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急诊护理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急诊包括抢救室床位4张,普通留观床位36张,重症留观床位9张,床位使用率达120%,患者最多达98人次/d。共配置护理人员37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15名、护士14名、培训班学员1名;工作年限:≥20年2名、10~20年6名、6~10年17名、1~6年8名、<1年4名;学历:本科15名、大专21名、中专1名。
1.2方法
护士分级及能级对应依据比例关系、层次结构、工作年限、知识技能等方面对护士进行分配。①护理人员分层情况及准入标准37名护理人员共分为主任及副主任护师(N4含专科护士)、主管护师(N3)、护师(N2)、4~5年护士(N1-2)、1~3年的护士(N1-1)、培训护士(N0)6个等级。②各级护士对应工作能力要求:N4级具有护理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具有护理科研思维,了解国内、外护理发展趋势,具有组织指导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临床代教和讲座的能力;N3级具有病房管理意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操作熟练、规范,具有护理新技术革新的意识,并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能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指导护师、护士总结经验,具有撰写论文的能力;N2级护理技术操作标准、规范,逐步掌握专科新知识、新技术,参与疑难,危重患儿抢救的能力,指导护士、临床实习生业务学习;N1-2级主要能独立完成临床护理工作,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以及高难度的护理技术操作,并能独立承担危重患儿的抢救,指导护生工作的能力;N1-1级主要从事一般治疗和健康教育,并能参加和配合危重患儿的抢救工作;N0级主要在老师带领下,参加临床实践,协助老师完成患者的基础护理及生活护理。工作质量和工作能力每月考核1次,与当月的绩效奖金挂钩。比较实施能级对应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
1.3观察指标
基础护理:床单位整洁、舒适;患者卧位舒适符合要求;患者卫生(口腔、皮肤、指趾、头发、臀部);分级护理标记明确;无护理并发症。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护理安全:危重患者交接,“腕带”的使用,查对制度的落实,用药安全,患者发生跌倒、坠床、烫伤等不良事件,导道脱落。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3分。护理文件书写:客观、真实、及时签全名;无涂改、粘贴、伪造护理文书。标准分为2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2分。病房管理:病房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无噪音、无烟、各工作有序;床单清洁整齐;陪护、探视人员管理有序,无闲杂人员逗留。各种护理标识统一,与医嘱相符。呼叫系统齐全,患者床头设备带功能完好。标准分为1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1分。急救技术:具有敏锐地观察能力和灵活地应变能力,能及时识别常见急危重症,并对病情做出判断。具有急救护理工作所需的常用救护技术操作能力,具备对急症患者进行护理评估、瞬间判断、初步应急处理以及配合医生抢救的能力。标准分为40分,不符合其中一项扣4分。患儿满意度:使用我院护理部根据我科特点制定的百分制患儿满意度调查表。由护士长每月带领本科室护理质控小组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质量的完成情况,每月底对护士进行综合考核,综合考核的分数作为绩效系数评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
2.2实施能级管理前后患儿满意度比较
实施能级管理前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0.02±4.29)分;实施能级管理后患儿满意度评分为(97.10±2.76)分。实施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2,P<0.01)。
3、讨论
3.1提高护理质量
护理质量是指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护理技术服务和基础护理服务的效果及满足患者对护理服务一切合理需要的综合体现,是在护理过程中形成的客观表现,它是衡量护理领导管理水平、护理技术水平和工作效果的重要标志。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过能级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1)。实践证明,对护士实行分层次使用,从根本上保证了这一目标的实现。此外,将不同职称、年资的护士按职上岗后,能明确自己的责任,尽心尽力地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操作,同时也锻炼了护理的品质,质控评估的护理质量评分均有明显提高。
3.2提高患者满意度
患者满意度是患者对所经历的医疗服务的综合评价,也是卫生管理部门考核评价医院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我科在实施护士能级管理的过程中,由于能级对应,责任到人,护士的质量管理意识由过去叫患儿到治疗室注射、输液,被动到病房换药、拔针,转变为护士每天主动到病房作自我介绍,询问病情,了解患儿治疗检查项目以及向患儿家属宣传有关疾病的健康教育,根据医嘱在病房完成各项治疗和护理。护士的责任心增加,提高主动服务意识,经常与患者进行交谈询问,直接了解患者的真实感受以及期望被满足的方式,从而使患儿得到满意的服务。
3.3增强护士积极性及创新性
能级管理是指为了实施有效管理,必须在组织中建立一个合理的能级结构,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将管理的对象置于相应的等级中[3]。能级管理制度是近年来倡导的一种新型管理制度,具有科学性和灵活性,它使护士在最能挖掘其潜力的岗位上,各尽所能、各得其所。根据能级管理原则,护士长采取了分层管理,按岗绩效分配,与当月奖金挂钩的方法,大大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护士的成就感,同时也增强了竞争性和危机感,使得各层护士主动利用业余时间,提高自身学历,加强专业知识的培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希望自己能胜任更高一级的岗位。
4、小结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急诊患者14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70例患者,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7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40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为(35.3±1.2)岁。对照组70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为(38.2±1.1)岁。2组患者在年龄构成和性别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具有临床资料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急诊基础管理的方法,主要就是合理的安排护理人员进行患者的护理,并且需要进行巡视,在急诊抢救区安排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等。对观察组患者主要采用危机管理的方法,具体管理措施如下。
1.2.1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
在急诊护理中,由于很多护理人员对于护理工作没有危机意识,导致在护理中常常出现风险事件,影响到急诊护理的质量。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进一步强化护理人员的危机意识,使护理人员能够全面的了解到在急诊护理中存在着的风险,并且通过加强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减少护理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最大程度的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2.2要求护理人员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常常由于护理人员与患者沟通的不到位导致风险事件的发生,严重的影响到对患者的有效护理,因此,管理人员需要运用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要求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中,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通过患者积极的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能够避免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有助于实现对患者的安全护理。
1.2.3建立危机管理小组,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
在进行急诊护理管理中,要想充分的发挥出危机管理的效果,需要建立危机管理小组,明确护理人员的责任。危机管理小组的建立,需要设立一个小组长作为管理者,其他的护理人员作为组员,通过定期相互的讨论,分析急诊护理中存在着的风险事件,并且风险等级进行科学的评定,在急诊护理中有效的规避风险事件,确保急诊护理的安全,促进急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3护理管理效果评定标准:
在临床护理期结束后,对2组患者的病情控制时间、住院时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以及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进行临床对比观察,对危机管理的效果进行临床评定。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对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对计量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讨论
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由于很多患者患有急症,具有一定的生命危险,护理人员的护理操作需要规范和正确,并且在病情判断等方面需要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够避免护理中的失误,确保护理的安全。然而,在实际的急诊护理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常常出现护理的风险,发生不安全事件,严重的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不利于急诊护理水平的提高,严重者会发生医疗纠纷,影响到整个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针对于此种情况,需要对急诊护理工作进行科学的管理,采取有效的急诊护理管理方法,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实现对患者的安全护理。在本次的临床研究中,针对于观察组患者在护理的过程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危机管理,从管理的结果上看,观察组患者病情控制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患者,风险事件的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在急诊护理工作中,采用危机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有助于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率,实现了急诊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在进行急诊护理危机管理的过程中,相关的管理人员还需要结合急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全面的了解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以及患者的疾病特点,有变通的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并且在临床实践中对危机管理理论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使其更加适合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中,全面的提高急诊护理管理的效果,实现急诊护理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良好进行,进而高质量的完成急诊护理管理工作。
3结语
1.1急救对症处理由于外伤性昏迷患者在就诊时的病情就比较危重,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针对性处理。如颅内压增高产生双瞳孔不等大、喷射性呕吐等现象时,应及时采用20%甘露醇静脉滴注进行处理;又如合并脑疝患者,则要及时采用125ml20%甘露醇进行静脉滴注处理;对于有活动性出血患者,必须要立即采用加压包扎止血处理;而肝脾破裂失血性休克患者,应将患者多组静脉通道开通,并进行扩容、大量补液,且要做好手术及输血的准备,以便及时抢救。
1.2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及体征在进行患者检查时也要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征进行监测,以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以便及时采取救治措施。在急诊过程中,以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方式及变化情况,对于使用静脉留置者必须要建立静脉通路。
1.3建立有效呼吸由于外伤昏迷患者多数病情严重的患者,因此抢救其生命是急救的根本。这就要医护人员在急救时必须以抢救患者的生命为前提,在患者进行急救时,必须要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首先,医护人员应先将患者口咽部位的呕吐物及血块进行清除,在保证其呼吸通畅的前提下进行患者的对症处理。
1.4做好科室间的交接工作对患者进行抢救后,医护人员必须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对于治疗中的出现并发症及相关问题应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等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及时、简要进行病例的填写,并及时联系相关科室做好接诊准备,以将患者转交到专门的科室中接受系统治疗。1.3观察指标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的生存率、对救治的满意度及医疗纠纷发生率。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资料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x2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标准,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存活率、医疗纠纷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1.1全能急救护理人员欠缺,护士素质参差不齐,护士服务观念陈旧
由于医院护理管理人员缺乏,急诊护理人员均来自不同科室人员,均未经过急诊专科的专业学习和专科培训,低年资护士均没有5年临床护理经验,直接上岗,法律知识缺乏,对处理突发状况的应急能力差,护理经验少,对医院的护理规章制度不能熟练掌握,高年资护士在急诊倒班有厌倦、懈怠情绪,对患者的服务意识差,不能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急诊患者家属普遍存在急躁、焦虑、言语冲动,甚至失态,而急诊的医护人员对各种各样的疾病又司空见惯,觉得家属过于夸张,产生反感情绪,因此,工作欠积极主动。
1.2各项规章制度落实不到位
个别护士不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由于急救设备多,进行口头交接,做不到班班亲自开启各抢救设施查看备用状态,执行各项操作时,由于急救时病情危急,各种记录、标识不及时书写,护理文书记录不严密,查对不严格,抢救患者使用抢救仪器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危重患者的抢救制度落实不彻底,不能及时巡视留观患者,造成液体外渗、滴空液体等现象,均可造成护理不良事件。
1.3相关科室方面的问题
辅助科室如功能科、检验科、放射科、收费室、药剂科等由于急症患者没有时间性,随时来做检查,中午、夜间或节假日期间找不到人、机器现开机,或是患者未带足费用,相关科室不予检查,都会耽误时间,这些都容易引起纠纷,产生不满情绪。
2管理对策
2.1成立科内质控管理小组,加强安全管理
科内成立质控小组,年资高的护士为质控组成员,按照护理质量标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互相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随时告知,每月一次全科护理质量分析会,进行发现问题,分析、整改、反馈、评价,再整改、再评价,建立护理质量持续整改体系,运用现代化质量管理方法,将各种制度真正落实到位,使急诊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化、标准化,真正落实到位,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3.2提高科内护士整体的急救护理操作技能重点加强培训年轻护士的严谨慎独精神:根据能级护士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利用每天晨会交班完毕后组织护士按照培训计划进行急救专科理论操作技能的业务学习,学习各种急诊常见急症抢救流程,培养每名急诊护士的快速反应能力,娴熟的操作能力,临危不乱的应急能力,使护理人员在急救时从容应对各种急症,即使急救时间再紧迫,也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保证护理安全。
2.3保障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规章制度的培训
制度健全,但监督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护理质量管理的因素,要不断加强规章制度的学习,尤其是对个别护士进行重点帮教,落实制度的自觉性,不定期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特别是查对、交接班制度,与平时工作考核挂钩,激发大家严格按照制度完成每一项护理操作,确保急救设备、器材随时处于备用状态。
2.4积极与院领导协调沟通,加强院领导对急诊医学科的重视
医院成立急救小组,遇到大型交通事故和突发意外灾害患者多的情况,急诊医护人员应付不了,由院领导或总值班及时抽调备用人员参加抢救,不耽误任何抢救时机,对没钱无主患者,院总值班可以先签字做检查和入院,辅助科室要制订严格的相关规章制度,夜间节假日须向急诊医护人员说明去向,先做急诊再做平诊,增添新的抢救设备仪器,争取在短时间内及时救治急危重症患者,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3结术语
1.1恐惧心理
肢体突然受到意外创伤,缺乏思想准备,超出了常人的心理承受能力,产生极端恐惧心理,表现为烦躁、紧张,痛苦,易暴易怒,哭闹喊叫,难以自控等,而且疾病本身对患者也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如血气胸患者可产生极度的胸闷窒息感、呼吸困难,休克患者胸闷、气短、创伤性疼痛等都会产生恐惧心理。患者外伤出血,紧张不安,多见于年老者;害怕缝针带来的疼痛,以女性居多;患儿看到家长紧张,容易造成恐惧心理。
1.2焦虑心理
疾病是躯体与精神的双重负担,突如其来的打击,患者不了解病情与预后会产生期待性焦虑,使患者产生极大的精神压力,产生焦虑心理。(1)患病性焦虑:急诊患者对疾病的一种心理应激的反应。所有的急诊患者都担心清创后的后果而表现为精神不振,卧床不起、徽言、食欲差甚至拒食、失眠、暗中落泪。(2)分离性焦虑:急诊患者清创后离开与其所熟悉或所依赖的人和物。受伤后给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可能因此中断工作和学习。有的担心容貌变丑难以面人;还有的担心失去配偶或恋人。老年人则担心生活不能自理拖累儿女,因此这些急诊患者大多数拒绝清创治疗,情绪烦燥。(3)适应困难性焦虑:主要表现为急诊患者清创前后不适应病人角色和不适应新的生活规律和方式。
1.3抑郁心理
伤情已诊断明确,已脱离危险期,肢体及头、面部伤残已为患者了解。心理由恐惧转为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沉默寡言,对周围事无兴趣,对手术效果持怀疑态度,顾虑重重等。
1.4失望心理
失望是个体处于主观认为可取的方案或个人的选择很有限或没有,以致不能为自己发挥力量的状态。此时肢体及面部伤残已成定局,即使医生妙手亦难恢复患者昔日风采,必然为以后的择业或婚恋等造成困难,使患者心灵再次受到打击,产生严重的失望感,表现为悲观绝望、孤独、冷漠、不配合治疗,自暴自弃,甚至萌发轻生念头等。常常表现为目光逼人,呐喊不止,拒绝与医护人员合作。
1.5过分紧张心理
这类创伤患者受的伤势并不重,但由于患者及其家属对事故发生的估计发生偏差及对疾病知识了解甚少而产生过度紧张心理,强烈要求医生作一些不必要的检查,有的还可产生激化,情绪异常激烈,不能很好配合治疗,使抢救工作很被动。
2根据清创的不同时期进行心理护
2.1术前心理护理
创伤多是由意外事故造成的,所以起病急,病情重,患者面临着生与死,伤与残,多有恐惧感,不知所措,反应比较迟钝,甚至产生过激心态。应加强患者的心理观察及护理:(1)首先,向患者解释治疗效果,疾病预后等有效积极明确的信息,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主动配合治疗。(2)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理解、同情其感受,与其一起分析焦虑和恐惧产生的原因及不适,尽可能消除引起焦虑、恐惧的因素。向患者婉言说明焦虑对身心健康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3)争取其家属对患者的理解和支持,使其解除因受伤后对社会地位、生活能力及经济状态等发生影响的后顾之忧。指导家属不要在病房谈及经济困难等类似问题。(4)帮助并指导患者及家属应用松驰疗法如按摩、听音乐等。允许患者哭泣,以帮助其祛除肌肉紧张。(5)为患者创造安静、无刺激的环境,限制其与具有焦虑情绪的患者及亲友接触。指导家属对患者做一些理解、安慰开导及积极的心理安抚帮助患者总结以往对付挫折的经验,鼓励其积极、健康的处事方式及行为。对患者的合作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6)正确引导患者正视伤残现实,与其共同探讨人生目标,使之身残志坚,稳定患者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2.2术中心理护理
病人一旦进人清创室,便感到孤立无援,患者往往表现很敏感,容易猜疑,对生、死、伤、残猜想的很多。特别是在手术当中对医务人员的动作、表情甚至走路速度也特别注意。所以护士不能离开其身旁。(1)协助病人处在一个既舒适又利于手术的,同时给病人保暖,避免不必要的暴露;(2)告诉病人手术中不会感到疼痛,使其放松。(3)手术进行中,要密切观察病人,重视其心态,关心其感受。如病人感到孤独和紧张时,要嘱其放松,并教其深呼吸;病人感到口唇干燥时,用湿棉球湿润其口唇以缓解不适之感;心理暗示止痛和采用抚摸、与病人交谈、欣赏音乐等转移注意力,降低痛感。如果非必要,则不要先给病人打上输液针,以免增加其心理负担。让病人体会到护理人员的关心和体贴,使他们有温暖、亲切的感觉,产生安全感,从而缓解紧张、孤独的情绪。(4)手术中所有人员要表情如常,集中精力配合手术,动作要轻、稳、准,尽量减少金属器械的碰撞声,也不要说使患者产生误解的话,以缓和紧张、恐惧的气氛,保证手术顺利的进行。
2.3术后心理护理
清创手术后,要进行适当的术后心理护理:(1)患者关心较多的是手术成功与失败,是否影响今后工作、生活、家庭和事业等。忧虑重重,思想压力很大,尤其是多处外伤、骨折的患者,很关心创伤处功能的恢复。特别是术后疗效进展缓慢者,值班护士应多巡回病房。根据不同年龄,家庭环境,经济状况和所受教育不同的心理微环境,了解病情及时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主动协助患者排忧解难。(2)由于术后部分患者伤口疼痛难忍,表现烦躁不安,精神紧张,此时护理人员给患者讲解此手术正常反应的表现,消除患者的顾虑,并给予关心照顾,使其有充分的休息,促进伤口的早日愈合。(3)术后康复指导,适当的运动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伤口愈合,向患者讲解早期活动的重要性,有目的、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功能锻炼,适当活动关节,动作要轻柔,以不使切口疼痛加重为原则。分类指导,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分类,对在校学生,伤口未愈合前勿剧烈运动;对老人要强调术后可能出现的意外,随时有人陪护,特别要注意直接涉及切口位置的运动。(4)护理人员要转变思想观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相互理解、相互信赖的护患关系,并取得家属配合,共同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使患者保持稳定的情绪,调动患者战胜疾病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及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