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外阅读理论依据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i+1理论 课外阅读教学 策略
一、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
大多数学生都知道进行英语课外阅读对英语学习有很大的帮助,但在实际情况中缺乏英语课外阅读的动力,无法保持英语课外阅读的热情;笔者认为要在老师的合理引导下,让学生持续不断地阅读那些可理解性的文章,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断地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笔者依据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申的i+1理论,探索了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的对策。
二、英语课外阅读的i+1理论依据
克拉申认为,只有当习得者接触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ve input),即略高于他现有语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语言输入,而他又能把注意力集中于对意义或对信息的理解而不是对形式的理解时,才能产生习得;这就是他著名的“i+1”公式。“i”代表习得者现有的水平,“1”代表略高于习得者现有水平的语言材料。根据克拉申的观点,这种“i+1”的输入并不需要人们故意地去提供,只要习得者能理解输入,而他又有足够的量时,就能自动地提供这种输入。
克拉申认为,理想的输入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ility)。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不可理解的(incomprehensible)输入对于习得者而言,只是一种噪音。
2.既有趣又有关(interesting and relevant)。要使语言输入对语言的习得有利,必须对它的意义进行加工,输入的语言材料越有趣、越关联,学习者就会在不知不觉中习得语言。
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ly sequenced)。语言习得关键是足量的可理解的输入。如果目的是“习得”而不是“学得”,按语法程序安排的教学不仅不必要,而且不可取。
4.要有足够的输入量。要习得新的语言结构,仅仅靠几道练习题、几篇短文是不够的,它需要连续不断的有内容有趣味的广泛阅读和大量的会话才能奏效。
三、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兴趣的对策研究及实践
1.通过指导学生在不同年级阅读不同层次的语言材料的阅读活动,有效开发和利用教材之外的各种课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英语课外阅读的兴趣。
学生总会对所学的教材感兴趣,渴望得到与其相应的英语表达,而《初中生英语课标教材·阅读精华库》收录了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六套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主要阅读语篇,全套共分六卷,分别对应于初一至初三的六个学期,每个单元所列的文章很好地契合了“i+1”的理论,即文章的内容都分别对应学生当前所学的,如针对牛津8A Unit Two School Life本书提供了除原文之外的6篇内容相似的文章,这些文章都很贴近学生的生活,笔者根据这一特点对这6篇文章分组做了安排。
通过学生的分组阅读,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有了较全面的了解,经过热烈的讨论,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学校生活形成了有血有肉的认识,下文是一个学生阅读后所写的:According to the reading,we all know there are different kinds of school lives around the world.In the foreign countries the students have more free time to do the things for themselves.They do not have too much homework at school or after school.They can do something they are willing to do.Even they can drive a car to school in the USA.That is very great.
根据克拉申的i+1理论,每个学生对源于自己身边的事物都具有可理解性。这样围绕同一话题提供的多篇文章,从不同角度展开,同时文章的语言和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理解输入的语言材料。反过来,学生理解水平的提高又加深了对课本上内容的理解。
2.利用现代电影、电视等手段和大量的报纸杂志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在不知不觉中突破语法和阅读数量的限制。
现代的中学生对于信息输入的要求是多样化的,而其中电影、电视是绝大多数学生最喜欢的,教师完全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给学生播放以英文经典名著为题材拍摄的电影,学生会从电影中发掘这些名著的闪光点,这样会毫无疑问地激发广大学生的阅读兴趣,无形中也就有了想阅读这些名著的冲动。在英文经典名著的选择上,老师要适时地推荐,他们就会欣然接受。书虫牛津英汉双语读物系列是较受学生欢迎的佳品,一年下来学生阅读过的英文名著有(1)魔法灰姑娘[超级推荐](安妮·海瑟薇主演)(2)贱女孩[超级推荐](林赛·罗汉主演)(3)灰姑娘的玻璃手机[超级推荐](4)美人鱼[超级推荐](里面音乐也很好听)(5)舞出我人生[超级推荐](励志影片,刚出了第二部)(6)鲁滨孙漂流记[超级推荐]等。
这些平时的运用都是在克拉申的“i+1”的有趣、不受语法和阅读数量的限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阅读中来,激发了阅读兴趣。这些多样化的形式,让学生更多地尝到成功的喜悦,兴趣又呈上升趋势,形成了稳定的阅读习惯。
四、结语
笔者通过一年多左右的时间将克拉申的i+1理论运用到阅读教学实践中,收到了预期的效果,使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技巧,从而学生都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阅读中去,从阅读中找到了自信,学会了合作,提升了境界;学习英语的兴趣明显得到提高,有了自主学习英语能力,反过来学生的课外阅读又对课堂知识做了有益的补充和延伸。英语能力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笔者二个班英语成绩的明显提高证明笔者的阅读教学的实践起了效果,相信在不断的完善中,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Stephen Krashen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1982.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Cultivate Student' Outside Reading
and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WU Juan
(Foreign Language College,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500)
AbstractThe outside read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in English teaching.After-class English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is the student on own initiativ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after-class English reading, cultivat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thus stimulates the English reading interest, help students better realize the self-development, the self-improvement, and for lifelong learning also has the significance.
Key wordsEnglish; outside reading; autonomous learning
0 引言
随着国家颁布和实施《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2003)高中英语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新课标对阅读目标和课外阅读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包括:(1)能理解阅读材料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2)能识别不同文体的特征;(3)能通过分析句子结构理解难句和长句;(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欣赏浅显的文学作品;(5)能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从电子读物或网络中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6)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30万词以上。新课标还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课外学习,特别是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意义正是通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最终提高学生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并且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 理论依据
1.1 语言输入假设
Krashen(1985)认为,可理解性输入是第二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并提出最优语言出入应符合“i+1”这一个条件,根据Krashen的输入说,教的主要任务便是向学生提供充足的可理解性输入,其中包括大量学生已掌握的语言知识“i”,又包括新的知识“I”。阅读属于接受性技能,是语言输入的主要途径之一。
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体系和认知结构,并且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不是从外到内的信息简单被动输入。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下,教师是建构中的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最终达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3 自主学习
Dickinson(1995)认为,自主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态度,又是一种独立学习的能力。”他解释说,态度就是一种对自己的学习做出决策的责任;能力就是对学习过程的决策和反思。而Littlewood(1996)认为自主学习主要是“学习者独立做出选择的愿望和能力。”所谓愿望是指学习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的动机和信心;所谓能力是既具备为自己的学习做出选择的知识,又具备能够执行自己选择的技能。
2 高中生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分析
笔者曾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中学生的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做了调查与分析。调查的对象是高中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的在校学生共300人,调查问卷的内容涉及:学生对课外自主阅读的意识、课外阅读计划的制定、阅读量、阅读材料的渠道、阅读习惯。经统计,派发给学生的300份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回收率达到100%。从调查结果显示,情况如下:
2.1 课外自主阅读意识薄弱
非常喜欢进行课外阅读的仅占11.2%,喜欢的占30%,而不喜欢的占45.8%,还有13%根本不喜欢进行课外阅读。从数据上看,情况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课外自主阅读意识薄弱,在对待自主学习的态度上处于消极被动。只会按部就班的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外读物,对老师有强烈的依赖性,对待课外阅读格有“要我读”的被动观点。
2.2 缺乏制订合理的课外阅读计划
在制定课外阅读计划上,大多数学生(69.15%)从不制定阅读计划,约五分之一(21.22%)的学生能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阅读计划,只有个别学生(9.63%)能坚持执行自己的阅读计划。可见大多数学生不能确立符合自己阅读的学习目标,没有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缺乏坚持。
2.3 阅读量少,课外阅读材料单一
被调查对象中有63%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较少,学生课外阅读材料仅限于老师布置的课外阅读训练,如与教材配套的《创新设计》、《优化设计》上的阅读训练。只有28%的学生会阅读一些中英文对照名著简易书籍、21世纪中学生英文报。72%的学生认为不知道哪些书对自己是适合的,不会主动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课外阅读材料。
2.4 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
有78.2%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以下这些不良的阅读习惯:在阅读过程中习惯逐字逐句的方式进行阅读,忽视对阅读材料的整体理解;遇到生词就查字典,缺乏根据上下文线索猜测词义的能力;会无意识地挠头、玩笔,甚至读出声的习惯;存在回读和重谈的现象,影响阅读速度;在阅读中遇到长句和难句就失去了阅读的信心和耐心,具有恐惧感。
3 培养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建议
3.1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快乐自主阅读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知乐之者”这里的“乐”可理解为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高的学生乐于接受并力求认识和了解,全身心投入到学习活动中,从而使学习效果取得事半功倍。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让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变“要我读”为“我要读”的积极主动的阅读态度,感受阅读的乐趣和意义,形成阅读的自主意识。其次从思想观念上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地位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于一体,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愿望,调动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后,学生的课外阅读从浅易有趣的读物,浅易的读物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内容并有所收获,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强化其阅读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不会视阅读为负担,而会主动快乐的进行阅读,变“苦读”为“乐读”。
3.2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
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策略,它能帮助学生克服在课外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懈怠和受外界视听之娱的干扰,使自己的精力有较的集中在阅读上,提高阅读效率,达到学习效果的事半功倍,正如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制定阅读计划时,教师要发挥一定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制定的计划要具有个性化,不能是盲目照抄或照搬别人的计划,必须是合乎自身阅读能力现状情况的量身订做。其次,阅读计划是分阶段的,在时间上落实到学生本天、本周、本月上的具体阅读目标。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设定的阅读计划进行反思与调整,建立起适合学生自己的阅读计划,避免阅读计划使用上的盲目性,随意性,使阅读计划不断完善。
3.3 选取适当的课外阅读材料
目前,市场上的阅读材料浩如烟海且鱼龙混杂。学生面对形形的阅读材料往往无所适从,教师应给予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材料选择上的指导:(1)根据自身的现有语言知识水平选择适合自己难易适度的阅读材料,随着词汇量增加和阅读能力的不断提高再逐渐上升到阅读英文原版读物,由浅入深、循序渐进;(2)选材思想性强,内容健康、贴近生活、贴近生活,具有时代感。这样的阅读材料有助于课内外知识的连接和扩课,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做到与时俱进;(3)题材选择应多样性和广泛性,且趣味性强,阅读材料题材多样性,如童话、人物传记、小说等内容可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材,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均衡”。(4)可从报纸、杂志、英文小说或其简写本、网格英语资源上多渠道的收集课外阅读材料。
3.4 营造课外阅读的环境氛围,开展阅读交流活动
在教室的墙壁挂上“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之类的名人名言。利用墙报、黑板报开辟“读书园地”,学生可通过感想、佳句等形式定期进行佳作介绍。教室里设置“班级图书角”,图书可以由学校提供,也可以由学生自带,书籍丰富多彩,供学生自由选择,相互交流阅读,学生置身于这样一种环境氛围,潜移默化就会受到感染。
在班级中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交流活动。开展阅读研读会,和别人交流与分享在课外阅读中的心得体会,摘抄的名言佳句,讨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取长补短,提高阅读能力。开展短剧表演,用表演的形式把故事表达出来,通过亲身体验加深理解人物的形象和感情,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开展演讲比赛、读书知识比赛,考察学生对阅读内容的记忆情况和理解程度,巩固课外阅读成果,通过比赛评比出个人及集体奖项,树立学习榜样,激励先进,鼓励后进,增强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4 结语
当今世界,日新月异。人们必须通过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这就要求人们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进行终身学习,与时俱进。课外阅读是获取信息、扩大知识面、拓宽视眼的一个重要途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不应限于课堂上的教学,还应引导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进行自主性阅读。课外英语阅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不仅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素质教育对英语教学的必然要求,并且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Dickinson,L. Autonomy and motivation: a literature review. System 23,1995:165-174.
[2]Krashen,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 London,1985:Longman.
[3]Litlewood,W. Autonomy: 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 System24,1996:427-435.
关键词:教育科研方法;推广;教育科研成果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4)02-0038-02
教育科研方法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有其自身的要求和规范。中小学一线教师怎样做教科研,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笔者结合近几年的学习、调研和组织指导教育科研活动的实践,谈谈对教育科研方法、途径与教育科研成果推广的浅见。
一、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向和研究的重点
基层学校的教育科研应以“小问题、小课题研究”为切入点,以行动研究为主线,分层、分类深入扎实地开展小课题研究。小课题来源于教学实践,来源于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老师要树立“问题即课题,反思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新理念,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解决自身发展中遇到的真实问题。整体规划、专业引领、科学评价是提高教育科研质量和效益的有效策略。有专家说:“一线教师搞科研,研究什么?最切实可行的,就是研究自己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和专业发展中遇到的突出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途径,并将自己思考的结果用于课堂的改进和自身教学行为的改善。”莒南县一些学校在这一研究思路的引领下,积极开展各类小专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
二、明确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
要立足教育教学,以课堂为主阵地,实现教研、科研一体化,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要遵循“教研出课题,科研育成果,成果进课堂”的思路,倡导“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工作方法,在全面推进中提高科研质量。各校应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确定龙头(主导)课题,以此凝聚人心,使龙头课题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主动力,成为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推进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把课题研究与学校的教学、教研活动结合起来,使全体教师都能参与到研究中来,以科研带动教研,以教研促进科研,使学校形成浓厚的科研氛围,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重视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
(一)科研成果的分类
在推广应用优秀课题成果时,可将其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运用方法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生艺术教育和特长能力培养”,该成果在2003年结题后一直被应用;“探究识字途径,提高识字效益”于2005年12月结题后,其成果被评为临沂市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一直沿用至今,作为指导识字教学的依据。
运用策略类的研究成果。如“小学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社会)体验三段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其成果现已普遍运用到这几科的教学中。
学校办学特色类的研究成果。如我校的校训是“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文明成为自然”,因此,有关读书课题“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和“课外阅读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研究”的成果将会一直运用下去。
对成果的后续研究。如:“小学生作文个性化的探索与实践”课题结题后,组织申报了“小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研究”,使学生的作文更具个性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特点及规律的实验研究”结题后进行了“小学科学课中的活动与教学研究”,在后者结题后,又接着进行”科学课中实验探究过程的研究”等。
对成果进行跨学科研究。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资源开发与实施的研究”于2011年结题后,我们打算将其延伸到科学课中,进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二)科研成果推广的方式
要强化“科研成果进课堂”的推广工作,通过多种途径推广、应用优秀科研成果,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完善,在教育科研过程中不断成就自己。
科研成果的推广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课题研究式推广”,就是将成果推广的运作按照课题研究的方式进行,成立课题组,进行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研究。在推广中研究,在研究中推广,将课题研究成果推广到教学实践活动中,这种推广方式目前在我县中、小学校进行得比较普遍,是我县科研成果推广的主要方式,它使得广大中小学教师在课题研究中受益。我们以市级立项课题“县域教育科研成果的推广研究”为抓手,以几项已结题的优秀课题深化研究为载体,以市级教育科研基地学校为基地,分层推进课题深化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切实贯彻落实莒南县教育局“教研出课题、科研做文章、成果进课堂”的教科研一体化思路,教育科研氛围浓厚,初步形成了“成果进课堂”的良好势头。
“科研成果课程化推广”,就是将科研成果编成讲义和教材,纳入教师培训的内容,让科研成果成为特色课程,进行课程化推广。通过开设课程的方式,较系统、全面地介绍成果的思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操作方式。将科研成果课程化,把优秀科研成果作为教师进修内容之一,从一定意义上讲,是最生动、最现实的教育理论学习,也是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教育理论学习。
“主体扩展式推广”,就是把学生作为推广的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了解、运用成果的基础上去丰富、充实成果。这种成果的推广解决了成果推广的局限性,把成果作用于学生身上,使学生直接受益。
(三)科研成果推广的步骤
1.制定计划
分年级组,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学情不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课题成果推广计划。
2.召开课题推介会
我们首先针对要推广的课题举办课题推介会,让每位教师初步了解课题内涵。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课题的本质内涵、理论依据、实施环节、特征与条件、相关的教学策略及课堂教学模式等,让每一位教师都比较全面地了解该课题,明确成果推广的具体目标。
3.举办课题成果进课堂活动
这个活动有两个层次,首先是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堂活动展示课题成果,并且通过评课、议课活动完善提升成果。第二个层次是每位教师学习践行成果后的汇报课。
4.召开经验交流会
在课题推广过程中定期召开课题成果推广经验交流会,做好经验总结。
现以正在全县推广的“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活动的探索与研究”为例,予以说明。
研究成果:构建“课外阅读指导”的教学模式。
1.读物推荐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明确主题——赏析片段,激发兴趣——推荐读物,拓展延伸
2.读书方法指导课
教学流程:确定阅读篇目——自主阅读——合作交流——释疑点拨
3.读物鉴赏课
教学流程:巧妙导入,揭示主题——课内指导,佳例示范——学法迁移,自主赏读——畅谈心得,拓展延伸
4.交流汇报课
大致流程:出示读书要求——小组合作,交流心得——全班交流,梳理提升——师生小结,拓展延伸
5.课外阅读指导课的基本流程
一、“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的理论依据
人类获取知识、增长见识、提高认识主要靠阅读。对于儿童来说丰富多彩的书籍、报刊、网络资源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金光大道。汉子是读书作文的基础,阅读的前提是识字。识字太慢太少直接影响着阅读兴趣、习惯、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见,快速大量识字是学生独立自主、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我们把大量阅读课外书作为实践的重点,让低年级学生能认识1800个常用汉字,能轻松地读书、看报。这样能行得通吗?经过探索,答案是肯定的。
1.低年级学生处于识字的关键期。根据人类不同生命过程的不同生理特点,科学家已充分证明儿童阶段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学龄儿童默记汉字的能力,一年级最强,年级越高逐渐降低。
2.汉子结构的形象化和儿童思维形象化和谐统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的学习活动中,形象思维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人与儿童的认知规律不同,儿童的认知如同照相,儿童记忆的特点是直观的反映事物的图像。汉字是由图形演变而来,是由线条组成的音、形、义相互联系的象形文字,儿童识记汉子,是把汉子当作完整的图形来记忆,能充分发挥儿童形象记忆的优势。
3.课外阅读以认读为主,确保了儿童大量识字。根据一二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形象思维能力强,书写机理不完善,而记忆力强的特点,课外阅读不重理解重阅读,不重书写重记忆,要求学生每天花一定量的时间借助汉语拼音诵读课外书,对书中词语的理解主要通过大量的反复的阅读、诵读,在语言环境中逐步掌握。
二、“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操作策略
(一)利用现代教育媒体激发阅读兴趣
兴趣是小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它直接推动孩子们去探究新知识,发展新能力。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他们的学习活动常受直接兴趣的支配,抓住学生的这个特征,运用现代教育媒体,通过动态画面引起学生兴趣,刺激他们的大脑皮层产生兴奋中心,可以使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自觉,自愿地学习。有时,我把学生带到多媒体教室,让学生在生动的画面、动听的音乐、简洁的文字中阅读。这种阅读使学生的视觉、听觉都充分调动了起来,妙趣横生的卡通人物常常令学生开怀大笑,这时引导学生从更新颖有趣的课外书去寻找这种欢乐,学生便一头扎入书的海洋之中,积极主动地阅读课外书。
(二)多方位尝试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1.成立班级图书角。如果仅靠每位学生有限的几本课外书的阅读,阅读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根据班级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以及实际需求,在班级中设立班级图书角,图书角的书由班级中每位学生各自的课外书融合而成。在这种交流式的阅读中学生的阅读书目多了,阅读的范围增加了,巩固了对常用汉字的认识。
2.诵读古诗文。在建立班级图书角的同时,我们学校采用了我国传统《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的诵读,利用早读二十分钟反复诵读。这些韵文相类似的是中国几千年文明的古诗,每天语文课前吟上一首古诗也是一种享受。这种只诵读而不作其他要求的阅读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也乐得朗朗上口的诵读声中提高了识字量。
3.开展活动。低年级学生都喜欢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能使学生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感受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阅读的热情,提高识字量。
4.课内尝试。在多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的同时,语文课堂也是我们实践的基地。低年级学生刚进入学习阶段每篇课文中的带读字相对来说比较多。抓住课本,通过对课本中带读字的认读巩固常用汉字,提高识字量。
(三)拓宽课外渠道提高识字量
在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时,我们也在积极引导学生多方面、多渠道扩大阅读提高识字量。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影视节目丰富多彩,对孩子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充分利用这诱惑力引导学生收看合适的电视节目,像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大风车”、等都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栏目,这类栏目中出现的常用汉字不管有多难都会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在观看节目中愉快地学习汉字,掌握当然牢固。
汉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它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因此,我鼓励学生投入生活中去,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多留意周围的谚语、歇后语及精妙的广告词、精练的标语。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心观察,认读生活的语言,在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了识字量。
三、“扩大阅读 提高识字量”实践的初步成效
(一)为尽早阅读提供了可能
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始大量阅读拼音读物,在课外书的阅读中提高了识字量,现在我发现我们学生的文章语句通顺、用词正确。
(二)增强了对课文的感悟
感悟,感知而领悟。在读中领悟,就是把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由于学生大量阅读了课外书,感悟语言材料积累多了,领悟就在其中。领悟是潜移默化的,这种潜移默化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特别突出。
(三)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项目序号
附件3
平凉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课题论证》活页
课题名称: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
1.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2.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思路和方法、重点难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3.课题负责人与所申请项目相关的前期研究成果,主要参考文献(两类限填20项)。限4000字以内。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意义
1.通过调查研究,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对话具有复杂的多重性和多向度特征。因此,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重视学生与作者和编者的直接对话,组织好课堂集体思维过程。阅读教学的动态过程由一系列阅读教学方法有机地组织起来,因而,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阅读目标和内容,学生不同的阅读心态,选择适当的阅读教学方法。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得到进一步提升。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需要建构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活力阅读教学模式,使所有学生内在的学习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保持持久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觉走到教学活动的最前沿,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参与学习活动,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语文素养。在这样的背景下,针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2.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1)难读。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书少,阅读量相对不足,学生的阅读面较窄。
(2)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培养学生的快乐、活力阅读能力,激发学生热爱读书的兴趣,培养求知欲,提高素质品味。
2.要创造性的开展活力阅读活动。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
3.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活力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4.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激活学生阅读的“内部动机”,实现活力阅读教学的“双赢”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学生真正成为快乐有活力阅读的主人。
2.注重培养低段学生阅读兴趣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养成多读、多思、勤记、善用的阅读学习习惯的研究并作科学的指导。
2.学生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快速阅读能力,想象思维能力的阅读能力的培养与提升的研究。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手、脑合作,在理解中去达到阅读的目的——记忆和运用。
4.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运用所学的阅读方法进行课内外阅读,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通过研究,形成提高小学生活力阅读能力的系统理论,开展实践与研究,并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对于学生的阅读现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研究活动。
3.经验总结法。及时总结切实可行的提高小学生活力阅读能力的方法与经验。
4.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资料,参考或直接应用相关成果,进行综合分析,寻求理论与实践创新。
5.实验法。设立实验班,实施研究方案,在实验中完善理论,最终形成系统理论。
第一阶段(2019年4月——2019年5月)立项,申报审批表。为全面提高小学低段学生的阅读效率,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个性,我校以对学生创新性阅读能力的引导培养为突破口。
第二阶段(2019年6月——2019年7月准备阶段。收集与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制定研究计划等。本课题组既熟悉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又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实际,本课题组组织了讨论会、交流会、课例展示等方式,针对一线掌握的资料和及时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学习相关的理论,使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赞赏地结合,并研究制定了课题的实施计划,并具体作了分工。
第三阶段(2019年8月——2020年3月)实施阶段:实验、探索
(1)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根据实施方案,收集实践与研究中的有关资料,积累阅读教学案例中的闪光点,并结合语文教学实际,边行动,边研究,边创新。
(2)设计教研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学实际进行实践探索。课题组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的研究,平时鼓励学生在阅读中,做积累:好的词语、句子摘抄,根据学生摘抄内容进行批阅等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来提升理论成果。
(3)以课堂为实验的基地,推广研究成果。把总结出的培养的验,可行的模式、思路、方法运用到实践中,来推广研究成果,验证理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合理性,再进行反思,再研究,再探讨,再升华,这样循环研究,将教学与科研就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从而也就提高了研究的效率,阅读的效率。
第四阶段(2020年3月——2020年4月)总结阶段:完善
升华
(1)整理研究所积累的资料,对研究中的经验总结进行筛选,优化整合,写出实验报告。
(2)总结试验的研究成果,撰写研究论文、研究报告、教学案例、结题报告等。
(3)总结研究实验的不足之处,提出建设性意见为后期工作做准备。
六、条件和保障措施
学校占地面积7299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图书室藏书4962册,生均25册。建有信息技术教育相配套的各类功能室,并配有图书阅览室、每个班级教室内都有图书角。现有教职工13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学历合格率100%,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一级教师5人,二级教师7人。教研团队经验丰富,并且,学校特申请了2000元专项经费,用于课题《农村小规模学校活力阅读实践研究》的研究与实践。保证一年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所有研究任务,并运用于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缩小城乡差距,力争教育公平,切实提高农村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让农村小学的学生,在不一样的条件下,一样的阳光快乐的成长。
说明:1.活页上方2个代码框申请人不填。
2.活页文字表述中不得直接或间接透露个人相关背景材料,否则取消参评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