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生命与责任

生命与责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生命与责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生命与责任

生命与责任范文第1篇

此时此刻,可以说我的心情非常复杂,因为公司举办这次演讲比赛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我们深刻吸取事故教训,而我则是来自事故发生地,来自分公司的一名员工。

对于今天的演讲内容,我考虑了很久,一直在犹豫是否要面对众多的兄弟姐妹去回顾1月17日那天所发生的一幕一幕,但最终,我还是决定要站起来,走上前台,面对大家,自揭疮疤,因为,我想让更多的人通过我们的现身说法来理解安全、重视安全、参与安全!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用爱与责任拥护生命

很多人经常会问:幸福是什么,我想幸福很简单,幸福就是活着,因为只有活着,才有快乐与悲伤;才有希望与梦想,才能有生命中的一切一切。“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安全观念、安全意识便是我们幸福的源泉。可是,一次次的安全事故却让这美丽幸福的生命之花过早地凋谢。

2014年1月一天凌晨,一声巨响,打破了江城宁静的清晨,随之而来的是一声声撕心裂肺的哭喊,一处处不知所措的慌乱,有的人从睡梦中惊醒,有的人被吓得拼命呼救,有的人以为发生了地震,抱起孩子就往外跑。而这时的石化矿区服务事业部四层辅楼,早已浓烟滚滚,火光四溢,周边的汽车象被吵醒的婴儿,使劲儿地哭闹,顷刻间,方圆几百米之内的楼房门窗面目全非,树木和公交车站桩被连根拔起,飞溅而出的碎片夹杂着斑斑血迹散落满地,灾难洗礼后的场面让每一个路人看得痛惜、看得揪心。

然而这只是事故发生一瞬间的景象,随后而来的一切更是让我们触目惊心,经统计: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百余人受伤,1700余户房屋受损,190多辆汽车损毁,事故发生地吉化矿区服务事业部辅楼全部报废!为了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个黑色的日子,昆仑公司给我们下发了前所未有的第一张“黑牌”,至此,我们被笼罩在了自2008年12月11日分公司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阴霾之中。

而最令人痛心疾首的,是在事故中,消逝了三条鲜活的生命,其中最年轻的刚刚38岁,听一直在现场的同事们说,他的尸首是人们用在爆炸点周围四处搜寻来的肢体,一点一点的拼凑起来的,那面目全非的样子,那悲恸欲绝的妻子,那呆望着的孩子,那年迈的老母,让在场的每一个人无不扼腕叹息,无不潸然泪下。

事故给死亡家属带来的是生离死别、带来的是家破人亡,给企业也同样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事故发生后,昆仑燃气公司领导及下属的兄弟单位第一时间赶到,投入到紧张的事故善后处理工作之中。在随后的两个月中,我们的项总、王书记等班子领导多次来到进行现场办公,特别是胡总、王总以及财务处、安全处的领导们更是将办公室搬到了分公司,与一线全体员工摸爬滚打,连续作战,使总部的业务几近停止。公司领导的关怀与帮助令我们感动,给了我们坚持下去的信心与动力,可是,同志们,我要说的是,我们并不想看到这些,不想看到昆仑燃气人在这样的阴霾之下操劳忙碌、辛苦付出,我们想看到的是每一名昆仑燃气人、每一个事故受害者每天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的祥和与幸福。

事故已经过去四个月了,我们不愿再提起那个日子,但我们还要铭记那个日子,从那个日子中懂得安全的可贵、总结事故的教训,是事故留给我们唯一的恩赐。我们将昆仑公司拟下发的黑牌挂在了分公司最醒目的位置,让每一名分公司员工每天一上班就能看到它,让它时刻警示着我们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幸福,安全就是保障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命根子!面对事故,我们悲伤、我们哽咽、我们留下眼泪,我们不禁深深思索:究竟是什么原因会引发安全事故呢?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安全的责任重于泰山,这一使命促使着我们不能拿安全当儿戏,不能置生命于不顾。安全就是生命,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健康,安全就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生与死,痛苦与幸福,就这样在不经意间定格,我们不能把无尽的痛苦和思念留给日夜盼平安的亲人,每一件血淋淋的安全事故都会给自己、家人、集体、国家带来巨大损失,每一次安全事故的发生,都带给受害人的亲人无尽的苦难和悲伤。

心的归宿、情的维系、爱的凝结,这是爱。生命是无价的,我们要用爱与责任去拥护生命,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我们要谨记“安全第一”的口号,以安全为伴,安全无小事,每一次不经意的疏忽,都可能酿成生命的悲剧。如果我们都能从细节做起,参与安全,真正做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想我们的事故就可能不会发生,我们也就不会看到那一扇扇斜挂着的窗楞儿,那一地地破碎的玻璃、那一辆辆扭曲的汽车,以及那些失去亲人的孩子流泪的双眼,那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惨场面。

这一炸炸醒了全体干部员工我要安全的意识,炸出了大家庭的关爱,炸出了一批可歌可泣的人和事,炸出了坚韧不拔、不折不挠的精神,炸出了踏上规范运作、安全发展新台阶的步伐,炸出了创建一流燃气企业的坚强斗志。

同志们、朋友们,我们要以“我要安全”这一严谨的工作态度,这一严肃的生活态度,做到安全工作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营造一个“人人重视安全生产,个个参与平安创建”的工作氛围。让“安全第一”的观念深深烙在每一个人的脑海中,让创建“和谐安全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生命与责任范文第2篇

儿科医生是儿童成长路上的“健康卫士”,肩负着治病救人的医学使命。儿科诊治范围广(涵盖了内、外、妇、儿等各个医学专科),患者年龄跨度大(从受精卵开始,一直到18岁青春发育结束)、数量多(据估计,我国约有4亿人属儿科诊治范畴)。更为重要的是,儿科医生面对的是一个具有成长性的人。儿科绝对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并非“人小点儿、药吃少点儿”那么简单。儿科与成人科的疾病谱、看病方式、治疗方法都完全不同。比如,成人科的常见病是糖尿病、高血压等,而威胁儿童健康最主要的疾病是先天缺陷,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成人会主动述说自己的不适症状,也能配合医生做检查,但年幼的孩子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更不懂得如何配合医生检查,儿科医生必须懂得如何从家长的叙述和对孩子的观察中获取信息,懂得如何安抚孩子,顺利完成检查。更重要的是,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器官发育程度不同,什么药能用,什么药不能用,都很有讲究。儿科医生给孩子用药,需要综合考虑孩子的年龄、肝肾功能发育等情况。部分家长常要求医生用好药、贵药,或者听别人介绍哪种药好,就要求医生给孩子开同样的药,这其实是一种认识误区。

同时,儿科医生还应该是“健康知识的传播者”,肩负着提高人们健康素养的社会使命。如今,许多家长抱怨儿科看病难,就诊环境差、候诊时间长,对人满为患的输液室更是耿耿于怀。究其原因,除目前儿科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等因素外,家长们头脑中的不少错误观念也在无形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孩子一旦有个头疼脑热,一家人“倾巢出动”,反反复复跑多家大医院、找许多专家看病,要求护士“一针见血”,要求医生用贵药、好药、“一药见效”的情况比比皆是。实际上,像普通感冒之类的小病,并不一定要去三级甲等医院看,也并不一定需要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三级甲等医院的水平主要体现在疑难疾病的诊治上,治疗普通感冒、咳嗽之类的小病,各个医院的水平都差不多,用的药也差不多。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医院看病,不仅人多、候诊时间长,在空气污浊的输液室里输液,还会增加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对孩子有害无益。近年来,许多80后独生子女纷纷结婚生子,从小娇生惯养的他们自己还是个“孩子”,对如何养育“孩子的孩子”自然是一窍不通。宝宝应该穿多少衣服、盖多厚的被子、什么时候应该添加辅食,这些最基本的常识,他们一概不知。于是便有了“冬天把孩子捂到中暑”“给4个月的孩子吃奶糕,吃到腹泻不止”的例子。还有些年轻家长一遇到问题就喜欢上网查,也不管网上的信息是否正确,拿来便用,往往越弄越糟糕。在此状况下,儿科医生有这么一份激情和社会责任,走出病房、走出医院,主动应当承担起更多的科普宣传义务,向广大群众宣传医学常识,提高大众的自我保健能力。大众的健康素质提高了,患病的人少了,不仅国家的医疗支出会减少,儿科医生的压力也会减轻许多。这其实是一种共赢的做法。

真心希望家长们给予儿科医生更多的理解与信任,也希望我的同仁们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只要双方携手同心,今天的小树苗必将茁壮成长为明日的参天大树。

作为一名儿科医生,我热爱我的工作,每当看到孩子们那纯真无邪的笑脸,听见他们亲热地叫你一声“医生叔叔”,看到他们康复出院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是任何东西都换不来的。

专家简介

孙琨

生命与责任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人学;价值

中图分类号:D2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2)06004105

对生命意义的关注主要体现在的人学思想中,通过人与客体(包括自然、社会、人和精神客体)的关系深刻阐述了人的发展从低级到高级演进的三种历史形态,即从人的依赖到物的依赖,再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一不断的扬弃和超越的辩证过程。人的外在自由和内在自由的生成和发展过程,正是从最本质和最一般的方面概括和思考了人的生命本质、价值与归宿,也内在地规定了人的存在方式的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必须关注受教育者个体的生命质量与生命尊严。目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理念,而人文关怀的根本正是生命关怀,如何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新的建构,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视阈中的现实责任与使命。

一、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

生命教育,从狭义上来讲主要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对个人、他人及一切自然生命的关注。本文所讲的生命教育主要是就从广义上而言,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生命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和内容上有许多一致的地方。马克思认为,教育对于唤起无产者的阶级意识,激发其历史主体精神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马克思指出:“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也就是说,它只能像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存在,因为任何一个对象对我的意义(它只是对那个与它相适应的感觉说来才有意义)都以我的感觉所及的程度为限。”[1]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与目的正是从知、情、意、行激发人的主体意识,解放人的思想,充分挖掘人的潜能,追求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终极目标。雅斯贝尔斯也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指出:“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这与生命教育的本质是相契合的,所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人学视阈中的价值诉求。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内容

马克思曾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具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2]23青年认知与行为脱节的现象甚为普遍,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思想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脱离,失去生命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就成了脱离实际的抽象的东西,这与其本意是相违背的。比如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在教育内容上关注普遍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而忽视受教育者的生命感受与体验;在教育方法上以管代导、压抑生命,只关注受教育者思想性的需要,而忽视受教育者现实性的需要,影响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养成。

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结合生命教育的理念和目标,透过理性思维与人性经验来探索人性的真善美,启发受教育者的生命智慧,升华其生命价值,使受教育者认识到自己的生命不仅属于他自己,更属于整个社会,对自己生命的负责,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负责,继而培养和塑造“四有”、“五爱”的社会主义新人。可以说,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现实责任之一,对于一个没有生命的人来说,任何的理想都是空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是生命教育的有益补充形式

生命教育的实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工程,并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有相应的调整和充实,它并不是通过简单的一门课程或一项活动,就可以达到教育效果的。在生命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独立的生命教育课可以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生命意识,使个体尊重生命和珍爱生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这仅仅属于基础层面的生命教育,要使个体真正学会欣赏生命和尊重人生,就必须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生命教育,将生命意识内化为个体的情感和需求。目前,国内外学者倡导的以“生命取向”为核心的教育模式,主要有情感型教育、主体型教育、生活型教育、发展型教育、欣赏型教育等。正是基于此,生命教育被逐渐融入到各个学科、各种知识和各项活动之中,潜移默化激发受教育者对生命的热爱,让受教育者体验成长的快乐,从而确立积极进取、健康上进的生活态度和人生目标。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每一个鲜活的个体,它的教育实践过程实质上是“人的生存和人的发展”教育的渗透过程,这在所有的教育管理实践中具有不能代替的优势,是扩宽生命教育发展空间的一种有益补充形式。

(三)生命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要求

生命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存在,它贯穿于受教育者始终,从受教育者对生命的认识和体验出发,关注受教育者健康人格的塑造,具有个体性、生活性和科学性的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着共同的目标要求。

首先,生命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个性化的特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动物不把自己同自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它就是自己的生命活动。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自己意识的对象。”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要建立在个体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个人在理解本我、自我和超我的过程中获得生活的意义。生命教育的本质要求正是从每个个体的生理、心理和思想的实际出发,这与思想政治教育要求个性化特点相契合,二者都是从根本上提升个体的生命价值和生活质量。

其次,生命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生活性的特点。生活与生活方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马克思比较重视生活世界的本源性,生活与生产的统一、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等都体现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阐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人们为了能‘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2]31思想政治教育也理应源于生活,从关注受教育者的日常生活入手,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帮助其释疑解惑和解决实际问题,缓解其来自实际生活方面的压力,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应对生活的能力。

再次,生命教育反映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性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遵循受教育者生理以及心理的发展规律,从人性化的关怀而非政治性的桎梏来培养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深刻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生命力的正常发展,教育就是助长生命力发展的一切作为。”[3]所以,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根本内容,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而言,更应如此。对生命的关怀和以人为本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得以收到成效的前提保证,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和归宿。只有将生命意识内化为受教育者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他们才可能成为活动主体,创造生命的意义,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社会价值的历史性回归。

二、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生命

教育的价值探究 生命是人的诸种价值中最基本的形态,生命教育的兴起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由于现代社会中环境的恶化、资源的枯竭以及疾病、犯罪的蔓延等日益吞噬着人类的生命感,漠视生命、践踏生命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特别是在工具主义价值观的驱动下,普遍忽视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重视和倡导生命教育,既是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本质和终极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课题。

(一)生命教育是落实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必然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理应是民主社会的基石,应该成为唤醒、弘扬个体内在潜能的力量,但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对生命的“缺席”不仅体现在教育内容上,也体现在教育观念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往往推崇“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等奉献精神,而脱离受教育者的生存实际,甚至异化生命,将思想道德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和粗暴的理论灌输;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非生命化。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视受教育者内在情感和精神品性,只是将思想道德教育变成模式化的训练,压抑个性和生命发展的多样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缺乏生命力和感召力。总之,“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要求,无论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起源,还是发展的动力而言,都源于生命,这都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向生命的回归。

(二)生命教育是人类应对日益严重的生存危机的迫切要求

人类在享受自身发展创造成果的同时,也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灾难和威胁。一方面,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加快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割裂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在“断层”的异化中,人们感到前所未有的彷徨,开始怀疑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遭到扭曲;另一方面,社会制度的转型和社会结构的变更也影响着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引导和保证人们的思想朝正确的方向前进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和功能之一。在改革开放的攻坚阶段,各种矛盾凸显,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意识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生存的压力引发了人们更多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加强生命教育,已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课题和迫切现实需求。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殊性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生命教育

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教育对象,而青年又有其身心发展的特殊性。青年时期是确立人生目标和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青年正处于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十字路口,为此,他们中有些人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甚至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在一项关于“对生命的看法”的调查中,对于“你认为自己的生命最宝贵”此问题有28.7%的同学回答了“否”;对于“人生什么都可以舍弃,惟独生命不能”此问题有35.1%的同学回答了“否”。 [4]可见,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将生命教育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学校要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受教育者以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命中的痛苦与失落,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挖掘出生命的潜能,提升其生命的质量。

(四)生命教育研究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自觉性的必然趋势

我国生命教育起步较晚,缺乏理论性的指导,更多的是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经验来指导和影响受教育者对生命的理解,无法引导受教育者理解更高层次的生命意义和价值,对其出现的思想问题,不能洞察清晰,教育也就缺乏了有效性和针对性。日渐增多的伤人自伤事件从事实上证明了生命教育的紧迫性和针对性,正如第二届中美精神病学术会议所指出的:“自杀率高与我国生命教育几乎空白密切相关。”[5]因此,不论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自身素质的要求上,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现状而言,都要求积极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领域的发展空间。

三、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

体系进行新的建构 通过生命教育对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进行新的建构,内在地包涵了三个向度,分别为深化人生观、内化价值观、践行生命价值。即通过生命教育深化人生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生命性;通过生命教育内化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态转向动态;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价值,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本质。

(一)通过生命教育深化人生观: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生命性

中国是一个有着经世致用传统的伦理古国。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受其影响,具体体现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时,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化目的和社会性整体利益,忽视个体的生命需求,使教育沦为空洞的抽象,受教育者无法理解其深刻的内涵,结果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反而使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抵触情绪。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仍需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这一主旋律,但必须把生态教育、健康教育、情感教育、抗挫折教育等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其内容更具新意,富于时代性和生命性。所谓时代性,就是让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反映人类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关注一切生命及其未来为终极目标,不断满足社会和人类的新需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具备更强的生命力;所谓生命性,是指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的生命关怀因素,构建一种以生命为中心点和统一点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二)通过生命教育内化价值观:使思想政治教育由静态转向动态

长期以来,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不重视与教育对象的互动交流,忽视受教育者所处的具体情境,把思想政治教育简单地看成从社会需要出发去实施规范个体的过程,把受教育者当作“美德袋”进行灌输教育。在这种教育情境中,受教育者往往缺乏主动性,将道德规范视为强加于自己的异己力量,感受不到生命的价值和道德的幸福。杜威批评这种从行为和情景中抽象出来而孤立讲述的道德学科,认为它就像离开肉体的骷髅,也好似不要学生跳入水池而光给他讲游泳术一样地可笑。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忽视了道德活的基础,即生命本身。正如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所认为的,人的关怀能力来源于被关怀的体验。因此,只有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平等的交流对话,开展各项有意义的教育活动,才能让受教育者在体验中获得对某种价值和道德的认同。

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方向之一,就是要帮助受教育者感受生命的真实性,进而增强他们的生命活力。而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是一个动态的、本原的世界,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和日常生活,帮助他们通过生活不断揭示“生活世界”的意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时刻关注受教育者的生命状态,变静态教育为动态教育,重视受教育者个体内在的精神需求,增强应对生活挑战的能力。

(三)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价值: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视阈

人是劳动的前提,又是劳动的结果。在理论中,劳动被置于基础、本源乃至中心的地位,人在劳动中而且也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能动地表现自己,实现人的肉体的和精神的潜力,表现人的生命的创造性社会本质,从而确证人在世界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正如恩格斯指出:“劳动对于人类形成的作用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人是劳动的前提、主体,也是劳动的产物、结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互为因果的。”[2]508因此,回归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学视阈,通过生命教育践行生命的价值,是唯物史观的价值出发点和归宿点。

生命教育凸显了人的自我表现与自我肯定,人正是通过自己创造性的劳动实践去满足自我、他人和社会的需要,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展开的过程。要实现生命的价值,还要对价值进行正确的评价,即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功能,评价是发现价值、实现价值和表现价值的手段。在人学视阈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价值给予正确的评价能更好地引导和促进人的价值的实现。因为,人的价值不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是通过人的不断实践来实现和完成的,人也因此而成为现实的主体而实现了自身的生命价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6.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3.

[3]邓涛.教育视野里的生命教育[J].教育育人,2002,(8):2.

生命与责任范文第4篇

摘 要: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是当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企业履行环境责任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劲推动力。本文从生态文明视角对企业环境责任的主要内容做了深入研究,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与本质,重点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之间的关系,并从企业、政府、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提出加强企业环境责任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生态文明 环境责任 环境评价 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十报告进一步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类在获取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能源枯竭和环境恶化等负面效应,从而引发人们对工业文明展开理性反思,驱使人类在更高层次上探寻新的文明形态和经济发展模式,即通过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而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进程,企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也就是必须承担环境责任。

一、生态文明及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积极成果的继承和发展,是超越工业文明的新型文明,是对工业文明带来严重生态破坏进行深刻反思基础上逐步形成和正在积极推动的一种文明形态,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形态。

1.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生态心理、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2.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本质特征,生态文明建设不但要做好其本身的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更重要的是要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全过程。

(1)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

(2)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制建设,发挥法律法规重要作用;重视生态行政建设,增强保护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进生态民主建设,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3)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要求我们: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注重生态道德教育。

(4)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生活方式革新。要求我们:建立法制、民主、安定团结、高效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指导,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风气的社会潮流;实现人口良性发展,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

二、企业环境责任

1.企业环境责任的内涵

企业环境责任源于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在谋求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还应当合理利用资源、采取措施防治污染,对社会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不仅关系到会议营销企业长远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企业环境责任的内容

企业环境责任包括:第一,应在产品的设计、材料选购、工艺制造、成品出厂等环节,严格按国家标准,减少污染保护环境。努力降低直至消除污染物,与周边自然环境及当地民众和谐相处。第二,对自己的建设项目进行严格的环境评估,淘汰落后生产工艺,采用清洁生产、少废无废工艺,加强绿色科技产品的开发,积极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技术,进行环保生产与管理。第三,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自然资源回收利用率。建立节约型发展机制,实行集约化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的最大增值。第四,注重研发无害于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产品。在产品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损害的时候,积极采取预防和补救措施。

3.生态文明建设与企业环境责任的关系

(1)企业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核心内容之一,企业环境责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石。

生态文明是在反思传统工业化带来的污染损害和生态透支的基础上,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为基本理念,以建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目标,以合理布局、节约资源、加强环保、建立制度为主要任务的成果总和。生态文明建设需发挥市场机制与公众参与作用,而这两方面力量发挥作用,都离不开一个主题“企业的环境责任”。

(2)生态文明建设是企业承担环境责任前进的不竭动力。

在30多年前环境保护起步时期,企业的环境责任可以用“谁污染、谁治理”来概括,很多企业的环境责任就是治理自身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即使是法律规定,仍有大量企业履行不了这个责任。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步伐的循序渐进,越来越多企业要做大做强,直至与国际接轨,对环境保护的认识愈加充分,特别是关系企业的形象,不少大企业开始把绿色战略纳入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越来越认识到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重要性:一、保护环境有利于维护环境安全、保障公民和全社会的环境权益。二、保护环境有利于协调企业与政府、社区的关系,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基础。三、保护环境有利于企业发展与参与国际竞争。据估算,我国每年至少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商品受到“绿色壁垒”的影响,而且还有逐步扩大的趋势。由此可见,企业必须狠抓环境保护以保证产品畅销,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环境责任也就登堂入室,进入了股民、公众、企业高管的视野。

三、加强企业环境责任建设的建议

为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的和谐统一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我们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去正确积极引导企业承担环境保护责任。这其中不仅包括硬性指标的规定,还要与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企业自身相结合,双管齐下,使它们共同为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保驾护航。

1.完善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体系

让相关法律更加细微化,以防一些小作坊、小工业钻法律空子。完善营业执照审批过程,对审批对象的行业领域进行深入分析,涉及到可能对生态环境存在隐患的,要严格审查,加强其环境指标管理。在原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的环境法律基础上,还应该制定《企业生态环境保护法》、《行业环境保护法》、《禁止企业污染物排放》《城市发展规划中生态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来加以完善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政策。同时,还应设立专门生态环境保护的约束性道德机构,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把生态环境保护作为一门基础性知识课程,定期对人民群众进行环境保护知识培训。

2.构建环境责任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评价是利用适当的指标,将组织环保的绩效转化为简单易懂的信息,通过评估环境现状与既定环境目标之间的差距来反映企业管理水平,展现企业对环境所做努力的程度,使之能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本文简单探讨一些供参考的环境评价指标:

(1)环境指标的计量。根据一定的标准将不同的能源乘以一定的系数,转化为初级能源所耗费的量。导致全球变暖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二氧化(CO2)的单位排放量。导致臭氧层破坏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单位氟里昂(CFC-11)的排放量会造成环境污染的固体废弃物的废置量。导致酸雨产生的气体单位排放量都转化为SO2的单位排放量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2)资源利用率。单位产品的能源、原材料、水源消耗量,通过比较这些指标,可以控制成本,减少能源,原材料消耗,节约资源;

(3)循环利用率。这其中包括固体废弃物、原材料、机器设备的循环利用。从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节约成本,进而衍生出循环再利用成本与循环再利用利润等一系列环境指标;

(4)单位利润下的废弃物排放量指标。包括单位利润中废水排放量指标、废气排放量指标、固体废弃物排放量指标。

从以上环境评价指标中反映企业单位净利润下,能源、水源、原材料的单位利润所耗用的能源原材料成本与循环再利用创造的价值,直观的反映企业单位资源的成本投入带来的经济效益。单位利润中废水、废气、废物的排放量,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更加直观的反映企业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相结合下的全面状况的改善,从而促使企业通过改善环境来提高经济效益。另外,单位废弃物治理成本指标,反映企业在治理废弃物方面的投入,也能从侧面反映出企业对环境绩效的重视程度。

3.加强企业内部环境责任建设

为了企业自身能够认真承担环境责任,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需加强我国企业内部承担环境责任建设。

(1)完善企业内部结构建设。在企业内部设置环境责任监督管理部门,有专门人员负责宣传、监督企业运营过程中的环境责任的履行,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责任控制.

(2)加强完善企业内部承担环境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注重经营方式与企业绩效的审计,还要对企业环境责任贯彻落实情况予以审计评价,进而更好的督促企业认真履行环境责任。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内部进行环境责任意识的大力宣传,提高企业内部成员的环境素质,以便将环境责任落实到企业生产运营的各个环节。

(4)制定企业内部各部门环境责任指标。根据不同性质的部门,制定相应的环境责任指标。衡量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环境责任工作的履行情况,使得企业生产更加经济、节能、高效。

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文明日渐被重视起来,企业作为社会主体应积极承担起环境保护的责任。我国不仅要更加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要制定一系列环境评价指标引导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推进我国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统一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志颖,刘应文.财务视角下国有企业环境业绩评价研究.财会通讯,2010年第10期

[2]刘淑华,李呈.加强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思考改革与战略,2011年第10期

[3]刘永祥,张友棠,杨蕾.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财会通讯,2011年第5期

生命与责任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上市公司 社会责任信息披露

一、引言

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物质需求,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等严重影响人们生存发展的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取代不合时代的工业文明的提出,是十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解决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热点问题的有力保障。

云南省地处我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丰富、旅游业发达,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及云南“桥头堡”建设面向东盟的战略基地,给云南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保障云南省经济持久、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视角,从生态环境切入,对云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二、云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一)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以云南省上市公司2007-2012年上市公司为样本,样本量161家,其中2007年上市公司25家、2008年26家、2009年26家、2010年28家、2011年28家、2012年28家。所有样本数据均来自于证监会指定信息披露网站巨潮资讯网、证券之星公布的年报手工收集整理。

(二)云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总体状况

云南省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落后,披露情况不容乐观。2006-2012年,163家上市公司总共单独52份社会责任报告,占总数比为31.9%;2006-2007年只有云南铜业社会责任报告、2008年4家、2009年6家、2010年增加到11家、2011-2012年为14家、披露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两年,50%的上市公司披露了社会责任信息,其中连续三年以上的11家,云南铜业每年都。其中驰宏锌锗环境报告,云铝股份可持续发展报告,并且大多数社会责任和环境报告的企业均分布在生物制药、有色金属等污染性高的支柱性产业。在披露内容方面,虽然都涉及到对环保、员工、社区、消费者等的责任,但大多是进行文字叙述、定量披露很少。总体来看,云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弱、数量少、程度低,说明云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意识不强,监管部门监管不力,没有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三)生态文明建设下云南省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

1.行业分析(以2012年为准)。云南省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有色金属、生物制药、化工、机械设备、旅游服务、房地产、园林绿化、金融等行业,其中有色金属、电力煤炭行业披露环境信息比例达到100%,生物制药和机械设备等行业达到65%以上,而水泥化工行业披露数量只有40%。总体来看,有20家公司披露环境信息,占总数71.4%。说明云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数较高,但从行业来看,并不平衡,各行业相差较大。

从下表来看,161家上市公司中,重污染企业有95家,有82家披露环境信息,占总数比为86%;非重污染企业66家,有41家披露环境信息,占比62%,说明重污染企业更注重对环境信息的披露。2007-2012年,不论是重污染行业还是非重污染行业,环境信息披露均呈上升趋势,重污染行业从2007年的78.5%上升到2012年的94%,而非重污染行业从45.5%上升到82%。

2.内容及方式分析。披露环境内容排名前四项是环保与环境技术投入、节能减排、排污费和环保政策、态度与活动,披露率均在35%以上,其中最高为环保与环境技术投入41%。而绿化费、环保认证、矿产资源补偿费、生态建设与保护、环保补贴、拨款与相关税费减免披露率均不高,但总体来说,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说明云南省上市公司对环境信息的披露意识有所提高。从披露方式来看,排污费、绿化费、环保与技术投入、环保补贴、拨款与相关税费减免、矿产资源补偿费等主要以货币形式披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同时在社会责任报告中进行说明性的文字描述。环保政策、态度与活动、节能减排、环保认证、生态建设与保护等主要以描述性的文字叙述披露在社会责任报告、董事会报告及环境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目的是宣扬公司在此方面所做的努力与贡献,为公司树立较好的保护环境的形象。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国家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如党的十七大提出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十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提升到同一高度,上市公司加大了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披露力度,2007年只有一家披露这方面的信息,2012年已有6家披露,说明企业生态建设意识有所提高。但从总体来说,由于缺少统一标准的规范指导和还处在摸索阶段的环境信息披露模式,我国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不全、不规范和不深入,没有一家企业编制环境会计报表来披露环境方面的信息。

三、存在的问题

(一)国家层面

1.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建设不健全。我国虽然颁布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但是还没有一部关于环境信息披露方面的法律法规出台,使得企业不能规范统一地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环境信息披露的选择性大,往往披露对自己有利的环境信息,不能形成有效的环境信息监管体系。

2.环境信息披露的国家审计力度不够。目前我国政府对环境方面的审计主要在环保补助等专项资金运用上,没有覆盖全部的环境资金方面,企业可以随意的夸大在环保方面的投入与贡献,这种单一性、覆盖面窄的审计,不能有效的促使企业合理、规范地披露环境信息。

3.各部门不能很好的协调。证监会、环境法律部门及国家环境信息审计部门不能很好地协调环境信息披露的有关工作,缺少配合沟通,没有形成有效的监督处罚体系,致使企业不认真履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工作,随意或是根本不进行披露,或是“报喜不报忧”式的披露。

(二)企业层面

1.行业间披露程度不平衡。云南省上市公司,环境信息的披露主要在重污染行业,非重污染行业披露程度较低,并且在重污染企业各行业之间的披露程度不一样,有些重污染行业的披露程度甚至不如非重污染行业,例如水泥与化工产业2012年的披露率40%,低于园林绿化、旅游和房地产行业的75%。

2.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意识不够、实践程度低、负面披露不足。纵观披露了环境信息的企业,大多只是按照要求文字性的叙述企业在环境信息方面所采取的措施、活动及保护环境所做的努力,并没有自愿进行环境信息披露的愿望。所做的都是正面、积极影响的披露,并没有进行有关污染环境的负面影响信息披露。企业这种行为带有明显的功利性,注重的是正面影响所带来的短期利益,缺乏长远的品牌塑造意识。

3.企业会计人员缺乏环境会计知识。由于我国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起步较晚,尽管已经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报表,但在实践中还没有形成环境会计报告的模式,而在年报附注中披露的环境会计信息不完整,不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环境信息的披露情况。原因在于:我国会计人员缺少对环境会计的认识,没有系统学习有关的知识及拥有环境伦理的意识,对环境会计对企业的作用缺少充分的认识。

(三)其他层面

普通公民没有充分意识到企业进行环境信息的披露对于自身的重要性,或是虽然已经意识到,但是缺少民间组织的力量对企业不良行为进行抵制、监督。普通公民接受的企业信息都是经过美化后的对企业有利的信息,往往在媒体披露企业存在的问题之后,才开始关注企业存在的问题。而媒体作为社会公众力量,却没能很好地监督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因为他们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利益关系。

四、建议与对策

(一)国家层面

首先,加强环境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建设,例如规定披露的内容、程度、区分货币型与非货币型披露项目、负面影响等方面,使企业按照环境信息披露法规要求进行强制性的披露。其次,加强审计,制定完善的审计标准,审计企业披露信息的准确性、是否按要求披露及披露口径。第三,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监管体系。

(二)企业层面

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整体意识不高,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团队。企业应该建立内部控制机制,了解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的重要性,按要求披露相关信息,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提高到企业的战略层面。建立环境研究小组,对环境会计进行理论研究,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为我国企业制定环境会计准则提供基础。同时,培养专门的环境会计人才,进行专门的生态环境与企业生产关系的培训,以推动环境会计人才的培养。

(三)其他组织和个人方面

普通公民应充分意识到,企业在给我们提供物质所需的同时,也在危害我们的生存环境。这需要媒体和有关部门的正确引导和教育,系统全面地贯彻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之道。

参考文献:

1.杨海燕.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研究[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