、选调,所以能参加的考试都去参加,但是很遗憾都没有如愿以偿。毕业的时候签了一家银行,在攀枝花的一个小县城,每月拿着8000+的工资。看着收入还不错的工作并没有阻挡她那颗渴望考公的心,边工作边备考,白天上班、晚上回来学习,苦心人天不负,终于在第二年成功上岸,与前单位赔偿违约金后果断辞职。虽然现在的工资没有之前高,有时候还要经常加班,但她从来没有后悔过自己当初的选择。

“不上岸,不罢休。”已经成为了很多人的人生选择。

考公热折射着社会就业形势和社会心态的变化,背后隐藏的是个体对社会形态的深层思考。在大众价值认知和职业期许中,公职岗位本身所自带的效用就非常巨大。基于这种内生型心理需求和价值认知导向,但对公职的热衷,主要还是基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

第一, 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成长于相对富足的社会环境中,这代人本身对追求财富或者成功,并没有太大的兴趣。对他们来说,注重生活与工作的平衡,喜欢安逸轻松的环境。而公务员工作的稳定,恰恰能够满足这种的需求。尤其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今,公务员不会失业的“金饭碗”,让很多人感到安全。

第二, 毕业生一年比一年多,但市场需求量却没有相应增多。同时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很多职场人一旦过了35岁,在就业上面临着异常严峻的局面,在此背景下考公成了一个绝佳的选择。“辛苦一阵子,幸福一辈子。”大家都觉得,辛苦一下换取一个长期稳定的工作,简直不要太划算。

第三, 公务员有职业荣誉感。工作稳定就不说了,以国家作为强大的后盾,其工资、福利、医疗、退休养老等方面通常具备完善的保障体系,隐形福利较多,工作时间适中而且工作环境也相对较好,社会认可度高。

第四, 公务员招考坚持考录政策、录用计划、资格条件、考试成绩和录用结果“五公开”,保证招考过程的公正透明,为大批考生提供了公平公正的竞争平台。考上公务员,可以直接运用社会公共权力和资源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实现人生价值。

2、

不得不卷的应届生

作为应届毕业生,即将面临就业季的压力。现在很多大学几乎全班考公,已经成为常态。尤其是对于文科类应届毕业生而言,这似乎成为了一个最佳的选择。

国考招录内卷加剧,对学历要求提升,对应届生更加倾斜。从2022国考的招录人数和报名人数,以及主要岗位的招录情况,东吴证券认为:

1、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虽然2022年有明显扩招,但竞争依然比较壁垒。

2、2022国考对于学历要求有进一步提升,专科生可选择的岗位明显减少,国考对硕士及硕士以上等高学历人才的需求在提升。

3、国考整体倾向于应届毕业生,这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据教育部数据,2021年高校毕业生达到909万人,同比增加了35万人,毕业生也在不断创新高。

“自从开始备考,大家就每天过着“寝室—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日子简单枯燥如复制粘贴一样,疲惫且充实,忙碌又无味。”小C正在准备考公,她说自己早就与悠闲娱乐暂时分别,好看的剧和综艺等考试结束在观看;与朋友的小聚也被推延,一切的快乐都等到国考告一段落再去拥抱。

为了考公,小C和她的同学们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人最近在听申论的课程和练习写作,她说可能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连做梦都是自己在基层进行服务。有的同学手机壁纸换成了督促自己学习的图片,有些人甚至把需要背诵的公式设置成了聊天背景。早起的同学明显增多了,每天七点左右,洗漱间就人满为患了,大家也不再赖床了,起床难的问题也被公考轻松治愈了。有的同学也已经开始了熬夜,距离考试不到一个人月的时间,大家恨不得把一个小时当作两个小时用。有些同学从四五月份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有些同学在暑假报了线下面授班进行学习,还有的同学等秋季学期一开学就进入了紧张的备考阶段。

作为中国第一大考,其影响力不言而喻,“考公热”背后衍生的“考公经济”逐年火热,各种考公培训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例如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公教育”、“粉笔教育”、“华图教育”、“京佳教育”等等,基础班、冲刺班、线上班、集训班、包过班、面授班、集训营、一对一服务、群课程打卡等,机构推出了不同的针对性课程,价格成百上千过万不等。

公务员公考培训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公务员 心理契约违背 干预对策

中图分类号:D630.3 文献标识码:A

日前,智联招聘了《2015春季人才流动分析报告》。让人惊讶的是,向来被认为端着“铁饭碗”的公务员竟成为了跨界跳槽最活跃的人群。调查显示,跨行业跳槽人群最活跃的是公务员,同比去年增加超过三成。为何以往备受青睐的公务员也出现了跳槽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随着政府变革的逐步推进,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裂和违背。如何管理公务员心理契约,使公务员队伍能够更积极地面对变革、参与变革,进而提高公共行政管理效率,成为一个亟需研究的课题。

1问题的提出

“心理契约” 最初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被引入管理领域的。它反映了组织成员和组织之间在雇佣关系中彼此应付出什么,同时又应得到什么的一种主观的、内隐的心理约定。①随着社会的进步,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员工的管理方式已逐渐凸显出前所未有的优势。组织中最具价值的资本就是人力资本,而员工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控性,书面契约不能约束员工的方方面面,“心理契约”的应运而生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白。运用心理契约,不仅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同样也适用政府对公务员的管理活动。

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心理契约同样也存在于政府组织和公务员个体之间,具有双向的指引作用。目前,我国政府主要是依据《国家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等规范体系来管理和制约着公务员行为的各个方面,但是通过这些规范体系等书面契约,无法完全界定政府行政组织与公务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责任。②公务员对于政府部门的期望多为隐性的。如,政府能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有着较为稳定的收入待遇等。同时,政府组织对公务员也有隐性期望,政府期望公务员提高行政效率等。公务员心理契约指的是在公务员和政府组织之间在雇佣关系的前提下,双方对于对方的非书面化的、隐性的、动态的期望,以及对这种期望的认知。③政府和公务员,如果一方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那么,必然对两者的相互关系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公共效率和政府形象。如果二者之间责任对等,那么他们之间会维持一种长期的、稳定的、和谐的关系。

从心理契约的角度分析公务员,我们可以知道心理契约作为他们对政府责任义务的一种期望,势必会成为公务员对政府行为评判的一个标准,且其评判结果将影响他今后的行为。如果政府的某些行为与公务员心理契约中的期望不一致,就导致了心理契约的破裂和违背。当存在心理契约违背的情况时,公务员则会采取积极或消极的应对方式。积极的会自我调整心态、与组织沟通的方式来设法改变现状,消极的则可能出现满意度下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怠工现象,而发生心理契约违背的公务员的最后手段则是“退出”,即主动中止与政府的经济契约关系,也就是公务员的主动离职行为。

2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因素分析

2.1政府组织自身对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

2.1.1政府行为的影响

政府的 “一言一行”对公务员影响显著。如果组织内部严重,作风不民主,不尊重或不信任他人,随意许诺且不能兑现等,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形成。如果组织遇事能主动和员工进行沟通,尊重他人和关注他人感受等,这些积极的行为必将引导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健康发展。

2.1.2政府利益分配的影响

公务员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利益分配主要体现在非物质奖励方面,如培训或进修、评优评先以及职务晋升方面等。政府利益分配的公平与否深刻影响着公务员的思维路径和行为方式。如果公务员为政府的付出在主观期望上没有得到相应的认同或报酬,即公务员的期望与现实得到的产生不一致或当公务员感受到显失公平的对待时,就会造成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

2.1.3政府体制的影响

健全的政府体制会使公务员主观体验感受到民主、公平,从而增加对工作的努力度和责任感,进而促进公务员心理契约的顺利实现。若政府体制不健全,比如出现决策程序不够规范、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不够完善、政府目标和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时,自然会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

2.2公务员自身对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的影响

2.2.1公务员个人素养的影响公

公务员的个人素养包括政治、知识、能力和心理素养。公务员自身的文化程度与知识水平、智力与能力、气质与性格等个人素养对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影响是深刻的。比如说公务员个人的文化程度和知识水平,既决定了其自身心理契约期望要素所涉及的范畴和标准,同时,又基于自身的主观感受去理解政府的期望内涵。④再比如说公务员的自我适应能力,具备较强适应能力的公务员,能在心理契约内容发生变化时,感知并调整自身心理期望并与之相适应。但如果适应能力较弱,又缺乏相应的心理疏导渠道,必然会造成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进而导致公务员心理危机的出现。

2.2.2公务员特殊身份的影响

公务员既是普通公民又是人民公仆,双重角色时常发生冲突。必然造成人的自然属性与公务员职业公共性的要求相冲突、官僚制的理性要求与公务员的个性发展相冲突、公共责任的重大与公务员个人能力的有限相冲突,这些冲突均可能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的违背与破裂。

3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干预对策

公务员心理契约有其形成、违背和破裂的过程和形态。结合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角度来看,可以从人力资源管理的科学角度对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形成阶段和违背及破裂的干预来进行公务员心理契约的重构。

3.1招聘和录用阶段,强化沟通,注重公务员心理契约构建

招聘过程是公务员与行政组织首次发生的正面接触,也是心理契约构建的第一个环节。在招聘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双方均要传递真实有效的信息,这是构建心理契约的基础。一方面,招聘过程中政府机关应该向求职者提供真实的资料。因为新招聘人员往往认为在招聘中得到的信息是真实有效的,招聘人员所承诺的将来都会兑现。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招聘过程中传递的信息很多都不真实,这样往往就会导致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另一方面,作为公务员这种特殊的职业,要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求具备较高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养,因而对求职动机和价值观的考核也十分必要。当一个相对比较认同政府价值的人进入公务员队伍,组织对其整合的过程会大大缩短。他对于组织长期一贯坚持的信念,就会心照不宣地理解和认同,心理契约就会自然形成。因此,行政组织在考录时,就要关注应聘者动机、态度和价值观的取向,同时应向向应聘者展示提高本单位的信息透明度,使其对组织情况有一个真实的认识,并产生服从的意向和行为。这样,组织和应聘者都有一个合理的期望,在考录阶段的大量准备工作能够为维持公务员心理契约的动态平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满足培训需求,维持公务员心理契约动态平衡

培训在公务员管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提升公务员绩效、提高政府效率的必然选择。公务员要满足自我实现的需求,如薪酬提高、职位晋升等,就必须通过各种培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使之达到标准。所以政府可以通过采取完善公务员培训制度、多元化培训内容和渠道等措施,满足公务员的培训需求,一方面既提高了公务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改变利益寻租、人浮于事的现象;另一方面也能够避免因为公务员的个人归因机制、公平感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心理契约的破裂和违背,使得公务员的心理契约在动态中维持相对平衡。

3.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干预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

政府应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励制度,增进公务员与政府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干预公务员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有效的激励制度可以充分发挥公务员的责任感,让其完成更有挑战性的工作,使他们从心理上感受到认可与尊重。同时激励机制可以强化有正面行为,减少负面行为。公务员一旦受到有效的激励,就会在工作中更加努力完成工作,自然达到提升绩效水平的效果。所以说,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维护良好的心理契约。另外,政府应建立健全公务员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按要求对其进行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为重点的全面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工资待遇、奖惩、辞退等的主要依据。用量化的指标公正、客观地评定工作业绩,为维持政府和公务员双方满意的“心理契约”创造良好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达到调动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绩效的目的。⑤

3.4实施科学职业生涯管理,预防心理契约破裂和违背

公务员作为政府组织中的个体,有着各自的职业追求和人生目标,为公务员制定更为灵活的内部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和晋升通道,对于维护心理契约和谐及提升政府管理效能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政府应倡导公务员职业规划的理念,从观念上引导公务员敢于在工作中突破自我,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工作质量,从而实现政府组织对于公务员的心理期望。另一方面,政府也应该从制度上保证公务员职业生涯规划的可实施性。近年来,我国数次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提上日程。如中央印发的《2010-2020年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建立健全干部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强化职级在确定干部工资、福利等方面的作用”。2014年12月2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审议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指出,在职务之外开辟职级晋升通道,有利于调动广大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这从制度层面加强了公务员对于政府的信心,让基层公务员看到了职级上升的通道和希望。

3.5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 维护心理契约和谐

以人为本的管理文化能在政府中创造出一种积极进取、和谐信任、公平公正的氛围和精神,从而为公务员塑造强大的精神支柱,让其主动关心组织的发展。建设“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实现人尽其能,人尽其用,高效开发公务员的能力与潜力,无疑给达成与维护“心理契约”创设良好的氛围、空间,增强公务员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激发政府与公务员共同信守“契约”所默示的各自对应的“承诺”。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心理契约的违背情况就能很好的得到控制,组织上下齐心,组织使命得以实践,从而真正实现组织的长远发展。

注释

① ARGYRIS C U.Understanding Organizational Behavior[M].London:Tavistock Publications,1960:12.

② 徐婷.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9.

③ 杨洁.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问题和重构[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8).

④ 姜高娃.论我国公务员心理契约违背及其干预[D].内蒙古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