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主体性 综合素质 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92-02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旧的模式一直在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通过自己在教学中的亲身体会,认为学生的主体性应该提升到现在教学中的重点,但是也要注意教师综合素质培养,只有两者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提高。

一、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1.主体性的概念

人的主体性是现代人最重要的观念之一。人的主体性在当代的凸现,决非偶然的昙花一现,它有深厚的历史铺垫,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广阔的时代背景。学生主体性内涵包含着认知主体性、价值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蕴含着自觉性、我为性和能动性的内涵。学生主体性的培育需要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社会实践是主体性培育的根本环节,文化熏陶是主体性培育的精神来源,学校教育是主体性培育的基本渠道。通过国家、社会、学校的共同关注和培育,使学生的主体性能得到有效的发挥,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2.教学中学生主体性的培养

质疑提问是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创新的开始。朱熹曾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学生学习上的进步,就是在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无疑的转化中得来的。在这个循环往复、由低级简单向高级复杂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创造性因素。作为教师就要首先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提出问题。选择大多数学生关注的问题作为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让学生自己掌握创造学习的主动权,学会梳理、比较、选择的本领。

以本身所带课程《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为例,针对课程中出现的问题作以介绍。

整个教学班的学习积极性较高,但是学习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本课程所包含的内容有两大模块,第一个模块是硬件基础知识,第二个模块是汇编语言。问题主要集中在第二个模块。存在的问题主要有:①学生对编程方法掌握有一定的欠缺。②学生对汇编指令和程序结构以及分析程序掌握的不够好。

现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一些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是值得肯定的,出现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方面是在前身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遗留下的一些问题没有解决好或是前身的课程没有学习好,基础不扎实。尤其是对编程的学习,如果在学习一些基础编程语言时基础打得比较好,已经建立起了较好的编程思维,再来学习其他编程语言相对就比较容易了。第二方面可能是学院在为学生设置前期课程时没有考虑到后期课程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导致学生学习后期课程时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学生往往是上课能听懂,但是遇到问题就不知如何处理。

通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认为应该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不能一味地要求教师讲授,而要要求学生发挥主动性,不断地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尤其是对于实践性较高的课程更要加强学生的主动性,比如,加强上机的练习,上课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分析程序,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帮助他们解决,但不要直接告诉答案,可以引导他们向正确的方向思考。

启发了学生思考并且能提出问题,接着要解决处理好学生提出的问题。发现学生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要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对于提得不够好的,也不必求全责备。教师应尽量在课堂上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些问题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讨论。无法一时解决的,要向学生说明。

二、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当今的高等教育已经国际化,高校的生存竞争越来越激烈。其核心竞争力是高校教学质量,优质的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的生命线,是高校进行动态管理的首要条件,也是实现科学管理的重要保证。未来的高等院校如不解决好教学质量的问题,必将被社会淘汰。要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生和教师一起努力的结果。

对教学过程可按照求趣、求异、求新、求活四个过程进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求趣――激发兴趣是增强教学效果的前提

从教学的过程和要达到的目标来看,处于主体地位的只能是学生,决定着学、影响着教。要使教学取得高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与教师的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优化课堂教学。机械记忆会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毫无兴趣。

要优化课堂教学,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入手,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造成一定的心理氛围。

2.求异――形式诱发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途径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在课堂上不敢回答、不愿回答、不敢质疑的情况比较普遍,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创新意识容易被抹杀。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及创造思维的能力可以在质疑、解疑、释疑过程中培养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或提出问题时,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还要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展过程,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检验知识、拓展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利用各种教具,增强教学直观性,为探究活动创设情境。

3.求新――质疑问难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

学习是一个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认识活动只能通过实践和感知在本人的头脑中进行。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要改变单纯把学生当成被动的、抽象的、不变的教育对象,而把它们看成是主动的、活泼的、发展的主体。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较为密切,可采用课堂讨论的方法,复习课可采用讲演法、问答法,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在师生共同释疑中获取新知。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研究它的主要方法是科学实验。通过验证性实验可以巩固课堂知识,通过探索性实验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加强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敏锐、细致的观察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求活――学以致用,是优化教学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目的

教材包括“生命”、“生活”、“生产”几个部分,“生命”中有生命的现象、本质、意义,让学生懂得认识生命、善待生命、珍爱生命;“生活”中通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的生物现象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生产”中对生物的利用让学生感悟用生物创造生活。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习动机是否强烈密切相关,作为一名普通生物教师,为了能使自己所讲的知识被学生所接受,应从学生的心理和思想着手,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当前的学习与将来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关系时,就不可能产生学习的需要,也不能为学习付出足够的努力。教学必须让学生明白现在的学习是为适应和改造未来的世界作准备的。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情感,让学生乐而为之,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真正动脑筋去思考,去探究新知识。

对于学生主动性的培养除了学生自己,还与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身善于发现问题,另一方面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启发学生。只有教师具备了良好的素质,才能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提高。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从教师自身出发,不仅要多学习有关自己所授课程的知识,还应涉猎相关专业的知识。除了对知识的要求外,良好的品德也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三、学生主动性和教师综合素质的结合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2篇

关键词:舞蹈;教师素质;道德修养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2)10-0066-02

一、学高为师――钻研艺术

钻研艺术是舞蹈教师的师德之基。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舞蹈教师,只有钻研艺术,在横向拓上展自己的思维,增加自己的知识面,在纵向上延伸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更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为学生排忧解惑,激励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

(一)加强专业技能

专业知识水平如何,是一位老师能否承担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条件之一。舞蹈与其他艺术种类不同,它是一门拿身体来说话的艺术。舞蹈教师无论处于什么状态,都应该能对学生的动作以及表演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了舞蹈教师不仅要对本专业知识进行钻研,更要保持一个良好的专业身体素质。高校青年舞蹈教师队伍大致分为两种:一是优秀的舞蹈演员转至教师,二是一直不断的进行系统学习,学历层次较高的学生转至教师。这两者在刚刚进入工作岗位时,专业知识扎实,教育理念和教育手段先进,身体的柔韧度以及动作的规范性较强,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推崇。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心逐渐转在加强学生的专业技能上,对自己的要求逐渐放松,认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可以不再练功,对自己的动作精准度也不再细抠,认为只要在给做示范时做规范就可以了。笔者认为,这样无疑为学生带来了不良影响。作为高校青年舞蹈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身体优势,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使自己的专业能力不断变精、变细、变专,才能更好地教授学生,为学生起到专业带头作用。

(二)拓展知识面

进入高校的青年舞蹈教师,无论是以演员身份转变,还是以学生身份转变,因其舞蹈特殊的专业性(必须从小练起),大都从小受到专业的舞蹈教育,经过五年(或六年)中专、四年的本科、三年的研究生这一路走来。这一方面奠定了青年舞蹈教师优秀的专业技能,为系统培养舞蹈学生打下基础,另一方面无疑也使舞蹈教师的其他文化知识相对他专业的教师而相对欠缺。而一名高校舞蹈教师只有拥有广博的知识、超群的智慧、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产生师德感召力。大学生与高中生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拓展思维较强,在进行舞蹈创作以及表演时,对主题思想的把握以及创作手段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的见解及判断。那么,如果舞蹈教师本身没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做支撑,就无法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更好的指导,授课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因此,在这知识更新迅速的时代,青年舞蹈教师应在横向上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一方面加强文学、音乐、美术、书法等多学科的学习,一方面积极参与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学识渊博、学业精深、学养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

(三)提高教学教育能力

教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没有高超的教育教学技能如同一只没有点亮的蜡烛,师德的光芒就永远无法发散出来。当前高校青年舞蹈教师普遍怀有远大抱负,充满自信,进取心较强,但是大多教学基本功不扎实,虽有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但缺乏对教育内容教学效果的深入探索与深刻研究,从而在授课过程中经常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只有将尊重传统和大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文化和传统的基础上,引入先进的教学理念,积极开展教育研究,把最新的教育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全面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经常变换讲课的方式与方法,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教学气氛的营造;多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问题教学、案例教学法, 使学生学与思结合起来、思与练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提高育人质量。

二、身正为范――奉献课堂

奉献课堂是舞蹈教师的师德之本,是一种治学态度,是决定其能否胜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任的专业素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何做到“身正”?笔者认为,对于高校青年舞蹈教师而言,就是不管是知识层次方面还是道德修养方面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刻刻让自己奉献于课堂。

(一)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道德修养是体现其人类自身水准的重要衡量物。对于青年舞蹈教师而言,自己的道德修养将潜移默化的影响到学生当中,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自身道德修养,更可以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传播知识的舞蹈教师与市场上售卖商品的人不同,商贩的人品不至于影响他人对商品本身的评价,而舞蹈知识的传递却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教师人格和品德的影响。进入大学阶段的舞蹈学生思想较为独立,对自己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一定的想法,并往往根据自己想像中的未来就业职业决定自己对专业课认真态度与否。如毕业想从事中小学舞蹈教师一职的学生,会不太重视基本功课的学习等。这种想像中的就业前景无疑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这就需要青年舞蹈教师不仅教授技术技能,更要在思想上进行启发式教学。而教师阐发思想精神、讲做人做事的道理时,自己是否“身正”,对效果更有决定性作用。在高校舞蹈教学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德高望重的教授所讲授的专业知识,特别是传授的道理,能很顺畅地流入学生心田。目前我国青年舞蹈教师普遍思想活跃,充满朝气,精力充沛,富有激情,善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创新,但是大多重业务、轻思想,缺乏坚定的政治信念,理想信念较模糊。因此,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至关重要。

(二)强调言行举止规范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和创造者,还是道德示范者,教师师德只有在道德示范和实践中才能得以升华。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教师个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修养到不愧人师的地步。”作为一名高校青年舞蹈教师,加强师德修养,要把内省与外修、言传和身教有机的结合起来,时时处处做学生的表率。高校青年舞蹈教师往往由优秀舞蹈演员以及刚出校门的高学历人才组成,往往在言行、穿衣、妆容上不拘一格。由于普遍年龄与学生相仿,往往容易受到学生的模仿。这无疑对课堂教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青年舞蹈教师必须强调自己的言行举止规范,只有在教学中思想活跃、态度积极、热情饱满、作风民主、仪态端庄、言行文雅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才能生发出超凡的人格魅力,才能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成为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三、爱生为魂――热爱学生

用心于学生是舞蹈教师的师德之魂。英国教育家罗素说过:“爱是一缕金色的阳光,凡是教育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学生的品格还是智慧,都不可能充分或自由地发展。”高校青年舞蹈教师由于年龄与学生较为接近,代沟较小,容易沟通,亲和力强,与学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但是容易忽视角色定位,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责任感和使命感淡化,难以形成教师人格。因此,青年舞蹈教师必须对自己的角色准确定位,做到真正的关爱学生。

(一)以博爱之心助学生树立自信

青年舞蹈教师要以博爱之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绝不能以智商高低、专业成绩好坏定优劣。对待成绩较差的学生更应以诚相待,善于从不同方面发现学生身上的“亮色”,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教师的每个欣赏信息,都会对学生学习热情起到一次推动,使其尝到成功的快乐,树立其自信心。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教师 职业化 专业技能 综合素质 培养策略

[作者简介]刘红侠(1972- ),女,河南西峡人,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音乐艺术。(河南 信阳 46400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23-0069-02

随着音乐教育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基础音乐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为高师院校输送较好音乐基础的生源,突显出音乐教师的能力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很大差距,既而显现出高师院校培养出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音乐基础理论和专业技能单一,综合知识贫乏,综合能力薄弱等问题。上述问题,既有认识层面的问题,也有培养策略层面的问题;既有教育机制的问题,也有教育体制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转变培养观念,丰富培养内容,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评价机制,保证培养质量。

一、音乐教师职业化综合素质培养现状

近三十年来的中国教育,在取得相当成功的同时,也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已经是触目惊心,旷古未闻,原因既在教育背后的大环境,更有教育内部的小环境影响。

(一)教育理念僵化落后

传统的教育模式,僵化的应试体制,落后的师资配备,封闭的教学管理,固守的教育体系,不平衡的经济状况和地区差异的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各高师院校在培养音乐专业学生时,教学计划制订、设备配套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法的运用、各专业之间联系、教师的配合、教师职责和业绩的评价等延续传统的僵化的理念。上至院系领导,下至各科教师,都习惯于原来的方式和方法,顺延固有的管理和教育教学模式,上行下效,相互默认,心照不宣。而这些僵化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师职业化综合素质培养的发展。

(二)中小学音乐教育师资、器材匮乏

1.音乐教育师资匮乏。各地经济和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使得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中小学之间的音乐教师匮乏,高师院校毕业的学生,宁愿去城市不去农村,宁愿去东部沿海不去西部内地,宁愿去中学不去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只能靠有音乐爱好的教师兼职,偶有音乐专业的教师,无论是学声乐的还是学器乐、舞蹈的,全校无论有多少学生和班级,仅此一人,一夫当关,统揽全校。可想而知,这在备课、教课、布置作业、辅导和互动等教学教育的各个步骤,各个环节,即使有三头六臂,也难以完成和胜任如此多的工作,难以实施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更难保证音乐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2.音乐教育器材匮乏。中西部地区街道、乡镇中小学基本上没有钢琴,最多有几台脚踏风琴、手风琴,或者教师自有或自制的口琴、笛子、二胡,甚至许多学校连这样简单的音乐器材也没有,更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及录音、录像、多媒体设备。所谓的音乐课教师就是没受过师范专业音乐教育的文化课教师,不会识谱,或略知简谱,不会乐器或略懂口琴、笛子、二胡,用五音不全的嗓音给渴盼音乐课的学生教唱两首随意挑来的歌曲而已,所谓的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就是紧张文化课学习中用以调节的放松课。可想而知,有志于去高师艺术系深造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音乐基础素质有多低。

(三)应试教育指挥棒导向偏颇

高考指挥棒作用显而易见,每年为国家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但也因此导致中小学重主课而轻副课,为了文化课的成绩,为了升学的指标和愿望,老师和家长也甘愿挤占音乐课时间,为迎战中招和高考,一切为了文化课争分夺秒。在老师和家长的心里,音乐属于外三门,有艺术天赋和爱好的青少年,和数以千万计、亿万计的青少年,他们的主要才华、智慧、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消耗在知识的接收和继承上去了,消耗在那重复重复再重复的考试上去了,到了终于考上大学时,人生最可宝贵的青春锐气锋芒也消磨得所剩无几了。教师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发现天才的学生或发现某些学生身上的天才素质,应该信奉的观念是:每一个学生都是天才——创造性天才和艺术天才,没能发现和发掘将是我们最大的耻辱。教师要传道、授业和解惑,不是只做知识的传递员;要甘做铺路石,而不是站在山顶上摇旗呐喊;要帮助学生在无奈的指挥棒下挤向大学的洪流,也要引导有艺术天分的学生走向更适宜自身成长的道路。

(四)高师院校音乐师资不完善

全国现有的一百多所开设音乐系科的高师院校或大学中,教师队伍及其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为了开设相应的音乐系科,招揽生源,达到音乐系科升格的水平,招聘不符合某专业或与专业教学能力、教学水平不符的教师进入音乐教师队伍。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综合素养之低,如何培养高素质的高师学生?在大学音乐系科或者高师音乐系科毕业的学生,再到资历稍低的高师音乐系科,摇身一变就是音乐教师,他们把自己学到的一瓶不满半瓶咣当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又教给了他们的学生,这些学生又成了他们的复制品,将来到中师或中学去复制他们的学生,就这样形成一个怪圈式的教育模式。

(五)高师音乐系科课程设置不合理

基础理论课与专业技能课不协调,文史类基础文化课与音乐基础理论课不配合,专业理论和实践、实习课脱节,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电子手段不衔接。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4篇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综合素质;培养

一、通过动手、动脑,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以往的实验教学强调讲清原理,演示好实验,尽管也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但训练的重点只是放在学生能否看清实验现象,能否弄懂实验原理,实验的难点在何处等等上。近年来,虽然教学中加大了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注重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由于实验内容起点过低,单纯验证理论内容实验过多,实验课程完全依附于理论课程,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变成了按教师设计好的方案或课本上的内容“照方抓药”,所以,学生对实验缺乏理性思考和创新,重复内容只看不动手,重结果轻过程,致使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训练单调、零散、重复、不系统,无需思考即可达到实验要求,做实验后收效甚微。

化学实验教学要从根本上取得突破,关键是要站在适应21 世纪全面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高度对实验教学的功能进行重新研究,既要强调实验在训练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方面的功能和作用,更要强调实验在培养学生动脑、启迪思维、开发潜能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这也是实验教学需要达到的更高目标。

为此,在实验教学中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空间, 每个教学环节都要留有余地。能由学生动手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轻易包办代替,让学生自己演示并解答;能由学生自己分析思考后得出实验结论的问题教师不要急于下结论。同时,要尽可能多的留给学生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机会和时间。

二、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科学创新的精神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对实验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奇有趣的科学实验, 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更能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科学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敢于超越现实的科学精神。

当前,化学实验教学之所以强调突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其原因有三:一是21 世纪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科技实力和人才素质的竞争, 尤其是创新型人才素质的竞争,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已迫在眉睫;二是传统教学过分严谨, 模仿性强, 不鼓励脱离教材的“越轨” 操作,不鼓励对实验想象产生疑义,不鼓励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更不提倡强烈的批判精神,只要求学生按照教师或教材的要求按部就班地观察实验或做实验,从而使学生的创新精神长期处于被束缚的困境之中;三是化学实验本身的特点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实验,无论是验证实验还是探索性实验,其实都是先想后做,想好了再做,总是先提出问题质疑, 然后再通过实验想象的观察或推理, 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其思想、情感、意志、精神等各方面都会受到不同的教育, 对其科学素质的养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对此不知不觉,或视而不见,则是对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实验的自身优势,在实验教学中, 教师既要教育学生吸收人类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又要教育学生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尽可能创设一些有利条件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如化学实验设计是指根据化学实验的目的、要求,运用有关的化学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对实验的仪器、药品、装置、步骤等进行的一种设想和规划。它要求设计者具有灵活地应用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具有严肃认真、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因而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实验教学,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运用全面的运动观点去观察、分析、认识问题,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结合实验教学内容,渗透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教师综合素质培养范文第5篇

关键词:实验教学;综合素质;培养;精细化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9-0240-02

学生进入大学阶段后,告别了督促式的教学方式,学习生活有了更大自由。但与教师的接触机会也越来越少,仅靠专业课的课堂讲授,不足以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也更谈不上因材施教。往往只有到了毕业设计阶段,师生之间才开始有针对性的沟通,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在独立完成课题的锤炼中得以提升。但此时大学生活已近尾声,这点积极的效应对低年级学生的带动力不足,不足以发挥以点带面的优势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与讲授式的课堂教学相比,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距离更近、互动性更强,而且学生人数少,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可控性更强,因此是培养低年级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绝好时机。而且,实验教学的开课时间一般都比课堂教学晚,此时学生已完成了基础课程阶段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时间点上,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在动手操作、分析问题、创新思维、团队精神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和生活将大有裨益。但是,以往的实验教学通常是由教师在课堂先进行描述或演示,但大多数学生按照老师的演示,对实验指导书照方抓药,看一步做一步,整个实验做下来都没有任何收获,完全达不到实验教学的初衷。

一、实验教学的特点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既是教学对象,又是能动、积极的主体。学生接受实验教学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创造的过程。与理论课教学相比,实验教学创造了更多的教师与学生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机会。作为一名年轻的大学教师,起初我也经常为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而困扰。在反复琢磨、尝试不同教学方法后,我发现实验教学与课堂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偶发因素很多、不确定性更强。有些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由于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引起学生注意或没有发生,因此并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这种情况下刻意灌输这些内容也得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有的时候,一些突发的偶然情况却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并且不断发问。由于这些兴趣点是学生在亲自操作过程中自己发现的,而不像课堂讲授那样由教师挖掘兴趣点,因此只要抓住这个切入点,因势利导地讲解下去,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验教学的这些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既有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素质教育内容,从方方面面综合考虑对学生的培养。结合教学过程的具体情况不失时机地抓住合适的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不仅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也有利于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要达到这样的预期效果,就要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师在指导和实施实验中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一过式的讲授模式,而是要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同时,更为重视学生完成实验的细节,敏锐地发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加以引导和指正,并从提升其综合素质的角度进行考核。

二、精细化实验教学的方法

若想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为细心,更为灵活,有的放矢地将传统的说教融入到实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通过实验教学过程发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我将其称为精细化的实验教学。所谓精细化,是指在实验教学过程中,除了完成传统实验教学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外,更为注重实验教学细节,更为关注整个实验过程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及综合素质开发。这就要求教师,在完成传统实验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制订更为精细的实验教学方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一个细小的学生反馈,尽可能地抓住这些契机,因势利导地促动学生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综合素养。

三、精细化实验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高等教育整个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同时也是塑造低年级学生团队意识、科学精神和良好生活习惯的绝好时机。因此精细化实验教学,除了完成传统的实验教学任务外,还要增加对学生上述综合素质培养的相关内容。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在实验操作阶段,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操作仪器、控制实验条件、完成实验操作与测量,获得第一手数据,同时也要排除可能出现的故障。这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关键阶段,需要尽可能地启发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相互学习的方式来排除遇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机械地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方案重复操作,而是需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并在适当时机下鼓励学生在不违反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教学过程中,甚至可以通过预设问题来营造学术环境,增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并且通过实验来寻找答案。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拓展学生的联想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在实验的实施阶段,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勇于探索、细心观察,可以培养其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尤其是当实验进入数据处理、规律总结阶段时,严格审查原始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估或误差分析,也能避免学生为了抢时间而拼凑数据,有助于培养其严谨的科学态度。当实验出现问题或产生非预期结果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条件,剖析实验过程的偶然因素和人为操作因素,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采取适当对策进行实验改进。对不能重复操作的实验,要求学生认真总结,并从实践中汲取经验教训。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也为启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主动学习能力提供了良机。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由于共用仪器或实验资源,实验教学通常要求学生与他人协作完成,这就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提供了良好契机。尤其是在专业课实验教学阶段,学生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能力,而且也经历过一段集体生活的磨合,对团队精神有了初步体会,具备了培养其团队合作意识的物质基础。在实验教学中,通过营造合作互助氛围,鼓励学生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学生与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实验任务,针对实验关键步骤采取“一损俱损”的抽查考评方式,都能收到提升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效果。这样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开展团队合作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满足感。